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业的影响 5.18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业的影响
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概述
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它的签署的目的是为加强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为了促进两岸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这个协议是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经平等协商,所签署达成的协议。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全篇共4章,包含24条及2项附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台湾地区承诺对大陆地区开放64项服务贸易,而大陆地区则承诺对台湾地区开放80项服务贸易内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有: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及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基本内容的涵盖率很高。可以说从大陆角度而言,这次大陆对台开放高于此前对WTO承诺的水准,涵盖行业类别之多、开放力度之大,在大陆已签署的类似协议中,前所未有。
二、台湾小部分民众对《服贸》的顾虑
翁之光在《“服贸”对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的影响》中指出,当最初服贸协议签署时,台湾地区尤其是绿营对服贸曾经一度不友好,认为其对台湾经济是一定的冲击。民进党的激进人士认为如果两岸签订服贸,那将会冲击台湾的就业率,造成700万的劳工失业。台联党主席认为服贸协议的签署会引发台湾很多行业的倒闭,并且因降低了大陆来台的投资拘留条件,因此会出现大批大陆移民,也会冲击台湾的服务业。那么服贸协议的签订是否对台湾经济会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就像很多民进党及台联党人士所说的那样吗?
三、《服贸》解读
(一)对服务项目的解读
这次服贸协议中,大陆将对台湾开放80项服务内容,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数量为64项,从数量差就可以看到,大陆被开放的量少于台湾,因此,其实是大陆向台湾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关于台湾少数人士关心的服贸的签署会冲击台湾的很多行业。而事实上在服贸签署之前,台湾对大陆开放的64项服务和行业中就有27项已经进入到ECFA的收录中,包括观光旅游、餐饮服务、汽车租赁等,而根据之前的经营显示,这些行业并为出现像某些台湾政党担心的那样,对台湾的服务业会产生冲击。且此次服贸的签署的项目中,大多数敏感项目早已被排除在外,因此不会出现某些台湾政党所担心的那样,会对台湾服务产业产生冲击。
(二)对控股权的解读
就此次服贸协议很多项目的内容来看,大陆对台湾开放的程度及特殊优惠待遇已经超过了港资。如大陆所开放的“同省异地分行”这一政策可以使台湾的银行业更容易进入大陆。证券业允许台湾业者可以在大陆从事证券业务并可以持有51%的股权。同时也允许台湾的机构或投资人在大陆进行医院的独资投资。台湾人在大陆若设立电子商务公司最高可获55%控股权,投资连锁零售百货公司,最多可获取75%的控股权。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项目的控股权以营建业为例,赴台投资的大陆经营者的持股数量不可以超过非大陆股东的比例,也就是说大陆股东不可能具有控制权。因此,可以说服贸协议的签订中,大陆给了台湾商家非常宽松和优惠的政策。
(三)对就业率的解读
台湾少数政党对服贸的反对的借口之一就是服贸的签订会吸引更多大陆人“自然人的跨境移动”,因此,大陆的劳工就可以进行台湾劳工市场的抢占,从而造成大批台湾人的失业。而事实上,台湾之前就对进入台湾的大陆企业中大陆的工作人员数量的要求很高。规定若大陆商人来台湾投资,只有数额达到20万美元以上时,才可以申请2人到台湾从事该公司的经营管理。虽然目前已经有398家进入台湾的企业,但是由于对大陆管理者的要求门槛较高,使很多企业受限,并不能雇佣更多的大陆员工赴台。据统计,目前来台工作的管理人与和技术人员仅为216人。根本不会影响台湾本地的就业。而值得思考的是,这次服贸的签订也只是同意引进大陆投资,而根本没有涉及到引起大陆劳工的条款。因此可以说,关于少数党派人士关于会冲击台湾就业率的担心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此,不看看出,此次服贸的签订,大陆做出了更多的让步,而台湾的受益力度实则大于大陆。其实早在2008年民进党的台湾大选失利以来,就对当局及其不满。因此,只要有关于两岸贸易的任何协议的出台,就会大加阻挠。可以说是“逢中必反”。洪娟认为,其实在国际服务贸易的这一竞争中,台湾地区已经落后于韩国、新加坡或欧美等其他的发达经济体。可以说台湾在服务贸易这一领域,其国际竞争力已经较弱,并且通过多方的比较分析,目前大陆地区的关于服贸方面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已经有赶超台湾的趋势。因此,与其说对服贸的担心,其实是其一次政治目的的行为。通过对服贸实质的分析和解读,这是一次有益于两岸经济发展的贸易协定,尤其是台湾地区是更大的受益者。
四、《服贸》对两岸服务业的影响比较
(一)对两岸服务贸易关税的比较
通过此次服贸的签订,两岸之间服贸关税有所下调。但总体来看大陆对台湾关税的下调明显高于台湾对大陆的关税下调。如在建筑业上体现最为明显。大陆对台湾的关税中,通过服贸协议的签署,大陆征收税率从32.41%降至23.86%,下调了近10个百分点;而台湾对大陆建筑业关税的征收仅为从36.04%降至32.565,仅下调不足4个百分点。税率征收差异比较大的还有商业和仓储运输业。服贸签订后大陆对台湾的关税征收中,商业税从38.54%降至7.71%,仓储运输业从20.20%降至4.04%,分别下调21个和16个百分点。而台湾对大陆征收的关税显示,商业从45.13%下调至40.19%,仓储运输从22%下调至19.58%。其下调比例远远不如大陆。可以说,此次服贸的签订,使大陆在两岸服贸协议中的让步和优惠幅度更大,从税率的角度有利的给台湾地区拓宽了市场,让其可以更好的进入大陆发展。
