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客吃饭怎样开场才能皆大欢喜
请客吃饭怎样开场才能皆大欢喜
请客吃饭怎样开场才能皆大欢喜
常礼举要
聚餐篇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饮食文化大国,餐桌上的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经商、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总是问对方“吃了吗”?这也证明“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比天还大的问题,所谓“民以食为天。”现代人身在职场,组织饭局、参加饭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在餐桌上怎么说话却又难住了很多朋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常礼举要》聚餐篇的“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一天我们都要开口说话,不同的场合、时间、对象说不同的话,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情商,请客吃饭这件事也不例外。
请客吃饭自然少不了开场白,即所谓的“客套话”。然而现代年轻人大多崇尚个性、自由,觉得在餐桌上说“客套话”,显得太繁琐、太拘束,甚至有造作之嫌,还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来得自在,这样行得通吗?
组织聚餐,作为主人,除了要精心安排场地和菜肴外,还必须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让客人吃得开心,宾主尽欢。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聚餐座位的安排,今天我们来学习该怎么开席。主人开席说什么?
待所有客人都入座后,主人要作一简短开场白,打头是几句客套话,应起身站立,双手举杯,向客人说明这餐饭的主题,并对客人的光临表示感谢,如果客人之间相互有不认识的要逐一介绍,并要带上些谦逊之词,也就是所谓的“客套话”,如“蒙各位赏光,寒舍蓬荜生辉”、“饭菜不好、招待不周、多有怠慢、不成敬意”等。
接下来,要行酬酢(chóu zuò)之礼,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别看只是几个小小的动作和几句简单的话,其中却有着深厚的内涵。有时候,爱需要说出来
中华民族是个含蓄的民族,大多不习惯也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比如夫妻之间,对于对方对家庭的付出其实是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可就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从而导致一些误会和矛盾的产生。有时候,夫妻相处之道也很简单,那就是“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有一对夫妻,先生很勤快,每次泡完茶,太太都会夸“这茶怎么泡得这么香呢?”每次切好水果,太太也会夸“怎么会有人把水果切得这么好看、这么好吃啊!”先生下班顺路买菜回家,她满心欢喜迎上去夸“来就来吧,还这么客气带什么礼物呀!”溢美之词幽默又自然地流露其间。大家想想,她的先生怎么会不乐意为她服务呢?夫妻关系怎么会不好呢?
同样,对待朋友也是如此,我们对别人的真诚和恭敬是必须通过言语和动作才能表达出来的,如果默不作声,别人怎么知道我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只要自己诚心所至,所做所说就绝不会有半点造作之嫌。相反,别人也能从我们的言语和动作中感受到我们的态度是否真诚,此所谓“萌乎心而动乎四体”。餐桌上锻炼“知进退”的眼力
古时候,有两兄弟同时效忠于一位皇帝,皇帝很赏识他们,把他们奉为上宾,每次宴请都以礼款待,兄弟俩不喝酒,可每次桌上都备有酒杯并倒满酒。有一次,兄弟俩发现桌上没有备酒杯,哥哥对弟弟说:“礼数未到,说明君王已不看中我们,我们还是走吧。”哥哥离开,可弟弟却不以为然,继续留任。果然,一次弟弟上朝谏书,皇帝龙颜大怒,把弟弟连降了好几级。
可见一个小小的礼节就能看出一个人态度的变化,所以礼节之事千万不可马虎,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在餐桌上练就识人和“知进退”的眼力。养成的“习气”,会不经意间“露馅”
有对贵族夫妇,家境颇优,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这让他们在其他贵族面前始终抬不起头。于是,他们就从一个乞丐那领养了一个相貌端庄的男孩。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他的身份,他们每天教男孩各种礼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夫妇俩觉得男孩已经有了贵族的气质,就准备带出去展示一番。经过女主人的精心打扮,男孩确实很有小绅士的风度,大家看了都赞不绝口,夫妇俩暗自高兴。可是刚一上桌吃饭,有个眼尖嘴利的太太就说:“这孩子是从乞丐那领来的吧?”夫妇俩目瞪口呆,她接着说:“只有没有桌子吃饭的孩子才会把筷子往胸口整一下再开始吃饭”。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长养好习气,才能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良好气质。一个人的气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而成的;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不是张口即能来的,而是需要平时不断积累,否则遇到重要场合就无法应对自如,进退有度。主人敬酒时,客人说什么呢?
