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记广饶县花官镇洛程村支部书记程维远
洛程村是一个大蒜生产专业村,是花官大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有人口1846人,耕地5000亩。近年来,以程维远书记为首的村“两委”把“如何发展洛程经济,怎样才能让群众富起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进一步凝聚了民心和干劲,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先后被授予市级小康文明村、省级卫生先进村、广饶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居等荣誉称号。
洛程村2008年注册成立了广饶县惠民富硒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程维远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在上级指导和多方努力下,村合作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壮大大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抓服务。依托村合作社,建立了专门的农资配送服务点,根据农时需要及时为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平均每袋化肥比市场价便宜5-10元)。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去年以来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建设,邀请市、县专家授课,举办大蒜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康教育等培 1
训班18期,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质和保健意识。
二是抓品牌。花官大蒜天然富硒、质量上乘,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证明”。在此基础上,依托村合作社,进一步打造名牌产品,为合作社的大蒜和蒜薹注册了“洛程”牌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去年10月份村合作社代表花官镇参加了2012黄河三角洲(中国〃垦利)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深受客商好评,花官大蒜、蒜薹被评为全市十大名优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花官大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抓基地。在程维远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下,洛程村承担了省级5000亩富硒大蒜示范基地项目,省、市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以项目建设推动了产业发展。目前基地内已硬化水泥路15公里,沙石路12公里,衬砌沟渠2000米,修建桥涵42座,总投资960万元。通过沟渠路、桥涵闸的配套建设,洛程村5000亩大蒜基地全部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改、路畅通的高产稳产大蒜良田。
四是抓科研。在镇政府的帮助协调下,程维远书记多次与省农科院联系,促成了洛程村与省农科院建立科技研发合作关系,今年计划选择1000亩地开展大蒜良种繁育试验,重点培育优质高产大蒜良种,建设良种繁育的示范区,为大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良种保障。
五是抓增收。花官大蒜、蒜薹品质好,耐储存,不愁卖,平均每亩大蒜田可净落3000元以上。同时,洛程村还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1600余万元,建设了13处蒜片脱水厂,承包了6座恒温库,年可生产大蒜片2000吨,储存蒜苔2700吨,实现增收500万元,推动洛程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村合作社被评为全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六是抓党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洛程村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党员管理和廉政建设,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威信。村班子团结实干,党员带头示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同时村里还组建了80多人的秧歌队,统一购置了服装、锣鼓,利用农闲季节不定期的演出,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10年村秧歌队参加了电视剧《宣言》欢送参军的场景演出,每年参加市、县元宵节汇演活动,多次获得市、县秧歌汇演第一名。
第二篇: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启示
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启示
洛南县农业局 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 作者:董兴勤 何 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多年来不断探索为农服务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依托农技站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企业式农业技术服务站、农民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农技站发展壮大自己、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发展情况:
1981年根据四级农科网全部解体的实际,他们创办了企业式农科站,1997年5月撤区建镇后,成立了“麻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2000年元月由麻坪镇农技站牵头成立了“麻坪镇农民专业协会,同时承包了300亩山坡地,建立了示范基地。2007年10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农技站牵头对原麻坪镇农协会进行了全面改制,报经洛南县工商局注册,依法成立了“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发展主导产业,携手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农技站为抓手,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达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1、主要成效:
⑴合作社日益壮大。成员由成立时的35人(户)增加到现在的1853人(户)。目前,合作社的机构设置为:一是最高决策机构成员代表大会,执行管理机构的理事会,监督审计机构的监事会。二是成立了党支部。三是合作社下设五部一室业务工作机构:即技术营农指导部、农用物资供应部、培训教育信息部、产品加工购销部、中药材产业开发部、财务综合办公室。在17个村配备了18名村技术员,由合作社负担工资报酬,中药材种植达到10000多亩,其中主导产业苦参8660亩,年经销服务的农资产品销售总额2009年已达到两千多万元,合作社有加工场地3025平方米,房屋95间3100平方米,各种服务农机具车辆等100多台件,有林坡500亩,山地示范基地300亩,总资产611.3万元、入社社员1853人,成为商洛山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佼佼者。
⑵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麻坪镇是个典型的传统贫困区,农业资源贫乏,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出外打工和地方少量的干鲜果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烤烟收入,粮食生产基本是自产自食,外销很少。成立合作社后,确定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科技培训,有农技站保障;发展项目、生产资料,有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病虫防治有合作社统一实施开展;产品初加工对外销售由合作社全部负责;社员只管在家生产,合作社负责全程服务。2010年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高出了1342元。⑶农技队伍不断扩大。镇农技站原来只有一个人,现在有技术干部5人,经营管理人员13人,同时,给全镇17个村由合作社负担工资报酬配备了18名村技术员,155个村民小组有200名科技示范户。
