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鲜活人物志1205
广载梦想,播种希望,大家好,这里是西南民族大学广播台,今天是2012-12-05星期三 民大动听,动听民大。回忆人物历程,探访人物焦点。这里是每周三与您见面的鲜活人物志。大家好我是 高盛,陈星
宋晓波
聋哑艺人宋晓波,由于失去了听力,他的世界没有声音,但他的生活依然充满笑容。他的成长经历非常曲折: 他一岁时因高烧使用抗生素而耳聋。父母为给他治病,花费了巨额医药费。母亲为了让他受更好的教育而搬家,辞去了香烟厂的工作,以卖水果、馄饨等为生。目前父亲无业、母亲卖杂货。父母均有疾病,母亲白内障因无钱治疗至今没有痊愈。晓波上大学,母亲还不得不问亲戚借了部分学费。虽然生活拮据,家境贫寒他还是非常乐观上进,开朗活泼。在成长路程中,还获得了很多可喜的胜利果实:
2003年,全国第五届残疾舞蹈艺术比赛,第一名; 2006年,莱卡“加油!好男儿”全国亚军
除了这些选秀类的比赛之外,晓波还在2005年先后获得上海市杰出青年和上海市聋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晓波认为塑造一个好男儿的形象,更重要的还是内心的素质,才德兼备,身心兼备。因此,晓波还是易物网“心语之爱行动”中的爱心大使; 中国上海红十字会爱心大使; 2007年在“闪电星感动”慈善活动中,为三岁的聋儿郭浩楠成功募集了10万多人民币的手术费,为小浩楠成功移植了人工耳蜗。手术相当成功!现在小浩楠已经可以听到声音,并且都可以开口说话了!晓波还因此荣获闪电星感动“2007年度最具真情慈善之星”称号。
除了出席一些公益性的活动以外,晓波还出演了很多青春励志剧:
晓波主演了《莱卡青蛙王子》,饰演其中李家小儿子——李知晓。
2007年新年,晓波携手郎朗,四手联弹为大家奉献一曲唯美钢琴曲《诞生》,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4月27日晓波加盟优格乳 担任形象代言人,开始了“波动优格乳,爱心大行动”。
2007年9月,出演话剧《爱神来了》中的主角爱神。
2007年在“闪电星感动”慈善活动中,为三岁的聋儿郭浩楠成功募集了10万多人民币的手术费,为小浩楠成功移植了人工耳蜗。手术相当成功!现在小浩楠已经可以听到声音,并且都可以开口说话了!
荣获闪电星感动“2007年度最具真情慈善之星”
晓波还在2006获得《莱卡,加油!好男儿》亚军,上海SMG电视台手语主持人。参演剧集《莱卡,青蛙王子》《网球王子》《加油!网球王子》等。2011,参演电影《爱在日出前》,饰演男一号卢正元。
不仅小波的事业一帆风顺,他的爱情故事更是锦上添花。晓波的女友郭玉良也是聋人。2004年,二人通过介绍相识,随后在女友的鼓励和支持下,晓波走上2006年好男儿的舞台,并最终取得了亚军的成绩。两人平时的交流方式是手语沟通。
[2-3]
由2006年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出道的晓波被称为“无声天使”,2012年6月19日凌晨他在新浪微博中曝光了其与女友的贴面亲密合影,并间接透露即将结婚的消息。为此新浪娱乐与晓波取得联系,通过短信得知他于今年的情人节向女友求婚,随后便领证。9月29日宋晓波将与女友完婚。宋晓波的未婚妻郭玉良也是一位聋人的姑娘,一直默默的支持他。蒲巴甲、薛之谦、吴建飞等一众好友担任伴郎。2012年6月19日凌晨他在新浪微博中曝光了其与女友郭玉良的贴面亲密合影,并间接透露将于结婚的消息,蒲巴甲,吴建飞,薛之谦等好友将为其伴郎。
让我们一起来祝愿晓波的事业蒸蒸日上,也祝福这对新人,祝愿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4]张国荣 人物综述--传奇一生
张国荣不是横空出世、一夜成名的泡沫明星,他是踩着荆棘丛生的坎坷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华人演艺
圈影、视、歌多栖天王巨星。音乐方面,他以醇厚的嗓音,出色的舞台驾驭能力以及“以情带声”的演绎方式倾倒众多歌迷,《倩女幽魂》、《沉默是金》、《当年情》、《风继续吹》等歌曲被许多人称为成长的背景音乐。他演唱过的歌曲三百余首,正式出品70余张专辑(含精选集),销量总计已过千万;他在香港红馆举行了121场个人演唱会,世界巡回演唱会近300场,他在舞台上的劲歌热舞更是在香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他连续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等乐坛大奖,成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无可替代的天皇巨星。除了对粤语流行音乐贡献良多外,他亦为华语流行音乐在韩国开拓市场做出了贡献。当年他的唱片在韩国热卖,引起了韩国唱片商的关注,并因此加大对华语唱片的引进力度。
电视方面,他早年于丽的电视拍摄了多部电视剧,其中的代表作《浣花洗剑录》更是在泰国取得了成功。1980年他凭电视短剧《我家的女人》获得英联邦电影电视节最佳表演奖。
电影方面,他是华语影坛巨星,他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塑造了命运曲折跌宕、个性千变万化的数十个角色,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在华人电影史上留下了宝贵而鲜明的足印。他主演的电影名作有《霸王别姬》、《阿飞正传》、《东邪西毒》、《倩女幽魂》、《春光乍泄》等。2005年,金像奖协会评选了“中国电影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他主演的电影有八部,入选作品数量居华人演员之冠,他亦被选为“中国电影一百年最喜爱的男演员”。出道之前--海外求学
