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5 07: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

第一篇: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

基地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

摘要: 据美国海军官方网站透露,近年来美海军希望利用“战术云”技术适应所有远征作战,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发展作战工具。目前,战术云软件已进入战场测试阶段,以实现快速共享前线作战单元的最新影像、地图及其他关键信息。战场数据集成是大数据技术军事领域运用的关键,目前,美国海军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即反潜作战和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来提升大数据对做战的效果和能力。海军一体化“战术云”于今年已经开始着手部署。(一)美海军着手部署反水面战“战术云”

在2016年7月8日至14日进行的一项演示中,来自美国海军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PEO C4I)计划执行办公室的代表向海员展示了自动化数据分析装备。该演示作为三叉戟勇士演习的一部分,于圣地亚哥进行。这项技术可提高数据分析速度,应对不断增长的信息量,改善作战规划和决策能力。美海军一体化“战术云”旨在提供更快、更全面的战术分析能力,为信息战提供支撑,降低“系统之系统”风险。一体化“战术云”可更好的利用本地和外部数据,为海军战术平台提供决定性的作战优势。这次演示考察了在电磁对抗环境下的多任务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多源信息融合能力。PEO C4I海军一体化“战术云”项目主管表示,海军一体化“战术云”重点提升自动化数据分析能力,使原有分析人员不再被如何分析海量数据困扰,专心分析数据。海军一体化“战术云”可用于指控扁平化,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战作战能力。“三叉戟勇士”演习中,“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工程师对这套系统进行了测试,达到了所有目标,包括提高不同C4I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能力。具体测试任务包括将气象、海洋数据整合到ISR中;整合指控;预测分析、预警、共享信息等。PEO C4I项目主管表示,该项目将“烟囱式”信息结构转为“企业服务式”。尽管只是演示验证,并不是正式项目,海军一体化“战术云”仍是“三叉戟勇士”演习中最大规模的试验之一。因为海军一体化“战术云”不是单独运行的系统,会调用其他应用覆盖整个舰队。这一项目为2019财年和2020财年海上、岸基战术分析能力提供了支撑,提高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这次演示验证由PEO C4I与ONR合作完成,具体专项如下:

*PEO C4I的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海军版增量2(DCGS-N Inc 2)*PEO C4I的海上战术指挥与控制(MTC2)

*PEO C4I的敏捷核心服务层(ACS),作为一体化海上网络和企业服务(CANES)的一部分

*ONR的战术云参考实现(TC RI)*ONR的态势感知可视化分析(SAVA)

下一步,海军一体化“战术云”的数据分析能力将用于应用程序开发,在通用服务的基础上开发人员只需在专业领域进行优化,减少生成的副本,降低了冗余,长期为海军省钱省时。(二)美海军“战术云”的技术背景 2007年谷歌首次提出了1种新的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计算。美国国防部早在云计算流行之初便已经开始关注“云计算”在解决军事需求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战术云”的概念,通过云计算实现作战资源的立即抽调以完成高精度的任务与演练。利用比实时还要快的高精度战术模拟帮助指挥官在实施一系列行动前更好地评估各种战术取舍,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长期以来,美国海军舰载传感器、飞机和其他平台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被有效地利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美国海军通过整合这些类型的信息支持战术作战的能力非常有限。美国海军研究局(ONR称,目前,机载、舰载和其他部署的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想要在作战环境中利用全部数据已经变得很困难。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通过采用突破性的分析工具建立海军大数据生态系统解决此问题。

(三)美海军“战术云”的发展进程

目前,美国海军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即反潜作战和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来提升大数据对作战的效果和能力,寻求增强威胁评估预警、作战识别、一体化作战和任务计划以及执行能力。美海军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建立海军数据科学通用的基础体系架构,用于不同机构间数据表征和共享;(2)引入数据源并建立索引,通过海军的云环境利用大量的数据集合;(3)进行海军作战分析,开发先进的分析工具支持作战,特别是反潜作战和防空反导作确战;(4)利用云计算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强海军防御能力。面对TB级数据处理的挑战和应对方案,美国海军采用突破性的分析工具建立海军大数据生态系统来解决海军作战中的大数据应用问题。寻求利用大数据增强作战能力的方法通过整合IT系统数据和作战系统传感器获得实时态势结果,美国海军希望利用战术云技术适应所有远征作战,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发展作战工具。例如,通过指挥员在舰船上查看仪表盘,实时跟踪任务中发生的一切,掌握预期的变化情况,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战术云”具有高效动态资源管理能力和实时海量信息处理能力。

早在2013年,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测试在战场上用智能手机和无线电通过软件组成“战术云”。DARPA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在海外战场作战的美国部队,也适用于各种传统通讯基础设施失灵的救灾场合。DARPA负责内容移动边缘网络项目(CBMEN)的Keith Gremban透露:“CBMEN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 通过在智能手机中安装CBMEN战术云软件,配合军用无线电,每位步兵或海军陆战队员都能在与总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确保团队相互之间的通讯和信息同步。近年来,美国海军组织开发了名为“海军战术云参考实施”(NTCRI)的大数据云生态系统平台,由数据分析组件和可视化界面提供相关作战环境和情况的所有数据的实时视图。该方案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另外还有分布式数据存储与索引,主要目的是存储作战数据,建立索引以便快速查询,通过海军的云环境利用大量的数据集;以及数据作战分析,这部分是海军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核心。目前美国海军主要通过开发先进的分析工具支持反潜作战和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提升大数据对海军作战的效果和能力。探寻利用大数据增强威胁评估预警、作战识别、一体化作战和任务计划以及执行能力的途径。系统抗毁性防御组件,任何系统都要具备抵抗攻击的能力,抗毁性防御组件是贯穿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数据在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分析的过程中都可能遭到攻击甚至篡改,组件主要通过利用云计算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强海军大数据生态系统各模块的防御能力。除此之外.美国海军水面技术创新中心(SNIC)也在开发支持体感操作的可视化显示技术和游戏式的视频训练系统等技术。同时,美国海军系统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和其他交叉学科的技术,并且实现了多种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等)和作战系统。该方案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开发了包括Cloudera,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Accumulo,MapReduce和Storm和Content Zone在内的系统。海军研究办公室称一切建议都将利用NTCRI作为基础体系架构。