⑷科技成果推广加速。在合作社的机制作用下,农技站无论是开展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开展中药材苦参的野生家种产业开发,技术应用研究,还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又要符合市场的要求,实行订单种植,提高了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⑸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他们对苦参的种植采取集中连片在十亩以上的由合作社投资种子、扶持生产、技术指导,负责加工,包销产品,销后结算,二次返利。使农户敢于大胆的承包土地搞专业化,形成了小农药场、小农场的种植模式,使一部分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己的土地自愿的流转给本村组村民,把部分农民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第二、三产业,出外专心打工。由于合作社的统一技术指导,组织标准化生产,按企业的要求,生产、加工,分级出售,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升级,使农户、合作社、企业各得其所,三方共赢。
2、主要做法:
⑴实行订单种植。每年年初合作社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制定出中药材种植规模,扶持办法、免费项目、收购价格,逐户签订种植合同。
⑵基地示范引导。他们承包了300亩山坡地,建立了苦参间套核桃的模式,进行技术研究、试验,目前基地年收入已达到二十多万元,到2015年年收入可达五十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已自发种植千余亩。
⑶加强技术服务。一是集中举办培训班,合作社每年对技术员一月一培训,一月一汇报,一周安排一次工作,对成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培训16次,年累计培训三千多人次。每年印发技术资料一万多册。每年选订推广对当地有重大作用的技术8-10项,面积达十万亩次以上。农技站与成员签订技术指导协议,分片开展技术指导。
⑷实行统分结合。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产前统一订项目,统一采购供应所需农用物资,产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培训教育,产后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多年来,合作社累计为群众成本价销售农资5000多吨,让利群众30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赊销农资垫资1000多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资金2000多万元,加工销售农产品8000多吨。
⑸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合作社设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二是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发挥了党组织在合作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监督作用。三是建立决策与监督,权利与义务,收益与风险,分配与积累,入社与退社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合作社健康规范运作。⑹开展资金服务。对缺乏资金的成员由合作社帮助通过贷款、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合作社投放借给资金、农资赊销、对种植苦参大户直接以奖代补等途径予以解决,每年达到300多万元。
(7)明确发展目标。科学的选定了确有发展前途和市场前景的苦参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注册了“商山红”商标,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建立全国苦参生产基地,实现“商洛苦参甲天下,商山红誉满神洲”的宏伟目标。
(8)理顺站社关系。农技站即是领头羊,也是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技站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为合作社成员构建了从良种引进,技术指导,产业开发,病虫防治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在农技站和合作社的管理上,实行农技站干部职工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一名社员,参与生产经营和各项服务工作,把农技干部与合作社紧密捆绑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农技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合作社虽然与镇农技站实施了资产剥离,形成了资产相互独立,产权责任明晰,机制顺畅的工作格局,但却与站上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为农技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技术网络支撑和示范基地保障。
二、办社启示:
多年来,麻坪镇农技站冒着风险、大胆创新,终于走出了一条农技站与合作社相结合、农技干部与合作社相结合、农技干部与群众相结合、“农技站+农技干部+农户+合作社+基地+产业+市场”、产供销一条龙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发展、服务农民样收的新路子,创造了新的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技干部服务群众的模式和方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从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的发起成立,成员构成,运行机制及效果中,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产业是基础,能人是关键,利益是纽带。东方红合作社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主要利益于何斌等一班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2、为推进体系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了。合作社与农技站的结合,使农技站不断得到发展壮大,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农技站“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
3、为帮助农民增收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合作社与农技站有机结合这个平台,改变了过去服务于一家一户的传统推广方式,使节本增效的各种生产方式和服务方法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服务效率。正如农民评价农技站说的:“农技站搭建便民台,合作社架起致富桥。”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大力组织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找准切入点,或产前、或产中、或产后、或全过程,发起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技推广体系在合作组织发展中,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在节本增效的生产组织形式提升中,及其技术推广普及中,在农村新的生产主体和生产关系的建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加快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改善农技推广服务条件,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农技推广保障提供基础性支持。
3、积极支持基层农技站和农技人员领办或参与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体系具有网络和技术的优势,又居于产业的中间,技术服务环节,在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领办和参与合作组织,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纳入阳光工程,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对象之一。同时,将农技部门纳入培训项目的承接单位。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技人员的培训引导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二是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起或参与的专业合作社承担重大项目的实施平台之一。这样有利于基层农技体系的改革发展,有利于建立稳固的试验示范基地,有利于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等块状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4、进一步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直接承接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合作社的形式,促进以推进块状农民发展为中心的土地流转,为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创造条件。