1956年9月12日出生于香港,父亲为香港著名洋服店的裁缝兼老板张活海,曾为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定做衣服。张国荣少年时独身赴英国留学,爱好时装设计的他考入英国里兹大学就读纺织专业,后因父亲病重辍学返港。出道初期--丽的电视
1977年他凭《American Pie》获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并被“华侨日报”评为最有前途新人奖,随后加入丽的电视,在多部连续剧中担任主角。他初期的歌唱形象较为前卫不羁,带有占士甸那种反叛和浪漫。他曾在一次户外演出中唱到兴奋时向现场观众掷帽,但竟然被人把帽子掷回台上。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歌唱事业。
1978年他推出了首张英文唱片《Day Dreaming》。1979年推出首张粤语唱片《情人箭》。1982年他主演的电影《烈火青春》为他赢来了第一个金像奖影帝提名,这部电影也成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和金像奖评选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之一。遇见伯乐--终获成功
1982年,丽的约满,张国荣便跟随恩师黎小田转投无线电视和旗下的华星唱片,并认识了他后来的经理人陈淑芬。后来张国荣将黎小田和陈淑芬比喻成他生命中的伯乐。
1983年,推出唱片《风继续吹》,与唱片同名的粤语主打歌成为张国荣历来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这张唱片也使其歌唱事业平步青云。
1984年,专辑《Leslie》轰动全港,销量突破四白金。他的一曲《Monica》在香港唱至街知巷闻,这首歌也奠定了张国荣歌坛巨星的地位。他充满青春激情的演绎更为歌曲添上异彩,使《Monica》成为香港流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之一,在业界和公众中都影响深远,直到15年后仍入选港台“世纪十大金曲”。
1985年,他在红馆连开十场个人演唱会,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开演唱会的场数纪录。
1986年,张国荣在当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季选中一人占有7首歌曲,在当年香港电台龙虎榜上他有5首冠军歌曲,这两项成绩均为香港众歌手之冠。他凭一曲《有谁共鸣》压倒谭咏麟首夺十大劲歌金曲的压轴大奖“金曲金奖”。张国荣的迅速走红使得香港乐坛出现了 “谭张争霸”的局面。在此后的几年中,谭张二人在乐坛的竞争十分激烈。1987年IFPI 香港全年销量冠军大奖由张国荣获得。
1987年,是张国荣歌坛、影坛双丰收的一年。他推出的大碟《Summer Romance》销量突破七白金,击败谭咏麟获得当年IFPI 全年销量冠军大奖。该张唱片的大热歌曲《无心睡眠》横扫1987年度各大颁奖礼,并再次获得“金曲金奖”。他凭电影《英雄本色II》获得金像奖影帝提名,而他在影片《倩女幽魂》中扮演的宁采臣则成为经典的书生形象。
1988年,张国荣成为第一位亚洲区百事巨星代言人,并在红馆连开23场演唱会。他击败谭咏麟获得“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并囊括了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等多项乐坛大奖。同年,由他亲自作曲的歌曲《沉默是金》成为经典,他凭电影《胭脂扣》第三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提名,而影片中他扮演的“十二少”成为又一经典电影形象。
1986至1987年张国荣连续两届夺得“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金曲金奖】;
1988至1989年张国荣连续两届夺得“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最受欢迎男歌星】;
1988至1989年张国荣连续两届夺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
[8]典礼”的【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1989年,张国荣包揽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IFPI大碟奖”等多项乐坛大奖,事业如日中天的他宣布告别歌坛,并在红馆连开33场“告别乐坛演唱会”,这场演唱会也被喻为香港最为经典的演唱会之一。同年,他推出了《侧面》、《Salute》、《Final Encounter》三张大碟。大碟《侧面》短时间内在香港本地的销量就直逼七白金,并获得“叱咤乐坛大碟IFPI大奖”。作为翻唱专辑的《Salute》一经推出即成为一张叫好又叫座的唱片,它亦成为香港流行乐史上翻唱类大碟难以逾越的高峰。1989年,张国荣作为唯一的香港歌手代表,参加了于英国举行的亚洲流行音乐节。退出乐坛--扬威影坛