2014年8月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为其提出的“远征战争数据聚焦海军战术云”发布了白皮书和全部提案的征集请求,寻求利用大数据增强作战能力的方法。美国海军希望通过整合IT系统数据和作战系统传感器获得实时结果。海军研究办公室称,过去通过整合这些类型的信息支持战术作战的能力非常有限。白皮书的倡议集中在两个领域-反潜作战和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寻求增强威胁评估和预警,作战识别,一体化作战的任务计划和执行能力。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预计五年内将授予2850万美元的合同。白皮书截止日期是7月18日。白皮书中建议截止日期是10月3日。海军战术云(Naval Tactical Cloud,NTC)是一组服务,专注于提供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系统,用于从多个可能不同的来源获取存、存储、处理和访问数据,适合部署到战术边缘。其目的是提高战斗效率,同时在对手杀伤链内部操作。同时美海军还提出了“全领域进攻性反舰战能力”的概念,它将“集中火力,充分利用全领域的能力,包括空射、舰射、潜射能力,并将所有信息融合在一起。最后将数据放到云端,用户可随时获取并利用这些数据,进一步获取目标信息”。2014年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夏洛”号发射“鱼叉”反舰导弹。美海军“全域进攻性水面战能力”是一种运用了全域进攻能力的一体化火力,能综合利用与全域信息网联系在一起的空中发射能力、水面发射能力及水下发射能力。美海军将此称为“战术云”。“战术云”将使美军飞机和舰船得以获取大量瞄准信息,以针对水面目标发射武器。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打击武器与无人航空项目执行官马克•达拉少将在2016年5月17日在海军联盟举办的“2016海空天博览会”上表示,海军正在创建一个进攻性反水面网络,该网络将把来自卫星、飞机、舰船、潜艇及武器本身的瞄准信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杀伤网”,以此应对潜在敌人杀伤能力的不断扩大。达拉列举了一个信息通过“战术云”进行共享的反水面作战想定,其中,军事空间资产与F/A-18战斗机之类的飞机、E-2D预警机以及MQ-4C“特里同”无人机共享数据,而来自一艘近海战斗舰的水面舰信息与来自攻击潜艇的信息也被纳入“战术云”中。达拉指出,这种杀伤网由一些跨域节点组成,网上节点可以移入和移出,因为这是一种基于角色的联网方式,搭载何种平台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成信息的传感器。“战术云”是云协同网络集群反隐身火控系统的核心,“战术云”没有具体的存在形式但又无处不在“战术云”是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地理上分散的计算、存储、通讯网络、数据、传感器、射手、武器等资源通过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并虚拟出来的一个战术资源池;“战术云”中存储着数据和资源,并以服务形式提供给远端作战节点。“战术云”旨在使前线作战人员通过云计算访问重要态势感知信息,借助数据无线电、可穿戴式计算机、坚固耐用的笔记本电脑及其他移动计算设备,增强作战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异构平台或任何移动计算设备来访问敌方关键指挥控制和情报服务,使己方飞机和舰艇获取大量的目标信息后发射武器,对抗敌方水面目标信息。(“战术云”的关键技术)“战术云”与美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NIFC-CA)概念类似,2015年NIFC-CA首次部署在“罗斯福”号航母(CVN71)上。NIFC-CA可使航母战斗群进行超视距作战,战斗群内的飞机和舰艇可通过高效数据链与其他舰艇和飞机共享目标数据,使武器系统可打击射程之内、传感器有效距离之外的目标。如,E-2D预警机可为DDG51级驱逐舰提供敌方空中目标信息,但这些目标信息却无法通过舰上雷达捕获。除此之外,美国海军水面技术创新中心(SNIC)也在开发先进显示器(该显示器采取触屏操作,而非鼠标或轨迹球操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游戏式视频训练系统等技术。美国海军加大与商业公司合作,鼓励企业在网络、无人平台、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加大投入。例如,2014年10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海军水面技术创新中心投资350万美元,为新一代水兵开发最新技术,提升海军舰艇现代化的速度与频率。海军研究办公室称一切建议都将利用NTCRI作为基础体系架构。由于美军在大数据领域的驱动和协同,3D打印技术在军事上日趋成熟。(四)美国“战术云”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

“云战争”的出现,符合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它的一系列新特征,将促成一套颠覆性的作战语言体系的建立,传统的作战概念将为云建构、云解构、云感知、云规划、云调控、云杀伤、云拒止、云压制、云破击、云瘫痪、云降级、云防护、云保障、云评估等相应概念所替代。预计今后20~30年左右“云战争”将孕育产生并在随后逐步走向成熟,在与其他战争类型长期并存中逐步成为主导性战争形态。目前,“战术云”软件已进入战场测试阶段,以实现快速共享前线作战单元的最新影像、地图及其他关键信息。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6年5月17日报道,“战术云”计划将使得美海军现役武器可以对抗远距离水面目标。由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监督管理,海军一体化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乔•希尔少将也表示,本工作主要由达拉所属的打击武器与无人航空项目执行办公室、一体化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连同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一同研究,目前,美海军已经完成了传感器数据获取、武器接口、系统控制等测试。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表示,美国已经在某些关键的技术领域落后于潜在的敌人,比如说综合作战网络。事实上,中俄的军事技术已经不是“接近”,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美国的优势。他也谈到了美国需要改善的特定领域,比如说作战识别,在未来战争中,敌人将不断攻击美军的通信网络,而美军在战场识别领域做得还不够。如何在没有获得GPS支持的情况下——比如敌人攻击导航卫星——执行任务是五角大楼必须重视的工作。美军太依赖GPS,像中国或俄罗斯这样聪明的对手一定会攻击那些对维系美军军事行动至关重要的命脉。麦克-达拉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海军正在发展所谓的“战术云”系统,将每个传感器和武器无缝共享数据,这样的网络非常容易遭到电子攻击,因此必须加大力气确保“战术云”情报的安全,未来的海战将是网络化的战争。

第二篇:商业街建设的战略、战术研究

商业街建设的战略、战术研究

市场消费需求的巨变直接导致了零售业交易方式的变化,随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开始注重包括产品 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此相应,他们越来越以一 种“机会成本”的意识对购物活动做出价值判断,他们希望在单 位时间内能尽可能多的行使商品选择权、自主决策权,在这里,顾客对商品价值的评价日益转化成为一种对“时间价值”甚 至“生命价值”的考虑了。为了顺应这种消费潮流,自然而然产 生了网上购物这种交易方式,中国迅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 潮,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受到诸如人口素质、基础设施、传统 消费观念、网络支付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在我国这样的发 展中国家达到普及水平。然而我们说,即使以上制约电子商务的 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网上交易仍然无法代替其他诸多零售业态,因为判断一种现代商业业态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是 否有发展前途,关键是看其是否适应了当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购物方式。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为了购物 而购物,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受人尊敬,甚至希望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商品的销售、服务乃至设计、生产的全 过程(或其中的某个环节)之中,从而在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得到一种颇具意味的体验。

