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

时间:2019-05-15 08: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

第一篇: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太阳高挂在东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家有位美丽的的女郎,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罗敷喜爱养蚕和采桑,经常到城南角采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用黑色丝绳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头上梳着堕马髻,耳上挂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缃绮做下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看罗敷(的美貌)。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太守从南方骑着马走了过来,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太守派个小吏前往问是谁家的女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回答说:“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太守又问:“请问罗敷今年几岁?小吏回答说:“二十岁还不到,却比十五岁要大些。”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坐一辆车走吗?”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罗敷上前对太守说:“太守怎么这么愚钝!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用什么来辨识我的丈夫?那白马后面跟着黑色的小马。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马尾上系着黑色的丝带,马头用黄金丝支撑的网状物兜着。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腰中佩着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十五岁就做了府中的小官,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夫婿有洁白的皮肤,脸上长着疏朗的胡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从从容容地迈着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着。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与众不同啊!”

第二篇: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1-8孙子兵法章句

孙子兵法章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译文〗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译文〗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

胜可知,而不可为。

〖译文〗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文〗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译文〗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译文〗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译文〗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攻击了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那是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所以我军要交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军交战,是因为我军攻击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虽然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权作防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原因是我已设法改变了敌军进攻的方向。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译文〗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时,一点破绽也没有。到这种境地,即使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探明我的虚实,智慧高超的敌手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第三篇:中华古诗文读本—1子集

中华古诗文读本 ——《子集》

1《论语》六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四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老子》二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孟子》二则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4《庄子》一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5《礼记》一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1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吕氏春秋》一则

吕不韦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7《傅子》一则

傅玄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或曰:耻者其至者乎,曰未也。夫至者自然由仁;何耻之有?赴谷必坠,失水必溺,人见之也。赴阱必陷,失道必沉,人不见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察。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思唐虞于上世,瞻仲尼于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相伯夷于首阳,省四皓于商山,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存张骞于西极,念苏武于朔垂,而知怀闾室者之足鄙也。推斯类也,无所不至矣。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

圣贤斯几,况其为慝乎?固陋斯安,况其为侈乎?是谓有检,纯乎纯哉其上也。其次得概而已矣,莫非概也。渐其概,苟无邪,斯可矣。君子内省其身,怒不乱德,喜不乱义也。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此之谓也。若子方惠及于老马,西巴不忍而放麑,皆仁之端也。推而广之,可以及乎远矣。

8《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2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0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 3 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3《诗经》一首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汉乐府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咏史》其五

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6《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7《子夜四时歌》春歌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彩,阳鸟吐清音。18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3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5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6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7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0明日歌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第四篇: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5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第五篇:中华古诗文读本—4卯集(本站推荐)

中华古诗文读本——《卯集》 第一课

《论语五章》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学而篇第一》

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为政篇第二》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雍也篇第六》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述而篇第七》

五、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子张篇第十九》

第二课

《老子》二章

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上篇道经二十二章》

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选自《下篇德经六十三章》

第三课

《孟子》三则

一、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选自《离娄章句上》

二、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 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选自《尽心章句上》

三、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选自《告子章句上》

第四课

《庄子》三则

一、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选自《齐物论第二》

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选自《应帝王第七》

三、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选自《秋水第十七》

第五课

《黄帝四经》一则

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

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之力。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三者备,则事得矣。能收天下豪杰骠雄,则守御之备具矣。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号令合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选自《经法•君正第三》

第六课

《礼记》一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选自《大学篇》

第七课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汤问第五》

第八课

《韩非子》一则

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所谓光者,官爵尊贵,衣裘壮丽也。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今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选自《解老》

第九课

《吕氏春秋》一则

吕布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选自《季冬纪第十二》 第十课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十一课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第十二课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第十三课

梧桐

李渔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观身。《易》曰:“观我生进退”。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第十四课

汉古诗一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第十五课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第十六课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十七课

山居秋冥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十八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十九课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十课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二十一课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第二十二课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第二十三课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二十四课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十五课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载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3-4陌上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古诗文读本—6巳集(五篇模版)

    中华古诗文读本——《巳集》 第一课《论语》四章 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为政篇第二》 二、曾子曰:“士不可以......

    第八课《小学生古诗文读本》

    《小学生古诗文读本》阅读指导教学 教学目标: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 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古......

    中华古诗文子集

    中华古诗文---子集 中华古诗文分为12本小册子,即《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

    中华古诗文诵读

    《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

    中华古诗文诵读

    中华古诗文诵读 从“岁寒三友”到《少年中国说》 (古筝曲伴奏,悠扬 轻柔、舒缓地) 甲: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绚丽夺目的泱泱诗国。中华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

    九年级《陌上桑》导学案doc 专题

    《陌上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本文用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本文夸张、衬托的......

    我爱中华古诗文

    我爱中华古诗文 ——六年级三班经典诵读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掀开中华诗国的宝库;读书万卷,奇文欣赏,我们跟随经典感受古诗文的神韵: 我爱《三字经》的朗朗语韵:......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春 01、《元日》王安石 齐诵 02、《春晓》孟浩然 03、《鸟鸣涧》王维 04、《咏柳》贺知章 05、《清明》杜牧 06、《村居》高鼎 07、《忆江南》白居易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