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7:5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

第一篇: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

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

2005-7-11

一、培训会议开幕式:

(一)会议开幕

7月11日上午九点培训大会开幕式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校诊所法律教育项目主任窦梅女士主持了开幕仪式,本次会议由全国44所院校以及国内外近200多名代表出席。

(二)嘉宾致辞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国外的四位代表为本次大会致辞。1.中南民族大学校长高瑞先生致词:

首先,非常高兴各界来宾的到来。众所周知,湖北省是一个居北京、上海之后的教育大省,法学教育实力雄厚,我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院校。1951年创校以来,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1981年以来有了长足进步。我校法学教育有将近20年的积累,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法学教育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法学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现今是崇尚法治的时代,我相信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推进我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人才的培养。最后,本人预祝本次大会成功。2.中华常务律师协会柳平律师致词:

首先,我代表中国的法律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所做出的成果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从事的是一个崭新而伟大的职业,尽管你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中国法律教育开拓出崭新的天地。我愿意将你们的想法带到中国律师协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愿意与你们同行。最后,本人对少数民族校长带领之下的中南民族大学法学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3.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汪世荣先生致词: 我谨代表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各位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为会议作出精心准备的东道主表示衷心感谢。法律诊所经过5年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如何改善法学教育进行广泛而充分的经验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我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实现诊所法律教育质的飞跃。

4.耶鲁大学法学教授Jay.L.Potteger致词:

在美国,为少数民族权利斗争还在继续,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现在局面是全新的概念,诊所法律教育也是一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律师,在社会中实践法律、实现平等。在美国,大家一起努力;现在,在这里,看到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我感觉棒极了!

二、培训主题:诊所管理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陈建民主持。

陈建民教授将与会人员分为未开设诊所教育也未参加培训、开设课程而未参加培训、既开设课程也参与了培训三种类型。各种人员分别对诊所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主持人将各与会人员的意见分为四类:

第一类:诊所设立问题,如诊所规模、学生如何选择、师资队伍、财务等;

第三类:诊所运行问题,如案件来源、选择、运行、内部行政管理等;

第三类:教学管理问题,如学生怎么选拔、老师如何选拔学生、评估如何做等;

第四类:教学活动问题,如课堂程序、与合作机构的关系等; 之后由陈建民教授分组,大家分组展开讨论。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设立)

国外代表从组织者的选择,怎样设立诊所;如果设立诊所,是 否要学生当事人,还是只需要当事人建议,或者只帮助司法机构或者法院,或帮助痛苦的人,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痛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后,其列举了以下问题:

(1)你的学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2)你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3)经费来源?(4)社区需要什么?

(5)诊所的选择依赖于教师、学生、社区的需要?(6)有多少教师在诊所教学? 并介绍了诊所设立的教学经验:

(1)网上项目,把警察机构和监狱等作为链接和合作单位。(2)将学生带入这些机构,让其体验和其中的人进行交流。国内的代表则提出了以下问题:(1)是否需要固定的场所来建立诊所?(2)建立怎么样的在诊所?(3)诊所的性质和定位?(4)诊所如何实现本土化?(5)学生如何定位和身份问题? 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运行)

国内代表:诊所机构管理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的管理章 程,而教学管理是律师事务所没有的。因此应当主要探讨教学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人、财、物、产、供、销”。在案件来源上主要把握三点:

(1)避免与年轻律师的竞争。到社区、社会最底层去那里有很多的案源。

(2)善于与社会弱势保障组织联系。

(3)选择某一点,做出特色、打出品牌,不要大而全。美国专家:把需要代理的案件综合起来,学生来选择。我最喜欢 的案件是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通过这类案件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所不能做的。

柬埔寨学者:我们的诊所教育与中国比较相似。谈一下我们诊 所中的教学管理。

(1)提供案件供学生接手,让学生签署保密协议。

(2)诊所设置咨询机构,从不同客户群中接受案件。老师、律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分析。学生对当事人提问,提供法律意见。

(3)对偏远地区的人开展咨询活动。对他们宣传,让他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让学生了解偏远地区的现实状况。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教学管理)

中华女子学院的老师认为:在诊所管理方面的漏洞还是较大,还很不健全,需要完善。

代表们还认为:如何选择诊所学生、如何设定选拔程序、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配置应进行着重考虑。

代表一致认为:在选择诊所学生上,应选择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控制在30人左右,选拔程序上应有申请和面试等,必要是进行试题的考核,但不应将学生成绩和选人挂钩等。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教学活动)

国内各位老师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定位问题,学生向老师咨询时的时间规定,取证安全问题等,还有学生毕业后案件如何办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细节问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各位老师觉得在学生办案过程中使用表格对学生办案帮助很大,有助于 突出重点;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老师的热情。

外国友人们提出问题和建议,认为大家对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也建议给学生发证书,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责任,可以改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另外,建议在学生做咨询等活动中采用录象的方法,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去做好,同时也能使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和做法,采取措施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本阶段由小组讨论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交流心得和意见反馈。