歌坛盛放的同时,张国荣在影坛也造就了同样的辉煌。1990年,张国荣主演了《阿飞正传》,这部电影被称为香港影坛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影片里张国荣成功塑造了一位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旭仔(张国荣饰)对镜独舞的片段更是成为香港影史上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凭借在本片中精彩传神的表演,他成功摘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桂冠;此后无论是文艺片、喜剧片亦或是剧情片,他都能挥洒自如,并以自己的气质和天赋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胭脂扣》中的十二少、《阿飞正传》中的旭仔、《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东邪西毒》中的欧阳锋、《春光乍泄》中的何宝荣都已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角色 ;《枪王》、《异度空间》等电影则展示了他在演艺生涯后期对人物内心世界更加深入的挖掘。
1993年,他主演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同时也为他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张国荣以其精湛的演技把“程蝶衣”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且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曾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英国演员宾京士利就曾经说:“他在《霸王别姬》里的演出让我见识到什么是完美表演!”该片先后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中国影片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获此殊荣),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这也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奖),第5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大奖。张国荣也凭此片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男主角”、“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男主角”、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落选戛纳影帝,而且原因是组委会想要分散奖项)。
1994年,他主演了《东邪西毒》,这部电影被称为华语武侠电影的另类高峰。在影片中,欧阳锋(张国荣饰)是一个性格相当复杂的角色,对于演员演技的考验极大。张国荣的表演不仅自然细腻,而且成功诠释了欧阳锋的多重性格。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曾评论说:张国荣是一位在华人演艺圈中罕见的能将“反讽”诠释得很好的演员。凭借在此片的精彩表演,他获得1994年“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复出乐坛--再登高峰
1995年,退出乐坛六年的张国荣在万众期待下重新开始了他的音乐事业。复出后的他虽然宣布不再领取任何竞争性质的奖项,但是仍然保持着很高的人气,歌曲长时间在香港各大排行榜上占据头名。他推出的专辑《宠爱》全亚洲年度销量突破200万张,香港年度销量30多万张,位居IFPI香港分会公布的全年唱片销量榜榜首,并被业界称为“救市之作”。此后他陆续推出多张唱片,皆取得销量佳绩。
1996年12月,他举行了一连60场“跨越97”世界巡回演唱会。在演唱会中,他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给他生命中挚爱的朋友唐先生。这份在华人社会中一向被排斥的感情,仍然因其坦率、诚挚和持久而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尊重。
1999年,他获得了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以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的荣誉大奖。2000年7月31日-2001年4月16日,举办“热·情演唱会”世界巡回43场,他亲自担任演唱会的艺术总监,世界时尚大师Jean Paul Gaultier担任整场演唱会的服装设计。这场堪称完美的演唱会也受到国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2000年,他在香港电台举办的“千禧十大演艺红人”评选中名列榜首 ;同年由他执导的公益电影《烟飞烟灭》上映后得到了广泛好评,他的导演才华也初露锋芒。从2000年到2001年,张国荣获得了华语乐坛的多项荣誉大奖,包括“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千禧全国成就大奖”,“金曲银禧荣誉大奖”等。社会活动
张国荣生前一直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即使生日都让来客将礼物折成现金捐助给慈善机构。他逝世前的一段时间,推掉了很多演艺工作,但是仍然坚持参加慈善活动。他为人低调,许许多多做过的善事只是悄悄进行,不愿意因媒体的大肆渲染而使其变味。以下节选他所做众多善事中的极少部分:
1997年演唱会期间,张国荣首先自己捐款一百万港币给癌症基金,其后号召歌迷捐款。演唱会期间,一共募捐到八十余万善款,张国荣与朋友再添上十余万,又凑足了一百万捐予癌症基金。
