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中山大学应用统计初试学长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前期复习
5月初到7月初
每天8点到晚上8点,由于年前我做了一些张剑的阅读,所以这时候张剑的阅读已经做完,每天就记3个list单词,重新做了张剑的阅读,每天一篇。基本上上午学习英语,下午数学,5点左右吃饭,到8点半回寝室看词汇课。
7月初到10月17号
大三下有一门课所以开始准备一两天考试,那一阵心情也很浮躁,开始每天找实习,最终找到了实习公司也不错,然后一直到10月17号都在外面实习。考研也没有完全放弃,偶尔周六周末会去看书,效率不高,英语基本上没管,数学全书偶尔一点点也做完了。
冲刺期
10月17到考试
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身心投入复习,这期间我基本上是早上6点半左右起来,7点左右到自习室,晚上10点半自习室关门回寝室,洗漱好开台灯要把每天任务完成为止。
11月中旬之前经常复习到一两点,之后是在精神太差了,开始正常回去洗漱好就睡觉。复习中心我都放在专业课上,基本上是上午英语数学,下午专业课一直到8点,然后开始政治。
复习方法
英语:每天记一个list,把朱伟词汇课课件打印出来每天看一个单元,研究真题三天一章,研究句子及不认识的单词,做好笔记,把难的句子以及不认识的单词抄下来。翻译刚开始每天做两个句子,翻译一定要写下来!不要在心里翻译。
13年14年真题没动用来做模拟,英1真题就研究了一遍,然后开始英2,英二简单些,两天一套,一天做,一天自己解析。
关于作文,图书馆借了四五本考研作文书在里面选的作文记,也自己写。新题型很简单,就做真题上的就够了。单词差不多总的记了7遍。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整张试卷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英语我觉得单词是重点,一定要记!
数学:全书总的来说,高数做了3遍,线代做了一遍,概率论做了两遍。线代讲义做了两遍。660做了一遍,无聊统计了一下错题高数错了70多道,线代和概率论加起来20道左右(记不大清了),然后做真题,基本上每套130左右,做到10年后每套140左右(最多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合工大5套卷随便做了下,因为没答案。10月以后数学每天花的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时间2个小时不到。
政治;精讲精练看一章,1000题上对应做习题,一遍弄完了后就把1000题刷了一遍,风中劲草看了三遍,最后一遍把红色字体的稍微记了下,肖8刷了3遍,肖四背了4遍,任四太恶心,内容太多,背了两张背不下去就没管了,20天20题稍微看了一遍粗略背了一下,真题有时间就看看。
专业课:人大统计学我买了对应练习,看一遍做一遍。茆诗松的数理统计看一章做对应的习题,第一遍就挑了简单的题做,第二遍所有题都做,第三遍做错题。龙永红数理统计看一遍做一遍。
然后中大网上打印出来的真题我做了三遍。我把重要定理知识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看完茆诗松数理统计第一遍才开始看统计推断,这本书真的是超级难,很多东西都看不懂,题没做,第一遍看完就是有个大概的映像,什么都没理解。
然后开始看茆诗松第二遍,这种转变瞬间让我感觉好简单,所以第二遍所有习题都做了,然后开始统计推断第三遍,这一遍不懂的地方我努力弄懂,他有些步骤省略了我就自己写出来,自己觉得重要的定理也记在本子上。
然后觉得再看也没用,还不如好好把茆诗松的书看看,所以开始看茆诗松的第三遍,做错题。做完后,又看了统计推断。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第二篇:2018学长分享中山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摘要: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准备2018考研中山大学统计学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下这位学长的考研经验,希望聚研途考研网的整理对大家有帮助哦!