(四)嘉宾点评

Philip Schrag, Filip Czernicki, David McQuoid-Mason围绕主题发言对诊所管理的目标、关键作出了点评。他们支持陈建民教授的观点,同时更加强调了合作和管理的重要性。

三、培训主题:教学方法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政法学院的汪世荣教授、西北政法学院李军老师主持。

针对诊所教学方法的讨论,全国各地的老师提供了小组讨论、角 色模拟、模拟法庭、单独指导等共28种教学方法。

随后,主持人把参会人员分为八组,其中中方老师七组,外方教授一组。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8所大学的11位老师参加讨论。首先老师经过15分钟各自对案情进行分析,得出模拟法庭、证据调查、法律研究、案件陈述、事实调查、接待当事人等6种专题:

最后选择接待当事人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具体步骤如下:(1)角色模拟

在讨论这个步骤时,老师之间存在一个分歧,即是否选择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扮演具体的当事人。

(2)学生分组

这个步骤也有一个分歧:有的老师主张一组学生接待双方的当事人;有的老师则主张由两组学生分别接待双方当事人。

(3)观察员

这个过程建议采用录像的方式。(4)反馈

即观看录像让学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5)大脑风暴

老师就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最后总结怎样接待当事人。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各位代表考虑到本案案情复杂,涉及多方当事人,因此达成 共识,根据此案例设计一堂法律分析课。

具体作出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进行事实分析,从复杂的社会事实中分析出法律关系。第二节课:进行法律适用分析,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哪些法律依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包括以下4种:

(1)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各方当事人重现案情。(2)小组讨论——分析本案法律关系。

(3)角色分组后,明确诉讼请求,提出相应意见。(4)小组讨论,寻找诉讼证据、法律依据。经过讨论,得出以下体会:

(1)集体备课优于个人备课,各个教师所授部门法不同,达到集体思想的交流。

(2)课程的确出发点是什么,是站在律师角度,满足当事人利益还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学生能获取那些信息,涉及学生的职业道德,如何维持自己当事人的利益。引导学生,应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头脑风暴”。如何将以上的措施应付诸实践,引导学生考虑受害人的选择诉讼是否是最佳方案。各位老师讨论得很激烈,认为:

(1)课前公布案情;(2)课堂分组模拟;(3)模拟完小组讨论;

(4)老师提问、收集到那些信息,那些对原告有利,哪些对被告有利。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认为:

(1)案件选择 :一般根据课程要求选择案例;

(2)教学目标:用案件教会学生什么(如做咨询、写法律文书、理清法律关系、陈述案情、发现争议焦点、收集证据等);

(3)方法:倾听(给当事人精神上的抚慰)、角色模拟;(4)具体运作:①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大脑风暴;②分三场模拟A案情重现B一名学生作为律师接待双方当事人,从而引发对律师职业道德的思考C不同学生分别接待当事人,不同接待有不同方法,其处理方式也会不同;③反馈 每组模拟后的反馈,以及课程前的反馈。通过学生自己说感受以及其他学生的点评进行;④老师总结,点评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5.第五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代表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案例教学的方法;(2)确定教学目标;(3)取证的方法;(4)教学采取的方法。

6.第六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认为:

(1)放在开庭之前的准备环节,会见当事人。

(2)可以不局限于整个案件,可以截取其中一部分,应用于事实调查阶段。(3)于课堂分析还是学生去代理?涉及到隐私问题。这个案件用于法律研究、监护问题还是相当粗陋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上面的问题。

(4)是否可以用于教学?案件可以用收养法。但是可能涉及小孩将来的利益,我们为了保护小孩的隐私最好不要用这个案例。

(5)可以扮演角色作为开庭之前的准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小组扮演角色、进行代理、小组讨论分析案件。

7.第七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们思考了如下问题:(1)要求学生干什么?

(2)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3)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4)老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8.第八小组讨论(主题职业道德)外国代表认为:

案件对于诊所教学来说太复杂了,不适合教学活动。如果这个案件是个真实的诊所案件,那么就是很有难度的,是否可以作为讨论课来加以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诊所课程中使用,也可以在传统的课程中使用,使诊所教育法与传统教育法结合起来。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各个小组都派代表对各自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交流。

(四)嘉宾点评

Carol Liebman , Dave Koplow两位专家对诊所教学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将情况进行了介绍。他们强调了技巧训练和细节问题。

(五)自由讨论

武汉大学李傲老师认为:办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培 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其他现象的关注。

山东经济学院的宋焱老师认为:案例的选择不应太难也不应太容易。

四、David教授培训

David教授将培训内容分成:What we remember?

