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介美国的法官遴选制度
简介美国的法官遴选制度
法官是司法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一个称职、廉洁、公正的法官队伍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都制定了《法官法》,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官遴选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美国,在其法治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其国情的法官遴选制度。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其有两个法院系统,即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法官遴选制度。因此,在论述美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时候必须区分美国联邦法官的遴选制度和州法院系统的法官遴选制度。法官遴选制度一般包括法官的任职资格和选任方式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就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的法官任职资格和选任方式进行论述。
一、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遴选制度
(一)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任职资格
对于法官的任职资格问题,美国法律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惯例在法官遴选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法官的任职资格条件,有学者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资格概括为:“男性,50-55岁;白种人,通常是清教徒;具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目前为止仅有5个例外);属中上到上等社会阶层;在非农村环境中长大;属经济小康,公民意识强、政治上积极的家庭;有文学本科学位、法律本科学位或法学博士学位(三分之一来自‘长青藤联合会’院校),曾在某些国家机关或民间组织有过工作经验。”当然上述法官任职资格不具有绝对的属性,例如女性和非白种人也可以被选为法官,而且美国最高院的大法官中一般都有一位女性大法官和一位黑人大法官,这几乎成为了美国遴选最高院大法官的惯例。
除了上述任职资格外,美国联邦法院遴选法官一般须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必须是美国公民;二是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得学位;三是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并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担任联邦系统的法官必须是美国公民,其理由上不言而喻的;必须是美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得学位的人,则是为了确保法官队伍的精英化;必须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则显示了长期的司法工作经验对于成为一个合格法官的重要性。
此外,总统在提名美国联邦法官前,除特殊因素外,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客观的职业业绩(包括司法经验);
2、政治上的“可用性”(availability);
3、理念上的“适宜性”(appropriateness);
4、被提名人的个人魅力;
5、地理、信仰、种族、性别及其他社会和政治背景。
(二)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选任方式
美国的联邦法院是由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组成,所有的联邦法官都是行政任命的,即美国联邦法院系统采取任命制的方式遴选法官。在美国,有权提名法官候选人的是总统,而任命则须参议院批准。具体来讲,总统是通过司法部长来提名法官候选人的,例如在1977年,卡特总统成立了美国上诉巡回法院法官提名委员会,负责挑选候选人的工作。该委员会必须有有关州的律师参加,有律师和非律师的代表,并对每一个法官空缺提出几个候选人。
在提出法官候选人后,总统须把法官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美国律师协会的“联邦法官评审常委会”进行审评。该常委会就法官候选人是否符合法官任职资格进行审批,该委员会的评价分为五种,即极为合格、很合格、合格、不合格和年龄不合格。评议的结果将交美国司法部部长。该常委会对候选人的评价虽然对总统没有强制约束力,但确实法官遴选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该委员会就总统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评审后,总统须把法官候选人的名单提交参议院批准。参议院设有专门的司法委员会,负责主持召开是否同意总统提名的法官候选人的听证会,在听证会上须就各法官候选人向上述美国律师协会的“联邦法官评审常委会”进行咨询。参议院同意总统的提名后,候选人才能被最终任命为法官。
二、美国州法院系统的法官遴选制度
(一)美国州法院系统的法官任职资格
相对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而言,美国州法院系统的法官在任职资格方面较为宽松,但一般也须遵守上述三原则,即一是必须是美国公民;二是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得学位;三是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并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然上述三项原则中除了第一项原则外的两项原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美国许多州采用选举制选任法官,因而导致一些乡镇法院的有些法官没有法律背景,更没有当过律师。据美国律师协会统计,1988年全美州法院系统的法官有2.7万人,约有1.7-1.9万人原来不是律师。
当然,无论是遴选联邦法院法官,还是遴选州系统法院法官,候选人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候选人正直品行;
2、候选人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以及在解释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3、候选人应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
4、候选人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司法品行,包括基于常识的判断力、同情心机智和理解力等;
5、勤勉守时,并具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6、候选人应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并热心公共实业。
(二)美国州法院系统的法官选任方式
由于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因而州法院系统遴选法官的方式既有任命的方式,也有选举的方式,在实践中,还产生了一种吸收两者优势的“密苏里方案”。
(1)任命制
在美国实行任命制的州里,当法官名额出现空缺时,有志成为法官的人将主动向州长的法律顾问室提交正式的应聘书,这样法官遴选程序便启动了。应聘书提交到州长的法律顾问室后,由当地律师协会的相关律师进行第一道筛选,审查候选人提交的履历表。没有被淘汰的海选候选人将接受包括实务经验、社会经验等长达25页的问卷。问卷调查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将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并最终一个法官职位确定4到5名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名单确立后,当地律师协会将就正式候选人进行评价。州长最终将获得律师协会肯定性意见的候选人名单提交州上议院的司法委员会审查。州上议院的司法委员会通过听证的方式对候选人进行审查。候选人得到司法委员会的确认后,州上议院将就候选人进行投票决定。再得到州上议院承认后,候选人将最终被州长任命为法官。
(2)选举制
选举制分为普选制和州议会选举制。所谓普选制是指通过选民投票的方式遴选法官的制度。在实行普选制的州里,法官候选人必须直接面对选民,获得一定的票数才能当选为法官。在普选制中,法官受政党的影响十分明显,其要成为法官候选人则必须获得某一政党的提名。在实行议会选举的州里,候选人能否成为法官须经过议会的选举,只有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人才能当选为法官。
(3)密苏里方案
密苏里方案是美国司法实践中产生的遴选法官的方式。这一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任命制中法官的提名权完全把持在州长的手里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选举制中候选人受政党影响极大的弊端。根据密苏里方案,由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前
任首席大法官、州律师公会选举的3名律师(3个上诉法院各一位)、州长任命的来自3个上诉管辖区的3个居民组成法官提请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掌握法官的提名权。当法官出现空缺时,该委员会将就每一个空缺的法官职位提出3名候选人。州长在大选之前从3名候选人中任命一位为法官。在下一次大选中,选民将决定该法官的去留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美国法官制度
美国法官制度
内容摘要:美国的法官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影响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对于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美国实行双重政体制,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此美国的法院体系包括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体系;每个州又有自己的法院体系。这种双重法院结构以及法院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几成为美国司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特点也反映在美国的法官制度之中。美国没有独立的法官立法,有关法官立法散见于美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之中。本文仅就有关美国法官制度的主要方面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法官制度;司法独立;启示
美国法官制度与美国的法院设置密切相关,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它的法院设置是与国家政治体制相符的。美国法院组织由两大部分构成: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
联邦法院系统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由合众国宪法设立,下级法院由国会法律设立。联邦一审法院由设在各州的美国地区法院构成,称地区法院。地区法院的“地区”的含义并不与行政区划的某一级相对应,在人数较多的州可以有几个美国地区法院,在这种情况下,该州可分为“北部”和“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这种划分反映在法院的名称上),例如:
威斯康星州东部地区法院。地区上一层为“美国上诉法院”,上诉法院目前设有11个。上诉法院的管辖地区称为“巡回区”,一个巡回区可能管辖几个州的地区法院的上诉管辖。例如,设在辛辛那提的第6巡回区上诉法院管辖肯塔基州、密执安州、俄亥俄州、田纳西州。一个特定的上诉法院的正式名称就根据它们巡回区号码命名,例如“美国第二巡回区上诉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由合众国宪法设立,是终审的上诉审法院。此外,美国国会还设立了一些专门法院来处理特殊案件:联邦索赔法院(华盛顿)、联邦关税法院(纽约)、联邦关税和专利上诉法院、联邦军事上诉法院。
关于州法院,美国所有各州均有一个各自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大多数州的法院由三级法院构成,也有的州仅为两级。各州法院的名称往往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称谓,由各州宪法和法律加以规定。一审法院有称为地区法院、巡回法院、高级法院,有的州如纽约州就称最高法院。设三级法院的州中间层次为中级法院,就是上诉审法庭,有的称上诉法院。州的司法终审法院是州最高法院,但名称并不一致:如康涅狄格州称再审法院,马萨诸塞州是最高司法法院,纽约州则称上诉法院等等。一审法院在有的州又设立专门法院,如家庭和家庭关系法院(纽约州)。
一、美国法官准入制度
在美国,只有获得法学院(JD学位),经过严格的律师资
格考试合格,并有若干年从事律师工作经验的律师或法学教授才具有担任联邦法院法官的资格。全美2.8万名法官都是从律师(特别是出庭律师中)选拔出来的。美国的律师被任命为法官同样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果担任州最高法院或联邦最高法院系统高级职位的法官,他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总的来说,各州对大多数法官提名需要法学学位,对于联邦法官,虽无任何宪法上的要求,但实际上,所有的联邦法官都有法学学位。司法经历,对于任命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要条件,美国的许多法官,以前并未从事过实际的法律工作,但这并不妨碍他获得法官任命。艾森豪威尔在任时即任命曾是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厄尔·华伦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行政经验,许多联邦法官在被提名前都曾任联邦或州的公职,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应该说,美国的法官都是经验丰富的实务家,因为他们或是声名卓著的律师,或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