一、政治
我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由于我政治基本忘光了,我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我如果再从头看,实在太花时间。于是我放心地把政治交给辅导班的老师。当时辅导班的政治老师讲得很好,他几乎一天就可以把政治所有考点给梳理一遍。辅导班会给你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这本身对我复习其它科目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所以对于其它科目,我也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
二、英语
大三下学期,能不上的课我尽量没上,而是直接去图书馆。我每天会花2个小时背单词和背语法。我采用的是“快速多次”的方法。就是每次看的时候,我不是以记住为主而是以熟悉为主。这样每次看的时候,我就能花很短的时间看完很多页,然后再重复看。如果还有时间,我就在图书馆借书,看高等代数中我没学过的部分。
三、数学
为了学习数学分析,我买了《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裴礼文的《数学分析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我用的教材是华东师大的。但我基本没看教材,只是知识点不懂的时候,才会去翻教材。裴礼文的那本书太厚,我也没看完,所以我主攻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里面的深度相比于中大初试的难度只上不下,而且题型类似。如果吃透这本书,应付中大数学分析初试完全没问题。我初试考了101,全院第二,这对于跨专业的我已经是不错的了。我学习高等代数用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没有特别推荐的,主要用来查知识点。我主攻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这本书难度也很大,我当时看起来很费劲。即使是前面学过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向量和二次型也让我觉得很吃力。
整个大三下学期,我把考研英语单词和语法看了12遍,把考研2005-2012真题做了一遍,还把《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看了一遍。通过研途宝辅导班上的基础课程,我大概了解政治每章讲的是什么。至于数学分析,我只是抽空做些题,并没有真正开始准备。这姑且是我打好基础的阶段。
冲刺阶段
暑假开始是完全意义上的考研准备。暑假两个月,我专攻专业课,也就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我用的书就是上面说的《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我一个星期大概休息一天。暑假过完,我把这两本书刚好看完,还上完了政治辅导班的强化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课程。到了9月份,我开始强化政治。我用的是辅导班给的教材,做的是辅导班给的《考研政治1500题》。与此同时,我开始看英语。把单词和语法看了一遍后,我开始每天坚持做5篇以上的阅读。这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下旬,期间我还有上本科课程和政治辅导班的冲刺课程。10月下旬开始,我又重新复习专业课,用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这两本书。我把这两本书看了一遍,就到了12月上旬。这个时候,我把政治辅导班给的密押背了一遍,还把单词记了一遍。
我的初试
12月27日,我走上了初试战场。第一天考完后,我感觉政治和英语考得还可以。12月28号考专业课。先考数学分析,中大出题的难度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考完感觉还可以,虽然有2道大题不会做。这里提醒一下,答题纸上只有12页,可是题目不止12道大题。当时我就是没注意,导致最后几道大题答案挤在一块了,非常不美观。考高等代数的时候,我心里凉了一截。因为有一道20分的大题考了双线行函数,而我之前完全没复习到这个知识点。所以我提醒各位,复习高代的时候记得要复习双线性函数。
我的复试
一、复试准备
初试考完了,我并没有停止复习。不管初试是否通过,我都要为复试做好准备。初试考完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中大指定的复试教材《概率论》(何书元著)。开学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数理统计》(何书元著)。中大统计学只招两个,去复试的有5个,而我排名垫底。但是中大数学与计算科学院有3个专业无人过线,也就是说整个院学硕去复试的人数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我的信心。
二、复试过程
1.专业笔试
专业笔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专业英语笔试。只要看完中大指定的那两本教材,完全可以应付专业课笔试。大家也不用担心专业英语笔试,去网上搜一下统计学专业名词去背就行。专业英语笔试包括5句英译汉和5句汉译英。
2.面试
