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中考历史(范文)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4月5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5.“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6.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7.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区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9.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种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1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五世
B.册封五世** C.设置驻藏大臣
D.评定大小和卓叛乱
11.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和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茄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令“一劫”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1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蝶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16.“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1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9.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富民兴藏”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西藏发展的高度关注。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A.59周年
B.60周年
C.61周年
D.62周年
2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1.2011年3月6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和澳门代表团的审议,对港澳地区明天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十二五”规划起航之际,香港和澳门被历史性地列为专章进行阐述,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香港和澳门的强大支持与关怀。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1842年英国完全占领香港;③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④1987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22.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得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下图判断,这一”转折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B.中国代表团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3.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24.布克哈特在《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这样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________,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你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5.“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位老兵的话。话中的“第一人”带领美国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他是()。
A.林肯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华盛顿
26.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
A.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来克星顿枪声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27.“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追溯历史,1825年,名为“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史蒂芬孙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28.丘吉尔曾经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9.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这一协定的签订地点是()。A.柏林
B.科隆
C.慕尼黑
D.汉堡
30.2011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二、填空补缺。
31.门券见证历史。门券是一种很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在昭君墓参观卷的左端有董必武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诗中的“胡”指的是____(民族),昭君出塞发生在___________(皇帝)时期。
32.邮票记载历史。基于邮票回顾历史上得中美关系,也能从中看出双方关系的发展变化。继美国于1942年发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套反映中国题材的《抗战建国》邮票以来,双方在历史上陆续发行了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邮票。1971~1973没骂。我国连续发行了三套共12枚以乒乓球运动为主题的邮票,展示了强大的“乒乓外交”攻势;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以此为契机,我国于1973年发行了编号为57~62《熊猫》邮票一套6枚,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3.旅游感悟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味历史。站在都江堰大坝之上,我们缅怀二千多年前的秦国蜀郡太守____,感叹他的聪明才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登临长城,面对群山,我们仿佛看到明代气势宏伟的长城从鸭绿江边一路蜿蜒向西,直到_______;来到埃及,悠悠驼铃声中,我们游览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留存至今的________,用心聆听它对历史的述说。34.科技推动历史,科技的日新月异改变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回顾历史、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__”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____”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的社会。
三、完成表格。
35.填写历史上重要改革简表。
四、材料解析。
36.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夜,天安门广场中山像摆放工作连夜展开,6米高、近两吨重的中山像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如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画像,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但今年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又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摘自2011年4月28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提到,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你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8.阅读下列材料:
90年征途漫漫,90年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请回答: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会议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2)请从“当家作主”、“民主科学”,“自强求富”,“开天辟地”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分别填写在年代尺上方的相应长方框内。
(3)A、B两处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A处是______会议;B处会议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在本次会议上做出了实行______伟大决策。
(4)“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它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被逼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分别写出A、B两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哪一次会议?
(4)材料三告诉我们,二战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五、学以致用。
40.当今,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就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顺应历史潮流,谈一谈你得观点和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第二篇:07中考历史
山西省太原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大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与中华文明起源有关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太原市解放路上有一座宗教建筑清真寺。与清真寺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
①专制集权 ②和平交往 ③暴力冲突 ④民主政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思想主张的相同点是 A.都主张自由平等 B.都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都主张推翻殖民统治 D.都主张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 ③巴黎公社建立 ④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6.下列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直接相关的是 A.罗斯福新政实施 B.巴黎和会召开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九国公约》签订 7.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D.国际联盟
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巴拿马 B.古巴 C.玻利维亚 D.巴西 9.下列历史人物的语言与启蒙运动有关的是
A.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伏尔泰 B.“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c.“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 D.“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10.1895~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一位清朝官员在1909年可能看到的是
A.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B.政府下令剪辫、易服 C.唱《义勇军进行曲》 D.科举考试结果揭晓 12.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北伐战争——张作霖的主力被消灭
C.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 13.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山西境内的作战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对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基本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翻度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是
A.山西 B.甘肃 C.西藏 D.辽宁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6分)16.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历史人物的事迹。
(1)章破仑对法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三件事。(3分)
(2)周恩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贡献的三件事。(3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崛起)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国崛起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在经济、外交、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几年,太原进入了历史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2003年太原举行了建城2500周年盛大庆典;2006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2007年9月特在太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2008年将在太原举办自行车BXM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预赛„„
(1)根据材料,说明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2)列举近现代史上.我国“开阔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事例并具体说明。(4分)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体育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几年太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2分)
四、实践应用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7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参与讨论阿题。
【资料积累】
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但整个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是伟大而辉煌的。尤其在最后30年,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l世纪,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当争世界的主潮流。
