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工知识
2、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职能分别是什么?每届任期几年?
答:由具有参事议事和协调能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部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代表,社区内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届知名人士、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其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受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委托,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等活动,行使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协商、监督职能,有权对社区居民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有权对物业管理机构和驻区单位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行为提出建议,进行协商和监督,促使社区各项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任期每届三年。
(每小点各1分,答对要点即可得分)
3、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内容要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为目的,居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主要应包括:
(1)为老服务。开办各种类型的老年学习班,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健康的文体活动,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如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务,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各种服务项目。(2)社会保障服务。对社区低收人家庭,根据国家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落实低保政策。建立再就业基地,加强职业中介等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3)优抚服务。主要协助政府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开展拥军优属服务,为军人家属和伤残人员的生活提供方便。
(4)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基本生活服务等。
(5)安全防范服务。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需要建造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如电子防盗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等。在社区可以成立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
(6)卫生保健服务。办好社区卫生保健室,开展对常见病的康复医疗服务。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7)为青少年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建康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8)家政服务。为居民家庭介绍家政服务员。如婴儿保姆、家教辅导员、清洁工、修理工、接送服务等。
(9)中介、信息服务。逐步建立区域性求助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现代化、网络化,发放求助服务卡,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办”。
1什么是社区?
指居住在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制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社区居委会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3新型现代化社区要具备那些要素?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4社区居民有那些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5我市社工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二、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下放到社区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功能。
三、完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运作相关社区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保证服务质量。
五、协助社区居委会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工作。
六、作好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社区救助工作。
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专业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八、向人民政府或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九、接受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及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和监督。
6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社区议事委员会议事,社区居委会干事。
7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是什么?
一、促进社会稳定。
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社区居委会有那些职能?
宣传教育职能,为民服务职能,社区管理职能,议事协商职能,监督职能,协助行使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
9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计划性
10社区建设的宗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协调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11社区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党建制度,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主要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计生工作制度。
1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13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是什么? 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14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
15何谓晚婚、晚育,育龄妇女?
晚婚是指按照法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的。
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小孩的。
育龄妇女是指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一般指妇女于15—49岁。
16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05年12月1日实施。
17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8什么是男女平等宪法原则?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重申了这一重要原则。
19公民道德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0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22优抚对象的范围有那些人? 军属,烈属,病故军人军属,在乡复员老军人,伤残军人,军休干部。
23全国助残月是5月,全国助残日是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24六个老有是什么?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5空巢家庭是什么? 子女全部离开家庭,只剩下老年父母,家庭处于空巢状。
26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有没有疾病。
27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应该有不低于80%的人知道。
28城市建设的五乱是指:乱搭乱盖,乱摆乱卖,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堆乱放。
29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合理膳食,运动适量,戒烟限酒,心里平衡。
30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情绪,意志,行为,社交,心里特点。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安定。
1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2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3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
1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宪法规定,公民在什么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年老,残疾,或则是丧失了劳动能力。
16公民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篇:社工知识
作成立的社工机构,这类机构是高校教师集体合作,集体决定机构事务,机构理事同时担任督导,在专业方面各有所长,将实践、督导、研究结合起来,为机构的专业性、公益性奠定了基础。在广东省四市的调研中,笔者发现高校教师合作举办的机构规范管理和专业督导明显高于个人举办的机构。这类机构面临的问题是不能两者兼顾得很好。高校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办机构的初衷是让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购买有机构可以承担,由于不授薪不分红,对机构理事的介入和督导缺乏约束力。第二类是长期从事某个领域社会服务的机构(主要是残障康复、心理咨询、戒毒等方面),这类机构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验,在链接社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方面有特色。但是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综合性,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问题突出。第三类是新成立的举办者缺乏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社工机构,举办者对社会工作了解程度有限,岗位购买的情况下作为社区中介组织问题不大,如果项目购买对社会工作性质、领域、方法、技巧的了解有限就影响到服务项目设计和提供的问题。这类机构需要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士从事机构管理、项目策划和公共服务。第四类是引进香港或者其他先行先试地区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每个城市对于申办社工机构的规定有差异,比如法人代表是否要有在地户口等等。第五类是街道、社区成立的社工机构,基层政府为了将行政人员与服务人员分离,减少体制外人员编制进行的改革,这类机构最大的压力不是能否获得项目购买,而是如何提高分流而来的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机构如何摆脱原来的基层政府行政化转变为专业服务提供机构。这类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有部分人员通过了全国社工考证,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并不具备相关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 缺乏服务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先天不足”有可能导致“后天畸形”。由于没有法律法规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规范,或者有规定没有实行,社工机构架构、管理、营运各自为政的状况突出。也给社工机构发展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第二是社工机构起步艰难政府没有提供实际有效的支持。没有企业背景的社会人士或者专业人士举办的社工机构,突出问题是注册必须具有的办公场地,在机构尚未成立更没有获得项目之前,必须有注册的办公场地,这样就给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办带来困难。上海市政府对民办非企业的扶持之一就是提供办公场地,使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完成注册和运作。广东省也提出对民办非企业社工机构进行扶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城市对民办非企业的社工机构有场地、启动资金等的实际扶持。更为严重的是,广东省四市绝大多数社工机构都是最近
一、两年成立的,机构积累不足,政府在公共服务项目购买后的拨款方式大部分采取项目(假定一年)启动拨款#p#分页标题#e#40%,中期(半年)评估后拨款30%,项目验收合格后拨款30%,这对于提供直接服务的社工人员经费占70%以上的非营利机构就存在问题。这种拨款方式是沿用项目盈利30%以上的企业项目规定的,社工机构的人员经费必须占项目经费的70%以上,还要有基本设备和活动开展费用,政府在项目结束后才能拨出最后30%款项,必然导致社工机构拖欠员工工资,薪酬福利没有保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如何全心全意做服务?社工因被欠薪状告社工机构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时有发生。
第三是社工机构与驻地基层政府协调的问题。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工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工作中自治自主,不依赖外部组织,具有非政府性的特点,社区服务应该是“政府的帮手、社区的伙伴、居民的朋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服务提供需要调动社区大量的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开展服务,机构与基层政府合作关系是伙伴关系,有时候就会碰钉子。NGO的特性在基层政府某些人看来是“被领导”的,在居民群众看来,“没有权利怎么帮助我解决问题?”协调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是非专业性服务的沟通。由于项目服务过程需要与在地基层政府进行的沟通协调,政府项目购买经费先到基层政府,再拨付给社工机构,就存在基层政府以协调的名义截留经费的现象。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公开规定,基层政府在沟通协调行政成本占项目经费的3%-5%专款专用,避免更多的经费截留导致社工机构营运和提供服务的困难。
第四社工机构存在机构内部自律的问题,社工机构作为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层不应该出现家族现象,理事会、监事会、督导团队要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机构健康发展。社工机构属于非营利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工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并非不能有盈余,而是盈余不能作为利润回报给投资者,也不能在组织内部分红,必须用于组织的发展和社区的各项服务事业。但是并非所有的社工机构都能够坚守非营利性机构的特点,有些机构用实习生顶岗上班的方式截留人员工资,将志愿者一次性工作坊服务和团康活动作为专业小组和社区工作的总结,财务报表造假,自身监控失衡,存在自身众多问题,却缺乏有效监控,严重影响社工机构的形象和声誉。