当主人举杯敬酒后,客人也应举杯道谢。至于是否起身,应视情况,如果主人是长者,客人应起身道谢,如果主人是晚辈,客人可以坐着,口致谢辞,如“承蒙招待,不胜感激”等,主人敬酒,客人也喝一口回应,如果不喝酒的,在主人没有另备茶水或饮料的情况下,也稍稍泯一口,以示尊重。
但是如果主人没有举杯,客人千万不可先举杯,这样既会喧宾夺主,让其他客人不知所措,也会让主人难堪,甚至生气,更重要的是会让主人轻视我们的不懂礼。同样,如果是到别人家里或是办公室拜访,泡茶也应由主人来泡,这些都是为客之道。“客套话”的真正内涵
“客套话”是“礼”的表现,礼从俗,其根本是不变的,形式却与时俱进、变化万千。礼的真正内涵在于诚意、恭敬、礼让、知人,礼能和合人情,而非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而思
结语
吃饭是小事,也是大事,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离不开餐桌礼仪。懂礼之人一身贵气,不懂礼之人一身俗气,礼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事与事之间维持秩序、国与国之间保持常态的润滑剂。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餐桌礼仪,吃出健康,吃出气度,吃出修养,吃出福气!
第二篇:怎样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话题起因一:今年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样的学生多是农村考生。有媒体称,“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在经济发展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有上万名青年人不准备念大学,这恐怕不是凭一种观念,就能解释得了的。即便解释得了,这样的观念也绝不单纯。难道说,成千上万的农村学生和家长,都不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了?
话题起因二:4月8日在某个非公企业专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了一长串“非传统意义”的用人单位——天然居菜馆、豪门足寓排骨面片馆、贾三包子馆、美容美发店、极速网吧„„就业岗位包括导购员、沙锅师、饺子师、点餐员、传菜工、配菜工„„而这些单位前,挤满了前来求职的大学生。
话题起因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6月5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在中国,大家砸锅卖铁上大学,甚至上完大学就考研,读完硕士读博士,图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如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起薪低,这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审判,说明许多大学提供的教育没有价值。
当今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们应该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教育究竟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什么?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如果等着你的就是一个低薪的工作,那还不如直接去求职。企业不算投入产出会破产,个人也是一样。有人肯定会回击:你这是鼓吹“读书无用论”!不对。我鼓吹的是不读无用的书。谁也不可否认,现在市面上的许多书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盲目地上大学,就像不看产品质量就买东西一样,最后不仅自己上当受骗,而且保护了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大学的效益,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就是其给学生注入的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如果在创造效益上表现得如此之差,大家还不惜工本地缴学费上大学,那就等于让我们国家的经济资源向没有效益甚至赔本的部门流动。这不仅伤害个人,伤害家庭,也伤害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实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关键看你怎么读,读什么样的书了。
同样还有这样一个读书的现象:在市场的召唤下,一些已经拿到大学文凭的孩子转而再读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回炉升温”。这不能不说是既不符合常规又令人遗憾的事情。中国的教育资源稀缺,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尚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而已经拿到大学文凭的孩子却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拒绝。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引起各种争议和质疑。大学毕业生为什么需要再读职业培训学校呢?这就是当代教育跟市场需求的脱节造成的。所以希望高中生和家长们在高考前及时了解未来就业的基本状况,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如果这样的话,相信许多家庭会减轻负担,许多求学者也会少走弯路。
结语:读书无用论绝对是错误的,但读书就读有用的书!读书不一定要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可能没用,因为上大学老师让读的书可能没用。所以读有用的书,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国的年轻人,到了向劣质的大学教育说“不”的时候了。
第三篇:演讲稿怎样开场最精彩
(一)确定讲题,选择材料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 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 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 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 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 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 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 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 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 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 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 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 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 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二)精心安排好开头、主体和结尾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 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 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 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 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 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 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如曲 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 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我 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 考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富于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 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 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 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 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 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 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第四篇:人怎样生活才能快乐
人怎样生活才能快乐?
