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铅球、标枪、铁饼(推荐)
铅球知识
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 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 ~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2]。
在男子比赛中,铅球直径必须在110-130毫米之间,女子则在95-110毫米之间。
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
铅球的投掷圈直径2,135米,圈内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质构成,它的高度略低于地面高度。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着一个木质的挡板1.21-1.23米长,它是用来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的。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
在铅球比赛中,着陆区的扇面角度在2003年由以前的40度改为了34.92度。
在国家正规各级别比赛中,铅球的重量是有划分的,少年比赛女子组一般采用3公斤球,男子组采用5公斤球。青年女子组4公斤球,青年男子组6公斤球。成年女子组4公斤球,成年男子组7.26公斤球。少年组一般年龄在14,15岁 青年组一般年龄在17,18岁 19岁以上为成年组。
铁饼知识
应用带形钢、铁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投掷圈,投掷圈顶端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
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50米(正负5毫米)。铁圈边沿至少应厚6毫米,并应涂成白色。
从金属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的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正式比赛中铁饼的重量男子为两公斤,女子为一公斤。内圈直径为2.50米,有效区角度为40度。铁饼的饼体可为实心或空心结构,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周围镶以金属圈,金属圈边缘应呈圆形。外缘横断面应为标准原型,半径约为6毫米。铁饼两面中央可镶有与饼体齐平的圆片。也可不装金属圆片,但相应部位呈平面。铁饼的大小和总重量应符合规定。
铁饼的两面必须相同,制造时不得带有凹陷、凸起或尖缘。从金属圈边缘弯曲处至饼心的边沿,铁饼表面应呈直线倾斜,饼心的半径为25-28.5毫米。
应按下列规格设计铁饼剖面:
从铁圈弯曲处开始至铁饼最大厚度D处,铁饼的厚度应均匀增加,在距铁饼中轴轴心Y点25~28.5毫米处达到铁饼的最大厚度。从此点至Y点的厚度应该相同。铁饼的两面必须一致,铁饼在绕Y点轴旋转时必须对称。
铁饼包括整个铁圈和结点处在内应该光滑,铁饼各处应均匀一致。
标枪知识
现代标枪的规格是,男子标枪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枪重600克,长220—230厘米。两名主裁判手中持有红、白旗帜各一面,用来示意运动员试投是否成功。举红旗表示试投失败,成绩无效;举白旗表示成功,成绩有效。其中一名站在投掷区附近的称为内场主裁判,主要判定运动员在试投过程中是否犯规;另一名在落地区内的称为外场主裁判,主要判定器械落地点是否有效。
握法:握枪方法是将标枪斜放在掌心上,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食指自然弯曲斜握在标枪上,无名指和小指握在把手上。也可将拇指和食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其余手指按顺序握在把手上。
持枪:持枪的方法是屈臂举枪于肩上,大小臂夹角约为90度,稍高于头,枪尖稍低于枪尾。
助跑:助跑的距离应根据投掷者发挥速度的快慢而定,一般在25-35米之间,助跑分为两个阶段(预跑阶段,投掷步阶段)。
标枪出手的适宜角度约30-35度。
第二篇:致跳远,铁饼铅球
致铅球运动员
1、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2、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3、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致三级跳运动员
1、向前冲吧,把所有的希望,都洒在这几十米的跑道上,加足油吧,把所有的汗水,都融在这十几米的坑道中吧,一 二
三 跳!
2、离弦箭似的助跑,蚂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引起阵阵惊叹,落地的瞬间,你触到了沙的柔软,不管怎样,荣誉永远属于你。
3、站在跳远板处,你突然发力,向前跳出,啊,那动作,教人快乐无比,无法自控,随着双脚着地,一道美丽的,彩虹”产生了,这是成功后的嬉乐,这是爱的奉献。
4、助跑、踏条、腾空、落地,一条美丽的弧线,一个轻捷的身影,从眼前掠过,踏在沙坑,走向胜利!
