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多种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罗瑞卿由于多年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军神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共和国元帅。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四川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率领部队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了重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没有用一点麻醉药。手术开始,刘伯承手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吭一声,手术顺利地完成了。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地说:“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
朱德-从教育救国到从军
朱德元帅,1886年2月1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几个小时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张衡制造地动仪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先生与电影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后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绝他的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后来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件事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曹操的这一面。有一次他的座骑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曹操好兵法,著有几十万字的兵书。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李政道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43年于江西联合中学毕业,就读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1946年 赴美留学,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奖,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是安徽省合肥人,1945年赴美,1948年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当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骄傲。杨振宁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致辞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
被誉为核物理女皇、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1912.5.21~1997.2.16)是世界公认的最杰的女性物理学家。她的用功是有名的。上学的时候,功课做不完,题目想不出是不上床睡觉的。她在中央大学毕业时以总分86.3分,冠全校之首的优异成绩毕业。
大学时代的吴健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央大学的莘莘学子们愤怒了,纷纷涌向行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公推吴健雄作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极有心计,讲究策略,精心选择游行路线和时间。为要求政府抗战,率同学到总统府大院静坐,顶风冒雪,直到深夜。与吴健雄相交很深的田蕴兰教授回忆她时说:“吴健雄在各方面的表现,更甚于西方的居里夫人。她不只敬业,她在管理、领导上展现的才能,提倡两性平权的见识,令人如沐春风的处世风格,教人折服。她对当代后世的影响,也必然凌驾居里夫人。”
第二篇:关于生活朴素的名言
1、美德像奇丽的宝石一样,如果镶嵌得淡雅,就显得更有风姿。——德国
2、用朴素的心来爱别人,也用那纯真的心来憎恨。——勒以
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4、美是纯朴之花。——芝诺
5、给艺术的真正力量是融会于伟大情感之中的平凡。——让·弗·米勒
6、朴能镇浮,静能御躁。——申居郧
7、朴素是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排斥任何外在的装饰和雕琢。——别林斯基
8、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薛瑄
9、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10、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鲍照
11、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惠特曼
12、真理只有通过最朴素的形式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狄龙
13、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14、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伊索
15、我们把美归结为质朴无华,实实在在,恰到好处。——爱默生
16、真理往往非常朴素,以致人们不相信它。——列瓦特
第三篇:周总理
周总理——我最敬爱的人
2010-06-15 16:33: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百多年以前,有这样一个高考落榜生。他在报考清华时因英文偏科落榜了。人生道路迷茫之际,他经朋友资助得以自费来到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期望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命运多舛,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一年多后,这位在异国他乡学业无成、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黯然神伤地踏上海轮被迫“返国图它兴”。随后他在刚刚成立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他毕生的学历是高中。但是,这位清华落榜、南开除名者的辉煌却足以让清华与南开校史上最优秀的校友们自愧弗如。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下面是周总理当时日记之中的几篇。一月一日
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为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
一月三日
早晨没起来的时候,觉得天气较往常冷的多,越怕冷越懒得起来,一直等到十点多钟太阳都已上窗了,才忙着穿衣裳起来。想我来日本已经三个多月了,只因为不入学校预备,自由,有时候便学懒了,较起我在南开(中学)时的活泼样子实在差的多,从今后须要把我这懒病除去方好。
一月二十三日
晚间我又拿起梁任公的文集来看,念到“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几句诗,我的眼泪快要下来。忽然又想到任公做这诗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我如今已痴长十九岁,一事无成,学还没有求到门,竟真正是有愧前辈了。
一月二十九日
我想我现在已经来了四个多月了,日文、日语一点儿长进还没有。眼见着高师考试快到了,要再不加紧用功,不要〈说〉没有丝毫取的望,就是下场的望,恐怕也没了。算计时候仅仅剩一个多月了,种种的科学全都要考。虽说是从前学过,但全是英文的。如今用着这日文的本子,一切名词还要从新记起来。季冲那个地方我今天已允许他搬去住。从今后住在乡下,大概总可以多看一点书了。再说,住在那个地方没有人去。我一个人,除了念书,还有什么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
回头看看自己,无语。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恩来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4年,同南开学校老师伉乃如(前排左二)和同学合影
远渡重洋寻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恩来
1917年,赴日留学,与留日同学合影
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候
长征时期的美髯公
1924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彩色图片
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
抗战内战时期睿智果敢与敌人周旋的周恩来
1937年,抗战初期的周恩来
1946年,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谈判,从南京到上海
建国后内政外交一肩挑任劳任怨的周总理
1952年,北京先农坛体育场
1955年,万隆会议,意气风发
走下神坛的周总理
1973年,文革中的周总理
1976年,有的人虽死去,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周恩来赞(诗四首)
毓秀钟灵怀大志,顶天立地在苍穹。腾飞世界少年愿,独立人寰卅载功。必胜必成崇劲节,不卑不亢仰高风。五洲四海歌英杰,万代千秋颂周公!
