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5届学术年会各专题会议总结(纪要)
·1·
第25届学术年会各专题会议总结(纪要)
第一专题
地球物理进展及前沿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篇数,16篇,年刊录用篇数:16篇,年会做报告人数18人。
本专题报告主要涉及五大学科领域中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地球深内部物理中的矿物物理;地震学中的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地震精确定位、地震属性和南极地震台网建设等四个方面;地球动力学中的热柱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金星地幔动力学和大陆漂移等三个方面、减灾防灾中的灾害预测、灾害预估以及救灾等三个方面;以及高性能GPU计算等。Ahrens介绍了核幔边界附近的后钙钛矿相变以及超低速层的矿物研究进展。赵里介绍了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相关问题。王伟涛介绍了远震精确定位的方法。并用于2006年的文安地震,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文安地震可能发生在地壳高速层到低速层的过渡带中。曾祥方介绍了通过远震精定位发现汶川破裂带北端有浅震发生的过程。郑勇介绍了利用了我国最近在南极所布地震测线的情况。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金星表面更新、金星地幔对流和金星热演化的研究等。万伟介绍他对大陆漂移动力源的猜想,不具有科学价值。地震灾害方法面,林春介绍了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发现后掩埋物方面的研究、裴顺平介绍汶川地震后发现Q值增加的研究、邓凯介绍的紫坪坝水库水位变化对汶川地区库仑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方盛明介绍了孕震环境探测方面的研究、王晓青介绍了水训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及其软件系统。Yuen和董廷星介绍了GPU计算方面的有关问题。
总体而言,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原有成果,新的学术观点不多。但是,通过介绍和讨论,大家认为在地球身内部物理、地震精确定位、行星动力学、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城市救灾和GPU计算等方面有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基本上达到本专题介绍地球物理的进展与前沿的目的。
本专题主要对国际国内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前沿课题进行综述分析和评议;介绍学科交叉产生的新成果、新观测技术带来的重要研究进展。是一个多学科科学家们交流的平台,应继续做好。
第二专题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本次大会“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专题共收到论文86篇,年刊登录84篇,年会上报告22篇,张贴报告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地震波理论、噪声衰减方法、提高分辨率方法、地震数据一致性处理方法、偏移成像方法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
在地震波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双孔双相波动理论与局域渗流理论,推导出了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方程,分析了不同频率的弹性波频散与衰减现象;采用解析方法,证明了软地层井孔横波首至是倏逝波-不均匀波;以灰岩出露区检波器与灰岩耦合效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检波器耦合理论模型并对耦合介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噪声衰减方法研究方面,对高勘探程度区的二次采集干扰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和总结;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方法;对比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SRME与MPI方法;研究了f-x域鬼波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基于维纳滤波的50Hz干扰去噪方法;对渤海湾某区多次波的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形成了适合于该区多次波衰减技术流程。
在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方面,剖析了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快速估计反射系数·2· 的L1范数优化算法;研究了提高分辨率的点谱方法。
在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等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波数域滤波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法;总结了地震资料振幅保真处理技术;采用了伪多道判别准则,发展了一种基于角度约束的地表一致性时变常相位校正方法。
在偏移成像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波动方程地震数据映射方法、基于照明分析的保幅偏移方法、真振幅高斯波束共角度偏移方法、基于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的频—空域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形成了共偏移距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发展了纵波和转换波偏移及联合速度分析方法。
大会报告人准备充分,会议气氛活跃,成果丰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中研究生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地球物理研究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建议今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数据保幅处理方法和叠前成像方法研究。
第三专题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总结
本次大会“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共收到论文102篇,年刊登录102篇,年会上报告26篇,会议张贴报告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属性分析研究与储层预测、流体识别、井筒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
在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方面,研究了针对剩余振幅、剩余相位和信噪比问题提出的面向流体识别的叠前道集特殊处理方法;研究了针对含有空间假频的不规则地震数据采用预测滤波插值的重建方法;研究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理论频域特征图像法压制随机噪声方法;研究了提高叠加资料信噪比的基于惠更斯原理不等权叠加方法;进行了线性回归多属性变换的褶积算子应用研究;进行了VSP波前传播时间与地面地震偏移剖面时间的关系研究;研究了第二代Curvelet变换压制面波噪音的方法。
在属性分析研究与储层预测方面,研究了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Q值估算方法;进行了零偏VSP反演Q值质心频率法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了基于流形的地震属性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模型的最优化AVO反演方法;分析了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振幅意义;研究了相带控制克里金估计过程的相控建模方法;开展了瞬时相位的局部复杂度属性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弹性参数反演的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应用研究、叠前波阻抗反演技术应用研究、地震沉积学方法在浊积扇体形态刻画和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研究。
在流体识别方法方面,研究了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PP波和PS波弹性波阻抗流体指示因子;研究了基于角道集剖面组合的流体识别因子及基于频率差异的流体识别因子的扩展流体识别因子构建方法;研究了基于微分等效介质理论的干岩石模量比计算的解析公式及应用。
在井筒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裂缝孔隙度参数的求取及标定方法;进行了基于Krief模型、Nur模型、Pride模型的Biot-Gassmann模拟与分析。分析了岩石物理建模中几种常见的骨架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粘声介质的VSP正演模拟和各向异性地层井孔偶极声场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大会报告人精心准备,认真演讲,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既有理论成果又有应用成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报告中研究生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建议今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机理研究。
·3·
第四专题 固体勘查地球物理纪要
提交会议论文21篇,年刊录用21篇,年会报告1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专题共有21篇论文,其中5篇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应用研究,17篇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研究。
1.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要成果,论文介绍了反射地震、重力和磁力综合勘查技术在深部地质找矿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介绍了相位激电方法在浅覆盖地区开展电法扫面工作的实践成果,已作为1/5万矿调的手段首次应用于大面积矿产地质调查。
2.重磁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方面(4篇)介绍了似二度多边形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探讨了小子域滤波的改进方法,介绍了航磁数据线性特征增强滤波方法,实现了航磁数据的“串珠”走样现象消除,改善了图像质量。
3.电磁数据处理方法技术集中在干扰场的处理方法(3篇)、正演模拟(3篇)和反演研究三方面。电磁数据解释方面有3篇。分别为:1)主要总结了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干扰噪声的识别与压制方法;2)探讨了钻孔雷达探矿、任意形态椭球体中梯激电异常、二维地形下瞬变电磁的数值模拟;3)研究了航空电磁快速反演方法;4)提出了直流电法中梯断面成像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歧离带变化率法在联合剖面数据解释中应用,探讨了固定源测深定量解释方法。
4.地震法方面(2篇)介绍了金属矿地震正演模拟与成像技术研究成果,另外还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模拟退火一步法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是固体勘查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2.提出了直流电法的中梯断面成像方法,认为通过多种供电极位置的观测,增加梯度剖面观测数据,进而作二维反演,获得中梯断面图像,可提高找矿的指导作用。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发展深部地球物理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扩大深部地球物理勘查的应用,提高深部地质找矿的能力,确保能够立足国内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
2.建议进一步完善重磁反演技术,重视实用化三维反演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快重磁梯度勘查技术的发展,提高地质找矿的效果。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要继续发扬节约办会的优良传统,组织好学会的学术交流工作;