5、跳,一阵有力的助跑后,你腾空跃起,顿时——你舒展开矫健的羽翼,然后——就会有个属于你的距离,无论远近,都是青春的风采,无论胜负,都是动人的旋律。
致铁饼运动员
1、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铁饼,那铁饼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投出理想,投出希望,铁饼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2、手拿铁饼,胸有成竹,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一声嚎去,只见铁饼已飞出,我为你欢呼喝彩。
3、给予的越多,收获的越多,奋斗的越多,收获的越多,坚韧的毅力,坚定地信念,收获闪光的精彩。
致标枪运动员
1、长长的标枪如银梭,你曾在遥远的古战场走过。带着昔日的豪放与荣耀,穿过漫漫岁月的河。今日赛场换身形,充当和平竞赛的使者。长长的标枪如金梭,承载阳光少年的嘱托。腾空疾飞冲向前,奏响一曲拼搏奋斗歌。
2、长长标枪手中握,奋力投掷前方落。强身健体襄盛会,奏响一曲胜利歌。
3、一支标枪空中飘,刺破蓝天劲未消。地面铁旗频频挪,追赶记录向前跑。
4、赛场上 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 健儿们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极限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挑战 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 是健儿们强健的力量和熟
5、标枪一点点升高,观众一点点沸腾,你向前奔跑,想把闪电抛到背后,你向上飞跃,把云彩压在身下,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你欢呼自豪
第三篇:铁饼分析
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早已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但是力量素质的提高往往与铁饼专项成绩的提高不成正比,只有一般力量素质有效地转换为专项力量,并与专项技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本文在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所存在的这一薄弱环节,通过对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的经验总结,以期找出将一般力量转化为专项力量以及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为铁饼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铁饼运动员发展专项力量的重要性
从掷铁饼动作可以看出,掷铁饼是直臂旋转投掷项目,其能力的来源在于躯干,下肢则起支撑固定作用,扭转躯干的大肌肉群产生的力量推动伸展着的双臂与双肩一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在掷铁饼的力量训练中,提高扭转躯干的力量是掷铁饼的基础力量。力景训练可分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一般力量训练是基础,主要目的是发展基础力量。经过系统、有效的练习可以增强运动员躯干与四肢的力量;专项力量训练是指与专项动作有直接关系的、近似于专项技术动作的练习,主要目的是发展参与专项动作的肌肉的力量以及肌肉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关于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我们曾经盲目追求一般力量的提高,而忽视了专项力量训练及与专项技术动作和速度节奏结合,结果是力量素质提高了,专项铁饼成绩却很少提高,甚至下降。其原因在于,一般力量素质只有有效地转换为专项力量,才能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掷铁饼专项教学和训练实践中,为了取得理想成绩,人们极其重视培养掷铁饼运动员的这种专项力量。专项力量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2.1 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的排序
在掷铁饼运动中,最大力量是基础,快速力量是核心。力量训练与运动量合理结合非常重要。快速力量是受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起动力量制约的,只有3个力量素质都得到发展,快速力量才能提高。在掷铁饼动作中,肌肉用力都是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方向以及特定用力程度上进行的。通过对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指标的测试资料以及运动员力量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分析得出:专门投和弹跳力的练习对铁饼运动成绩的影响较大,而大力量素质对成绩的影响最小,但它直接影响专门投和快速力量素质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女子掷铁饼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排序首先为专门投;其次,是在发展大力量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以快速力量为核心的训练排序。
2.2 “专门投”练习内容与方法
专门投掷练习在肌肉用力方向、时机、程度上,都应与投掷铁饼的技术动作相类似。通常采用的练习方法包括:负重模仿、掷轻饼、掷重饼、原地掷标准饼等。采用负重模仿练习包括下列手段:原地挥片,着重发展腿、髋、躯干和肩带的多环节专门力量;仰卧挥片,发展腹部、躯干和肩带的专门力量,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杠铃抡摆,发展下肢、特别是躯干的转动力量;双手抛掷铃片,发展腿、髋和躯干的专门力量,培养投掷用力意识;肩负杠铃杆原地旋转一周,发展左、右腿的专门力量,提高进入旋转动作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中,使用不同重量铁饼的比重,要根据各铁饼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时期和阶段任务有所不同。应在全年训练中不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重;单独使用轻铁饼时,适宜的训练时间为6~8周,1年可安排12次。可与跑、跳结合起来进行,实践中很少与力量训练结合;单独使用标准铁饼的训练,适合安排在比赛的前期,主要任务是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根据人体机能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一次训练课中安排3组投掷,负荷安排为:轻投(5~8次)——全力投(8~10次)——放松投(4~7次),即进入工作状态——最佳竞技状态——体会动作节奏及对铁饼的感觉。在训练中,不同重量铁饼混合作用时的投掷顺序应引起重视,专家们认为:先轻后重的原则优于其它安排。“专门投”是专项力量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在“专门投”练习时应多注意器械重量的转换,把重器械的力量转化到掷铁饼中去。