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社工机构在我国社会建设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主要承担者,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社工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从政策法规上加于扶持和有效管理,是推进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如何发展: 1.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当今发展社会工作机构的战略意义,加强党委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机制。提高和规范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准入门槛。3.鼓励民问资金投入及专业人士创办社会工作机构。4.完善政府委托的独立第三方专业评估制度,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科学评估与专业引导。5.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为主、鼓励支持性机构资助为辅、企业和个人参与的孝赘税。6.建立有利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土地或设施无偿拨付制度。7.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与监管机构自主运作、第三方评估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8。支持和加强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及自我造血功能
一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前,全国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每年培养2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最新发布的《社工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学历学位体系,改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力度,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能力、扩大专业教育培养规模。通过加强专业教育,不断为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是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2006年,民政部、原人事部联合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08年首次考试以来,共产生了54176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包括13421名社会工作师和40755名助理社会工作师。最新发布的《社工规划》提出要制定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形成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体系。下一步,国家将在继续举办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基础上,加快建立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通过完善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产生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是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社工规划》提出三个重点工程,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8万名具有社会使命感,掌握现代组织管理知识,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以及8万名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丰富实务经验且能够指导解决重大复杂专业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督导人才;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提出要将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为强化人才培养能力,《社工规划》还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李立国指出,《社工规划》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地位不高、职业待遇较低、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职业晋升机制。《社工规划》提出要完善社会工作员、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建立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成长发展的空间。
二是建立薪酬激励制度。《社工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整体薪酬;明确在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享受相应职级的职称待遇;在社区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纳入政府财政支持范围;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地方按照不低于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制定薪酬指导标准,办理社会保险;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有关表彰奖励范围。
三是畅通流动选拔渠道。《社工规划》要求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
李立国表示,针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需求量大、专业岗位不明确、服务平台有限的问题,《社工规划》提出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加快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步伐。《社工规划》提出要在城市社区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置力度,探索在农村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实现每个农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使城乡社区成为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阵地。
二是加大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力度。《社工规划》提出要加大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岗位确定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辅的事业单位,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合理设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三是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工规划》提出要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加快建立一批覆盖各主要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同时将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评估公益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鼓励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社工规划》提出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要根据需要明确社会工作岗位。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培训,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此外,在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社工规划》提出了三方面重点支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制度。《社工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积极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国家有关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报考公职人员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就业;研究制定吸引、留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口支持制度,大力推进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社工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到201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或新建等方式培育发展200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带动培养5万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示范引领其他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推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留守人员以及社区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从现在到2020年,采取培训、调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每年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500名急需紧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当地培养相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年组织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同时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发达地区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三、专业社工机构发展扶持措施
(一)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将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经费纳入预算,通过项目招标、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方式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和数量,拓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定期组织专业社工机构负责人开展培训,提高专业社工机构在社会服务领域发现需求、创新服务、申报项目的能力。引导其参加市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大赛,争取项目资助。
(三)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开展外部集中督导,为专业社工机构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支持。对在专业社工机构工作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工作者给予薪酬补贴,鼓励社会工作者到专业社工机构工作,切实帮助专业社工机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定期开展优秀社工机构风采展示活动,强化专业社工机构品牌建设意识。
四、专业社工机构监管措施
(一)规范组织建设。专业社工机构统一纳入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各专业社工机构必须按规定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区社团局的指导和检查。按要求定期参加年检,开展工资基金管理。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社工机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的能力。
(二)强化项目考核。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加强对政府委托专业社工机构承接项目的监管和考核。专业社工机构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第三方开展评估和审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在项目服务中不断提升项目运作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专业管理。通过社会化运作管理模式,采取政社合作扶持方式,加强区社会工作协会建设,赋予其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服务职能,对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自律管理、自治服务、自我监管,为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搭建一个专业成长、情感交流、政策倡议、理念传播的平台。
(一)机构到位。要建立起街道办事处、重点镇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科、经办机构由社会保障服务所、居委会社会保障员的工作体制,明确职责,强化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科的社会保障职能。
(二)人员到位。各街道办事处、重点镇要调整充实人员,抽调思想素质好、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吃苦耐劳、懂政策、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上岗。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和街道居委会社会保障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
(三)经费到位。各街道办事处、重点镇要将社会保障服务所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经费来源切实有保障。
(四)场地到位。社会保障服务厅是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对外服务的窗口。各街道办事处、重点镇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服务厅的场地问题,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社会保障服务厅面积和装修质量。服务厅面积原则上街道100平方米左右,重点镇80平方米左右。
(五)制度到位。各社会保障服务大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窗口式服务和“一站式”办公,其业务流程、办事程序由市里统一制定。要将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职责》、《办事指南》、《工作流程》等上墙公示,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实行规范化管理。
(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一是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制订宜昌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规定制度。二是建立以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青、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工作环境。同时,要对所属单位和部门提出重视和参与社区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各级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的社区共建意识教育,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融入所在社区的发展之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一是要有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等。二是要在“三峡大学”、“三峡学院”开设相关学科,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有计划、分层次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和社区管理专业教育,鼓励他们进修、实习、短训,提高职业水平。同时,加强岗位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使社区干部社区工作做到“应知应会”,即“知社区、知职责、知业务、知理论,会调查研究、会联系群众、会做思想工作”。