2003年12月,“Redmission张国荣歌影迷国际联盟”成立,秉承张国荣的遗志,积极通过各种活动为慈善基金会募捐,同时也组织歌影迷向有需要的人或地区捐款。2005年印尼海啸Redmission号召张国荣歌影迷捐款,一个多星期内筹集善款46万港币。2006年张国荣50岁冥诞,Redmission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慈善义卖和拍卖,一天之内筹款近20万港币,全数捐予儿童癌病基金。社会评价
他是一个罕有的艺术天才,不但没有浪费这份天赋,反而用了数倍的努力做到更多更好。他的专业精神有口皆碑,对自己的行业怀有由衷的热爱和全心的投入,不断尝试新领域和新突破,并且一再取得成功。
自成名以来,在“红”与“美”相关的评比中总有他的名字:香港电台举办的“八十年代十大红人”、“九十年代十大红人”评选中都有他的名字。韩国、日本评选十大外国影星,他多次获得第一。1989年,他在香港商台举办的“十大靓人”评选中名列榜首。九十年代香港评选“四大绝色”他即为其中之一。2000年,他再次名列香港“四大绝色”之一。2010年,美国CNN推出了香港最美男艺人排行榜,他亦名列榜首。CNN认为:张国荣性感优雅,香港银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演员了。
张国荣虽然逝世多年,其影响力仍然巨大。2009年他的纪念精选唱片《最红》一出市即登上香港唱片销量榜并蝉联多周冠军,并且多次卖断货。《最红》也获得了香港IFPI全年最高销量广东唱片大奖。传奇绝响
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1分,张国荣因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坠下,于19时06分在玛丽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终年46岁。
在坠楼前,他在写下的纸条中说:“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他在遗书中感谢各位朋友、唐鹤德先生以及他的医生。经纪人陈淑芬其后证实他患上抑郁症,努力医治年余,但仍因病情失控而自杀。医学教授林文杰表示:“我深信他最终的行为不是他「自愿」或能「控制」的。首先,张国荣深知自己病情之严重而又积极寻医,而遗书结尾的「一生未做坏事,为何这样?」更表达了他的极度无奈,以及留恋此世的意愿。”
患病只是不幸,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5%到10%。在患病一年的时间里,他一边继续作曲写歌录唱片、出席慈善活动;一边忍受着“发作起来时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的病情,想方设法求医问药,中医、西医,能试的全部试过;2002年11月,他的病情失控,自杀获救。此后的他,或许已经预知黑暗随时降临,立好了遗嘱,捐了慈善基金,安顿了包括司机在内的一切身边人。
他走的那晚,无数人缅怀着与他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几天内,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如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都做了报道,甚至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都史无前例地报道了一位香港艺人去世的消息。
2003年4月8日,张国荣的葬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当时正值“非典”爆发期,居民轻易不敢出门,但是出殡当日仍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四万名群众冒雨聚集在香港殡仪馆周围,人群占据了几条街道,成为香港史上最轰动的葬礼之一。
第二篇:人物志
一个亲切的称呼--------老乡
一说出他的外号,相信我不必多言大家便知他是谁了,呵呵……….他就是我们亲切的曹运策同学。
一听名字,好有霸气啊,大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再一看人,蒽蒽,架势上输了那么一点点,O(∩_∩)O哈哈~如果你再有幸能和他相处一阵子你就会发现他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待人诚恳,与人为善,不过偶尔也会有搭错神经的时候,呵呵,不是有句话叫老实人“木鼓”嘛,^_^^_^……..老乡,希望你永远都能这么实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让你的实诚精神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印象中的文学小青年-------王思凡
提起这个文学小青年,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哈哈,不过这个文学小青年可比孔同学“青丝’多啦!平日里一身斯文打扮,小西装穿的,小眼镜戴着,得了的斯文啊,俨然一份学识渊博的样子。
实际上呢,王同学也算是小有名气啦,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文学社的社长,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架势,相信你绝对有实力胜任这一岗位,把文学社办得风风火火,到时候给班级哪位同学开个后门也是好的嘛,(*^__^*)嘻嘻„„,小王同学,我们都看好你呦,你要再接再厉呀!