2.要进一步吸引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加强在科研和生产一线会员的互动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到地球物理勘查的实践,进而推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其中可在年会的召开时间安排上考虑到生产一线人员的便利。
3.加强对各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工作的指导。
第五专题
工程、环境、城市与矿山地球物理纪要
提交论文31篇数,年刊录用30篇,年会报告17人。·4·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论文涉及新的方法技术五篇,包括地震超前预报、电阻率成像、地震面波成像等三方面;新技术应用五篇,包括地震CT、电磁法CT、电阻率跨孔成像等应用。其他20篇是应用性文章;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言5人,其中比较好的论文和学生有 3名,王刚(南京大学)的二维孔间电阻率成像中的三维钻孔效应,林金鑫(浙江大学)的良渚古城外古水系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凌成鹏(南京大学)的基于ERT的生物反应器中生活垃圾的电阻率时空变化,上述三篇评为学生优秀论文。参加听会的近60人。
今年提交和报告的论文水平较去年明显提高,注重地球物理方法科学严谨和创新。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工程中的成像技术成为工程物探方法主流,包括地震CT成像,TST隧道超前预报成像技术、电阻率成像技术、地震面波成像技术等文章占总论文的1/3。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工程物探中迫切需要高分辨、深探测能力强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目前的物探技术的探测深度D与分辨尺度S的比值约为D/S≈10-20,实际的工程需求是D/S≈50-100,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城市地下、堤坝隐患探测等工程检测有迫切需求,建议加强支持力度。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学会的会刊最好由每篇一页增加到2页,论文中最好允许1-2幅插图。
2.专题报告会中应该允许专题召集人安排特邀报告,30-40分钟。
第六专题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总结
提交会议论文36篇,年刊录用36篇,年会做报告21人。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地壳结构、地震的发生过程和危险性评估
朱守彪利用粘弹性接触模型对汶川地震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应力场变化特征对汶川地震孕育、发生进行了解释。郑亮等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水库蓄水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考虑了地形因素的影响。王康等利用地震纪录对1933年叠西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夏少红等在P波层析成像中加入了不同震源深度的PmP震相,明显地改变了下地壳的分辨率,表明天然地震后续PmP震相在地壳高精度成像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幔边界起伏、物性和地幔柱
陈建业等利用该耦合方法模拟了“地幔柱作用下地表隆升”和“俯冲板块与地幔相互作用”的地质过程.新的结果显示单纯将岩石圈视为弹性,岩石圈在地幔柱作用下不足以产生实际的地表变形;解耦程度对地幔柱作用下地表隆升的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地幔风”的拖曳力会导致俯冲板块弯曲.吴文波等经过计算发现假如PcP波的强度异常是由下地幔引起的,那么D的速度异常应当是一个次要的因素,而CMB的起伏则是一个非常有可能的机制。王曙光等从成核率理论出发,对晶面成核情形的成核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利用相变动力学实验数据对成核率参数进行初步约束及判断成核率数据资料质量的方法。黄金水用有限元方法详细研究了地幔底部粘性变化和密度分层变化对地幔热柱夹带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幔热柱越大,夹带能力越强。
·5·
3.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
景慧敏等利用有限插分浅水波方程并考虑真实地形,研究可能的海啸波对南中国海岸的破坏性概率。安超等利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海岸坡度对海啸波波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啸波的最大骤升高度与海岸的角度与切的平方根成正比。
此外景慧敏等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火星上冰石混合物流变性质的数值实验研究。拟合得到了冰石混合物的流变性质与其组成成分的等效流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曲线。
第七专题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纪要
提交会议论文33篇,年刊录用33篇,年会报告14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利用体波层析成像、面波层析成像和接收函数成像等方法揭示了华北地区地壳上幔结构更精细的三维变化特征,发现燕山隆起带与南部地区相比无论是岩石圈厚度还是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的深度都在明显的差异;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和远震体波层析成像等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地壳及上地幔深度范围内的横向变化特征对成因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利用体波层析成像方法和环境嗓声相关技术对汶川地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及地震前后可能的速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论文还涉及地震精定位、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青藏高原地壳精细结构特征及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分布及动力学意义,超高压变质带地区航磁异常特征,重要地学剖面的热结构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燕山隆起带下方的岩石圈厚度和上地幔间断面深度与南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张渤地震带可能受深部介质变化的控制。
基于噪声资料的面波层析成像、台站间介质速度变化研究将成为今后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方面。
接收函数成像在壳幔速度间断面三维形态研究,SP接收函数方法在岩石圈厚度研究等方面将成为了解我国深部介质结构和动力学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随着宽频带地震台阵观测技术的发展,台阵观测在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鉴美国US-array的经验加快我国在台阵观测和相关研究中进度,对深入认识中国大陆深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深部结构和数值模拟的相互结合。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
第八专题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总结
提交会议的论文35篇,年刊录用31篇,4篇登题目,年会报告29人。
随着近年来国内现代古地磁学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各种现代测试技术,如EDX、SEM、XRD等的引入,与会人员可喜地发现现代古地磁学的研究领域已远非传统古地磁学仅仅局限于板块构造和地层划分与对比等可比;我国古地磁研究呈现出不断拓宽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新学术观·6·
点不断涌出,使环境磁学、生物磁学及地球与行星动力学成为学科新的生长点。大量年轻人的加入是本学科今后不断发展和拓展的源泉和生力军。进一步与各学科交融,及时吸纳新测试技术对学科发展举足轻重。本专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
构造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等。该方面有2个专题邀请报告和7个专题报告。其中朱日祥院士和捷克科学家Hrouda F.教授分别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追踪前寒武纪古板块俯冲痕迹和弱变形岩石磁性组构理论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7个专题报告包括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古地理位置的古地磁制约(张世红),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旋转模式(孙知明)。这两个报告均较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所发表的相关数据,对相关古地理和新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王海龙和付璐露同学分别介绍了东北和海南岛白垩纪以来构造变形研究的进展。此外,沈忠悦教授(付璐露代为报告)和孙蕗同学的南天山新近纪岩石和鄂尔多斯盆地晚第三纪“吴起古湖”的磁性地层学研究,通过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精确确定了各自剖面的年代学框架,深入讨论了新近纪的构造与环境变化。特别是孙蕗同学的报告受到与会教授们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专题设立的“指南针优秀学生论文”获得者之一和专题推荐的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候选人之一。
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该领域同样包括2个专题邀请报告和17个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涉及岩石磁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将岩石磁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湖泊和科学钻探岩芯等的磁性研究,探索近代/现代气候和环境变迁及构造变形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下地壳磁性、以及环境磁学在现代环境污染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该领域有特色的报告包括:(1)水铁矿的岩石磁学性质的研究(刘青松),从理论方面较系统的研究了水铁矿在不同状态下的相变过程及对岩石磁学在环境变迁等应用研究方面的意义;王喜生研究员关于环境磁学研究中的新参数以及纪新林同学对吉林陨石的岩石磁学性质的研究都受到了与会人的欢迎。纪新林同学还被评为专题设立的“指南针优秀学生论文”获得者之一和专题推荐的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候选人之一。(2)裴军令博士和李海燕博士等关于汶川地震和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岩芯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了汶川地震破碎带和断层泥的磁性异常,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拓宽岩石磁学在地震地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3)张春霞等关于环境磁学在现代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的加载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从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中的磁性作用过程,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控与治理及现代城市的规划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4)刘庆生教授和张卫国研究员关于中国东部下地壳磁性的研究进展及岩石磁学等在长江泥沙源的追踪等方面的报告也受到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