第三篇: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看法
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创业路子的几点看法
曾凡涛 张旭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具有法人资格,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是联合闯市场、合作走富路的有效组织载体。利用当地原有农业资源优势,或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是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创办合作社的意义
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民生产分散,出售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均存在不少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家家户户扩规模,显然不现实。因此,采取合作的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同样的产品,联合采购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通过合作形成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资料采购价格,更方便地获得技术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人,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中组部等12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长效机制的意见》,把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作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将“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职责之一”,鼓励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等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
把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强化对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和创新优势,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大学生创业、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的“三赢”目标。目前看来,这种“一头联村官、一头联群众”的创业模式,受到了大学生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创办合作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来说,要想创办好合作社成功,首先就是做好项目策划。创办好合作社的项目选择既要有发展前途,又要切合实际,还要实施路线清晰。
1、做好村情调查是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对于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来说,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长期在外求学,对农村工作接触少或根本没有接触,初到农村,干起事起来往往感到很被动,无从下手,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和策略不足,导致独立工作能力不强,依赖性大。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和正确的研究。如果全然不了解实际情况却在那里指导工作,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只有甘当‘小学生”,放下架子,深入群众,认真了解村里方方面面的情况,遇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村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与全乡、全县乃至全省全国的政策背景、经济状况、发展要求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调查了解村情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村里,要胸怀全局,放开视野,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背景条件下分析看待村里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农民收入状况、矛盾存在的原因形态等情况,这样才能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具体到了解村情,应该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历史沿革和风俗民情;自然状况。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面积、村户数、人口结构、劳动力,以及村级路、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区位特征。主要包括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周边相邻村镇的情况等。人口组成。村里哪些人掌握一技之长,有多少人外出打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有哪些在外工作的人员,在什么部门和单位;有没有大学生,是什么学校的何种专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村集体经济、村民人均收人,村内资源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企业规模、效益和发展前景,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的情况。土地流转征迁情况。主要包括村口粮地、宅基地指标分配,集体土地的经营、发包情况,历次土地调整、各种作物栽种以及土地征迁补偿等情况。通过对村情“大调查”、家底“大盘点”,彻底了解村情,才能挖掘潜力,寻找和积蓄后发优势,有的放矢。
2、注重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一个村看似不大,但是其中也有着千头万绪。要做好了解村情这件事,必须首先要端正态度,并做好吃苦耐劳和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到村创办合作社,一方面经常会被当地群众高看一眼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扑下身心扎扎实实从具体而实际的工作做起,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进村入户访谈,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冷遇,甚至吃闭门羹,对此也要有思想准备,要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执着精神,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热心和诚心感化群众。