(三)必须完善岗位设置,多渠道吸收社会工作人才
一是规范设岗。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快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可以通过规范社会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在每个社区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做到“应设尽设”。二是互动设岗。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通过岗位调整,工作领域的延伸,不断增加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数量,最大限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岗位。三是扶持设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区服务机构,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财政保障。四是大力推行“五个一”的发展方针,即选拔任用一批大学生、充实一批机关干部、培训一批社区工作者、淘汰一批、内退一批,为社区置换出新鲜血液,不断增添新的活力。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要求,适当扩大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党委)书记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名额,缩小招录(聘)周期,稳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鼓励与社区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社会工作机构兼职。(民政局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四)必须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调动社会工作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
一是从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将社区干部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提高社区干部的社会地位。二是制定激励措施,对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社区干部,要纳入市、区、街干部提拔、选用范围之内,使那些素质高、政治上进心强的社区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干头。三是创造条件,提高待遇,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全市的经济发展实际,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四是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可靠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明确职业规定和从业标准,建立健全资格制度。
(五)必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确保“上下”渠道畅通
通过“三推一选”,即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社区单位推荐社区“两委”班子候选人,由全体选民和自管党员分别差额直选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选聘社会工作人才;“三制一评”,即社区重大事项居民听证制、决策票决制、居委党务公开制、社区“两委”班子分别向社区居民和党员述职,接受居民和党员评议来考核社会工作人才;“三建一创”,即建立社区党员工作室、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网、建立社区党员服务承诺制,创繁荣文明和谐社区来激励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
缺陷: 第一,行政全能主义的体制性弊端仍然非常突出。在社区这个平台上,政府与社会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政府几乎包揽了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的一切事务。其结果是,多样化的社区事务基本上变成了单一的政府事务;管理社区事务的行政机构及人员(含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社会自身所需要的各类社区居民的自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机构(NPO)难以发育和发展起来;从“单位人”逐步变成“社会人”的居民,非但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对政府的依赖。可以说,目前这种政社职能混淆的社区管理体制,必然以政府背负愈趋高昂的经济、政治和道义等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以及行政效能的低下为代价,必然以抑制社会发育以及社区居民、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之机制的生成为代价。
第二,基层政府在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实践中的职能和角色错位严重。一方面,社会职能有限的政府仍在扮演无限政府的角色,越位包揽了许多不该管也难以管好的、本该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社区事务,如直接领导、指挥和考核居委会的工作,直接组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和公益型慈善活动等。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的缺位现象十分突出,如本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征兵、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职能一直不能“沉底”下去,却交给居委会扮演“二政府”的角色;习惯于对居委会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挥,不会或不习惯于对居委会及其他居民组织的政策“指导”。此外,本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NGO、NPO发育发展的政策引导职能和公共社会服务所需的公共财政职能,至今没有引起政府应有的重视。由于上述行政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政府在社区事务中不得不同时行使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职责,不得不同时扮演政策的制定者、实践的组织者、服务项目的提供者和问题的裁判者等多种相互矛盾的角色。
第三,社区的单位化倾向愈益严重,日益蜕变为一个什么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的“单位化社区”。这种单位化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各级政府以及半官方的群众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纷纷将一些行政事务或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务“下放”给社区内的组织,如居委会这个只有5-7个成员的组织就承担了多达十个大类100项以上的、需要政府考核的任务(尽管目前一些地方将原来的居委会改称为“社区工作站”或“社区服务站”等)。对此,一些社区工作者或“居委会干部”乃至街道官员戏称道:“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突击工作经常做,经常工作突击做”(详见拙作:第244-246页《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版)。事实上,社会分工的客观法则、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组织等社区内的组织及其人力和物力,决定了社区自身不应该也无法将这些性质各异、内容杂多的社会职能和事务承揽于一身,尤其是专业性强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此外,社区的单位化现象又使得我们目前的社区具有强烈的排外性,凡社区外的或者说体制外的、而社区居民又急需的各类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则很难介入社区发展的实际进程。
第四,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模式,基本上仍然滞留于粗放的、经验主义的运作阶段。由于体制上的政社不分,由于非政府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尚未发育起来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故社区工作至今未能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导致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声望一直徘徊在极低的水平(许欣欣:《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三期)。这样,社区工作职业必然难以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社区服务不得不限于经验型的工作或简单的劳务活动,无法提供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各种公益型、非营利的或微利的专业社会服务。由此,居民自然难以提升其对社区的依赖感、归属感和认同度。
(三)社区的单位化倾向愈益严重
这种单位化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各级政府以及半官方的群众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纷纷将一些行政事务或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务“下放”给社区内的组织,如居委会这个只有5-7个成员的组织就承担了多达十个大类100项以上的、需要政府考核的任务(尽管目前一些地方将原来的居委会改称为“社区工作站”或“社区服务站”等)。事实上,社会分工的客观法则、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组织等社区内的组织及其人力和物力,决定了社区自身不应该也无法将这些性质各异、内容杂多的社会职能和事务承揽于一身,尤其是专业性强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
3.建议及对策
如何加强工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我有如下建议:
(一)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向党政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为党政决策提供信息依据,才能为职工说话办事,承担代表和维护的重担。
(三)在工会工作形势日趋复杂、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工会干部联系职工群众、开拓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公示、选聘、竞争上岗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评议、考核及决策失误、工作失职的责任追究情况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奖金等指标考核兑现收入的公开。
(五)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坚持学习培训制度,开展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定期对工会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六)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的落实。一是民主管理机制,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三是宏观参与机制,四是调查研究机制,五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
(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八)工会要摆脱旧的工作模式,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3.建议及对策
如何加强医疗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我有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
(二)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
(三)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
(四)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完善补偿机制,加速人才培养。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六)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医院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
(七)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保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八)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探索根本改革医疗体制,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
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工作内容、操作规范、服务形式、管理要求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走上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的轨道。
2.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特殊教育谢老师的访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学校社会工作机构组织与制度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特殊教育老师存在普遍学历不高的现象,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也不高。
二.职后培训次数不足,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相对偏理论,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三.政策上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少,工资待遇也不高。
四.特殊教育经费有限。
五.我国立法对维护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基本上只认识到了义务的方面,而没有注意到其维护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一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议及对策
如何加强学校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我有如下建议:
(一)重视家长和团体的参与,加快特殊教育立法进程,努力实现我国特殊立法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
(二)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补贴费。
(三)培养更多的高等特殊教育师资。
(四)逐步与世界发达国家同规发展。
(五)加强特殊教育学员的就业环境。
(六)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特殊人群服务,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个特殊人群的家庭,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和指导,还可以开发和建立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教育和发展用品的市场,使得特殊教育的服务形式更加规模化、规范化,这里,将成为一片非常有潜力的教育培训新兴市场。
(七)探索多元化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加大培养投入,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层次。
(八)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认证,促进与特殊教育专业相结合的学历提升。
2.建议及对策
如何加强家庭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我有如下建议:
(一)民政局、社区、妇联开设婚姻家庭学校的培训机构,家庭教育和培训是促进家庭成员们建立正确的家庭生活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在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达到良性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二)民政部、地方民政厅局、妇联、学校等设立了咨询机构,报社、电台开通家庭和妇女、青少年教育的热线电话,方便社区居民求助咨询。