2.3 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与方法
专项力量是专项的基础,是为专项服务的。而专项力量与专项能力是直接为专项技术服务的。所以,找准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是铁饼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关键。掷铁饼的专项力量训练又根据不同的训练水平和层次分为专项基础力量、专项技能力量和专项投掷力量:专项基础力量主要是指完成专项技术动作需要的最大力量和最大功率,主要的训练手段如抓举、挺举、高抓、高翻、快挺、卧推、半蹲、深蹲、蹲跳、跳深、蛙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多级跨跳等;专项技能力量主要是指完成技术动作需要的最大功率和爆发力量,主要的训练手段(器械不出手)如转体、仰卧扩胸、杠铃轮摆、连续转髋、仰卧单臂挥片、连续挥片、原地鞭打、肩负杠铃片旋转等、徒手连续旋转等;专项投掷力量主要是指完成专项技术动作需要的爆发力量和速度力量,主要的训练手段(器械出手)如投壶铃、后抛铅球、前抛铅球、高抛实心球、旋转推实心球、侧抛铃片、投重器械、轻投器械、对网投胶球等。优秀铁饼运动员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依训练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呈现出合理分化与有机综合相统一的特点,铁饼运动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练员可根据专项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适合运动员个体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最后我们提出注意的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相结合,训练手段的合理搭配直接关系着专项成绩的提高。铁饼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3.1 符合专项技术的动作要求
掷铁饼技术具有起转平稳、动作舒展大方、身体重心起伏小、腾空时间短、各技术环节动作转换合理、衔接紧密、完整技术加速节奏好、最后用力幅度大、出手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这就要求专项力量训练中,在专项时间、空间上进行强化,即以投掷专项技术的动作用力路线、方向、幅度、强度、神经一肌肉控制程度、动作节奏、速度、身体环节和肌群用力顺序要求进行训练。
3.2 促进专项技术的掌握
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技术表现,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促进专项技术的掌握。运动员技术稳定时,可安排各种以不同节奏投掷多种重量器械的专门练习,以便发展技术控制能力;在运动员技术紊乱时,尽量安排各种完整技术专门练习,投掷固定重量器械,以便稳定技术。
3.3 注意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根据运动员具体身体状况安排专项力量训练内容。运动员身体状况良好时,可安排增加阻力的各种专项力量练习,来发展专门能力;运动员身体状况欠佳时,则需尽量安排无附加阻力的接近完整技术动作要求的专项力量练习,来保持专项能力水平。
3.4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般来说,铁饼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包括劳损性和创伤性两大类。因此,除积极制定和采取各种严密的安全措施外,还应重视准备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优化运动技术、加强医务监督等。小结
专项力量练习手段只有接近或符合专项比赛动作要求时,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铁饼运动员专项素质由专项投掷能力、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3个递进的层次构成。其中专项投掷能力对专项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铁饼运动员专项投掷速度最大的影响素质是下肢爆发力,其次是躯干力量。训练中,应加大专项投掷速度的训练比重,注重发展下肢爆发力,适度进行躯干力量训练,有限度地安排下肢最大力量练习。
第四篇:铁饼分析
一、铁饼的握法
铁饼的握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五指自然分开,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末节扣住铁饼的边缘,拇指及手掌紧贴在铁饼上,手腕微屈,铁饼的上沿靠在前臂内侧。第二种握法是食指和中指靠拢,其他要求与第一种相同。不论用哪一种握法都应力求铁饼在手中稳固而易于控制,并能充分发挥手指力量为原则。
二、预备姿势和预摆
(一)预备姿势:通常采用背对投掷方向,两腿左右开立,稍宽于肩,站立于投掷圈内的后部,两脚在投掷中线的两侧,体重落于两脚之间,身体放松,持饼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也有的运动员以左脚稍微后撤,并以足尖点地(约与右脚弓齐平),身体重量大部分落在右脚上。
(二)预摆:预摆的任务是为了顺利的进入旋转动作做准备,并获得一定的速度。预摆对旋转的准确性和动作节奏都很重要。没有良好的预摆就不可能有快速、准确的旋转。对预摆的要求是:投掷臂放松有节奏的摆动、动作从容不迫、平稳放松,幅度大而舒展。
预摆的方法较多,通常采用左上右后摆饼(以右手投掷为例)。持饼臂由体侧自然向右后摆饼。身体重量也随着饼的摆动而移向右侧,接着在使铁饼经体前向左上方摆动,体重又随着移向左侧,并以左手托住铁饼,当铁饼回摆至右后方时,身体亦随之向右后方扭转,体重的大部分再次移向右腿,同时上体稍前倾,右腿也随之稍弯屈。左臂自然前举微屈于胸前。头部随着躯干转动,目平视。在最后一次预摆(即旋转前的预摆)时,两腿应弯曲下蹲,体重多半在右腿,上体稍前倾,左臂自然前举,投掷臂摆至体后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的部位。在预摆结束时,身体扭转拉紧(肩轴向右转、躯干与髋扭紧)。从这一动作开始,便为铁饼最大运行距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外,还有体前体后的摆饼方法。各种方法以个人的习惯而定,动作以简单实效为原则,在预摆到右后方时应扭紧身体使投掷臂与肩轴形成良好的水平拉引角,肩轴和髋轴形成较好的扭转角。
三、旋转
旋转是为了铁饼获得预先加速。对旋转的要求是:①铁饼应尽可能的留在身体后面。②要使铁饼在运行时远离身体。③腾空阶段时下肢动作要尽可能的迅速。④保持好平衡。⑤创造超越器械的条件。
把整个旋转过程分为双支撑起转、单支撑旋转、无支撑旋转(腾空)和右腿单腿支撑旋转三个阶段。
(一)双支撑起转:
特点:左臂、左膝、左脚前脚掌同时积极转动,身体重心移过左腿时投掷臂在肩后面。进入旋转的第一个阶段是从预摆结束到右腿即将蹬离地面起转的一刹那。预摆结束时,两腿弯曲身体重心降低,体重大部分落在右腿上,上体微微前倾左臂自然伸直前举,投掷臂充分摆至体后与肩同高或稍低于肩,整个身体扭紧。在身体重心自右向左移动的同时,以左前脚掌为轴,左膝弯曲向左辗(压)转。右脚勿离地过早,上体左转并稍有向左的倾斜。(二)单支撑旋转阶段
特点:右腿低平大幅度的摆动,左腿边转边蹬。两腿协调配合左臂控制旋转方向,使身体平稳的在转动中向前移动。