接着是最重要的面试。面试之前我准备了英文的自我介绍,但没想到不用。进去面试之后,老师直接让你抽题目。我回答的题有:什么叫做独立,独立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数与各自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有什么关系,独立与不相关的关系,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定义,独立随机变量和函数的分布,置信区间。老师问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关键是你能否回答的全面。我当时从连续性和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写置信区间写到老师喊停为止。我之前准备的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单因素方差分析都没问到。
3.成功逆袭
总而言之,我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很满意。我全程都没紧张,并且我的复试成绩第一,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成功逆袭。我以总成绩第二的名次被统计学录取,获得二等奖学金。我一志愿上线的也没被刷,被调剂到中大数学专业。
总结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我的经验不一定呀按部就班,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考研的路途是很漫长的,只要坚持才能走向成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2018考研的学妹学弟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大家加油吧!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第三篇:2018考研:学长分享中山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2018考研:学长分享中山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摘要: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准备2018考研中山大学统计学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下这位学长的考研经验,希望聚英考研网的整理对大家有帮助哦!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学长的考研经验吧。
本人本科就读于湖北的一所二本学校,专业是生物技术,跨专业考上中山大学的统计学。我认为自己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在这里写下我考研的心路历程,希望对各位考研的勇士有所帮助。
自我简述
由于高考失利,我进入了武汉的一所二本学校。我的名校梦就此破灭了,所以一进大学,我就励志要考研。在前两个学年,我认真学好每门公共基础课。我一直很喜欢数学。我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直是班上第一。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正是因为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我对统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建模顾名思义是根据问题的特征来建立合理模型,然后通过模型做出预测和推断。数学建模很有意思,这意味着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建模,然后通过合理模型来理性分析。由于我的本科专业是生物技术,到了大三我要做很多实验。当时我觉得做实验很无聊(仅个人见解),感觉自己不适合学生物。而且我觉得生物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我下决心跨专业考统计学。
通过网上查询,我了解到统计学的初试专业课科目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这两门课我都没学过,但我之前参加过数学竞赛培训,所以我对数学分析每章都有所了解。我完全没接触过的内容有:一致连续性、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广义积分敛散性判别、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含参变量的正常积分、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欧拉函数、格拉姆函数。而无穷级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我掌握的也不全面。数学分析中有很多公式定理,都是我之前没接触到的。高等代数和线代中,前面的多项式,后面的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氏空间,我也完全没接触过。因此我的工作量很大。
我的复习安排
一、政治
我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由于我政治基本忘光了,我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我如果再从头看,实在太花时间。于是我放心地把政治交给辅导班的老师。当时辅导班的政治老师讲得很好,他几乎一天就可以把政治所有考点给梳理一遍。辅导班会给你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这本身对我复习其它科目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所以对于其它科目,我也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