黄埔军兴亲讨逆,南昌举义贯长虹。西京释蒋锋芒露,延水鏖兵气势雄。辅弼中枢筹虎帐,驱除霸主壮东风。鞠躬尽瘁为民众,矢志不移求大同!
刚柔兼备世推崇,文采风流一代宗。电火行空腾烈焰,水银泻地任从容。抗衡权霸谋韬略,合纵环球树伟功。雪压霜摧磐石立,丰碑不朽赞青松!
当年面壁图破壁,到老犹谈改造功。一德一心为社稷,无私无畏斗魔凶。遗言沥胆昭当世,忠骨成灰舞太空。共产前程当计日,九泉还唱大江东!周总理的半边天
有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羡慕又大惑不解的婚姻之谜,常引人深思。这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恩爱婚姻。
周恩来英俊潇洒,位高权重,是每个女人心中爱慕而想入非非的白马王子;
而邓颖超既算不得女中豪杰,更谈不上绝世美女,且在结婚后就子宫患疾、终身不育,埋下了因无后代而可能分手的隐患,曾有一些中央领导改弦易辙,重新结合。
但他俩始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夫妻恩爱,如山高水长,光照人间,永远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何故?
以前人们都从总理的角度来解释,殊不知邓大姐有着她独特的魅力!
先读几封邓大姐的信,就会略知奥妙。来:
你走了三天,日夜想你!
这回你到重庆不比往回,不是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好像把闹热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冷清而大减其色呢。钟声未响九点就散场了。问:“怎么散得这样早?”“女的少极啦!”。我心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笑。
你走了,大姊、小崔、小浦、云臻、彭总诸人频来慰我,感谢他们,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思恋!望你早日飞回!非常非常地想念你!
深深地吻你!
轻轻地吻你!
你的超
1944.11.12 延安
署名的“鸾”即周恩来,“凤”为邓颖超。鸾:
抵杭已一周,前数日阴雨绵绵,春寒袭人,不亚北国之寒;但其温度与江南景色,却与北地有别。前日放晴,春风和煦,已带来温暖,令人心情精神为之爽振。我们曾冒细雨拜岳庙,登孤山,山顶眺望,全湖在望,殊为大观。湖滨山岭,梅花盛开,红白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特寄上孤山之梅、竹、茶花、红叶各一,聊以寄意,供你遥领西湖春色也。
钱江铁桥亦一大建筑,我们于放晴之晨,前往游览。桥分三层,下行舟,中行火车,上行人。桥旁有六和塔。沿桥而行,左右观览,钱江风景,至为壮丽。留此期间,当分别游览胜地。待北返,相见时,再细诉罢。你赴天津之行如何旧地重游,回味犹甘良友欢晤,乐也何如寄你浙地特产香榧一盒,望分饷友朋和女儿辈。我远在西子湖边,你应自知珍重。就寝时间之公约,实行得如何念念。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哈哈,邓大姐还有许多宝典,一看方悟。
1919年9月16日,邓颖超参与创建的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成立。这是觉悟社部分社员合影。前排右三为邓颖超,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刚从天津匆匆赶到广州,和周恩来在广州拍了《结婚照》。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
【宝典之一】常拍合影:这不失为一种非常浪漫又巧妙的婚姻调和剂。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也积极争取,让和和美美的瞬间永驻生活,这么多合影照片就是明证。而只拍一个人的照片,拍得再多再漂亮也白搭。
1939年末,在周恩来在莫斯科治病,邓大姐前去探望时的合影
1939年在莫斯科,两人的另一张幸福合影
【宝典之二】重视结婚纪念日:只要有机会从不放过,从而始终保持了温馨浪漫的回忆。
194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15周年“水晶婚”纪念,在重庆合影