当左脚,左膝,左肩即将转至投掷方向时,体重的绝大部分亦移到左腿,右脚随身体的转动稍稍蹬伸离地,即开始进入旋转(左脚单腿支撑的旋转阶段)。此时,肩,髖轴之间的扭紧程度已减弱。随着左腿的转动蹬伸(边转边蹬),右腿屈膝提起,小腿外展,低、平大幅度的随着髖的转动向着圆心方向成弧形摆动转扭,右膝,右髖开始冲向中场。两条腿要协调配合。同时,上体向左转动时,有适当的前倾,左臂远伸,控制旋转方向,使身体平稳的在转动中向前移动。(左臂在转动中保持身体平衡,并在转动中领先)(三)无支撑旋转(腾空)阶段
特点:腾空瞬间,左腿积极向右腿靠拢,增加下肢转动的角速度,同时应尽量减少身体重心上下起伏。
从左脚蹬离地面到右脚接触地面的短暂过程,就是无支撑阶段或称为腾空阶段(也有人在整个投掷过程中没有腾空阶段)。其动作要点是左腿蹬伸,右腿屈膝,小腿外展,向圆心方向摆动转扣,进入腾空。这一短暂时间内,由于左腿的蹬伸,右腿外摆扣髖,推动身体冲向中场,并使右髖在腾空中不停的转动。此时躯干及右臂拉得很紧。与此同时,左腿在右腿积极内扣下压着地之前,左膝迅速向右膝靠拢。当右脚以脚前掌在圆心附近落地时,结束无支撑旋转阶段。(四)右脚支撑旋转阶段
特点:身体重心在右腿上,微收腹,髋轴充分超越肩轴,右腿保持固定弯曲支撑并积极旋转,左脚快速摆向落点。
右脚着地后,重心迅速跟上并应处于右脚的上方,右腿应保持一定的弯曲,并且不停顿的积极转动,两大腿靠近,上体稍前倾,左臂处于右髖,右膝,右脚的上方,髖横轴超越肩横轴,肩超越投掷臂(这里是指的扭紧意义上的超越),左臂在身体前处于”封闭”状态,投掷臂远远留在体后,整个身体形成扭转拉紧的姿势。
四、最后用力
特点:要求右腿、髋积极转蹬,腰部用力转动,左臂向投掷方向摆动,以胸带臂爆发式的投出铁饼。最后用力是投掷的主要阶段。它与右脚单支撑旋转是紧密联结的,它是从右脚着地后积极转动,并在左脚即将着地之前到铁饼离手这一阶段。在右脚单腿支撑积极转动的同时,左脚膝部稍外展,快速划小弧摆动,从而加快了髋部的转动。是整个身体的扭紧程度达到了最大限度,从此开始了最后用力投掷阶段。此时右腿仍以屈膝转动为主,而左腿稍屈划小弧摆动,左脚以脚前掌内侧,落于投掷中线左侧,从此便开始了双腿支撑用力阶段。当获得两腿的充分支撑的姿势,右腿加速了边转,边蹬,变向前的用力。同时,左臂屈肘协同左肩向投掷方向牵引,头部稍向左转,借以挥动左臂打开胸部的“封闭”状态。此时右肩稍低于左肩,当左肩前侧对准投掷方向时,左肩立即制动,以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并使身体继续转动。右腿此时则以蹬伸为主,配合左腿向上用力,向前送髋。此后肩轴追赶髋轴,躯干充分伸展带动投掷臂向前“鞭打”,铁饼在右侧大致与肩同高(或稍高)的位臵先后用无名指,中指,食指拔饼出手,使铁饼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飞出,出手角度约为33°—35°。
五、铁饼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
特点:出手后采用换腿、降低重心等方法维持平衡,防止犯规。
铁饼出手后,由于旋转的惯性和向前的冲力,必须做顺势缓冲,两腿应及时的交换并向左转体,重心下降易于维持平衡。※在旋转和最后用力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在进入旋转的第一阶段上体有一定的倾斜,腰部及右髋有拉紧的感觉。与此同时被留在后面的右腿。
躯干右侧和持饼臂也随之被动的转动。
2、右脚离地的时间过早,则不易掌握平衡,且对加速不利;右脚离地时间过晚,则会使动作紧张。改变动作节奏,缩小动作幅度。
3、从预摆开始,经原地旋转、腾空、右腿支撑到左脚落地,身体重心的投影划了一个“<”形,这样使下肢动作的幅度有了一定的变化,对超越器械,扭紧全身有很多大的好处。由于右腿单腿支撑旋转,左腿屈膝摆动,加快了髋部的扭动,是下肢及腰背肌群拉紧,使髋轴快于肩轴。这样使旋转与最后用力衔接得更加紧密。
4、在腾空时应避免重心起伏过大,腾空阶段对加速来讲终归是一消积阶段。重心起伏过大还容易使铁饼下降,且难于控制动作。
5、最后用力的初期,右腿以转为主,转中有蹬。要防止右脚一着地便开始蹬伸用力。只有在右髋基本打开时才应以蹬伸为主。右腿工作时左腿的支撑用力必不可少,而且应与右腿协调配合,身体左侧的制动加大了左腿支撑的作用,而且应加快身体右侧的动作速度。专项力量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2.1 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的排序
在掷铁饼运动中,最大力量是基础,快速力量是核心。力量训练与运动量合理结合非常重要。快速力量是受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起动力量制约的,只有3个力量素质都得到发展,快速力量才能提高。在掷铁饼动作中,肌肉用力都是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方向以及特定用力程度上进行的。通过对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指标的测试资料以及运动员力量素质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分析得出:专门投和弹跳力的练习对铁饼运动成绩的影响较大,而大力量素质对成绩的影响最小,但它直接影响专门投和快速力量素质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女子掷铁饼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排序首先为专门投;其次,是在发展大力量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以快速力量为核心的训练排序。
2.2 “专门投”练习内容与方法
专门投掷练习在肌肉用力方向、时机、程度上,都应与投掷铁饼的技术动作相类似。通常采用的练习方法包括:负重模仿、掷轻饼、掷重饼、原地掷标准饼等。采用负重模仿练习包括下列手段:原地挥片,着重发展腿、髋、躯干和肩带的多环节专门力量;仰卧挥片,发展腹部、躯干和肩带的专门力量,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杠铃抡摆,发展下肢、特别是躯干的转动力量;双手抛掷铃片,发展腿、髋和躯干的专门力量,培养投掷用力意识;肩负杠铃杆原地旋转一周,发展左、右腿的专门力量,提高进入旋转动作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中,使用不同重量铁饼的比重,要根据各铁饼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时期和阶段任务有所不同。应在全年训练中不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重;单独使用轻铁饼时,适宜的训练时间为6~8周,1年可安排12次。可与跑、跳结合起来进行,实践中很少与力量训练结合;单独使用标准铁饼的训练,适合安排在比赛的前期,主要任务是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根据人体机能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一次训练课中安排3组投掷,负荷安排为:轻投(5~8次)——全力投(8~10次)——放松投(4~7次),即进入工作状态——最佳竞技状态——体会动作节奏及对铁饼的感觉。在训练中,不同重量铁饼混合作用时的投掷顺序应引起重视,专家们认为:先轻后重的原则优于其它安排。“专门投”是专项力量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在“专门投”练习时应多注意器械重量的转换,把重器械的力量转化到掷铁饼中去。
2.3 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与方法
