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长工作求职经验
毕业三年,回首无名,再谈求职
在上海今天不算炎热的下午,我以加班的名义,坐在办公室电脑前,草创这篇文字——关于就业和求职。也许你已看过千百种类似的文章,所有的观点也可能大同小异,但毕竟作为一个从工大毕业的学子,在经历职场三年之后的一些体会,或许能更贴近实际,因此希望本文能给有需要的同学以有限的帮助。
为了能够更系统的去讨论这样一件事情,我先将大致的纲要罗列如下,希望有助于理解:
一、职业目标与自我认识
二、方法与途径
三、结果与未来
四、创业
第一部分
目标:
所谓的目标,不过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从小课本就教育我们要有理想……大家都在谈理想,谈未来,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谈?因为问题是:你的理想清晰吗?可量化衡量吗?近期的理想与长远的目标统一吗?
我暗自揣度,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理想,无论是否清晰、是否曾经表达过,是否去认真思考过都应该可以归结:使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过得幸福、快乐。快乐,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为了这样一个理想,我们奔波忙碌,我们努力工作……如果你所追求的不是这一点,那这篇文章的观点恐怕不适合你,可以就此打住。
那回到工作这边来,无论我们就业的方向如何,都应该要能够贴合我们的人生目标。所以每个人在签工作之前,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份工作能给你带来快来或者能给你将来带来快乐吗?
但这仍然是一个颇为模糊的概念,因为很多时候,不管一份工作性质如何,你都可以给自己找到理由。诸如,这份工作待遇好,虽然很累,但是钱多我就幸福;或者虽然钱少,但工作轻松,因此我很幸福……等等
所以,求职目标还必须细化,具体来说最关键的无外乎以下几点(顺序代表重要性):
1、行业
2、职能(职位)
3、企业性质
4、地点
5、待遇
为了针对这五点做好求职目标的规划,我们还必须引入另外一个话题: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认识自己其实非常的难,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有时候比了解别人还难。狭义来说,自我的定位是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了解,即我能够做什么。对于毕业生而言,不外乎这么几点:专业的技能、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外语水平,专项特长等等;广义来说,还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在,个人的性格优缺点等等,即我喜欢做什么。
描述起来简单,但很多人经常要么高估自己,要么低估自己。在没有丰富的生活历练之前,要更客观的评价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去问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他人往往能更好的之处你的优缺点所在。
行业和职能:
在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之后,我们便可以针对上述的五点细致的规划求职目标了。首先是行业和职能,考究这两项最重要的基础便是我们所学的专业和所掌握的技能,其次是个人的爱好。一般来说,学机械的人不会去设计房子,学建艺的人也不会去做财务。当然,有一些职位对专业界限要求是很低的,比如营销和管理、采购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觉得自己专业技能也学的不好,就抓住营销不放,专门投这样的职位;又或者有些人,找工作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有公司给了营销岗位的offer,他也就接受了。
当然不能说营销岗位不好,大部分的老总都是营销出身。但是决定加入营销阵营的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八年、十年之后,那些刚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便可以积累到未必比你差的工作经验,却拥有比你更旺盛的精力,并且要求更低的报酬。到时候,你用什么和他们竞争?
所以给自己定职业目标,一定要看的远一点,一定要考虑到如果我进入这家公司,从事这份工作,三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我可以做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所谓“男怕入错行”,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行业和职位的选择,这也许将决定你今后一生的发展。
最好不要有将就的想法,等到三五年以后,你的同学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除非你还能安安心心的重新换一个行业和职位,从头开始。
企业性质:
一般来说,企业性质有这几种:政府事业单位(公务员)、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台湾香港企业(因为比较特殊,另外罗列一项)。当然,还可以细分,比如按规模,可分为大、中、小;按国别可分为日资、韩资、中东资、欧美资等等。
很多人挤破了头想考公务员,因为待遇好收入高,工作又稳定,如果以政治角度考虑,前景还很不错。但作为公务员,你的日常工作就需要遵守很多额外的规矩、你可能要经常喝酒、你可能要善于应酬和逢迎、可能要处理很多边缘甚至灰色事件、你还可能要接受在日常上网时广大网民以偏概全的谩骂……这个都能接受吗?如果可以,我想那你就考公务员吧,这或许是一个适合你的选择。
那国企呢?工资虽然低,但年奖高,工作也稳定,津贴礼品还不少。但是很多国企工作氛围相对保守,流程繁杂,人际关系复杂,年奖虽高,效益一旦不好就难以保证。你考虑到了吗? 还有外企,看起来比较风光,流程正规,氛围积极,工资也比较高。有很多交流、培训的机会,说不定就是整天欧洲、美洲各处跑。可是你有没有考虑到经常加班(比如我)?知不知道在这里华人总是外人,难以获得高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吗:外国人拿着你数倍,十数倍的工资,干的却比你轻松的多?
至于私营企业,很难以一句话来描述,因为私企之间相互差距很大。他们有的如国企,有的像外企,还有则是地道的新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一般来说,在小的私企,你机会更多(我有同学进去不到两年,已经是中层管理者了),但可能学的更少;而大的私营企业,则竞争会更激烈,却成长的也更快。所以,不要以一种主观的印象去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适合与否,一定要贴合自己的性格来分析抉择。
地点:
上海还是广州?北京还是合肥?郊区还是市区?OK,这都是老掉牙的话题了,但他的确比较重要。如果上以上几点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那么地点的选择则可能更侧重于感性。因为
你喜欢这里,或者因为你喜欢的人在这里,所以你选择这里,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有一点需要理性思考的是,地点往往影响你的视野,大城市自然要比小城市和偏远的地方能让你的视野更外开阔,但这个并无好坏之分,一切只在于你的选择。
薪水:
没错,我把薪水排在最后,因为在这五点当中,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环。而我今天在这里也只是想要弱化它在大家心中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类似这样的情景(我们大四时经常上演这样的对话):
A:你的单位给你开多少钱?
B:2500,你呢?
A:不错嘛,我的工作差啊,只有2300。不过听说那个C很厉害啊,3200一个月呢…… B:是啊,我也听说了。不过他在上海,他的3200还不如你这合肥的2300呢。
现在,每当想到这样的片段,我就想笑。我觉得用几百块钱来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当然,我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好的工作,工资会比较高,而差的往往较低。但请务必记住,对于毕业生而言,工资的高低只是一个工作好坏与否不太重要的表现,却绝对不是衡量标准,不能够本末倒置。
绝大多数人,最辉煌和耀眼的人生也许在25岁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但却要在30~50岁之间展现。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人,或者有用的人,你的人生精华,你的成就是在30岁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在你23岁毕业那一年,三、五百月工资的差距……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如果你认为需要将你展现的年龄提前,那也至少是在毕业三年以后(我这个年龄),每个人的工作将开始慢慢定形的时候,来重视你的收入。
如果你找了一份自己认为非常合适的工作,只是工资不高,请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第二部分
这个部分谈的实际上是关于日常的积累与面试操作的问题
途径:
通向成功之前,你必须铺好一条路;同样,要找到一份好(合适)的工作,也要给自己铺一条路。那么需要怎么铺?
考证吗?我们求职那年,闹过一个笑话,当时某大企业(忘记名字了)宣讲会,会间提问阶段,计算机学院一个哥们(据说曾任院会副主席)向HR问了一个问题,大意是他在校期间,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诸如什么什么……然后也觉得自己能力非常不错,具体哪方面哪方面等等。最后蹦出了一句话(还结巴),搞的我们全场笑喷了“就是那个……那个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么多,都没,没……没证儿,行不?”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因为应届毕业生,是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比如各种各样的证件和奖励。特别是外语能力的证书、计算机能力的证书等等。但毕业之后求职,这些东西的功能将极大弱化。(除了学位证或某些含金量很高的资格证书)。但无论如何,技能的掌握的重要性远高于证书本身,很多计算机过几级几级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其实对电脑的实际运用操作还不是很熟悉,那是不是该考虑学习一些应用软件的操作呢?甚至有的人,请人代考过英语四级六级,因为英文能力是很简单就可以评价的,而且面试时如果对外语有要求,也几乎是必须考察的,如果你的英文真的不好,非常容易露馅。
比考证还重要的是专业技能,这里说的技能可能是你主修的专业知识,也可能是你的某种比
较擅长的爱好。因为HR招人的目标很明确,他们最看重的是你能不能从事所提供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用到若干技能,如果你在这些方面的确有专长甚至突出,那很容易就会被企业相中。因此在校期间,应该要有意识性的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学习或者提高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一个面临就业的人而已,如果平常没有任何积累,现在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火了。那也许就只能依靠一些求职的方法,来寻找一份心仪的工作。
方法:
关于面试方法论的文章真是太多了,只要大家愿意上网找,多看别人的心得,对自己一定大有裨益。这里只根据自己的经历,提供一些简单的建议或者方法。
首先是态度,如果你四年都不曾努力,那找工作总该上心了吧,难道等工作找你吗?积极是必须的。同时,诺大一个校园,有的人高高在上,自命不凡,但一旦求职遇到挫折,便难以接受;而有的人,战战兢兢,自惭形秽,总不敢对竞争激烈的岗位报以希望。这样的情况,其实都是对自己的定位认识不足(如上一部分所述)。依我愚见,毕业生求职在战略上对企业要有一点“傲气”,不怕他不要你;但在战术上却要有一点“下气”,充分做好面试所需要的准备。
至于面试准备,首先是简历,干净简洁,不一定非求全面介绍自己,却一定要突出重点,在投递是最好能有针对性。切忌在目标岗位上写着技术,然后够给管理……最好不要超过两页纸的长度。接下来是Face to face的话题准备,面试过的人都知道,以下几个项目是必须的:自我介绍,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专业知识考核。要求你事先把这些说辞准备好不过分吧?当然还有很多项目都最好能准备好先:自我的优缺点介绍、对我们公司的了解,实践经历描述等等。最后是着装,关于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穿衬衫打领带,要视企业而定,但整洁干净精神,是一定有必要的。
当进入到面试阶段以后,你或许做了种种准备,并考虑这样那样的情况,但很有可能你最后发现,面试的手段是你所未曾预料到的。所以临场的应变非常重要,说话语速要慢,一是让人家听懂,二是然自己思考。如果你感到自己紧张了,记得让自己微笑,因为笑容一出现,紧张就消失了。
那如果怯场怎么办?一个字——练习!先找同学练,大四时间应该也比较多,找个周末抓个同学过来,就对着他一顿自我介绍,让他指出你的不足。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找一些你并不想去的企业来练习面试,这样心态更容易调整平静。但有一点,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很喜欢面试非常多的公司,拿到offer又不签。我想既然你能拿到这么多的offer,证明你实力不错。在适当的时候最好能停止这样随意面试的行为,因为大家毕竟都是一个学校的,你放弃的一个offer,或许是别人的一次机会。
第三部分 结果与未来
ok,万事大吉,你也拿到了心仪企业的offer,把自己卖了,就等着毕业过去上班。我想这是目前大多数非考研的那一部分同学的状态。那接下来该做什么?