联邦法官的提名条件。对于只要“品行端正”便可持续任职的联邦法官,卡特在 1976年竞选总统时曾说,如果赢得选举,将只按道德标准来遴选法官,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总统在提名法官时会考虑以下诸多因素:职业素质;党派关系;意识形态趋向;个人对总统的“魅力”;在职或退休法官的作用;地域、宗教、种族、性别等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亨利.亚伯拉罕曾这样描述典型的最高法院法官:“白人;通常都是基督教徒„„;被任命时年龄在五十到五十五岁之间;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社会地位高;在城市环境中长大的;属于关心民政事务,政治上活跃、经济上富裕的家庭;受过法律训练;担任过某种公职;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
由于美国法官是一般是从律师中选任的,且这些律师必须具有一定期限的从业经验,这样保证了法官的经验和独立性比较强。而这种经验和独立性是职业律师在长期职业生涯中磨练产生并带给法官职位的。凡被任命为法官的律师都清楚地意识到司法任命是他们历尽各种苛刻考察而得来的,他们很少有自我批评精神,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而且美国法官因此而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自主判案权,摆脱了对于行政机构,立法权机关的依赖,确保了司法独立与公正。
二、美国法官选任制度
美国法官的选任制度根据美国法院的划分一样分为两个系统的两种不同方式:联邦法官系统与州法官系统。
联邦法官系统实行的是提名任命制。当法官职位出现空缺时,由总统提名候选人,经参议院投票表决后以简单多数通过即可任命,这种情况一般是指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及各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的职位,而较低级法院(地区法院)法官职位提名的决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党派、议员、美国律师协会组织、司法部)。美国总统对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习惯上一向被看作是留给美国总统的一项“个人权利”。但是对联邦下级法院法官的提名,一般谁也没有这种“特权”。经总统提名而未被参议院批准的最高法院人选也有不少。
州法官的选任与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任命的方式不同,美国50个州的法官产生方式均由各州自己规定,很难说有一套统一的程序或方式,但有两个州的方案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州所借鉴,即加利福尼亚方案和密苏里方案。美国州法院法官的遴选制度有普选、州长任命、议会选举等不同程序,加州方案规定,由州长向司法委员会提名法官候选人,由司法委员会任命,一直到下一届大选;大选时,法官必须面对选民,如能被选上,他的任期是法定的12年,或12年任期中所剩余的任期。这种混合方式在试用地区被证明是成功的。
“密苏里方案”是被各州采用最多的方案,目前有33个州使用这一方案选举法官。“密苏里方案”规定,每当法院出现空缺时,由律师界选出的三名律师,州长提名的三位公民和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任委员会主席)组成的特别提名委员会,在对有可能担任法官的人的经历和声望进行认真调查后,向州长提交列有三名律师的名单,由州长从中任命一人补充缺额,任期不少于一年。获得任命者必须通过下一届的留任选举。在留任选举中,在没有其他对立的候选人的
情况下,由选民回答“某某法官可否留任?”,如获多数的赞成票,便可再任满一届。自从1940年开始实施“密苏里方案”以来,逐步消弱政党政治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愈来愈多的州开始采纳这一方案或其变种形式。
美国的法官选任制度的优点显而易见,这就是对候选法官的从业经历、司法素质、品德操守较为重视,符合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其缺点就是这种选举制度仍避免不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三、美国法官晋升制度
就晋升资格而言,英美法系并不像大陆法系国家那样严格地由下级法院法官向上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升迁,选任资格和晋升资格之间的区别已相对淡化归于统一。在英国,从出庭律师中任命高级法院法官是一个开始于12世纪的惯例,这一惯例持续至今。出庭律师在其事业的顶峰进入司法界,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是皇家大律师,获得高等法院或者更高级法院的法官任命是由于其声誉、引人注目的成就,而不是在低等法院任职的期限和审判业绩。法官调入更高级法院做法官,也不是企图高收入。事实上,较高等法院法官薪金之间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美国承袭了英国的这种法官晋升方式。在美国,高级法院法官,极少数是由下级法院法官升任的。现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名法官中,多为名律师或法学家,曾任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公有4名,故下级法院法官
被提名升迁最高法院法官的,并不是一件普遍的事情。
四、美国法官保障制度
在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社会给予了法官们丰厚的资源。不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法官历来有职业化和贵族化的传统。所谓职业化,是指对法官的选任有严格的素质要求,对法官的人数有严格的数量限制。职业化的传统使法官成为法律界最优秀的分子。所谓贵族化是指他们在社会上拥有显赫而高贵的地位。国家以强有力的人事权力和良好的物质待遇为似门解除了后顾之忧,以此作为这种地位的支撑。美国的法官保障制度有如下几点:
1、职务保障。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法官在忠于职守期间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享受报酬,其报酬于任职期间不得减少”美国对联邦法官的职务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任职终身。所有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直到年迈退休。由于美国法官尤其是大法官的社会地位高、待遇优厚以及终身任职,使他们很少在身体 健康的情况下退休,历史上法官任期在30年以上者并不罕见。
第二、弹勃原因法定化。联邦法院的法官只有犯弹劫之罪,方可免职。按美国宪法规定,可弹劫之罪包括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罪行。
第三、弹勃程序法定化。联邦法院的法官只有根据弹勃程序,经参、众两院通过,才能撤销其法官职务。美国宪法规定,弹劫法官的程序和弹劫总统的程序一样是司法程序,有关法官有权为自己辩护。美国自从联邦法院建立200多年来,联邦法官受到弹勃的只有十几人。
2、物质待遇保障。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工资与副总统相等,联邦法院法官与国会议员、政府内阁官员工资大体相等。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美国国民在1999年的人均收入为3.19万美元,而美国州法院对法官工资的统计结果表明,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的税前收入为15万美元,上诉法院的法官收为15.9万美元,最高法院大法官年收入为18.4万美元,首席大法官可以拿到1926万美元。州法院法官的收入略低于联邦法官。但是高级别的州法官的工资也要远远高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美国宪法还规定,联邦法官的傣给,在任期内不得减少。另外,还有法律规定,联邦法官自动申请退休的,仍然享有全部俸给权利。
法官除工资收入外,不得有其他收入(讲学除外),更不能经商牟利。美国法官工资之所以较高,是因为:第一,高工资保证法官优厚的生活条件,“以傣养廉”,从而有利于保证法官独立、秉公执法。第二,与法官的崇高职业和社会地位相称。在美国,法官的社会地位很高,极其受尊敬,人们以能见到大法官为荣。第三,可以稳定法官队伍。
3、退休保障。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在“良好行为”的前提下,法官除非因违法犯罪受弹劫或者自动辞职,其职务是终身的,工作也是终身的。这是美国政府为保证联邦法官的独立性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有利于解除法官的后顾之忧,使法官无需考虑未来的选举或者是否继续留任的问题。由于美国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因此,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美国联邦法官年满65周岁,任法官巧年;或者年满70周岁,任法官10年,可以带全薪退休,但是否退休以法官的自愿为前提。法官退休后,处于“资深法官”地位,如果本人愿意,经批准,可以在除联邦最高法院以外的其他联邦法院继续担任法官职务,享受法官的一切权利和福利待遇,以解决案件日益增多、法官力量不足的矛盾。
五、美国法官监督、惩戒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一直强调的是“司法独立”“法官独立”,这是英美法系法官制度设计的首要原则,虽然它们也设计了对法官的监督制度,但以绝不破坏“法官独立”原则为前提。英美法系对法官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内部有限监督和外部强力监督两种形式进行。内部有限监督指的是,法院内部在不损害“法官独立原则”前提下,上一级法院通过上诉或审查纠正法官行使司法权中出现的错误。外部强力监督是指对法官进行罢免和弹勃。在英国法院,只允许对最严重的职责疏
怠进行处分,其处分手段是具有核威慑力量的罢免处分。但自《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以来,英国高等法院没有任何法官受过这种处分,而且自郡法院在1846年成立以来这也只发生在两名法官身上。
美国对法官监督有法可依,除了美国宪法外,还有众议院通过的美国律师协会制定的《法官行为准则》。在联邦和州法院系统内部设有法官行为调查委员会或类似的组织,专门负责处理法官的违法问题。美国对法官外部监督主要是弹勃制。对联邦法官的弹勃依宪法规定进行,其程序与弹劫总统相同。各州除采用弹勃方式外,还有“免职制”和“辞职制”。
对于美国法官的惩戒,由于联邦法院系统与州法院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1、联邦法院法官弹劫制度。
在美国,联邦法院法官非经弹劫,不得免职。按照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众议院独自享有弹勃权,参议院享有审讯一切弹勤的全权;无论何人,非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人数的同意,不受定罪的处分。对联邦法官的弹劫,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进行调查并提出报告;众议院全体会议审议弹勤案,弹劫案由众议院以简单多数票通过;弹勃案获得通过后,再由众议院对弹勃条款的细节进行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交付参议院审判;参议院对众议院转送的
弹劫案进行表决,经出席会议参议员三分之二的同意,即可免去被弹勃法官的职务。
2.州法院法官的惩戒制度。
在美国,对州法院法官的惩戒方法,大致有弹勃、罢免、撤职、辞退、勒令退休、暂时停职停薪或停职不停薪、训斥七种。惩戒的理由也繁杂多样,具有下列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遭到惩戒:犯罪;受贿;读职;玩忽职守;不胜任(即不称卿;生活放纵(包括酗酒成性或吸毒);进行党派政治活动;执法偏颇不公而败坏司法声誉;因脑、体遭受丧失工作能力的痛苦,使其不定期或永远不能履行职务;工作作风不正;道德败坏;有与司法人员不符的行为。对上述所列理由,各州涵括范围宽窄不一,少者只列两种,多者可达七、八种。如加利福尼亚州采取如下惩戒方法:“所有州法院法官都可经弹勃免职。所有法官都可由选民罢免。当他们承认有罪、或不做无罪辩解、或根据加利福尼亚或联邦法律可判重罪、或者涉及其他道德败坏罪行时。最高法院可将其停职停薪,最后在被定为犯有这些罪行时,最高法院可将他们撤换。根据法官资格委员会的提议,最高法院可以撤换所有法院中因读职、一贯玩忽职守、生活放纵或执法偏颇不公而败坏司法职务名声的法官,或者将有不能胜任的严重情况,而且此种情况己经或者可能延续下去的法官辞退。
美国联邦尤其是各州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对腐败或其他
不适于审判工作的法官进行惩戒,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保证司法廉洁、公正的目的。这可以从美国公众对法官的较高信任度和法官遭惩戒的低比例反映出来。
六、美国法官培训制度
美国过去对法官的培训并不重视,认为法官都是从律师中选拔的,他们均有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司法实际工作经验,因而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是随着美国法制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法官人数的逐年增多,案件的增加和积压,使人们认识到对法官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重视对新老法官的培训,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法官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者地正常进行。目前法官培训还是自愿参加,将来有可能发展为必须参加。现已有17个州的法律规定,初任法官必须参加培训,已有5个州规定所有法官均必须参加培训。
美国的法官培训机构较多,有联邦法院的,有州法院的;有全国性的机构,也有州的机构。总部设在威廉斯堡的全国州法院中心,设在雷诺的全美法官学院,这些都是全国性法官培训的专门机构。各州也都有自己的法官培训机构中心,例如,设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州司法教育中心,负责全加利福尼亚州法官的培训工作。另外,在一些大学法学院中设
立法官培训机构(如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法学继续教育中心、丹佛大学司法行政学院)。在美国,各级法院的法官们正陆续走回学校。立法机关增加了法官外出参加教育会议的旅行、住房和生活开销方面所需要的拨款。