专项力量是专项的基础,是为专项服务的。而专项力量与专项能力是直接为专项技术服务的。所以,找准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是铁饼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关键。掷铁饼的专项力量训练又根据不同的训练水平和层次分为专项基础力量、专项技能力量和专项投掷力量:专项基础力量主要是指完成专项技术动作需要的最大力量和最大功率,主要的训练手段如抓举、挺举、高抓、高翻、快挺、卧推、半蹲、深蹲、蹲跳、跳深、蛙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多级跨跳等;专项技能力量主要是指完成技术动作需要的最大功率和爆发力量,主要的训练手段(器械不出手)如转体、仰卧扩胸、杠铃轮摆、连续转髋、仰卧单臂挥片、连续挥片、原地鞭打、肩负杠铃片旋转等、徒手连续旋转等;专项投掷力量主要是指完成专项技术动作需要的爆发力量和速度力量,主要的训练手段(器械出手)如投壶铃、后抛铅球、前抛铅球、高抛实心球、旋转推实心球、侧抛铃片、投重器械、轻投器械、对网投胶球等。优秀铁饼运动员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依训练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呈现出合理分化与有机综合相统一的特点,铁饼运动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练员可根据专项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适合运动员个体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最后我们提出注意的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相结合,训练手段的合理搭配直接关系着专项成绩的提高。铁饼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3.1 符合专项技术的动作要求
掷铁饼技术具有起转平稳、动作舒展大方、身体重心起伏小、腾空时间短、各技术环节动作转换合理、衔接紧密、完整技术加速节奏好、最后用力幅度大、出手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这就要求专项力量训练中,在专项时间、空间上进行强化,即以投掷专项技术的动作用力路线、方向、幅度、强度、神经一肌肉控制程度、动作节奏、速度、身体环节和肌群用力顺序要求进行训练。
3.2 促进专项技术的掌握
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技术表现,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促进专项技术的掌握。运动员技术稳定时,可安排各种以不同节奏投掷多种重量器械的专门练习,以便发展技术控制能力;在运动员技术紊乱时,尽量安排各种完整技术专门练习,投掷固定重量器械,以便稳定技术。
3.3 注意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根据运动员具体身体状况安排专项力量训练内容。运动员身体状况良好时,可安排增加阻力的各种专项力量练习,来发展专门能力;运动员身体状况欠佳时,则需尽量安排无附加阻力的接近完整技术动作要求的专项力量练习,来保持专项能力水平。
3.4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般来说,铁饼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包括劳损性和创伤性两大类。因此,除积极制定和采取各种严密的安全措施外,还应重视准备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优化运动技术、加强医务监督等。4 小结
专项力量练习手段只有接近或符合专项比赛动作要求时,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铁饼运动员专项素质由专项投掷能力、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3个递进的层次构成。其中专项投掷能力对专项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铁饼运动员专项投掷速度最大的影响素质是下肢爆发力,其次是躯干力量。训练中,应加大专项投掷速度的训练比重,注重发展下肢爆发力,适度进行躯干力量训练,有限度地安排下肢最大力量练习。
第五篇:标枪说课稿
标枪教学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的是授课对象是2011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要学中要培养其具备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奋拼搏的良好作风和社会适应能力。本课力求流畅、灵活、紧凑,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对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通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田径课程中理论部分和重点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会讲、会做、会教和分析问题的社会指导能力以及承担基本田径课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掷标枪有其独特的动作技术体系。是由人体及其运动环节的一系列不同动作所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为了教学的方便和需要,还必须科学地将完整的动作技术体系划分成握持枪、助跑、最后用力、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器械的飞行几个动作技术阶段。而标枪技术的关键技术:“最后用力”技术就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最后用力即为投掷步的最后一步,它是掷标枪的关键动作,是标枪获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来源。重点是掌握上下肢的协调依次用力的顺序,完成通过标枪纵轴的“链状鞭打”动作。完成最后用力时,合理的用力顺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关键,身体左侧的支撑和用力动作对于投掷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2011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非常爱好,身体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稳定。但大部分学生对标枪运动接触较少,普遍对标枪技术不太熟练,增强了标枪教学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1)进一步复习原地插标枪技术动作,巩固提高正确的出手
动作技术,使85%以上同学能较好的掌握原地插标枪技
术动作。
(2)学习原地掷标枪技术,初步掌握原地掷标枪技术,明确
正确的用力方法和动作顺序
2、情 感 目 标:(1)通过标枪的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形成 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不怕
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最后用力动作顺序和快速投掷动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标枪纵轴的用力,上体和投掷臂的快速鞭打技术细节 2 教学的难点:标枪出手动作技术的掌握
