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九年级下《诗词曲三首》教案及练习
《诗词曲三首》教案
预习提示:
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3.对诗歌名句要会赏析.在本上先写好班上交流.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点字词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观沧海
一、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B、写景部分采用 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导入:
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2)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三、分析内容: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四、课堂小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检测题 观沧海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的?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来到”还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
1、观
2、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登上。
5、C
6、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使读者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中秋吟月的词是_______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本首词除了运用上面的典故外,还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8、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写爱国感情的句子? 答案
2、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4、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1)“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了作者国人的胆识和勇气。“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6、C
7、B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这首元曲属于散曲中的_______,山坡羊是_______,题目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望西都”中“西都”指的是_______。
3、这首元曲中用议论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
4、第二句诗“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了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小令 曲牌名 潼关怀古 张养浩2 长安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写关中长安宫阙化为焦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流露出作者无限伤感的情绪。
第二篇:诗词曲三首教案
“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诗词曲三首
主备人:沈佳美
预习提示: 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3.对诗歌名句要会赏析.在本上先写好班上交流.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点字词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观沧海
一、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B、写景部分采用 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导入: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2)“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三、分析内容: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四、课堂小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三篇:诗词曲三首教案
诗词曲三首教案
主备人:黄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的写作手法,感受古诗词
气势的雄浑,视野的开阔,见解的深刻
能力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目标: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难点: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气势雄浑,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作者介绍:
曹操,有人称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奸雄,也有人称他为英雄。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1 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研讨分析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观
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明确:两层。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
明确: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教师总结
本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同意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江城子》教学设计
一、课文分析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2 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3、翻译全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畅饮酒,胸怀宽广胆气壮。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使臣似冯唐?到那时,我定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朝着西北瞄望,箭箭射向天狼。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3 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诵读欣赏《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2、“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二、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三、结合课文小注,翻译本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部,思绪沉郁又起伏。途经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四、分析结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的阿房宫,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思考探究。
1、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亡则兵祸连结,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芜。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六、归纳总结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曲
第四篇: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仆窃不逊谦虚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 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 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 【答案】B(散乱)
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稽,考查。纪,规律。究,研究。际,关系。变,变化规律。通,通晓。【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第五篇:苏教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
九年级()班姓名
2011年9月
说明: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可查阅相关资料,但不得相互交流;考试时间:45分钟;本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16分)
1、大灾面前有大爱。29岁的老师张米亚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面对此情景,我深刻地感受到张米亚老师的()
A、奉献精神B、刻苦精神C、科学精神D、探索精神2、2008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6元,增长14.6%,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材料表明()
A、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C、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身
D、江苏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3、与汉字相系的中华文化,日渐繁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下列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有()
A、京剧、长城、兵马俑、算盘、旗袍、中国结
B、孔子、武术、少林寺、飞机、火车、西服
C、故宫、天坛、苏州园林、黄山、书法、肯德基
D、黄梅戏、二人转、越剧、《孙子兵法》、麦当劳
4、当我们得知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时,我们尽情欢呼;当西方媒体以不公正的态度报道拉萨“三一四”事件时,我们提出严重抗议。我们的这些表现源于我们拥有()
A、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B、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C、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D、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盲人歌手杨光,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他虽然在8个月大时失明,但他用生命顽强地同困难作斗争,他是那么的乐观、热爱生活,心中充满了阳光。他使我们深深感受到()
A、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挫折
B、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自己能否正确对待挫折
C、挫折是人生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
