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婚姻、爱情、家庭与法
侗族的婚姻
婚姻从其原始状态起便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侗族的婚姻也不例外。侗族婚姻在择偶范围、求爱艺术、定婚情趣、婚礼仪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特点,形成独特的婚姻文化。
一、从婚姻制度看,侗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 这一制度的确立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在进入氏族社会后,形成了许多以姓氏为标志的固定婚姻集团。这些集团即使迁徙远离,也要遵守互相间形成的婚姻关系,不得中断。这样便给后代婚姻带来桎梏,束缚了氏族内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婚姻关系,在姓氏或者说氏族内“破姓开亲”,分裂为彼此互为婚姻的婚姻集团,建立新的婚姻关系,这种新型的婚姻关系使得同一氏族内远隔数代、年龄相当、不同辈份的人可以成婚,扩大了通婚范围。
二、从择偶的角度看,侗族婚姻一般以自愿为基础,但解放前由于受汉族封建习俗的影响,包办婚姻逐渐增多。
除接近汉族地区的地方比较讲究“年庚八字”外,大多数地方都不讲究年庚八字,对财产、门第、贞操等也不看重,考虑较多的是勤劳与否,有无亲族等情况。通常只要彼此情投意合,同一辈份,或远隔二三代的不同辈份,不同氏族,均可为婚,但除有“破姓开亲”的外,一般同宗不婚,姨表兄弟姊妹被视为同胞共同的兄弟姐妹,不能通婚。
三、从恋爱的方式看,侗族男女青年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他们的恋爱也是自由的。在南部方言区,平日里,青年的社交活动一般是通过“行歌坐夜”方式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行歌坐夜,就是通过互唱情歌来谈情说爱。行歌坐夜的地点大体有两种,一是女家的木楼,二是侗家村寨的公用木楼,即“月堂”。在姑娘家木楼上行歌坐夜,为黔东南和与湖南省毗连地区风俗,称为“行歌坐月”。这些地区的侗族男女年到十一二岁以后,即在少年时期,便开始分别聚于某家或月堂,由老人为之教歌、学唱,进行恋爱前的训练。女孩长到十五六岁,即可与族内或邻居的姊妹、姑娘结成同伴,于晚间聚集在某家或月堂,一边从事针线或其他手工活路,一边等待外寨或外民族的小伙子来谈情说爱。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弹着琵琶到外寨、外氏族去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届时大家同聚一堂,分别围坐于“火塘”旁边或长廊下,男的弹起琵琶,女的边做手工,边吟歌相合,或谈情说爱,或以对歌为乐。若双方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男方则集资买糖或鸭子,女方则凑糯米,合煮稀饭,同食夜宵,借以表示情深意浓。若其中某女与某男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则互换信物,表示定下终身。随后男方可告知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撮合,若遭到女方父母阻拦,可双方约逃,私奔男家。
私奔成婚是紧张的,男方要请众家族商议,作好一切应变措施。私奔前,男方通知女方作好准备和具体时间。届时,男方带两名聪明能干的伙伴一同前往。鸡叫三更,女方在家人不发觉的时候,由两位知心姐妹送到路口,就跟着男方走了。到男方家后,众家族紧急商议,先把男女双方转移隐藏,防止女方家族来人抢回。而后在家族中选择一位德高望众、能言善辩的人,赶到女家去报信,并对女家父母陪礼道歉,说尽好话,以求谅解。若女家没有什么意见,就可以讲定认亲日期和彩礼等事。男方家去认亲时,要备足彩礼。去时,要六个男的挑彩礼,六个女的陪同新娘回家,但必须在鸡叫前赶回。认亲以后,便可在娘家一住三年,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男方派人去接回,直到女方怀孕后才到男方家定居。
如果引婚不能取得女方父母及众家族的同意,报信后,女方家族要到男方家来追回姑娘。这时,男女双方回避,由父母及众家族出面,热情招待,说尽好话。若女方家此次追不回姑娘,下次就不会再来。男家为了建立好关系,还派人多次去女家说情,同意后,即可认亲,否则,从此不允许姑娘回家。有的直至生一二个小孩后,再派人到女方家说情,女方家同意后,方可往来。也有的从此断绝关系,永不往来。
四、从婚姻的缔结方式看,实行结婚自愿原则。
说亲:今称“求婚”,实则为男方托媒人带礼物(糖果)到女方家求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收下礼物,若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和男方生死在一起,男方家会亲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说亲;女子主动请支持她的族里人去跟父母做工作。女子当面接糖果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这样,说亲就算成功了。
相亲:又称“看屋”。婚姻是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特别是女方,为防止男方花言巧语的诱惑而上当受骗,要对男方进行全面查访、衡量门户、比较人品,落实言行是否一致。女方在姑嫂和婶婶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走一趟以探虚实,国为她们有眼力和经验。此行极为关键,弄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男方早有思想准备,多方迎合,家里扫得干干净净,并设宴款侍。女方通过亲眼察看,便与姑嫂和婶婶商量,思想统一后,如女方满意便入席吃饭,并接受男女的馈赠。不满意,无论路程多远,滴水不喝即转身回程。