(二)对赴台旅游上
自2008年7月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两岸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两岸双向旅游交流人数从2008年的470万人次,增至2014年的792万人次。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经多轮磋商,多次增加赴台自由行城市名单。截至2015年2月底,赴台个人游累计已达218.64万人次。其中2014年赴台个人游1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8%,占当年大陆赴台旅游总人数的37%。可以说两岸的服贸中最直接的影响是体现在入台游上。据统计,从2009年其,大陆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赴台旅游中最大的客源地。至2014年上半年,大陆的赴台游已经累计为台湾带来3960亿新台币的旅游方面的收入。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人赴大陆观光旅游人数虽然从2008年开始逐年增长,但速度缓慢。因此,可以说,服贸的签署,带动了两岸旅游业的交流,并给台湾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商机和利益。
(三)对大陆的示范效应
其实在两岸的服贸协议中,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获取,还有一些隐性影响。如就大陆而言,两岸服务贸易的签订会使台湾企业为大陆服务行业带来竞争效应,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则体现在若更多的台资服务行业进入大陆市场,则会使大陆本土的服务业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这种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极其有可能使大陆服务性行业在服务质量与内容上产生巨大的变革。去过台湾的游客,很多回来后都表示,为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台湾人的优质服务。无论是何种经营场所,台湾的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都是礼貌周到,极大的为顾客着想,服务水平远远高于大陆很多服务性企业。因此,台资的引进也势必会将这种服务理念进行引进,那么势必会引发大陆服务性行业的革命,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将会为大陆消费者创造出更质优价廉的服务,长远来看可以使大陆商家的整体竞争性都提高。而示范效应则体现在两岸在服务贸易往来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学习、充分借鉴对方发展优势,这样大陆企业就能够充分学习台资企业在管理、技术与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经验,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而对于那些想要入台经营的大陆服务业,要想在台湾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则必须要遵守台湾当地的管理与规定,并尊重和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和当地一样的良好服务态度和流程。这样才能在台湾的经营中占有有利地位。当然,这种示范性效应的学习也会有利于大陆企业在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五、《服贸》签订的意义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已经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发展的趋势,是国家或地区想要进行经济发展就必不可少的。大陆现在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2009年第一次签订ECFA之后就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关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共识并达成了部分协议。自协议实施以来,两岸的经济合作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随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两岸继续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又给予额开放本方市场的承诺,在部分限制性条款遵循国际贸易领域惯例的基础上,大陆地区又做出了更多的让步。可以说,在两岸当前的形势下,这种两岸间的经济交流已经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在以后的合作中,两岸还要继续达成互信和共识,为两岸的经济继续发展而努力。
[1]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3年6月21日
[2]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M].北京,商务部。2008年6月。[3]李碧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前景[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4]丁振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2(02)。[5]洪娟等.大陆与台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14(07)
[6]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经济影响评估报告[R].台北: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2013年7月.