第三篇:孙宏伟人物志
孙宏伟个人材料
孙宏伟,男,1967年7月出生,甘肃敦煌市人,中共党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会计师,副研究员。1988年7月酒泉地区财校参加工作,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9-1995.7西北师范大学在职进修财务会计专科学历,1997年11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2002年11月任酒泉财经学校总务科副科长兼会计工作,2003.3-2005.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职进修会计学本科学历,2005年1月酒泉财经学校合并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划财务处从事会计工作,2009年1月任计划财务处副处长,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主持计划财务处工作,2011年1月任计划财务处处长。
孙宏伟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强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责任感,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恳务实、团结同志,以优良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协调能力,较好的履行了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学院计划财务各项工作任务,把自身的利益与学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学院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担任计划财务处处长以来,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坚决执行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
事,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被酒泉财经学校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酒泉市先进会计工作者。
第四篇: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人物志
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人物志
一、吴文藻(1901-1985)
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著名学者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祖、黄迪、李有义、陈永龄均曾师从吴文藻先生。
吴文藻大力提倡和推行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反对完全是照搬西方的理论,他公开站出来抨击洋人垄断社会学的不正常状态,大声呼吁学术界的同仁们共同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使中国式的社会学“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上”。
有感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的脱节,吴文藻先生到燕京大学后亲自为每一门课都编了一种汉文教材,并且每年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得材料加以修改和补充,使之日臻完善。比如,“家族社会学”一课原来以泛谈世界家族制度 尤其是原始社会的家族制度为中心内容,吴文藻在接过这门课后,着重以中国宗法制度为中心内容,把社会学的教学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结合了起来。1933年,吴文藻先生担任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这一职务的获得给大力提倡和推行社会学中国化主张的吴先生带来了更多便利。他认为,社会学要中国化,最主要的是要研究中国国情,即通过调查中国各地区的村社和城市的状况,提出改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参考意见。吴文藻先生把此概括为“社区研究”。
二、陈达(1892-1975)
中国社会学家,别号通夫,浙江余杭人。1912~1916年在北京清华学校(游美预备班)学习。1916~1923年在美国留学,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长期执教于清华学校。1929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后,负责创办社会学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随清华南迁昆明,兼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1952年后,先后在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劳动部劳动干部学校任教授。1975年1月16日逝世。
主要著作有:《华侨──关于劳动条件的专门考察》(英文版,1923);《中国劳工问题》(1929);《人口问题》(1934);《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华南侨乡》(英文版,1940);《现代中国人口问题》(英文版,1946)等。
陈达是现代中国人口学的开拓者之一。他认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可引导社会学入于实际科学的正路”。他特别注重实际调查,1923年从美国回到清华学校授课的同时,即开始对校内工人的生活费用进行调查。以
后陆续对清华附近的市镇状况、上海工人生活状况、闽粤侨乡状况、昆明地区的人口和农业状况、重庆工人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还先后对日本和朝鲜的劳工状况、南洋和夏威夷华侨的社会生活状况、印度加尔各答地区的农业状况、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人生活状况、苏联的市镇工人和集体农民的生活状况等,进行考察或调查。据估计,从1923~1952年的29年中,共亲自主持和参加过规模不一的24次社会调查。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对云南昆明地区的人口普查,参加调查工作及联络的人员达1300余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地区性人口普查示范工作。
他长期从事人口问题和中国劳工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在人口和劳工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生存竞争与成绩竞争的理论,认为这两种竞争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先取得生存竞争的胜利,才能进一步求得成绩竞争的胜利;反之,如果能够 1
取得成绩竞争的胜利,也更容易求得生存竞争的胜利。而要取得这两种竞争的胜利和改善劳工生活状况,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如此才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
《中国劳工问题》 是陈达撰写的一部研究20世纪前期中国都市劳工问题的专著。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9章,除绪论与结论两章外,其余7章依次考察了工人生活、工会组织、罢工斗争、工资和工时、生活费、福利设施、劳工法规等问题。作者在考察每个问题时,都将国外情况与中国情况做了对比说明。在考察中国工人罢工斗争问题时,列举了1918~1926年 9年中每年的罢工次数、参加罢工的人数和罢工日数等材料。这些翔实的资料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常被辗转引用。