案例分析——本·拉登案件,师生交流等五部分进行有针对性了训练,走进学生,幽默风趣、主题鲜明,很受学生欢迎。

方法: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参与性: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非常活跃。

David教授在学生总结指出:阐述的观点的方法,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性。观点、理由、证据、总结紧紧相扣,不能脱离主题。

7月11日的培训会议到此结束。

第二篇:“街道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模式

“街道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模式

摘要:街道法律诊所源于美国,依托于街道法律诊所的基本理念,在结合本土现实情况基础上,尝试构建

了一种新的街道法律诊所模式——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首先界定了新诊所的概念、特点,其次从诊所教育主客体条件和新诊所课程建设构建新诊所体系,最后介绍了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的初步实践效果及其已具备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培训援助;街道法律诊所;法律诊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美国,广义上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分为四类:虚拟的法律诊所、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校外实习诊所以及街道法律诊所。目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我国也发展成多种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假象环境之下的角色模拟,相当于美国虚拟的法律诊所;另一种是以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法学专业教育实习,又称毕业实习,相当于美国的校外实习法律诊所;第三种是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相当于美国的“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第四种是法律咨询与社会调查,相当于美国的街道法诊所。[1]前三种在我国实践较多,而第四种街道法律诊所在我国实践很少。美国的“街道法诊所”是指运用角色模拟、庭审模拟、案例讨论等教育方式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在法学院的经历,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法律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责任感和律师职业道德。[2]在“街道法”诊所中,学生就法律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处理纠纷的方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对非法律人士进行指导,意在培养知法、懂法的“积极市民”。鉴于街道法律诊所在锻炼诊所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我国法律院校应该开展此种法律诊所模式的研究。本文在吸收美国的“街道法诊所”理念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尝试构建一种符合我国现今法学教育体制的中国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

一.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概念

街道法律诊所是指“运用角色模拟、庭

审模拟、案例讨论等教育方式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土法律需求特点构建了一种新的街道法律诊所模式——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是指诊所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职业学校等社会单位,通过培训这一教育形式为弱势群体系统的讲授法律知识,从中锻炼法律诊所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法学实践教育方式。它之所以称为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首先在于“培训”形式,“培训”一般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及管理训诫行为。与传统培训概念相比,新模式法律诊所更侧重于通过“授课”这一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来实践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培训主体为大学生法律诊所实践课程的法学学生,培训客体为渴求法律知识、急需提升法律素质的社会群体,培训内容是利用街道法律诊所教育平台,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广大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系统化、多方位的法律知识教育援助。其次,目前的法律诊所教育侧重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其中涉及到对具体法律的运用能力、文书的写作能力、对专为评估而设计的模拟案例的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在“真实委托人诊所”中对学生业务能力的综合考察等[3],而新模式法律诊所侧重于学生对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法律的基本理论、具体法律条文、司法判例、现实案例的深入理解和反思。诊所学生由法律教育客体转变为培训授课主体,成为培训法律课堂的主动参加者和课程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诊所学生不但对法学理论和法律

制度的理解更加深入,还重点培养了自身表达与沟通这一法律人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特点

1.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通过法律援助手段实现法律诊所教育,是对法学实践教育形式的再继续和再创新。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般意义上的诊所法律教育是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法律知识,掌握交流、辩护、谈判、代理等法律实践技巧,养成法律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而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更侧重于法学学生对法律精神、法律基本理论、具体法律条文、司法判例的运用,通过知识讲授、案例模拟、角色模拟、庭审模拟、法律咨询等援助手段。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就是通过法律知识培训这一援助手段实现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教育目标。法律援助作为法律诊所采用的方式之一,可以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机会。新模式法律诊所以法律知识教育为援助手段,即通过授课、讲座、社区咨询、街道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援助”创新了法律援助手段,从已有的个案援助模式走向新的普遍援助模式,使接受法律援助的对象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且从已有的法律诉讼援助模式走向新的法律教育援助模式。

2.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提升法学学生综合素质,是对法学实践教育内容的再继续和再创新。

首先,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仅是其表层价值,这种法律教育模式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就是应用法律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法律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在具备了法律理论功底之后,需要

准确地把握案件事实问题,从复杂的法律事件中归纳出具有法律意义的内容和要件[4]。新模式法律诊所中的诊所学生即是在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之后,准确把握培训客体的需求,从复杂的法律事件中归纳出系统有效的教育方案。新模式法律诊所利于培养法学专业思维技巧,具体表现为收集、整理和研究法律资料的技巧;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为具体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行法律研究确定研究问题并准确清晰阐释的能力;检索最新法律资料的能力。在新模式法律诊所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诊所学生运用各种实践方法训练法学专业专有的思维技巧。

其次,培养法律人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所代表的社会公平及正义紧密联系。新模式法律诊所中,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新模式法律诊所强调参与公共服务的意义,这种公共服务是从事法律专业人士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一部分。法律援助作为法律诊所采用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和职业责任感有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职业责任心和社会正义感,在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三.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构建体系

本文构建的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充分结合了吸收美国街道法律诊所的理念,并特定化了培训授课这一实践手段。新模式体系包括: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主、客体条件和课程建设两方面。

(一)新模式法律诊所教育主、客体条件

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主体为诊所法律教师,客体为参与诊所课程学习的法学专业学生。为保证最大程度的实现这一法律诊所模式的理论价值,发挥他的教学功能,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必须使自身具备一定条件。