1940年9月,在被日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楼前留影
1949年和他们的养女,烈士遗孤孙维世在西柏坡
1950年8月8日,结婚25周年银婚纪念
【宝典之四】重大纪念,决不马虎。只要有条件,结婚纪念活动就要办得象象样样、热热闹闹、美美满满、甜甜蜜蜜,这才象恩爱夫妻。其他吃的、用的简单点、马虎点不要紧,这事不可马虎!特别重要的结婚纪念日,一定要办得隆重象样。
1955年在故宫后景山公园合影
1957年仍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正值海棠花开时,邓大姐从小就喜欢海棠花
1963年夏在长城
【宝典之五】借助孩子,增添爱意。孩子是爱情的催化剂,看到天真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会产生一种温馨的想象,忘却一切烦恼。
和郭沫若一家在一起,郭当时有5个孩子
在中南海,只要一看到孩子,不管是邻居的还是工勤人员的,就会走上去拉着孩子的的手,亲热地说几句哄孩子的话,一起走上一段路
【宝典之六】亲密称谓
周邓这对恩爱夫妻,从青春韶光到生命晚霞始终抒写着优美的爱情长诗。特别是两人在称谓上,一直与年轻时一样亲昵可人,爱意缠绵。
【宝典之七】八互经典
邓大姐在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了夫妻生活的“八互”经典原则:
1.互爱。作为是夫妻,互爱是基础。
2.互敬。相敬如宾,新婚时易做到,但越到后来越容易看对方的缺点。当众人面,尤其要敬重对方。
3.互勉。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勉励,共同前进。
4.互慰。遇到不痛快事,双方要互相安慰,万不可埋怨、伤感情。
5.互让。生活中难免有矛盾和争执。这时,要懂得让步。
6.互谅。要相互谅解。对方若有错处,应宽容大度予以原谅。
7.互助。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互相支持帮助,彼此关心。
8.互学。多看对方优点,彼此互补短长,感情也会愈加巩固。
这是邓大姐概括她与总理夫妻生活的可贵经验,是模范夫妻美满生活的巧妙总结,也是他们和谐生活的精彩写照。邓大姐体会:“互敬”最重要,“互让”最难做。
【宝典之八】借机忆情
1954年11月,周恩来去广州,路过他与邓颖超生活过的旧址,就写信给邓颖超,引起了邓颖超的共鸣,马上回信:“恩来——我亲爱的伴:羊城,是多么值得纪念和引起回忆的地方!它是我们曾共同奋斗过的地方!又是你我爱情开始的地方。30年前,你我是天南地北害相思;30年后,我你又是地北天南互思念。”邓大姐就是这样巧妙地借题发挥,借物忆情,以抒爱意。【宝典之九】关爱倍至
总理常因工作远走他乡,邓大姐则常以爱意殷切的书信让总理为之动容,“两地书”流露出深深的惜别、拳拳的眷恋、殷殷的关爱。“来: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窑洞地炕已做好……窑内暖融融的,愿你能快回来享受一些温暖啊!”。“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关心之深,抚爱之厚,温存之切,令人叹为观止。【宝典之十】以花寄情
花,也是他俩共同的喜爱。以花寄情,是他们生活的常规节目。在他们鸿雁传书的手稿中,留下好多“花”的佳话。在延安时周恩来因病住院,护士小姐送来野花数朵,藤萝两枝,相映成趣,平添温馨。他将此写进日记并告诉了邓大姐“此项病室点滴,乌可不记?又乌不告太太?”(42.7.6)。可见花在两人心目中的位置。
记得小时候学过几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印象比较深的有《温暖》、《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和《十里长街送总理》。
温暖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总理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当时有这样一个条幅也在送总理: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和人民同甘苦