在调查了解中,还可能会碰到诸多消极情绪,诸如“我们村没有什么可发展的项目,要有我们早就发展了”等,对此要分析思考,要善于从抱怨中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准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调查了解村情,具体要靠3个字,即“跑,聊,瞧”。一是跑:不仅要在村里跑,往农民家里跑,往田问地头跑,还要到其他村去跑。这样才能有比较,有借鉴,取长补短,并从中找到合作发展的机会。不仅自己跑,还要跟着村干部、致富能人跑,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学习他们与农民打交道、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二是聊:在聊的对象上,可以和村里的“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人)聊,和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聊,和外出打工返乡的农民聊,和村干部、乡干部聊,还要和县里相关主管部门聊。在聊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开座谈会、单独交谈、人户走访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在聊的态度上,要注意耐心细致,农民大多不善言谈,也许他们的谈话语无伦次或词不达意,但要耐心倾听并在心里默默分析整理,这样,不但能掌握村里的各种情况,从中听出一些门道,而且还能在倾听中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村干部交流时,也许村干部讲的只是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上作经历,但其中会涉及一些村级事务的历史沿革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对自己会大有裨益。为了达到与村民沟通最好的效果,平时遇到村里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主动打招呼,遇到年长的要称呼叔叔伯伯婶婶阿姨或者爷爷奶奶,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三是瞧: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在跑和聊的过程中,要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看村容村貌,看区位地势,看自然条件,看风土人情,看村干部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注意细心观察,并善于分析总结,从中发现苗头,发现机遇。眼勤看,耳勤听,脚勤走,脑勤想有了正确的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相信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一定能够尽快了解情况,进人工作状态,办好合作社的实际工作。
3、办合作社还要搞好资源对接。充分全面了解村情后,还要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对接,从中找出哪些是可以办理的,哪些是需要借助其他资源才能做到的,哪些是可以列入长远规划的,哪些是短时期内还不能实现的,等等。要做到这一步,还要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心中有数。个人的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个人专业和特长;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社会资源;任职村可以借助的人力资源等。把村中的问题、矛盾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的方向罗列出来,与自己的资源优势相对照。找到其中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村民发展种养业,但品种老化,又缺乏相应的技术,而自己正好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就可以帮助引进新品种,培训新技术;例如,农民出售农产品,需要了解临近市场信息,而自己掌握电脑技术,可以上网或到实地为大家查找了解„„通过列举对照,能够发现自己可做的事很多。
4、办合作社要选准项目。大学生到村,给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见识多、信息灵、头脑活、门路广的优势,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把握市场动态、通报供求信息、引进资金项目,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以创业成效和实绩,给农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常见的办合作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型、商业流通型等几种模式,关键是要根据所在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能力特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具体形式包括特色养殖,如生态养牛、养猪、养禽等;特色种植,如大棚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特色观赏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如酱菜加工、卤菜加工、柳编、竹编等;农产品流通,如农家超市、农资连锁店等。也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通过振兴或引进特色产业,组建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将产业做大做强。不少村镇有自己的传统种养或加工产业,但是因为是单家独户小规模发展,形不成气候,效益低下。一些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村民组织办合作社搞生产,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将产品创出品牌,扩大影响,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村官杨俊森,2007年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绵潭村任村主任助理,绵潭村是全国闻名的“三潭批把”产地之一,但村民种批把依靠的是多年的老经验,缺少技术培训,信息也不畅通,生产、销售方式滞后,批把收获后往往不能卖个好价钱。杨俊森上任不久,就提出了建立绵潭村批把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合作社成立后,请来了县里的农业专家为村民举办批把生产知识讲座,并带来农药和高效化肥。杨俊森向果农推广新型农药,并指导用药为了让村民的批把卖出去,杨俊森利用网络,搜集批把供求信息,并在网站上发布出售信息,联系枇杷销路。在杨俊森的建议下,合作社订购了印有“三潭枇杷—绵潭”标识的包装盒,打出绵潭枇杷的品牌如今,村里建起一个枇杷交易市场,合作社修了6 000米的进枇杷园道路以及1 000米的进村大道。外地收购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枇杷园里农民种枇杷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村民年均总收人的75%以上。曾凡涛:陕西丰泰合作社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西安财经学院副研究员 张旭峰:陕西省农业厅农经处副处长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合作之路,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讲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农民合作社产生与发展
①合作思想孕育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目睹英国圈地运动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写了《乌托邦》一书。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就通过法律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
在乌托邦里,“财产共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管理共有的财物”,在这本书里已孕育了合作思想。17世纪意大利康博内拉《太阳城》有了理想国思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人欧文。傅立叶是合作思想的提出者,他提出和谐社会制度及这个社会的基层组织“法朗吉”的设想。“法朗吉”是有组织的生产消费合作社。欧文是建立合作社运动的创始人。1824年,在北美 1
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立刻去寻找最适合他建立新社会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新和谐公社”。这里绿树成荫,工厂林立,在村子中心,有会议厅、阅览室、学校、接待室、小孩无条件入学,其他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实践失败了,但是马克思对其有高度评价:说他的伟大实践无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为过的。数十年后,欧文播下的合作制种子在他的祖国英国曼彻斯特以北30多公里处罗虚戴尔镇开花结果。这个小镇英国当时的纺织工业中心,全镇2.5万人,以传统手工方式盛产法兰绒数百年不衰,1820年,镇最大厂主购进第一部棉纺机及相关作业机械,成倍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使得许多手工作坊相续破产,手工业者纷纷失业。饥寒交迫笼罩了整个罗虚戴尔镇,家家户户为温饱奔忙。这个曾经富甲一方的纺织工业古镇一时成了饥饿之城。许多人在一系列罢工失败之后。1844年12月在罗虚戴尔镇建立一个小型的消费合作社,取名罗戴尔公社先锋社。主要计划是①设立一所商店,供给本社社员粮食、服装和食品②购买和租赁房屋,给失业和收入低的社员耕种等等到1850年为抵制商人提价开办了面粉厂、又成了批发联合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制定了有名的罗虚戴尔原则。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把罗戴尔社的办社原则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办社原则,写入联盟章程,被称为罗虚戴尔原则。