二、英语
大三下学期,能不上的课我尽量没上,而是直接去图书馆。我每天会花2个小时背单词和背语法。我采用的是“快速多次”的方法。就是每次看的时候,我不是以记住为主而是以熟悉为主。这样每次看的时候,我就能花很短的时间看完很多页,然后再重复看。如果还有时间,我就在图书馆借书,看高等代数中我没学过的部分。
三、数学
为了学习数学分析,我买了《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裴礼文的《数学分析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我用的教材是华东师大的。但我基本没看教材,只是知
识点不懂的时候,才会去翻教材。裴礼文的那本书太厚,我也没看完,所以我主攻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里面的深度相比于中大初试的难度只上不下,而且题型类似。如果吃透这本书,应付中大数学分析初试完全没问题。我初试考了101,全院第二,这对于跨专业的我已经是不错的了。我学习高等代数用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没有特别推荐的,主要用来查知识点。我主攻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这本书难度也很大,我当时看起来很费劲。即使是前面学过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向量和二次型也让我觉得很吃力。
整个大三下学期,我把考研英语单词和语法看了12遍,把考研2005-2012真题做了一遍,还把《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看了一遍。通过聚英辅导班上的基础课程,我大概了解政治每章讲的是什么。至于数学分析,我只是抽空做些题,并没有真正开始准备。这姑且是我打好基础的阶段。
冲刺阶段
暑假开始是完全意义上的考研准备。暑假两个月,我专攻专业课,也就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我用的书就是上面说的《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我一个星期大概休息一天。暑假过完,我把这两本书刚好看完,还上完了政治辅导班的强化课程。到了9月份,我开始强化政治。我用的是辅导班给的教材,做的是辅导班给的《考研政治1500题》。与此同时,我开始看英语。把单词和语法看了一遍后,我开始每天坚持做5篇以上的阅读。这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下旬,期间我还有上本科课程和政治辅导班的冲刺课程。10月下旬开始,我又重新复习专业课,用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这两本书。我把这两本书看了一遍,就到了12月上旬。这个时候,我把政治辅导班给的密押背了一遍,还把单词记了一遍。
我的初试
12月27日,我走上了初试战场。第一天考完后,我感觉政治和英语考得还可以。12月28号考专业课。先考数学分析,中大出题的难度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考完感觉还可以,虽然有2道大题不会做。这里提醒一下,答题纸上只有12页,可是题目不止12道大题。当时我就是没注意,导致最后几道大题答案挤在一块了,非常不美观。考高等代数的时候,我心里凉了一截。因为有一道20分的大题考了双线行函数,而我之前完全没复习到这个知识点。所以我提醒各位,复习高代的时候记得要复习双线性函数。
我的复试
一、复试准备
初试考完了,我并没有停止复习。不管初试是否通过,我都要为复试做好准备。初试考完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中大指定的复试教材《概率论》(何书元著)。开学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数理统计》(何书元著)。中大统计学只招两个,去复试的有5个,而我排名垫底。但是中大数学与计算科学院有3个专业无人过线,也就是说整个院学硕去复试的人数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我的信心。
二、复试过程
1.专业笔试
专业笔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专业英语笔试。只要看完中大指定的那两本教材,完全可以应付专业课笔试。大家也不用担心专业英语笔试,去网上搜一下统计学专业名词去背就行。专业英语笔试包括5句英译汉和5句汉译英。
2.面试
接着是最重要的面试。面试之前我准备了英文的自我介绍,但没想到不用。进去面试之后,老师直接让你抽题目。我回答的题有:什么叫做独立,独立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数与各
自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有什么关系,独立与不相关的关系,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定义,独立随机变量和函数的分布,置信区间。老师问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关键是你能否回答的全面。我当时从连续性和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写置信区间写到老师喊停为止。我之前准备的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单因素方差分析都没问到。
3.成功逆袭
总而言之,我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很满意。我全程都没紧张,并且我的复试成绩第一,成功逆袭。我以总成绩第二的名次被统计学录取,获得二等奖学金。我一志愿上线的也没被刷,被调剂到中大数学专业。