作者在研究中国劳工问题时,采用了归纳法和选择法等,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说明。他运用生存竞争和成绩竞争的理论来阐述中国的劳工问题,认为中国工界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即劳工阶级的生存竞争与劳工阶级的成绩竞争。前者属于经济性质的问题,即关于工资工作时间待遇问题等,后者属于社会性质的问题,即工人除了谋生之外,必须在社会中有些贡献。工人们必须享受相当的家庭快乐,有相当的教育和相当的法律保障等。作者指出,劳工问题关系到工界、雇主、社会和政府等方面,而与劳工问题最有关系的是资本阶级和劳工阶级。书中将具体解决劳工问题的方法分为消极与积极的两类,积极的方法又分为治本与治标两种。认为治本的方法有 4个方面:①要想根本解决劳工问题,首先要对工人的生活加以科学的研究;②要制订保证工作条件的工厂法和社会保险等立法;③要研究工人得到多少工资才够谋生的标准,以保证工人对社会作相当的贡献;④要制订合作制度、失业保险、科学管理等制度,改善劳资关系,以利劳资合作。
三、潘光旦(1899—1967)
字仲昂,1899年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1913年至1922年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至1952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馆长等职,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 自由思想,于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
潘光旦先生一生涉及广博,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他是最早发现专业化教育弊端,并提出通才教育思想的那代教育家之
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贡献是提出了“位育”之道——这可能是中国学界自严复后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行结合的最早成功的范例。
四、许烺光(Francis L.K.Hsu, 1909-1999)
行为科学家,心理人类学创始人之一,第62届(1977-1978)美国人类学会主席。继韦伯、汤恩比之后,少数能够在大规模文明社会研究比较中,立下一家之言的大师。心理人类学主要创始人,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更新与换代,将大规模文明社会研究的知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理论对于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文化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提供了非西方世界的、对人类行为研究的视角,对行为科学研究,有重大参考价值。在研究视角上,他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创立了心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坚持以“比较分析法”(comparative approach)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研究。
主要著作:《中国人与美国人》、《宗族、种姓与社团》、《家元:日本的真髓》、《彻底个人主义的省思》、《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驱逐捣蛋者──魔法.科学与文化》、《文化人类学新论》、《美国梦的挑战》、《边缘人》等,并且主编了《心理人类学:对文化与人格的探索》、《文化与人格的面向》、《亲属关系与文化》、《中国的新社会结构》、《文化与自我》、《移山:中国文化变迁》等书,另有论文130余篇
五、李景汉(1895—1986)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北京通县人;主要从事社会实地的调查与研究;曾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经济学院教授兼调查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顾问等职务。李景汉为中国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学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他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其中在定县所作的调查是中国知识分子运用西方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的典范之一,是中国首次以县为单位的系统的实地调查。《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为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的农村社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1925)、《北京无产阶级的调查》(1926)、《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实地调查方法》(1933)、《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1981)等。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本书被称为我国近代爱国知识分子以西方社会学方法与技术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的社会调查的一个代表作。全书分为17章,分别从地理环境、历史、政府机构、人口、教育、健康、农民生活、乡村娱乐、风俗习惯、信仰等17个方面对定县的基本社会概况进行了全面描绘,涉及面非常广泛,资料极为丰富。当时学术界称之为提供了一部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当代社会学考察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七、李安宅(1900-1985年)
河北省迁西县人。字仁斋,笔名任责。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家。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华民族学会顾问、中国民俗学研究会顾问等。1926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赴美国深造。1938年赴甘肃拉卜楞寺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调查,后任教于成都华西大学。1947年到1949年在美英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进藏任教。1963年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1985年逝世。一生专治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藏学的研究,颇有成绩。宗教方面的专著有《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拉卜楞——李安宅的调查报告》、《宗教与边疆建设》等。
主要著作:《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1931年);《美学}(1934年);《意义学》(1934年);《边疆社会工作》(1944年);《社会学论文集》(1938年);《交感巫术的心理学》(译著,1931年);《巫术与语言》(译著,1936年);《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译著,1936年);《知识社会学》(译著,1944年);《两性社会学》(合译);《英汉对照社会学辞汇》(合译);《李安宅藏学论文选》。
