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时间:2019-05-15 07: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选择题

1.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国共产党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答案:B 2.央视春晚曾出现过两副对联:(1)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2)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两副对联中涉及的相关地区依次应是()A.台湾、澳门、广东、广西 B.香港、广西、台湾、广东 C.台湾、澳门、广西、广东 D.香港、澳门、广东、广西

解析:材料中的“荆花”“香江”代指的是回归之后的香港;“莲蕊临风”代指的是回归之后的澳门;“春天故事”与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有关;“漓江”“三姐”与广西的代表性文化有关。答案:D 3.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 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新宪法第31条规定、特别行政区等,可知这是从法律上保障了“一国两制”的实施,故B项正确。答案:B 4.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台湾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②希望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祖国统一。解答本题,要注意蒋经国的言论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观点,而并未说明其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答案:C 5.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答案:D 6.(原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2013年10月27日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表示,今天的两岸关系,“已经不是黑暗的时代,是光明的时代;不是最坏的时代,而是最好的时代;不是愚蠢的时代,而是智慧的时代;不是充满绝望的冬天,而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这说明()A.两岸关系的本质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 B.两岸经贸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C.应该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充满信心 D.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已基本消除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前两岸关系进入发展的最好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已进入“充满希望的春天”。因此,我们应该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充满信心,C项符合题意。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 000多人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决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主要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等。

第二篇: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学案例

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学案例

陈伦志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和网站去阅读和浏览。)

情境式导入;教师设计了一段创设问题情境的《七子之歌》的片头FLASH。在《七子之歌》的音乐声中引入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地图、闻一多像;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被割占的一些图片史料等历史资料,最后定格在闻一多先生温和而坚定的目光里,并闪出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创设一个屈辱岁月的历史新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对屈辱历史不堪回首的深深慨叹。

第一主题

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统一问题的由来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关于香港问题由来。由电脑屏幕显示香港行政区地图。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不平等条约及被占之地。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强调国家统一问题缘于侵略及内战。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第二主题

位卑不敢忘忧国:我的统一构想与“一国两制”

1.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决策者,你会为统一祖国设计怎样的方案?”。让学生对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方案。主要是讨论武力解决与和平解决的利弊。然后播放邓小平录音并思考: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什么方案?这一方案的优点是什么?他又强调必须坚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含义和内涵是本课重难点。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

(3)一国两制的正确含义和内涵是什么?

(4)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自由讨论。关于第(1)问,生答台湾问题。第(2)问在学生回答后电脑展示构想的形成过程(同时分析回答形成过程类问题如“„„怎么形成、出现„„”的基本方法)①全国人大的呼吁和邓小平讲话,标志对台政策重大发展②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成为国策。

关于第(3)问“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内涵的理解是本节的重难点。先请学生据教材回答出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然后出示下列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鉴于学生较难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故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供其讨论:①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②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③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④两制的主体是什么?

⑤一国两制在对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完全一样? ⑥实行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和政策保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国两制的内涵;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③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④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⑤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 ⑥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

在学生掌握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后,组织讨论第(4)问:“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老师对学生 的认识作简单总结;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是保持港澳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持祖国繁荣昌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模式和范例等。

第三主题

紫荆花放满园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关于香港的回归。播放《香港回归》影视剪辑,学生结合影片和教材回答:香港回归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现代化建设成就)香港问题是如何最终解决的?

中英和谈(简单分析和谈中英双方的主要分歧和中国政府的态度)→签署联合声明→香港回归(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香港已经回家了,许多人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对她的前途表示过担忧,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展示回归后香港现状的数张图片。联系香港在大陆帮助下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史实说明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从肯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的正确性。

2.关于澳门回归。电脑屏幕展示澳门行政区地图和《七子之歌。澳门》的文字及音乐(让学生齐声跟唱)

你可知“妈阁”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大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师引导:由于有了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范例,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也就日趋成熟了。中葡政府在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电脑展示澳门回归的图片及澳门回归后能反映其稳定和繁荣的图片。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请学生思考: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港澳的回归,有何重大意义呢? 在学生归纳后,教师整理如下: ①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关于港澳为何能顺利回归问题。由学生回答后可简单总结为: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港澳同胞渴望回归;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

引用王维名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设问“在祖国大家庭中还少了谁呢?”(生答台湾)“那么台湾人民愿意不愿意回来呢?”过渡到台湾问题。

第四主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国两制的未来展望

电脑屏幕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有音乐朗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让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诵并思考:①从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结,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②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海峡两岸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建国后,相互隔绝的时期→80年代,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让学生根据教材归纳出交往的表现并展示相关图片)→92共识和汪辜会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2000年台湾局势变化

然后与时政热点结合设问:“请你谈谈当今台湾局势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台湾问题的热情(学生各抒已见,可能会涉及诸如台独活动、台独言论、公投立宪、台湾军购、连战与宋楚瑜访问大陆等)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登辉陈水扁图片及相关台独言论。引出目前中国和平统一的两大阻力: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出示港台人民对台独活动的态度图片及连战与宋楚瑜访问大陆图片及与胡锦涛会谈共识纪要。强调中华儿女反台独、盼统一的强烈愿望。

然后电脑屏幕展示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江泽民十六大内容和胡锦涛相关谈话)。

再创设新的假设的问题情境“假如你见到了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你最想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一般都有话可讲,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及时作好引导,防止过激言论)

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立场很坚定,表达了同学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继而设问:“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个别同学认为:祖国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反

驳此观点后教师引导中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使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前途的关系,树立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青少年也要为祖国统一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一观念。

第三篇:专题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

慨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学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习内容: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构想的提出、构想的内容、意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及历史意义。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纲领及决心。教师教学时可先出示本课内容表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 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 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归纳为主,探究法兼之。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听过《七子之歌》没有?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听过?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正确的方针政策?看来同学们对“一国两制”政策并不陌生。那么,“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出示本课学习问题:

1、分析“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2、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3、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4、简单介绍一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具体情况。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1)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形成过程

1979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惟一可行之路。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全国人民有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

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香港、澳门成功地进行了实践。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探究: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是怎样体现的?