煮小篮子:相亲后,男方这时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认亲。妇方把很亲近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的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煮大篮子的日期。
煮大篮子:叫“讨八字”,又叫“定婚”。这天可热闹了。一般男方要杀一头猪(备八桌酒菜的肉)、一担酒、两斗米、一担“家媒酒菜”、一担开礼的肉和糖、鞭炮等,还要送去4至8件衣料,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了女方寨子开始放鞭炮,要让全寨的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女孩定婚。这时,女方的家族老少、亲戚朋友,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放炮迎接。开始操办酒席。酒席过后,男方拿出“鸾书”,文房四宝,放在桌子上,请女方哥哥或弟弟,堂兄提笔,把女方的年庚写在“鸾书”上,男为乾、女为坤。这叫“合八字”、也叫“发八字”,写完,兄弟还要讲几句吉语祝贺。男方叩头拜谢用茶盘接过“鸾书”。从此定为亲家,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第二天或第三天酒醉饭饱回家,相互来往也慢慢的多起不。
报日子:煮大篮子定亲后,男方拿着双方的年庚八字找预测先生择定结婚日子。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课单”(上面写有成亲日子时辰)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的具体日期,同时把“花园酒钱”交给女方的父母,叫“报日子”。
哭嫁:侗族婚礼隆重而有特色,当成亲吉日选定后,姑娘在出嫁前就开始“哭嫁”。一到晚上,寨上姑娘们就去陪嫁,互相用歌倾诉情怀。嫁娘唱的多是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离别之情,姑娘们唱的多是对嫁娘的祝福和思念。嫁歌音调低沉,如诉如泣,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场的人们也难免要流下串串热泪。尤其是屈从父母的嫁娘,心想要与心上人永远离别,歌词更加辈切,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嫁人。如果恋人在场,但家里人必加提防,不使意外发生。男方在婚前几天就要作好新房布置及洒席等准备。
出嫁:嫁娘出嫁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队伍(称“官亲郎”)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对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如“官亲郎”对答不出,就不得从大门而入,但迎亲人员中都有熟练的歌手,是不会被拦住的。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官亲郎”,用锅底灰拌水抹“官亲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嫦娥奔月”唱到“昭君出塞”,歌声不断到通宵达旦。明天。一般嫁娘于“卯”时出门。新娘在“官亲郎”和“皇客”的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也有坐轿者)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或背上花轿。“女官亲”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着新娘和皇客,后有嫁奁,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对伍十分状观。
躲喜:当迎亲对伍行至新郎家门时,男方全家都要回避,叫“躲喜”。此俗风趣而又诙谐,平谈而又奇巧。在新娘进门时刻,作为亲郎家的亲人却悄悄的躲藏起来。这个神秘而隐蔽的地方谁也找不到,只有主婚人心中明白。按照侗家婚俗,男方的父母和新郎是不能过早的各新娘见面的。侗家人认为,新人过门时年青气盛。如果过早见面,一来冲了喜气,对新人不利,二来新人与公婆过早见面,以后公媳、婆媳之间会经常发生口角,伤一家和气。新郎和新娘过早见面,会感情平淡、阴阳相冲。只要躲过一阵喜气临门的高潮,就会化解矛盾,洪福齐天。
接亲:迎亲对伍来到新郎大门前,由接亲婆上前收合布伞或启开轿门,将新娘和皇客迎进中堂或火铺上,打出一盆热水(内掺有甜酒汁,含甜密之意)给新娘洗脸。换上男方备好的新装,待皇客吃完甜酒各油茶后,迎新娘和女皇客进洞房挂帐子,取出娘家送的被子铺床。还要讲吉语祝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挂帐毕,全家人便和新娘皇客见面。拜堂(也有不拜堂的),尔后新娘进入洞房。当晚,大摆宴席款待宾客,酒歌唱到天明。男家众亲一般要设宴三天,第一天为“迎亲下马酒”,第二天为“家族迎亲酒”,第三天为“皇客上马酒”。三天酒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女皇相陪。宴毕,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转脚”,在娘家住一宿,第二天回到婆家,炖一个猪肚子共餐,叫“合肚”,象征全家和睦团结。新娘回门后,新婚夫妻才可入洞房、共度蜜月。