[7]尹晓波钟小英.服务贸易对海峡两岸经济增长贡献度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13(07)。
[8]孙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及其溢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9]谢兰兰.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优劣势分析与对策——广东省的优势、困境与突围[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0]赵海越.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1]闫芳.浅谈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12]周念利,于婷婷,沈铭辉.印度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估——兼论中印自贸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构想[J].南亚研究.2012(04)[13]赵仁康.论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14]熊春兰.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5]陈小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06)[16]刘建军.论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7]曾世宏.国外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评述——兼析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8]赵星,赵仁康,董帮应.国际产业转移与贸易保护损害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9]封思贤,赵仁康.通胀目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范式的转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2(04)[20]孙玲,赵仁康,何文.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形成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4)[21]赵仁康,佘洁楠.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21]翁之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的影响[J].两岸经贸,2013(03).
第二篇:服务贸易发展影响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和影响
演讲稿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二战以后,日本于1951年开始恢复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1953年年2月, 日本生命保险、第一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分别出资2.2%、2.4%和6.2% , 参加了东京银行在美国金融业的直接投资。
但到60年代末, 由于金融保险公司的资金力量非常有限,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在保险业上,主要保险公司中除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协荣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外, 其它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仍没有明显增长。这种情况在七十年代后期也没有多大改变。
到1979年末, 日本十大保险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当地法人企业只有39家, 而且, 主要是由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和协荣生命保险建立的。其中, 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的子公司虽多达19家, 接近总数的一半, 但不论是独资经营, 还是合资经营, 投资的规模都很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然而,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例如,十大保险公司同时开始或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 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了53家当地法人企业, 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并独资经营了资本金超过3000万美元的较大企业。由于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不断增加, 规模也不断增大, 其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1984,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额由1983的11.67亿美元猛增到20.85亿美元, 占当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5%, 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业者。1985年和1986, 又连续猛增加82.7% , 分别高达38.1和了72.25亿美元, 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分别高达31.2%和32.4%。到1987年3月末,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投资余额达180.8亿美元, 一举超过了商业部门的145.3亿美元, 矿业的124.3亿美元, 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跃居第一位。
在四大非制造业投资中,商业投资是日本最先开始的对外直接投资,而金融保险业投资是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80年代后期,金融保险业投资不仅是最主要的非制造业投资,而且还牵引了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达到顶点的1989,金融保险业投资为20424亿日元,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0.2%,同,金融保险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2.6%。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与社会领域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
济泡沫带给日本国内持续的经济紧缩和衰退,促使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90年代以来,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稍稍超过1989的水平。
金融保险业出于信息收集的目的较强,1994年达到对外直接投资25.7%的比重。值得指出的是,日本金融保险业在经历19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泡沫后,暴露出诸多管理、信用和风险问题,使得19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收集信息的目的增强外,强化地域系统统筹管理的功能叶明显加强,由1994年的1.5%增至2002年的3.5%,而处于资金调剂及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有所减弱,由1994年的28.4%降至2002年得2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给日本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兼并重组成为方向,其中既有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重组、寿险公司内部的重组,也有寿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过程持续了5-6年时间。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2001~2004年,商业投资为721亿日元,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35亿日元,分别占对华投资的39.1%和29.0%。2005年,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97亿日元,商业投资为534亿日元,分别占对华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6.6%和32.8%。2004年,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日本又以欧洲为重点投资地区。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对欧洲“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2001-2004年间,日本对欧洲的贸易和金融及保险业的年投资比重均超过当年对欧洲投资总量的50%,分别达到50.21%,57.37%,54.08%和53.14%。其中,金融及保险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77%,43.94%,34.10%和48.30%。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该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PPT: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
60年代末,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直接投资的规模都相对较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由于泡沫经济的影响,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整顿中逐渐恢复,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被日本金融保险直接投资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第三篇:加工贸易服务协议
深圳培训网
www.xiexiebang.com
加工贸易服务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为保障加工贸易申报系统的正常运行,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现就乙方向甲方提供有关加工贸易申报系统的技术支持和数据保存等服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应在本合同签署后 5日内向乙方支付 800元/年的技术服务费。
2、甲方使用乙方提供的加工贸易申报系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向加工贸易审批部门申报加工贸易合同。
3、甲方应确保计算机系统和IE浏览器能正常工作,自行解决网络接入问题。
4、甲方应指定专人(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加工贸易业务知识)负责系统的操作,甲方指定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通知乙方。
指定联系人:电话:传真: 信箱:
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性质(内资/外资):____________
5、甲方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应及时跟乙方联系,如实向乙方描述故障现象,积极协助乙方解决问题。