(1)、图A、B、C各反映的哪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别说明图A、B、C中的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图A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图B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图C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问题探究】
(2)说明20世纪最后30年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分)
山西省太原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D 2C 3B 4A 5D 6A 7C 8B 9A 10C 11A 12C 13B 14D 15C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6分)16.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历史人物的事迹。
(1)章破仑对法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三件事。(3分)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或推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颁布《法典》(或《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典范;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丁欧洲的封建势力,推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等。(2)周恩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贡献的三件事。(3分)在巴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创始人之一);红军长征的领导人之一,参加遵义会议(或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等一起负责红军长征的军事指挥);西安事变发生后,代表中共到西安调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后,陪同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达成《双十协定》等。
评分说明:第(1)、(2)题各3分,答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件事1分.共6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2分)17.(1)寻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向发达国家学习等。
评分说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的l点1分,共2分。
(2)近代一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或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或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或提倡“民主”和“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群放)等。
现代一例: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没(或“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学习苏联经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例1分.说明正确1分;两例共4分。
(3)外交两例: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束中美对抗状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或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等。
体育两例:乒乓球运动被誉为我国的“国球”,推动了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1984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曾创世界大赛“五连冠”纪录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目要求的l例1分.共4分。
(4)太原市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探寻适台太原地方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太原市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和基础工业优势(或太原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商,引进外资,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台作)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点1分,共2分。
四、实践应用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7分)
19、(1)图A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内燃机技术 积极影响:成为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消极影响: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图B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原子能技术或核能技术 积极影响:为人类开发出新能源(或利用核能技术建立核电站等); 消极影响:成为当时战争中杀伤力、破坏性最大的武器。图C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电子计算机技术或信息技术 积极影响:有利于人类的信息交流(或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消极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危害。
评分说明:每幅图3分,应用的科学技术1分,积极影响1分,消极影响1分;3幅图共9分。
(2)由美苏争霸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和繁荣;人类走向
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以对话促进合作,追求共同发展;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潮流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点1分,共4分。
(3)[示例] 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或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制止战争)。
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或和平时期军事科学技术转化成民用科学技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评分说明:答出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分,答出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分,共4分。
估分要求:非选择题答出参考答案未预见的内容,主要符合题目要求,均可酌情估分。
第三篇:浅谈中考历史
浅谈中考历史
历史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中考科目了。因为,只要肯去记一下,历史肯定不会差了。而且历史对于某些学习极其糟糕的同学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历史最易得分。在中考中,历史的分值是50分。
一.如何复好历史
(1)以时间为线索,把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依次排好。这样记法,可以把历史的发展清晰地展现出来。用时间把历史贯穿起来,再通过时间回忆起历史事件。
(2)历史事件,无非是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开始标志、代表人物或政治派别、重要标志、结束标志、历史意义等因素。所以,每记一个事件,就要找出以上几点(有时可能找不齐这几点)。
(3)记关键词。把知识点中比较重要的关键词画出,在复习时注重这些关键词。考试时,借助这些关键词把答案组织好。
二.考试答题的建议
(1)选择题比较简单,但是考察的范围很广,覆盖初中历史六册,而且考查得很细致,一些平时会忽视的细节都可能考到。并且在题目中往往会有较多的修饰语,进而迷惑考生。因此,在答题时,必须筛选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在想出相关的知识点。
(2)非选择题的考查视乎倾向于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的,偏向于政治、经济方面。具体的具体的知识点:A中国历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1840年——1911年);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经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政治,新文化运动-思想);新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及21世纪初)B世界历史: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与扩张;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相关会议;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相关会议;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民族独立;美苏争霸。
(3)非选择题可以结合我们所学过的政治观点来作答。可以用于历史考试的政治观点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国两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四个尊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发展观;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原则;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实质、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历史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提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因此,我们答题时,特别是一些主观题(看法、感受等)时,最好能够紧扣“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这一方向。
(5)历史的非选择题的答案一般要由两点以上组成,所以答题最好写两到三点。
第四篇: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如何抓好2009年中考历史复习
横沟中学历史组
回顾以往中考历史的复习工作,有得有失,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我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我校的复习计划。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历史组全体教师在学校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以新课标为准绳,扎实贯彻中考备考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互动、活泼、主动地复习备考,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状态,应战2009年中考。
二、目的要求
1、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咸宁市2009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与梳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历史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的网络。
3、充分利用好咸宁市教研室编发的训练题。
4、搞好专题训练,形成知识框架,具备规范答题能力。
三、中考目标
优秀率达32%,合格率达80%,单科力争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四、复习备考措施
1、扎实开展集体备课与研究,群策群力,打好整体战,有步骤地实施复习备考计划。
2、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拔尖辅后工作,促进优生更优,合格层面大幅提高。
4、积极关注信息,搞好信息采集工作。
五、复习时间安排
复习备考时间从四月七日开始,到六月十八日结束,共十一周,共计三十七课时(含周末补课)第一阶段
4月7日至5月19日 单元复习8---13周侵略与反抗 1
1、分单元回访教材,积累书本知识;
2、梳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近代化的探索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科技教育与文化 1步入近代 1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
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璀璨的近代文化 1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凡尔赛跑----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二战 1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兴起 1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第二阶段
5月20日至5月31日 专题复习14---15周侵略与抗争史 1
1、查漏补缺,构建专题知识框架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能力。中国近代化探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 1一战、二战 1科技革命 1第三阶段
6月1日至6月18日 综合训练16---18周材料分析题答题指导 2
1、针对不同题型,指导规范答题
2、考前心理调试,临场指导,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探究论证题答题指导 2考前训练与指导 3
第五篇:中考历史热点
中日关系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6)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7)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8)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日本地震
2011年3月,日本发生8.9级地震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也展开援助。表现出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我国东汉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只是可以监测地震发生的方向,但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
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
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二战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请对战争说不!、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