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诗词十三首[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8: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鸿章诗词十三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鸿章诗词十三首》。

第一篇:李鸿章诗词十三首

李鸿章诗词十三首

1、舟夜苦雨(五律)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

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

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2、赴试途中有感(七律)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3、临终诗(七绝)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4、赴试途中有感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

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5、赴试途中有感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6、赴试途中有感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7、赴试途中有感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

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

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8、赴试途中有感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9、赴试途中有感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

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10、赴试途中有感

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

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11、赴试途中有感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

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12、赴试途中有感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13、游鹿洞归途感赋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

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注:这是李鸿章早年进京赶考时所做的十首诗,诗写得慷慨激昂,我还推荐大家看看李鸿章晚年写的——《筹议海防折》。真的,我觉得如果李鸿章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卖国贼的话,他写不出那样的东西。从那个折子里你可以看到:李鸿章对科技、教育、经济、军事都有怎样的思考和研究!

他有罪,那是历史造成的。他必须忠于大清,忠于他自幼所受的传统教育。客观的说,李鸿章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他做了很多超越自己时代的事情。正是他和曾左等人的努力,让清朝的灭亡时间大大推迟了,在他那个时代,那就是他的价值,虽然这种价值坑害了中国。

轮船招商局大家知道吧,这个李鸿章盛宣怀办的企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垄断了中国的内河和外海航运,把欧美航运公司全部赶出了中国,这个事情很有代表性。

现在咱们的招商银行,你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吗?恰恰是轮船招商局的下属的企业啊,而且是在香港第一个挂牌的内地企业。李鸿章的遗产,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第二篇:诗词曲三首教案

“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诗词曲三首

主备人:沈佳美

预习提示: 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3.对诗歌名句要会赏析.在本上先写好班上交流.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点字词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观沧海

一、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B、写景部分采用 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导入: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2)“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三、分析内容: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四、课堂小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三篇: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十三首

八月十五中秋节,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骚客多于它的描写和寄托的情感可谓是不计其数,以下这篇《最新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是特地为大家这里的,希望对大家写作文有所帮助吧!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十一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一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十二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十三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第四篇:诗词曲三首教案

诗词曲三首教案

主备人:黄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的写作手法,感受古诗词

气势的雄浑,视野的开阔,见解的深刻

能力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目标: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难点: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气势雄浑,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作者介绍:

曹操,有人称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奸雄,也有人称他为英雄。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1 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研讨分析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观

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明确:两层。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

明确: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教师总结

本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同意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江城子》教学设计

一、课文分析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2 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3、翻译全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畅饮酒,胸怀宽广胆气壮。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使臣似冯唐?到那时,我定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朝着西北瞄望,箭箭射向天狼。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3 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诵读欣赏《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2、“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二、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三、结合课文小注,翻译本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部,思绪沉郁又起伏。途经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四、分析结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的阿房宫,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思考探究。

1、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亡则兵祸连结,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芜。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六、归纳总结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曲

第五篇:毛泽东诗词全集A4-36首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毕业院校:湖南省立

毛泽东诗词全集

清平乐 蒋桂战争

此词作于1929年秋,在黄洋界保卫战之后,重阳节之前,9,10月间。此词主旨大约不再续写军阀混战,而在歌唱革命形势的发展。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此词作于1929年,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当时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此词写了深秋战地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及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进广昌进军攻打吉安时,行军途中所作这首词。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

毛泽东诗词全集

渔家傲 反

毛泽东诗词全集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25日,红军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这次战斗,消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多人,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吟成此诗,当时娄山关战斗时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英勇的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排除张国焘搞分裂的干扰,找到了红军安扎的大本营,长征胜利在望,正在此时,毛泽东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壮丽史篇,1935年10月2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通渭时,毛泽东曾为战士朗诵此诗。此诗当作于1935年10月1—2日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此词作于1935年10月2日至10月7日,由通渭向云盘山进军途中。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此词作于1935年10月7日,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诗词全集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大军即在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胜利的红旗飘扬在蒋伪“总统府”上空,当天下午毛泽东看到《人民日报》印有四个特大字号的“解放南京”消息,很高兴地写下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江苏吴江人,诗人,清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1926年5月在广州与毛泽东相识,1949年3月28日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七律一首,流露出归隐情绪。同年4月29日上午,毛泽东把这首诗送给他,劝他不要消极,还是留在北京,共商国事。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 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

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律二首 送瘟神

血吸虫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特写《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这首七绝,是为一张女民兵的照片的题辞而作,通过对女民兵的赞美,揭示出中华儿女崭新的精神面貌,也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新妇女新青年精神面貌的写照,更深深的表现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热爱,期望和亲切教导。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做此诗时,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派的反华大合唱,正在甚嚣尘上,国内又连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因此,有个别人对于三面红旗失去信心,并主张对于帝国主义者和国际反动派的反抗可以缓和一些,对于压迫民族的支援可以减少一些,主席在此时题下这首诗是寓有深意的。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了浙江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认为很有教育意义,便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抄呈毛主席,毛泽东看了,于12月17日作了这首《七律 和郭沫若志》以相唱和。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诗词全集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1962年冬,当时国内经历了三年特大灾荒,国外一片反华叫嚣。国内处于困难时期,好似隆冬的样子,软弱的人经不住这场严峻的考验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则会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为斗争是最大的快乐,在此种背景下,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 冬云》诗篇。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槐夸大树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毛泽东诗词全集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 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下载李鸿章诗词十三首[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鸿章诗词十三首[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作文十三篇

    一、故 乡 我的家乡是皖西北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没有诗一般的意,也没有画一样的境,却比诗画更美更秀,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家门前有一棵粗壮、高大的杨树。清晨,刚一吃过饭,我便像小......

    和中秋有关的二十七首诗词

    和中秋有关的二十七首古诗词 和中秋有关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唐以后的,以唐宋为盛。这是因为中秋节起源于唐初。、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仲秋......

    中华诗词之美作业(十三)(范文大全)

    王国维之时代及其《人间词话》之主要内容(一)作业 单选题(60分) 1、“诗言志”出自哪本书? (20.00分)   A.《春秋》B.《诗经》  C.《书经》  D.《易经》 2、《花间集》中的18位作者......

    南园十三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共5篇)

    南园十三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南园十三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南园十三首·其六唐代: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译文:寻章摘......

    朝读经典之《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教案设计

    朝读经典之《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彭瑜 学习目标: 1.熟读《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3.......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原文及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前言】《秋浦歌·渌水净素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秀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秀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秀1 《金陵十三钗》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个人去影院看了老谋子谋划了四年、投资6亿人民币、准备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的这部片子。片......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星 汉 2013年10月我去了一趟广东,得《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一首七律。此诗在对仗、用韵等方面较有特点,本文想通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