美国法官培训的内容既广泛,又有重点,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层次的训练班,均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新任法官,主要是进行“上岗教育”。内容包括如何听审,如何认定证据,如何指导陪审团,办案程序,如何写判决意见书,等等。对现任法官主要是进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方法论更新教育。内容包括新法律的发展,认定证据的方法和经验,如何提高办案效率等。对上诉法院的法官还要进行一些特殊课程的教育,内容包括上诉法院与初审法院的关系,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的关系等等。
七、美国法官的免职制度
美国受到英国影响很深,因此在联邦宪法制定中,赋予了议会更大、更多的权力,其中就包括了弹勃权的行使。
在美国,所有通过联邦宪法第3条任命的联邦法官只能通过弹勃程序解除职务。弹勃程序启动的原因,根据美国联邦宪法第2条第4款的规定,是“因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法官弹勃权由议会行使。
一个联邦法官因为“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的
原因而被弹勃,弹勃是由联邦众议院向联邦参议院提出,参议长担任审判长,参议院成为审理联邦法官弹劫案件审判庭,被弹勃的法官无权要求陪审团审判。在开庭审理法官弹劫案件时,参议员首先需要宣誓,接着进行听证,案件的双方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必须由2/3以上的多数,才能判定被弹勃的法官有罪,才能免除被弹勃法官的法官职务。
从联邦法官受弹勃的历史看,到目前为止共有13名法官受到国会弹勃。其中有7人最终被弹勃成功。例如,1990年国会剥夺了两个法官的资格,理由是他们在任职期间犯有重罪和轻罪。其中Hasting法官被证实收受$150000的贿赂。’
美国法律在对法官的不当行为详加规制的同时,却又为法官的行为留下了充裕的自由空间,即规定法官的裁判行为不得成为惩戒法官的依据。例如,《司法行为与资格丧失法案》之3A规定:如果投诉是直接关于判决或程序裁决的实质性问题,则应予以驳回。这实际就为法官惩戒设置了禁区,即法官可以依照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和对具体案件事实的认定独立进行裁判,且不得因此裁判行为受到追究。
事实上,在美国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针对法官的投诉,但这些投诉大多数会被驳回。其原因之一就是许多投诉直接针对法官在判决和程序裁决中的实质判断。2000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此前的12个月中,联邦法院共收到715项
投诉,其中直接针对法官的实体、程序裁决的有264项。这些投诉全部被直接驳回了。
美国法官惩戒制度中的这一禁区植根于美国社会对于司法独立的高度重视。司法独立被美国人视为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为如果允许根据法官的裁判行为弹勃法官,那么法官实际将无独立性可言,将在裁判过程中忐忑不安;法官遵从的就不是法律的命令,而是政党的命令和舆论的压力。
八、美国法官制度的特点和成因
1、美国法官制度的特点:
第一,法官资格要求高,多数出身于律师。如前所述,美国的法官主要从律师中选任,但在美国,要想取得律师资格,必须在法学院毕业后参加州的选题考试及格,但在少数州里,只要有法律学位就可以。而在美国的法学院基本上属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层次,因他们须在获得学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法学院学习,取得律师资格后要想开业,须提出申请。各州关于申请开业的必要条件也不同,但是它们一般都要求申请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律师考试的落选率,各州不同,从 30-50%到5%不等。选题考试不仅仅是用来考核人的能力,而且也是为了控制律师界的组织规模,从而减少竞争。以弗吉尼亚州法院法官资格为例,该州的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级法院法官的资格为州律师协会十年的会员资格或在一
个存有记录的法院里担任过十年法官。市法院的治安法院的法官资格是至少已有五年州律师协会会员的会龄。
第二,程序严格,对法官候选人的德才有较高要求。从美国联邦和州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实际运作来看,其法官遴选方式不外乎四种:普选,议会选举,任命、批准,提名、任命。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实际运作中,都要经过一套较为复杂、严格,有时是近乎苛刻的程序,并且对于候选人的司法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尤其是后者颇为重视。无论是对初任法官者,还是对提任上级法院法官者,都力求业务娴熟、能力堪用,品德操守无可指责,否则,或者选民不会造成或者提名人不愿提名,或者批准者不能认可。
第三、政党影响较大,但有逐步削弱这种影响的趋势。美国联邦法院法官都由总统提名,总统一般都提名本党人员或政治观点相同或相近者为被提名人。这实际是一种“政治投资”,目的是在将来的政治斗争中得到这些受益者的回报,即得到他们的强有力的以司法形式出现的政治支持。因而当艾森豪威尔任命一位上任后件逆已命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后,他十分懊恼地表示,这一提名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在州一级,政党政治的影响亦较大,但相对小于联邦,实行法官普选制的州,有相当一部分采取党派提名的办法产生法官,由议会选举的州,候选人的命运当然操纵估议会多数党的手中;由州长任命、参议院批准或某个独立
委员会批准的州,也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因为州长同美国总统一样,原则上偏好本党人士。但是,自从密苏里州在1940年开始实施“密苏里计划”以来,逐步削弱政党政治影响的趋势越来越大,愈来愈多的州开始采纳这一计划或变种方式。
2、美国法官制度的成因
第一,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远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就受其宗主国的熏陶,逐步形成了法官地位隆崇、影响巨大、特立独行的政治文化环境,司法独立体制已具雏形。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确立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法官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势必如虎添翼,地位如日中天。对拥有如此这般地位、权力与影响的特殊群体的任命,不能不使选民对政治极为关注。要求其具有较高素养、学识、资历、能力就毫不足怪了。
第二,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的制约。在美国,联邦政府实行典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平衡的政治体制。由此体制所决定,联邦法院的法官由代表行政权的总统提名,由代表立法权的参议院批准,反过来,法院有权对总统或国会发布的行政命令或法律进行司法审查。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的情形较为复杂,但亦有不少的州讲求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这表现为许多州的法官由州长任命或择定。
第三,政党政治的控制。美国实行典型的两党政治,由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分握联邦与州政权。由于司法权的特殊重要性,两党对法官的遴选就极为重视,极力将本党的信徒任命、选举为法官。但同样受制于两党政治,总统或州长在提名或任命法官时,就不得不考虑候选法官被参议院(尤其是反对党掌握该院的多数时)批准的可能性。这就迫使他往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尽量选择政治观点较为温和的候选人。
第四,法律制度的影响。美国被公认为属于英美法系,不大喜欢制定包罗万象、详尽无遗的庞大法典。许多事情宁愿由经验与惯例来调整或处理。法官资格的确定就是其中一例。前面已提到,其联邦宪法和司法法令只是规定了法官的遴选程序,对法官资格未置一词,而任凭习惯和各种政治力量来决定。
九、美国法官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目前,我国法官制度中的一些缺陷问题,已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比如:法官任职资格过低,任职条件的宽泛化;法官管理行政化;法官工作保障弱势化等等问题。那么与美国法官制度比较,中国法官制度要做那些工作呢?我国的法官制度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1、不断提高法官的任职资格
应该看到即使完全依归照目前的任职资格来选拔法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任职资格依然是较低的,所以我国必须不断提高法官的任职资格。法官法规定的任职资格也只是最低任职资格,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高的任职资格。如广州海事法院就计划没有法学硕士学位就不能任命为该法院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只---2008)》提出逐步推行上级法院法官主要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任以及从其他优秀法律人才中选任的制度,探索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实行法官统一招录并统一分配到基层人民法院任职的制度。《法官法》规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这样可以避免较低等级法官否认较高等级法官判决的现象。这样的规定是提高我国法官素质的必要一步,也是最根本的一步。
2、严格通过考试、考核来选任法官
首先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各地的人口、诉讼量确定每个法院的法官数量,由几名到几十名不等,实行员额制,我国目前各个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的数量基本上
占满了额度,但不能简单地把他们转为法官,要通过考试竞争。每选任一名法官都应当公开考试或考核择优录取,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统一的上岗考试,法院实现经费、人事单独提请全国人大批准后,就可以不通过公务员考试直接招考法官,从具有法官资格的人中考任,未考取的人可任法官助理,这样可以将法律素质较好的法官选拔出来,法律素质较差的法官任法官助理,以避免人员较大的变动。
其次要通过考核法官的业务、道德水平来提拔法官,尽快改变主要按工作年限和行政职务来评定法官等级的做法,要根据学历、能力和品德来评定,改变法院论资排辈的现象,淡化法官等级概念,乃至修改《法官法》,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西方国家的一些制度是经过几百年发展形成的,虽然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的情况,但有其合理性,所以切实组织好法官上岗选拔考试以区分法官与法官助理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可行的。法院院长、副院长的选任也很重要,《法官法》规定从法官或其他具备法官条件的人中择优提出人选,虽然现在较少让党政负责人、政法委书记直接做法院院长、副院长,但在实际中,给人一种“院长不需要法官资格,容易做,法官要法官资格,难当”的感觉。由于院长、副院长也是法官,应当具有法官资格,西方国家一般规定比法官还要严格的任职条件,院长还是在法官中选任比较好,这样选出的领导比较熟悉法院的工作,也利于提高法官的积极性。
3、延长法官的任职期限,完善法官的保障制度 法官的工作年龄,世界各国一般高于我国,德国法官、检察官退休年龄一般都是65岁,美国更高,只要他们没有犯法定错误并经法定程序被免职就终身任职,美国联邦法院法官凡满70岁或60岁任职满一定年限退休可以领取全额薪金。加拿大联邦和省高等法院的法官退休年龄为75岁,省初等法院的法官一般也可以在65岁以后退休,职务终身。日本最高法院的法官70岁,省初等法院的法官一般也可以在65岁以后退休,职务终身。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最高为60岁,我们应该学习世界其他国家通行的作法,提高法官的工作年限。
根据西方法学家的研究,法官是需要固态智力的一项工作,并且这种固态智力往往在60岁以后依然增长,可能持续到80岁,所以我国在司法人才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防止司法人才的流失非常重要,而且推行法官长任期制,推迟退休年龄也意味着法官收入的增加,法官地位的提升,美国联邦大法官霍姆斯断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法官这个职业而言,是不能提倡年轻化的。英国很少见到40岁以下的法官,法官最初任职平均年龄为47岁40。法院的二五改革纲要中已提出延长资深法官的退休年龄。并且按照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法官退休后的退休金不低于在职时的薪金,以保证法官职业的吸引人。这与法官职业的特点有
很大关系,法官要保持公正的判案,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人,包括地位很高的人,加上法官不能兼职,法官职务取得的不易,只有保证法官的高薪、专职(不得兼职或经商)、退休、严格的弹劫惩戒、除贪赃枉法外正常办案豁免制度,才能解决法官后顾之忧,公正地判案。
4、提高法官的物质待遇,落实奖励惩处制度 建立起法官统一的工资标准,不再参照公务员的标准。尽快落实法官职级与待遇挂钩,而不仅仅依据行政级别、工龄长短确定法官等级,更要考察司法经验、法律素质、处理案件能力及效果。应当看到行政机关和军队为了确保效率,把下级服从上级作为一个基本的要求提出,但法院是以公正为其存在的价值的。法官等级只适用于内部事务,区分薪水和办公条件,而不是与法官独立相矛盾,所有法官只要是该案的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就是该案最大的法官。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联邦法院的做法,同一法院的法官都领取一笔固定的薪金,但高等级法院与低等级法院、院长与其他法官之间有不过大的区别,法官薪金比同级公务员提高一个档次,这些都是法定的,不得随意调整。
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法官还不能按期领到足额的工资,一些法官的收入低于法警,一些法官生活清贫,难以树立职业自豪感,不但难以吸收优秀人才进入法官队伍,也严重影响了法官队伍的稳定,削弱了法官
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自律能力。所以构成我国司法现状不仅仅有法官个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国家法官制度的原因,法官法规定法官的薪水要高于公务员,目前还没有落实,相应的如果法官走精英化道路,实现员额制后法官的数量将减少,任职资格将更加严格,法官的物质待遇应进一步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官都属于高薪阶层,澳大利亚首席大法官的年薪比总理高近10万澳元,是国内公职最高的;英国首席大法官的年薪为136960英镑;日本最高法院院长的薪金与内阁总理和国会两院议长的一样月收入230万日元,最高法院法官1990年月收入137.9万日元,相当于内阁部长的工资。
