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时间:2019-05-15 12: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第一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我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字: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征问题 对策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一)服务贸易的涉及的领域日趋扩大化

(二)世界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现的问题

(一)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二)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三)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四)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三、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较优势。

(二)建立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三)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四)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

四、结语

第二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我国

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从而从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总结

出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指导理论,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 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 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 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 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 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 与交易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 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的 服务。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 内,并不移动过境。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 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 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 服务。这种商业机构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 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 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它不涉及投资行为[1]。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 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 方式。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 贸易有一个部门的分类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 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 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 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个类别。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 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 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 现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还 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

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 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 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 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 较劣势地位。

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

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 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 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 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 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 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 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 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 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

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 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 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 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

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 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 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 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 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 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 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 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 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 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 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 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 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2.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

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 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 信息环境质量。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 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 的意识。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像美国的IT行业、新加坡的 旅游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极其发达的信息网 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在 这一方面,我们还十分薄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3.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同 时还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和集中度。在国际企业组织结 构趋向扁平化、柔性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 待改进和重塑,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重 竞争策略、轻竞争战略的倾向。在竞争程度方面,从理论上 讲,加入WTO以后,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有利于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但前提是存在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对于我国来说还不真 正具备。

4.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政府作用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 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我国政府仍然一定 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 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 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 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 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三、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对策

综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政府从 全局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 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 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1.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 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 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随 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 降至50%以下,但我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 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很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 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居民优 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我国服务贸易国 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力。2.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时代,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 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如批发、零售、餐

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 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由 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 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 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的第三 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33%提高 到了2005年的40%[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 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要彻底 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 持机制。

3.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服务产品和有形产品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有关 如何管理制造企业和如何管理服务企业的知识已经逐渐融 合。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 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 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 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对自身业绩的评价过分偏重于短 期利润。今后,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企业长 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创新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指标。在新的评价体系 中,逐步导入智力投资比率、产品设计水平、员工知识水平、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售后服务质量等指标。4.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首先要切实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 的孵化。我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下转第75页)会计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75

能够调整经营方针、策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种方 式是“用脚投票”。中小股东会抛掉手中公司股票而转向那 些更有前景、经营管理更好的公司。有较多股份的机构投资 者也会抛掉该公司的股份,改变手中的证券组合。大量的抛 售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继而会吸引收购者,此时股东 也可以采取对并购行为给予支持等相机性治理措施。2.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 同样有两种相机治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进行财务重整,指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其债务问 题,以便使公司摆脱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并保持继续经营。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维持企 业的持续经营,主要适用于企业出现暂时财务危机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破产机制申请企业破产,可以清算也可以 重组。破产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是公司相机治理中最 基本和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是在我国,由于银证分离,企业主要的债权人银行不 能参股企业,使得银行在企业破产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无法起到更有力的相机治理作用。要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 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使银行成 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以便按照市场原则塑造银企 关系,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相机治理。

3.政府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违背公共财务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政府要能依法给予规范和惩罚。例如,当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时,财政部门就要依据《会计法》,对 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还要对相应的 审计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当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时,税务部门就要依据《税法》及 有关规定向企业收缴偷漏税款并进行相应的罚款、警告等。4.员工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

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员工可采取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 员,提议召开临时职代会罢免经营者,通过工会起诉违法的 经营者,以职工收购为基础的企业重组等相机治理措施。随 着企业对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相机治理机制的健全 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关注。

5.经营者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尤其是股东的干涉妨碍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 者可以实施MBO(管理层收购)。MBO指管理者通过向金 融机构融资收买股东的股票,成为企业的控股人。这样可以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其“企业家才能”,减少代理成 本,使企业能按照经营者的战略考虑持续经营下去。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2.[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3.[3]张维迎.所有权、控制权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 究,1996,(9).[4]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杨瑞龙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 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6]林浚清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B].财经论丛,2003,(1).作者简介: 1.侯学博,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

2.崔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务 会计。

3.张志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管理 工程。

(上接第19页)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 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 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其次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 政策倾斜与扶持。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 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 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 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最后 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我国国际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 商抗衡[4]。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 务贸易自由化,这对国内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我们应 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 护机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 我国弱势服务行业。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

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 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52-156.[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 题,2005,(9):63-66.[3]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6,(3):129-131.[4]王云.浅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国 际经贸,商场现代化,2006,(6):24-26.作者简介: 1.张令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马小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三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视 角,2007;(7):49~ 51

第四篇:服务贸易发展影响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和影响

演讲稿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二战以后,日本于1951年开始恢复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1953年年2月, 日本生命保险、第一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分别出资2.2%、2.4%和6.2% , 参加了东京银行在美国金融业的直接投资。

但到60年代末, 由于金融保险公司的资金力量非常有限,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在保险业上,主要保险公司中除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协荣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外, 其它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仍没有明显增长。这种情况在七十年代后期也没有多大改变。

到1979年末, 日本十大保险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当地法人企业只有39家, 而且, 主要是由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和协荣生命保险建立的。其中, 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的子公司虽多达19家, 接近总数的一半, 但不论是独资经营, 还是合资经营, 投资的规模都很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然而,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例如,十大保险公司同时开始或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 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了53家当地法人企业, 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并独资经营了资本金超过3000万美元的较大企业。由于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不断增加, 规模也不断增大, 其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1984,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额由1983的11.67亿美元猛增到20.85亿美元, 占当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5%, 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业者。1985年和1986, 又连续猛增加82.7% , 分别高达38.1和了72.25亿美元, 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分别高达31.2%和32.4%。到1987年3月末,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投资余额达180.8亿美元, 一举超过了商业部门的145.3亿美元, 矿业的124.3亿美元, 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跃居第一位。