6、甲方如需乙方提供上门技术服务,应及时跟乙方联系,乙方会按照标准的上门服务收费标准收取一定的费用。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http://bbs.qs100.com
好好学习社区
深圳培训网
www.xiexiebang.com
1、乙方向甲方提供加工贸易CA证书的使用培训。
2、乙方向甲方提供加工贸易系统的技术支持,但不包括对甲方计算机的维护和提供加工贸易业务咨询,不对甲方合同数据的正确性以及能否通过审批承担责任。技术支持电话为:* 传真:*信箱:*
3、乙方的服务时间为正常工作日的8:30—17:30,休息时间和法定节假日不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4、乙方提供的技术服务形式是用户的电话咨询或来访培训,不包括上门服务(VIP会员除外)。
5、在发生网络故障等非乙方原因造成系统无法使用时(如Internet接入问题等),乙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6、若因甲方原因(如计算机故障)而造成无法使用系统,甲方又急需进行合同申报时,乙方可以每年免费5次为甲方提供录入平台和网络通道。
7、乙方应当准确记录甲方传输电子数据的过程和时间,保证所存储的数据不被人为更改和灭失。电子数据的保存期限为10年。
8、乙方应采取国际上通行的网络安全措施,保证存储在系统内的电子数据的安全、真实、完整,不得对电子数据进行删除、修改、篡改等。
9、因加工贸易审批部门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乙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10、乙方应保守甲方的工作秘密,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对外提供其存储的电子数据。
三、协议期限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所指技术服务期限为 壹 年,从双方签定之日开始计算,具体时间为从年 月 日起到年 月日止。
四、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http://bbs.qs100.com
好好学习社区
深圳培训网
www.xiexiebang.com
合同到期后,如甲方继续需要乙方的服务,甲乙双方另行签署合同;如甲方不再需要乙方的服务,本协议自动终止。
五、对因不可抗力(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战争、**等)、政府行为及其他乙方不能控制或避免的原因致使本协议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争议,双方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提交仲裁机关仲裁。
七、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归XXX。
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签字:_____________签字: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http://bbs.qs100.com
好好学习社区
第四篇: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2010-12-8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外国对我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并带来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金融稳定。本文主要对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tradeinfinanceservices,以下简称TFS)的影响做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FDI),金融服务贸易(TFS)
一、文献综述
继我国加入WTO之后,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发布,中国各种金融服务业均对外资开放,标志着中国的TFS己经进入全球化的新纪元。随着近年来我国TFS的快速发展,流入金融业的FDI量明显增加。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FDI与TFS之间的关系。Walter(1985,1988)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依然很好的解释和分析TFS。邓宁(1977)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用以解释外国金融机构为何及怎样进行海外扩张。Helpman、Krugman(1985)发现,以国际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FDI与TFS的相互关系可以由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Li等(2003)的研究表明,FDI对金融服务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FDI与TFS保持着互补关系。P.Moshirian(2004)的研究表明跨境支付形式的TFS和金融部门FDI已经成为TFS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研究方面,姚站琪(2006)分析得出TFS与金融服务投资具有一定的同向相关性。葛玉萍(2007)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服务业逐渐成为吸收FDI的主要行业,FDI影响着一国TFS和金融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加强对FDI的监管。方慧、李建萍(2008)研究得出,我国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贸易额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但是总体上看,我国有关FDI对TFS影响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利用我国相关统计数据试图对TFS与FDI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二、中国TFS利用FDI现状分析
(一)中国TFS的现状和发展特征。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解释,金融服务主要是指银行和保险业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活动。服务贸易是通过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而所谓TFS,就是以这四种模式进行的金融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总体上,我国的TFS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它还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进出口结构不平衡。中国TFS逆差严重,且呈加剧趋势(见表1)。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开放,且投资政策优惠,从而外国金融机大量进入,相比之下,我国本土金融服务行业起步晚,产品和服务相对落后,很难与外国金融资本竞争。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8年整理所得
第二,TFS内部结构不平衡。在TFS进出口总额中保险服务业的比重占绝对优势(见图1),因此保险服务的进出口情况严重影响着TFS整体的走势。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利用FDI现状分析。
近年来,流入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FDI规模呈上升趋势(见表3),而金融服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尽管在中国加入WTO后有很大提高,但之后起伏较大,这是因为金融行业容易受到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FDI对中国TFS发展的效应分析
(一)首先,FDI的流入对中国金融贸易的发展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1.经济增长效应。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可以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深化金融发展程度,优化资本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然会推动中国TFS总额的增加。如表2,随着金融业FDI的增加,中国TFS的进出口额和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额增长。
产业变动效应。FDI的进入会直接对国内的金融企业产生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整个金融服务部门的经营效率。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当外资金融机构采取合资或战略联盟的方式时,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将更加显著。
(二)相对于积极效应,外来资本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我国TFS的发展。
金融服务业FDI的进入使得短期内大量外汇资金涌入
1.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对出口产生消极影响;2.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导致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3.可能会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FDI在加深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同时,也使中国经济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加大TFS中的不稳定因素。
四、利用FDI发展我国TFS的对策分析
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金融服务业FDI必定会向中国加快转移。如何合理利用FDI这柄双刃剑,是中国金融业乃至中国整个经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进一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发挥FDI对我国TFS的促进作用。由于FDI对我国TFS有着促进作用,而且随着金融业的开放,我国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也会逐步提高。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提高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改善我国TFS的结构和质量。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TFS结构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作为TFS的微观主体,金融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十分关键。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充分抓住TFS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新的金融服务种类,增加金融服务的技术附加值,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知识技术含量,从而改善TFS结构。