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敬爱的周总理,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敬爱的周总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四篇:海外亲历:感受东京朴素和细致生活
海外亲历:感受东京朴素和细致生活
看到很多中国旅游团队来东京,跟着小红旗走马观花,纷纷呈呈,回到国内,无任何印象,难得来一次日本,不能深度游也算了,日本文化也滴水未粘有点可惜了,和日本人泡一次温泉,和日本人坐一下排挡,喝口暖暖的清酒,看着路边的风景,你会对日本有不一样的感受,东京浅草是排挡最为集聚的地方,这里不需要化上太多的钱,但总可以解除一下劳旅之苦。
东京的排挡没有烟熏缭天景象,也没有任何一丝的吵杂声,店铺上面全是居民住家,食客们都很文明,难得看到一醉汉也是被几个同胞迅速撤离现场。
排挡的准备工作其实一早就开始了,日本人工贵,一般排挡大多属夫妻老婆店,何况日本人坐排挡不重于吃而在于喝,很羡慕日本开饭馆的,菜色不那么好,但食客依然那么多,日本人基本上来说是喝个水饱。
附近有个海鲜摊,可以来这里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让老板娘做一下,煎烤葱姜爆之类估计有点难度,但水煮一下应该还是可以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个排挡都可以来料加工滴。
说真的,这里的排挡几乎没有出现有空座的时候,而且大多以周围老食客为主,来点沿水煮毛豆,煎条小虾小鱼,生啤就会源源不断灌下胃肠,排挡老板赚的就是酒钱啊。
在浅草,你会发现很多小时侯在中国,在上海见到过杂货店那些瓶瓶罐罐,非常亲切,而这些现在只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童年记忆了。浅草那区域少有大宾馆大饭店之类,最适宜2到3人,这里小饭馆众多,其中很多都是有点历史感的,每家店都有其特色,这家店菜色一般,但有其明星光临过,所以每天爆满是必须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饭菜可是日本情侣们首选哦,如果在中国,请第一次见面的女朋友吃上拉面,出门之后,估计女朋友脸比拉面都长。顺便说一句,日本情侣约会大多是AA制,直到有点眉目,才由对方来支付,理由很简单,俺为什么吃你的?
喜欢浅草的风情,这里任何细节都会让你感觉新奇,就连简单的卷帘门都记载着江户年代的烙印。平常我们见到的卷帘门似乎脏兮兮的,但给这样一下,感觉很舒服很亲切很温煦。
浅草街道不那么繁华,公共汽车也整成中古的,如果你不把这里想象成是东京话或许更有味道。浅草的商业圈很大很广,类似这样的商业长廊在浅草有上千米,而且各种价格都比东京其他地方便宜很多。日本人很少用折伞,基本都是持长柄伞。小店里也没有折伞卖,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两个人的房间提供的两套牙刷颜色居然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是一支白色,一支深色,深怕别人用错,想的真是周到啊。房间有块板子笔者一直没弄懂是干嘛的,感觉象是用来熨衣服的。没关系,搞不懂偶把的说明书拍下来,回来请教了高手,解答如下:裤子平整器如果薄型的可以放2条湿的不行哦还有薄的裤子用扳手的第2段扣上第2段的话,要用手向上和斜面拉一拉。和服也是日本的又一民族特色,宾馆每个房间都给客人准备了一套由和服样式改良过的轻便浴衣,穿上后还是很漂亮的。日本人很重视茶,每个宾馆房间都有一套让人爱不释手的茶具,同时有几包免费的袋泡茶让你品尝,味道淡淡的,感觉不错。
来说一下日本的宾馆。我们这次住的宾馆都是五星级,但是房间其实都很小。小到平放一个稍大一点的拖杆箱都有点困难。不过小归小,该有的设施一样也不缺,而且一样也不多,可以用“正好”来形容。殿方,就是男厕所啦。不过要注意,日本现在很多地方的门都是自动的,有的需要按一下就开了,不要死拽哦!人家的蟹缸是这样的。很多店的门口都有类似的卡通人物招牌,果然动漫业发达。日本的游戏业确实非常发达,到处都是电玩店、弹珠店,象这种投100日币就能碰碰运气的游戏机多了去了。好KAWAYI的机器猫,想要但没本事拿到。
这种车在日本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防暴车,居然连车灯都上了铁网,看来是很怕人家来砸。有人说日本人有钱才干净的,其实干净和贫富没有必然关系,和追求完美有关。就像一个人可以穿一件打补丁的衣服,但要干干净净的。