五、从解除婚约和离婚的方式看,实行自愿原则。解除婚约大多因男女双方小时候由父母包办婚姻,长大后,自觉不当而解除。女方不愿意,只要将原来男方包来的茶叶、盐巴一包退回男方家,就算是解除婚约;男方不愿意,亲自到女方家说明就算完事。不管谁先提出,只能说自己不配对方,不能说别人的短处。离婚方式同样实行自愿原则,若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一方不同意,经双方家族长者调处,由提出方补偿另一方资金和物资,达成协议,就算是离婚。达不成协议的由寨老裁决,寨老决不了的,移交法院裁决。
综上所述,侗族的婚姻制度在经历了远古时代的掠夺婚后又进入包办和自主婚姻并存的发展阶段,这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制度在不断完善并实现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是新嫁娘对做闺女时娘家生活的深沉的流连忘返,是远古母系社会尊重母系亲情的古风的回响,也是现代社会对已提上日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呼吁。
第二篇:爱与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的初探
我们经常听人们说:“爱你没商量”、“我爱你”、“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并不奇怪,因为爱是人的原始心态的一种表现,是每一个人自己在某个时空里所拥有心理状态。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爱就是喜欢。个人的爱好是无须别人是否认可的客观事实,爱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口味一样,有人喜欢咸的、有人喜欢酸的,有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辣的,这是不用任何人去干涉的。所以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爱也是自私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难割舍。有时为了自己所爱,甚至于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有人爱财,一部分人是严格按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换来的。另有一部分人便要图财害命,便要贪污、盗窃,便要不择手段地干那些欺、蒙、拐、骗的勾当……
有人爱花,可以去买来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去栽种自己喜欢的花。可是就有那么一种人非要去摘采别人种的花……
人类之间更有爱,父母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同事之间……尤其是成熟男女之间。但是各种各样的爱都有着不同的品位和涵义,又都是有界限和分寸的。这所有的“爱”,是无须任何回报的,因为这种爱全都是各自独立的行为,谁都不可能强加给任何人的。
人对人的爱是更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当这种爱在没有互相沟通时,只能是各自的喜爱,如果是长辈儿对小辈儿的爱,则是关心和疼爱;小辈儿对长辈儿的爱则是敬爱和孝顺……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在没有“性”的心理状态时,则是兄妹姐弟、亲朋好友之间的“亲爱”“敬爱”和“友爱”。如果这种爱带有“性”的心理状态,但是在没有达到相互沟通时,只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爱慕的偶像,或是梦中的情人,这就是一种“性爱”、“暗恋”或是“单相思”的表现。如果把这种“性爱”强加给别人,就是“调戏”、“猥亵”、“强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爱,进一步发展将会是双方互相沟通的感情发生。由于不同的人与人的沟通,则会有不同的感情结果产生。除了成熟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外,还有“亲情”和“友情”的存在与发展。
只有“情感”上的需要,而没有“性”的要求,双方互相的沟通则会产生的是“亲情”和“友情”。
既有“情感”上的需要又有“性”的要求,双方的相互沟通就会产生“爱情”了。
只有“性”上的需要,而没有“情感”上的需要,那也不会产生“爱情”,双方的相互沟通只会产生“性欲”或是“性爱”的满足而已。
“爱” 与“爱情”(“亲情”、“友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爱”是个体的行为,但是男女之间的“爱”却是“爱情”的基础。“爱情”的另一个基础是“性”的成熟,“爱情”是成熟的男女之间 “性”与“情”的需要,是成熟的男女俩人之间的共同感触。双方都在“性”的需求上相互爱慕,并在情感上产生了相互交融,因而双方就产生了爱情。然而只有这基础,却不一定都能发展成为两人之间感情的融合而产生的“爱情”。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没有达到情感的融合与交往,只能是各自的爱,只能称之为暗恋,或是单相思,而不能说是“爱情”。一些过来人,在年轻时怕是都有过自己暗恋、或是单相思的情人。