六、教学学法
教学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发现式教学手段,以直观式,诱导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模仿、配合教师的讲解到学生自主练习,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
学法上采用观察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在教学中采用小群体分散能力分组练习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提倡互助互学,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的示范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共同发现问题并加以说明改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设计
? 导入【技能展示、图片展示、体育游戏】 ? 讲解、示范【幽默诙谐的语言与表情、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 ? 模仿学习【感官模仿、表象训练等等】
? 辅助练习、基本练习【分组练习、完整练习、对比练习等等】 ? 纠错、巩固与提高【夸张正误对比示范、学生示范点评等等】 ? 小结【建立课后学习体系】
七、教学评价
?
1、教师小结 ?
2、教师评价
八、场地器材
标枪35支篇二: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将该篇文章加入到网摘: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长宁培风中学 余昌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②在高考中的地位: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在高考中也是必考点——占整个力学部分的30%左右。③教材的结构特点:本节内容从理论推导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承前);从思维方式上看,它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教材这样的安排符合新课标指出的: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也符合sts教学模式的特点:“强调学生参与(探究),注重技术(规律)的得到”。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安排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特定:
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②难点:能正确判定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说学生
目前的学生经过了势能、动能定理的学习,已会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如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书中的摆动、抛体运动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 识。所以,学生已具有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但处于现阶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一个过渡期。(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就要提供很好的感受性材料,设计好问题,铺路搭桥,简化“模型”,降低难度,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理解机械能及机械能总量的概念
③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会初步应用条件来分析实际过程的机械能是否守恒,这也就要求学生在构建成定律知识上掌握它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四、说教法 由于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信息来源,根据sts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注重探究性、主导性、交互性、社会性的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协商、对话与交流。
我的教学法设计主要也是依据教学理论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的,具体而言是这样:
1、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过程),我采用演示单摆实验(创设情景),发现现象(能达到相同的高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定性得出两个最高点的机械能相等,教师再设计问题(对其它的点或其余的实例是否又具有任意性与普遍?),再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论证和实例验证(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落和振子的运动),进而得出规律。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得出与掌握,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所举的实验与实例,学生回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去思考我们设问题的前提,在这种思考、、对比与分析中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3、对规律的应用,属于是对知识的深化理解,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师生的共同讨论逐步去领会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切忌一步到位。
4、总的来说我采用的是一种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教学法,也符合现代的sts教学模式的要求。
五、说学法
根据我设计的教法及科学的构建主义学法观点:“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转变;学习不是个体构建的过程,也是社会构建的过程。” 学生应当采取这样学习方法:
1、在具体的物理情景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
2、学生应当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具体的应当是在物理情景中去思考我们的问题,分析它的特点,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式的演绎推理,最后去归纳总结新的物理规律。