厕所内还有婴儿隔板,母亲可以在厕所内给婴儿更换尿布。一些年老的妇女,她们三五结伴而行。我一眼就看出他们是日本老太太,她们穿着大方得体干净,一般都是带着遮阳帽,脖子上吸着漂亮的丝巾,手上也戴着白色的手套,拿着精致的挎包,脸上的粉底因为皱纹的缘故似乎涂抹得并不均匀,但是嘴唇还是一样的鲜红。
营养价值丰富的酱汤、纳豆、梅干,据说这些是日本人长寿三宝。
第五篇:周总理生平事迹
非洲有个国家总统差点被刺杀`总统叫他先不要去 他毅然去了 在非洲那天下着大雨 他站在那演讲 助手给他打伞 他不要 非洲人民全掉下眼泪 万隆会议 也是本来有人要刺杀他 他还是去了在万隆会议的几天 他只是睡了几个小时最感人的是 他把中国外交搞活动你所不知道的周恩来总理
文章编辑: 山贼
风华正茂舒剑眉
侠骨仁心济世危
慈目纯良爱民众
万夜辛劳身已碎
旧日荣辱记犹新
智才超绝扫尘悲
形神消瘦病苦去
至今苍生有垂泪
很久以来,我就想写一篇剖析自己对周总理感情的文字,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而且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提起和想起周总理时,不要如此轻易就落泪。不要误会,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事实上并不太难堪,但是,毕竟是这么一把年纪的男人了,理智应该更多些。
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可是在今天夜里,没有任何准备的我,开始了这样艰难的尝试。
我知道写这样的文字很艰难,我只是想尝试一下。
周总理,是对周恩来的尊称。我并不认为直接称呼他的名字有任何的不恭,同样,不论如何称呼,周恩来,这个名字,都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让我颤栗,让我哭。
答案只有一个:是周总理无与伦比、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一个心里没有自我的人。
一切都和宿命有着不可言表的神奇。
长期以来,他在我平凡而又短暂的生命中蛰伏。从小受到的任何教育中,世界上所有的领导人,似乎都是同一个高度、同一个体重的个头,没有任何人的形象可以突出他人。
可是在1997年3月的一天深夜,这样的均势改变了。这一天,我忽然在夜里哭泣。这一天对于我来说,毫无征兆,毫无特别的含义,我没有在入睡,按照通常的规律,我在上网。仅仅是上网而已,当时我并没有在网上看见任何和周总理有关的文字。上网了一会,我将由于一点小事在本地联邦软件专卖店中奖的200元奖券,自己又添了100元买回来的《周恩来》纪念CDR放进了光驱。
看着一张一张窄小的图片,一个在某份报纸上看见的,尘封已久的故事神差鬼使般出现在脑海:
周总理出访柬埔寨,年轻的西哈努克亲王没有按照事先的安排,邀请周总理参观他心爱的小飞机。周总理去了。突然,西哈努克又请求他总理乘坐他驾驶的飞机起飞浏览。望着周围阻止的目光,周总理还是答应了西哈努克的邀请。
飞机上天了,盘旋了几圈后,终于平安地降落了下来。等离开现场后,有人提出周总理不应该同意西哈努克提出事先安排外的要求,这不符合国际惯例。
周总理说的话是,西哈努克虽然年轻,可也是一个国家元首,对于他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尊重。总理话锋一转,又说,你们是不是在心理还觉得柬埔寨是一个小国,我们就可以忽视了呢?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更应该尊重小国!
又有一次,西哈努克来北京访问,众所周知,他来北京,无非是向中国要援助。可是当他离开北京时,总理和陈毅把他送到了机场。时值冬天,机场上风很大,等西哈努克一进机舱,很多随行人员就钻进了汽车。而周总理和陈毅,一直等到飞机起飞,消失。
飞机一消失,总理立即将所有的人召集起来,严厉批评他们:机场上这么大的风,是很辛苦,可是我和陈毅这么大的年纪,都能坚持,你们就不能坚持麻?这是起码的外交礼节!
多年以后,这些被严厉批评过的人们,仍然是心服口服。
很难想起这个故事是哪一年在我心里留下的根,刹那间,眼泪就涌出了我的眼眶。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只是想起,这么好的总理,他考虑到了这么仔细的问题,他竟然如此关注一个人的尊严!我就是想哭,我的眼泪无法停止!