生活,就是指一个生命活在这世界上。然而生活的内容绝非如此简单,其中的苦、乐、酸、甜是难以描绘的。正像歌中所唱:生活是一团麻,生活是七彩霞,生活是一杯酒……谁又能说清楚呢?但是我们心中又都明白:这就是生活。
快乐是一种心情,快乐的人常发自内心地笑;快乐是一种心境,不笑的人不一定不快乐;快乐是一种情绪,洋溢在一个人的全身;快乐是一种心理,是全身心健康的体现。
人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客观环境因素使人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感受,因此各人会为不同的事情而不快乐。而快乐的人,却有一些共同的主观心理因素,欲获得快乐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要想快乐就要做到“接受”,既接受自己也要被别人接受。人必须喜欢自己,不论身高、体重、容貌、才能等,好与不好,都要乐于接受;要证明自己做的事是对的,然后才能被人接受。
要想快乐就要做到“亲爱”,包括爱他人与被他人爱。有爱的人生才美丽。因此,人们拼命追求的就是爱他人与被他人爱。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快乐的基础,也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要想快乐就要有“成就”。成就来自个人感觉,人不一定要做大人物,不一定要建立丰功伟业。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各有其一定的社会职能,自觉有所成就,是快乐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
要保持这种情绪就要养成乐天的性格。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乐观、风趣、幽默、诙谐、性格开朗的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待人要宽厚为怀,任何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
要保持快乐情绪就要培养广泛的兴趣。除了对工作、学习有兴趣外,还要培养对体育、音乐、美术、摄影、无线电、航空模型……的爱好。这样,当你对一种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暂时不能满足时,你还可以由其他的方面得到满足。
要保持快乐情绪就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或者打打球,或者唱唱跳跳,或者参加喜爱的科学活动。这样无暇去想烦恼之事,当然会感到生活轻松愉快。
要保持快乐情绪就要主动与人交往。凡是不愿与人交往的人,都感到孤独,郁郁寡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换观点和看法,互相安慰和鼓励。问题解决了,心情自然也就舒畅了。
第五篇:怎样读书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怎样读书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非常快,你学到的知识同样如此。如果几天不学习,你很快就会“out”的!
建议职场人士,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很多人或许会说没有时间吗,其实只要想阅读心能够静下来就不会没有时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以下的读书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1、知识更新非常快,大学一毕业就已经有40%的知识过时,一年不读书80%过时,三年不读书99%过时。这就要求我们不间断阅读,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都要阅读,只有长期的阅读才能不被淘汰;也只有长期阅读,才能保持“知识力”和对职场的新鲜感。
2、读书要有选择性,要读历经沧桑仍被奉为经典的书籍。书太多了可好书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够选择好书的能力,很多时髦的书籍炒作的成本很大而真正的可阅读价值太小。经验告诉笔者经典的书籍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都让你有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你读了几遍都不生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可以这么说一本好书抵上一百本烂书。
3、路上、公交车上、地铁里、吃饭时、睡觉前甚至在厕所里都可以阅读。阅读也不仅仅限于读书,看报纸、看杂志都可以,只不过那些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最好的阅读方式还是读书,书的知识比较系统而且有深度。
4、互联网上的知识很多,可以称为知识的海洋,成本也非常低。可网上的知识垃圾也很多,很多朋友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阅读上而是找知识上。网络阅读的干扰度太大使得大家的心不能静下来,影响阅读的效果。
5、专业书籍是必须阅读的,可以提升专业性,可光光阅读专业书籍是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竖杠代表专业性,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专业性越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价值就越大;横杠代表你知识的广度,如果两个人才专业性差不多,这时候就看谁具有更广的知识,因此多领域多个专业的阅读也能够增强职场竞争力。
6、读书要快,拿到一本书先要看目录,先熟悉一下目录,看看哪些章节是自己不明白的,就看不明白的章节,明白的章节就不用看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时间的浪费与提高阅读的效率。
7、读书要坚持下去,要形成一种习惯,要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要让读书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要有不读书浑身就不舒服甚至是半夜醒来找书读的境界。