1995.9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大会,通过了新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当今世界合作社的发展从农业到工业,从生产到消费,从住房、医疗到信贷、保险,全方位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全球30亿人生活依靠合作社,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统计,目前
全世界共有超过8亿人共同参与了合作社运动之中,加入国际合作社联盟成员有2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合作社民间团体组织。农业合作社是各类合作社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占全球合作社总数36%,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农业合作社。有的农户甚至参加了几个专业合作社。
②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
清末民初,便有人宣传合作社,北京师大学堂开设课程有关于合作社内容,北京大学学生191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费合作社。上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发展了一批合作社。晏阳初是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创始人,曾在定县农村建立了一批合作社,说明我国在旧中国就有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
我国领导人也有很多关于合作社思想。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建立合作社可以成为商人的中间盘剥。
刘少奇认为合作社在中国有极大的光明的发展前途。
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也包含发展合作社思想。
③新中国成立了合作社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互助组、高级社,这个受到了农民欢迎,到高级社(人民公社)出了问题,主要是产权制度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又一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在专业合作社组织中,农民社员都保持了独立生产者身份。合作社和社员之
间是个利益共同体,这与以往人民公社是大有不同。现在成立的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各种专业生产者的联合,所以农民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又是一个产权比较独立的。跟过去的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的归大堆,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不一样。这与以前人民公社大有不同,当前的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很有吸引力。
(截止2012年底,启东市已发展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49家,其中2012年新增161家。工商登记的入社农户数达32.81万户,比2011年新增15.8万户;入社率达91.2%,比去年新增40.1%个。农民销售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总数达到37家,成员合作社90多个,带动农户数8万多户。据统计,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为358个、79个和78个,占比分别为55.16%、12.17%和12.02%。这说明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是以上述三种行业为主;出资额以低于50万为主,占总数的40.42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目前,启东市合作社拥有商标40多个,年销售农产品100多种,总销售额达到5亿元,其中,“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燕蜻蔬菜销售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在上海及苏州等大中城市开设门市78家,销售收入2.8亿多元,为农产品进入上海等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
二、合作社的特点及作用。定义(性质)产权制度
现在合作社和以前人民公社合作社不同
用农民的话说概括为六个字:“两在 ”、“两先”、“ 两自”。
“两在”
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在家:一家一户进行生产,比如养猪,在家自己养。服务在社:统一供饲料,统一免疫,统一销售产品。
“两先”,先有专业生产,后生产者联合,先有专业化生产,后有专业合作,先有群众意愿,后有组织建设,不凭长官意志。
“两自”,自主管理,自由进退。自己选举理事。谁头脑好有经营水平谁能代表群众利益,就选举谁当经理。理解入社,退社自由。
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权利平等,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互利的本质特征。既要充分保证
全体成员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也要保护一般成员与出资较多成员两个方面的职权性,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
合作社所有成员地位平等,只有多数人同意的事情才能办,合作社决不能被少数人控制和垄断,成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
①作用之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或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作用之二,形成标准化生产,形成品牌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山东的一个同盈绿色养鸡合作社,对社员实行十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每个鸡蛋加上同盈的商标,农业部颁发无公害产品认证,结果创造了一个市场认同的品牌,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惠萍镇惠安村村公共服务中心,人们把过去山药、芋艿、香菇、赤豆进行包装,印上惠安村商标,每公斤要高出市场价4元。
③增强农民市场谈判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据典型调查,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收入高20%,有的甚至更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统一服务,开拓市场,可以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价格或降低农资供应的价格,使农民得到实惠。
④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减少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
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难等地问题,可以通过农村中介组织及时把各种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还可以帮助农民寻
找到农产品的销售出路,促进农产品销售。
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农民不仅是一个生产者,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主人翁地位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技术水平,农民的素质提高了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