1.诊所教师必须尽职责完成三个基本工作: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有效管理诊所课

程,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首先,街道法律诊所课程基本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与弱势群体或渴求法律知识的相关人群进行有效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培训授课对象群体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培训授课对象对讲授内容质疑的处理能力;培养诊所学生在培训授课各项工作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培训授课过程中展示优良品格和专业素养的能力;帮助发展诊所学生在培训授课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街道法律诊所课程管理要求诊所教师完成以下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其法律教师的角色;帮助学生了解培训群体的特点,并使其在这一群体中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发现培训对象质疑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处理法律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帮助学生从经验与教训中学习,培养学生健康且完整的法律职业性格。最后,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诊所教师,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完成个人的重要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在学生完成个人计划的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指导。

2.学生加入诊所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形式条件,加入诊所时必须庄严承诺自己将认真、负责并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诊所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自愿承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诊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实质条件按包括:诊所学生一般为三年级法学专业学生,他们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对重要的法律概念等基本问题有全面且完整的理解;诊所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法律、法规条文和重要司法解释内容,并能够将法律条文与法律理论紧密联系,熟练运用;学生必须培养自身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判例的兴趣和敏感度,及时发现适合培训课程改编的案例和判例。诊所学生应该具备发现案件事实与相关法律之间联系的能力。诊所学生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学会与partner共享信息与资源,学会倾听和了解partner的观点。诊所学生还必须必须具备善良、严谨的职业心理,能够用普通话清晰表达讲授内容。

(二)新模式法律诊所课程建设

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课程按实施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部分:诊所教师专题讲授,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实施,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培训经验总结,诊所学生实践效果评价。

1.诊所教师专题讲授部分。这部分实践内容的教学主体为诊所教师和诊所学生,诊所教师主要应完成三个教学内容:第一、了解援助对象现实法律需求,督促、辅导学生按援助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援助教学纲要;第二、引导、帮助学生确定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目前针对援助对象自身特点,培训内容主要应以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法规条文、典型真实案例为主;第三、帮助诊所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授课的方法,例如培训授课的基本顺序应该是案例在先,然后根据案例中的矛盾向学院提出问题,最后引出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规定,此外诊所教师还需要在案例模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

2.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实施部分。这部分实践内容的教学主体为诊所学生,诊所学生主要完成两项工作。首先是授课前准备工作。在这一期间,诊所学生分组进行按组设定讲授专题内容,并根据培训援助教学纲要制定具体的授课内容,例如针对盲人按摩学员讲授劳动合同法,就不必讲授或仅简单概要介绍集体合同和劳务派遣这部分内容。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讲授编写教学内容,包括将真实的案例进行改编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使改编后案例能够引出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其次,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对象课程展开,诊所学生将自身准备的授课方案,包括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真实案例讲授给援助对象的过程。再次,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培训经验总结。诊所学生根据培训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出新的培训教学案例,也可能会发现授课准备时忽略的重要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还会发现在培训课堂上诊所学生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等问题。同时诊所教师也会在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诊所学生的理论不足,甚至会发现诊所

学生对原有理论的错误认知和错误运用的情况。这些都是培训式街道法律诊所教学亟待改进之处,所以这些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过程对于这一新模式法律诊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遇

培训授课式街道诊所教育选择开放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地通过多元教育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模式法律诊所根据弱势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较弱、在现今的法治社会中创就业时易处处碰壁等现状,应以“切实满足对象需求”设置培训授课内容。培训授课内容涉及合同法、公司法、劳动合同、保险、与创就业有关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救济途径等等弱势群体急需的方方面面内容,诊所学生按照法律认知思维使所有内容成体系化,使专业内容通俗化。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尝试设置培训课程内容:⑴合同的订立、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⑵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财务会计;⑶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福利;⑷行政许可、征收、处罚、强制与行政复议;⑸刑法的构成要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类型;⑹权利救济途径、诉讼程序、诉讼时效等方面,分析诉讼、调解、仲裁等救济途径的利弊。这些法律基本知识能使培训对象有能力认识并解决基本法律事务。

最后,本文无意夸大街道法律诊所工具价值,必须承认街道法律诊所教育的特点决定它无法让诊所学生代理真实案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锻炼诊所学生职业能力的空间。街道法律诊所的社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它的教学价值。但若能在更多高校的法律院系推广,并将其与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相结合,将能全面完成其法学实践教学价值。

四.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实践效果

按照以上新模式法律诊所的构建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律诊所师生将新模式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一定实践效果。本次实践主体为三年级法学专业的学生,诊所师生利用2009-2010教学法律诊所实践课程的6个教学周实习期间进行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初步实践。本次实践效果主要变现为四个方面:1.诊所师生总结了这种培训授课的四大特点,第一成人性,培训对象全部为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第二,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授课对象并不以法律为职业,他们需要授课者更多的直接讲授具体的权利与义务;第三,普法性,虽然是普法性讲授,但诊所师生所完成的是系统的、较为体系化的普法授课工作;第四,社会性,需要和不同的社会单位进行合作,例如职业介绍中心、社会保障等机构。2.对受援助群体而言,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合同法基本知识,逐步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懂得如何用劳动合同法保护自己的基本创就业权利。3.对学生个人而言,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及角色扮演使学生加深对原有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法律条文与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诊所学生发现案件中“法律真实”的能力。在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下,学生不但是法律诊所课程的学生,还是弱势群体的“教师”。在探索做好普法教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锻炼过硬的表达能力。4.对社会而言,无偿法律援助也利于减轻创就业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降低社会成本,帮助他们在创就业过程中减少矛盾和纠纷、防范法律风险。