结果:
职位和行业一旦定下来,那你就有必要更多的了解这家公司,他们的产品和应用领域,他们的企业文化(不是公司网页上宣传的那几个字,而是看外界或者内部员工的评论),如果是
上市公司,或许你也可以看看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而对自己所从事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也希望能够花时间去巩固或者提高,因为这也许会让你在将来的新人竞争当中表现出色。当然还有,如果你去实习了,请不要忘记你的同学们。在班级散伙饭的那一天,请赶回来吧。因为这当中的有些人,或许一别三五年,十数年,甚至是一辈子。
未来:
从离校开始,你可能将踏入两个不同的时代,其一后大学时代,如果你去的是华为、中兴、华硕这样的企业,那里成群的应届毕业生会让你有在校的感觉,不同性格的人将再次结成新的群体,就如在学校一般。其二大学全终结时代,你可能会一个人去到某些小规模招聘的企业,其中只有少数的应届毕业生,你被迫和老员工混在一起,但却又发现并非十分容易相处,因为你们有代沟。于是,如果你单身,工作又比较悠闲,在这样的公司,抑或倍感孤单。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管你身处那种岗位,何种企业,请保持你投入工作的激情和积极性,越长久越好,这种激情或许热烈或许醇厚,都是可以的。不要害怕老员工鄙夷你热情的眼光,也不要相信他们下的三年之后你和我一样没有激情的预言。请用你无所畏惧的勇气,和睿智的心,让你的青春时代,让你大学结束之后仅剩的若干年的年轻岁月,绽放灿烂的笑容,无怨无悔!
第四部分 创业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想有创业想法的人应该不少,但真正为自己的想法去做过书面正式规划的可能就不多了,而将这样的规划付诸实践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我充其量也只是个规划者,其实并没有资格在创业这个话题上给出什么意见。因此,我只好引用别人文章,同可能准备创业的你一起来回答以下的22个问题:
你认为自己准备好创业了吗?
你有发自内心的、足够的信心吗?
你曾有过在此创业领域工作的经验吗?
你是否和他人讨论过你的想法和计划?
你的亲戚中有人自己经营公司吗?
当困难重重的时候你会有足够的自信坚持不懈的创业吗?
你喜欢为自己做决策吗?
一旦需要,你会为了公司稳定建立的目的而暂时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吗?
你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呢?
你已经做好了商业计划吗?
你知道哪种所有制形式(个体经营,合伙经营还是企业经营)最适合你的公司吗?你知道从哪、怎样获取行业客户的信息吗? ?
你会计算公司财务的收支平衡点吗?
你能计算出创业所需的经费吗?
你知道你的目标市场吗?
你能为你的企业指定市场营销策略吗?
你会研究你的竞争对手吗?
你了解你所在行业的营销趋势吗?
你是否已为公司制订了工资计划?
你是否考虑过客户服务或已有成熟的方案?
你知道在何处获取影响你的企业的法律规章制度吗?
你已经获得恰当的资金了吗?
如果这22道题目当中,你90%的答案都是“yes”,那我想你可以立即将计划中的事业转变成现实了。
最后
因为家里的电脑无法登录无名(不知道有没有达人知道为何?),所以只能今天到公司来完成第四部分。
唠唠叨叨的一长篇,希望能有一小点的帮助就好。最后以一句经常在求职时被引用的话,来结束本文——
虽然此去经年,前路漫漫,但我们始终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篇:学长经验
(一)目标
高中三年的目标就是高考,大学四年我的目标是什么呢?记得开学第一天的班会上,班主任提到了“保研”这个新鲜的词。在最后大家说自己大学四年目标的时候,我随口说 了:努力学习,争取最后保研。记得我说完这句话后,新同学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以示鼓 励。
大一过的混混顿顿,没有堕落,却只是觉的大量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好歹大一
平时也在学习,周一到周四每天7-9点都还会去自习,最后大一成绩排名大概18,刚好保研的样子。那时确实是迷茫之中过了,心中早已忘记曾经说的目标。
大二找回了目标。认识了许多牛人,身边有了压力,也渐渐的知道前进的方向,我把目标定位在保本校。而且认识到加权的重要性,自习的频率效率都提高了很多,为了 加权我丢掉了很多课余时间来去自习。并且大二下开始了接触数模,第一次参赛就拿了华 中地区一等奖,有了个好的起点。当初去参加数模,完全是为了保研,为了全国赛拿奖直 接保研或者加分。就这样,大二学年成绩排名第8,基本保持下去就完全可以保研了。还记 得那个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保研,我说:“我没有勇气去考研,保研相比之下没有 考研那么大的风险,万一我没考上怎么办?10月份的找工作黄金时间都错过了。” 大三提高了目标,发现周围牛人们的眼光都看着最好的地方,于是自己慢慢想保
到外校去。经过分析,最合适的是中科院的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己开始向着那里 进行最后一年的冲刺。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这一年里自己做的一切基本以这个目标为 中心。参加数模全国赛、美国赛,分别拿了国家二等奖和国际一等奖,进实验室做科研发 了paper,考软件设计师证等,还有最最重要的加权,为了加权得疯狂自习到很晚。总之,这一年忙忙碌碌的过着,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前进。大三的排名第4,三年的裸分排名也第 4,可以拿到保外资格了。
(二)实习
5月份开始找实习,由于我很早很早就开始关注保研了,知道去保研的目标学校实习将提高保研成功率,所以那个时候经常会去到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的网站上去物色一 下老师。经过反复研究和从学长那里打听,选定了几个老师,开始email申请实习。结果让 我很郁闷的事是这些老师要么不回邮件,要么就是在忽悠我,让我对那里的老师印象很不 好。
软件所信安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没搞定,我就投计算所信安中心。直接投了那里郭莉主 任的邮箱,郭老师很热情的回复了我的邮件,并把我介绍给下面一个项目负责人,还是咱 们华科的校友。和校友老师交流起来轻松很多,他给我介绍了很多计算所这边的情况,原 来计算所信安中心比软件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逼,很多项目都保密了,没有对外宣传。和他打过几次电话,他们那边也很愿意我过去实习,并且提供食宿,最后因为某些非人为 的原因,没有去成。但认识了一位校友老师,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中间我还参加了腾讯的实习生招聘,幸运的进入了最后一论面试,面完了所有的环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拿到offer,去美丽的深圳可爱的腾讯公司实习去了。而我,想不 通为什么不给我,难道是HR认为我会保研而不给offer吧。
这样,找实习的事陷入了困境。
(三)夏令营
迟迟等不到腾讯的offer,直到最后一天看着别人都拿到了。于是,我的实习只有留着
本校实验室跟老师实习了。但心里有想出去实习,天天在网上搜集保研信息。就这时从EE
版里知道了EE论坛,EE论坛和EE版提供了很多的保研信息。从这两个地方,知道了北大信
科院有个计算机夏令营,于是我就投了。花了2天时间准备所有材料,赶在截止时间最后一 天寄了出去。
期中考试周里,夏令营初取名单公布了,看到了我的名字,当时很兴奋,被北大肯定的 感觉真好。其实,对于夏令营,我并没有打算能够保上北大,只是看着夏令营提供吃住,就当作是一次免费北京旅游罢了,顺便去玩玩,去看看首都的模样。
去夏令营之前就认识了我们学校的欧高炎和程舒杨,还有梁丰同学是在北京合会的。之 前和他们有过一些交流,发现这三个都是牛人,都是学习特优生,让我很郁闷,我的成绩 是最差的,排名很吃亏的,对这次夏令营没抱希望。我还有备用方案,这次去北京不能白 去,于是联系了一个中科院计算所信安中心的老师,发了邮件过去,她回的很官方,后来 再发邮件过去说我要去北京了,想去计算所面试一下,可惜最后等我从北京回来了她才回,而且又回的很官方。
参加夏令营之前,我花了2天时间瞄了一下OS和DS,花了1天时间玩了下POJ,花了1天时
间研究了一下北大计算所信安中心的研究方向,并down了几篇论文学习了一下,还给一个 助理研究员发了邮件,表示对他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夏令营期间能和老师面谈。只 可惜,那个老师今年还不能带研究生。
7月19号晚上离开武汉,早上8点到了北京,火车上还有些武大的同学去参加别的夏令营。在去北大的公交车上,我还认识了武大信安的MM,未来几天的竞争者,呵呵。北 京城的第一印象,这里好古老,好文化。第二印象,这里好一般,和武汉差不多嘛,没什 么高楼大厦,比上海差远了。车快到北大了,远处我看到了一个塔,我猜这个应该就是传 说中的博雅塔了,当时兴奋了。
上午到了之后,找到了接待的宾馆,发了许多资料,还有衣服等物品。当时感慨到北
大真有钱,给我们住这个好的宾馆,大概4星的。由于坐了一夜的车,一到宾馆就睡着了。这么累,却只能睡1个多小时,然后去吃饭了回来再睡1个小时。下午我们进行了开营典礼,让我很意外的是进去的每个人都发了瓶水,服务真周到。接着,我们去了计算机科学技 术研究生,参观了王选院士陈列室,顺便参观了一下这里的实验室,由于是在方正大厦里,硬件环境超好,就像公司的水准一样。
21号开始就是介绍座谈会,上午是信安中心的安全方向介绍,第一个就是主任 邹老师,邹老师的儒雅让我很钦佩,对他介绍的也很感兴趣,发现北大这边的安全方向全 都是新型的安全技术,没有那种枯燥的密码之类的玩意。最感兴趣的还是恶意代码M方向,这和我原来在实验室里接触的是同一东西,希望这能让他们对我感兴趣。下午主要是Web挖
掘方向,听起来很有意思的,特别是那个互联网舆情监控,好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每天晚上都是POJ上机,3个题,顶多我每次能做出2个来。好难呀,A CM那玩意,最郁闷的是第一天晚上做的一个和数的题目,到现在还不能AC。
那天上机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陈昱老师,他是今年信安中心负责招生 的老师。陈昱老师叫我明天去那里面谈。接完这个电话,兴奋了,他肯定是看过我之间给 另外一个老师的简历,于是立马回宾馆,准备材料。这晚还意外遇到校友刘婷。早上来到方正三楼,等到了陈昱老师,结果碰到校友程同学也来了,一阵冷汗,看来 大家都有备而来。程同学之间去面谈邹老师,邹老师是她相中的老师。陈老师先给了我一 份中心实习生招聘的卷子,真是简单,全学过的,不过中间有几个题记的不太清楚了。交
