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办合作社的意义
创办合作社的意义
齐河县焦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8月11号 注册资金40万,是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42名,辐射带动1380户,成立了有13人的理事会,7人组成的监事会。
1、什么是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根据法律规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以及民间借贷等服务,最终形成土地增收、农民受益的经济组织。
2、成立合作社的意义:
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单干既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缺乏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走重新联合起来的道路,实行集体化经营的生产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达国家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它增强了分散的农民家庭的市场经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现在我国各地已经创办了十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参加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
3、党和国家对合作社的政策: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的发展,把推行农民专业合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法规。2006年10月,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各种惠农措施相继出台。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抵御于风险的有效保障。我们永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成立的。
4、合作社的作用:
永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是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分散经营的单门独户的种植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经济组织。过去一家一户盲目种植、单独经营,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抗风险能力、价格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是增产不增收。在产业发展上,农民迫切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合作社正是这样一个经济合作组织。
第二、合作社可以运用规模优势,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能够降低购买价格,减少种植的投入成本。第三、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能够使我们的产品产生较强的价格优势。通过、对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加工,使农产品销售的附加值得到显著提高。合作社通过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可有效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合作社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依托焦庙镇现代农业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和山东永乐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模式,完善服务体制建设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部,良种农资采购部,农业机械合作部,绿色植保防控部,指导社员科学化种植和机械化耕作,实施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施用配方肥,统一使用有机肥,统一机耕,统一机收统一良种,统一病虫害草防控,的八统一的服务。通过为成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咨询等活动,使种植户转变旧的种植观念和意识,用全新的观念搞种植经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第五、在资金服务上,合作社能够利用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势,向国家和有关部门争取农业农业开发项目、财政补助和无偿投资。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但国家的扶持和资金都是投向农村经济组织的,一般不给个人的。国家对农业扶持另一个渠道就是通过银信部门发放贷款,国家的长期贷款、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的投向一般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合作社向银信部门争取贷款了。
第六、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经营,联合成为一个大的经济组织,形成规模经济,就可以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脉搏,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会有人主动来找我们合作,找我们签单,就会有人来投资,就会降低种植风险,就能够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挑战,能够使我们的产业、产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七、合作社努力服务于入社的社员,同时将社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充分发挥资本优势,积极参与高利润低风险项目的运作,让社员相互间通过资金互助,形成良好的收益。
下一步,合作社将围绕标准化绿色种植,在高产创建,品种展示和高产攻关田上搞突破,进步拓宽幅范围,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群众,为焦庙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再立行功。
第二篇:创办养殖合作社申请书
创 建 养 鱼 合 作 社 申 请 书
关于张峰华等农民创办养鱼合作社的申请
陈村村委会:
在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农民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改革创新”,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突出特色”的号召,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也为了推动我村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几位农民现申请创办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
通过考查我们几位农民决定充分利用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对闲置戈壁滩的重新开挖创办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该项目的包括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我们将建设鱼塘用于喂养四大家鱼,鲤鱼,带鱼,鲢鱼,鲫鱼等。年产成鱼10万斤,产值40万元!
第二期工程我们将建设可容纳300头猪的养猪场,年产值40万元!
第三期工程将建设肉鸭场,年产值35万元!
该项目落成后既无任何环境污染又可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猪排出的粪便可用作鱼的食物而鱼的粪便及其浮生物又可作为鸭的最佳饲料)从而大大减少资源浪费降低饲养成本。同时随着该项目的进行可为周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
农民收入从而带动我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现我们八位农民经过周密思考和全面考查申请注册总投资220万元的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望村委会能够批准!