地磁场测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这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关于学科实验设备方面的研究。尽管尚不成熟,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和尝试。对学科的科学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第九专题 计算地球物理纪要
提交会议论文60篇数,年刊录用60篇,年会报告18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在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方面,给出了粘弹性介质和地表起伏以及多空介质中的有限差分,WRK等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稳定性和频散特征进行了讨论。
2.对射线追踪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到地球介质的反演中。
3.将GPS,强地面运动及远场波形相结合,反演地震破裂过程。
4.在同震电磁场的激发等方面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方面进行了探讨。
5.CPU与GPU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供计算效率。
·7·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远近场波形与GPS资料相结合是为正确反演地震破裂过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各种新的地震波场的模拟方法的发展为实际地球模型中的地震响应,为地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GPU计算技术的引进,可以使得很多复杂的计算问题成为可能。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计算地球物理是研究地球物理正反演方法,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方法的发展将模型越来越逼近实际地球模型。将来在横向不均匀、各向异性及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场的模拟成为可能。为整个地球物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议国内同行能互通有无避免重复性工作。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目前计算地球物理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专题之一,需要更大的会议室进行报告,同时在硬件设备、软件支持等方面需要更多的保障。如激光笔,pdf reader等。
第十专题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 天文地球动力学纪要
提交会议论文14篇,年刊录用14篇,年会报告12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本专题论文主要涉及的内容:地球形状理论;地壳运动与形变;GPS/InSAR数据联合反演;无线电掩星技术在行星探测中的应用以及大气波导模拟仿真研究等方面。
研究的主要成果:黄乘利研究员提出了广义地球内部形状理论,由此地球内部等势面的形状更接近于地球的实际形状;在近地大气层中存在一个小波导层,电磁波在波导层中传播会出现超折射现象。研究大气波层现象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伍亦亦等人在大气波导模拟仿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韩婷婷、张素君在无线电掩星技术方面的研究对火星探测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李延兴应用GPS的观测成果分析了南海的现今扩张运动;刘洋等提出彩用赫尔墨特方法分量估计方法确定联合反演中的权比例因子,可以得到理想反演结果。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新的学术观点:黄乘利研究员提出的广义地球内部形状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地球旋转对称模型,建立了新的更接近于实际地球的地球内部形状模型。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近十多年来,由于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为空间大地测量学、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的实例数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10多年中,本学科会有更快的发展,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为了提高作报告的效果,建议今后再开学术交流会时,在每个会议室都应配备一个激光笔。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专题所在的会议室就没有激光笔,学术交流会议室要大一点,常出现参加者站立现象。·8·
第十一专题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总结
提交论文15篇,年刊录用15篇,到会报告8人。主要内容和成果归纳如下:
主要特点是新技术应用研究和新仪器系统研发。
在地震探测仪器系统研发方面,本次会议论文大多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开展的研发,对于打破国外的垄断、提高我国地震仪器系统的研发能力、保障我国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先进性和仪器系统使用的可持续性有很大贡献。有些技术(譬如分布式采集系统、远程监控等技术)的研发,不仅打破了垄断,还拓展了仪器系统的功能、提高了仪器系统的效率。绝对重力仪的研制对于地球物理研究、国防等领域意义重大,诸如大地基准面更新计划等重大的研究计划,不可或缺。因此,绝对重力仪研制必须立足本国,自主研发。
在现今计算机控制和智能化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地震探测的物理模拟系统也有了很大进步,在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方面有很大提高,为地震探测问题的物理模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土壤含水量的电容测量有效性测定不仅为土体含水情况探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技术,这项技术还可能在许多领域(如环境湿度测控)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地层密度脉冲中子随钻测量的模拟分析也为相关仪器的研发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地铁振动效应的监测评价是城市环境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开展测评技术理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了解岩土介质中振动传播衰减规律、评估环境振动影响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仪器是地球物理研究的基础手段,在地球物理仪器自主研发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开端,已经涌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乃至实用化仪器系统,为打破国外的封锁和垄断,应进一步投入经费和力量,推动地球物理仪器自主研发的进程。支持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原理性研究,对于研发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仪器系统、取得原创性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十二专题
地震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提交会议论文26篇,年刊录用25篇,年会做报告19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归纳为: 1.结构研究:
成像研究:包括全波波形层析成像研究,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双平面波干涉瑞利波层析成像研究及Lg波Q值成像研究。
接收函数研究:对加勒比海地区俯冲带的研究。2.震源机制研究:
短周期波形数据反演震源机制和利用后投影算法追踪地震破裂过程。3.数值建模:
模拟地震活动性的多维应力释放模型,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机制研究,动态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地震强地面运动。接收函数方法中对分层各向异性介质的不同层提取的数值模拟研究。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9·
学术观点:通过综合多种地球物理反演结果和观测资料,认为龙门山构造带同四川盆地下方显著的地质构造差异是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段南端的原因,破裂起始点发生在脆韧转换带上。
采用较新的数值建模方法建立的地震活动性模型,从统计学方面对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的发生背景加深了理解。
学术生长点:
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波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首都圈地区地下结构。地震干涉方法在地震学和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背景噪声成像,双平面波干涉瑞利波成像以及反卷积干涉方法对建筑物振动特性的研究。
科技动向:
随着显卡中GPU的性能显著发展,已远超越CPU的计算性能。报告中给出的对比测试显示,一般来说GPU的计算速度是CPU的七倍,可显著减小计算时间。本专题中的一篇报告介绍了利用GPU技术进行海啸模拟,其计算速度的提高对海啸预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高频GPS获取地表位移的技术提高,出现了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谱范围的逐渐合并趋势。
第十三专题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总结
提交会议论文30篇,年刊录用30篇,年会做报告15人。今年年会第十三专题提交论文比上一届年会多,内容丰富和广泛。
学术报告提出的主要学术观点大致包括信号处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在使用物探方面的数据处理,已经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物探数据处理进入了一个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阶段。其中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数据恢复及压缩采样技术、改进相似系数法的速度分析、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及相应软件的已经开始摆脱了过去几年中依赖进口的局面,表明我国在物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已经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在地球物理基础研究方面也同样表现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相结合,产出最新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地震同震位移快速计算地震烈度分布、一致性参数强震前应力场、气象地温观测地地球内部温度研究等等,体现了信息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带来了具有减灾实效的创新成果。
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是,信息可视化技术特别是GPU的应用和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表明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基础研究及物探技术应用,已进入快速处理和模拟机可视化阶段,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带来了实际创新成果。
和上届会议一样,本专题还报告了信息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为地球物理研究项目和设备管理提供了高效数据库管理系统。