了卷子,竟然邹老师来了,我很意外,大BOSS第一个面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竟然说 了10秒钟,嗓子嘶了,于是邹老师给我倒了杯水,好囧。和邹老师的谈话很愉快,基本表 现出一个信息安全本科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出来的专业基础知识,令他满意,他主要和我 谈了直博的事,硕士和北大本校的竞争很大,做信息安全的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要我考 虑直博。接着面了韦涛助理研究员,主要是对技术方面的面试,没有问的太细,问我做过 什么。面完这两个老师后,和陈老师一起去食堂吃了中饭,回来接着面他。基本集中在我 的论文和数模比赛上,面得挺打击我的,故意刁难我。最后,他问我机试怎么样,每次能 做几个题目出来,要我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后天的正式复试。
第四天,是游颐和园。颐和园的风景实在美不胜收,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是留到以后来
欣赏吧。我们几个游了1个小时就回去睡觉去了。这几天高强度的交流座谈和上机,让我每 天缺少睡眠。睡完觉起来,大家基本都在准备中英文的自我介绍。
第五天,上午POJ机试,就是ACM比赛哈,7个题,做了3个。下午面试,分专家面试和 英语口语。陈昱老师在测试口语,自我介绍没到半分钟就让我停了,然后读了一篇英文文 章中的一段,问了3个问题,最后1个问题纠结了半天才回答对。
复试的结果要过两天才能公布,当天晚上弄完之后,大家一起吃了北大信科为我们准 备的丰厚的晚餐。
夏令营结束了。经过5天的接触,发现夏令营里都是各路高手,各个有特色,就看谁符 合北大老师的口味了,谁在复试这天表现的最好。后来复试填表,我填了直博,既然邹老 师那么说,看来他是想让我跟他读博士了。我知道自己有80%的可能性被录了。
在7月28号回武汉的时候,收到了段老师发来的邮件,恭喜„.,但邮件内容说的极为 模糊,恭喜获得优选选择权,也没说直接录我,也没说9月份再来复试。但我感觉应该属于 被录的那一类的邮件,而我丝毫没有兴奋起来。
(四)中科院
7月22号,在北大夏令营的时候,收到中科院软件所的短信,要我27号上午9点到
软件所5号楼报到,参加复试。没想到今年这么早,只能裸考去了,那个时候刚好在北京。
上午9点报到,统一打印了我们在那个中科院推免系统上的申请材料(我带了成绩单,获奖证书和paper,就一起交了上去。这里只打印了一份,我面试的时候发现不是每个老师 都有你的材料,估计我的材料就在其中某一个老师手上)。接着就开始面试,上午大概有 10几个老师同时面你(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是从玉泉那边的,不在软件所办公的,他们坐的 一个面包车过来的,刚到软件所大楼的时候被我碰到,他们被保安拦住了,他们说找冯登 国老师,貌似来头不小,叫保安给冯打电话),前几个面的是数学专业,后面就是我们信 息安全专业的,我是上午最后一个哈,等到了12点半,基本每个人都是15分钟-20分钟,可
能等我面的时候老师都饿了,我就面了15分钟吧。剩下的人好像都是下午面的,特别是那 些专业不是特别对口的(通信,自动化等),下午面试的时候好像只有4个老师在面了,其 他的老师不知道怎么都走了吧,而且听那些同学说完全就是敷衍一下,面试也没有问什么 问题(大概是不对口的原因吧,问你有什么兴趣哈,你高考考了多少哈,你哪里人哈。。)
面试:进去了先自我介绍,我随便讲了一下。然后各位老师开始问我问题了,大概我 主要被问了数学建模比赛和论文相关问题,没有问具体的专业问题。后来就有个老师用英 语和你聊,问了下我在操作系统安全中学了些什么,你什么时候去参加国际会议,你的论
文是谁翻译的。总体感觉面试很轻松。
笔试:下午3点钟面完了所有人后,就直接开始笔试,老师说如果你计算机专业的,可 以只做计算机部分,如果是数学的,可以只做数学部分。如果两个都做也不反对,但计分 好像不是按总分计的(建议其中一个一定要做好,这个笔试成绩都作为最后录取的参考的)。计算机部分1.排序二叉树建立(递归和非递归),2.数据库设计,3.软件工程,需求分 析需要写那些文档。4.软件测试,有哪些测试,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测试。5.内排序算法时 间空间复杂度分析。6.死锁,画出资源分配图。
7月28号早上,中关村医院体检,缴费70元。竟然抽了我两试管血,搞的下午火车
上有点头晕,一上火车就睡了。
8月4号下午,收到短信。“恭喜复试通过!”这次兴奋的不得了,直接努力的目 标终于实现了,而且是裸着通过了。哈哈。
PS:如果你前三年没有参加过比赛、做过科研,那么老师就只有问你专业课的知 识了,所以得好好复习你的专业课。老师不会问你没有学过的课的,问问题之前先问了我 学过哪些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核心专业课。在信息安全的专家面前,被问到安全方面的专业 课,特别又还没有复习,会比较难受的。
(五)新加坡
教务不给盖排名,我一气之下直接去找了院长。结果刚好,院长说他有新加坡国立三 个名额,出国读博,问我愿不愿意去。一直以来没有出国的规划,为什么对不想出国。其 实,还是考虑父母,我家隔壁的美国博后,我看着他的父母,我就不想出去了。而且,我 已经答应了北大,做人不能不诚信,况且北大那边也很有诚意的退了一步,让我硕士博士 随便选。最后还是选择了保研。
(六)幸福的选择
北大陈老师9月初先发邮件过来了,问我去不去?我回答说,暂时没考虑好直博。结 果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说那随便你选博士和硕士吧。
这样更加难博弈了。北大硕士和中科院硕士,之间很难分个高下。那三天我彻底崩溃 了,脑子里不停的是“中科院好,还是北大好?”,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终于一天 我醒悟了,还是得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其实我自己早就把心偏向了北大,北大的校园环境 让我一见钟情,久久难以释怀。并且北大那里有我喜欢的研究方向。既然理性无法让我选 择,就只能感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
给父母老师说了,最终选择了去北大,去了从小做梦都没梦过的北大,放弃了自 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中科院推免系统上,点击了“我放弃”,出来了“谢谢参与”。点了之后,我解脱了这三天的幸福的苦恼。
(七)本校复试
作为我们专业最幸福的保外学生,7月底就拿到了中科院和北大的offer。接下来,我的任务是认真准备本校复试。那个时候裸分排名大家都估出来了,我应该是第5,前面有一 个人出国,按照上一届的保研比例,我们专业应该有7个保外名额。而且我的加分有4分,相比其他多数人有绝对的加分优势。这样分析,我拿到保外名额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今年我们专业很多人都说要保外,而且在8月底的时候,一些排名不靠前的同学 也因实习或者提前联系导师得到了口头承诺,他们也是坚定的保外者。算下来我们专业有
8或9个人想保外,名额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到本校复试的时候肯定拼的头破血流。为了百分之百的拿到保外名额,我八月的时候就开始复习专业课了。这个时候坐在自习室,完全没有当时期末的状态,真的是坐不住。这样的效率我八月就只看完了《计算机 组成原理》,而且是仅仅看了一遍书。9月份到来的时候,周围的保研气氛越来越浓了,开 始有了压力和动力,有时候还担惊受怕的,怕别人把我挤出去了,拿不到保外名额。我还 给北大的老师打电话:如果万一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拿不到保外名额,我还能不能转成直 博。好在,陈老师的一句很牛逼的话让我安心了许多,北大要你,肯定有办法帮你弄到名 额的,即使我们今年直博名额用完了,也可以把两年后硕转博的名额调过来给你用。作为 最幸福的保外者,我还是得每天强迫自己去自习,虽然效率和时间上很低迷,好歹也慢慢 地让自己把剩下的三门专业课的书看完了一遍。直到最后本校复试前3天,我的状态终于找 回来了,回到了从前自习到整个自习室就剩下我一个的情景。
9月29号上午笔试,四门专业课,一门一张卷子。先做了《数据结构》,竟然有 前一天晚上同学问过我的原题。《操作系统》考的非常弱智,基本所有题目都是我们买的 往年的期末考试里的,满分也是极有可能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对于复习过了的同学来 说,并不是太难,但是估计高分不容易。《计算机网络》只能用变态形容,倒数第二题觉 的题目有问题,10分的题目估计没得几分,最后一题20分,关于TCP时延建模的,让我很无
语。由于原来期末老师明确说这个知识点不会考,所以这次就没复习。其实这个题目就是 书后的一个习题,曾经我们还做了课堂练习。
下午机试,三个题目。第一题是关于链表的,我只用了大概5分钟就搞定了。第二题是平衡二叉查找树。这个题想了半个小时候就直接放弃了,我在交卷前10分种,写了这个题 目的大致框架和第二问的先序遍历的代码。第三题是大数加法,题目给定了数据结构,这 一题不难,就是有点麻烦,最后大致功能都解决了,由于时间不够了,没有能完全搞定所 有功能。下午的机试,大多数同学都差不多,即使那些代码高手,也没能全部做完。机试 确实刺激,但还是赶不上北大POJ测试刺激。
9月30号是英语口语测试和专家面试。我又拿出了北大时用的英文自我介绍,这
次没有上次背的流利,中间还断了几次。后来的交流环节,我和三位面试官瞎扯了许多,慢慢的把他们往我熟悉并且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扯。这次的英语测试还是很顺利的,很高 兴的走了出来。最后,一直等到下午才轮到我去面试,先是几十秒钟的自我介绍,然后院 长问我去保哪,竟然,我的回答让几个老师扯到别处去了,于面试无关,我很无奈的在那 里听他们讲了2分多钟,后来他们又问到我10月去澳门开会的事情。大家面试完后都有一个
感慨:本校面试真眼子。
10月3号上午,学院通知了最终排名,排到了第三。其实最终排名对我来说,是 毫无悬念的,我是百分之百能够拿到保外名额。由于我们的MCM一等奖,争取到了校教务处的特批名额,即使我复试考零分,也能拿到保外名额。另外,我们专业那些曾经说要保外 的同学,最终选择了保内,致使保外名额用不完,滑到了最后两名去了。
本校复试完了,我在9号上午拿到了推外证明,赶着时间寄到了北大,然后填了些保研 表格,保研工作基本结束了。
10月20号。终于收到了北大信科院寄来的接收函。保研成功!