总结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我的经验不一定呀按部就班,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考研的路途是很漫长的,只要坚持才能走向成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2018考研的学妹学弟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大家加油吧!
第四篇:2012年中山大学宗教学考研初试复试经验
复试已经结束好几天了,可是每当想起复试的情景,想起老师告知复试通过的情景,内心还是难以平静。是高兴?抑或是激动?说不清,只是感觉像一场梦一样,从2010年一直做到2012年。
初试准备
本科是学旅游的我,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对未来有很多的疑惑,曾经一度想要读旅游的研究生。只是数学太差了,完全提不起兴趣,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准备活动。转机出现在2010年,当时大二期末我在五台山实习了三个月,见到佛国圣地的清净澄明与往来人众熙熙攘攘,于是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想要专门去研究研究这门学问,十月份下山后我便开始搜集有关佛教类考研的资料。说来有意思,刚开始我想报考的是武汉大学,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我单恋的女孩子(所谓的女神啦)要考那里的新闻。抱着这样有些可笑的理由,我买了有关武汉大学宗教学的复习资料,大概有段德智的《宗教概论》,肖前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赵敦华的《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另外还有一些在学校图书馆买的佛教史资料,这些算是我第一批比较系统的资料购买。在精读完这些资料后,我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武汉大学的宗教学是中哲西哲马哲在一份卷上一起考,复习起来会很麻烦的,这让没有专业哲学素养的我很头疼。而且招的人少,推免率也高。这时我正好发现了中山大学的考试内容很清爽,只要选择中西马中的一个方向就可以了,而且参考书目、往年的考题、录取比例、老师介绍等网上的信息非常全面,复习起来会很方便,于是便抱着和单恋的女孩子异地的风险,决定报考中山大学。
在把最初的一批资料看完后,感觉应该详再学习些专业知识,于是我买了一些宗教学和哲学方面的经典书目,如《金枝》《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之解释》《宗教思想史》《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更为深入地学习了一些宗教和哲学方面的知识。这里推荐一下《宗教与世界》丛书,里面都是一些宗教方面的经典书目,看起来很爽的。这一时期的学习,让我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感到宗教学的博大与精深。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11年7月份了,读书慢吞吞的我感到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于是这时候我又买了方立天的《佛教哲学》、钱穆的《四书释义》《庄老通辩》《阳明学述要》《朱子学提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等书,作为佛教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梳理资料。钱穆是我很喜欢的学者,他是自学出身,写的东西有理有据、行文流畅,常常有惊人的论点提出,虽然他算是老一辈的学人,但读起他的著作仍然是热血沸腾。方立天的《佛教哲学》虽然有很多地方观点显得有些陈旧,但内容平实易懂,读起来也很顺畅。
当然,除了专业课的准备,我也买了政治红宝书和英语黄皮书,但是直到11年年末我才开始看题。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政治和英语的复习我是完全不靠谱的。大家千万别参考。我没有报政治和英语的辅导班,个人觉得没用,省下的钱可以买很多书的。我的政治大纲解读只看了马哲部分,剩余的看不下去了,因为我文科出身,高中已经看了三年政治,现在又看这些东西,看的实在心烦,最后干脆就没看了。英语也没好好复习,仔细做了两套真题对了答案、划出生词,感受了一下考研英语的阅读的难度,就再也没看过了。所以相比很多考研的同学,我的时间会变得非常的空闲,毕竟跳过英语政治只复习专业课的话时间和精力还是很从容的。
时光荏苒,很快就要到考试的日子了。这段时间我有些烦躁,经常去网吧通宵,有些放纵自己。当时我一直在考虑如果考不上会去干什么,是再考一年还是直接工作,每天胡思乱
想。说来也巧,这时候我正好翻了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还有邓晓芒的文章《我是怎么学起哲学来》,两者都讲述了人在困境中不放弃个人追求的故事,这让我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了解到了不管以后结果如何,我是依然能够读书的,考上考不上都会有路走的。于是躁动的心又平静下来了。就这样,带着平静的心,我在12年一月步入了考研的考场。考政治的时候,写的挺顺的,选择题就是靠感觉,觉得说的好听就选,不靠谱的就不选。大题的时候就猛说好话,尽量回忆高中政治的答题思路,反正就那么的写完了政治。下午考英语,先写阅读,然后写作文,仔细写好后接着把其他的内容写完,总体来说也比较顺。考完以后内心很愉快,躺在床上又翻了一遍《新编中国哲学史》和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看完就到睡觉的时间了,便呼呼大睡。第二天上午好像考中哲公共试题,题目还不算太难,只是张载的一些资料我没细看,那个题只好草草答了些,总体来说感觉还好。下午考宗教概论,比较基本,最后的大题是分析儒家思想与中国宗教的宗法性传统之间的关系,之前在图书馆正好看了牟钟鉴主编的《中国宗教与文化》丛书,很受启发,于是答这个题也很顺畅。