(三)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与货物贸易领域相似,中国的TFS市场在加入WTO之后也面临如何逐步开放和实施有效保护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稳定TFS的进口量,使其不至于在短期内增长过快以至于过大而冲击国内金融服务业。为此,我国应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鼓励其与中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参股,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应逐步取消或降低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不必要的优惠,施行与中资金融机构一致的监管政策。
(四)在吸引FDI的同时加大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TFS的新领域,提高现有国际业务及中间业务的档次,发展我国外向商业存在模式的TFS,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金融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市场争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Helpman E,Krugman PR.MarketStructure and ForeignTrade[M].Cambridge,Massachusetts: TheMIT Press,1985: 31-66
[2]Markusen JR,VenablesA J.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new trade theory [J].Journal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8,46(2): 183-203.[3]Moshirian F.Financial services in a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global financialmarket [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8,32(11): 2288-2292.[4]方慧,李建萍。FDI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2):54-57.[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五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我国
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从而从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总结
出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指导理论,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 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 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 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 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 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 与交易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 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的 服务。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 内,并不移动过境。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 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 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 服务。这种商业机构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 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 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它不涉及投资行为[1]。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 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 方式。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 贸易有一个部门的分类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 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 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 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个类别。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 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 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 现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还 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
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 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 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 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 较劣势地位。
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
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 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 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 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 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 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 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 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 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
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 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 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 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
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 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 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 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 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 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 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 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 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 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 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 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 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2.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
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 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 信息环境质量。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 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 的意识。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像美国的IT行业、新加坡的 旅游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极其发达的信息网 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在 这一方面,我们还十分薄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3.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同 时还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和集中度。在国际企业组织结 构趋向扁平化、柔性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 待改进和重塑,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重 竞争策略、轻竞争战略的倾向。在竞争程度方面,从理论上 讲,加入WTO以后,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有利于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但前提是存在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对于我国来说还不真 正具备。
4.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政府作用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 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我国政府仍然一定 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 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 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 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 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三、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对策