信息专业委员会认为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的结合,已经为地球物理创新带来新的突破。其中地震学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和地震学的结合,在上个世纪产生了定量地震学。在本世纪可能产生可以跟踪地球动态变化的实时地震学和应急地震学,为人类研究地球和抗击地球灾害提供理论的学科支持。
建议学会特别注意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学的结合将为地球科学带来的变革或革命。同时也希望学会注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球物理领域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复兴已经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地球物理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物探和减灾应用等等诸方面已经进入或者居于世界前列。
这个变化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学和地球物理结合而产生的信息地球物理学科的重要进展的结果。
·10·
第十四专题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总结
提交会议论文23篇,年刊录用23篇,年会做报告17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论文覆盖基础理论、波场模拟、三分量记录处理技术和地震观测解释,包括地震勘探和天然地震方面问题。
1.基础理论提出应力诱导方面向异性及用反射系数反常应力方面和大小问题对于弹性和柔度相互转换、复合各向异性,薄层反射和共反射特点——共转换点等基本问题给出报告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2.有限差分法波场模拟提出各向异性限制条件、发展了并行算法。3.对天然地震提出运震P波偏振分析、反演及PS波分裂的研究结果。4.观测解释、给出SKS分裂偏振分析结果及解释,引起讨论。
用p波走时反演各向异性、地震勘探逆时偏移给出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并行和有限差分给出体波切片、得到以往不能给出的横波全切点特征、意味着有限差分模拟各向异性有巨大潜力。
2.提出应力各向异性有望深入对应力和岩性关系及动态变化解释。3.在基础理论方面给出原始创新性结果。4.三分量偏振分析技术有进一步发展。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各向异性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重大问题,各国都在研究思考,我国有一批年青有干劲的科技人员,应多加鼓励,多出成果。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有些各向异性论文报告散落在各个专题,建议学会适当引导集中论文报告,以利于讨论和研究深入。
第十五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总结
提交会议论文45篇;年刊录用45篇数;年会做报告27人。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海底地震仪探测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和洋中脊深部结构;
2.构造热模拟方法在南海大陆边缘演化和古生代盆地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3.地震海洋学、涡旋的奥秘与海洋T波; 4.海洋重、磁、电磁新方法;
5.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渗漏系统、海底滑坡等相关研究; 6.南海地球物理场、断裂与地壳结构
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在南海南部首次开展了海底地震仪观测,我国学者开始应用海底地震仪观测研究洋中脊深部结构;
2.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提供一项重要手段; 3.地震海洋学发展迅猛,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1·
4.非地震方法在海底研究中有新的发展;
5.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渗漏系统、滑坡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几个省市成立了海洋地质、物探局,说明海洋地球物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需大力培养海洋地球物理人才,适应海洋科学迅猛发展、沿海经济发展的需求。
建议编著《海洋地球物理》专著或教材,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进行了换届,成立了30个委员组成的第三届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进一步加强海洋地球物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实际应用和科普宣传等工作。
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参加海洋地球物理专题、地热专题学术交流的人数较多,安排会议室不够大,希望下次年会安排会议室考虑各专题的论文数量和估算参加人数。
第十六专题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论文15篇;年刊录用14篇;年会做报告10人。一.论文涉及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涉及地震预测、灾害可量化值、全球变化和环境。主要成果是:
1.在长期巨灾预测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科学方法。2.在执行防震减灾法的过程中,要落实群测群防工作。3.建议国家在973计划项目中开展巨灾灾害链研究。四.在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在长期巨灾预测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科学方法。
(1)1970年磁暴二倍法被应用到预测大地震时间的实践中,1986年强磁暴组合方法弥补了磁暴二倍法对预测地点的弱点,并为汶川地震预测实践所证实。
(2)目前关于汶川大地震复发周期5000年的说法,仅拘泥于一个点,不足为信,傅承义先生一再告诫我们:“当代震源物理最主要的根据是断层成因说,使我们的眼界大受束缚”。“其实,若将震源的形成不限于局部地区的岩体的错动,而是广大的地下,则大面积活动的岩石层可作为地震的信息源”。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任理事长翁文波院士“信息预测理论体系”,突破了西方现有预测理论方法的局限和束缚,确立了应对巨灾预测的新方法—可公度性原则,采用异态子集信息预测方法,对预测巨灾取得较好效果。
(4)灾度方法解决了灾害造成的社会损失可量化问题,并将首次将灾害大小在地图上作出了解译。2.在执行防震减灾法的过程中,要落实群测群防工作。
(1)群测群防方针是中国式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把减轻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在21世纪应继续弘扬和创新。
(2)充分利用国家行政资源,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强化建立群测群防点;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防震减灾法”中的群测群防进一步作出明确解释,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
(3)关于切实加强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为此,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出“关于切实加强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措施建议”(见附件)。·12·
3.建议国家在973计划项目中开展巨灾灾害链研究。
巨灾预测当属世界科学难题。以往,国内外学界多从单种灾害入手,而对“链”研究甚少。对大灾复杂多变的链式结构,仅用单一学科研究很难取得理想效果。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连遭重大灾害袭击,往往缺少准确预测和有效对策,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在于此。
(1)自1972年以来我国一些学者从中国特色整体思维入手,跨学科综合研究各种重大灾害的相互关系,独辟蹊径,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其他单学科专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提出了几次重大灾害的成功预测意见。例如,利用震洪链研究,预测2003年黄河、淮河大洪水和2005年珠江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秋讯,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
(2)灾害链与大地构造运动微动态的放气效应有关。地震与气象灾害形成的链有旱震链、震洪链和震台链。是地震和大地构造运动微动态(挤压、拉张和剪切)的放气效应迭加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形成的。
(3)地球幔汁排气作用假设。幔汁假设认为排气作用是形成自然灾害群发的根本原因。提出一个内因、同源、多象、群发的幔汁排气的自然灾害群发效应模式。气体从深部渗入于地壳低速带中而使其膨胀,几十万、几百万Km2面积的低速体膨胀力会使其上覆脆性岩块在闭锁区很容易发生破裂而导致地震。
五.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 2.对巨灾预测应加强群测群防工作;
3.建议建立国家地震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共享平台。六.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建议年会大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切实提高大会报告的自主创新科技水平。2.建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翁文波科技奖。
3.关于切实加强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措施建议(建议将此建议上呈中国科协,在“科学工作者建议”上刊登,主呈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七专题
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19篇;年刊录用19篇;年会做报告11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三维电磁法正演模拟技术得到广泛重视,不仅包含大地电磁法的三维带地形正演,还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模型的计算响应,用于指导实际数据观测和处理;
2.电磁法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重视,TM模式MT二维反演中剖面长度的影响,瞬变电磁大回线源,非中心区,可控音频大地电磁、近区、过渡区、以及源场效应的影响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此外,地形对电阻率、电磁测深的影响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重视和研究讨论;
3.生物电磁法论文一篇,研究了下雨等各种因素对植物细胞活性的激发作用,其主要依据手段是测量和比较黄树干电势差的变化;
4.研究了地球地壳中地震电磁波的传递和选择性特征。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下雨等多种外部因素会引起植物树干电势差的变化,据此可推测植物树干细胞的活化激发问题;
·13·
2.地震电磁信号传播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得以实现,并给出了断层海洋等因素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以及波导区中传播特征;
3.研究了剖面尺度对大地电磁二维TM模式反演的影响,获得了直立断层模型下剖面长度与断距之间的指导及定量关系,指出大地电磁探测深度不仅需要考虑频率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剖面长度的影响。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今年本专题报告绝大多数是学生,所讨论内容均为手法理论研究,而有关应用方面的研究一篇也没有,这是既可喜又可忧。可喜的是广大学生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对电磁法的基础理论进行挖掘和探索,可忧的是电磁法急需在地学领域中出现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成果,以显示电磁法在地学领域中重要作用,这一块儿尤其需要有经验的成熟的科学家参与讨论并做报告。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希望年会越办越好,真正成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盛会。希望有更多的高水平的专家参与会议!