我国法官制度可以借鉴各国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法官的工资标准。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实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官工资制度,改变论资排辈的习惯,切实提高法官的待遇,给法官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免除法官的后顾之忧。
5、建立和完善法官培训体系,提高法官素质 法官制度改革的所有措施都必须以法官的高素质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是枉然。在严格法官选任的资格和条件后必须注重对法官的在职培训,以确保法官知识的不断更新。从我国现在的法官状况而言,对法官的培训更是当务之急,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当年的70、80年代任命的法官正是构成了我国目前法官群体的主干,而这些主干法官的选任是
在几乎没有任何法定任职条件的情况下完成的。法官任职资格条件的极度宽泛化直接造成了法官的整体素质偏低。而大量复员军人进入法官队伍更是我国法官选任政策的一个传统,虽然这个传统受到广泛的批评,但却是我国法官选任政策中贯彻的最彻底的一个。在当前我们无法改变这种历史状况的情形下,法官培训体系对我国法官制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建立法官培训体系我们应该有以下举措:(1)完善法官培训机构
全国设立国家法官学院,各省设立国家法官学院分院,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在职法官进行轮训,保证每五年能对在职法官全部进行一次为期3个月以上的轮训。同时还应注重与法学院的联合,对法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的师资、图书及物质条件等优势资源,这将大大提高法官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确保培训经费足额投入
法官培训的经费单独核算,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接受国家专门机构的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除了争取国家财政给予更多的支持外,各个培训机构也要广辟渠道,筹措经费,如设立“法官教育基金会”等,确保法官再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法官培训法定化
对法官培训工作应该由国家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包括培
训对象、内容、时间经费等,并建立严格的考试、考核机制。目前由于培训机构缺乏严格的管理,使得部分学员培训成绩不真实,实力与学历不相当。因此必须强化培训的管理工作,杜绝文凭舞弊之风,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第三篇:中英法官遴选制度对比
从中英法官遴选制度的比较谈中国好法官的标准
12级法硕(法学):许后生
摘要:司法公正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如果说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就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本文通过对中英法官遴选制度的介绍、比较总结出中国好法官的标准。
关键词:遴选制度 法官 标准 公正
一、法官遴选制度概况
何谓法官的遴选制度呢?简而言之,法官的遴选制度就是指规定法官的任职资格,以及通过一定的方式从符合资格的人中遴选法官的制度。由概念可知,法官遴选制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立法官的任职资格;二是如何通过一定方式从具备资格的人中遴选法官。为什么需确立法官的任职资格呢?这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遴选合格的人做法官;另一方面乃是为了确保法官队伍的精英化。而遴选法官的方式则主要有这么三种:一是任命制;二是选举制;三是选举制与任命制相结合
二、中国法官遴选制度
中国法官遴选制度包括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两部分
首先,在我国,对法官遴选资格的法律依据是 《法官法》的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担任初任法官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3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7)德才兼备,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我国自从2001年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来,从法官队伍“入口”处杜绝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司法领域,保证了司法队伍无论在法律专业素质上,还是在学历要求上大体有一个共同的基点。这对于提高法官的遴选资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关于法官遴选程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的任免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由此看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两种:一是选任制;二是任命制。就我国法官产生方式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经权力机关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法院在法官产生的过程中起不到主要作用,起实质性作用的是人事部门和党政部门。
三、英国法官遴选制度
1、英国法官的任职资格
英国的法官遴选制度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官任职资格条件,只有符合法官任职资格的人才有可能被选任为法官。在英国,法官必须具有“法律知识和经验,判断和分析能力,有良好的决定和交流技巧。富有权威、道德、公正、能够理解普通人和社会,性格温和,有礼貌和尊严,对社会服务具有责任”。由此可见,英国法官的任职资格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官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二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技能;三是法官个人的人品。例如以英国巡回法官为例,从法官候选人中挑选法官的标准包括:
1、熟悉法律知识、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和较到达的职业成就;
2、具备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
3、具备良好的判决能力;
4、具备较强的决断能力;
5、具有与各种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6、具有保持法院权威、维持法院尊严的能力;
7、具有诚实正直、礼貌与仁慈的的品格;
8、具有正义感;
9、能理解民众和社会;
10、司法的适当、有效及公共服务职责。
在英国,法官候选人除了要具备上述任职资格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职条件,那就是除治安法官以外的所有法官都只能从参加全国4个法学会的成员(出庭律师)中任命。其中担任地方法院的法官(不包括治安法官),必须有不少于7年的出庭律师经历;担任高等法院法官,必须具有10年以上的出庭律师经历,或者2年以上地方法院法官的经历;最高上诉法院法官,必须具有15年以上出庭律师的经历或者担任高等法院法官职务2年以上的经历。
因此,从英国的法官遴选制度来看,英国除治安法官外的所有法官都必须从参加全国4个法学会的出庭律师中遴选。这种制度确保了法官队伍的精英化。在英国,律师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而从律师中选任法官,可谓是从精英中挑选精英。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一般都从业绩卓越的律师中选任(即所谓的法官资格取得一元制)。法律院校毕业生不可能走出校门即从事法官职业,只有在学识和阅历达到一定层次后,才有可能被遴选为法官,正如格伦顿等所指出的:“对于有朝一日成为法官有任何想法的普通法国家法学院学生而言,哪怕成为低级法院的法官也被当作是对其长期而出类拔萃的律师生涯的承认。”
2、英国法官的产生方式
前文已经谈论过,法官遴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一是任命制;二是选举制;三是选举制与任命制相结合。英国则通过任命制来遴选法官。在英国,所有的法官都是行政机关的任命而产生的。英国法官的任命程序包括法官的提名程序和任命程序。
在英国,有权提名法官候选人的只有司法大臣和首相。具体来讲,在英国,上议院常任法官、上诉法官的法官、高等法院的法官,由司法大臣和首相共同提名,其他法官由司法大臣提名。可见,司法大臣在法官遴选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提名法官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任命是基于业绩,而不考虑种族、婚姻状况、性别、性倾向、政治关系、宗教及是否残疾;
2、着重征求那些了解候选人的法官、司法人员及律师对该人的意见和看法;
3、申请法官资格的候选人至少要在兼职法官的职位上先干上几年,以对其能力和稳定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候选人要最终成为法官,除了要获得提名外,还必须得到任命才能最终成为法官。在英国,首相只有提名法官候选人的权力而没有任命法官的权力,司法大臣则除了具有提名法官候选人的权力外,还具有任命治安法官的权力。具体来讲,在英国,上议院常任法官、上诉法官的法官、高等法院的法官,都是经过司法大臣和首相的提名后,由国王(女王)任命;其他法官经司法大臣提名后,由国王(女王)任命;治安法官则由司法大臣任命。
由此可见,英国的法官遴选制度并不具有司法独立性的特征。谁能当选法官的决定权把握在政府的手中,但这并没有妨碍英国的司法独立。法官的遴选制度不具有司法独立性,但其选出来的法官却具有独立的特性,这主要得益于英国的法官保障制度。当然,法官的保障制度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了。
总之,英国已经确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官遴选制度。通过这套法官遴选制度不仅确保英国法官队伍的精英化,而且也确保英国能尽可能地挑选出合格的候选人担任法官。
四、中英两国法官遴选制度比较
通过对上述中英法官遴选制度的遴选资格、遴选程序两方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英两国法官遴选制度存在较大差距,下面我们对中英两国的遴选制度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遴选资格
中英两国都要求初任法官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但两国在初任法官的法律实践经验的要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国法官在遴选资格上强调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任法官职务,如担任地方法院的法官(不包括治安法官),必须有不少于7年的出庭律师经历;担任高等法院法官,必须具有10年以上的出庭律师经历,或者2年以上地方法院法官的经历;最高上诉法院法官,必须具有15年以上出庭律师的经历或者担任高等法院法官职务2年以上的经历。所以英国的法官都是从优秀的律师中选拔,在英国一个法学院的学生从律师到法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而我国只要求通过司法考试有一到三年的法律实践经验即可,对法律知识的要求也很低,非法律专业具有法律知识的也行,还有学历越高对法律实践的要求就越低,如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学位取代不了实践,这样的规定缺乏合理性,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与英国的法官遴选制度相比我国对法官的实践要求不高,相应的初任法官的年龄普遍偏低。
(二)关于遴选程序
英国无论采用选举制还是任命制都要经过一套较为复杂、严格有时近于苛刻的程序,并且对于候选人的司法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颇为重视。如在英国,上议院常任法官、上诉法院的法官、高等法院的法官,由司法大臣和首相共同提名,其他法官由司法大臣提名,其在提名法官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任命是基于业绩,而不考虑种族、婚姻状况、性别、性倾向、政治关系、宗教及是否残疾;
2、着重征求那些了解候选人的法官、司法人员及律师对该人的意见和看法;
3、申请法官资格的候选人至少要在兼职法官的职位上先干上几年,以对其能力和稳定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提名完了以后,必须通过任命才能成为法官,具体如,上议院常任法官、上诉法官的法官、高等法院的法官,都是经过司法大臣和首相的提名后,由国王(女王)任命;其他法官经司法大臣提名后,由国王(女王)任命;治安法官则由司法大臣任命。相比之下我国则对法官的遴选程序重视不够。在实际运作中,法官的选任遴选程序大致是:由党组织的组织部门或法院党组织提出法官候选人名单,经同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由拥有法定提名权的机构或人员,正式提交给同级权力机关再由它按照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权力机关在选举和任命法官时,往往仅凭候选法官的个人简历来投票表决,而对法官候选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根本没有或基本没有详细了解的渠道和途径,起不到真正的审查作用。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得知,英国的法官遴选程序比较科学和理性,可以真正检测出一个法律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选出合格的法官,而我国的法官遴选程序基本上是公权力说了算,仅看个人简历不能直观的反映一个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因此,在现实中会出现一些法盲、文盲、流氓在担任法官,如原山西省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