致 谢

在此向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韩晋老师对此篇论文撰写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甄贞.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 [M].法律出版社:291-430.[2]韩爱芹.付云岭.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类型与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284.[3彭锡华、贾林娟、操旭辉.诊所式法律教育评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1):36.五.结语——法律诊所的发展

[4]王康.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之建构.中国知网

第三篇:诊所法律教育学习心得六

诊所法律教育学习心得

5法学102班孟笛青学号:102411022

4今天的课程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辩题是“在律师承接业务的过程中,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哪个更重要”。我们组与胡玉娟组代表正方,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我方辩手分别为:一辩罗华权、二辩邱卫平、三辩李鸿慧、四辩林国锦。雷宇组与黄乃勇组代表反方,认为职业技能更重要。他们的辩手分别为:一辩黄乃勇、二辩雷宇、三辩蒙佩娜、四辩覃贤达。

辩论伊始,双方辩手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在第一阶段,双方一辩进行观点阐述,为本方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论据,二辩分别为本方的观点进行补充,三辩则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攻击。我方的论据主要有:第一,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第三,职业技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提升,但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发生偏差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扭转和改正的。第四,我们不否认律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如果拥有高超的技能而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那么就会给社会造成更大伤害。而反方的论据主要是认为:首先,取得律师从业资格就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就是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其次,当事人更看重的是律师的职业技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再次,职业道德是被大众普遍认可的,已深入人心,因此不需要再强调它的重要性。接下来,在互相发问与自由辩论阶段,各位辩手引经据典,你争我辩,妙语横生。在亲友团提问阶段,各组其他成员也纷纷向对方辩手发起攻击。最后,由双方四辩进行总结。

不过,张老师对于这一次的辩论赛并不是十分满意。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准备的不充分,并且我们之中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辩手,因此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技术上来讲都不如往届选手。他强调辩论赛破题很关键。所谓辩论赛的破题,是指在辩论开始时用简洁凝练的几句话,说破辩题的要义。破题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辩论赛的成败。这如同作战一样,一开始双方都要抢占“制高点”。占领了“制高点”,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攻击如猛虎,防守如泰山。本场比赛辩题的关键在于是在律师承接业务的过程中。而我们双方都没有抓主要害。其次,他也指出反方的一辩在立论时就没有做一个全方位的陈述。因此,比赛结果是我们正方获胜,而反方二辩获得最佳辩手。

其实,我认为这次比赛对我们有两大重大意义。首先,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辩论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而在法庭上,双方律师的争辩就像是一场辩论赛,律师是辩手,法官是裁判。通过双方律师的据理力争,法官作出公正的判决。因此,辩论赛就是我们未来走上法庭之前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第一,它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对辩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够锻炼我们思维的完整性,让我们学会从问题的多个侧面展开思考,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另一方面,它也能锻炼我们思维的准确性,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

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的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找到对方的要害之处,从而展开攻击。同时,它还能锻炼我们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敏捷,迅速调动日常的知识积累,—一予以回答和辩驳。第二,辩论赛能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所说的陈述,还要思维敏捷,善于运用逻辑进行归纳综合,通过对方的发言,迅速形成自己思想脉络的发言提纲。此外,这也有利于我们提高自信心。在辩论过程中,只有信心十足,才能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给队员以力量;才能冷静地应付场内的各种变化;才能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辩论赛还能提高我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辩论赛中,不仅要求辩手个人具有高超的技艺,也要求辩论队具有良好的配合。因为辩论赛有时间限制,如果配合不够默契就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从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律师也是如此。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只有开诚布公,交换意见,相互沟通,这样才可以既形成良好气氛,增进团结,又可以统一认识,实现科学决策。

其次,这次辩论赛的另外一大意义就是促使我们更加注重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判断人们执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它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能够指导职业技能的发挥,并且促进人们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因此,职业技能的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一个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往往是因为他们以高超的职业技能服务于社会,为公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优秀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道德。当一个人职业技能不完善的时候,道德就无从谈起。如果此时非要来谈职业道德,那么这种道德就是一种伪道德。因此,职业技能是一个职业的本体所在,也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只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才有可能体现职业的价值。

因此,我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篇: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借鉴

[摘 要]: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国兴起后,对许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借鉴了医学院学生在诊所实习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作法,让法学专业学生独立从事司法实务,真切体会法律实践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诊所式法律教育突破了传统法学教育实践环节的弊端,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诊所;借鉴

法律诊所在中国还是新鲜名词,但作为一种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已被不少国家采用,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引起关注是近一两年的事。在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下,中国自2000年秋季开始,有七所政法院校开始推行法律诊所教育。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我国法学专业学生的极为热烈的欢迎,事实证明法律诊所是一种符合法学实践教学规律的教学形式,我国法学教育应借鉴这一教学形式。美国法律诊所教育及其教学特点