(八)心得
相对出国、找工作、考研,保研是最简单的一条路。只需要平时去认真上课、做 作业、自习。用三年的时间做一些最简单的事,绝对可以保研。
对于保外的同学来说,需要付出更多。并不是专业排名高,就能很容易的保到理
想的学校。专业排名只是一个敲门砖,仅仅是这个敲门砖,我们却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来 学会提高排名。一般进入复试后,老师对专业排名不再看的很重,而是更多的看重大家的 科研潜力,判断你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学生,是不是能帮他们做研究。我认为我保研之路如 此顺利的原因就是竞赛获奖和科研经历。其实有很多同学也有这些东西,但能拿出手的成 果不够硬,我的数模的三张证书和一篇IEEE国际会议的paper、一篇国家核心期刊的paper,是我的亮点。所以,保外的同学在努力拼专业排名这个硬实力的同时,还需要锻炼一下 自己的软实力。
对于面试技巧。我在面试前去剪了个很乖的头发,呵呵,大多数老师喜欢看着很
乖的学生。而且,穿着要最好显得阳光、活力。呵呵,记得北大老师对我说,看你的样子 不像是死读书的,应该是学的很轻松的那种学生。哈哈,第一印象就让老师有兴趣了。在 与老师面谈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老师的提问要深思熟虑,对自己要说出口的答案 更是要谨慎。万一说错,老师就可能牵着你的鼻子走。列举两例我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回 答:第一例在北大面试的时候,老师看到我成绩单上《组合数学》考了99分,好像他来兴 趣了,于是他问我组合数学用的哪本教材,我就说是您书柜里的那排电子工业的外文教材,我预感到老师可能会问具体的问题,立即决定转移话题,于是我说:这个《组合数学》 考的太简单了,班上大多数都是90几分。老师笑了一下,就没接着往下问《组合数学》的 问题了。第二例在中科院软件所信安实验室,传说中的王小云老师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你 对密码学感兴趣吗?我知道前面几个面试的同学都被密码学的问题搞懵了,我于是说:对 密码学一点都不感兴趣,我讨厌里面的数学,像《数论》《有限域》那样的数学。王老师 对我答案无语了,可能之前对我还有兴趣,一下就没兴趣了。这个回答对没有复习密码学的我来说,应该在是上上策。
其实,我的两次面试都很幸运,没有问太多的专业知识问题,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我的比赛 和论文,两个地方问的问题都差不多,看来老师更喜欢这样的学生。
在联系学校和老师的同时,建议把时间梯度拉开,不要同时联系同一实验室的两
个老师,要联系一个保底的学校。在分析各个学校的保研复试时间后,选择几批理想的学 校,失败一个还有一个候补上来。联系实验室和导师的时候,最好问那里是师兄师姐,他 们了解的是最全面的。保研的诚信问题,大家也得注意,当有多个offer时,大家最好选择 一个,那种严重影响实验室招生的行为坚决不要去做,否则师弟师妹们明年怎么办。选择 学校时我的建议是: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第三篇:学长经验4 银行求职路
我的银行求职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大学四年已近尾声。上学期求职的风风火火,也因一纸“卖身契”,悄然落幕。和很多同学一样,现在还是有每天看应届生的习惯。现在已无求职的压力了,每天吃饭睡觉好似养猪。好吧,终于可以静下心总结一下了。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点经验之谈。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先把文章的结构列出来吧。
一、面试的公司及结果
二、个人情况及选择
三、求职的过程描述
四、如何选择offer
五、个人求职经验总结
一、面试的公司及结果
为什么先写这个呢,也是考虑大家每个人方向不一样,我的方向是银行,结果不算尽如人意,但觉得还是可以给后来的同学们提供点经验。如果发现我面的企业对你没什么帮助或不感兴趣,那么下面可以不看了。
我求职的方向是银行,投得简历不多,面得也不多,总共面了六家银行,被拒了三家,拿了三个offer。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本部经办岗,面到终面、体检,被刷。平安银行总行:管理培训生,面到二面,被刷。深圳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岗,面到终面,被刷。深圳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岗,拿到offer。深圳建设银行:轮岗一年,拿到offer。
深圳中国银行:轮岗一年,拿到offer。(最后本人签了这里)
二、个人情况及选择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吧。本人男,211财经院校本科生,管理类专业,家里小县城工薪阶层,没有背景,所以找工作全靠自己。在校成绩中等,英语不好,刚刚过四级,社会实践经历还算丰富。性格比较沉稳,虽然不是那种很多话的人,但口才还算不错。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这些都影响了我求职的方向。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每个人求职的选择,都需要考虑自身性格、能力、家庭、学校、专业等因素,而不盲从他人。(一)
行业选择
开始求职前,我在行业上确定了一个方向,确定了银行这个方向。为什么呢? 1.首先本人家庭条件一般,所以想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社会上站稳脚跟。2.学校、专业背景和银行较为对口。
3.个人能力和银行的应聘要求较为匹配。
4.金融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还是被社会普遍看好的。
(二)地域选择
其次,我在地域上也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确定了以深圳为重点,北京为辅的想法。
1、本人想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工作、生活,平台高、机遇多、以后生小孩的教育条件也好。
2、银行在一线城市较为成熟,可以学习经验、培养资源。
3、上海的企业对户籍要求严格,招聘信息上很多要求本地生源,故排除上海。
4、北京也有一定的门槛,但考虑北京平台是最高的,有很多企业的总部,虽然难度大,但还是想要试一试。(但基本简历就被刷了)
5、深圳相对北京、上海更为开放;人均GDP水平也是一线城市首位(意味着整体工资水平高);离家近,也有亲戚朋友在深圳。
考虑以上因素,所以重点关注深圳企业,试一试北京企业。
三、我的求职经历(一)
求职的准备
找工作,准备很重要,简历当然是必备的武器。简历就像一个人的脸,面试官没看过你,先看你的简历,简历筛选也是很多同学难以跨过的坎。简历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说。
本人对简历是很是重视的,从去年5月份就开始整简历,直到把三方签了,简历就一直在修改,从内容、版式、文字、标点到描述方式都不知经过多少次的斟酌,投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都有不同的简历。现在看看自己的简历,虽不敢说是华丽丽的,但也是内容充实、格式美观、描述精当。虽然网上很多将简历应该怎么做的,但我也谈谈我的心得吧。简历没有定势,能够吸引眼球,展现自我就是好的简历。本人看过一些设计新颖的简历,很是羡慕。但如果面的是银行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做一份现在流行的“一页纸”简历吧,至少这样显得职业、简洁,更为稳妥一些。那么一页纸简历需要注意什么呢?