网上交易很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商业街则不同,当你携同你的家人、朋友到商业街去逛一逛时,你不仅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多方面购物需求,还可以亲自体验商品,与商品真正切切的接触;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相互交流;感受商业街那浓浓的商业气氛。另外商业街适应了现代家庭“一站购齐”(one&nbspstopping)的消费心 理,又因汇集了众多层次的专卖店与各种服务项目,而有比较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可以提供全面服务,满足了人 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符合我国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只能把网上 购物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即一种销售渠道,而不能成其为一种零售业态,更不可能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在网络充斥着整个社会的e时代,商业街的魅力依然难挡。

一、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什么是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 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 能全。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 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做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大限度 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 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名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 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 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门店、专业店组成。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突出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5.服务 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要突出 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综观现在各种商业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央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的采用了这种提法,如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但中央商业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明 确的、权威的界定。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中央商业街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中央 商业街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商业特别发达。这里所说的“商业”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是泛指一个具有综 合性功能的区域。它不仅涵盖了一般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业、房地产、写 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设施,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第二,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像上海的南 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大道等都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第三,中央商业街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 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中央商业街应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它是整个城市经济和商业 发展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要前往的地方。第四,中央商业街应位于城 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高度集中,有现代化的市 政、信息环境、对国际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2、地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 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二者有明显的主从区别,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相对中 央商业街而言,地区商业街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地区商业街的总体规模小,它以零售业为主,是简单的商业组 合,其功能比较单一。比如,超市、百货公司、仓储商店等,其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商圈内。第二,地区商业街 是一种社区化消费场所,不是辐射整个城市的行为。

3、特色商业街。商业特色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分为两 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店铺经营为特色。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商品结构和服务体现规格品种齐全、专业性的特 点,如文化街、电子一条街等。二是具有特定经营定位。经营的商品可以不是一类,但经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可 以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需要,如老年用品、女人用品、学生用品等。在我国现阶段,特色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如北京的隆福寺商业旅游文化街、华龙街餐饮娱乐一条街等。这些特色街,或汇集名人故居、酒吧餐馆,以观光休闲美食见长;或荟萃世界名品,以展示流行提高生活品味为特 色。幽静的小路,婆娑的树影,摇曳的灯光,舒适的环境,专、特、精的经营方向,现代与传统交相呼应,散发出 浓郁的城市型文化休闲气息。

二、商业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成长壮大,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式购 物”(one&nbspstep&nbspshopping)将作为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今天,当我们注意到消费者在 购买选购商品时对购物场所的选择已在摒弃单个购物场所意识,而具有“街”的意识——即卖点是否集中、能 否“一站终点”,是否有充分的消费选择权时,当我们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成长壮大充满信心时,便不难发现这点。而这又是商业街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顺应着这种新的消费潮流,1999~2000年,商业街与购物中心(shopping&nbspmall)迅速热起来,从商业街和购 物中心大量共有的相同遗传基因判断,二者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他们的社会作用、功能、经营结构是共同的,都 是在为商业服务业企业集中营造一个更理想、更舒适的经营环境;都是商业服务业多种业种、零售业多种业态的有 机组合体;在店铺数量上,都是以专卖店为主、大型商场或超级市场为辅;都可以满足人们购物、餐饮、休闲、观 光、娱乐、健身等多种需要;由于集吃、住、游、购、娱多功能于一身,二者都可以成为商业与旅游业的黄金结合 点。中国为什么有商业街的生存空间呢?

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一是因为中国轿车没有发展,人们不可能骑自行车或挤公共汽车经常到仅有 一家购物中心的郊区购物;二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有一股浓烈的怀旧情结,中国的古都、古城、古镇很多,商业街 动辄上百年、几百年历史,它是民族工商业神采飞扬、精英荟萃之地,它有太多的名人遗迹、历史典故、神话传 说,是鲜活的“清明上河图”,shopping&nbspmall虽然光鲜亮丽,但无法具有商业街的历史厚重感和传统文化的穿 透力;三是中国人天生爱热闹,每逢节假日城里人爱逛街,乡下人爱赶集,位于市区繁华地带、集购物、休闲、娱 乐、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商业街必然成为本地人、外地人的最佳选择;四是因为商业街不仅仅是承载人们购物的场 所,它是城市的“名片”、“客厅”,是城市改造大局中的一个棋子,而城市改造的背后则矗立着市长们提高城市 竞争力的巨大决心,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商业发展繁荣的程度,进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的甚至成为招商 引资的“龙头项目”。

可以这样说,商业发展到今天提出了商业街建设,这是商业经营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错位竞争的一种表现,是市场由同类重复、无序竞争向理性竞争、有序竞争发展的一种表现,既是对中心城市原有商业资源的一种整合,也是商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一种准备。既然在我国商业街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建好一条 商业街呢?我们必须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加以考虑。战略即商业街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问题,战术即在建商业 街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针,如到底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其管理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应采取什么样的业态 组合以及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交通、服务设施等等。

三、商业街建设的战略研究

任何商业街在建成之前,都应该进行恰当的定位。商业街市场定位,是根据消费者的数量、需求、偏好以及购 买力的不同,对各种类别,层次的消费者进行细分,以确定该商业街的规模、经营门类及商品档次等。由于不同年 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人在购买心理和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商业街市场定位的成功与否并不以 决策者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而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状况反映出来。所以,成功的市场定位应建立在对消费者及其 消费行为认真分析的基础之上。

企业在对商业街定位之前,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为之服务的那个顾客群的人口特征,了解各人口因素在消费中所 产生的影响,并充分了解市场,注重商店的布局、商品档次的搭配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并定期了解消费信息,对 定位不当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将会浪费有限的资金及空间。

(一)消费者群体目标对象的选择

消费者群体目标对象的选择,指的是一条商业街消费者主体的界定,也就是一条商业街所能吸引到的、在商业 街内有消费意愿的消费者群体。不同的商业街所应考虑的消费者群体是有所差异的,不进行细分容易使市场定位偏 离主体,而如果对所有的消费者都进行考虑,又浪费人力财力。所以应选择消费者主体进行分析。分析消费者主 体,应该考虑商业街的地理位置及商品设置两个主要因素。从地理位置因素来看,市中心的商业街可以在较广区域 的人口中再进行细分,而较偏僻地区的商业街,就应着重选择该商业街所能辐射到的一定区域的人口。