读书的技巧
1、关注书的逻辑结构
我们读一本书,不但要关注他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它的逻辑结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书所讨论问题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通过读书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中国的教育缺少这方面的锻炼,只好自己学习了)例如:冯仑的《野蛮生长》开篇第一章的名字是<原罪>,当时看目录的时候非常不解,等看了几张后,渐渐就明白了作者把它放第一章的原因,因为类似冯仑这些80、90年代利用社会变革和灰色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如果不把这个说清楚,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就会被定义为用不法手段取得的,他的话就不能算正确的了,出书就更不可能了。原来这一章是本书的基础。
如果有时间,可以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看完一本书,用MindMapper或者其他类似的软件把书的思维导图划出来,那这本书你就可以说完全读透了。这种方法既学习了内容,又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真是一举两得,一般这么做后,书的内容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创业)这相当于我们read后,去sayanddo,效果自然要比单纯的read好很多。另外,对于后面的两个技巧,“讨论”和“写读后感”也会有帮助。
2、做标记
大部分人看书,喜欢保持书的干净,基本不在上面做标记。我想说的是,看休闲消遣类的书这样没问题,但是看学习类的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了。原因同样在于前面说过的效益问题。我看书时身边会准备两根笔,一根粗荧光笔,一根蓝色圆珠笔。荧光笔用来划书中经典的句子,段落,标记重点。蓝色圆珠笔用来记录自己的心得、感悟、灵感等。例如,看到一段论述人们生活习惯变化的段落,我会用荧光笔标注重点,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其他书中看到的相同或相反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这本书的做一下对比,或者灵光闪现的创业的点子都会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你渐渐梳理出本书的主线,方便抓住逻辑结构,另外对后来的复习有很大帮助。
读一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而不能因为保持书的干净漂亮就忽略了读书的目的,本末倒置。(如果书是借的,最好别这样做,尤其是图书馆的书,这样做其他人看时会很不方便,也不道德。)
所以我一般不爱在电脑上看书,一方面是累眼睛(上大学都不带眼镜的我,这两年用高分屏的笔记本,结果却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只好配眼镜了。),另一方面是无法做标记,不方便。
3、常复习
做标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复习。从学习金字塔中我们知道Read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要想克服它,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阅读,加深记忆。做好标记后,复习时就非常快了,就像上大学时考前老师给划的重点。复习时不用全书都读,只快速浏览标记的内容,一般半个小时就能重看一本书。次数多了后期可能更快,甚至10-15分钟就够了,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
4、多讨论
和别人讨论或者把书的内容讲个别人(Say)也是非常好的技巧。要想讲给别人,需要我们自己先能吃透记住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讲出来,否则内容不熟、逻辑结构不合理,别人听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会听不懂。这种对原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我们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逆向法学英语》中就用到这个技巧。相信如果能很好的讲给别人,自己也会记得很牢。再进一步,如果朋友有人读过同一本书,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会很好,我有时会主动推荐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给朋友,看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内容的分析理解,又能了解到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一举两得。
5、写读后感
相比较前面几个这是最难的一个。我不太建议看完一本书后马上写读后感,除非你思如泉涌,不写出来不足以发泄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读后感一般建议在上面几个技巧都完成后再写。因为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交流和对逻辑结构的把握,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另外,对于像我这样语文从小就没学好的人来说,写一篇读后感难度要超过跑一个马拉松,需要仔细的酝酿和反复的修改。读后感关键是要能理解后结合自己来写,这样才能让学到的,真正变成自己的。
这里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目的也是用更高的学习方法(say)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加深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