于是就这么的考完了,也没什么很兴奋的,因为复习的时候也不是很紧张的。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个年。过年的时候在家顺便看了看闲书,也拿起《宗教思想史》看了看,因为复试要考比较宗教学嘛。
很快就到了出成绩的日子了,那天在宿舍没网,跑到别人宿舍去查,结果考了351,英语政治各六十多,专业课各一百多。看了看过了以往的分数线,觉得又了结了一件事。于是便专心准备复试。复试的准备主要看了《宗教思想史》,别的书也看了些,不过都忘记书名了。正好今年我的母校山西大学110周年校庆,毕业论文要提前交,于是还得准备论文的资料,这段时间安排的比较紧。
复试
复试是4月5号现场报名,我二号到的广州,之前联系好的热心的学姐帮我租好了房子,我就开始准备最后的复试了。学姐人非常热心,租好了房子,三号带着我在中大校园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还有越秀公园玩,四号上午又带我喝了正宗的广州早茶,又陪我逛了上下九步行街和沙面大街,让我完全没有了漂泊的愁绪,内心只剩下欢愉。四号下午我没有出去,好好休息了休息,五号上午报了到,了解了考试程序,下午也没什么事情,就又看了看书。
六号上午是笔试,先考两个小时的专业课。本以为会考比较宗教学,没想到考的还是初试的那种思路,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佛教把无明当做苦的根本原因的理由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等,剩下的忘记了。特别难的题也很少,于是立刻对老师产生了无比敬仰之情,感谢他们的手下留情。
接着是考专业英语英译汉,一篇长长的关于孔教的文章,难度适中,比较顺畅的把大意翻译下来了。下午是面试,按以往的比例,大概初试有二十多个人考,面试来了七个。一个人进去谈十几分钟吧,第一名先进去,我是第七,中间有个人没来,就在楼道看着细雨,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去。进去的时候老师先问我的教育背景和考研理由,于是我就把自己介绍了一番,考研理由就是文章开头讲过的那些。接着一个老师问我看过什么书,我就说了一些看过的,比如四书庄老等经典,钱穆的一些作品,宗教学方面的一些经典等等之类的书。另一个老师问我《齐物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简单回答说万物齐一,取消物与物之间比较的基础什么的。接着中间的冯达文老教授又问我四书看的都是什么版本的,我就说《孟子》是中华书局版的,《论语》是随便一个版本的,《大学》《中庸》是钱穆评注版本的。老教授
又问我钱穆对于《论语》源流的看法,我说我不知道,只关注过钱穆对庄老源流的看法。然后老教授问我钱穆有什么看法,我就说他认为庄子的年代在老子之前什么的,老子沾染世俗气太重什么的,但是因为现代考古资料的发掘,加上冯达文教授在《新编中国哲学史》里面谈到的老子思想的三种分化情况什么的,钱穆先生的看法基本是可以推翻的。
说完了这些,旁边的龚隽老师又问我看过什么佛教史,我就说看过外国一本未出版的译作、黄忏华的、吕澄的、方立天的,他也没继续问下去。冯老师左边的老师这时又问我山西太原有什么寺庙,我就说了崇善寺和妙吉祥寺,还有山西省佛教协会在崇善寺。接着冯焕珍老师又问我知不知道昙鸾,我说他是净土宗的早期宗师,他在净土宗的祖庭(当时极度紧张,把玄中寺都忘光光了)传法什么的。由于此时我极度紧张,把昙鸾和昙曜都弄混了,竟然把昙曜五窟说是昙鸾住持修建的,真是丢人丢大发了。我当时都快没法继续说话了,从小到大从没有这种感觉的,只好停下来向老师承认自己十分紧张,很多东西的忘了,还好老师很大度,说没关系没关系。接着左边的老师拿着一份专业英语资料,指出一段让我朗读并口译,于是我就读了也翻译了,难度适中吧。
然后冯老师又说现在还不能确定能否录取你,如果录取你,自费你愿意上吗?我当然愿意啊,于是就说我愿意的。接着老师也没问什么问题了,我就出去了。面试完心情是比较低落的,因为比较紧张,说话有时候不是很流利的,再加上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感觉自己希望不大。细雨还没有停,我就沿着逸仙路来回走了走,平复了一下心情。转了会儿我又回到楼上,和一起复试的同学聊了聊。等了快一个小时吧,成绩出来了,复试上了,并有公费,让我很开心,也不敢相信。
回头再看看,我觉得专业课复习的重点还是积累吧,看书慢不怕,只要早做准备,多花些时间就可以了。每天看一些,时间长了也会有很多收获。此外博约结合也很重要,而且思想史的连贯性一定要把握好。专业真题也感觉感觉,虽然每年没什么原题出来,但用来测试一下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也是有用的。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就看别的贴吧,除了英语把阅读和作文做好了,个人没什么其他好的建议。
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是必须的,得失心太重的话压力会很大的。另外,千万别以为哲学类的专业分数低就觉得好考,可以混学历,这么想的人已经输在开始了。背会专业课和读懂专业课是两码事。就这些吧,只是些个人的经历,希望能对以后考宗教学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最后,祝所有付出努力的人成功!