从商品设置的角度来看,以日用品为主的商业街应重点考虑周围居民的人口因素,而以耐用品为主的商业街,其辐射区域就要大得多。通常人们在购买日用品之前,更多考虑的是交通便利因素,大多愿意就近购买;而当购买 耐用品之时,就更看重产品的质量与信誉,所以对交通便利因素考虑得少一些。如果商业街的产品设置多为年轻人 追求、喜爱的用品,那么决策者应重点分析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及变化趋势;同样,如果商业街内流动人口比重较 大,决策者们就应该在这一部分人口群体的消费需求上多花精力。总之,不同的商业街其消费者主体的界定应有所 不同,对消费者进行细分有利于市场定位的成功及资金的合理安排。

(二)商业街市场定位所应考虑的消费者因素

1、消费者的数量。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是建成一条商业街的先决条件,也是确定一个商业街规模大小的基础。市 场规模的大小由那些有购买欲望并且有支付能力,同时能够接近商品或劳务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决定,如果 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越多,市场规模就越大。而这些购买者数量的多少自然也决定于人口状况。在人均消费水平已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越多,增长越快,市场规模就越大。所以人口数量因素,应成为商业街规模确定必需考 虑的因素。

2、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性别、年龄的不同在消费中所体现出的差异越来越明 显,不同性别年龄结构的人在购买力、消费心理及消费层次上的差异是很大的。一般讲,年轻人购物较容易有冲 动、攀比的倾向,购买商品注重的是外表、款式及时尚,在购买前所作的思考较少,同时由于年轻人的收入相对较 低,对商品档次的追求无力过高;而中年人的消费心理就较为成熟,对服装的需求量也比年轻人有所下降,对于商 品更注重质量与品牌,持币待购现象比较普遍,有一定的购买潜力。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在耐用品消费上所 体现的差异性更大。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在消费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心理的不同上,女性较之男性,在购物上更 为谨慎、细腻和爱美。在大城市中,女性购买服装、化妆品、鞋袜等商品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在一些城市设 置“女人街”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决策者们在为商业街定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不仅要分析消费 者中各性别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还要对未来各年龄段人口数进行预测,注意下一阶段的变动趋势,不断调整,才 能取得成功。

3、消费者的职业特征。不同职业的人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及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反映在消费上,也会形成较 大的差异。如果把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粗分为两大类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脑力劳动 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较丰富,审美意识强,他们比较注重商业街的外观造型、橱窗陈列、色彩搭配等,对产品的追 求注重品牌和内在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在分析人口特征时,应兼顾不同单位类型的劳动者在需 求中表现出的差异。一般而言,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职员,工作节奏较快,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所以他们购买商品 的目的性较强,易出入固定的购买场所。另外,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他们多追求高档名牌产品,女性对服装、化 妆品及首饰的需求量较大。对这类消费者应体现出商品的新风格、新款式,时髦商品可以首先在他们身上展示出 路。

4、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构成。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构成,是人口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相当明 显。人们的市场需求随人口文化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文化素质较高的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等发展资料的市场需求 相对较大,而文化程度构成较低的阶层,即使收入水平与知识分子阶层相当,其消费的重点往往仍停留在吃、穿、住等消费资料上。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使得城市中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居民及工作者的文化层次 不同,进而也形成了消费的差异性,决策者们在商业街市场定位之前,应充分了解到这一因素。同时需要注意的 是,同样是大学及以上的人口,在业与不在业的人相比,他们的消费层次是不同的。比如大学生虽然在消费品位上 有较高追求,但其收入状况大大约束了消费行为,这也是在大学周围较少能形成高档商业街的缘故。

5、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者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构成和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应成为商业、企业在商业 街定位时考虑的重点。总的说来,收入高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水平也较高,在面对同类商品和类似的商品时,往 往会选择质量好而价格较高的商品。相反,低收入者就不具备这种消费能力。消费者的收入,也是市场规模大小的 一个重要的测量器。

四、商业街建设的战术研究

(一)商业街建设应是企业和政府的珠联璧合商业街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商品交易最活跃的场所,是市容市貌中最繁华、最绚丽的景观,是推销一 个城市时最引人注目的门面,就好像名片,不管真实情况如何,制作精美的名片终能带来更多的机会,为了提升城 市形象、加强城市竞争力,一些自发形成的老商业街立即被列入改造的规划,在资金上予以安排,商业街在很大程 度上自然而然成了一种政府行为。这也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商业街它本身具有很多特殊性,如它的所占地一 般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建设方面有很强的规划性;有大量的公共设施存在等等,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非盈利性的 机构对商业街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使商业街形成独特风格、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良好气氛,逐步形 成人气、商气两旺的局面,如果完全以对待某种具体零售业态的态度对待商业街,那么这种商业街建设得绝对没有 价值。

于是在“城市的名片”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的改造或兴建开始了,对象是“街”,目的是诸如“漂亮”、“洋气”这样的审美价值,而其间所依赖的也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工程结束后的验收表明:达到 了城市美容的目的,但街道所赖以生存的商业氛围却没有相应的增强,巨额的投入并没有迎来更多的消费。而作为 商业街,“商”之不存,“街”将焉附?既然是“商业”街,那它就绝对离不开市场的检验,商业街不是造出来 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建设商业街要尊重市场规律,它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问题,而不是城市建设问题。追溯 商业街的起源,都是市民经济的产物,私营小业主靠着勤奋和机敏在商业街上立足,市场机制在其中扮演主要角 色,经营不佳的企业自然被市场淘汰,而商家为了保住在黄金地段上的位置,也会绞尽脑汁,迎合顾客的需求,在 今天中国的商业街上,这种机制存在吗?所以企业应是商业街的绝对主体,政府的职能仅仅是“引导”企业去发挥 商业街的总体优势,并且这种职能也有让位于民间资本的趋势,如在广东新会就出现了一条由民营企业出资改造并 冠名的商业街——悦洋商业街,这条商业街全权由企业规划,并从事日常管理,然后将一部分利润以地租、税收的 方式回报给政府。

但是对于一些老商业街,它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如果全部交给企业去开发,由于商业街地处黄金地段,地价和获准进入的成本都非常高,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会尽量扩大建筑面积和容积率,以降低每平方米 所分摊的建造成本。对于整条商业街的协调问题,比如老商业街的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的关系,则在考虑的倒数之 列。因此,商业街改造后,往往面目全非,高楼大厦代替了小门脸,现代商场排挤了老字号,一派欧美情调,民族 特色荡然无存,2000年定海古城的灰飞烟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时候,政府的干预则显得至关重要。

(二)管理模式上要不断创新

现在,我国商业街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委托制,在管理办下设监察大队,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对街区道路、公共设施、户外广告、卫生绿化等进行综合管理,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抽调制,从政府各机关部门 抽调人员,合署办公,综合执法管理,成立由宣传、技监、工商、物价和辖区负责人参加的管委会,如南京市湖南 路商业街;物业管理制,成立物业管理公司,靠向商家收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维持正常管理工作,并协助相关职能 部门维持街区的正常管理秩序,如深圳市东门商业街。笔者认为物业管理制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子,我国住宅区 和写字楼的物业管理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而把这种模式引入商业街的管理,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