在四大非制造业投资中,商业投资是日本最先开始的对外直接投资,而金融保险业投资是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80年代后期,金融保险业投资不仅是最主要的非制造业投资,而且还牵引了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达到顶点的1989,金融保险业投资为20424亿日元,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0.2%,同,金融保险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2.6%。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与社会领域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

济泡沫带给日本国内持续的经济紧缩和衰退,促使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90年代以来,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稍稍超过1989的水平。

金融保险业出于信息收集的目的较强,1994年达到对外直接投资25.7%的比重。值得指出的是,日本金融保险业在经历19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泡沫后,暴露出诸多管理、信用和风险问题,使得19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收集信息的目的增强外,强化地域系统统筹管理的功能叶明显加强,由1994年的1.5%增至2002年的3.5%,而处于资金调剂及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有所减弱,由1994年的28.4%降至2002年得2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给日本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兼并重组成为方向,其中既有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重组、寿险公司内部的重组,也有寿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过程持续了5-6年时间。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2001~2004年,商业投资为721亿日元,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35亿日元,分别占对华投资的39.1%和29.0%。2005年,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97亿日元,商业投资为534亿日元,分别占对华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6.6%和32.8%。2004年,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日本又以欧洲为重点投资地区。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对欧洲“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2001-2004年间,日本对欧洲的贸易和金融及保险业的年投资比重均超过当年对欧洲投资总量的50%,分别达到50.21%,57.37%,54.08%和53.14%。其中,金融及保险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77%,43.94%,34.10%和48.30%。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该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PPT: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

60年代末,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直接投资的规模都相对较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由于泡沫经济的影响,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整顿中逐渐恢复,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被日本金融保险直接投资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第五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南昌商学院汉语言071班邹杰华

摘要: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本文主要是针对2009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并且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对策

中国自2001年加入了WTO也快有9年了。在这个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服务贸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建设高效相关产业协调和支持机制,加快我国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现在就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及问题、对策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进行分析。

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劳动者向另一国或多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的交易过程。根据乌拉圭回会谈判中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过境交付。指没有人员、物质和资金的流动,只是通过电信、邮电、计算机的联网实现的。

(2)境外消费。指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就医旅游、留学等。

(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他国的企业或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如外国公司到本国开饭店,建零售商场、代办律师事务所等。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指导、医疗服务等。

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及问题所在(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至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呈献蓬勃发展的状态(数额见下图)。

纵观上图和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占全球比例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既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行列。据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排名仅居世界第9位和第11位,而到了2009出口和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并且在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我国的服务贸易的额将进一步加大。

2、贸易逆差显著增加。

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开始产生,尤其是在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和旅游,逆差额分别为230亿美元、106亿美元、97亿美元和40亿美元。

3、运输、旅游行业占比进一步下降。

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9%,继续成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贸易差额由上年的顺差46.9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以来,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低于2006年7.4个百分点。

4、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出口大幅增长。

2009年,我国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进口113亿美元,同比下降11.3%;逆差97亿美元,下降14.6%。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进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逆差3亿美元,同比增长20%。

5、其他商业服务成为顺差最大的行业。

2009年,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额为4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出口247亿美元,同比下降5 %;进口188亿美元,同比下降18.7%;顺差5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行业。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较多挑战。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偏低,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有以下问题:

1、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些都可以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的项目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相当不合理。

2、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我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由此,尽管我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项目和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发展,项目结构和地区结构仍不平衡。

3、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低。

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比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贸易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比重较大的项目主要是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金融、保险及专有权利和特许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4、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外资企业法》、《保险法》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并且不少领域还是空白。这些严重的反映出我过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5、服务贸易人才缺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由于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存在一些人才供过于求,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人才却供不应求,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国际会计、广告、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不足,严重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发展的问题的探讨,所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国际贸易这一块,我国服务贸易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要与西方发达国家抢夺市场份额,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是十分艰苦的。为了加强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总额和服务贸易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竟争能力。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4、完善法律法规。

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规范。

5、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

人才作为服务贸易的根本,我国要想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对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加大财政投入,使相关人员受到更加系统的教育。

四、结束语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发挥现代流通对经济运行先导性作用的高端和前端,也成为通过服务贸易带动和提升现代服务能力,形成在国际市场交易和交换、创造增殖价值的财富实现方式。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服务贸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服务贸易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加大对服务贸易的重视。根据上述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政策,我可以把我国的服务贸易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盛 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J],世界经济2002(8)。

2、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

3、陈宪,程大中: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的“入世”后的对策[J],外贸经济 国际贸易,2002(7)。

4、徐桂英,宋立功: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框架[J],经济论坛,2002(20)。

5、邓世荣: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3)。

下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姓名:班级:学号: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提示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提示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案例一:IBM的服务转型(上) 讨论: (1)怎样理解服务的含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 提示:如果我们把服务的无形......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在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实际行动中逐渐支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在贸易和经济的推动下,人......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的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的产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我国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国,在历史上,最初的经济发展形式就是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可以说,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粮食......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推荐五篇)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董越(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中国的服务贸易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精选五篇)

    文献综述一、外国文献综述Hoekrnan与G. Karsenty 在《经济发展和国际服务交易》中指出全球服务贸易在过去重要增长阶段很大程度上被分析家与政策制定者所忽略,这种情况持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