五、从合格的法官到好法官
我们知道法官遴选制度的目的是选择出合格的法官,通过对中英两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比较、升华,我们可以大概地总结出中国好法官的标准:(1)较高的道德修养,甚至可以说道德的完人。
这一点中英是一致的,衡量一个法官是否是一个好法官首先应该从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做起,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一视同仁出以公心保立。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品格,他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要远远高于常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心术不正、缺乏良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法官的。(2)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这是一个法官业务能力的本保证,法学理论功底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学院的系统学习,还需要刻苦钻研、求索创新。在现实处理案件的中,不仅要严格依据法律,还要提出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扎实的功底了。(3)真正以法律为办案准绳。社会大众对法官的要求是非常低的,认识和评价一个法官的好坏,就看你办案公不公正,在人们眼中法官就是法律的化身,你办案不公正,业务水平再高有什么用?你践踏了法律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4)及时的正义。正义一定要及时,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司法行为直接关乎人的财产或人身安全,司法过程中的当事人无时不在受着司法判决或结果的心理煎熬。优秀的法官,应该够运用娴熟的法律知识和裁判技能,从容地作出正确的裁判,及时地确定公民之间正确的社会关系,让当事人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心服地了断纷争,开始自己新的生活。(5)重视人文关怀。法官必须对他人和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抱以最大的关注,正确把握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裁判手段维护社会公理。在法律运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内在力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将法制、民主与人权有机地统一起来。(6)是要勇于挑战。法官在断案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来自上级的,有的是来自亲朋好友的……。作为一名好法官要有勇气去面对,并勇于冲破阻力和挑战,维护法律的公正。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2、英国《法官法》
3、《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吕忠梅
4、《各界评说我心目中的好法官》法制日报
第四篇:法官检察官遴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是()。
A.国家政策
B.国家法律
C.社会道德
D.组织纪律
2.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
A.假定条件部分
B.法律原则部分
C.纪律规则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3.行政主体不能成为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纠纷的裁决者的规定,体现了()。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正当程序的原则
C.讲求效率的原则
D.执法合理的原则
5.在我国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
A.1988年《宪法修订案》
B.1993年《宪法修订案》
C.1999年《宪法修订案》
D.2004年《宪法修订案》
8.在我国,可以对河流拥有所有权的是()。
A.某渔民
B.某航运公司
C.某合伙企业
D.国家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禁止流通物的是()。
A.土地
B.毒品
C.军事设施
D.粮食
10.保管合同属于()。
A.从合同
B.诺成合同
C.实践合同
D.单务合同
12.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
A.由当事人约定
B.由法律规定
C.由行政规章规定
D.由领导规定
15.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不属于当事人的是()。
A.原告
B.被告
C.证人
D.第三人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享有诉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人大常委
1.B.[解析] 根据定义,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2.A.[解析] 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
3.B.[解析] 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内容包括:第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说明理由;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5.D.[解析]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8.D.[解析] 依据《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9.D.[解析] 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禁止流通的财产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流通、不得自由转让的财产,如枪支、弹药、毒品、土地所有权等。凡是法律不予限制和禁止的,应当都允许流通。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10.C.[解析]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偿地或无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约定期限内或应寄存人的请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合同。保管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保管合同的客体是保管人为保管物提供的保管劳务;依保管合同交付保管人保管的物品只临时转移保管物品的占有权;保管合同的保管物只能是特定物或特定化了的种类物;保管合同一般是有偿合同,也有无偿的合同。所以正确选项是C选项。12.A.[解析]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15.D.[解析]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狭义)原告、被告 +(广义)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诉讼参加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诉讼参加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所以选择D选项。
17.B.[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所以选择B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可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有()。
A.个人
B.法人
C.其他社会组织
D.某党派
E.国家
28.ABC.[解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选择ABC选项。
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A.公司
B.企业单位
C.事业单位
D.机关
E.团体
33.ABCDE.[解析] 我国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我国刑法确认的单位主要有五大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以选择ABCDE选项。
影响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包括()。
A.财产
B.智力
C.年纪
D.性别
E.受教育程度
34.BC.[解析] 由《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到第十四条可看出,影响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有智力和年龄,与财产、性别、受教育程度无关,所以选择BC选项。
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范围包括()。
A.公民的林木
B.公民的文物
C.公民的著作署名权
D.公民的承包经营权
E.姓名权
35.ABC.[解析] 根据《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由此可看出承包经营权按承包合同办理,不属于遗产;姓名权显然不属于遗产。所以选择ABC选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立法制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以法律规定
1.×.[解析] 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题中“由全国人大常委制定”的说法有误。
2.在司法机关中并不是所有司法工作人员都有司法权
2.√.[解析] 司法机关里的非公职人员没有司法权,本题说法正确。
3.守法的定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要以法律为准则,依照法律履行义务
3.√.[解析] 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4.方某在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因拥挤而受伤,方某的行为构成违法。
4.×.[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题中方某并没有违法行为,因此不构成违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
5.×.[解析]根据《选举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非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因此题中说法错误。
6.在我国,宪法修正案需要五分之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
6.×.[解析] 根据《宪法》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题中“五分之二”错误。
7.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条件的行政诉讼,应当在7日立案。
7.√.[解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8.不动产的物权转移必须公示,即必须登报。
8.×.[解析] 根据《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处“登记”非“公示”,因此题中说法错误。
9.在我国,私人的合法财产均受法律保护。
9.√.[解析] 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六条:“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题中说法正确。
10.合同解除的唯一前提是双方当事人协商。
10.×.[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题中说法过于绝对,该题错误。
11.甲未按合同约定向乙履行合同,此时甲的责任是向乙做出赔礼道歉。
11.×.[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题中“赔礼道歉”的说法错误。
13.非病理性酒醉的人犯罪,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13.×.[解析]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4.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14.√.[解析]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为一年。”15.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结婚登记时,一方若不能前往,可以书面意见代替本人亲自到场。
15.×.[解析]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本题说法错误。主观性试题
四、简答题:(两题,共10分)
1.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4分)
1.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可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所谓一般构成要件,是指违约当事人承担任何违约责任形式都必须具备的要件。一般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一、违约行为;