(三)各种类型商业街侧重点应各有不同

中央商业街作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城市的“代言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商业功能,还有展示城市个性 特色的功能,因此在建设、改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对文化的漠视,对城市历史的否定;地区商业街作为一个社区 的纽带,应以其无限的亲和力取胜,与周遭的环境、人文融为一体,强调“三民”方针,即“便民”、“利 民”、“为民”。认真分析周围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如美国纽约百老汇大道之所以集中了众多 的豪华商店、餐馆、旅社、影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商业街,主要是缘于纽约市600万有很 强购买力的人口;专业商业街作为某种商品或某类人群消费品的集合,要做到各种品牌、规格、档次的齐备,要在 人们脑子里形成一种共识,即当我要买这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条街。

(四)业态、业种组合要合理,各种功能要配套

如何对商业街业态业种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是商业街管理的一大课题,也是规划建设的大问题,因为商厦不 管是政府开发还是私营企业兴建,最终都是分散卖或租给中小业主,如果事先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引导,难于形成商 厦的主业和特色,很容易造成商品“千店一面,单调雷同”的局面,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甚至相互影响,降低整 个商业街的档次。中心商业街业态应以专业店、专卖店、百货业为主,地区商业街应以便利店、超市为主,特色街 应以专卖店、专业店为主,各商业街在业种上应有零售业、餐饮业、大众娱乐业、通讯服务业(电话亭、座椅、医 疗设施、酒店等)。根据调查,最佳的业种搭配为:零售业占65%,餐饮业占20%,大众娱乐业占10%,通讯服务业 占5%。

(五)注意整体风格的营造,与城市风格浑然一体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来说,其发展有它的独特性,长年累月聚集起来就构成了城市的个性,这是一个城 市的灵魂所在。商业街的建设必须注意保护和继承城市所拥有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传统,使其成为城市整体建设的 一个组成部分。商业街区的形成都具有历史缘由和大众逐渐认可的过程,规划建设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推倒重建的方 法,否则商气会大损。商业街的古老历史文化遗址,在改造建设中应更好的融入新的规划中,使传统与现代相结 合。

另外,还必须注重突出城市主调,与城市风貌浑然一体。如北京环故宫的几个商业街,从其发展演进看,虽接 紫禁城,但都未为突出自己、炫耀自己而干扰古都的城市主调与风貌。这些商业街建筑的平均高度、体量、格局以 及建筑的形制、色彩等诸方面,都注意到都城的文化特色,构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并与古都风貌浑然一体,相得 益彰。给人的印象是,京城里的商业街,说不上显赫华贵,但有股子大家风度,透着北京文化的那种厚度和迷人的 魅力。

(六)注重细节的魅力,交通方便,购物环境优美

商业街改造必须考虑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休闲广场、演出舞台、绿化景观、街头小品、广告设施等等,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势必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也给商业街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麻烦。从垃圾桶、座椅、花盆、电话亭到休闲广场,所有细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强调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同时,又要通 过这种“一致性”展现出“个性”,即该商业街的独特卖点。

交通问题向来是商业街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与流通的矛盾关系上,一方面交通带动流通,另 一方面,流通又限制了交通,商业街往往车流、人流停留率特别大,特别是人们逛街、购物,要往返穿行一条繁忙 的城市“公路”,人为造成交通和商业的“打架”。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检验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做法就是商业 的岛区化,即“人与车的分离”——把商业活动区域从汽车交通的威胁下解放出来,兴建步行街。现在,在我国也 迅速掀起了一股步行街热,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尤其对于中心商业街来说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它不仅解决了人车争 路的问题,让人们在没有车辆的商业街上安心地购物、休闲,让车流在没有行人的道路上畅快地奔驰,还可以使人 们在一个没有汽车尾气的干净环境下购物,这符合绿色消费的大趋势。但是,如果没有交通把人流带到步行街,步 行街建设得再好也没有用,因此,步行街应该在交通交汇点的附近,或和主要交通干道平行,并在附近配有一定量 的停车场,这是步行街繁华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针对有的步行街过长问题,可以配备一些具有步行街特色的非 机动车俩供人们在疲惫时乘坐。也可采取在一定的时间段对公交车开放的做法,即半封闭管理,如北京的王府井、中山孙文路、广州等地步行街,都采用这样的管理办法,大大减轻了对周边道路的压力。

第三篇:基于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郑 鹰

(江汉大学高校图书馆 武汉 430056)

〔摘要〕 云环境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网络环境。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标准的成熟,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本文指出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的运作方式,并提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云环境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联盟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云计算是在IT行业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是一种使用IT基础设施及信息服务的全新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信息资源服务的实现方式。其中提供服务的网络被称为“云”,这种网络环境可以被称为“云环境”。

[1]

高校图书馆联盟主要是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把具有相同利益需求的区域高校图书馆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特质,通过云方式,满足读者日益激增的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解决信息量与日倍增和图书馆经费短缺的矛盾,从而拓展图书馆“云服务”功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区域性的文献保障和信息中心。1.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水平低、发展不平衡,除了东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比较快以外,全国许多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缓慢,有的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还没开展。

我国建立的图书馆联盟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综合性的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行业性的联盟。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主要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从国家层面上看,主要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三个方面积极展开。这3个联盟机构分属教育系统、科研系统和公共图书馆系统,它们在各自的系统内搭建本系统的技术平台,采用各类技术标准,依托不同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和提供信息服务;从地区层面上看,国家级图书馆联盟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鼓励和带动了我国以省、市为单位的地区性图书馆联盟的不断发展,有些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其他多数省市如广东、湖北、浙江、福建、天津、海南、河南等地

正在加紧建设和规划中,有些联盟已能提供完善的资源和信息整合服务。多数图书馆网页上提供的书目检索可以实现跨馆检索,可以实现无缝链接,可以直接检索其他图书馆内的书目而不仅仅是提供链接。我国已投放运营并获得良好社会评价的国家级图书馆联盟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工程(又称“金图工程”);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有: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网络、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2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观念认识不足。

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影响,没有把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上升到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联合协作,资源共享”认识不足,封闭自守,贪大求全,重藏轻用,没有把联合协作、资源共享看作是一种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馆藏的有效方法。还有一些大馆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同小馆联盟共享资源会吃亏,由此导致许多地区发展高校图书馆联盟积极性不高。