八、费孝通(1910-2005)
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
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桨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江村经济》是中国社会调查方面的学术著。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
全书计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该书详尽的资料和客观系统的描述,为国际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其他读者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出版后受到了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
《乡土中国》费孝通的写于解放前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不足五万字,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书”。今天变革中乡土的变迁所带来结构的变化与费老所描述的情形有很有意思的类比,比较后更能清晰乡土变化的轮廓。中国人的差序格局产生了中国式的人伦关系,在这个关系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亲疏成为人们办事考量的第一要素,上到国家治理,下到乡村生活,无时无刻都在显现。由此我们延伸出一个人治型的社会,对于法律的尊严却并不怎么关注。
九、陈永龄(1918-2011)
中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历史学家。1918年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淮阴)。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华民族学著名学者陈永龄
系,194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员社会学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师从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曾任新疆学院教师、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民族学系副教授、教授、副所长、副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和中华民族史学会顾问,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中央民族学院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学术咨询顾问,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委员及《影视人类学》杂志副主笔。
陈永龄研究领域广阔,涉猎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史学等学科,尤精于新疆民族史志研究、中华民族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志等方面研究。他几十年来坚持以田野调查作为研究的必由之路,足迹遍及我国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加拿大印第安人社区,先后对汉、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土、东乡、撒拉、回、彝、谣等民族进行调查。
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后许多民族学的重要建设工作。曾担任过民族志、农村社会、中国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学史、西北地区民族史等课程的讲授,招收中华民族学史、新疆民族研究、中国跨界民族研究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陈永龄先生参加《辞海》等著作的编辑与撰写工作,并担任《中国少数民族》副主编、《民族词典》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兼分科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民族条目编审。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学史》(英文版)、《民族学浅论文集》、《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合著)、《二十世
纪前期的中华民族学》(合著)、《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同意的多民族国家》等。
十、黄华节
广东人,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笔名黄石、养初。1923年前后曾到暹罗。1924-1928年,在广州白鹤洞协和神科大学随校长龚约翰博士(Dr.John S.Kunkle)研究宗教史,并写《神话研究》。1928年,在香港《华侨日报》做短期的编辑,与钟敬文先生交往,并曾约他写稿。1928年与何玉梅结婚,可惜她在1929年病逝,给黄石的打击很大。1930年到北平,后在燕京大学吴文藻教授手下研究,专攻宗教及民俗,并发表大量有关民俗学的论述。重要著译有《家族制度史》、《妇女风俗史话》。1949年后隐居香港元朗东头村,以卖文为生,文章多发表在台湾的学术性杂志,并以原名黄华节在台湾商务印书馆的《人人文库》中出版了《关公的人格与神格》和《中国古今民间百戏》。此外还写了《端午礼俗史》。
黄华节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投身於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编译出版了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发表了大量民俗学方面的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其研究特点在於既注重利用文献资料做历史考察,也注意尽量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理论,又专注於中国本土的民俗事像的研究,他擅长用心理学、比较研究法、考证法探讨种种民俗的历史线索,追寻其动因。他是当时民俗学运动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十一、林耀华(1910-2000)
福建省古田县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华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
林耀华先生于1910年3月27日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一代宗师,学界泰斗。1910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后来林先生又多次重访凉山,写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如《三上凉山》等,树立了回访研究的典范。
主要著作:《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凉山彝家》(194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金翼》一书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十二、吴泽霖(1898年—1990年)