1.一张漂亮的正装照。一个做HR的学姐说,他们筛简历一般只看照片。虽然很无语,但现实确实是这样。
2.简洁的个人信息。姓名、手机、邮箱、籍贯、求职意向即可。其他的基本是无用信息,不要让它们占用你宝贵的一页纸的空间。3.最好不要用QQ邮箱,除非你面腾讯。
4.把最得意的经历放在前面,并做一些精当的描述。5.注意标点、错别字。亲,不要让它们影响你。
6.最重要的是:经历的选择和企业用人要求相匹配。经济学告诉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当然,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方式叫做网申,银行基本都是要网申的。网申其实和自己做简历的要诀都是一样的,客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当然不是教大家作假,很多事情描述方式不一样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
(二)银行笔试考些啥
据网上报道,经年投建行的人超过34万。而在建行网申系统中显示,像我一样投建行总行本部经办岗的同学有2万余人,但最后总行本部面试的名单只有不到600人,那么其他一万九千多人去哪里的呢?就是挂在网申和笔试上了。
四大行的笔试都是全国统考,我参加的三个,都是机考,考试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综合知识、英语能力、行政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综合知识涵盖了金融、财会、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时政及他们银行的基本情况。英语能力一般是阅读理解为主。行政能力测试和国考的内容差不多。题量是非常大的,要在3个小时内做完。连猜带蒙做完还是可以的,因为都是选择题,想要保证正确率有一定难度。
今年,我参加的中行、农行、建行笔试,感觉农行最容易,建行最难。建行虽然英语阅读只有三篇,但我觉得很对词汇看不懂,当然这其中有我英语不好的原因。中行英语题量最大,十余篇的阅读,但是一般都是邮件对话形式的,答案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词汇也比较简单,考的是阅读速度了。说农行最简单是因为行测简单,英语文章难度和中行差不多,但题量要小。
另外,我面的深圳招行,平安总行也有笔试,但这个就简单多了,都是笔答,题量小,一个小时就考完了,内容以行测为主,没有英语,是各个分行自己出题。一般题目来源都是国考的行测。本人发现今年平安总行的笔试和某一年的国考题基本一样。
所以,要怎么准备呢,这就很简单了——就是做题。英语靠积累,一时复习也提高不了,所以,本人英语部分就听天由命了。但是,本人在行测和综合知识部分下了一定功夫。由于本人目标很明确,在9、10月的时候,银行还没有开始找人,本人并不着急出去听宣讲、投简历。每天除了上网看看有什么企业,挑一些比较中意的申请。然后每天都有花3—4个小时做公务员考试题,本人买了一本国考真题,有十余套试卷吧,本人基本上都做了一遍。以至如果哪个公司是用国考的题目笔试的话,本人可以直接写答案。
综合知识内容很杂,没有哪个专业的同学学过这么多东西。但是学经管的同学一般经济、财会、金融、管理、法律都会学一个概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把那些基础课的书拿出来翻翻吧,不能保证你会做题,但是一般的题都可以猜对。时事政治就要靠自己多看看最近的新闻,一般都是最近的大热点,但问的可能有些偏。比如今年就考了“三沙市是哪三沙”,还考了蛟龙号、辽宁号航母的相关题目。
(三)我的面试经历
好了,说了那么多,终于到整体了,我想这也是大家最想听的。因为我面的不多,所以都和大家讲讲吧,失败的也有失败的经验吧。首先讲失败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哈)
1.圣诞节之面——建行总行
顾名思义,圣诞节之面就是在圣诞节那天面的。实际上建行总行有三次面试,第一次小初面,是建行来了我们学校,在学校里简单地面了一下。正式的面试是在12月25日,在北京,建行总行大楼面的。
说实话,能够到建行总行本部面试,本人已经很开心了。本人小本一个,非京城大名校,也没关系,去的时候就当是去学习的。确实,这次面试确实是高手如云,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和其他同学闲聊,发现基本上是国内外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一个北大的研究生问我,你读几年的。我说四年,他愣是没反应过来。面试前,有一个信息核对,需要核对身份证、学生证、六级、大学成绩单。我偷偷看了一眼名单,发现六级成绩很多都是650+的。
建总的面试分专业面试和综合面试。专业面分为金融、财会、经济、管理,建总按专业帮你分的。我被分到了管理类。专业面试是单面,四个面试官,每个面试官问一个问题。虽说是专业面试,但是并没有特别专业,至少是管理类,听说金融类面得很专业。第一个面试官讲了个故事,要我用需求理论分析一下,我就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拿出来讲讲。第二个和第三个面试官都是针对我简历的经理问的,主要问了我的银行实习经历。第四个面试官是一个漂亮的姐姐,但我就是遭在她手里,她负责英语口语测试,要求用英语回答。她用英语问我社团的经历,我听懂了,一个是因为我英语确实不咋的,一个是紧张,当时我就不知道怎么说。面试官还是比较和善的,她后来问了个简单的,要我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我就简单地说了说。专业面试就over了。
专业面试完了就等综合面试。由于专业面试是分五个场,综合面试只有一个场,所以等了很久。我本来应该十点前面完的,但一直等到中午也没等到。面试官就把我们待到了大建总的食堂去吃饭了。好吧,不愧是总行,伙食就是好,豌豆烩虾仁,虾仁比豌豆多。但是本人没敢吃多少,因为下午要面试,怕吃多了说话不好听。
吃完没过多久就开始面试了,工作人员喊了五个人候着,大家都不想第一个进,所以我就进去了。本来挺紧张的,但是面试官很和善,一进门他就说好像我们哪里见过。我在学校初面就是他面的,没想到他还记得。然后他也没马上面试,而是说了一些闲话,问我来没来过北京,觉得北京冷不冷啥的。顿时我就不紧张了。综合面试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领导交给你任务,但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情景问答的面试题。我正好有过这经历,我就把我当时怎么做的说了一遍。他好像还挺满意的。拿着我的简历一条一条的念了一遍,然后说了一句:你很优秀,来我们建总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会在年前发通知,如果中途你有什么其他情况,请和我们发邮件说一声。好吧,本以为十拿九稳了。然后就从此没消息了,也就是默默地把我拒了。其实拒我也很正常,和其他名校研究生比,我确实没啥优势。我只想说,希望面试官不要给别人制造了希望又把它默默地捏碎了。
2.匆忙的武汉行——平安总行
平安银行总行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前几天笔试很多,人很疲惫,又要跑到武汉去。但是,家里很担心我找不到工作,手上没有一个offer。所以就逼着我去了。头天晚上买的机票,第二天一早就飞。好吧,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武汉面。
因为在武汉,面平安的同学以武汉本地院校居多,我看了一下签到表,只有几个和我一样飞过来的。平安面试分两轮,第一轮无领导小组讨论,一组十个人,有一个和我一个学校的研究生,一个英国某学校的硕士,一个长沙过来的妹子,剩下的的武汉院校的。桌子围城了长方形,两个面试官对门座者,我坐在右边第二个。这是我对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势的观察。我对于群面压力不大,觉得和平时小组讨论差不多。我应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策略也很随意,并不是特别在意面经中领导者、计时着、记录者等角色的扮演。别人愿意拥戴我我就当领导,不愿意我就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录他人的观点,协调大家的分歧。在这次讨论中,大家都表现得比较强势,特别是一个看起来乖乖的妹子抢着当领导,但看得出来她是照面经做的,一板一眼,自己也很紧张。所以她并没有把大家组织好,这次的讨论算是比较混乱的,直到最后才勉强达成一致。所幸,我中午收到了下午二面的通知,但好像我没有看到那乖乖的妹子了。
二面是二对一的单面,面试官针对我的自我介绍和简历问了几个问题。但不知为什么我那时紧张了,倒也没有紧张到啥也说不出来的地步,就是感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面出来,感觉很纠结,总有种隐隐的忧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终面,听说好像还有三面,反正后面也没我啥事了。
3.最意外的面试——深圳招行
深圳招行是我第一次面试,第一轮在学校面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说是最意外的面试呢。这第一个面试,就是我是面试名单的第一个,第一组第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座位是按名单顺序排的,我就坐在面试官的旁边。这次面试基本都是学校的同学,一个还是同班同学。这次面试感觉得出大家都是行家里手,讨论过程比较顺利。我主要是针对题目的症结发表了看法,提出了一下讨论框架。唯一比较麻烦的是,这一组有12个人,人数太多了,很多想法没时间表达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觉得积极一点会比较好,至少让面试官认个脸熟。
第二天发的面试通知,本来以为十拿九稳进二面,但同学都收到通知了,却没有我。算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第三天中午,同班的同学面试都回来的。我突然收到了一个深圳电话,说是深圳招行人力资源部的,问我有没有收到短信通知。然后我就火急火燎地坐车到市区,还怕会迟到,结果本来应该是那天早上第一个的我,变成了最后一个。等到晚上八点,轮到我了。二面也是终面,二对一单面,一个面试官是宣讲会时主讲的那个,校友;另一个稍老,应该是领导。首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问问题。他们着重问了我在银行的实习经历,毕竟我面的是银行嘛。由于我的实习是比较扎实的,我有很多东西可以讲。面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个压力面,面试官总不等我说完,就抛出各种质疑,并装得很不屑的样子。我想他既然是压力面试,我就要装得若无其事。本来我觉得我说的东西应该能够吸引他,但是慢慢我就发现,我和面试官合不上拍了,我想表达的是我是一个条件优秀、有潜质的人,他说问的是你怎么给我们创造利润,我发现我和他们的企业文化合不来。我并不是那种迎合面试官的人,虽然面试的时候我还是会好好解释他的质问。但是,我当时就想,就算给我offer 我也不会签的。当然,最后他也没要我。或许也是觉得我不适合他们企业吧。总结一下失败的经验
虽然是失败了,但其实我觉得这几个面试总的还是表现得不错的。但为什么他们没有给我offer,我还是总结了一下。
1、建总没要我可能性有很多,毕竟面试官是肯定了我的,饭北京的水深大家是知道的。如果原因在我,我想主要是英语、学历、学校的原因。英语是本人的硬伤。所以大家想去银行总部一定要练好英语。我也听说了中行总行是全英文面试,而且问得很专业。
2、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个人觉得自己整体表现没有太大硬伤,只是平安总行面试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是通过这两次面试和面试官交谈,我发现我和股份制银行的文化不甚符合。这就说明,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没有做好定位。
讲完失败的,下面说说拿到offer的。说到成功的,好像反而故事不多,面得也顺风顺水,就是等待的结果太揪心了。
4.一面之缘——深圳建行
深圳建行是我面得最简单的一次了。在学校面的,一组6个人,排队进去站一排。当时由于我还要赶到学校另外一个地方去面建总的初面,我就和引导的姐姐商量,插了个队,所以我们组就有七个人,除了我好像基本是研究生,而且还有两个老乡(因为面试官要求介绍自己是哪里人)。首先一个自我介绍,没有限制时间。然后问了一个问题,情景模拟式的,假如你和你领导意见不一怎么办之类的。我比较擅长答这类题,因为情景模拟一般都问你和领导处理关系的问题,在国企领导就是上帝,所以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就好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本来以为有二面,结果大家等了两个月,他直接发offer了。(中间有笔试,过了笔试的就发offer)
5.关键的一星期——深圳中行、深圳农行
深圳中行和农行的面试是在一个星期。星期天飞到深圳,星期一中行一面二面,星期二农行一面,星期四农行二面,星期五农行体检。
先说中行吧,中行面试分两轮,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二面是三对一的单面。中行的面试应该是我见过比较专业的了。据说简历筛选、笔试、面试都是外包给了猎头在做,最后是猎头圈定一个入围名单,然后中行再确定最后人选。面试前有一个签到,还需要填一张调查表,例如工作地点、薪酬、愿意坐几年柜等等。不过感觉这个表作用不大,我填了愿意坐5年柜,好吧,我是违心的,但最后给我的offer是轮岗的(有的是专门坐柜的)。面试前,我看了一下签到名单,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吧,观察下竞争对手怎样。中行来面试人估算有近2000人,整体素质感觉比其他行好些,211以上的学校较多,硕士学历的也较多,不乏海外院校的海归们。一面的无领导小组,八个人一组,一个关于“暴力慈善该不该的”讨论,大家比较和谐,在第一轮的表态中,八个人有七个人意见一致,表示可以接受。另外一个女生是持反对意见的,表现的略显强势,但是她也很聪明,看到形势一边倒的时候。她把她的反对意见改口说成是担忧和补充。(她最后也收到了offer)。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地达成了一致。在这次无领导中我算是一个leader吧,除表达自己观点外,主要负责整理出了讨论框架,并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记录。大家推举我总结发言,因为我声音比较大,有一定气场吧。所以,面试者的精神面貌是很重要的。
一面结束后,我们就在门外等着,面试官一个一个喊进去单面。这次单面有点压力面试的味道,面试官语速很快,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我算是反应不快的人,因此我差点栽在一个问题上,所幸最后化险为夷。面试官问我,你一般在团队中是不是都是担任领导的角色?可能是觉得看我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担任了领导的角色吧。我说是。他马上问,你认为你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吗?我怕给面试官太强势的感觉,我说“可能觉得不太适合”。这是左边的那个面试官微微一笑。我知道我这样的回答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一般的同学都会答适合。我说不适合也是确实觉得自己有一定缺陷。他马上问,你为什么觉得你不适合,你有什么缺点。又问你同学认为你有什么缺点。由于他问得很快,我两个问题答得有点前后矛盾。他立马就质疑我的回答是矛盾的。当时我很紧张,但我知道,这是我要冷静。我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思了一小会,然后把我这个话圆了过去。出来的时候,最后的哪个同学说,我面试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很多。规定是十分钟,他说他等了近半个小时。好吧,我觉得面试时间长至少表示面试官对我感兴趣,其他的只能等结果了。
中行面完我在酒店休息了一天,那是我第一次去深圳,但是因为要面试我也不敢去完。星期三,我是下午一点半的场,为了保持状态,我多睡了会,大概中午起来,洗了个澡,吃了个午饭,然后就走路去深圳农行。
来到深圳农行,大家都在礼堂后场,工作人员喊顺序喊号,每个人发一个号牌,面试的时候不能提及自己的姓名和学校,这是出于公平的考虑吧。农行面是的人也很多,也是小2000人。第一轮是六个人一组,进去后和面试官面对面坐者,有六个面试官,每人面前一个,单面的形式。首先每人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坐在你对面的面试官会问你一个问题。我做的自我介绍是精心准备过的,主要突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好,分三个点讲,每个点后面可能会引起面试官问问题的地方,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介绍的第三个点是说我喜欢读书,结果面试官就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这是我准备过的,我就把我读的书和他说了一下。这本书其实不是最近读的,但是爱读什么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好和内涵,因此我不会把我最近读的小说和他说。我说的是过去读的一本讲中国文化的书,因为农行性格较为沉稳、传统,我说一本讲传统文化的书即显得有内涵,也比较符合农行的口味。
农行的面试我发现一个问题,其实面试官问你的内容不重要,比如他问我读的书,这似乎和银行工作没太大关系。面试官关注的是你回答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我后面一个哥他就没把握好这一点。他是广东本地一所著名985院校的硕士,金融学的,有6个月的花旗银行实习经历,论学历、学校、经历、专业都比我优秀,都比我适合银行工作。但是,面试官问他花旗银行实习时做了什么,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他表达得很没有条理性;二是他在用花旗的行话和农行的领导说。这样直接导致农行的领导没有听懂他说什么。因此,二面的时候我就没有看见他了。
农行二面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这次的讨论我觉得从组织法到我们讨论都是比较失败的。组织方没有交代清楚时间和规则,导致我们讨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计时的。讨论的时候大家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各不相同,又不愿妥协。我在其中,为了最后能够完成讨论,并没有过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协调大家的关系,把类似的意见综合起来,适当的时候指明我们当先需要解决的分歧点,提醒时间的不足,敦促大家抓紧时间。虽然这次讨论我个人的观点不多,但是最后大家一致推选我来总结陈述。面试出来后,大家都说我是leader。(四)
体检是怎样的?