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理由和条件的。它的理由就是男女双方都有“性”与“情”的需要,条件则是在男女双方个人喜爱的基础上,达到了相互认可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影响“爱情”产生的条件是相当多的,有人着重于年龄、有人着重于身材、有人着重于相貌、有人着重于“门当户对”、有人着重于金钱和地位……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爱,还没有完全被另一方所接受,那还不能说是什么“爱情”,只能是单相思。如果俩人已经有了沟通,这只能说他们在“谈恋爱”、“谈对象”。只有当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彼此的了解,在彼此的考验中,又产生了相互爱慕和信任,这时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了爱情。
男女双方只是为了一时的“性”的满足,而互相喜爱也不是真正的“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毒品,婚姻是枷锁,家庭是牢笼。从一定意义上看,上面的形容是有道理的。
产生了爱情的男女,已经把对方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就会对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精心细致的呵护、“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般的思念……处理得好,“爱情”就是动力,生活就会美满。处理不好就会使自己神魂颠倒乃至丧失理智,以至耽误了学业、影响了工作、一些人就是这样进入了“婚外恋”或是“第三者”的角色,或是为了自己的“爱”而走上了“强暴”、“情杀”的违法之路……在后悔莫及之时,才更能体会到——“爱情是毒品”的深刻涵义。
“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婚姻”和“家庭”就会成为没有牢固爱情而建立起“家庭”的人们的“枷锁”和“牢笼”。虽然可以“离婚”,可那就会造成好多的不良的后果,更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无谓的牺牲。所以要警告相爱的人们,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没有完全达到俩人知心相爱时,还是不要急于“结婚”。
一般来说,成熟的男女之间有了“爱情”就会希望相互的“性”结合。比较理智、崇尚法制的人们就会选择建立家庭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而建立家庭是通过婚姻的形式来完成的,那么“婚姻”就应该是爱情崇高境界的表现,是法制社会所公认的合法的“性”与“情”的组合。它的基础是对对方深刻的爱,是互相的了解与信任、是相互的爱慕、是相互的依赖、是相互的寄托的结果。这是对爱情负责任的表现。
“婚姻”是“枷锁”,的确如此。结了婚的人就要对社会、家庭、自己的爱人和爱人的亲属有了更深一层的责任。不再是单身时的那么自由了,所以说结了婚的人就好比是骡、马上了套,就担负起了拉车的职责。把这看成是人生应该对社会的贡献时,就不会有“枷锁”的感觉。如果把这看成是自己喜新厌旧的障碍、把这看成是自己的额外负担,那么这“婚姻”肯定就是你的“枷锁”。
“家庭”依然是组成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各国的法律所公认的繁衍后代的单位。家庭应该是爱情的延续,家庭是恩爱夫妻的乐园,它的基础是相互的责任、相互的包容、相互的维护和感情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有了爱情的结晶——自己的儿女,不但有了生活的乐趣,还更增加了抚育、培养、教育的职责。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对爱情和家庭不负责任的人,肯定会把家庭看成是限制自己自由的“牢笼”。
虽然,当今社会上依然有些家庭是没有爱情为基础的组成。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包办的婚姻;买卖的婚姻;暴力的婚姻等等。他们虽然也组成了家庭,却不一定是幸福的家庭。
对于旧社会的包办婚姻,还有一些“速成婚姻”(由于年龄和其他一些原因,经过好心人的介绍,而促成的婚姻),也有好多成功的组成了幸福的家庭。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先结婚而后恋爱的结果。已经成为“夫妻”的男女双方,经过一段的接触与融合,互相产生了感情,产生了相互的信任和责任感,也就有了爱情。除此之外,更有旧的传统礼教的约束,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等,使得很多“家庭”成为了没有“爱情”,没有幸福的人类繁衍的机器。
第三篇:关于爱情、婚姻、家庭
回门第二天的早上,我醒过来,第一次发现在家里(应该叫娘家了)睡在身边的不是妈妈,而是老公。我有些不习惯,老公却一脸幸福的揽过我,感叹自己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我问妈妈:“妈妈,我真的结婚了吗??我嫁人了吗??”妈妈无可奈何的笑着说:“我看你这娇滴滴的样子也不像是嫁了,哪有一点为人妻的样子,怎么看都还长不大。”我却高兴起来:“嫁人一定就要有什么变化吗??我还是您的唯一的女儿啊,我不对您撒娇对谁撒娇呢??”老公凑过来:“女儿还是您的女儿,您只是多了一个儿子。”大家都笑了起来。婚姻能改变什么呢?婚姻能改变的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从今以后,我不能再像单身那样恣意妄为,在做任何事之前,我都必须首先考虑对方的感受。婚姻能增加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此,我们担负起血脉的传递,家庭的和睦与兴旺。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沉了许多!想想老公,压力肯定比我更大吧!