3、总之,学生要学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程序)篇三: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特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新授课,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
教材的结构特点:上一节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节内容从理论推导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下一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内容衔接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这样的安排符合新课标指出的: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 3在具体问题中,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与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经历归纳概括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过程,会初步应用条件来分析实际过程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和谐美
3、重点、难点
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②难点:能正确判定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经过了势能、动能定理的学习,已会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如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书中的摆动、抛体运动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应用,所以,学生已具有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但处于现阶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一个过渡期。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
四、说教法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过程),我采用演示单摆实验(创设情景),发现现象(能达到相同的高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定性得出两个最高点的机械能相等,教师再设计问题(对其它的点或其余的实例是否又具有任意性与普遍?),再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论证和实例验证(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落和振子的运动),进而得出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导入新课
1.小球是否会碰到鼻尖
引导学生观察小球摆回的高度是否与初始位置相同.(“本实验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概念介绍与目标明确)① 把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②本节课就研究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其总和满足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标题〉请分析下面实验中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 1小钢球自由下落.(通过实验,发现现象)学生可能举出实例:摆钟的摆锤、大坝泄水发电等.学生分析这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使用延迟评价,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哪些力做了功?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各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应能得出:结论,教师提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同学们想一想,动能定理w总=ek2一ekl的左边是什么含义?右边又是什么含义?二者相等说明了什么
道理?同理,公式wg=ep1一ep2的左边是什么含义?右边又是什么含义?二者相等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程度不同,认识这一抽象的理论的能力不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甚至用具体数据表现这一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切实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含义)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2.机械能守恒定律(1)推导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物体自由落下,在下滑过程中任意选取两个位置a,b.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经过位置a时的动能为ekl,重力势能为epl;经过位
置b时的动能为ek2,重力势能为ep2.
总问题:物体在a点和b点的机械能是否相等?
分问题1:分析物体的能量转化情况;
分问题2: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每个力做功情况;
分问题3:列出动能、重力势能变化时的功能关系;
比较物体在a,b两点的机械能的大小.(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以只列出总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必要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物体只受重力,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能量的转化情况比较容易得出)弹簧和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往复运动.(ppt展示)
同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公式ek2+ep2 =ekl+ep1 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及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等,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机械能相等是否又具有普遍性(即转化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呢?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让学生知道科学真理的得出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并注意其受力情况.