(三)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四)发挥政府主导地位,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多方式补偿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五)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地方政府应把此项工作列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意各种配套政策的建设和落实。
(六)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改善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七)服务客体的多元化。社区服务机构一方面要确保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
香港的社会工作也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归后香港 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条例和 政策, 大力推进香港社会工作的全 面发展和改革, 实行了专业社会工 作者注册制度,并努力促进香港与内 地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香港社工组织已成为香港社会管理 中的重要力量。
过去20多年,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福利体系出 现了众多变化:财政拨款减少,出现混合福利体系、管理型照顾和整笔拨款体制。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的社会服务机构不得不重构其管理体制以应对新的 外部环境。这要求社会服务机构重视效率、绩效和 经济原则且能够满足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在这样的 背景下,西方社会工作机构提出了新的建设模式,提 倡以管理的方式去达成组织目标,因为人们坚信良 好的管理可以解决社会服务组织面临的问题从而提 高其效益和效率。在新管理模式的影响下,社会服 务机构的运作跟企业逐步接近,很多社会服务机构 从企业机构寻找管理人员或者直接聘用工商管理硕 士。不少非赢利机构为获得更多的收入正向商业企 业的运作方式靠拢。正如我们所见到的,新管理主 义确实能够从效率提高、成本控制和服务顾客等多 个层面改善社会服务机构的运行。
新管理模式取向改变了社会服务机构内部包括 人际关系、员工晋升在内的组织文化。过去社工可 以从初级职位晋升至管理层,但现在管理层的位置 可能为专业的管理人士占据。尽管新管理模式取向被 批评可能因过分重视效率和效益而忽视社会工作的 专业价值和职业宗旨,有舍本逐末之虞 但是社会服务机构的新管理取
向似乎并没有显示出改变的迹象,因为它毕竟提高 了效率和效益,这正是服务机构在变动不居的外部 环境之下生存的重要基础。
目前,国外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区服务和生活支持。服务和支持的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学龄前儿童、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移民、难民等。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机构和私人机构等。第二,社区文化和体育设施。社区文化和体育是国外社会工作机构的普遍功能,主要是利用社区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咖啡屋等社区场地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娱乐、健身等活动。各种设施的标准很详细。第三、社区治安和警务。社区治安是全社区成员协同所具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职业性功能,其功能发挥具有专业性:一是预防和打击犯罪;二是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
在国外,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行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自治型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机制以美国为代表。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协调社区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工作机构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社会工作机构来行使管理职能。第二,政府导向型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机制以新加坡为代表。新加坡政府负责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能包括:(1)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造(2)对机构领袖和领导人进行培训(3)对社会工作机构建设和活动予以财政支持。第三,合作型社会工作机构以日本和北欧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政府与社工机构相结合,政府建立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制,社会工作机构一般是行业性和专业性的,以维护其成员的权益为主要职责。市政和社工机构的结合,形成了社会工作安定和谐的有序结构。
从管理模式来看,我们也可以将国外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模式:(1)政府直接管理。受国家福利政策的影响,大量社会服务机构如老人服务院、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临时儿童寄养中心、亚健康人技能训练中心、医院等,是由其服务职能对应层次的政府设置的。由政府派人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突出非盈利性,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政府公职人员,由政府支付工资;服务经费由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对象所需要时间及单位时间服务价格申报预算,由对应层次的政府或议会从相应的服务开支项目中拨付;服务对象提出的服务需求和服务机构申报的政府服务项目,需经过政府指定的评估师进行评估确定;政府通过网络可以监控服务机构每天提供服务情况和服务费用的开支情况。(2)政府设置,私人经营。私人机构主要负责服务院的经营和服务的管理、服务经费的合理使用。在经营中如有有盈利,这盈利部分将用于奖励工作人员。,为保证服务院服务的非赢利性,与政府直接管理的服务机构一样,其所有服务人员也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范畴,服务经费也由区政府每年向私人机构根据服务时间拨付,如果有人举报私人机构未能提供应有的服务,政府可随时收回管理权。(3)非政府组织承办,政府资助。政府设置的社会服务机构之外,还存在一些由政府组织成立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补充政府社会工作不到的地方。日前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承办相关政府项目,如帮助政府提供一些社会服务,如中心提供了儿童照顾、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还开办了幼儿园、小学、成人学校、老年人夜校、失业者职业教育、移民语言训练等项目。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争取政府项目拨款和基金会募集资金两部分。据介绍,瑞典其他邻里中心与此相类似,只不过有一些不如该中心这样综合性,而是针对于具体需求者提供服务。
国外的社会工作机构蓬勃发展,在建设中,他们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新模式,不断加强社会工作组织与制度建设。其中有三面的改革建设,效果尤为突出。
1.社会力量、私人机构参与社会工作机构。一方面,将原来一些由政府直接管理的社会服务机构交由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进行管理,从而减少管理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鼓励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承办一些服务项目和提供社会服务补充。2社工机构服务模式开始由集中服务转向分散服务,家庭护理迅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要求政府提供更高更好的服务的同时,对社工机构服务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家庭养老、服务进家庭等。改变偏重集中服务的传统方式,提高分散服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推动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分散化。随着这种工作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一些地方的服务院等集中服务机构开始呈现递减趋势,政府开始将福利投资由集中式社工服务机构转向服务对象公寓建设上。3.相关服务项目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随着社会服务分散化趋势的进一步明显,特别是家庭护理方式的发展,顺应提升层次的需要,由不同部门、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项目和服务资源呈现出进一步整合的趋势。
正如前述所及,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研究和教育等不同层面出现了若干变化,这是为了回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和专业地位的需要。这表明,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体制上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调整以完善自身,作为社会工作机构的后发展国家,汲取西方经验、瞄准国际前沿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在构筑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制度之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在熟知国际前沿的基础上确立遵循国际规范的专业制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工作要紧跟西方亦步亦趋,而是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立足本土并凸现自己的特色。
国外社区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助。以美国为例,其它可动员的社会资源包括:(1)慈善捐赠。(2)志愿服务和居民服务付费。(3)企业社区发展项目。
第三篇:社工手册知识竞赛决赛稿件
《社工手册》知识竞赛决赛
为强化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加强《社工手册》的宣传教育作用,规范社工行为,促进社工服务意识与水平的提升。社工协会举办了“守规范,重操守,树新风”淮海街道《社工手册》知识竞赛决赛。
“玉兰队”、“明星队”、“新星之火队”、“众志成城队”、“真我风采队”、“王者归来队”六支社工队伍粉墨登场。啦啦队们纷纷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王者归来”的拉啦啦队更是打出了“王者归来,所向披靡,勇攀高峰”的口号。经过必答题、抢答题、画面找错题和互选题的激烈比赛,“王者归来队”重磅出击,最后以超出第二名“60”分的优异成绩摘得桂冠。“玉兰队”、“明星队”分别获第二、第三名。
比赛圆满结束,领导作祝贺词,并指出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社工学习《社工手册》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了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规范社工行为,促进社工服务意识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篇:残疾人社工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在解释社会型残疾时也是用得上的。但是在度过承认残疾这一阶段之后,在涉及残疾康复、残疾人日后生活等问题时,社会模式就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社会工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实际上,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所面对的是残疾者及其家人的创伤,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及程度,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社会工要面对这些复杂因素找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现实的合理的方法,实在是相当困难的。
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简称CBR)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社区康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专业技术上加强了对社区康复的管理,并发行了《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一书以指导各国专业人员。8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展开,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批准,于是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联合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总结了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康复的组织、方法与目标,使社区康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社区康复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更远。前文所述英国的社区照顾实际上是社区康复的实践。在发达国家,由于院舍照顾的康复模式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弊端,所以它们转向更富人道主义、更能使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显然与关于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发展的观念有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康复却是与这些国家用于残疾人福利经费的短缺有直接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但社区资源丰富,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尚未受到西文工业国家那么严重的冲击。因此,这些国家的社区康复有较强的社会支持条件。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
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三、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
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
(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4)邻里援助网络。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一个以地域界定的的社区为基础,然后尽力识别当中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及区内的“自然辅助者”。这些自然辅助者可以在向邻里提供支援上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工的任务就是去强化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帮助区内孤立无援的人士。
(5)社区授权网络。这种介入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的讨论场所,借以有效地反映区内各种群体的意见及利益。社会工的任务是去促进这些非正式领袖的沟通、联系及互助并建立网络,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问题,形成社区内申述问题及倡议社区政策改革的声音。
第五篇:社工游戏
一、比比谁高 形式:4-5人一组 类型:创新类
时间:活动分2次进行,每次10分钟
材料:每组一套工具(扑克牌两副、吸管60支,万字夹一盒)操作程序:
1、培训师发给每组扑克牌两幅,万字夹一盒。
2、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材料做一个物体,使物体做得尽量又高又稳固。
3、培训师测量物体的高度。在测量前,要先用力拍一下桌子。
4、做得最高的物体为胜。
5、在第二次活动时,培训师将另外的材料吸管发给学员。规则同上一次一样。有关讨论
1、小组如何通过讨论进行创新?
2、第二次创新和第一次创新有什么不同?