我和老公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走过十年的岁月,才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朋友开玩笑说,有些夫妻未必能做到你们这么长久。是啊,或许经历过太多,甚至几度要放开彼此的手,正因为有这些故事,才使得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所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爱情是需要呵护需要保鲜的,只有用心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虽然平凡的夫妻生活会冲淡我们的激情,但是同甘共苦的经历却是不能磨灭的,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感情也是不能被取代的。虽然“牵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牵右手”,但是有几个人会去砍掉自己的手呢??那是切肤之痛啊!
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婚姻和未知的挑战,好好的经营自己的爱情与家庭。我相信,只要坚持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因结婚与否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会一如既往的甚至更加的幸福和甜蜜!
第四篇:浅谈爱情与婚姻
浅谈爱情与婚姻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其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缈万里层云,千年慕雪,只影为谁去?这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一首《摸鱼儿》,道出了多少痴情男女心中的困惑和疑问。
纵观人世间,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不同,而爱情观更不同。西方人靠丘比特的神箭,射谁爱谁,不管男女双方以后能否相容,爱心大小,责任多少。结果搞的西方人神魂颠倒、神经错乱。而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爱讲礼仪的老祖先们经过深思熟虑,请来一位婚姻之神——月下老。他和蔼可亲,飘着三尺长的白胡子,凭智慧、爱心、经验,一丝不苟的办事,造就了多少美满姻缘。
人世间的情,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有的幸福美满,有的却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扰。爱情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而婚姻却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淡泊如水的状态。爱情之花芬芳、美丽、甜美而又苦涩的。它是两情相悦、相互爱慕、忠心不渝、牵手到老的结果。爱情是靠想象的,既充满激情,又超越现实生活的。而婚姻靠的是智慧与务实。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客观来说,它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男女之间的情爱还是有所不同的,女性最大的优点是,一旦爱上便会情深似海、矢志不移、专心致志的经营自己的爱情。可怕之处是,一旦受到伤害,非常容易走极端,情生痴,痴生妄,妄生怨,最后奇毒无比,无药可医。女性最大的弱点就是把爱情当作人生的最大事业和精神支柱。她们结婚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旦自己的爱情支柱不牢固,极易受到毁灭性打击,因为她的事业就是爱情的决战,家庭的保卫,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与情感全部都投入到丈夫和家庭上,自然受到伤害最重,保卫爱情,为情而战是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男性却不同,他们胸怀都比较大,有自己的事业,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有朋友,更有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的“狐朋狗友”他们的情感世界已从家庭移出很多,但无论如何,大多数男性还是赶不上大多数女性对情感的专一。一旦男性受到伤害,一般都很理性,虽然辙乱旗靡、焦头烂额,他们多数会选择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就此而止,以待来年东山再起。相对而言,他们受到的伤害要小得多,很快就会走出低迷。
爱情,纯洁、鲜艳、美丽。而美好的婚姻却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犹如陈年老酒一般 醇绵、清香、甜美,余味无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一生幸福。
第五篇:家庭与法
家庭与法
酒泉四中九(13)尤鹏
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我们的第一堂课,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记得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有人曾做过一次试验.问:“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回答:“打他,跟他拼了.”接着问:“为什么?”那些同学便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一些,不能受窝囊气.”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 我庆幸,爸爸妈妈从没用这样不正确的思想教育我.但是,那些同龄人的话仍让我震惊.大人们是注意言传身教的啊!难怪因早恋而怀孕的少年犯刘美娜对着她的父亲指责道:“你成天在家看那些三级片,你有什么资格管
我!”家庭教育的影响,难道还不足以引以为戒吗?
邓小平爷爷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对于我们来说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它引导着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只有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制知识,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我们广大青少年只有认真学习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知法的人;因为只有知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朋友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国家是法制的国家,而法制的国家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创造出来。我们只有将法伴随于我们的身边,从自己做起,宏扬法制精神,学法、知法,做守法、用法的中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