求职的最后一步就是体检,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但是不要因为简单就放松警惕。中国银行就喊我复检了,把我紧张的。首先体检内容有什么?一般入职体检的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血检、尿检,内科,耳鼻喉。复检的时候,我发现出问题最多的,一般在心电图、血检、尿检。不是说你身体有问题,而是结果容易出现偏差。那么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要怎么规避误检出问题呢?
1、提前前三天不要吃药(生病也不要吃)、饮酒,可能影响血检结果。
2、体检前一天多喝水,一般医院交代你不要喝水,但是如果尿比较黄(也就是尿里面盐类物质多)的同学如果不喝水,就容易被检出尿里有结晶物。(好吧,我就是因此复检的,复检的时候医生交代多喝水再排尿,让我不要再出问题了)。
3、体检前不要过于劳累,不要激动,心电图经常因此有误诊。
其实,体检一般没有甲肝、乙肝之类的同学都能够,但是大家还是注意点吧,不在小问题上出错,我就因为复检花了好几千去深圳。
四、如何进行选择:本人的Offer比较
正如上面,写到我最后拿到了三个offer,三家都是深圳的国有银行,发offer的时间也差不多,这就意味了我必须选择一个签三方。为什么我最后选择深圳中行呢?我做了一个比较。
首先是四大行整体发展情况的比较 1.四大行盈利能力比较 名称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净利润(百万元)
130,319 121,956
208,445 169,439
机构总数(海外机构)
10951(586)
23468(7)
16887(239)
13592(11)
员工总数 派遣工
289,951 490,121
442,528 359,048
66,855 42,720
33,669 29,610
人均利润(元)
449451.8
248828.35
471032.34
471911.38
2.四大行员工待遇比较 名称
货币性薪酬(百薪酬总额(百万)
万)
42,378
47,132
560,15
49,703
员工总数
289,951
490,121
442,528
359,048
派遣工
66,855
42,720
33,669
29,610
人均货币性薪酬(万)
14.62 9.62
12.66
13.84 中国银行 58,970
农业银行 75,937
工商银行 85,710
建设银行 71,388
说明:
1、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四大行2011年报;
2、货币性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补贴、津贴;
3、人均货币性薪酬只代表全国人均水平,不同地域、支行实际薪酬有较大差异,故该数据仅做参考。
然后,通过网络和他人了解了深圳农行、建行和中行的一些信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比较和考量。(由于网络信息真实性无法考究,及他人建议的主观性,故以下信息也许不代表其真实情况。但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1.业绩情况
深圳农行:整体业绩较弱,业务范围最窄,发展势头较好,潜力大。深圳建行:业绩规模最大、效益佳,业务范围广,口碑声誉好。
深圳中行:业绩规模较大,效益在中行系统内最佳,深圳同业领先,以大客户为主(银行处于谈判的弱势地位,但对个人培养资源较佳)。2.个人收入
深圳农行:相对较低,但仍然很体面。
深圳建行:最好(面试时听说的:某支行柜员入行第二年月工资水平为13000元。仅供参考)。深圳中行:略低于深圳建行。
3.招聘规模
深圳农行:网上公布的录用名单约为220人。
深圳建行:300人左右。(体检名单大致人数;另悉:官网2009年行员3500人,2012年行员近5000人,平均每年招300-400人)。深圳中行:150—170人左右。(名单未公布,朋友有关系打听的)。4.发展通道
深圳农行:入行即定岗,本人是城区客户经理岗。
深圳建行:入行轮岗一年,应该是在基层(向HR电话咨询的:深圳目前收缩分行机构,人员分配和薪酬都偏重一线)。
深圳中行:基层轮岗一年,有较好的培训机会。(部分同学是签的三年合同柜员)综上所述,主要考虑中行员工人数少,个人发展和资源培养较佳,结合自身性格,所以选择了中行。
心得
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篇幅讲本人当时是怎么选择的呢。并不一定要说明本人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我认为在找工作的时候面试技巧尚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选择。因为大家精力是有限的,能力是有偏重的,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企业。做出了适合自己的定位和选择,求职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定位和选择呢?
1、对自身的性格、能力、家庭、专业、学校、偏好等指标有一个较真实的评估。
2、寻找与自身情况匹配的企业,不要盲目求好,也不要妄自菲薄。主要投和自身匹配的企业,可以冲一下较好的,目标企业要有一个梯级分布。
3、尽可能地为自身决策寻找更多的信息,不要主观决策,想当然地就觉得这个好。
4、五、面试经验总结
(一)自我介绍
1、要有一个中心来概括自己,比如我用了“综合素质良好”这个词,这样面试官容易记住你。
2、不要在介绍时,流水账式地将经历、奖项,这只是你的例证,你是要通过这些经历来说明你的特质。我所有描述经历的话都很简短,只是为了证明我“综合素质良好”。
3、最好分成几个点讲,或用递进的关系。其实你的逻辑比内容更重要。我见过很多人一味陈述很牛逼的经历,但照样被刷。
4、自信、大方、声音大点,说话有节奏,这当然是必须的。
(二)单面
1、简历提问式:也就是针对你简历上的东西提问。这个就靠自己准备了,简历上的每一点都要准备一个小故事。你也可以通过简历引导面试官提问,问你想回答的问题。
2、情景问答式:也就是如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面对这种问题,主要靠社会经验。一般会有几种情况:一是和领导有关,这种就是要服务好领导;第二种是和客户有关的,这种就要表达以客户需求未导向;第三种是和时间分配有关的,这种就是分清“轻重缓急”。
3、压力面试类:面试官问问题非常快,会不断质疑你的回答。这时就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缓不急、不卑不亢,在压力下表现沉稳是很重要的;二是,面对质疑不要心虚,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可能是很多同学害怕的,网上也有很多面经,但就我的经验而言,千万不要去套面经的角色,而是根据形势随机应变。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必要的步骤和要点。
1、观察形势,进面试场前,可以先可以和一组的同学闲谈几句,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己知彼嘛。比如,有比较强势的人,最好不要硬碰硬,可以在讨论的时候用柔性的办法把他拉拢过来。而对于相对沉默的团队,或意见比较统一的讨论,你可以在观点上展现亮点。
2、抓住问题的关键。每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问题都有一个破题点,你如果能够点出这个点,就能够充分反应出你的思维能力,而不在乎说话的多少。比如,排序问题、选人问题首先要确定标准,而不是直接开始讨论。
3、注意记录,不管是担任什么位置,都要注意记录,这样有利于判断讨论时的形势,要顺应形式走,当让不是要做墙头草。
六、结语
以上的都只是经验之谈,有很多不全面、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面试的时候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展现出适合的自己,其实就成功了,所谓面试技巧都只是小节,真实的自我才是面试官所需要的。
在最后呢,还是要衷心感谢应届生的,找工作的时候辛亏有应届生的陪伴和帮助。祝愿应届生越办越好,也祝愿大家都能在应届生上找到心仪的工作。
第四篇:学长关于挑战杯的经验
1.谈老师首先和同学们分享了她过去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心得体会,提醒同学们在参赛时更应抱着学习的心态而不能仅以获奖为目的,并提出“同学们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时时向队友学习、向其他团队学习。”的希望。紧接着,谈老师着重就课题申报书填写的注意事项作了介绍,强调“申报课题重在新颖,研究内容要多以示意图进行说明,尽量分段,少些专业术语,做到言简意赅,更要避免出现错别字、符号注错等低级错误。”
挑战杯经验交流会记录 来源: 北大学友的日志
一、陈剑锋挑战杯经验分享(兼论社会科学科研方法)1.挑战开始前的准备:
1)激情最为重要,贯穿始终。从对科研的兴趣中寻找激情,在一片茫然中保持激情,在研究的困境中坚持激情。
2)平时的工作:细心观察与用心思考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技术方法:建模、数据处理(计量方法、统计、实验经济学)
2.为何是挑战:
1)区分“学习”与“学术”。学习是学习掌握现有知识,学术无答案,依靠自己寻找动力,发现问题。
2)真问题:“既然 A,为什么还会 B ”。而“ A 是什么”、“如何 B ”则不能称得上真正研究的问题。例:城中村现象。来源:从领域,到话题,最后到问题。
例:汇源董事长卖猪、大学生医保(校医院与外界医院逐利方式对比)、五一长假恢复、校内好友买卖的通货膨胀。
3)挫折:数据来源、假说可能本身就存在问题 3.研究报告形式:
导言(为什么研究、价值所在)、文献回顾、理论框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另外,计量方法应找到直觉的支持才有意义。推荐:《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著
二、黄迈挑战杯经验分享
黄迈师兄是 07 硕士生,所做挑战杯课题是关于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障碍。
1.找导师。导师的作用包括选题、研究思路、论文规范性上的指导。
2.选题。浏览国内外文献,避开已谈过很多的问题。了解之前几届竞赛的热点话题。
3.数据来源:调研作品受青睐,计量并不一定必要,可能图表之类就可以,关键是研究的思路。
4.建议:选题是亮点所在,要“有趣”,调研样本要大,计量运用恰当、精确,建议找老师参加到老师的课题中去,建立良好关系,学习研究的方法。
三、吴军一校长基金经验分享
1.找老师之前要选好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浏览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也要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等资料,之后就可以发邮件等形式联系。
老师的作用:帮助选定题目(要考虑老师的研究兴趣),研究过程中规范开题报告的写作,有问题解决不了时也可与老师一起讨论,最终的论文写作等等。
2.选题:跨学科、与北大相关的题目可能受青睐,跨院系组队可能避开数量限制(元培无数量限制?)。
3.研究过程:有时间投入的规定,但并不严格。
4.开题报告写作:开题依据、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展望、参考文献;研究目标、内容、主要方法、可行性分析、创新点、时间安排。长度两三页即可。
5.中期报告:只要报告一下进度即可。6.结题。经院科研项目结题有答辩。
四、秦雨校长基金经验分享
秦雨师姐的团队刚开始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状况,但在调研中发现数据很难得到,之后在导师帮助下拿到两个医院现有数据,通过看大量的论文等,改变了方向。几点注意:
1.找老师时不要局限在一个题目,找老师前做好充分的准备。2.选题一定注意可行性分析,能利用现成数据会方便很多。3.数据来源 :CCER 数据网、CHNS 数据。4.注重团队合作。5.找文献极重要。