第十八、十九专题
地磁与高空物理/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讨论会纪要
地磁活动与高空物理提交会议的论文10篇,年刊录用10篇,年会报告13人。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提交会议的论文8篇,年刊录用5篇,刊登题目3篇,年会报告人数2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以下有关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分别为:地磁场变化和异常,地磁活动与高空物理过程及其对行星际变化的响应,电离层扰动变化、电流体系,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发生与发展,磁暴期间电离层层析结果,电离层扰动与变化,电离层探测数据处理,磁层电离层耦合和场向电流,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磁层中的波和不稳定性,空间等离子体中波-粒相互作用,磁层中的大尺度电场,太阳风向磁层的传输。所报告的论文,有地基探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有包括我国地球空间双星计划探测计划数据在内的卫星探测数据分析结果,有把地基探测数据与卫星探测数据结合分析的研究结果,还有理论分析的重要研究结果;有基本物理过程的研究成果,有建模研究的成果,还有预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研究中,对不同带电粒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对磁暴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研究,得到了重要的结果。对亚太地区春分点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特性研究,得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根据本次会议学术讨论和论文情况,本学科在地磁研究,电离层探测以及物理过程研究,磁层物理研究方面有望在近期取得重要学术成果。
参加本次讨论会的学者认为,学会工作成绩突出,年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讨论合作的平台。建议在学术交流方面组织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
根据报告的论文和讨论交流情况,向大会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候选人1人。二.本次学术交流和讨论有以下的特点:
1.在讨论提问中,大家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讨论问题比往年都深入,在报告会后,仍有继续进一步讨论的现象。参加本届年会的资深科学家,他们在报告和讨论中,仔细认真,积极传授知识和研究经验,与年青学者一起形成了和谐活跃的学术气氛。大家普遍反应本次讨论在启迪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方面收获不小。
2.成果多,水平高。今年年会上参加的人数在今年来最多,学术报告有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项·14·
目的研究成果,重大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成果,还有863,973 项目的研究成果。
3.年青人多,热情高。参加会议的年青人占90%以上,为这次学术谈论会增加了更活跃的气氛。
第二十专题
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2篇;年刊录用2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盘点了北极海水的现状,概括了北冰洋海水快速变化的科学问题。概述了短期和长期海水的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性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2.提出了一种磁力梯度的张量的偶极子定位方法,并概述了该方法的优点。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基于磁梯度的军事目标定位或导航是现在国内研究的热点。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新的发展方向,团结全国同仁,共同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同时扩展了学科影响,让相关领域的地球物理学科的同行专家积极参与本学科学术活动,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本专业委员会在学会领导的支持下,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年会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一方面采取的灵活多样的学术交流模式:如学术座谈会、学术沙龙、口头学术演讨等等。学会应鼓励支持召开专业委员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学会与专业委员会是学术组织领导上的上下级关系,所以上级支持下级工作为最佳。
第二十一专题
地球重力场研究及应用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13篇;年刊录用13 篇;年会做报告14人(4人邀请报告)。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涉及全球卫星重力场恢复以及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4期的重力观测结果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壳垂直位移的空间大地观测学监测研究等。
取得的主要成果:
1.利用重力梯度卫星(GOCE)观测资料恢复高精度地球静态重力场的方法研究以及国际研究同行取得的最新成果公诏
2.利用低低跟踪重力卫星(GRACE)观测获得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径流、地壳垂直位移等变化结果。
3.中国区域1998-2007年地面运动绝对、相对重力观测获得全国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地震关系的分析研究。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新的学术观点:汶川地震前几天,全国数十万宽 常地震仪重力仪、倾斜仪都观测到“震前扰动”。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胡力刚博士进一步分离了台风以及非台风对“震前扰动”的影响。新的学术生长点:卫星重力与地面重力手段的结合,将促进地球重力学的研究。
科技动向:卫星重力为地球重力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变化(冰川融化、地下水)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15·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利用学会地球重力学专题这个交流平台,全国重力学研究同行,将结合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联合起来共同申请了973基础研究项目。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本专题所有会议室太小,到会人员近50人,会议室只能容纳20人左右,望学会今后在条件准备方面有所改进。
第二十二专题
21世纪地热研究与应用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30篇;年刊录用28篇;年会做报告25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理论地热学:涉及了大陆科学钻探的热流研究;南海北部热流研究及主要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大陆岩石圈从拉张到张裂过程的热演化模拟等。
2.地热资源:包括全球地热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减排贡献,地热资源勘探评价方法;西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等。
3.古地温研究:涉及了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及在主要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应用实例,特别是峨嵋山玄武岩喷发的热效应。
4.天然气水合物:包括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计算。海底沉积物原位热导率的反演等。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结合温室气体减排的重大需求并借鉴CO2三次来油技术(CO2-EOR),我们提出了CO2-EATER概念模式,并在863支持下试验。
2.首次将磷灰石和锆石(U-Th)/He年龄用于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热史研究,并结合其他古温标技术,得到了盆地早古生代时期的热历史。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中国系统的地热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中国地热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提出(1)向太空:即研究地球以外星体的热状态、热历史和热演化;(2)向深部:既要跟踪国际研究前沿,也要结合我国实际;(3)向海洋、向大气,包括海洋热流的积累,理论模型的深入研究;(4)向能源、向资源:即传统的油气资源,煤炭资源,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向灾害、向环境:如CO2减排等。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希望多宣传新成立的地热专业委员会及其重要活动。给新生机构以更多的爱护与指导、帮助。
第二十三专题 深部流体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形成与预测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10篇,年刊录用10篇,年会做报告6人。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地质流体激光拉曼实验定量分析测试技术新进展; 2.岩石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 ·16·
3.深部流体与岩石圈-软流圈中的高导层研究; 4.流体包裹体化学组成的离子成像方法; 5.深部流体与油气成因研究方法;
6.深部流体与砂岩型铀矿形成和分布规律。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铀矿化主要与深部来源的还原性中低温热液体流体有关。
2.松辽盆地深部流体成因和来源控制火山岩中天然气富集和分布,天然气主要源于壳幔深部流体、为无机成因天然气。火山岩中的无机成因气是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3.与深部流体有关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岩浆活动带、高热流区和板(陆)块结合带,是重要的勘探靶区。