推荐阅读: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山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备考手册【考研必读】
中山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中山大学考研研究生报录比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下载
第五篇:2014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初试经验贴
2014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初试经验贴
考研终于结束了,回忆起和战友基佬周一起奋斗的日子,我心里就是满满的感动。我不想让这样一段经历随着考研结束而淡忘,故用文字记录一下那些经历,希望也能给后来者一些鼓舞与正能量。
我从13年1月辞职,决心考研。四月份,基本步入正轨。开始做李永乐的《数学全书》,这时专业课还是以课本和《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复习精编》为主,做做课后习题。一个人备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离开了课本有一段时间,知识都淡忘得差不多。累得时候趴趴就得继续起来看书。还记得好几次凌晨两三点醒了就跑去教六看书,这种违背生物钟的事情我从来不提倡,不过偶尔试试也可以给自己增添不少正能量。我知道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太多了,我也知道一个二三十人的考研室,最终能考上得可能就那两三个,所以我必须得和别人不一样,我必须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五月份全书过半,专业课课后习题两天一章,中途偶尔偷懒,大概到六月就把奥本海默的课后习题全做了一遍。英语一天一篇酱油阅读,也没能坚持下去。
六月,基佬周加入考研战队。我们在南亭球场后面找了一个两房一厅的房子,800大洋。两个人复习特有感觉,互相监督,互相交流对方的学科。六月份的复习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你要知道,思路的东西,互相沟沟就通的了,全书之前积累的问题在互相讨论下很快就得到解决。六月底,全书已完成一遍。这个月里,奥本海默又过了一遍习题。英语还是打酱油。七月,大头加入了考研。七月份我大概用18天时间就把张宇的18讲和后面的经典题做了一遍,不得不说18讲是我遇见的一本好书,做完有点劲爆的感觉。这个月把《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复习精编》专业课的历年真题做了一遍。英语,老样子,你懂得。。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12年的660题,个人感觉660相对18讲略微逊色,但还是值得一做.660题实际有800题,大概就是每天50题,后来感觉有点快了,每天就30题。做完选择题部分,已经是8月10多号,感觉有点陷入了题海战术。于是调整策略,回归全书。这个月专业课稍微松懈了。英语的话推荐张剑的黄皮书,感觉解释得不错,思路很细很到位。政治则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序列一同样值得我推荐,细细得看,结合自己的东西,结合实际,会很有味。
九月,这个月数学还是在全书的海洋中游啊游。政治则还是在看序列一,投入的时间比较多,一天两个小时,还买了本序列二(这个真的不咋滴,建议选择其他)。英语则每天做一两篇阅读保持感觉。专业课则因为政治的出现时间被压缩得不像样,一方面感觉专业课不
难,一方面在政治上想冲80分。
10月,开始研究生报名。我选择了中大的大热门信科院中的大热专业通信。我清楚知道13年报考的情况,14年必定是大年。我当时的心态就是扑出去,往前走不回头。基佬周则报考了西南财经。看不进书的时候就相互鼓励:“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一直这么努力,我们考不上,别人也考不上。要真考不上,只能说对手太强大了,我们尽力了,也没有遗憾了。”十月份我开始做数学真题。还买了一本师兄写的专业课笔记,结合真题来看。政治则把序列二,风中劲草部分给做了。英语则有意识地去练一些题型。
11月,离考研还有60来天。那时每天就宿舍-教室;教室-宿舍。中午很多时候都不回去睡觉,大衣,枕头一应俱全。这个月数学买了李永乐的400题,13年,14年都做了。英语开始发力,每天都有两个小时。政治还是抱着冲80的心态,买了许多模拟题,当时就和老州有个想法:要把市场上所有的模拟题都做完。专业课中大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开始做博学中山大学考研网的《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冲刺宝典》和《中大信号与系统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想多见识。
进入12月份时,由于之前太拼,感觉很疲倦了。这时基本时每周六日模拟考,完全按照考研的时间来进行。周一至周五则总结错题,查漏补缺,还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调整考试时的各种状态问题。考研一年只有一次,适当全真实战模拟是有必要的。
一月考试完毕。
以上是我的一些回忆,下面说说我的复习方法以及一些自己的东西。
专业课:主要把精力放在奥本海默的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再结合一些笔记整理思路和优化自己的方法,历年真题和课后习题得多做几遍。14年试卷里出现了吴大正教材的内容,但不难,把01年到14年真题的知识点搞烂就可以了,吴大正教材可以用作参考书翻阅。
一直在硕考论坛里得到不少东西,自己考完,希望写写文字,给自己留点回忆,也给大伙瞧瞧我走过的弯路,回馈回馈硕考论坛。作为一个我过来人,我知道在漫长的备战过程中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什么问题可以到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群:89040999讨论交流,我会尽量回答你们的问题。
哈哈,说了那么多,自己都有点晕了。文笔实在不好,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