我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我当时的记忆中,我亲身经历的最亲的亲人,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外公去世时,我也没有这么哭过!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当我终于勉强抹干了泪水,我看了看时间,3月5日,凌晨1点许。
现在我已经知道,为了总理,无数的人哭了20多年!为了总理,而不是自己的任何一个亲人!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很难让我们产生如此的悲情!。
在总理逝世20年以后,有一群人,为了拍摄《百年恩来》而采访和接触了许多人。
摄制组采访天津宝邸县副县长侯隽(当年知识青年的先进典型周恩来接见过她)时,面对镜头,侯隽一句话未说完,哇的一声嚎啕起来。摄制组制片段文兵走上前想安慰几句,他安慰的话未讲完,自己也泣不成声。侯隽也知道摄制组有采访任务,她想控制自己,她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你们……可是,没办法,一想到总理,我……我心里就……”话未讲完,又大哭起来。
第二天,摄制组决定把原来的室内采访换成野外采访,这样也许大家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蔬菜基地作为场景。然而,面对摄像机,侯隽依然止不住眼泪,她泣不成声地说:“父母死了二十多年,不会想起来就哭,可是我们的总理呢?就不一样了,直到今天,家人也好,同事也好,谁也不敢在我面前提总理,一提总理我这心里就难受,就想哭……”这时,摄像张世君鼻子发酸,眼泪哗地涌出眼窝,扛起的摄像机也颤抖起来。
------------------你所不知道的周恩来总理
原周恩来专机机长刘崇福时说:“总理逝世后,我四天吃不下饭,心脏都弄坏了。说老实话,父母死了我也没这样……”
八宝山革命公墓当年火化周总理的火化工。这位火化工当年在火化总理时,跪着把总理的遗体送进火化炉,火化结束,他一边捧着总理的骨灰,一边哭喊着总理……这位火化工在火化炉前工作了近四十年,火化了不知多少遗体,而跪着火化的只有周总理一个人。20年以后,当摄制组出现在他的面前,请他叙述当年火化总理的情景时,他竟又扑通跪了下来,哭喊着总理……
20年后,拍摄电影<周恩来>时,扮演恩来的演员进入小电梯时,曾经为总理服务过的女服务员,仅仅是看见扮演的总理,便立即痛哭的不能自己,不能参加拍摄.现在我已经知道,我在夜里人生第一次失声痛苦的这一天,是总理的诞辰!
从这一天,1997年3月5日起,我开始关注周总理。
同其他任何一个人物不一样,我对总理的了解越多,我就越为总理哭泣。
我知道了,他并不为任何虚浮的主义所蒙蔽,他所关注的,是每一个普通的人。
美国乒乓球代表队在1971年,中国革命高潮中来到中国,嬉皮士科恩对周恩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
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那蓬松飘垂的长发,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罗。”继而把眼光转向大家:“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比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以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 各样的途径。”
这个科恩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的是历史和政治学。他原以为在这个最革命的国家,听它的总理评价嬉皮土,一定会听到那种“资产阶级的”、“颓废的”、“没落的生活方式”之类的训词,结果,出人意料。周恩来并没有用革命的大道理训人,还表示出十分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感到惊奇!
周恩来又将眼光转向科恩:“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么?”周恩来略略停顿,又补充了一句:“这是我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恩来这番话,在第二天,几乎被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社报道。四月十六日,科恩的母亲从美国加州威斯沃德托人通过香港,将一束深红色的玫瑰花送给周恩来总理,这位母亲,感谢周恩来对她的儿子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总理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对外国人!
周总理是唯一一个(迄今)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坐过普通公共汽车的(人)。
1966年邢台发生6.8级地震,他在第二天时间就赶赴现场,一下飞机悲痛万分,几乎哭出声来。在慰问一个临时医院时,总理坚持和100多位(134?)一一握手,一一安慰,方才离开。
在一张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总理站着,周围的群众多是坐着。总理既没穿大衣,也没戴帽子。为了不使群众受冷,他让大家背风,自己顶风讲话。临时改变地点,没有讲台,放上两个给灾区送食品的包装木箱,让总理站了上去。
总理对一个老人是这么说的:“我是您的儿子!”