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声明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思考: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果。

从中方来说,“一国两制”可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核心问题;此外,还可保证香港地区的稳定和繁荣,非常有利于祖国大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大陆地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香港方面来说,香港毕竟经历了英国殖民者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长时期一直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而且经济发展程度很高。要使这些地区较快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具备社会经济及社会政治条件。要让香港人放弃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从英国方面来说,英国租新界99年租期即将届满,英方必须归还中国;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香港地区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保持不变,保证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利益。

2、澳门顺利回归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

1999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0月,江泽民在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央人民政府将严格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回归祖国。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国耻;(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意义:(1)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 香港澳门和平回归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方针受到各方面拥护;

(3)香港、澳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怀抱,才能雪百年国耻。过渡: 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原因:(1)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表现:(1)1979年,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又倡议三通。

(2)1980年后,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2、“九二共识”的提出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此后,1993年,两会会长(汪道涵先生、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会谈,协议:(1)确认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2)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则

(3)决定联合成立经济科技小组、综合事务小组,处理两岸有关紧急事务问题。3、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4、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思考: 联系台湾当今实际讨论:

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

国际上:美、日

台湾岛内: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一边一国”论 等

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其思想内涵经我们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得到成功实践,显示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四篇:高中历史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主要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形成:

邓小平首先提出。

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因美国长期插手台湾问题,以及李登辉抛售“两国论”、陈水扁和吕秀莲等台湾新领导人制造新问题,叫嚣“台独”而使统一大业充满坎坷和艰难,然而,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如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所说:“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解决台湾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歌曲《七子之歌》或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长的史实导入。教学: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什么是“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⑴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⑵台湾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⑶形成过程

邓小平首先提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能力提高:“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 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异:设立的地区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⑴香港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⑵建国初为什么不解决?

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中国没有立即收回。但是,我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⑶回归条件的成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⑷回归过程和启示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

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2、澳门回归

⑴澳门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⑵回归过程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史料链接)何厚铧致辞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2、实现祖国统一的障碍

“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讨论:你认为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第五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民权高中优质课评选教案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作者姓名 陈清华

工作单位 高二A组

指导教师 楚延林

评选时间 2013年12月

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内容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国是信守诺言的(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像片,直观地去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的这一主题,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运用。

板书设计: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问题由来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1、内涵

2、过程:

①1979年元旦 宣布和平统一方针

②1981年9月

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③1982年 提出

④1984年 具有法律效力

⑤2005年 更加完善

三、成功实践

——港澳的胜利回归

1、过程:

(1)香港:

①1982年 谈判

②1984年12月 签约

③1997年07月01日 回归(2)澳门:

①1987年04月 签约

②1999年12月20日 回归

2、原因

四、伟大使命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1、海峡两关系的进展

2、影响两岸交流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

②不利因素 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1)欢迎指导

(展示幻灯片2)欣赏《七子之歌—澳门》并提问: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的澳门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重新成为祖国的娇儿。那么,促成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方针是什么呢?)

(展示幻灯片3)课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讲授新课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问题由来

(展示幻灯片4)

1、香港问题

(展示幻灯片5)

2、澳门问题

提问:殖民者对港澳的侵略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步步深入,直至将其变成“殖民地”)

(展示幻灯片6)

3、台湾问题

提问:通过古代台湾和近代台湾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问题)

(展示幻灯片7)

一、问题由来

总结整理港澳台问题由来的时间及性质(1842年、1553年、1949年;港澳问题属于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展示幻灯片8)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展示幻灯片9)

1、“一国两制”的内涵 : 重点讲述“一国”与“两制”关系和地位并强调实行“一国两制”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展示幻灯片10)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幻灯片材料自行整理“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展示幻灯片11)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 归纳整理“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哲学常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三、成功实践

——港澳的胜利回归

(展示幻灯片12)

三、成功实践——港澳的胜利回归

(展示幻灯片13)

1、港澳胜利回归的过程—香港 结合材料及教材整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谈判—签约—回归)并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展示幻灯片14)

1、港澳胜利回归的过程—澳门(签约—回归)。(展示幻灯片15)阅读材料,讨论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

(展示幻灯片16)

2、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幻灯片提示进行讲解。

四、伟大使命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展示幻灯片17)

四、伟大使命——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展示幻灯片18)

1、海峡两关系的进展 :让学生结合教材整理归纳其主要事例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两岸关系进展的其他表现,如:2005年4月底到5月初,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访问大陆(展示图片)。

(展示幻灯片1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讨论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展示幻灯片20)

2、影响两岸交流的因素 :“明月何时照我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展示幻灯片21)处理课堂检测1(让学生课下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展示幻灯片22)处理课堂检测4。(展示幻灯片23)知识结构(展示幻灯片24)课后探究

(展示幻灯片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加油”。

(展示幻灯片26)谢谢指导!课堂小结:(见幻灯片23)作业布置:(见幻灯片24)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4.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人民版必修1)(精选5篇)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历史“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教案(合集)

    21课“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教材:初二下学期冀人版 课型;新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授课人:徐雪梅 科目:历史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好处于感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一定的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学设计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学设计 兰溪三中(321100)戴胜旗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级的学......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教学设计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和地......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教学设计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对通史了解甚少,而且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级的学生......

    高中历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学设计: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本课要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与......

    第3课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3课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授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数】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