4.建立了多斑花岗斑岩的宏观找矿标志,连续不等粒结构指示了岩浆的动态结晶条件。5.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新兴技术引入到地质流体包裹体实验分析中,获得准高分辨质谱图。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本学科发展和展望:(1)流体地球科学对认识地球演化、矿产形成与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2)深部流体研究对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流体地球科学将会成为当前和今后地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2.对学科发展的建议:(1)加强流体地震反演识别方法研究;(2)加强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动力学研究;(3)创刊《流体地球科学》杂志。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一年一度的年会,秘书处和会务人员很辛苦,可考虑2年办1次年会; 2.除了设立学生优秀论文奖,建议再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40岁以下);
3.对一些退休而又没有经费的老同志,根据交流内容价值,可考虑减免往返差旅费; 4.对一些经费缺乏而又富有工作成效的专业委员会,学会可考虑给予协助努力争取资助渠道,如天灾专业委员会,许多老同志工作热情很高,卓有成效,尤其在地震、雨雪、滑坡等预测中很有成效,应予大力关注和支持。
(完)
第二篇:会议总结纪要1
天津市数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办公室2012年第001号签发人: 董事长杨 云天津市数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开业庆典暨数易文化高峰论坛
总结报告
天津市数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已于2012年5月25日
至2012年5月27日在邯郸市工人文化宫成功召开公司开业庆典暨数
易文化高峰论坛。
总结报告如下:
一、场外接待:人员及分工具体详见场外接待表(附1)
1、车站接车组:25号6:00-26号12:00全时间段,严格按照需要
认真完成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的接站工作。
接站工作期间工作无纰漏。
2、会场签到组:25号8:00-27号17:30全时间段。会议期间认真
登记所以参会人员名单,准确无误的发放参会胸卡、入场券、抽奖券
及资料袋(笔、日记本、弟子规、会议流程表)。共计签到人数1003
人,发放胸卡1003个,发放入场券1003张,发放抽奖券1003张,发放资料袋1003个。
签到登记及发放物品期间无纰漏。
3、会场宾馆服务组:25号8:00-26号18:00全时间段。会议期间
①
为所有到场参会人员及领导共安排宾馆11家,预定房间515个。空余房间259间。
宾馆服务组细节准备不足。
4、会场服务组:25号8:00-27号18:00全时间段。按要求认真负责场外各项服务事务及日常使用品的看管。会议期间服务组认真执行计划安排,正常播放公司宣传片3天共24小时,按需求发放饮用矿泉水4800余瓶,定制工作餐5次,总数360余份,购买必须常备药物50余份。为参会家人和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整个会议期间服务组无纰漏。
5、会场票务组:26号7:00-27号18:00全时间段。认真按要求登记有定制回程票的参会人员并主动为其指引最近的订票地点。
会场票务组无纰漏。
二、开业庆典及抽奖活动:(2012年5月26日9:00—12:00)工作人员及详细分工安排详见开业庆典流程表(附2)
1、门口接待:26号7:30-27号17:30全时间段。认真按要求在会场各门口监督,严格执行没有佩戴胸卡的人员禁止入场。保证了整个会议的良好秩序。
门口接待无纰漏。
2、礼仪:迎宾礼仪全部安排到位,贵宾室礼仪安排到位,指引礼仪到位。
细节部分处理不足。
3、主持人:前期准备工作到位,临场发挥有些不足。
②
由于临时流程变动,部分细节衔接不足。
4、场内音响:认真按要求进行。
场内音响部分工作无纰漏
5、场内投影:认真按要求进行。
场内投影部分工作无纰漏
6、场内摄影:认真按要求进行。
场内摄影部分工作无纰漏
7、会场布置:认真按要求进行。
会场布置部分工作无纰漏
三、高峰论坛:(2012年5月26日14:00----27号17:30)详细课程安排见高峰论坛流程表(附3)
1、25号18:00-21:00杨子跃老师讲授:数易文化-幸运人生2、26号14:00-16:00李馷慧老师讲授:数易文化-和谐家庭3、26号16:10-18:10杜昱均老师讲授:数易文化-居家环境4、26号19:30-23:00顾杰老师讲授:数易文化-数字合能5、27号09:00-12:00张诗颐老师讲授:数易文化-五行方位6、27号13:30-15:30刘振忠老师讲授:数易文化-营销应用7、27号15:40-17:40宁启超老师讲授:数易文化-财富人生
所有课程都非常好,反响热烈,课程期间无纰漏。
四、发放礼品:
1、现场:26号10:15-11:50。现场共计发放奖品份,总价值元。总计中奖人数及奖品:五等奖10名,奖品价值1500元iPod touch ③
一台。四等奖5名,奖品价值3000元iPod2(16G)3G版电脑一台。三等奖50名,奖品价值2700元数易单字吊坠一枚。二等奖20名,奖品价值12000元数易96-57吊坠一枚。一等奖5名,奖品价值25200元开智钻戒一枚。
现场发放过程严格按抽奖要求选取,无作弊、无内幕。
礼品发放无纰漏。
2、代发定做:5个特等奖(开智钻戒)。工作人员会后及时收回获奖证书,按要求登记备注获奖人员的各项信息。以便总公司制定好后能及时发放到获奖家人手中。
代发定做部分无纰漏。
3、五行平衡牌发放:整个发放过程在天津总公司高萍、陈华鑫的监督指导下坚持认真严格,详细核实的态度,保证没有参会胸卡坚决不予发放礼品原则,按时按量的准确发放到每个参会人员手中。
五行平衡牌发放环节无纰漏。
本次会议历时3天,整体会议至2012年5月27日下午6时全部结束。
本次会议邯郸分公司秉承不计成本,不计利益,一切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为原则。把分公司大部分利益奉献给了参会的全国数易家人,紧密配合总公司的战略计划,为总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前景。
④
附件:
1、场外接待工作表
2、开业庆典流程表
3、高峰论坛流程表
天津市数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本报告共6页,后附附表3份)
(本报告共6份)(抄送:天津总公司总经理蒋运权一份、总经理郝翎笙一份、邯郸分公司董事长杨云一份、邯郸分公司总经理林圣一份、邯郸分公司办公室一份、邯郸分公司留档备案一份)⑤
第三篇: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纪要
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纪要
“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于201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学院主办。本次年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不等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参加本届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6位正式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4篇。
本次年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统一(河西学院),文家金(成都大学),石焕南(北京联合大学),匡继昌(湖南师范大学),朱灵(浙江工商大学),祁锋(天津工业大学),刘健(华东交通大学),刘保乾(西藏自治区组织编制信息中心),李世杰(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路(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杨学枝(福州24 中学),杨必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杨镇杭(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吴善和(福建龙岩学院),冷岗松(上海大学),张小明(浙江电大海宁学院),张晗方(江苏师范大学),张志华(湖南资兴市立中学),赵长健(中国计量学院),郑穗生(台湾清华大学),洪勇(广东商学院),高明哲(湖南吉首大学),席博彦(内蒙古民族大学),萧振纲(湖南理工学院),蒋明斌(四川蓬安中学),褚玉明(湖州师范学院),褚小光(文武光华数学工作室)。
24日晚上,在理事长杨必成教授的主持下,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选举祁锋教授为第二届理事长,增选杨必成、高明哲为第二届顾问,增选褚玉明教授为副理事长,增选杨志明老师为常务理事,选举褚小光老师为第二届秘书长,张志华、潘成华为副秘书长。增补陈中清、戴中元、邓勇平、田景峰、田开斌、林龙、燕子宗、刘幸东、曾峥、张静、张占
亮、刘群、夏吾才让、王尧、王淑红为理事。
本次年会开幕式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第一届副理事长祁锋教授主持。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陈永胜教授致欢迎词,全国不等式研究会理事长杨必成教授致开幕词,褚小光先生宣读了褚玉明教授的贺电。随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杨必成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匡继昌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论Hilbert 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表示”和“ 加权Orlicz空间上Hardy-Hilbert 型不等式”的主题报告。之后,石焕南教授介绍了2012年国际“数学不等式和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应用”会议情况。祁锋教授、文家金教授、陈超平教授,马统一教授、张晗方教授等22位专家及学者作了大会报告。月27日上午11时,由全国不等式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匡继昌教授主持年会闭幕式,石焕南教授宣读了“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纪要”,第二届理事长祁锋教授致闭幕词。12时许,“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谢幕。
本次年会编辑印刷了《论文汇编》,收集了代表们提交的研究论文。会议期间还安排参会代表们参观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
年会学术委员会决定,下一届年会拟于2015年举行,已有多家单位申请承办,我们将按照程序做出决定。
代表们衷心地感谢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鼎力支持!
第六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组委会
2013 年7 月27 日
第四篇: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8年11月8~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年会努力贯彻“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思路,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规模有所扩大,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年会概况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我国内地及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采购联盟、东北亚物流学会等国际组织的近6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年会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出席会议的联合会、学会领导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丁俊发首席顾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何黎明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戴定一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副会长任豪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毛洪;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王佐、王宗喜、叶伟龙、冯耕中、朱道立、陈文玲、陈功玉、李厚圭、汪鸣、张锦、海峰、翁心刚、黄有方、缪立新、鞠颂东。