6.计量方法还是很重要的,但要从多角度来做才更可信。7.不要过度依赖导师,多学习计量方法与相关软件,调研建议做成访谈形式会更好,问卷的设计要精心考量,可找老师帮助。几个推荐资源: Google scholar Jstor 图书馆新闻数据库 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万方 中国期刊网
五、提问:挑战杯时间安排:立题 1 月,年前确定框架,3 月初写出初稿,一周进行修改。
3.挑战杯经验浅谈
这几天在家里面一直在想今年的挑战杯的问题,总结了下我这两年参加挑战杯所积累下的经验,我个人觉得我之所以留在了科技部并且一直做挑战杯,兴趣和态度是最主要的,不是因为我能力如何强,而是我只想把它做好,把它当做我在未来真正想创业之前的一次练兵。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交流会,有经济学院和创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创业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受益匪浅,今天想结合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首先:最重要的是创业的点子是否好,是否有可行性,是否有潜力。想要创业,这是第一步,所为万事开头难,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创业方向,不能坐在家里空想,一定要关注一下当前的各个行业的情形,当前的市场发展方向,关注大众的需求,还有结合自己的所学。可以做服务行业,可以技术创业。当然做技术要比服务困难一点,因为我们现在的所学毕竟很有限。
其次:态度。有很多人就想拿个奖,乘以1.3,如果抱着这个心态,就我个人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那只是一个结果而已。我希望大家把它当做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来做,如果你现在要创业的话,那么你需要考虑什么,以这种角度考虑,会更周全。其实在用心做过挑战杯之后你会发现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你会了解到报表是什么,你会了解风险投资,等等,或许你以后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这绝对是一个拓展自己的好机会。借用老师的一句话:用心参加过一次比赛,要比你大学四年从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还多。
第三方面我要说资金的问题:资金可以有很多方式来解决,以前我看过的挑战杯作品大多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这当然是一个方法,但是不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其一,就是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设立了很多的创业资金,有很多创业中心给大学生提供资金,提供创业场地,优惠的政策很多,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多了解一下,第二:银行贷款,这也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还有就是自己筹集资金,自己出钱。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的多少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融资方案。如果你的公司只需要2万块钱的投资,你却采取风险投资的方式,我个人感觉没有一家风头机构会给你投钱,因为获利太少。当然如果你需要100万,你想通过创业基金那里融资,这也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可以考虑多种方式融资。还有融资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要以为一定会花很多钱,也不能乱花钱,不要感觉这是虚拟的资金那么钱就是无限制的,因为你必须考虑你能否赚回你的成本。500万的融资金额是我以前经常看到的,有些时候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只要记住是给你自己创业,我想你就不会那么含糊的对待钱了。大家多了解一点国家对待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国家现在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挺多的。
第四:团队的组合: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一个企业如果全是技术员而没有管理者那是不可行的,所以,你的创业团队一定要综合考虑,合理分配职务,不一定要有其他的院系的同学进行组合,自己的团队组合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有人擅长或了解经济方面的东西,有人了解管理学,有人对经营略知一二,合理的组合会对写比赛时合理分配任务有很好的帮助,否则很多人是赶鸭子上架。
五:我要说一说参赛的内容:比赛内容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创业,就是你自己本身有一定的技术,比如说你有了某项专利,你可以利用这个专利,开一个公司。但是你必须将这个技术做成一定的产品并且能够在市场上销售,不是仅仅一项技术,以前有人从老师那里弄到技术,就将这个技术作为比赛了。一项技术叫做一项发明或一个创新,但是只有形成了产品,才叫创业。切忌创业是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的一个完整的公司。你可以从其他的地方买到某些专利并将其利用做成产品或者自己开发某项技术或者从外面雇人完成某项产品的生产。但是通常对我们来讲技术创业难度比较大。对于研究生或许更适合些。买来技术或专利并利用者对我们来说难度或许会小一点。
另一方面是服务行业:这也是我们学校本科生经常考虑的一个参赛点。服务行业主要是看想法,看你的经营方式。这样的作品可行性比较明显,而且难度相对较小。服务性行业一定要多了解之后再进行,否则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如果引入专利,那么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方案来协调好和专利所有人的利益关系,可以使买来专利,亦可以是其他人技术入股,总之要避免利益纠纷。
切忌不要把技术创业写成技术创新,一定要以公司的形式来写
六:作品名称要写成xx公司,可以使有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是其他的,根据自己公司的所有制情况和利益分配合理安排公司架构,安排领导层管理层人员。以学历最高的同学作为领队。应该严格按照我在邮件中发的基本要求来写,一共有十条,那十条是创业计划的基本格式。想阐述完整,一般字数需要达到4万字左右,按照规定字体格式大约60页左右,太少的不可能阐述完整。老师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来加入,但是也要注意利益之间的分配,好的创业计划一定要考虑周全。十条基本要求重申: 1.执行总结(15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有鲜明特色。重点包括对公司及提供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的介绍,市场状况,竞争分析,商业模式,盈利预测,对企业的展望等。(最重要的部分,评委需要从中看出我们的目的以及大体可行性,看出是否是有价值的商业计划)2.产业背景(10分)要求:详细描述产业背景、市场状况、竞争环境等;准确定义所提供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针对解决的问题,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已经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等;指出本项目所具有的独创性、领先性;实现产业化的途径等;可提供的相关专利权、著作权、政府批文或其他鉴定材料。
3.市场调查和分析(10分)要求:在科学、严密、深入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面对的市场现状、竞争状况、目标市场、市场容量估算、预计的市场份额、发展趋势和潜力等。要求提供的数据真实有效、分析方法科学合理。4.公司战略(7分)要求:阐释公司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等。结合竞争优势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目标;说明公司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线扩张策略,主要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等。5.营销策略(12分)要求: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定义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制定恰当的价格策略,构建合理的营销渠道,提出有吸引力的推广策略等,确保顺利进行市场,并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6.经营管理(5分)要求:介绍生产工艺/服务流程,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设备购置和改建,人员配备,生产周期,产品/服务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力求描述准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7.管理团队(8分)要求:介绍管理团队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明确成员的分工和互补,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研发人员是否具有人才管理方面的才能,能否做到让,应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8.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5分)要求:股本结构和规模,融资计划,资金运营计划,风险资金退出策略(方式、时间)等。对投资者能否给予风险投资进行分析,自己的投资在什么情况下能给予投资者多少回报,以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在哪些方面需要融资。从哪些方面进行融资 9.财务分析与预测(10分)要求:关键的财务假设,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前两年为季报、前五年为年报),财务分析(IRR,NPV、投资回收期、敏感性分析等)。10.关键的风险和问题(8分)要求:客观阐述本项目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等关键风险和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规避计划。什么时间撤出风险投资
第五篇:一位学长的考研经验
二战,被华工企管拟录取,开学前百无聊赖,还经常回来逛逛考研论坛,看到学弟学妹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有迷茫,有动摇,且急需过来人的经验,我明白大家的急切,更无法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我想把自己知道的一点信息写给大家,内容大概包括心态调整(关于为什么要跨考、考研的目的、如何坚持等问题),以及初试准备、导师选择、复试过程回忆等几大块。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更希望明年能在华工见到你们!