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医学院医科学生除理论学习之外,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实习,实习的地点在医院诊所,在诊所为不同的病人诊断和治疗,完成一名执业医生全部执业素质的训练。美国法律界、法学教育界正是看到医科学生在诊所实习能较全面的接受真实医务增强实践能力的特征,将这种医科实习方法移植到法学教育中,故名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国,目前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律院校均开设此类课程。

追溯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历史,萌芽阶段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传统的学徒式法律教学模式已走向没落,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创立的案例教学法占居主导地位。尔后,20世纪早期美国法律援助运动方兴未艾,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JeromeFrank领导组织名为“法律诊所或诊疗所”(Legalclinicsodispensaries),提供给法学院学生实践机会,同时为穷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以此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与此同时,杜克大学的JohnBrardewell首先在杜克大学和南卡罗莱纳大学创设“法律援助诊所”(Legalaidclinic),随后美国许多大学纷纷仿效。这可以说是法律诊所教育的第一阶段。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美国民权运动盛行,越来越多的贫困的人们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法律援助成为必需,律师提供的法律援助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民权运动中法律资源的短缺给法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加上福特基金向法律诊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诊所式法律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并开始影响其他国家。

第三阶段即上个世纪末,诊所式法律教育又有新的发展。诊所涉及的社会事务更为广泛,突破刑事、民事代理范围,延伸到人权、移民、环境社区发展等新兴领域,更加注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维护社会正义的功能。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倡导者认为: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孤立地以讲座或阅读的方式传授律师从业技能的方法,如同通过阅读汽车操作手册来学习驾驶技术,是不可取的。技能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对成人来讲主要是从经验中学习。经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中的核心观点是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成人不愿被动接受信息,倾向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在与指导者的合作努力中学习。要全面掌握法律实务尤其是律师实务必须从事真实的实务工作。这大概是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法学院开设的法律诊所来看,美国的法律诊所虽没有固定统一的模

式,但也有其共同的特点:

第一,学校把法律诊所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有的学校在三年级才开设,修完该课程可获一定学分。

第二,法律诊所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成熟的学习者,让学生从经验(亦或教训)中学习。法律诊所不同于实习课程,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经验式学习能力以及凭借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而不仅只停留在基本技能的层面上。

第三,法律诊所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方式,不像其他课程有严格的上下课制度,不局限于某一法律诊所的固定地点,教师不再固守讲台,师生平等讨论案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和监督,做启发性的工作,有时教师成为诊所活动中的一员,教师也没有预先的教学大纲,也不提供标准答案(事实上也无从提供),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可以反对或不同意而独立行事。

第四,法律诊所教学内容既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简单的法庭角色扮演,也包括复杂的现场法庭辩论有一些是在虚拟的背景下模拟训练,但最终诊所学员须委托代理真实的案件,真刀实枪地办案。

第五,诊所式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制度有密切关系,案源主要是法律援助的案件,且诊所学员总是以法律援助律师(或原告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学生站在律师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再像做“案例分析题”,虚拟地站在法官的角度,对试题中无须证明的不变的条件进行判断,追求与出题者事先预定的答案的一致,这极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的塑造。

第六,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在法律诊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提问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对谈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模拟训练教学法;个案分析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的法律教育之不同

第一,诊所式法律教育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在法律诊所里,教师很多时候像一个配角,只是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是主体,是中心,他们完全可以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因为学生是案件的实际承办人。他们要对当事人负责,这种责任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职业道德。这不像在律师事务所实习,跟着律师跑,自己只是帮手、学徒,办案的结果与自己无关。在诊所办案多是为穷人办案,学生为当事人伸张了正义,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失败了就会从中吸取教训。

第二,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掘法学新知的能力。由于诊所的案件多为真实案件,不再是预先有答案的案例分析题,学生的目标不再是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必去揣摩老师的心思,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谋取合法权利。对学生本人来讲,为当事人谋取的利益就是自己的成绩。学生为此会想方设法去说服法官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法学教育的标准答案对诊所学生意义不大。

第三,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律师思维”,符合法律职业的演进规律。美国的法官都必须有执业律师的经历,没做过律师就做不了法官,这是美国的法律制度决定的。我国法官法虽然没有这一规定,但种种原因使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进不了法院,而多数要从事法律服务,如做律师。做律师得用“律师思维”,多为自己的当事人着想,其状态是积极的。而做法官得用“法官思维”,要维护法律尊严,处于司法消极主义状态。这两种职业的角色理念、思维方式、执业技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教育倾向于“法官思维”的培养,案例分析做起来都像法官断案,教师也习惯于以法官的身份教学,一些案例分析教材和国家考试题目的答案也是法官断案式的结论。法律诊所几乎没有法官思维训练,却有试图说服法官的思维训练。因此,法律诊所教育符合我国

法律人才的成长实际。

第四,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办理真实的案件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接待当事人、调查取证、查阅资料、思考个案、和解调解、参与庭审等等过程,无不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尤其是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正义、感受法律的力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会大大提高。传统的案例教学没有这一功能。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及实现