2.2管理体制先天不足。

高校图书馆没有相应的图书情报中心来协调各个图书馆之间关系。由于管理不善,即使建立的协作组织也流于形式,组织松散,协作活动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而且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没有从法律上、制度上加以引导和制约,在资源共享方面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和措施,使地区高校图书馆间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受到影响。2.3合作经费投入不足。

建立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节约经费,但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才能搞好各项工作。如建立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网络,建立协调机构等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但我国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政府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经济支持,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工作难以开展。2.4云平台构建不足。

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网络来实现的。我国各地高校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地区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发展也不平衡。东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省市和省级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在西部一些边缘地区和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低,书目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网络没有全面建成,远程通讯比较落后,限制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开展。

[3]

[2]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长效机制构想 3.1 制定整体发展目标。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充分挖掘各馆现有资源,整合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实现各校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的一体化,不断提高文献保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读者权利公平、服务公平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3.2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树立和推行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提高馆员对共建共享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使共建共享理念真正深入人心。3.3 通过协议及章程等构建运作机制。

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必须要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包括制定合作协议、联盟章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合法合同的形式明确加盟馆的权、责、利; 联盟的章程则可借鉴京、沪、浙等地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经验; 需明确其非营利性质,经费来源由各学校支付,应采取董事会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管理的机制,每一加盟单位派相同名额的代表参加董事会; 工作班子则视具体情况确定人员额度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出联盟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保证联盟正常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成员馆积极参与的氛围。3.4书目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活动的前提是书目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建立分布式联合目录可以利用 Z39.50 协议沟通不同高校图书馆系统之间的书目数据,并通过统一网络界面实现对各成员馆的书目数据查询,变一馆资源为联盟馆集体资源。用户可从任何一成员馆所设终端出发,查找某一文献是否入藏,藏于何馆,并得到详尽的文献线索乃至全文。这样既能为加盟馆开展业务工作准备理想的平台,又为文献资源的公共获得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3.5 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构建一个满足信息用户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首先必须建设一个相适应的、具有不同载体类型和使用方法的文献资源体系;其次要通过网络对联盟成员馆进行协调采购和合作收藏,系统收藏利用率高的核心期刊和学科文献; 第三要充分利用电子资源集团购买合约,各成员馆有选择地采购各类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3.6实现云推送。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拓展、延伸服务功能,如定时向用户发送其本人的书刊到期应还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对所有用户发送如图书搬迁、书库调整、节假日开放、新书推介等信息;

[4]

在线实时咨询等。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长效发展的几点思考 4.1加大组织管理力度。

高校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联盟成员紧密联系与组织运作。对紧密型联盟而言,机构的设置一般呈金字塔形层级结构,以联盟体最高决策层为权威,以专业门类为层次展开,以协作成员馆为最基层。这种组织机构不具有行政职能,而是以文献资源保障为基础的协作式组织机构,但各层次机构具有相应的管理职能与专业技能,共同担负着维持联盟体正常运作的职责。联盟体的成功运作还有赖于各种规章制度的设立与行使,并具有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与监督制度。在联盟实施的过程中,联盟成员单位应本着“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的宗旨,共同规划和联合建设图书馆联盟。4.2保持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资金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推动联盟合作和联盟成功的必备条件。充足、稳定、持久、稳步增长的财政支持是联盟发展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资金客观上为联盟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和必要保障。图书馆联盟所需资金靠任何一家或几家图书馆,或者仅依赖政府投资是解决不了的,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策略。联盟应寻求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比如申请外部基金的资助、要求成员机构共同分担购买资源使用权和创建新型资源共享的费用。还可以采用合作共建、成果分享或信息服务收费等方式吸纳外界企业单位的基金作为必要补充。4.3充分协调采购和馆际互借。

协调采购是指各成员馆根据馆际分工,明确各自的文献收藏范围和采集重点,既可提高整体藏书的完备性,改善单个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成分与结构,增加信息容量,又能克服藏书量的盲目增长,有利于合理有效地使用购书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馆际互借是各成员馆间根据某种协议相互利用对方馆藏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一种服务。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无论其拥有多么丰富的馆藏资源,都无法满足本馆读者的需求,而且现在高校图书馆建设正朝着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读者对各类文献资源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文献重复购置的浪费。

4.4建立标准规范的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作为一种主要的电子资源,其独特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日益突显。它将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电子馆藏、开展电子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与基础。因此,建立标准规范的网络数据库有助于各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评估、引进及开发利用。网络数据库的生产

标准、规范,即采用超文本、多媒体等先进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遵循 Z39.50 等通用的标准、协议与规范,使用 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等通用、标准浏览器,以及PDF 格式文档标准阅读器 Acrobat Reader 等,既便于用户的操作使用,又便于数据的交换与系统的扩展整合,也为数据库的稳定、畅通使用提供了保证。目前,网络数据库数据文档常用的格式有 PDF,ASCII 及 HTML,可满足不同的需要。此外,Word,PostScript 格式文档亦常见。高校图书馆及其终端用户只需熟悉常见、通用计算机解读软件的使用,无需特别加以培训,即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浏览、打印、下载所需信息资源。4.5努力实施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知识管理战略及其模式应当成为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管理的首选模式。图书馆联盟通过知识管理调整联盟结构和战略,科学配置知识资源,有助于联盟有效地实施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项目,最终满足各成员馆的利益要求。因此图书馆联盟加强知识管理,实施用户满意战略,建立新型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联盟和用户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见图1)

图1云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型

[5]

4.6加强联合馆员培训和用户教育。

人才是图书馆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单独进行的馆员培训,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效果不甚理想。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中,通过联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在成员馆中逐渐形成一批有专业、懂技术、会管理的各级干部队伍,以及在数据库建设、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学有专长的骨干队伍,从而推动图书馆联盟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开展联合馆员培训以外,还可以进行联合用户教育。从“图书馆利用教育”转向“信息认知能力教育”,提高用户在“云环境下”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云计算网[EB/OL].[2009-07-07].http://www.xiexiebang.com/.5

[2] 范德清.网络环境下西部高校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四川高校图书馆学报,2003,(1).[3] 吴慰慈.网络环境下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的发展.四川高校图书馆学报,2003,(1).[4] 邱燕燕.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J].图书与情报,2004(6):87-90.[5] 张辉,隋佳.基于 Z39.5 的元搜索引擎优化策略[ J].中国高校图书馆学报,2006(2): 66.作者简介

郑鹰,男,1970.10,江汉大学图书馆流通部主任,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情报学研究。

Tel:***,E-mail:zyyuu@126.com 通迅方式:武汉市沌口经济开发区江汉大学图书馆(430056)