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生于江苏常熟。汉族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吴泽霖和孙本文、吴景超、陈达、许仕廉等先后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社和中国社
会学会,并组织出版定期刊物。抗日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学调查,积极倡导发展中华民族博物馆事业。
吴泽霖将社会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对社会现象作了跨学科的研究。30年代初,他在《现代种族》一书中,即预见中国人口过剩的危机,主张提高民族素质。后与潘光旦、陈鹤琴等学者呼吁“立即公开提倡节育”。他对种族的意义、产生、划分标准和分类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批驳了种族天生不平等的观点。他撰写的《社会约制》是中国最早专论社会控制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他强调社会控制的相关性,认为必须使全社会发挥这种控制的作用,才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他还明确区分了社会控制的工具与方法。
十三、杨庆堃(1911-1999)
华裔美国社会学家。原籍广东南海。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回国后,1948年起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并在广州近郊鹭江村从事农村社区的调查工作,著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农村社会及家庭变迁》。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社会学系。
主要著作: 《革命中的中国农村家庭》(1959)、《初期共产主义下的中国社会和家庭》(1959)《过渡期中的中国农村》(1961)、《中国社会中的宗教》(1967)、《19世纪中国群众行动某些统计模式》(1976)等。
十四、田汝康(1916-2006)
1916年5月16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35年至193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后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1940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参加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工作站,从事社会学研究。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受英国殖民地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委任,前往砂拉越从事该地华人社会结构的研究。1950年回国后,因涉嫌所谓“历史问题”,而遭受迫害。但他始终相信党最终会将事情搞清楚的,1984年4 月,复旦大学赴美国加州大学代表团,曾向正在该校作访问学者的田汝康教授,宣布对他的平反决定。2006年7月20日,逝世於昆明。
田汝康曾任教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社会学系主任,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社会学系的学科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79年至1992年间,曾担任英国剑桥克莱尔学院客座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普林斯顿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著名大学的访问教授。田汝康曾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顾问。退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为中国的华侨史和东南亚史研究作出很大的贡献。
田汝康的研究领域涉及海外华人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世纪中国航运史及中国云南省的宗教。发表《婆罗洲客家公司》、《中国与胡椒贸易》等论文40余篇,著有《中国帆船贸易的兴起与衰落》、《The Chinese of Sarawak : a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研究)、《中国帆船贸易和对外关系史论集》及《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等著作多部。
第五篇:大事记人物志收入标准
大事记的收录标准和范围
收录标准
所谓大事,是指某一区域内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大事、要事。必须是事件的规模大、影响大、意义大,不管是推动社会发展或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只要在某一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都应算大事。但是,大事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的、统一的标准,应以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为转移,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大事标准也就不同。我们在选择大事时,应“因志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
收录范围
大事记记载的内容超越时间下限的不记,超越地域范围的不必记载,不要“越界”、“涉外”。大事记六个“要记”。这六个“要记”是:第一,特别重大的事件要记;第二,重要变革的事件要记;第三,不平常的事件要记;第四,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不一定很大)要记;第五,为后人所效法、有教育意义的要记;第六,为后人引以为戒的事件要记。如果从实际出发,做到了六个要记,一个地区凡有重要意义、重要影响、重要历史价值的事件,基本可包罗无遗了。
人物收录标准
收录范围
入志人物收录期限2010年12月31日前。重点是1986---2010年的。收录标准
1、立传人物。无论本、客籍,凡是已故的在市内外担任过党政及事业单位副地级、军警副师级、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副地级、企业正地级以上职务者,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经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机关命名的劳动模范、特级战斗英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获国际组织嘉奖、国家级嘉奖者,国际性体育竞赛前五名、全国性体育竞赛前三名、全省性体育竞赛第一名,均属于立传人物范围。
2、简介人物。符合立传人物标准而在世的各类人物均属简介人物范围。正(副)教授、研究员、正(副)高级工程师,也予以简介。
3、表录人物。在党、政、军、警、事业单位任职的副县级、副团级领导干部,企业副地级领导干部,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副高级职称者,获省、国家部委及以上奖励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英模人物和革命烈士,国家级学会会员,获得博士后学位者,国际性体育竞赛前八名、全国性体育竞赛前五名、全省性体育竞赛前三名,在各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实业家、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均属表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