总理端过一个普通农妇给他舀的一碗生水,说声谢谢,喝了一口。这时身边的保健医生看见瓷碗边上有未洗净的玉米面,碗边有多个破损缺口,当时灾区各种疾病正在流行,他坚持要吃普通群众吃的伙食——窝窝头和面糊。我们的总理,用细致的观察力,重视每一个细节。
1949年,开国大典上,摄影记者侯波还记得拍摄检阅游行队伍那张照片时,周恩来正好站在侯波面前,忙过来拉住侯波的衣角,还不住叮嘱她,别紧张,小心一点。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有许多人都看见过,但却极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个使侯波终生难忘的情节?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一日大雪,他要去八达岭长城访问,路上他注意到,几十公里的山路,全部是扫了雪的。这是头一天下雪时,在陪同尼克松观看表演的总理出来布置人力清扫的。我们的总理,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上,都严于律已。你所不知道的周恩来总理
作为一个孝子,总理在他母亲去世时,亲自回家奔丧,并在报纸上发表布告,可是1965年春,他作为“任务”交待侄子,把原在淮安城郊闸北的祖坟全部平毁,棺木就地下沉,坟地交生产队耕种。事后他还寄来70元钱,作为平坟工资和青苗赔偿费。
总理从贴身内衣背心汗衫到外衣、外裤、鞋袜、手表、睡衣、手绢、牙具等所有物品,都是表现中国的国货,而且全部照市场价付钱。总理去世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经过“共同回忆,向全国人民保证。”
总理没有吃拿公家一分钱的便宜,无论是有意和无意之间。
有多少人知道,周总理从1949年以后,只添过5次衣服,总数不到10套!只有过一件睡衣。有多少人在洗他的衣服时,掉过眼泪。在工作时,总理还要使用工作袖套!
总理所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平房年久破旧,却以国家仍贫困为理由坚持不许装修。一次记者来采访时遇到下雨,看见秘书正拿旧脸盆在漏处接水,对一国总理竟住这样的地方感到真难以置信。
总理长年只能睡四个小时或更少,到点了必须叫醒他。为了叫醒他,有的时候,身边的随同竟然要把总理从床上架起来走几圈,总理才能醒来!在许多时候,他甚至不能睡觉,万隆会议开了7天,他只睡了13个小时!在去世前的最后日子里,多数时间他是处于昏睡中。是的,让他好好睡一睡吧,他这一生实在睡得太少了,,可是,他不能一睡不醒啊!
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从来为自己考虑过!
在他病重之际,还在坚持工作,实在无法坚持了,他道歉说,我真的是无法坚持了,请让我休息十分钟。随后昏迷过去。
1976年1月7日晚11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认出了医生,他说:我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就是他生前所说的最后几句话!
我们的周总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毫无让步!
当尼克松访华时,需要向全世界进行电视转播。为此,需要向美国方面租用一颗通信卫星,由于租金比较贵,美国方面的工作人员建议由相对富裕的美国政府负责全部租金。总理得知此事后,严肃说道,事关国家尊严,由我国政府负责所有相关租金,具体费用,我国再专门与美国结算。美国人对此十分钦佩。
我崇敬的周总理,也是非常幽默的人。
一位犹太文人访问中国,总理邀请他吃中国菜。发现宴席上有一道烤乳猪,总理对客人说道,来,尝一尝中国的烤鸭,这是中国的特产。文人大笑而食之,回头挥笔写道,我的祖先,请饶恕我吧,我无法抗拒那魅力的总理,何况还有那样的美味。
又一日,以传统菜招待外国友人。汤中有万寿符号,汤水翻滚之中,万寿符号变成了纳粹的党徽。食客愕然,总理简单解释后,又道,即使是纳粹也不要紧,来,我们一起把它消灭掉!宾主尽欢!