二、流星雨
(一)游戏目的:
了解合作默契的重要和影响因素;体验、回味自己他人的互动情形,并找出增进彼此合作默契的方式。
(二)游戏程序:
1、所有成员背向圆心,围成一大圆圈。
2、培训师给其中3个人每人一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其听哨音向上抛球,令其它成员接住此3个球(上述三人不可再接回他们向上抛的球),一个人只能接一个球,再由刚接住球的三个人,向上抛球,由其它成员接,如此练习直到所有人都接过球(接过的人不可再接球)。
3、培训师再加入2个球,重复上述第2步的步骤,直到所有人都接过球,且球不落地(若有一个落地需重新开始)。接着再增加几个球,重复上述第2的步骤,最后直至加到N个小球,让团体成员每人皆有一个不同颜色的球。
4、进行最后一项挑战,听到哨音,所有成员将球抛向天空,不能接到自己的球,看看团体成员总共能接住几个球。让团体进行讨论后,进行第二次全数抛球的挑战。
5、游戏分享讨论题目:
(1)在此活动中,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阶段?为什么?(2)当你接到球或漏接了,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当球越来越多时,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如何配合团体成员共同达成目标呢?(4)团体进行讨论时,你会主动加入讨论或当旁观者,为什么呢?(5)在活动中,我觉得够团体能达成任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三)游戏规则:
1、每当球一落地,培训师需让成员共同讨论,再重新进行下一次的挑战。
2、重复接球时,成员不可接住自己向上抛的那个球。
3、听到哨音,才能抛球,抛球要有一定的高度,约5至6米。
(四)游戏准备:
材质松软的小球数个(视人数而定,每个人球的颜色需不同);哨子一个。
(五)注意事项
接球时,同时要注意其它成员的行动,以免发生相撞。
(六)小结提示:
在团体形成期,建立团体和谐的气氛与团体的凝聚力,是培养团体成员自主性与积极参与的必要条件,因而充分建立合作关系很重要。个体通过活动,获得多感受,延伸至现实的生活中:我的朋友或家人中,谁和我最有默契?我们曾经有过哪些有默契的经验?我和他们如何维持我们的默契呢?在单位或其它团体中,有哪些没有合作默契的状况,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七)创新提示
道(观点):这是一个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游戏。但是如果创新设计一下,完全也可以是一个决策训练或问题解决的游戏,突出群体决策的过程。
天(时间):在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培训过程前半程,学员之间还没有完全熟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地(空间):空间上的安排宜安排在较为空旷的室外。
将(领导):作为团队游戏,培训师的能力在组织游戏中,要让每个成员都理解游戏意图。
法(规则):游戏的规则中主要是全体成员之间的接触。不能接自己抛出的球和避免相互冲撞,在本游戏中现得尤为重要。
三、诺亚方舟(适用:活跃气氛)
简述:选择不同的动物救,洪水来了则要找位置坐
人数:不限 场地:室内
对象: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游戏方法:
1.把人数还少一张数目的椅子围成一圈。除了诺亚外,其余的人坐在椅子上。
2.每个人必须为自已选个代表的动物。
3.诺亚必须站在中央,一一的走到每个面前,他可叫任何一个动物,被叫到的动物必须站起来跟着他走。当诺亚说:“洪水来了!”,全部的人,包括诺亚必须赶紧找个空位坐下,没有坐位的那人则变成诺亚,原诺亚则变成该动物。
4.当诺亚三次的人则算输。
题目例子:
有点像大风吹,但是只选其中的动物。诺亚可以选择全部的动物起来。每个人必须记得他人的动物名。
四、记忆考验(适用:活跃团队气氛)
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
人数:不限 场地:不限
对象: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游戏方法:
1.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
2.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
3.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复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
4.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
题目例子:
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五、非象过河
先介绍口诀「左线预备,右线预备,全线预备,开保险,开始射击」在距离一定点画圈,以将鞋子踢进圈内为主,全员踢完后请他们向后转,将圈内所有鞋绑在一起,以最快进度穿完鞋子小队获胜,亦可用臭气冲天方式结束。
六、臭气冲天
小队以最快速度脱掉自己的鞋子,在最短时间内以小队鞋子堆最高者获胜。
七、认识游戏-小厨师
这个游戏颇适合团体初期使用,玩法很简单,首先大家围坐成一圈,主持人站在圈外说明规则:
『现在我是一个小厨师,待会我会绕着大家走,并挑选我这道菜所需要的东西和佐料,当我说到某样东西并点到你的肩膀时,麻烦那位伙伴起立,大声说:[☆☆是○○,○○是☆☆],并跟在我的后面走,我作什么动作,跟在后面的人也请跟着做,当我准备好我要烹调的东西时,我会喊:[下锅],此时请大家以最快速度找到空缺坐下,若没抢到位置的就当下面一任小厨师。』 接下来用一个假想的状况来说明:
游戏开始后,小厨师开始绕着圆圈走,边走并边说:「现在我要烹调红烧狮子头,首先我要猪肉」,同时轻拍圆圈一伙伴肩膀,那位伙伴就要起立,大声说:「猪肉是ppd(伙伴自己姓名),ppd是猪肉」,说完并跟在小厨师后面,小厨师作什么动作(例如搔首弄姿、故作娇媚或弯腰走路..),跟在后面的人也要跟着做,小厨师:「我还要红萝卜」,第二位伙伴:「红萝卜是merkatz,merkatz是红萝卜」,「我还要酱油」「酱油是Lightblue,Lightblue是酱油」,「我要小白菜」「小白菜是小文,小文是小白菜」,后面佐料一律跟在小厨师后面绕着圆圈走并模仿动作,当小厨师认为好了,就大喊一声:「下锅」所有起立的佐料和小厨师就赶快去抢位置,最后一定有一位没抢到位置,他就继任下位小厨师并重复上述规则。
有趣的地方主要是小厨师可以发挥想象力,想些有趣的佐料及作些好玩的动作,游戏最后通常是把所有人都点起来绕着圆圈跑,最后下锅时大家就会一起往中央挤着坐,很有意思。或许为避免伙伴太贪玩,一开始就把所有伙伴点来下锅,限制一下佐料数目,再逐渐放宽可能是必要的。
八、主人与天使
一、活动名称 主人与天使
二、活动目标
经由活动方式,增进彼此互动关系,并学习主动关心他人。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1﹞每位小朋友都是〝天使〞,同时也是〝主人〞。﹝2﹞经由抽签方式定谁是自己的主人。
﹝3﹞〝天使〞必须每天对自己的主人作一件〝好事〞。例如:
赞美主人、帮他一个忙、或送件小礼物等。同时也不能让主人知道自己是谁。﹝4﹞经过一星期后再揭晓〝主人〞与〝天使〞的身分。
五、注意事项
﹝1﹞ 本活动可于庆生会前一周进行,再舆情生会十揭晓答案,增加趣味性。