机制应该说法律诊所在中国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对于这一新鲜事物有人提出了疑问,如走下讲台的诊所教师还是不是教师?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还称不称得上是一门课程?没有了标准答案怎样判断考核?诊所学员各行其是(每个学生办理的案件各异)应如何评价其成绩?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和正确评价诊所式法律教育,必须抛去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换脑子用新思维来审视法律诊所这一新事物。

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什么样的方法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益就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因一时找不到评价体系就否定好的教学方法,这是舍本逐末。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律诊所学生的成绩评估体系不久会建立起来。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这一教学方法来检视和反思过去教学方法及其评估体系的弊端,除旧布新。教师走下讲台那是早就应该的事。中国的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太长了,这不利于教学,何况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课堂是探求真理的地方,教师得到学生尊重是因为他掌握的真理,绝非因为他的讲台位置和身份。至于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门课程性质决定它不需要教学大纲。

法律诊所开课之初也许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些麻烦,但这是次要的。暂时的麻烦丝毫不能否定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可行性。另外,法律诊所教育可行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成功地从美国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国家经验表明,法律诊所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它的引入不会引起法律和文化上的冲突。在中欧、东欧和南非,诊所式法律教育已经影响了那里的法学教育改革,一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保障和鼓励诊所式法律教育。可以这样说,凡是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国家,法学教育都有新的突破。

第二,如前所述,作为实践性教学重要环节的实习已失去效果,它将会因为法学专业学生的激增、实习地点的萎缩而每况愈下。脱离专业搞文档管理等其他非法学训练的实习亟待找一种替代方案。而法律诊所则完全能成为比现有的实习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案。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立法,现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从程序法角度看,法律诊所学生有从事代理、辩护、援助等实务进行实践的空间,这可以说是法律诊所的法律基础。

第四,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法律需求也急剧上升,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为贫困人口建立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为数庞大的法律人才支持,而目前律师还远远不能适应法律援助制度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开设法律诊所,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义务的法律援助,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法律援助供求紧张局面,对社会也十分有益。

第五,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诊所的热情十分高涨。北京大学等第一次开课,报名人数超过想象,教师不得不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上课的学生。这反映了学生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渴望,也是开设法律诊所的动力所在。

当然,在中国倡行法律诊所,有一些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将关系到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现机制。首先是法律诊所的法律援助经费的短缺。虽然法律诊所不完全是为法律援助服务,但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的天然联系决定了至少初级阶段的法律诊所主要对外业务是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经费何来?目前,七所院校的法律援助机构依靠福特基金会的资助生存,资金短缺是它们共同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事实上也困扰着许多国家法学院的法律诊所。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国家拨一点,社会捐一点,受案机关免一点。其次,法律诊所缺乏法律充分保障。我国法律对法律诊所的法律地位、权利范围未作明确规定,诊所学生的身份未得到法律肯定,学生办案得不到机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有时甚至遭到非难。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肯定诊所学生的“准律师”身份,值得我国借鉴。再次,诊所学生在从事真实案件代理时,当前司法系统的诸多不正之风有可能对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另外,学生还可能遭受一些失败,对司法公正失去信心,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这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诊所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念。最后,诊所教师的工作任务相当重,随时都可能为学生解答问题,其电话、电子邮箱甚至家门都是向学生开放的。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在美国,法律诊所教师多为专职教师,且不承担科研任务。中国大学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科研,所以法律诊所的教师兼职的居多。这将影响教学效果,教育部门及高校校长应思考这一问题。

诊所式法律教育已从美国走向世界,已对重视法学教育的国家的法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对我国的法学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都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的教育界应尽快引进和全面推行诊所式法律教育。原载于:《交通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反思

东莞市2006年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编号:

高中政治课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反思

东莞中学 陈观胜

摘要: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而成长的在高中政治课中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很好的联接了研究性学习,但是这当中也产生了一些移植错位的现象,这就为不得不引导实施者进行反思,重新进行定位和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也体现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时代它仍然有它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移植 收获 反思 价值

从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也移植了高校法学教育中流行的诊所式1。可以说法律教育模式,并形成报告《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移植这一模式为课堂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在实践中笔者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是应该也是必须进行反思的,希望通过反思能更好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建设。

一、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收获

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两年来,高中政治课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政治课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老师教—→学生学—→学生用

这是个直线关系,如果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它缺乏交流、反馈的环节。教、学、用处于一个平台上,相互无法连接。在这一关系中,教、学、用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且缺乏活力。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采用下图来表示:

老师教—→学生学

↖ ↙ 学生用

在上述三角关系中,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稳定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方面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将一些新的问题又反馈到老师那里,老师的教案不断得到充实,另一方面,学生在学、用的过程中,不受课本知识的束缚,努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促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它使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不断为诊所教育补充新鲜的养料。创造的、活跃的思维,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是移植此模式的生命力所在。