我崇敬的周总理,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人。
在一个夏季的傍晚,总理默默地坐在外散步。天慢慢黑了下来,身边的人请他回去休息,他反问道,你今天是什么日子麻?周围的人想了想,真想不出来这天是个什么日子。总理说道,今天是老舍先生的祭日!。又问,你知道老舍是怎么死的麻?答不知。总理说道,我知道!总理口气很坚定地说,“我详详细细地讲给你听。”这一天,8月24日。
60年代初期,周总理访问当时尚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斯里兰卡。正好是斯里兰卡独立日(国庆日),他应邀参加了当地的群众集会。集会进行时,突然下起大雨,众官员纷纷打起伞来。他毅然伫立,不愿意躲在伞下。他说,我要和所有没有伞的群众一起....在在场数千名群众无不感动,齐声高呼“周恩来!周恩来!”次日,斯里兰卡当即宣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欢迎志愿军的舞会上,英雄黄继光的母亲围着许多人,他们表达自己英雄的崇仰之情,反而勾起了母亲的伤心事,泪水洒落在那母亲的脸上。总理赶快走过来,拉开众人,自己拉起老母亲的手,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又搽去母亲的泪水,对周围的人说:“好,不说啦,跳舞去!”然后,扶起老人,陪她慢慢地走着,直到母亲的脸上笑了。你所不知道的周恩来总理
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在飞机即将失事时,飞机上13个人,仅有12个降落伞,这时候,是周恩来,将自己的降落伞让给了一个小女孩!
我认识的周恩来,也是感情丰富的人!
在开国大典上,在他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在他出席万象会议时,在他出访非洲14国时,他笑的是那么爽朗,那么开心,那么的有感染力!
当他赶到机场,张学良的飞机已经起飞时,当他在以后的岁月里,思念起少帅时,当他听见自己引为挚友的民主文艺人士去世时,当他得知自己的同志去世时,他哭过。在他在知道自己的父母去世时,在他知道自己的亲密战友胡志明去世时,急忙赶赴河内,当着摄像机,他毫无忌讳地失声痛哭。
我崇敬的周总理,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周总理在50多年里,为过操劳,鞠躬尽瘁,忍辱负重。忍辱负重!
他从来为自己提过任何要求。在他的最后岁月里,他的亲密战友,叶剑英元帅安排了人带着纸和笔,在总理身边守候,无论总理提出任何要求或有任何怨言,都要立即纪录下来,并马上送报,可是一直到去世,几个月下来,这纸,仍然是一张白纸。
你能想象吗,一个国家的总理,在自己的国度里,在执政党内外8000人大会上反复做检讨的滋味?你能想象吗,当尿血严重时,不能小便,痛的总理在沙发里直打滚吗?一个身上插满13条医疗管道,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和事业,承受巨大生理和心理痛苦来艰苦延续自己的生命吗?在他去世时,1.69米的身高,仅有40公斤的体重,整个下半身,都溃烂了,这需要怎么的意志!人的意志,极限是否是在这里?
我知道,总理万世楷模的人格力量,不仅仅折服了我,更折服了无数的人。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来在重病中一一发出邀请,在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庆祝国庆25周年。当他步入宴会大厅时,出现了令人十分难以置信的场面:全场沸腾,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坐在前面的中外来宾一拥而上,紧紧地围簇在他身边问候致意。坐在后面的来宾,不分中外,纷纷站在椅子上,遥望祝愿。短短4分钟的祝酒词,被全场热烈的掌声打断了10多次。
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们,在总理昏迷时,进来默默看一看。出门后个个放声大哭,有昏倒在地者。许多亲密战友,叶剑英、李先念等每次看望总理后,出病房后都会掉眼泪。为了安慰总理,他们当面从不流泪,李先念有几次离开病房就边抹眼泪边加快脚步前行,泪越流越急,步越走越快,走出楼道,忍不住了,呜地一声,号陶大哭。
总理逝世第二天,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其余所有会员国的国旗都不升起,这在联合国从无先例(自此,始有联合国降半旗之仪),有的国家提出质问:“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然升起,中国的第二首脑去世,联合国不仅降半旗,还把其他国家的国旗收起来,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我来回答你们,这是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中国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在国际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去世时,联合国总部也可以为他降半旗。”
我也知道,就在他为之献身的国家,也有许多人不能理解他,认为他过于软弱。
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他坚强着倒下去,他可以少受很多苦(至少,请想一想,为了能让他起床,他的秘书不得不架着他在房间里行走的情景吧!),也不会少去任何一份荣誉,我的这篇文字,也一样草就。可是,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中国,他的缺席,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怎么样的缺口和漏洞!我们怎么能少一个这样的“人民的好总理!”?
周总理,您硬是为了中国人民累死的啊!
无论是哪一个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有些人的人格的魅力是无穷尽的!
面对这样一个灵魂,我以自己的民族自豪!
旧日荣辱记犹新
智才超绝扫尘悲
形神消瘦病苦去
至今苍生有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