﹝2﹞ 活动进行中一鼓励儿童多使用社会性增强,如多发觉〞主人〞的优点。赞美她、为他服务;少用物质性的馈赠。
九、庆生会
一、活动名称 庆生会
二、活动目标
1.辅导学生社交生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2.辅导学生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3.由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进而激发爱心,也能关怀别人。
三、活动时间
每个月第一周的级会时间,后段约15分钟。
四、活动过程 ﹝一﹞ 事前:
1.在美劳课制作彩球、纸花环、心型小卡片﹝写上温馨祝福语﹞。2.在学校统一发的生日卡上,写一句嘉言及签名留念。
3.布置会场、挂彩求、彩带,美劳专长的者黑板彩画,享有气氛。4.桌椅排ㄇ行开级会,会后椅子班入内成一U行开庆生会。﹝二﹞ 当天:
1.〝生日歌〞歌声扬起,寿星列至中间。﹝中英文都唱﹞ 2.代表为寿星带花环。歌声使停。同时做Holk。3.老师颁生日祝贺,并一一祝福握手。
4.唱起〝萍聚〞寿星接受同学们〝耳语〞级礼物﹝心型小卡片 5.寿心回馈---自我表露、感恩父母、师长、同学。
6.〝我永远祝福你〞歌声不断,寿星走道同学面前一一答谢,彼此感情又进一步。﹝和着歌声、寿心语同学自拍手、对拍手﹞。歌声越唱越快,掀起高潮。
7.最后,全体起立,肩搭肩,头和身体左右摆动,最后一声〝祝你生日快乐〞哇!哈!拍手向上跳起来。
五、注意事项
1.歌曲平时音乐时,早都教会。2.指定声音响亮者,在某一阶段﹝下课铃声时﹞高喊〝祝你生日快乐〞。3.意义比实物更宝贵,所以不买礼物与蛋糕,以友情和卡片代表。4.彩球、彩带、花环可延用多次。﹝纸花环也可奉送﹞。
5.如同月多人生日,心型卡片,老师要事先安排,免得不均匀。反闹情绪。6.最后6、7之活动,除达到目标1、3外,愿使班上更有〝凝聚力〞。
十、猜一猜
一、活动名称: 猜一猜
二、活动目标:
借着猜测,来说出寿星的心理想法,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三、活动时间: 三分钟
四、活动过程:
让寿星表演一个动作,由他的好朋友来猜这个,然后,由他的好朋友表演寿星的口头禅,或是最常出现的动作,藉此,让同学的友谊更加坚固。
十一、生日礼物
一、活动名称: 生旦礼物
二、活动目标:
协助儿童了解自己在需求。协助儿童增进彼此的了解。
三、活动时间: 八十分钟
四、活动过程:
老师说明:每个人都喜欢收到心爱的礼物,今年的生日,如果父母或师长、朋友想送到一份非金钱可以买得的礼物给你,你最希望收到的礼物是什么?今天的活动,大家可以分亨彼此所爱的生日的礼物。猜猜老师的礼物:
老师先将自己想要的礼物写上或画在白纸上,投入空盒中。(礼物要以无形、非物质性为主)如:希望我的学生功课进步,身体健康。
老师以一些动作,或一些话语向学生示意出来。全体同学猜猜看。(可举手自由猜)学生猜中后,老师说明希望收礼物的动机。我最需要的礼物:
1.老师发下白纸,每人一张,请同学将自己想收
到的礼物画在或写在纸上。
2.各小组同学互相传阅礼物单。(指导学生写出或 画出礼物要以自己最需要的为主)经验分享: 请同学将礼物单拿在手上,让彼此可以看得清楚。依次请各小组同学上台展示夃说明。将希望获得同类礼物的同学分在一组。例:(1)聪明、活泼。(2)有信心。(3)长高些。(4)身体更强壮。(5)功课更好。(6)同学和我玩….。
问题讨论:
想到得你所希望获得需要的礼物,要如何的努力与付出? 知道同学所希望获得的礼物后,你杙法感觉是什么?
(五)老师结语:透过今天的活动,可以增进我们对自己及别人内心需求的撩了解,由同学的分享与报告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如果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只要肯努力付出,终有一天都可以得到这些礼物的。
五、注意事项:
礼物以心中最需要的,非物质性的为主。所希望获得的礼物,可与家人共同分享。
十二、生活公约〞的制定
一、活动名称 〝生活公约〞的制定
二、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藉由讨论的方式,定出合适自己的生活公约﹝及班规﹞,由于是全班同学共同订定出来的,由于是全班共同订定出来的,对于自己所订定出来的班规,小朋友较会去遵行,也较具公信力。此外,借着讨论的方式,也可以让小朋友对民主及意见交换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培养出尊重他人及服从多数的民主风范。
三、活动时间 20分钟
四、活动过程
1.将全班小朋友分为四组
2.告诉小朋友所要讨论的题目为〝生活公约〞,请每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将其讨论结果以条目式列举出来,以便提出来讨论。老师并应于此时把讨论时所应注意的事项交代清楚。例如:尊重他人的意见及发言权,服从多数等民主态度,并鼓励大家踊跃讨论。3.各组开始讨论:
﹝老师可在各组间游动,观察各组讨论状况,再有疑问时,提出指导与建言,但切忌不要影响各组讨论流程。﹞ 4.各组依序发表讨论果:
首先请第一组发言,已条目式发表讨论结果,每讲述一项,就调查各组的支持率。例:第一组发言人说:〝要保词教室的整洁〞讲完后便问:〝请问有哪些组合我们有相同或相似的讨果?〞若有两组以上有代表举手,则此项变成〝生活公约〞,若没过半数,此项目能要保留,让小朋友于发表后再根据这些他们事先没讨论项目在予以探讨,若认为可行,则再订为生活公约。﹝ps.老师选两个小朋友担任纪录,将已成为生活公约及要再讨论的事项写在板上。﹞
5.根据上数活动为活动中通过的项目,再让学生们讨论。
6.于讨论后再让学生们投票,若过半数﹝投票时皆以组为单位,每组派代表投票﹞,则成为学生公约,不成立则删除。
7.最后,让小朋友们欣赏自己所订出之班规,并牢记其项目,且将桌椅还原。
五、注意事项
1.维持班上秩序,请小朋友们安静的讨论。
2.注意他们的讨论态度,若有争执发生应给予事实的引导。3.鼓励大家多发言,不要太多个人意见。
十三、班级经营儿-荣誉制度的建立
一、活动名称
班级经营儿-荣誉制度的建立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方法:画一张长方形画有跑道的海报,分成1.2.3˙˙等各跑道,把班上分成各组﹝获利用已有的排数﹞。在跑道上放置赛车,利用赛车可前进后退的特性,若小朋友表现良好可前进﹝以公尺为单位﹞,反之则后退。荣誉卡制度:美人发一张集点卡,当天得分最高的﹝集赛车最远的那一组或排﹞即可盖一点。一个礼拜结算一次点数,点数最高的那一组或排,即可得到小礼物一份﹝每人一份﹞。
《班级经营报告》
一、活动名称
奖惩制度的建立---荣誉温度计 班规的编制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奖惩制度的建立---荣誉温度计》 ▲ 实施方法﹝一﹞
1.将班上分成五组﹝是人数而定﹞。
2.每人分三张基本的〝荣誉温度卡〞。集越多,分数越多。
3.每日依照学生表现好坏,于隔日颁发或减扣个人的〝荣誉温度卡〞 ▲ 实施方法﹝二﹞
1.一周后,以每组为单位,将各组同学的〝荣誉温度卡〞加起来,看看总温度是多少,并各组计于温度表上看看哪一组较高。
2.分数最高的那一组,该组每人颁发小奖品,以兹鼓励。3.一周结束后,温度计降回0°。《班规的编制》 1.低年级:
﹝1﹞ 看到老师要问好。
﹝2﹞ 要常说请、谢谢、对不起。﹝3﹞ 上课安静、受秩序。﹝4﹞ 上课、下课终生要注意。
﹝5﹞ 爱清洁、重卫生儿---每天要带手帕、卫生纸。﹝6﹞ 每日交家庭联络簿。
﹝7﹞ 不欺骗、不撒谎,做个诚实的乖孩子。2.中年级: ﹝1﹞ 上课勿吵闹。