心态
我是一个二战的三跨考生,去年放弃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工科专业,跨考浙大的管理,总分341,直接挂了。今年考华工企管,结果对得起自己又一年的坚持,英语74政治75数学144管理学119,初试排在第五位,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二位。
考完后其实并没特别兴奋的感觉,因为这只是人生的开始,后面的挑战会更多。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把读研当做自己走向理想的垫脚石,要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是随波逐流还是思考成熟?第二,你应该认真的考虑选择专业的问题。我在这儿提倡兴趣导向,千万别抱着不问专业、将就着学的态度,这样只会使你考上后继续悔恨。这种例子我见过很多,因为读研不像本科,自由会减少,还要经常进行枯燥的学术工作,除非真的有兴趣,否则多数人都会在考上后对研究生生活产生怨念。而且都已经读到这个程度了,想改行就不容易了。更糟的是,倘若你对自己的专业都缺乏兴趣,将来更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里有所成就。想清楚自己的方向,果断抉择,改行要趁早!这也是我跨考的原因所在,希望对还在犹豫的同学们有所启发。不管你选择哪个专业,只要是兴趣所在,你的考研在事后看来,才会是有意义的!第三,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要保证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它。记得考前的半个月,我的压力已经接近难以承受的边缘,一天给家里打三次电话,只有家人的声音能让我平静下来,宿舍的墙上贴满了激励自己的字条,坚持不住了就反复的默念,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炼狱般得日子就是这样熬过来得,同学们不要害怕艰辛,要抛弃杂念,只有一心一意的坚持才能换回丰硕的成果,打酱油的永远只会浪费时间,不如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压力大的时候,要适当的放松,但不能给自己找松懈的借口,找一些比较自律的研友相互督促,一定大有裨益。要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当你对艰苦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成功还会远吗?
初试
关于各科如何复习的经验贴很多,我觉得说的都很好,这里主要是给大家进行下补充和强调,都是我个人的体会,大家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参考。
政治:建议反复研读红宝书,方法是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梳理,把关键词记下来,而非简单的在书上划线、做记号。譬如,近代史部分,可以按照时间轴,将每年发生的大事、得出的文件成果整理出顺序,写纲要似的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过一遍,既脉络清晰,又便于记忆,胜过简单的把书看几遍,因为它已深深刻在你的脑子里,到后期都可以不用再翻书查找,上考场你还怕什么呢。
英语:目前很多人都过于追求所谓的答题技巧、分析出题人的意图,我认为这样有些浮躁。语言是一项基本功,功力到了,再模棱两可的选项也迷惑不了你的双眼;功力不到,本来清晰的选项你也会理解错误。建议大家不要过于纠结所谓的技巧了,而是要首先培养自己驾驭这些技巧的能力。可以早些开始英语的复习,前期要打基础,学习语法,某种句型可以表达哪些意思,有些词缀放在前面和放在后面的意思完全不同„„这些都是在阅读中经常要碰到的,也是你能否正确读懂的关键,真正读懂要比去猜测更靠谱些吧;另外,一定要勤背单词,直到考前。保持对单词的一定热度,会显著提升你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以上两点对打基础非常重要,大家不要着急,不是大家学不好英语,而是疏于从基础做起,前期可以做做这些工作,大家会发现这才是本质提高自己英语能力的途径。后期主要以真题为主,我没有做过任何的模拟卷和阅读训练,因为它们的质量与真题相差太远,我怕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反而产生误导。从小到大,我的英语一直很好,重基础,后技巧,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感受,希望对害怕英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数学:我的数学本来很一般,今年的题目比较简单,算是便宜了我这样的人了,没有被数学好的同学拉开差距,这里主要想强调我自己遇到的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是否相同。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确实经典,需要好好啃,但该怎么啃??我第一年的时候就是反复来反复去,看了不知道几遍,结果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又回去找补„结果只做了真题,训练量也不够了。今年我调整了策略,全书过了一遍后,就立即开始了大量的训练,在做题中发现自己某块知识的不足,于是再找全书的相应部分进行研究。这样效率高了很多,也避免了重复做功。后期做了《400题》,这本书我要强烈推荐,不管你期望自己考多少分,要求高不高,这本书都需要做一做,如果你期望考120分,就得具有140分的实力,400题会让人脱胎换骨,一览众山小的,一定要好好研究,不要中途放弃!我身边做过400题的人,都觉得今年数三很简单,所以大家应该懂的。
专业课:我的专业课分数不高,根本原因是写字较慢,有一道15分的论述题没写。否则按照今年这松垮的改卷尺度,应该能上125。今年的卷子比以往难,题量也很大,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所有的题目都能在参考书上找到答题要点,前提是大家要把书看透理解透。这里我建议大家好好对对待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这也是我不足的一个地方。金圣才的那本习题集不错,但没必要全看,要重点理解他答题的框架,自己答题的时候要说出个1、2、3点来,以显示逻辑。我就是瞎写,想到哪写到哪,这样是不对的,幸亏老师改卷并不
苛刻,但同学们想拿高分的话,还是要培养下这些专业素养。平常还要多练习下写字速度,以防到时做不完,这也是相当必要的!
导师
初试分数出来就可以联系导师了,但一般只有很少的导师会给你肯定的答复,大多数的回答都没啥倾向性,甚至是不理你。像我联系的导师都回复说“好好准备复试”,让你根本搞不清他什么意思,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师也复制粘贴,对别人的回复也是这样的„„所以大家明白了吧,联系是肯定的,但也不要过于纠结导师如何答复,因为他们无法答复,关键是看你复试的成绩,排名越高,自主选择的余地就越大,最不济也会给你调剂一个导师的。我们这次考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在最后时刻才确定自己的导师是谁,只有少数几个是提前定好的,大家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准备复试上,用优秀的表现去征服自己中意的导师!考前可以去找老师面谈,让他们提前了解下你,但也别指望他们会当场要你,记住,复试才是王道!复试
专业笔试:笔试内容与去年一样,选取你所报考方向的一个研究热点,写一个研究计划。这个考题学术性很强,个人以为其实就是一个开题报告,大家可以研究下那些优秀博士论文的写作框架,基本按照那个范式来写。内容的取材可以来源于你想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可以是外校的。鉴于本科生刚毕业,还有许多跨考的同学,想要在研究计划上别出心裁,自主撰写恐怕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期刊网络搜集论文和素材,进行借鉴与糅合。但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那样显得你很不动脑筋。多看些论文,心里有思路了就可以进行重组了,每一处改动必定要改变逻辑思路,因此需要对文字进行修饰,以使计划的逻辑通顺,灵光乍现的时候可以加入一点自己的创新点,这些是可以加分的,也可以避免雷同,或与他人撞车。因此说简单的复制粘贴不可取,想要拿高分的话,大家还要多多动脑。我的稿子就是改了4次,考前两天还改过一次,自我感觉比较满意,最后好像也是笔试的最高分。英语面试:一大早来到管院会议室候考,椅子还没坐热就喊到我了,我是面试第一个„„因为是第一个,基本上享受了“全套服务”,每个环节都考了: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抽一个topic进行演讲,最后与老师自由交流。这里建议同学们自我介绍不宜过长,否则会遭老师打断;topic有很多前辈总结了一些题目,今年也出现了,比如“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还有一些新题,比如我抽到的“假如你考上了,如何度过一个周末”,其他人抽到的“对神马都是浮云的看法”等等,欢迎大家补充,这些题大家可以做下准备,抽到的话你就爽了!没有抽到也没关系,老师看的是你英语的feeling,不见得听懂你说了什么,其实可以说些简单句,说的通畅些,再注意下抑扬顿挫,能给人很好的feeling。我就是说的很顺,内容却跑题了,但老师仍然不住的点头,结果我英语也拿了最高分„总的来说,英语不用强求,稍稍准备就好,在场的时候给老师要留下良好印象,紧张但不要太明显,我第一个进去的,紧张的都喘不上气,结果就憋着不敢喘,给忍下来了。
综合面试:这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今年是按方向面试的,比如我报的人力资源方向,就是由人力方向的老师来面试。英语面试出来后,很快就轮到我了,房间不大,老师阵容却很强大,好多人啊„进去之后就来不及紧张了,之前第一个英语面试的经历也让我有了心理准备,心理优势逐渐具备。先给老师鞠躬,这是必备礼节。之后进行自我陈述,大家要好好写下讲稿,话要说的圆润,又要尽量丰富,好吸引老师的注意,引导他们问你熟悉的问题,这是一个策略。接着抽一个信封,里面是案例分析,我抽到了“国美股权之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再答,不要脱口而出,这样既给了缓冲的时间,又避免了老师对你产生轻率的印象。这个问题我答的不错,结尾处还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浅薄”,这样的谦虚很有必要,特别是在你对答案没有把握的时候。大家不要害怕案例分析,其实都会有话可说,能尽量往专业知识上靠最好,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也行,老师看的是你的言谈,自然一点最好,气氛上不要冷场。后来就是老师提问了,比如原来做过什么项目、有何感想,这个大多数人都被问到了,要实话实说,没有项目也要说说日常的实践。有些老师对我产生了兴趣,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我大学中最失败的一件事”,汗„„前面说的多,后面老师问问题的时间就少了,最后就顺利的结束。大家一定不要紧张,仪态大方就好,我说的东西不见得专业,但明显感觉老师对我的谈吐很满意,脸上挂满了微笑。所以,仪态、谈吐要特别的注意,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出门之前要鞠躬,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然后让他们目送你离开„„今年综合面试的分数最高只有80,很幸运,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复试的内容回忆起来就这么多,如果有别的,再继续补充吧!大家有吸取到有用的信息吗?这样也不枉我写了这么多东西。
关于工商管理学院
最后想说说华工管院。虽然招生黑幕每个学校都会有,但华工管院绝对是相对公平的,从这次的经历来看,学校真的是为学生好:1.本来企管预招50人,除去保送31个,统考名额就只剩下19个,但考虑到生源太好,高分调剂太不人道,学院临时扩招到37个,满足了很多莘莘学子的深造愿望,此为一好。2.学校规定保送生原则上不低于二等奖学金,但事实上很多保送生都只有三等,学院留出了十几个一等名额给了统考生,此为二好。
3、公布复试结果时,有关初试分数,复试分数(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各项)的打分都明确标出,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幕后操作的空间,不像武大那样,等一个星期出结果还没有明细„„此为三好。
华工管院不错,值得大家为之努力,希望大家坚持信念,策马扬鞭!我在华工等着你们,今后需要帮助的我会尽我所能,回馈大家,都不容易啊!开学后,关于学院内部的情况,导师的情况,我能了解的可以提供给大家,以下是我的邮箱:xiaomeng_0819@hotmail.com如果求助的同学太多,我可能有点招架不住,但一有时间,还是会尽力解答的,感谢你们!感谢论坛!
201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