第四篇:云计算的发展报告

云计算的发展报告

云计算现在是 IT 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有些人视其为新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有人对其抱怀疑态度.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将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它可使所有公司更加灵活,经济,高效地使用软件以至整个基础架构和平台.尽管云计算具备如此多的优势,但企业仍须克服当前的两大挑战:数据的完整性和对日益增加的异构IT平台的集成.作为IT服务供应商同时也是系统集成商的,西门子IT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目前关注的正是这两个方面.他们可以提供私有云(private clouds)这样的可信架构并且能够将企业现有系统与云服务概念整合在一起,他们还可以实施混合解决方案:部分基于云服务,部分基于企业应用.付出百分之百,却仅有百分之六得到利用——这毫无经济效益可言.但根据麦肯锡和Uptime Institute 在 2008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方面,这是许多企业的普遍现状.因此,许多专家预言云计算将拥有非常光明的未来并不足为奇.企业只需按所需支付而不必构建过于庞大并且需要密集维护的服务器架构,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金,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灵活性.Gartner分析认为此项技术将在2012前得到推广.市场研究公司IDC宣称,去年云计算服务开支为162亿美元,预计在四年后将增至420亿美元.西门子IT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首席技术官Peter Arbitter在谈及当前的激烈竞争局面时说道:“在当前经济萧条背景下,市场上许多服务供应商都在争取与客户达成交易.以往重点关注个人终端客户的公司也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市场.这使得现有服务供应商面临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采取差异化竞争方式.”

一、云来自于哪里

如果人们认为云计算这项技术是凭空产生,那就大错特错了.据 Arbitter 解释,“云计算体现了从 80 年代 PC,90 年代网络到 2000 年左右互联网的自然逻辑进化.其他开拓性技术包括虚拟化,Web 2.0 和 SOA 架构.” 这一理念来自于 Amazon 等服务供应商将不经常使用的基础架构容量进行出租.比如,为了应对繁忙的圣诞节,Amazon不得不配备数千台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在圣诞节以外的时间几乎很少得到利用.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宽带连接和网格计算等现有技术和方法使广泛的云服务成为可能.网格计算多年来一直在科研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许多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组合在一起,执行复杂的模拟或计算.这样就可为不同的应用根据需求分配分布式资源.云计算将这一概念扩展至ERP或存储等企业应用领域.二、云计算作为创新引擎

Arbitter 指出:“这种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如今许多公司都希望获得这种服务,以期通过灵活伸缩或减少硬件来缓解预算压力.按实际使用付费的模式不仅可有效控制成本,还可提高成本透明度.此外,越来越多的生态环保倡议也促使云计算逐渐流行起来,因为通过与其他许多人分享 IT 服务与设施可节省大量能源.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云服务相对于非虚拟系统可使能效提高5倍.另一个成功要素是云计算可提供更高水平的灵活性.例如,《纽约时报》利用大型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对约 1,100 万篇文章进行数字化处理,制成 PDF 文件,以实现在线归档.配备处理这些文件所需的基础设施将超出多数公司的财力和人力范围.云计算不仅可使公司更快速地响应变化的业务需求,例如在业务高峰期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或更强的计算能力时,而且还可使他们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测试全新应用或采用这种 IT技术开拓全新的业务领域.灵活的可扩展性使他们无需较大的投资即可紧跟业务创新步伐,缩短开发周期.这同样适用于 IT 基础架构本身,原因是”用户可始终获得最新的技术并从所有相关改进中受益.此外,高水平的标准化带来了更快的部署,更少的维护和更轻松的操作.“ Arbitter补充道.云计算还支持另一种趋势: 轻松访问网络使移动计算变得轻而易举.数据分布在全球多个数据中心,可随时随地获得.无需再进行数据校验,同时使冗余降至最低.比如,利用网络安全云服务,全球任何一台设备都可以遵守严格的企业安全指南规定.企业员工移动性的增强可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然而,尽管云计算具备诸多优势,它还面临一些不容低估的挑战.Arbitter认为这些挑战 主要存在于两方面:技术方面和客户对他们数据安全的信任程度方面.三、安全问题:机遇与风险并存

据Avanade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在全球接受调查的500家企业中,65%的企业希望采用云计算,以期节省资金.然而,考虑到数据安全方面,72%的企业更信赖自己的系统.Arbitter 提醒说:”在许多情况下,不信任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用户并不知道云服务提供商如何以及在何处存储他的数据.因此,需要提前仔细考虑数据保护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涉及关键业务应用的情况下.“ Gartner的分析师也认为,公司在使用云服务之前应当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涉及数据保护,数据完整性,数据恢复和合规.例如,客户应当确保相同的任务可由多个系统执行并且数据是冗余存储的以确保随时可用性.Arbitter指出:”由于信息不是存储在专门的指定位置,因此严格的且因国家而异的数据保护和文档规范目前成为通往云计算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尤其在金融和医疗等高度敏感的领域,数据不得跨境调用,并且只能由少数管理人员调用.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存在巨大的潜在咨询服务需求以帮助客户确定云计算服务适用于哪些领域以及不适用于哪些领域.除了技术咨询服务,透明度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多家公司常常共享同一个云,因此用户应当知道谁最终负责加密和存储,或者当服务供应商发生变化时,他们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变化.Arbitter 指出:”这恰恰是西门子所擅长的地方,因为我们为客户提供从始至终的全程服务,同时我们还负责客户数据的安全.因为我们是全方位服务供应商,因此无需整合外部基础设施或第三方平台来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

四、确保私有云的安全

为了确保更高的安全性,如西门子 IT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这样的IT 服务供应商越来越多地为客户提供所谓的”私有云“服务,这样客户就知道自己的数据存储在哪个国家甚至是哪个数据中心.此外,数据可采用加密的形式传输,或者存储在加密的数据库.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可分得具体的某部分云,无需与其他人分享.客户甚至可指定具体的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其缺点是:云服务的安全性越高,灵活性就越差,原因是它不能再动态地分布于多个资源当中.这种方法还会影响扩展潜能和成本优势.因此,Arbitter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合方案将会大行其道:象邮件系统这样的非关键性应用会越来越多通过云服务实现,以便充分利用巨大的成本节约优势,而敏感性数据将继续通过专门的数据中心管理.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基础架构的协同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五、与地面基础设施相整合云计算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需要确保数据在全球的一致.这就需要采用具备最低延迟的信息同步分发技术.存储服务供应商最有条件战胜这种挑战,Arbitter指出:”首个真正的全球解决方案在 2009 年年底之前还不会上市.目前,多数供应商采用的他们自己拼接的系统,或者