二、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上述两个要件是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所谓特殊构成要件,是指各种具体的违约责任形式所要求的责任构成要件。例如,赔偿损失责任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违约行为、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过错;违约金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过错和损害行为。各种不同的责任形式的责任构成要件是各不相同的。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时什么?(6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十四)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重庆法官
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唐律》处理“公罪”与“私罪”的原则是: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2、法与国家是基于相同的原因、条件和发展趋势而产生发展的。
3、判例在当代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法律约束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错
5、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不接受其他机关的领导。
6、对于有关的犯罪与刑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做出补充性规定。
7、国家为了社会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9、某商店的营业员将价值150元的手表误以为250元出售,这是显失公平的行为。
10、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两种不同的称谓合同约定期限不明确的,当事人一方随时可以要求对方履行或向对方履行。
1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12、遗嘱是被继承人的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1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14、渎职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15、玩忽职守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
16、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17、某夜,刘某(16岁)入室盗窃时见室内一女子正处熟睡状态,遂起歹意欲进行****,正当该女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18、某日晚上,某甲到某工厂行窃,正要把东西拿走时,突然发现有人来,他便放下东西悄悄离去。某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19、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立法。
20、对行政处罚不服,当事人有权要求进行听证。
21、行政法和刑法、民法一样,有一部系统、完整、统一的法典。
22、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处于原告的诉讼地位,享有原告所享有的诉讼权利,承担原告所应承担的诉讼义务。所以是本诉中的原告。
23、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
24、第二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
2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6、对于依照法律规定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法院可以公开宣告判决。
27、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两种不同的称谓。
28、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29、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也可以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30、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31、“皮囊袋”是()朝初期为了严惩贪官污吏而采取的酷刑。
A、金 B、元 C、明 D、清
32、立法机关第一次以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33、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实行()。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集中制
C、上级领导下级 D、双重领导体制
34、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35、下列命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A、公民权利,法不禁止即自由
B、行政权力,法不授予则禁止
C、公民权利,法不授予则禁止
D、政府职权,均应有法律上的来源
36、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A、不能是违法行为
B、只能是民事法律行为
C、只能是表意行为
D、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37、属于不当得利的是()。
A、养子女对生父母所支付的赡养费
B、售货员多找了10元钱
C、时效届满,债务人向债权人所作的给付
D、邻居帮自己带了1天的小孩
38、属于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是()。
A、重大误解的法律行为
B、显示公平的法律行为
C、恶意串通的法律行为
D、无权处分行为
39、担保物权不包括()。
A、抵押权 B、留置权
C、质权 D、土地使用权
40、某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某丙,其后某丙死亡。一年后乙确知甲仍然在世,经通信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死亡宣告。依照法律,该撤销宣告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
A、即自行恢复 B、并未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一经甲同意即自行恢复
41、周某的叔叔于1988年4月5日病故。叔叔临死前立有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周某。周某知道遗嘱内容,心里很高兴,但却一直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过了3个月,周某也未明确表示要不要叔叔的遗产,周的行为()。
A、视为接受遗赠 B、推定接受遗赠
C、视为放弃接受遗赠 D、推定放弃接受遗赠
42、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是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实现合同规定的任务。这是合同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A、自诉人 实际履行 B、原告约定履行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面履行 D、证人协作履行
43、下列不能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是()。
A、损害事实 B、损害后果
C、因果关系 D、侵权人过错
44、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商标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业秘密权
45、下列关于()是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点。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都是资合兼人合性公司
B、股东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C、均具有开放性
D、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6、不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过错责任原则
C、罪责相适用原则 D、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47、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A、希望 B、不希望
C、否定 D、希望或放任
48、对共同犯罪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B、必须要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必须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教唆犯依照主犯处罚
49、对滥用职权罪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B、最高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C、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D、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5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负刑事责任。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交通肇事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51、下列不属于自首的是()。
A、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国家审查、裁判的行为
B、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行为
C、犯罪事实被发觉前,犯罪人主动向司法机关告知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
D、向公安机关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又逃跑的
52、甲趁夜深人静时窜入一村民乙屋中****现金1万元,刚要离开,被惊醒的乙发觉,甲为逃脱而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53、司法工作人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应当依法追究而不追究,不应当追究而追究,或者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应判处()。
A、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B、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
C、徇私枉法罪
D、行政执法人员循私舞弊罪
54、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是()。
A、开庭 B、法庭调查
C、当事人最后陈述 D、评议和宣判
55、下列可以公开审理的案件是()。
A、贪污案件
B、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C、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D、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
56、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无须执行 B、可以不执行
C、可以执行 D、仍须执行
57、属于自诉案件的是()。
A、渎职犯罪 B、对单位行贿罪
C、挪用公款罪 D、重婚罪
58、在下列人员中,无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
A、被害人的朋友 B、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C、被害人的近亲属 D、自诉人
5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C、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D、未成年人
60、不属于仲裁基本原则的是()。
A、独立仲裁原则 B、一裁终局原则
C、处分原则 D、不公开审理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61、宪法规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A、根本性和最高性 B、纲领性和广泛性
C、原则性和概括性 D、适应性和稳定性
62、法律的效力层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宪法至上
63、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包括()。
A、职权法定 B、效率优先
C、法律优位 D、职权与职责统一
64、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包括()。
A、法律监督 B、侦察、批捕和公诉
C、参加民事诉讼 D、监督行政诉讼
65、法律事实是一种()的事实。
A、规范性 B、能用证据证明
C、具有法律意义 D、对法律关系不产生影响
66、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故中死亡,不能确定实际死亡时间的,按如下原则推定()。
A、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亡
B、各自都有继承人,并且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
C、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为同时死亡
D、年长的先死亡
67、下列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有()。
A、孳息 B、买卖
C、添附 D、继承
68、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违反合同应当承担责任的形式有()。
A、聚众夺取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违约金 B、携带凶器抢夺的罚金
C、、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当场以暴力相威胁的,定金 D、强拿硬要的。继续履行