综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政府从 全局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 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 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1.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 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 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随 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 降至50%以下,但我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 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很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 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居民优 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我国服务贸易国 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力。2.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时代,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 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如批发、零售、餐
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 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由 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 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 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的第三 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33%提高 到了2005年的40%[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 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要彻底 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 持机制。
3.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服务产品和有形产品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有关 如何管理制造企业和如何管理服务企业的知识已经逐渐融 合。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 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 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 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对自身业绩的评价过分偏重于短 期利润。今后,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企业长 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创新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指标。在新的评价体系 中,逐步导入智力投资比率、产品设计水平、员工知识水平、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售后服务质量等指标。4.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首先要切实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 的孵化。我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下转第75页)会计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75
能够调整经营方针、策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种方 式是“用脚投票”。中小股东会抛掉手中公司股票而转向那 些更有前景、经营管理更好的公司。有较多股份的机构投资 者也会抛掉该公司的股份,改变手中的证券组合。大量的抛 售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继而会吸引收购者,此时股东 也可以采取对并购行为给予支持等相机性治理措施。2.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 同样有两种相机治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进行财务重整,指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其债务问 题,以便使公司摆脱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并保持继续经营。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维持企 业的持续经营,主要适用于企业出现暂时财务危机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破产机制申请企业破产,可以清算也可以 重组。破产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是公司相机治理中最 基本和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是在我国,由于银证分离,企业主要的债权人银行不 能参股企业,使得银行在企业破产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无法起到更有力的相机治理作用。要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 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使银行成 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以便按照市场原则塑造银企 关系,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相机治理。
3.政府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违背公共财务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政府要能依法给予规范和惩罚。例如,当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时,财政部门就要依据《会计法》,对 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还要对相应的 审计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当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时,税务部门就要依据《税法》及 有关规定向企业收缴偷漏税款并进行相应的罚款、警告等。4.员工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
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员工可采取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 员,提议召开临时职代会罢免经营者,通过工会起诉违法的 经营者,以职工收购为基础的企业重组等相机治理措施。随 着企业对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相机治理机制的健全 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关注。
5.经营者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尤其是股东的干涉妨碍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 者可以实施MBO(管理层收购)。MBO指管理者通过向金 融机构融资收买股东的股票,成为企业的控股人。这样可以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其“企业家才能”,减少代理成 本,使企业能按照经营者的战略考虑持续经营下去。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2.[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3.[3]张维迎.所有权、控制权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 究,1996,(9).[4]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杨瑞龙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 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6]林浚清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B].财经论丛,2003,(1).作者简介: 1.侯学博,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
2.崔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务 会计。
3.张志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管理 工程。
(上接第19页)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 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 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其次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 政策倾斜与扶持。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 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 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 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最后 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我国国际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 商抗衡[4]。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 务贸易自由化,这对国内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我们应 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 护机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 我国弱势服务行业。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
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 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52-156.[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 题,2005,(9):63-66.[3]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6,(3):129-131.[4]王云.浅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国 际经贸,商场现代化,2006,(6):24-26.作者简介: 1.张令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马小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