申请人:张峰华2010年3月6日
第三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记广饶县花官镇洛程村支部书记程维远
洛程村是一个大蒜生产专业村,是花官大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有人口1846人,耕地5000亩。近年来,以程维远书记为首的村“两委”把“如何发展洛程经济,怎样才能让群众富起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进一步凝聚了民心和干劲,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先后被授予市级小康文明村、省级卫生先进村、广饶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居等荣誉称号。
洛程村2008年注册成立了广饶县惠民富硒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程维远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在上级指导和多方努力下,村合作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壮大大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抓服务。依托村合作社,建立了专门的农资配送服务点,根据农时需要及时为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平均每袋化肥比市场价便宜5-10元)。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去年以来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建设,邀请市、县专家授课,举办大蒜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康教育等培 1
训班18期,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质和保健意识。
二是抓品牌。花官大蒜天然富硒、质量上乘,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证明”。在此基础上,依托村合作社,进一步打造名牌产品,为合作社的大蒜和蒜薹注册了“洛程”牌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去年10月份村合作社代表花官镇参加了2012黄河三角洲(中国〃垦利)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深受客商好评,花官大蒜、蒜薹被评为全市十大名优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花官大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抓基地。在程维远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下,洛程村承担了省级5000亩富硒大蒜示范基地项目,省、市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以项目建设推动了产业发展。目前基地内已硬化水泥路15公里,沙石路12公里,衬砌沟渠2000米,修建桥涵42座,总投资960万元。通过沟渠路、桥涵闸的配套建设,洛程村5000亩大蒜基地全部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改、路畅通的高产稳产大蒜良田。
四是抓科研。在镇政府的帮助协调下,程维远书记多次与省农科院联系,促成了洛程村与省农科院建立科技研发合作关系,今年计划选择1000亩地开展大蒜良种繁育试验,重点培育优质高产大蒜良种,建设良种繁育的示范区,为大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良种保障。
五是抓增收。花官大蒜、蒜薹品质好,耐储存,不愁卖,平均每亩大蒜田可净落3000元以上。同时,洛程村还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1600余万元,建设了13处蒜片脱水厂,承包了6座恒温库,年可生产大蒜片2000吨,储存蒜苔2700吨,实现增收500万元,推动洛程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村合作社被评为全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六是抓党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洛程村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党员管理和廉政建设,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威信。村班子团结实干,党员带头示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同时村里还组建了80多人的秧歌队,统一购置了服装、锣鼓,利用农闲季节不定期的演出,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10年村秧歌队参加了电视剧《宣言》欢送参军的场景演出,每年参加市、县元宵节汇演活动,多次获得市、县秧歌汇演第一名。
第四篇: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看法
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创业路子的几点看法
曾凡涛 张旭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具有法人资格,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是联合闯市场、合作走富路的有效组织载体。利用当地原有农业资源优势,或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是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创办合作社的意义
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民生产分散,出售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均存在不少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家家户户扩规模,显然不现实。因此,采取合作的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同样的产品,联合采购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通过合作形成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资料采购价格,更方便地获得技术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人,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中组部等12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长效机制的意见》,把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作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将“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职责之一”,鼓励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等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
把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强化对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和创新优势,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大学生创业、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的“三赢”目标。目前看来,这种“一头联村官、一头联群众”的创业模式,受到了大学生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创办合作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来说,要想创办好合作社成功,首先就是做好项目策划。创办好合作社的项目选择既要有发展前途,又要切合实际,还要实施路线清晰。
1、做好村情调查是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对于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来说,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长期在外求学,对农村工作接触少或根本没有接触,初到农村,干起事起来往往感到很被动,无从下手,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和策略不足,导致独立工作能力不强,依赖性大。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和正确的研究。如果全然不了解实际情况却在那里指导工作,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只有甘当‘小学生”,放下架子,深入群众,认真了解村里方方面面的情况,遇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村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与全乡、全县乃至全省全国的政策背景、经济状况、发展要求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调查了解村情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村里,要胸怀全局,放开视野,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背景条件下分析看待村里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农民收入状况、矛盾存在的原因形态等情况,这样才能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具体到了解村情,应该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历史沿革和风俗民情;自然状况。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面积、村户数、人口结构、劳动力,以及村级路、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区位特征。主要包括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周边相邻村镇的情况等。人口组成。村里哪些人掌握一技之长,有多少人外出打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有哪些在外工作的人员,在什么部门和单位;有没有大学生,是什么学校的何种专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村集体经济、村民人均收人,村内资源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企业规模、效益和发展前景,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的情况。土地流转征迁情况。主要包括村口粮地、宅基地指标分配,集体土地的经营、发包情况,历次土地调整、各种作物栽种以及土地征迁补偿等情况。通过对村情“大调查”、家底“大盘点”,彻底了解村情,才能挖掘潜力,寻找和积蓄后发优势,有的放矢。