69、根据我国民法,下列行为中可适用无过错原则的有()。
A、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造成损害
C、高度危险作业造成损害 D、饲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害
70、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
A、国务院《关于实施行政诉讼法的通知》
B、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编写《行政诉讼案例选编》
C、律师的代理词
D、李教授所著《民法基本问题研究》 71、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来源主要有()。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所承担职务的要求或所从事业务的责任
C、基于道义而产生
D、由先行行为引起的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下列选项中,针对哪些行为,72、我国的刑罚体系中,主刑包括()。
A、财产刑 B、生命刑
C、资格刑 D、自由刑
73、下列情形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
A、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B、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C、****致被害人死亡的 D、抢劫致人死亡的 74、贪污罪构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B、主观方面是故意
C、客体具有双重性
D、客观方面要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75、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包括()。
A、张某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李某借用杨某的信用卡买房
C、赵某在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
D、孙某拾得刘某信用卡并以刘某的名义使用下列选项中,针对哪些行为,76、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是()。
A、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
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
77、下列事项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有()。
A、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B、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C、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D、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78、正确表达追诉时效的命题有()。
A、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不得进行追诉
B、已经追诉的,应撤销案件或不起诉,或终止审判
C、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有期徒刑,经过10年不再追诉
D、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下列选项中,哪种行为
79、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原则有()。
A、调解原则
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C、被告举证责任为原则,原告举证责任为例外
D、辩护原则
80、对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B、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C、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但人民法院无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
D、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第五篇:《美国律师协会法官行为准则》
美国律师协会《司法行为示范守则(1990)》介绍
背景资料:
在美国,律师(lawyer)一词,是指法律家、法律工作者。因此,律师、法官、法学教授均属于律师(lawyer)范畴。鉴于法院在美国人的公正和法治观念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律师行业自治组织——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简称ABA)的调整对象也包括法官。
ABA于1924年制定的《司法道德准则》是ABA对司法行为进行调整的第一次尝试。这一尝试因该准则结构上的缺陷而没有带来相当的成功,许多州并没有采用该准则。
1972年,ABA又通过了《司法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1972)》),该守则采用了更加符合常规的立法形式,因此为各州所广泛采用。
1990年,ABA又通过了一个全面性的修改文本,叫做《司法行为示范守则》(以下简称《示范守则(1990)》以此取代了《守则(1972)》。
在结构上,《示范守则(1990)》由概略陈述的准则、每条准则之下各节中列出的具体规则,一个术语部分,一个适用部分以及注释部分所组成。
准则正文和各节,包括术语部分和适用部分,是权威性的。注释部分,通过解释和举例,为理解准则和各节的目的和含义提供指导。注释并不是要成为额外的规则。
与《守则(1972)》相比,二者在组织形式上是大体一致的,但是也有一些变化。
首先,在标题上,《示范守则(1990)》标有示范(Model)字样,表明该示范守则是一个示范性、范本性的守则,除非为某司法辖区所采用,否则不在该辖区适用。而《守则(1972)》在标题上并无示范字样,尽管事实上它也是一个示范性的文件。
其次,《示范守则(1990)》规定有五条准则,而《守则(1972)》则规定有七条准则,其许多内容被重新编排和组织,体现在了《示范守则(1990)》当中。
第三,《守则(1972)》因在文中使用了应当(should)一字,因而在许多司法辖区被认为仅仅是一种追求性的行为标准。为了消除这种误解,《示范守则(1990)》在准则中使用了必须(shall),在注释中使用了必须(must)来表明其制定的标准是强制性的,违反了这些义务将导致惩戒。
此外,文中还使用了可以(may),以表明在适当的时候允许法官进行酌定。具体内容
准则1:法官必须维护司法的廉正性和独立性
准则2:在所有的活动中,法官都必须避免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 准则3:法官必须公正、勤勉地履行司法职务之职责
准则4:法官在从事法外活动时,必须使之与司法义务发生冲突的风险最小化。
准则5:法官或司法职位候选人必须避免不适当的政治活动
具体规定
准则1:
法官必须维护司法的廉正性和独立性
司法的独立性和廉正性。
准则1A认为:独立和受人尊重的司法是公正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因此法官必须努力保证司法的廉正性和独立性得到维护,这样才能取得公众对法院判决和裁定的尊重。
譬如,如果法官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那么在政府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情况下,就可能产生冲突。同样,如果法官是立法机关的成员,则在适用他们所通过的法律时,就可能丧失公正性
当然,法官的独立并不是绝对的,准则1的注释指出,虽然法官应当独立,但是他们必须遵守法律,包括本《示范守则(1990)》的规定。根据准则1A的规定,法官应当参与建立、维护和执行法官行为的高标准,并且必须亲自遵守这些标准,以使司法的廉正性和独立性能得以维护。
准则2:
在所有的活动中,法官都必须避免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
准则2就什么是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及其适用范围、法官的独立、法官声望之维护、在进行令人厌恶的歧视的组织中拥有会员资格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1、什么是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
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这一用语是比较含糊的,其含义难以确定。《示范守则(1990)》采用这样的用语,是因为一一列举所有受到禁止的行为是不可行的,因此有必要以概括性词语来表述这些禁例,以便涵盖那些虽然有害但是《示范守则(1990)》未予具体列举的法官行为。
根据这一标准,法官现实的不适当言行包括对法律、法院规则以及《示范守则(1990)》其他具体规定的违反。
不适当表现的检验标准是:这种行为是否会在常人心中造成这样一种感觉,即法官廉洁、公正和称职地执行司法职责的能力受到了损害。由于法官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都可能使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尊重产生影响,因此,在所有活动中,法官都必须避免不适当的言行和不适当的表现。
也就是说,对不适当言行和不适当表现的禁止,既适用于法官的职业行为,也适用于法官的个人行为。
2、法官的独立
准则2B规定,法官不得允许家庭、社会、政治或其他关系影响法官的司法行为或裁判。
根据判例,这一规定禁止法官向法院之外的人提供法律建议,而该人事后根据该法官的建议诉诸该法官。
3、法官声望之维护。
准则2B规定,法官不得借司法职务之名望,行促进法官或他人私人利益之行为;法官不得、亦不得允许他人给人一种他人处于能够影响法官的特殊地位的印象。
例如,当法官因交通违法而被警察拦住时,如果法官为获得诸如警察的尊重等个人利益而提及其法官身份,那么法官的行为就是不适当的。同样,法院的信誉不得用于法官的个人事务。
法官声望之利用还表现在法官作证问题上。
准则2B规定,法官不得作为品格证人自愿作证。这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案件的事实发现者得知证人是法官后,会因其司法职务之名望支持法官为其作证的当事人。而且,当法官作为证人作证时,经常在法官面前出庭的律师可能会处于一种要对该法官进行盘问的尴尬境地。
然而,在受到适当传唤时,法官可以作证。法官应当劝阻当事人,避免其要求该法官作为品格证人作证,但出于司法需要的特殊情况除外。
当然,法官并不能因司法职务而免除作为目击证人作证的义务。
4、在进行令人厌恶的歧视的组织中拥有会员资格问题。
准则2C规定,法官不得在任何以人种、性别、宗教或原国籍为根据进行令人厌恶的歧视的任何组织中拥有会员资格。这是因为法官在进行令人厌恶之歧视的组织中拥有会员资格,会使人产生法官的公正性受到了损害的感觉,从而削弱公众对司法廉正性和公正性的信任。
准则3:
法官必须公正、勤勉地履行司法职务之职责 对法官的司法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
准则3A规定:法官的司法职责优于法官的任何其他活动。这一规定表明,法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准则4规定的法外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于法官的司法职责。
准则3对法官的裁判职责、管理职责、惩戒职责和回避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裁判职责
法官的裁判职责主要包括十一方面的内容: 1)法官对于分派给他的事务,必须听审和做出决定,但法官需要回避者除外。2)法官必须忠实于法律,必须保持职业称职性。法官不得受到政党利益、公众呼声或对批评的畏惧的影响。
3)法官在审判时必须要求他人遵守法庭秩序和对法官保持礼貌。
4)法官对于其以正式身份接触的诉讼当事人、陪审员、证人、律师以及其他人员,必须有耐心、有尊严、有礼貌,并且必须要求律师、工作人员、法院人员以及其他受法官指挥和控制的人同样有耐心、有尊严、有礼貌。
5)法官必须无偏见地履行司法职责。在履行司法职责时,法官不得以语言或行为表现出偏见,这些偏见包括但不限于:以人种、性别、宗教、原国籍、有无行为能力、年龄、性倾向或社会经济地位为根据的偏见,法官也不得允许工作人员、法院职员以及其他受法官指挥和控制的人员这样做。
6)在诉讼中,法官必须要求在其面前出庭的律师避免对当事人、证人、律师或其他人员,以语言或行为方式表现出以人种、性别、宗教、原国籍、有无行为能力、年龄、性倾向或社会经济地位为根据的偏见。在诉讼中,当就人种、性别、宗教、原国籍、有无行为能力、年龄、性倾向或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类似因素存在争议,并不排除合法的辩护。
7)在诉讼中,法官必须赋予每个拥有法律利益的人,或该人的律师,以依照法律听审的权利。就系属于或即将系属于法院的诉讼,法官不得发动、允许或考虑同当事人进行单方面交流,或考虑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同法官进行其他交流。
8)法官必须迅速、高效和公平地处理所有司法事务。9)在某诉讼系属或即将系属于任何法院时,法官不得进行任何可能被认为影响该诉讼的处理结果或破坏其公平处理的公开评论,以及可能严重干涉公平审判或听证的非公开评论。法官必须要求受法官指挥或控制的法院人员不得从事上述行为。
10)在诉讼中,除非以法院命令或法院意见的形式,否则法官不得就陪审员的裁决称赞或批评陪审员,但是可以就陪审员对司法制度和社会的服务表示感谢。这是为了保护陪审员免受法官的不当影响,维护司法裁决的公平性。
11)法官不得出于与司法职责无关的任何目的,而披露或利用以司法身份获知的非公开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ABA于1972年公布的司法行为守则,除了少数例外,几乎完全禁止法庭中的新闻媒介活动。其准则3A(7)规定,“在开庭和休庭期间,法官应当禁止在法庭及其毗邻区域进行广播、摄像、录音和拍照„„”。
198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美国宪法对于法庭中的传媒问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禁止。这样,ABA于1982年8月对上述规定进行了修正,规定了更加广泛的例外。
ABA于1990年通过的《司法行为示范守则》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涉及。该守则的起草者认为这“涉及的是一个法庭管理的问题,而不是司法道德问题,由单独的法院规则调整更加适当。”
管理职责
法官的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1)在司法管理中,法官必须勤勉、不带偏见、称职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在法院事务管理中,法官应当与其他法官和法院职员进行合作。