① 钢球自由下落;
②平抛;
让学生思考并作出分析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然后用投影上台展示(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改用泡沫球做自由下落运动,师生共同演绎(起到示范性与更正性作用)[理论分析]对如图5所示的几种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从物体受力及力做功的角度),归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让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及上述实例分析,就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先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归纳、交流,再加上教师引导得出: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所谓只有重力做功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力;或者除了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重力或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其他力做功会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学生层次不同,讨论的深度也会不一样,只要讨论到第一层次即可)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问题:下列哪些实例中物体机械能是守恒的?
(1)抛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空气阻力不计);(2)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落;(3)轮滑极限运动员沿光滑曲面下滑。(4)抛出的手榴弹或标枪在空中的运动。(5)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碰到一个弹簧,把弹簧压缩后又弹回来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1、学习了机械能的概念,“同一状态”下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 2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结论叫机械能守恒。(强调守恒的意义)。表达式:ek2+ep2=ek1+ep1(强调各符号的意义及变形式)
3、条件:(在比较中得出)①从做功方面理解——物体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强调实质性理解);或②在只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归纳过程中要回到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去,在情景中去思考结论的得出有何前提,其实这个前提就是这个规律的条件)注意:由于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共有的,所以我们在讨论机械能守恒的时候,所指的物体就是系统。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4、满足条件的常见运动类型:自由落体运动、抛题运动、光滑固定斜面上物体的自由滑动。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思考与训练:一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另一质量相同的小球在粘滞性较大的液体中匀速下落,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做功相同吗?是否机械能都守恒?
六、说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的概念及表达式:e=ek+ep
2、机机械能守恒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1)只受到重力或弹力作用;(2)受到多个力作用,但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受到多个力作用,除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总和为零
4、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122 2mv2?mgh2?12mv1?mgh1 ek2+ep2=ek1+ep1篇四: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5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 千米 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3)试一试: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小冬肩宽 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a、680毫米 b、4分米 c、2米 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3、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2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2 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例5: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篇五:原地侧向投沙包说课稿
小学体育课原地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主动探究中了解投掷的要领,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原地投掷动作,教材编写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学习和练习投掷,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上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其它的投掷项目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原地侧向掷垒球,增强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和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2、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并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解法,分解法,比赛法,激励法,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