出席大会的国外、境外嘉宾有:国际采购联盟秘书长查尔斯?霍顿,国际采购联盟下届主席、瑞典供应管理协会主席斯万特?埃克斯尔森,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瑞克?布拉斯根,亚洲供应链副总裁马克?米勒先生,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主席米歇尔?R?利恩德斯,日本物流学会会长忍田和良、理事根本敏则,韩国物流学会主席秦炯仁,泰国华侨大学副校长、泰国商业部常务次长谢杰奎,泰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泰国皇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专家玛尼?汶本将军,斯里兰卡供应与物资管理主席,韩国物流学会下届主席金先生,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院长李正达先生,香港物流协会吴惠群主席等。
在本次年会大会演讲的国内外嘉宾有:国际采购联盟查尔斯?霍顿秘书长(《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陈文玲司长(《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的选择》);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叶伟龙总经理(《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国际化发展初探》);国际采购联盟下届主席、瑞典供应管理协会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采购决定利润一而不是销售》);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王宗喜将军(《关于应急物流建设的若干问题》);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瑞克?布拉斯根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竞争中的生存一供应链发展大趋势》);亚洲供应链马克-米勒副总裁(《中国物流业:重视人才短缺-发展人才》);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朱道立院长(《现代物流服务创新研究》);日本物流学会理事、一桥大学根本敏则教授《(满足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国际货运设施》);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米歇尔?R?利恩德斯主席(《最佳的投资回报》);韩国物流学会秦炯仁主席(《东北亚物流在全球化中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作了《2008-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本次年会还设立19场专题分论坛。分别是:物流产业安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博士生、物流金融创新、广西北部湾物流业发展战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快递业发展、物流系统优化、中国货运发展。服务业供应链、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农产品物流体系、农村物流发展、高油价和金融危机应对策略、高成本环境下的物流产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东南亚南亚物流合作发展、东北亚物流学会研讨会。这些分论坛,由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自主申请设立,与会代表自由选择参加,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本次年会对以下项目进行了评选表彰:一是优秀论文。共收到参评论文605篇。涉及全国各地1 000多名作者。经评审,共有22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72篇,优秀奖122篇。二是优秀课题。共收到103个“2008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1个课题人选“2008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3个。三是“物华图书奖”。共收到14家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55部。经评审,24部图书获奖。其中,一等奖4部,二等奖7部,三等奖9部,优秀奖4部。四是组织奖。为表彰在年会论文和课题征集、会议组织、学会会员推荐等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授予北京物资学院等31个单位年会组织奖。
经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批准,大庆油田物资集团等29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并在本次年会颁牌。本次年会还聘任了马成骥等41名会员为中国物流学会第三批特约研究员。
年会期间,还套开了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东北亚物流学会理事会和研讨会。国际采购联盟冬季学校同期开班,全体学员参加了年会相关活动。
二、年会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陆江会长在大会致辞时通报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形势。他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物流业进入平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趋势。全社会物流总额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6.7%,物流规模继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物流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这一比例与去年变化不大,但支撑了更大规模经济总量的运行。总体看来,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目前并未改变,适应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但在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今年以来,我国物流发展也开始出现需求、效益、投资等整体趋缓迹象。物流企业发展也开始有所趋缓,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物流业发展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关注,深入研究。
在谈到今后物流学术研究的重点时,陆会长指出,经过30年发展,中国物流业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物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会组织的学术研究来看。以下十个方面应该给予特别关注:一是美国金融海啸,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二是我国物流产业链升级发展与物流竞争力研究;三是中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四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和集成优化研究;五是“三农”物流问题与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六是应急物流、逆向物流、食品药品物流等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定等问题研究;七是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业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八是物流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研究,国外先进理念、管理和技术“中国化”研究;九是中外物流比较,物流产业损害及产业安全研究;十是物流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在有关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中指出,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效果的综合体现。他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 转折性变化,不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2008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二是价格涨幅持续攀高的态势也出现新的变化;三是美国金融问题蔓延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对于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他认为,一是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二是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可能;三是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他指出,也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其次,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第三,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保障条件,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较高。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他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率可以保持在10%左右。
三、年会上值得关注的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10大趋势
查尔斯?霍顿秘书长指出,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90年代以后,采购才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行业的发展对比来看,一种是旧有的采购风格。另一种是今天的风格。旧的风格主要是以流程为导向的实务性管理,希望规避风险,解决问题。能够在一个既定的流程当中,去保持稳定的操作。但这和外界变化的要求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而新的风格,是包含各种企业家的精神,以整个企业为核心,更具有创意的一种风格。它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思路,更需要调动起右脑的创新思维。他最后提出,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10大趋势,一是大规模定制,二是对抗变为合作,三是精益化的供应链,四是从推式变为拉式,五是加快创新节奏,六是纵向一体化变为虚拟一体化,七是亚洲因素,八是信息透明,九是绿色供应链,十是感觉灵敏的网络。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的选择