2)法官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法院职员以及其他受法官指挥和控制的人员遵守适用于法官的忠实和勤勉标准,必须要求他们在履行其正式职责时,避免表现出带有偏见。
3)对其他法官司法职责之履行拥有管理权力的法官,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来保证其他法官对他们的事务予以迅速处理,并且对其他的司法职责予以适当履行。
4)法官不得进行不必要的任命。法官必须公正地、以业绩为根据行使任命权。法官必须避免任人唯亲和徇私舞弊。法官不得批准对被任命者进行超过其提供的服务的公平价值的酬报。被法官任命的人包括:被分派的律师、鉴定人、破产管财人、监护人、书记员、秘书、法警等人员。当事人对任命的同意或者对酬报的给予,并不能免除法官上述义务。
惩戒职责。
法官的惩戒职责主要包括:
1)如果法官获得信息表明其他法官具有违反了《示范守则(1990)》的重大可能,则应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果法官知道其他法官违反了《示范守则(1990)》,使其他法官担任司法职务的适当性存在重大疑问,则必须向适当机关报告。根据“术语”部分的解释,所谓“适当机关”,是指对违反《示范守则(1990)》的行为的举报有责任发动惩戒程序的机构。
2)如果法官获得的信息表明律师具有违反了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的重大可能,则应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果法官知道律师违反了律师职业行为规则,使该律师的诚实性、可信性或作为律师在其他方面的适当性存在重大疑问,则必须向适当机关报告。
3)在履行惩戒职责时,上述(1)和(2)规定或许可的法官行为,都是法官司法职责的组成部分,应当受到特权的绝对保护,不能因此构成针对法官的任何民事诉讼。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一种鼓励举报的措施。
回避
准则3E规定,在法官的公正可能受到合理怀疑的诉讼中,法官必须就案件自行回避。
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a)法官对某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律师抱有个人偏见,或就诉讼争议的证据事实有亲身了解;
b)法官曾在争议事务中充任律师,或法官以前执业期间共事的律师在共事期间担任过该事务的律师,或法官曾作为该事务的重要证人;
c)法官明知其个人或作为受托人,或其配偶、父母以及不论居于何处的子女,或与法官共同生活的任何家庭成员,就争议的标的或就案件的某方当事人具有经济利益,或具有任何其他的可能受到诉讼重大影响的、超过微小利益标准的利益。
d)法官或法官的配偶,或与该二者具有三等亲以内关系的人,或该人的配偶:(i)是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或是一方当事人的官员、董事或受信托人;(ii)在该诉讼中充任律师;(iii)具有法官所明知的,可能受到诉讼重大影响的,超过微小利益标准的利益;(iv)就法官所了解可能是诉讼的重要证人。根据判例法,必要规则可能会使回避规则无效。
例如,在法官是某个需要立即采取司法行动的事务中的唯一的法官的情况下,法官应采取措施,但是该法官必须将可能的回避根据附卷公开,并且尽合理努力尽可能早地把该事务移交给其他法官由于回避可能导致诉讼的拖延,因此为了加快诉讼的进行,准则3F规定了回避免除程序。
根据上述规定应当回避的法官,可以将法官应当回避的根据公开在案并可以要求当事人及其律师在法官不在场的情况下考虑是否放弃要求法官回避的权利。
如果在公开除对某当事人持有个人偏见之外的回避根据后,当事人及其律师在法官不在场的情况下一致同意法官不进行回避,并且法官也愿意参加该案件的审理,则法官可以参加该案件的审理。有关同意必须记入诉讼的记录中。
准则4:
法官在从事法外活动时,必须使之与司法义务发生冲突的风险最小化。
法官不应当与其生活的社会相隔绝,使法官彻底地同法外活动相隔离,既不可能,也不明智。
但是,法官的法外活动同样可能使得人们对法官公正行事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有必要对法官的法外活动加以调整。
准则4A规定,法官必须使其所从事的所有法外活动不能: 1)使得对其保持作为法官公正行事的能力产生合理怀疑; 2)贬低司法职位;
或3)干扰司法职责的适当履行。
在这一前提下,准则4对法官的业余行为、政府性、公民性或慈善性活动、经济活动、信托活动、充任仲裁人或调解人、作为律师执业、接受报酬和补偿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业余行为
作为司法官员和对法律有特别学识的人,法官处于一种促进法律、法律制度和司法工作之完善的独特地位,因此在遵守《示范守则(1990)》要求的情况下,法官可以就法律、法律制度、司法工作以及非法律题目发表演讲、写作、教学以及参加其他法外活动。
政府性、公民性或慈善性活动
1)法官不得出席行政或立法机关或其官员主持的公开听证会,或同上述机关或官员进行磋商,但是涉及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的除外,在涉及法官或法官利益的事务中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者亦除外。
2)法官不得接受任命参加政府性委员会或接受其他与有关事务的事实或政策问题有关的政府职位的任命,除非这些事务涉及到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之完善。但是,法官可以在礼仪场合或涉及历史、教育或文化的活动中代表一个国家、州或地区。
3)在遵守以下限制及《示范守则(1990)》的其他要求的情况下,法官可以在致力于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之完善的组织或政府机构中,或非盈利性的教育、宗教、慈善、兄弟会或公民性组织中充任职员、董事、受信托人或非法律顾问:(a)如果某组织可能从事下列活动,则法官不得在该组织中担任官员、董事、受信托人或非法律顾问:(i)该组织将参加通常由该法官审判的诉讼,或(ii)该组织将经常参加在该法官所在的法院或该法官所在的上诉法院之辖区内的任何法院中提起的对抗制诉讼。(b)法官担任官员、董事、受信托人或非法律顾问,或作为会员或其他成员:(i)可以帮助上述组织策划资金筹措,可以参与该组织资金的管理和投资,但是不得亲自参与资金招徕或其他资金筹措活动,但是法官可以从那些该法官对之并不具有管理或上诉管辖权的其他法官处招徕资金;(ii)可以就关于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的项目和计划向公共或私立基金组织进行举荐;(iii)如果会员招徕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是强制性的,或者如果该会员招徕实质上是一种资金筹措活动,除非为有关规定所允许,否则法官不得亲自参与会员招徕活动;(iv)不得为进行资金筹措或会员招徕活动而利用或允许他人利用司法职位之名望。
经济活动
1)法官不得从事下列经济和商业交易:(a)可能被合理地认为利用了法官的司法职位的,或(b)使法官与可能在该法官所在法院出庭的律师或其他人员形成经常性交易或连续性商业关系的。
2)在遵守本守则要求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持有或管理法官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投资,包括房地产,以及从事其他有收益的活动。
3)法官不得担任任何商业实体的官员、董事、经理普通合伙人、顾问或雇员,但是在遵守本守则要求的情况下,法官可以管理和参与:(a)完全由法官或其家庭成员拥有的商业;或(b)主要从事法官或其家庭成员的经济资源投资活动的商业实体。
4)法官必须管理其投资及其他经济利益,以使需要法官回避的情形最少化。只要不会给法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害,法官就必须放弃可能经常性地要求其回避的投资或其他经济利益。
5)法官不得,并且必须敦促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得从他人处接受礼品、遗赠、恩惠或贷款,但下列情况除外:(a)公共奖状所附带的礼品、出版商免费提供的用于公务目的的书籍、磁带或其他消遣性物品,或对法官及其配偶或客人关于出席与法律有关的或致力于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之完善的活动的邀请。(b)因法官的配偶或其他与法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商业、职业或其他独立活动而附带获得的礼品、奖品或收益,包括既用于法官的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又用于法官(作为配偶或家庭成员)的礼品、奖品和收益,只要该礼品、奖品或收益不能被合理地视为意在影响法官对司法职责的履行;(c)通常的社会礼节;(d)在诸如婚礼、周年纪念日或生日等特殊场合而从亲属或朋友处获得的礼品,只要该礼品与该场合和法官与这些人的关系相称;(e)出自某亲属或个人亲密朋友的礼品、遗赠、恩惠或贷款,而根据有关规定上述人员在某案件中出庭或在某案件中具有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法官回避。(f)经由某贷款组织正常业务途径,并按照适用于非法官之人的条件而获得的贷款;(g)按照适用于其他申请者的同样条件和标准颁发的奖学金和研究基金;(h)任何其他礼品、遗赠、恩惠或贷款,只要:施予人不是已经或可能在法官面前出庭的一方当事人或其他人,或其利益已经或可能由法官审理的一方当事人或其他人。
信托活动
1)法官不得充任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或其他个人代理人、受信托人、监护人、代理人(attorney in fact)或其他受托人,除非作为其家庭成员的财产、信托财产或人员的受托人并且这样做不会干扰司法职务的正常履行。
2)如果法官作为受托人将会参与通常由该法官审理的案件,或者财产、信托财产或被监护人涉及到由该法官所在法院或处于该法院上诉辖区内的法院审理的对抗制程序,则法官不得充任受托人。
3)对法官个人经济活动的限制,同样适用于以受托人身份而活动的法官。
充任仲裁人或调解人 除非法律明确允许,法官不得以私人身份充任仲裁人、调解人或以其他方式发挥司法职能。但是并不禁止法官参与作为司法职责履行之一部分的仲裁、调解或调停会议。
执业
法官不得执业。尽管存在这一禁止,法官仍可以为自己,或者在无报酬的情况下为其家庭成员提供法律建议、起草或审查文件。
也就是说,这里所禁止的是以代理人的身份执业而不禁止为自己办理法律业务。在所有法律事务中,包括涉及诉讼的事务以及涉及在立法机关或其他政府部门出庭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事务中,法官都可以为自己而行动。
此外,只要法官不收取报酬,还允许法官为其家庭成员提供法律意见和起草法律文件。但是,法官不得为其家庭成员在法律事务中充任辩护人或谈判者。
报酬、补偿及其报告
法官可以因《示范守则(1990)》许可的法外活动接受报酬和费用补偿,如果这种费用的来源不会产生对法官执行司法职责施加影响的印象或导致其他不适当的表现的话。
但是,报酬不得超过合理的数额,也不得超过一个非法官人员从事相同活动所应得到的报酬。
费用补偿必须限于法官合理开支的用于交通、食宿的实际费用,在适当的场合下,包括法官的配偶或客人开支的用于交通、食宿的实际费用。超过这一数额的任何补偿都是报酬。
法官必须就法官因之收取报酬的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性质,支付者的姓名以及收取的报酬的数额等事项进行报告。法官的报告至少应当每年一次,并且必须作为公共文件提交给法官所在法院的书记员办公室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场所。
准则5:
法官或司法职位候选人必须避免不适当的政治活动
准则5调整与法官有关的政治行为的准则,对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
适用于所有法官和候选人的规则:
1)法官或参加司法职位选举或任命的候选人一般不得在政治组织中担任领导人或任职、公开支持或公开反对其他公职候选人、代表某政治组织进行演讲、出席政治集会、为政治组织或候选人招徕资金、支付摊款或捐款,或为政党宴会或其他集会购买入场券。
2)无论在预选还是大选中,法官在成为非司法职位候选人后,必须辞去司法职务,法律允许法官在成为州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或担任州立宪会议代表后可以继续担任司法职务者除外。
3)司法职位候选人必须保持与司法职位相称的尊严,其行为方式应当与司法的廉正性和公正性相一致,并且必须鼓励候选人的家庭成员在支持候选人时,同样遵守适用于候选人的政治行为标准;必须禁止按照候选人意愿工作的雇员和人员,必须劝阻受候选人指挥或控制的其他雇员和人员以候选人名义从事本守则各节禁止候选人从事的活动;不得授权或故意允许任何其他人为候选人从事本守则各节禁止候选人从事的活动;不得就在位后的行为进行保证和承诺,但保证和承诺诚实和公正地履行岗位职责者除外;就可能诉至法院的案件、争议或观点进行表达个人意见或看上去是在表达个人意见的陈述;就候选人或其对手的身份、资格、目前的职务或其他事实故意进行虚假陈述;可以就人身攻击或对候选人履历的攻击作出反应,只要该反应不违反有关规定。
寻求被任命为法官或其他政府职务的候选人:
1)寻求被任命为法官的候选人或寻求其他政府职务的法官,无论是他本人还是通过委员会还是通过其他形式,都不得为支持其竞选而招徕或接受资助。
2)寻求被任命为法官的候选人或寻求其他政府职务的法官,不得为获得任命而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上述人员可以:(i)同任命机关,包括同任何选举或提名委员会或其他进行候选资格审查的机构进行交流;(ii)为获得任命,从经常就再次任命或任命进行举荐的组织处寻求支持和认可,以及在符合有关规定的范围内从个人处寻求支持和认可;以及(iii)向符合有关规定的人员提供关于其任职资格的信息;此外,寻求司法职位之任命的非法官候选人还可以从事下列活动,除非为法律所禁止:(i)在政治组织中保留职位;(ii)出席政治集会;以及(iii)继续向某政治组织或候选人支付通常的摊款、进行普通捐款以及为政党宴会或其他集会购买入场券。
参加公共选举的法官和候选人:
1)除非为法律所禁止,参加公共选举的法官和候选人可以:(a)在任何时候(i)为政治集会购买入场券和出席政治集会;(ii)认同自己某政党的成员身份;(iii)向某政治组织捐款。(b)当某候选人参加选举时,(i)以其名义在集会上进行演讲;(ii)为支持其竞选而在报纸、电视和其他广告媒介中露面;(iii)为支持其竞选而散发宣传册和其他竞选宣传印刷品;以及(iv)在法官或司法职位候选人参加的公共选举中,公开支持或公开反对同一司法职位的其他候选人。
2)候选人不得亲自招徕或接受竞选捐款,或亲自拉拢公开表示的支持。但是,候选人可以组建由责任人员组成的委员会,通过媒体广告、宣传册、信函、候选人讲坛以及其他不受法律禁止的形式为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上述委员会可以招徕或接受合理的竞选捐款,为候选人的竞选安排资金开支,为其竞选争得公开表示的支持。并不禁止上述委员会从律师那里招徕和接受合理的竞选捐款和公开支持。候选人组建的委员会还可以为候选人的竞选招徕捐款和公开表示之支持的时间,不得早于选举前[1年],不得迟于候选人所参加的选举年之最后选举后的[90]天。候选人不得为候选人或他人的私人利益而使用竞选捐款,也不得允许他人从事这一活动。
3)除非为法律所禁止,在公共选举中,司法职位候选人可以允许其姓名:(a)和其他公共职务选举候选人的姓名一起被列入选举材料中,以及(b)出现在关于候选人名单的宣传中。
现职法官:
法官不得参加任何政治活动,除非(i)为本守则任何一节所允许;(ii)该活动为完善法律、法律制度或司法工作而采取的措施,或(iii)由法律明确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