2、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加受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程得到贯彻。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实践性的特点决定课堂的内容将随着诊断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而有所变化,教师的教案也随之产生变化,准备好的教案往往被新出现的问题所更改,教学设计也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按部就班的进行,它随着学生的需求,出现的问题而改变,这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关注学生们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发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这样教师从备课到课后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和开展教学,也就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思维型,从各自独立型变为合作型。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采用了其他课程较少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模拟、小组讨论等,这些方法所产生的互动特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学习,这样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并以是否“全盘接受课堂书本知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站在讲台上介绍诊断项目,或者发表观点,而老师坐在讲台下,和学生一样发表意见,参与讨论相互交流。这样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任何的探究都依赖大家的合作,经历多次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发生较大的转变。

4、政治课堂与研究性学习产生良好的对接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诊断项目和模拟练习是处于变化之中的,需要学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的约束,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老师采用启发、引导和提问的方式带动学生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生的观点鲜明、新颖,学生的反馈给教师以启发和帮助。这样就把教育视角扩大到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并聚焦于实践,把课堂的空间无形中扩大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更多地通过实践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这些正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所要追求的,这样就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克服研究性学习无法进入课堂的尴尬和课堂无 法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足。

二、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错位

移植教学模式不可能一蹴而蹴的,笔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当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归结起来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

1、将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混同于举例说明――提问法。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移植到新课程的政治课教学时很多教师对于什么是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却认识模糊,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认为它就是举例说明――提问法的现象。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作法是由教师提供典型诊断项目,让学生事先做好充分的材料分析工作进而通过对诊断项目的分析讨论,激发思维积极性,从而达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而举例说明――提问法的模式则是在教师系统讲授知识之后举出典型例子并加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它无法完成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借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之名,行“放羊式”教学之实。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诊断项目,巧妙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操纵全局---既要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又要将学生讨论诊断的焦点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因此,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于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借着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名义实行“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一些诊断项目给学生讨论,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遑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无视课程特征,盲目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一些老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盲目认为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就是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是实施新课程理念,反之则属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于是不管条件是否成熟,课程是否合适,均纷纷上马,甚至出现了连概念课都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怪现象。而事实上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有条件的,同时传统的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法也是有它的价值。

三、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反思

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一路走来,伴随而生的是太多的困惑与不解,只有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才可以让这一模式在中学的政治课教学中走得更远。

1、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定位――全面介入还是辅助教学?

移植一种教学模式总会面临着能否全面普及的难题,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也没有幸免。笔者认为它只能是现在教学模式的辅助,不可能全面普及,这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笔者认为,以下几种课程较适合运用的:①必修和选修课本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探究部分。②课本上提供的与学生生活和实际非常贴近的课堂探究部分。如《政治生活》中的情景导入部分。③教师讲授学生仍然无法掌握的课程。如科学发展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分析法等这些理论非常强的内容。其次,正如笔者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所指出的教学效益问题,最后就是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评价方案与现行的高考评价方案并没有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弱势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评价方案很容易屈从于高考评价方案。在这种困难面前应该清楚认识到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它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传统教学的效果,并使之得以延续,扩大教学效果的深度和影响,它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现,它要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臂助。

2、如何掌控教学进程并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参与体现在课前对诊断项目分析的准备、课堂上的积极讨论以及课后的学习总结。由此可见,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学习准备时间。如果学生不配合,缺乏主动的学习态度,则教学就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给发言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营造热烈欢快的课堂讨论气氛,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的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评定该门课程成绩的依据之一。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轻易就某一问题下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有机地组织和串联每个发言者的意见,正确评价学生的分析发言,然后再进行点评和总结,最终达到通过开展诊断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3、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教学中,教师既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因此对教师有相当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熟知课程内容。一方面,这是教师能够选择出适当诊断项目的前提,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课程内容和诊断项目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其次,选取恰当的诊断项目。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分析诊断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诊断项目的选取,如果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在收集诊断项目时应注意诊断项目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并兼顾趣味性。典型性要求教师选择那些能体现授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理论的诊断项目,以达到通过诊断项目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理论、掌握课程内容之目的;新颖性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生活中最新诊断项目,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综合性要求所选诊断项目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涉及到整个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诊断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深入地探讨。另外,教师选择的诊断项目应尽可能源于实践,尽量避免简单的、空想式的诊断项目。第三,教师应当认真研究供学生讨论的诊断项目,考虑诊断项目可能引发的争议,并引导学生从探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正确总结评析所提出的诊断项目。面对如此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否从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准备?这只能靠教师量力而行了。

四、进一步推广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价值分析

虽然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会面临各种困难,但是它与新课程所追求的一样是以学生为本的,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作为出发点,就仍然可以发现它的推广价值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始终是个难题。如果搞专题讲座,但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又很有限;如果采用多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授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又很难协调。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它所特有的作用。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诊断项目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而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精神是指那种不安于现状、力图改进创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而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的运用一切已知东西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东西。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诊断项目所描述的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没有分析,只有事实。诊断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与自己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2。诊所式法律教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3。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建构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注释:

1该论文被东莞中学推荐东莞市2005年中学政治教学论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2转引自: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新探》○,来自互联网:http:///text/art/3355741/335574129.html

下载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诊所法律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大会培训会议简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