﹝2﹞ 下课勿于教室、走廊上追打嬉戏。﹝3﹞ 离开座位时,顺手将椅子靠紧桌子。﹝4﹞ 注重生活礼仪与卫生。﹝5﹞ 实施垃圾分类,并确实实施。﹝6﹞ 每日交家庭联络簿及作业。﹝7﹞ 值日生的交替确实实施。
﹝8﹞ 各排﹝组﹞设排长﹝小组长﹞督促各排﹝组﹞ 3.高年级:
﹝1﹞ 上课时专心听讲,首秩序并勇于发言。
﹝2﹞ 作业按时写完、定时缴交,做个自动自发的学生。﹝3﹞ 重礼节、首秩序、诚实。﹝4﹞ 班级干部确实执行班务。
﹝5﹞ 定时更换调整担任班级干部的人员﹝每人机会均等﹞。﹝6﹞ 清洁区域的排班定时作调度﹝公平原则﹞。
十四、妙妙熊储蓄银行
一、活动名称 妙妙熊储蓄银行
二、活动目标
使儿童能遵守班规,并养成对自我行为负责的态度。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1﹞于新学期开始再班上设一储蓄银行,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存折。﹝2﹞失声共同订定班规,并讨论每条颁规所代表的奖金额度。
﹝3﹞当儿童有好的行为表现时,及于存折上填入奖金额度代表存款;反之,若行为表现不佳时,亦可自存折中提领存款。
﹝4﹞当存款累积至一定金额,可提领出来与老师兑换奖品或另订其它奖励规折。
五、注意事项
本活动中,银行名称、班规内容、奖金额度集奖励方式都可由师生共同订定,如此可增进儿童参与感。
十五、认识学校的班规及其重要性
一、活动名称
认识学校的班规及其重要性
二、活动目标
使儿童认识教室中的人文环境。
三、活动时间 社会课。
四、活动过程
1.于一周前告诉小朋友将在下周讨论我们的班规,并把小朋友加以分组,遴选组长。2.于社会客中,由小组长领导,分组讨论。3.由小组长选定一人代表全校发言。4.待各组发言完毕,教师整合意见。5.淘汰不适当之意见。
6.将班归功部于公布然,并约定共同遵守。
五、注意事项
要注意监察委员之品行。
十六、老师请坐
一、活动名称: 老师请坐
二、活动目标:
协助学生增进师生间、同学间之认识与嘹解。
三、活动时间: 约10分钟。
四、活动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齐唱「火车快飞」歌曲,熟练之后,将 歌词改为「火车快飞!火车快飞!穿过高山、越过小 河,一天要走几百里。我坐这里、我坐这里,我请老 师坐哪里?」
全体能唱之后,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带,引导学生进入 搭火车和老师一同去旅行的情境中。
要求学生在事先画好的火车图上画上自己、家人或其 他同学,老师提示:「老师带着我们坐火车,一同去旅 行......。
教师提示学生:「等一下老师要上车,要请老师坐.. ..。」要学生预留一个空位给老师。教师在行间观察学生作画。
提示学生再唱:「我请老师坐这里!」,将老师的画像 黏贴于自认为最理想的位置。
鼓励学生再自愿拿贴好的作品上台发表,可邀请四位
或五位,把作品挂于黑板上,供大家欣赏,并引导学生发表,话题可参考下列举例: 让老师和父母坐在一起,为什么? 让老师和自己坐在一起,为什么? 让老师和别的同学坐在一起,为什么? 让老师自己一个人坐,为什么? 让老师和父母、自己一起坐,为什么?
五、注意事项:
全程要充分表现快乐搭火车的样子之气氛,「请老师坐」只是过程,不必强调其特别重要,并避免给学生不必要之压力。
十七、时间的主人
一、活动名称: 时间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安排宝贵的时间。帮助学生有计画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抉择先后缓急」的重要。
三、活动时间:
生活与伦理课(40分钟)。
四、活动过程:
讲述故事--生命的春天。
让孩子写下他要珍惜当下做些什么事?(发下学习单)并写上适合情境之「静思语」(若无静思语教学活动则省略)。
假设情境:某天回家,6:30吃完晚饭后,有12项事情要做,而10:30必须上床就寝,如何安排其时间?(发下选择单)
五、注意事项:
(选择单)下列12个选择之项目、时间可依需要更动。准备第二天的小考(10',40',60')写第二天要交的作业(10',30',60')写日记(5',10',30')协助做家事(10',15',0')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10',15',30')做自己喜欢做的事(10',30',40')和父母谈话(10',15',30')看电视(5',10',30')阅读课外读物(10',30',40')逛街(10',30',60')玩(20',30',60')补习(60',90',120')
十八、生活馅饼
一、活动名称: 生活馅饼
二、活动目标:
生涯规划(计划)具体目标:1.时间计划。
2.工作、休闲、休息的比例调整方式及效果。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记录个人一周中作息的项目及内容,所占时间。
说明各人时间的规划分配作息,如果不同馅儿的馅 饼,了解形状相同、内容不同。脑力激荡-不同的时间长短,分配排列组合及评价的标准。价值澄清-考虑个人因素和差异,调整比例。制作-绘出馅饼分配图,并着色以示区别。讨论如何利用短时间做出更效率的工作。
讨论工作、休闲、休息各代表真正的意义及其互为因果互动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此活动可配合小学国语六年级 第十一卌 "小余看电视”进行。采用脑力激荡、价值澄清、绘画的活动方式。
十九、时间甜圈圈
一、活动名称: 时间甜圈圈
二、活动目标:
生涯准备(计划)
具体目标:1.养成学生对时间确实掌握的观念。
2.教导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会安排时间作息。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运用价值澄清之「书写单」。(班别辅导方式)。内容与过程:
老师发下图画纸,并諘小朋友事先准备好圆规直尺。
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一个圆,代表一个人的一天生活时间,指导小朋友将自己一天作息先报告出来,再依自己作息规画,将圆圈分为几等分。
低年级可用时钟的刻度法,先分成24等分,再依时间长短,用直尺分配。
完成书写单后,请小朋友用彩色笔加以描绘美化,变成美丽可口的甜圈圈,让其上台展示,发表、报告。教师可选佳品贴于教室布告栏,每日2,提醒全班且教室布置。
二十、掌握时间的主人
一、活动名称:
掌握时间的主人(时间管理)
二、活动目标:
透过操作,能重新审视自我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能对假期做出有效率的规划。可从中仿效其余小朋友有效的规画时间方式。能妥善规划生活,有效管理时间。
三、活动时间: 20分钟。
四、活动过程: 说明填写学习单的方式。让小朋友写活动单。
分享并学习别人有效率的规划时间方式。
二十一、取绰号
一、活动名称: 取绰号
二、活动目标:
(1)体验同理心。(2)增进团体融洽的气氛。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1)每个人帮自己前面(围圈时右手边)之同学取绰
号,越毒越好(禁三字经),最前一个位子之同
学,帮最后一个人取绰号。
(2)进行时须说:「我帮OOO同学取绰号OOO」待
全部进行完毕,则须把加诸别人身上之绰号收回
自己用。
(3)活动结束后,共同讨论 1.帮别人取绰号时的心情。
2.绰号收回放在自己身上时之感觉。
五、注意事项:
(1)人数:十人以上,若全班则分二部份实施。(2)队形:不拘,可围圆圈,也可排排坐。(3)场地:室内、室外皆可。
二十二、星星知我心