2、注重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一个村看似不大,但是其中也有着千头万绪。要做好了解村情这件事,必须首先要端正态度,并做好吃苦耐劳和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到村创办合作社,一方面经常会被当地群众高看一眼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扑下身心扎扎实实从具体而实际的工作做起,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进村入户访谈,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冷遇,甚至吃闭门羹,对此也要有思想准备,要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执着精神,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热心和诚心感化群众。
在调查了解中,还可能会碰到诸多消极情绪,诸如“我们村没有什么可发展的项目,要有我们早就发展了”等,对此要分析思考,要善于从抱怨中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准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调查了解村情,具体要靠3个字,即“跑,聊,瞧”。一是跑:不仅要在村里跑,往农民家里跑,往田问地头跑,还要到其他村去跑。这样才能有比较,有借鉴,取长补短,并从中找到合作发展的机会。不仅自己跑,还要跟着村干部、致富能人跑,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学习他们与农民打交道、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二是聊:在聊的对象上,可以和村里的“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人)聊,和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聊,和外出打工返乡的农民聊,和村干部、乡干部聊,还要和县里相关主管部门聊。在聊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开座谈会、单独交谈、人户走访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在聊的态度上,要注意耐心细致,农民大多不善言谈,也许他们的谈话语无伦次或词不达意,但要耐心倾听并在心里默默分析整理,这样,不但能掌握村里的各种情况,从中听出一些门道,而且还能在倾听中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村干部交流时,也许村干部讲的只是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上作经历,但其中会涉及一些村级事务的历史沿革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对自己会大有裨益。为了达到与村民沟通最好的效果,平时遇到村里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主动打招呼,遇到年长的要称呼叔叔伯伯婶婶阿姨或者爷爷奶奶,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三是瞧: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在跑和聊的过程中,要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看村容村貌,看区位地势,看自然条件,看风土人情,看村干部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注意细心观察,并善于分析总结,从中发现苗头,发现机遇。眼勤看,耳勤听,脚勤走,脑勤想有了正确的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相信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一定能够尽快了解情况,进人工作状态,办好合作社的实际工作。
3、办合作社还要搞好资源对接。充分全面了解村情后,还要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对接,从中找出哪些是可以办理的,哪些是需要借助其他资源才能做到的,哪些是可以列入长远规划的,哪些是短时期内还不能实现的,等等。要做到这一步,还要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心中有数。个人的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个人专业和特长;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社会资源;任职村可以借助的人力资源等。把村中的问题、矛盾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的方向罗列出来,与自己的资源优势相对照。找到其中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村民发展种养业,但品种老化,又缺乏相应的技术,而自己正好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就可以帮助引进新品种,培训新技术;例如,农民出售农产品,需要了解临近市场信息,而自己掌握电脑技术,可以上网或到实地为大家查找了解„„通过列举对照,能够发现自己可做的事很多。
4、办合作社要选准项目。大学生到村,给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见识多、信息灵、头脑活、门路广的优势,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把握市场动态、通报供求信息、引进资金项目,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以创业成效和实绩,给农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常见的办合作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型、商业流通型等几种模式,关键是要根据所在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能力特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具体形式包括特色养殖,如生态养牛、养猪、养禽等;特色种植,如大棚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特色观赏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如酱菜加工、卤菜加工、柳编、竹编等;农产品流通,如农家超市、农资连锁店等。也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通过振兴或引进特色产业,组建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将产业做大做强。不少村镇有自己的传统种养或加工产业,但是因为是单家独户小规模发展,形不成气候,效益低下。一些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村民组织办合作社搞生产,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将产品创出品牌,扩大影响,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村官杨俊森,2007年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绵潭村任村主任助理,绵潭村是全国闻名的“三潭批把”产地之一,但村民种批把依靠的是多年的老经验,缺少技术培训,信息也不畅通,生产、销售方式滞后,批把收获后往往不能卖个好价钱。杨俊森上任不久,就提出了建立绵潭村批把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合作社成立后,请来了县里的农业专家为村民举办批把生产知识讲座,并带来农药和高效化肥。杨俊森向果农推广新型农药,并指导用药为了让村民的批把卖出去,杨俊森利用网络,搜集批把供求信息,并在网站上发布出售信息,联系枇杷销路。在杨俊森的建议下,合作社订购了印有“三潭枇杷—绵潭”标识的包装盒,打出绵潭枇杷的品牌如今,村里建起一个枇杷交易市场,合作社修了6 000米的进枇杷园道路以及1 000米的进村大道。外地收购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枇杷园里农民种枇杷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村民年均总收人的75%以上。曾凡涛:陕西丰泰合作社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西安财经学院副研究员 张旭峰:陕西省农业厅农经处副处长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对农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经济实力弱,农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更加突出。
2、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也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联产成包责任经营与扩大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建设新农村,应当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技能,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之一。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往往结合合作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通过室内讲授、科学示范与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4、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有效场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实行志愿加入,民主管理。每个专业合作社都要求制定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职责,社员代表大会职责,以及培训、财务管理、分配等制度,对规范社员行为、实行民主集体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民主自治的学校,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社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有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锻炼,逐步增强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