数据只在区域内存储.“另外,目前的宽带接入速度还太低,无法保障较高的服务质量.尽管技术进步可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但整合五花八门的 IT 基础架构还是给服务供应商带来了不少的问题.由于市场营销的原因,目前的多数云解决方案仍然属于专有方案,不具备任何标准化接口,因此,无法确保各个云之间或与现有系统之间的协同性.Arbitter指出,”近些年来,云服务供应商越来越注重端到端集成,以期提供更快的处理速度,更高的效率和透明度.然而,当今对最佳解决方案的需求更趋向于孤岛型架构, 而这种架构最终不得不再次整合.“

不过,许多操作系统和应用都与云不兼容,这使得用户的 IT 集成变得很困难.由于标准适配器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适用,因此毫无疑问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实力强大的系统集成商.Arbitter表示:”这正是西门子IT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等IT服务供应商的用武之地,因为他们不仅可运行这些混合模式,而且能够为系统改造和集成提供支持.“

六、全方位服务的三个方法

西门子是少数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供应商之一,服务包含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架 构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由于西门子与多家不同厂商合作,因此能够始终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1)软件即服务:

乍看之下,软件即服务似乎与以往的应用服务提供方式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许多客户能通过互联网同步使用高度标准化的应用.服务的客户端功能是一个关键特性.SaaS不仅物美价廉,灵活易用,而且所有用户都可同等地享受软件升级带来的好处.此外,供应商还可轻而易举地在后台安装升级软件.用户可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新版软件(可能具备多种新功能)或继续使用旧版软件.Arbitter 解释说:”西门子 IT 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将自己以及合作伙伴的软件作为一种 服务提供给客户.前者包括从文档管理到项目管理服务器的应用.另外,我们目前也在考 察其他几项比较可能以服务形式向客户提供的应用.“

2)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是从物理可管理服务器向虚拟可管理服务器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延伸.客户可通过门户网站在数分钟之内购买更多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或归档空间.即使在负载高峰期,系统网络也可确保较高的可用性.这项服务对于医疗领域中象患者资料和 X 光图像的数字化文档应用十分具有吸引力.对于用户而言的另一个优势:计算和存储服务可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就消除了传统外包模式中通过合约来保证对业务的预测并绑定一个外包服务商的限制.基于按需付费的模式,用户可随时取消不需要的服务.Arbitter指出:”我相信在未来某个时候,计算能力会像墙壁插座提供的电能一样随时可用.这种全新的灵活性加上系统利用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实现人人所向往的可持续性IT.“

3)平台即服务

相对于 IaaS,PaaS 更进一步,在云里多包含了一套操作系统和其他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可用于开发新应用或适配现有应用,使其能够运行于基于云的平台.客户负责创建和维护应用,而PaaS供应商负责提供所需的平台并处理客户及其应用的计费流程.云计算可采用如下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一个软件开发者编写了一个创新程序—可能是利用了基于云的计算能力—在互联网上销售一项服务.程序编写完成后,只需点击几下鼠标

即可实现从全球任意地点运行该程序.开发者无需拥有自己的服务器,也不必担心网络服务的配置.如果有人购买,PaaS供应商会负责处理整个计费流程,并在每个月底将相应收入转给开发者.开发者无需处理任何事情.“

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他们通常不具备所需的服务器架构和开发平台.象媒体行业这样创新领域的公司也会对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因为采用这种模式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的互联网平台,并进一步在这个平台发布自己的内容.Arbitter指出:”目前这些方法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中期目标是采用使混合模式也成为可能的方式建立各种平台和所需的相应工具.这意味着应用程序运行于客户的数据中心或其托管公司的数据中心,并可以访问合适的云计算供应商的服务.“

七、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准备工作

专家认为云计算将改变 IT 市场.一些市场观察员甚至预测长期的外包合同将变得过时.快速周转将成为业务日渐突出的特点.私有云的最长取消期限仅为短短的一个月.但并不是所有有关云计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除了数据保护方面的问题和常常不到位的服务质量,通常还存在着用户自身保护的问题.由于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目前,许多服务供应商都无法在特定服务级别协议(SLA)的基础上提供服务.他们可能会为服务提供折扣或先用后付费,这可能足以满足多数个人用户的需求,但却无法有效帮助商业用户,商业用户很可能因为一个”云"的系统故障而出现严重的业务生产停止的问题.与传统规定了奖惩制度的外包协议不同,云基础设施供应商不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于云计算领域的 SLA 的不成熟性导致许多潜在的用户对云服务产生怀疑,因此,许多服务提供商正在努力制定统一标准.

第五篇:云计算人才发展现状

云计算人才发展现状

云计算发展现状

云计算从概念提出到落地,短短几年时间,迅速跃居最符合条件的的战略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毋庸置疑,云计算已经成为IT业的主旋律,无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IBM、微软等IT巨头将“云”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核心,到目前为止,这已经不再是空谈。

如何培养云计算人才

与之俱来的是云计算人才短缺的问题,相关云计算开发岗位的需求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具有云计算开发背景的技术开发人员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我国云计算人才的现状是: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众多高校的云计算相关专业设置尚处在积极筹备之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为此,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计算与森纵教育联合提出,建立高校、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为核心的云计算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以云计算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完善云计算人才培训体系。

阿里云万千云才-云计算人才保障计划

2012年11月,阿里云与森纵教育启动“万千云才”项目,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普及推广培训;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深度培训,为云计算产业培养可用人才。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个具有云计算专业开发背景的公司作为支持,森纵教育作为第一个开设云计算课程的授权培训机构。阿里云计算是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云计算开发平台,马云数据王国的缔造者。

万千云才项目主要为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伙伴和客户输送云计算开发人才,以保证“飞天平台”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渴求。森纵教育具有专业的技术师资队伍,从事JAVA、C/C++、、NET语言开发6年经验,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开发人才上万人。此次将为万千云才项目的运行提供师资和技术保障。

下载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海军战术云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计算与IT产业发展

    云计算与IT产业发展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和微型化也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已不在仅仅限于上网、计算和聊天了,而是更大更复杂化的计算,就是正在发展的......

    中国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

    考虑到“宽带中国”战略历经波折才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云中国”要想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实是,云计算现在更多还停留在“部门级”水平,可以纳入专项规划......

    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2007年底正式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IT行业巨头都将云计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相关商业媒体也将云计算视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前景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在广州举行,该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数十位专家学者以“新媒体·新生......

    零售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零售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一) 零售业云计算应用较好,保持着平稳发展的状态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已部署云计算的企业占 23%,其中实践周期在 1-3 年的企业占 47%,相比来说,实践周期在 3......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否像大部分家长所希望的那样成“才”,这......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09信管2班03成雅婷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

    小城镇发展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姓名:班级:学号: 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 朱娟 经济管理 2013年6月9日 小城镇发展研究 电大经济管理班 朱娟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