一、活动名称: 星星知我心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如何表达「拟情作用」。(2)增进团体的凝聚力。
(3)学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方法。
三、活动时间:一节课
四、活动过程:(1)先暖身运动:
两人一组猜拳,念
”我家的、我家的、我家切!我家的大鱼
(赢的双手打开大展)
”我家的、我家的、我家切!我家的大鱼
(输的双手比小距离)
”我家的、我家的、我家切!我家的大鱼
(不输不赢,双手在耳后,摆一美姿)(2)正式活动:
1.请儿童在纸上,写出自己一项秘密。2.把写好的字条交给领导者和在一起。3.请儿童抽出任意一张(不能抽到自己的,如
是要重抽)。
4.念出秘密「如果我有这种秘密...」或念成 「我的秘密是...」。(3)讨论:
1.当你在写秘密时,心里的感觉如何? 2.当你在读别人的秘密时,心里有何感觉? 3.共同分享秘密与回馈。(4)结束活动:
过桥洞,成员齐唱:伦敦铁桥垮下来... 大家排成一列过山洞,被山洞挡住着,二人一组又 当山洞,最后胜利者,大家给予爱的鼓励。
五、注意事项:
(1)请儿童以严谨的态度、无记名的在纸上写出一项
自己的秘密。
(2)活动结束后,不得把秘密宣扬。二
十三、侦探007
一、活动名称:侦探007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归纳自己的特征及兴趣。(2)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3)加强团体的凝聚力。
三、活动时间:20~30分钟
四、活动过程:
(1)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纸和一枝笔。(2)请每人各自写好自己最明显的特征两项
EX:很胖、很高...,和个性两项。(3)待每人写好回收后,再抽签,每人依循自己手上的线索去寻找那位神秘人物。(4)找到后进行「挖宝」阶段。
EX:他最喜欢做什么休闲活动?叫什么名字、血型...。
(5)之后依序请侦探带着所找到的神秘人物上台跟大
家借介绍。
五、注意事项:
(1)写自己特征时要明确,像很高大概是多高,胖有
多胖,几公斤等,个性特征也是一样,不要写中
性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
(2)时间上要注意控制,若有较内向的小朋友要适度
引导。
二十四、补个洞
一、活动名称: 补个洞
二、活动目标:
(1)提升向心力。(2)凝聚班级气氛。(3)了解学生人际关系。(4)培养警觉性。
(5)训练敏锐的反应能力。
三、活动时间:5-10分钟
四、活动过程:
(1)一大群人先围成一个大圈圈,不用手拉手。(2)引导者随意抓两个站在一起的人手拉手。(3)两人手拉手到处找个人回来原先的位子。(4)此处缺了一个位子,即被抓走者的位子,其旁左
右两人手拉手,又到另外地方找新人来补。(5)以此类推,刚开始慢慢的进行,使其熟悉规则。(6)游戏进行到中途,仍慢慢显得有点沉默时,引导
者在旁可催快,增加热络气氛。
(7)如需要,可两组同时进行,相当刺激有趣。
五、注意事项:
匆忙当中,小心撞伤或跌倒。
二十五、Leader最大
一、活动名称: Leader最大
二、活动目标:
(1)打破人和人间的距离(2)使小朋友懂得尊重和被尊重
三、活动时间:约30分钟
四、活动过程:
(1)10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坐在地上。
(2)先以一人为Leader(即命令者),Leader可随意
说一句或一段话,也可做一个动作。而依次仿照
Leader的话或动作,其它的人都要尽量跟着做。(3)全部的人都做完后,再换第二个人当Leader,而 其它人一样照着做。一直轮流当Leader,直到全 部的人轮完为止。
五、注意事项:
(1)Leader的发布的指令,需有创意,可以是一长串 的话,可以是大声的吼叫,可以是肢体细致或粗 犷的语言(如拥抱、亲颊..........等),尽量回归人原 始的面貌。
(2)尽量放松,不拘束,Leader可做任何你想做的事。(3)其它的人,务求观察Leader指令的细节,并模仿。(4)不可批评或拒做Leader的指令。二
十六、我喜欢你
一、活动名称: 我喜欢你
二、活动目标:
(1)促进班级同学间,彼此的了解与接纳,因了解他
人而体谅他人。
(2)脑力激荡学生的想象力,并赞赏别人优点。(3)增进班级人际间之和谐与发展。
三、活动时间: 80分钟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将班上每六人一组,各组一份名单,老师持有
一份全班各组的名单。2.准备上列场地器材
(二)发展活动(采六人讨论法方式)
1.介绍活动规则
(1)老师说明访问要点,并举例说明。
(2)每组成员互相访问,了解成员之个性、兴
趣、优点、才能、兄弟姐妹间相处的乐
趣,并填写在壁报纸上。
(3)成员轮流报告访问他人的结果。
(4)组长总结报告,综合资料,并对每位成员
综合归纳一句话,给大家分享。2.活动进行
(1)各组拿出娃娃或布偶,顺时钟方向递传下
去,开启音乐(最好是轻快的儿歌)
(2)当音乐一停(由老师控制)手中拿到的人
向隔壁讲:「我喜欢你,因为你...」
(如能帮助别人)
(3)讲完音乐又响起,娃娃或布偶再传下去,活动继续。
(4)老师要关照到小朋友讲话技巧及语气、态
度,尤其需要鼓励的小朋友。3.团体反应
(1)刚开始讲话的小朋友,会感到害羞,不自
在,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如何说比较好。
(2)经老师提示、鼓励、增强后,气氛越来越
热烈,说的内容也愈感性,愈有创意。
(三)综合活动
1.在小朋友刚开始讲话时,老师适时提示、鼓励
团体气氛,带动热络,老师并且协助、澄
清小朋友有不妥当的言行。2.老师要总结,如: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这么好的 特点,也是大家要学习的地方,让我们
祝福他!
3.活动后常随机鼓励人际关系较差的小朋友,协
助建立班上地位。
二十七、神奇的魔法师
一、活动名称: 神奇的魔法师
二、活动目标:
了解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让学生有天马行空的联想。
三、活动时间:
填写活动单。(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自由发表。
教师可跟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做适度的调整:例如,服装,面部表情,对某些学生的态度…….。
四、活动过程:
如果你是神奇的魔法师,可以把老师变成一种动物,你会选择哪一种?──咻──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我把老师变成.... 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种动物? 这种动物给你什么感受。把你变的画出来。二
十八、绕着地球跑
一、活动名称: 绕着地球跑
二、活动目标:
打破陌生,促进团体间成员的认识。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过程:
男里圈,顺时钟转;女外圈,逆时钟转,双手搭在前一个同学的肩上,一边唱「捕鱼歌」一边跑,每唱一句,喊一句「嘿」。接着,反身再搭同学的肩膀继续跑,等主持人吹哨时,男向圈外,女向圈内,按主时人说的地名,同学就依各地礼仪做动作。
地名-动作:
a.纽约-互相拥抱说「哈啰!」
b.东京-互相鞠躬说「空忙哇」
c.曼谷-互相膜拜说「撒摸低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