D、同样的挫折,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6、对中学生而言,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是很多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机会的是()①写一篇构思新颖、情节奇巧的作文②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③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④主动研究某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9%。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多接受教育能()
A、为个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B、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养
C、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D、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8、右侧漫画《一字之差》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要()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C、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
D、立足于引进外国技术,消化吸收
9、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
A、对传统文化既有吸收又有抵制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0、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手持竹简的810名士子,齐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与蜿蜒耸立的长城„„这充
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灿烂的中华文化()
①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②决定着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③决定中国的发展道路④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不断增长。下列体现这一变换的是()
A、观光旅游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B、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增强
C、居民的居住条件有很大改善D、居民积极参与社会的民主管理12、2010年江苏实现了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全省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
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这表明,我省正在努力建设()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B、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
C、人人知法、守法的法治社会D、没有贫富差距的小康社会
13、近年来,我国各地通过地方法规来保障语言文字的推广,促进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是
因为()
A、各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标准B、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说明()
A、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B、好八连官兵不再具备中华传统美德
C、经济发展了,高消费有其合理性D、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5、“蓝领专家”孔祥瑞,在生产一线工作的30多年里,通过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努力攻
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近百项科技成果,他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经
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这表明()
A.只有遭遇挫折的人才有创新的潜能B.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挫折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前提D.创新是那些著名科学家、发明家拥有的专利
16、在构建社会主义更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从
个人对社会的影响上来说,提倡“共建”的依据是()
A.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
B.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密不可分的C.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D.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二、简要分析
17、京城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对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的崇拜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身上挂着日韩饰物,耳朵听着日韩音乐,眼睛看着日韩剧,于是这样一群爱好相投的人群便有了一个固定的称谓——“哈日、哈韩族”。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请你谈谈对“哈日、哈韩”现象的认识。(6分)
18、注:据统计,2008年贵州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42元,而上海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却高达73124元。
(1)上述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还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分别是:(2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面两问,试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解决表格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下列收入分配格局中,能体现这一方向的是()(2分)
19、材料:小明很快就要面临初中升学考试了……
妈妈:听音乐?还不看书!
小明:我想缓解一下压力……
妈妈:浪费时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小明: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9分)
三、问题探究
20、今年是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年,某校九9(2)班同学围绕“争当文明市民,建设文明城市”这一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同学们了解到: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涉及八大环境126相指标,八大环境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1)某同学认为:“由此可见,创建文明城市是政府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反驳这位同学的观点。(6分)
为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我市开办了以“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全市开办各类道德讲堂500余所,举办各类形式的讲座10000余场,评议推选各类好人3600余人。“身边好人”开讲的道德讲堂,正在影响和引领常州人仰望道德的星空。
(2)常州市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有何意义?(3分)
2011年1月20日,我市正式启动“道德积分”活动,旨在引导市民将道德讲堂的“知”外化为日常生活的“行”。通过积分卡的形式,以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为重点,关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积分卡”每张10分,每集齐30张,即获得300分,可参与常州市“身边好人”评选;每集齐50张,即获得500分,可参与常州市“道德之星”评选。
(3)你准备如何赢得“道德积分”(请列出你要践行的两件善举)?(2分)
答案:
选择题答案
1A2D3A4A5B6C7D8A9B10C11A12B13B14D15B16C17、(1)这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崇拜外来文化达到疯狂的现象;(是什么?)
(2)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什么?)
(3)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么办?)
18、(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①我国东西部差距大,发展不平衡;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3)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4)A19、(1)妈妈认为“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是错误的。(1分)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造出过度紧张、焦虑,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妈妈应督促小明认真学习,但不能对小明施加过度的学习压力。(2分)
(2)小明听音乐来缓解学习压力是正确的。(1分)小明懂得运用正确方法缓解学习压力。(2分)
(3)小明认为妈妈一点不关心自己是错误的。(1分)妈妈对小明的高期待、严要求,正反映了妈妈对小明的爱,小明应该理解、体谅父母。(2分)
20、(1)①创建文明城市,政府确实应履行好各项职能,但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关心社会发展,承担责任。②(地位)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③(现状)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青少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虽然年龄还小,但同样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发展密切相关。④(意义)关心社会发展不仅是爱国的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我们只有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好地奉献社会。⑤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⑥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2)道德讲堂有利于倡导人们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宽容友善、互相关爱,培养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市民道德修养,树立社会责任感,优化城市形象。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具体可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