陈文玲司长认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是我国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素质和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现代流通对经济发展先导性作用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不确定性、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她认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一批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这种先导性、鼓励类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一是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二是研究制定更为有利的推进现代物流的宏观经济政策;三是研究制定更为完善的物流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四是研究制定发展生产性服务――现代物流的支持政策;五是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跨行政区物流区域的建设;六是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七是强化物流职业培训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三)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
叶伟龙总经理指出,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的实现层次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传统层次,目前占绝大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成本效应。第二个是领先层次,主要体现的是价值效应。他认为,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核心竞争能力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增值服务能力,就是做客户自己不愿做的工作,通过企业的规模效应,以供应链组织者的角色整合系统资源,持续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客户价值。第二个是专业技术支持,也就是做客户不能够做的工作,依靠专业人才培养和业务经验积累,开发和应用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不可复制的专业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技术含量。最后他提出,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想成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企业原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同时,培养以供应链整合为基础的核心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核心技术,快速寻求增值服务上的突破,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四)利润决定于采购而非销售
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认为,供应链以及物流特别是采购对于企业盈利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利润的重要来源。销售和采购的作用有很大差别,销售部门认为自己能够创造收入,对于成本并不关心,而采购部门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总希望实现标准化和运作的合理化。采购以及供应链标准化或者精简化能够直接降低成本,在供应链上节约的成本就是百分之百利润的增加,而一般销售增加只能够对供应链产生10%的影响。所以他认为,供应链管理有巨大的潜力,重点就是要把职能的完善转移到业务流程的完善,包括供应商的整合。最后他提出,目前,很多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而如果不能够实现专业采购的话就会导致低利润或者无利润,我们要意识到面临的变革,需要适应这些变革,而有一些人还没有意识到正在经历的变革。
(五)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王宗喜将军在大会演讲时指出,应急物流体系是为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由组织系统、应急物资系统、设施设备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专业人员系统、理论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等有关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物流大系统。七大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也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随后举行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专题分论坛上,王教授进一步指出,构建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应急物流体系,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来审视和谋划。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航材管理系仓储教研室郑金忠教授提出,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构建军事应急物流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黄定政针对应急物流相关企业的动员管理问题,提出建立补偿机制、制定准入标准、实施资质认证、加强平时演练和强化跟踪管理等五个有机衔接的方法步骤。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吴志华教授结合粮食物流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的问题。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梁世翔副教授提出运用病理学知识。研究应急状态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应链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季建华教授认为,应急事件包括预防、预警、应对三个阶段。从研究层次来讲,研究应急物流的演化过程、危害评估,要结合时间、空间和成本。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能力研究,二是供应研究,三是大型应急项目研究。
(六)竞争中的生存是供应链发展大趋势
瑞克,布拉斯根会长指出,供应链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只是做好订单、运输,到今天的全面供应链管理。要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是为了减少成本,也是为客户带来长期的利润增长,另外也希望通过高标准的物流管理提供可靠、卓越的客户服务。他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生存,要做到这一点有几个重要的内容。我们需要建立艺术级的分销网络,世界范围的系统支撑,高效率的物流处理流程,另外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雇佣合适的人才。要建立一个无缝的客户链接,与客户建立了更为有效的业务关系;对客户品牌进行管理,使得他们的品牌管理更加有效;与客户进行多种运输模式的无缝连接,包括公路、铁路等等;与客户的销售的团队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此外,还建立起了一个共同的订单管理系统。他提出,在全球看供应链的趋势,尽管有全球化负面因素的上升。我们必须加强和全球伙伴的合作。面对中国、印度、巴西的崛起,还有在更多不同文化和地缘政治问题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最后他提出,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供应链的问题,很多的投资者都认为,绿色供应链是良好的企业治理的一个反映,这一点非常重要。
(七)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
马克,米勒副总裁指出,中国的物流业即将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的短缺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人才短缺挑战包括,抑制市场发展的潜在因素是物流业的领导者们,包括合格的员工都缺乏管理才能;行业内的主要领导者在培训时常常纸上谈兵。而忽略了实践经验:全球化和日益复杂的供应链的发展急切需要行业培训;为托运人和制造商制定正规的物流战略时,缺乏合格的员工或者培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整个行业来看,需要技术、软技能以及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培训和技能拓展训练往往是服务提供商发展综合服务产品的驱动因素。在随后举行的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专题分论坛上,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尚尔斌经理作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启示与思考》的演讲,德利得物流恽绵总监作了《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人才成长之路与岗位》的演讲;北京物资学院作了《构建创新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的演讲。论坛认为,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对物流人才做出划分;造成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和个人求职情况背离的原因,主要有,多元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供需的矛盾,物流市场供求双方期望值不对称等:高校需要构建创新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
(八)现代物流创新服务
朱道立院长提出,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物流服务有很多创新。第一方面是基于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智能决策的物流创新技术。这里面有五个重点,一是生产性服务和产品服务中的智能决策系统。二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可视化、可跟踪服务系统。三是在线货运交易平台。四是以Saas为基础的网上物流管理服务。五是智能监控和维修服务系统。第二方面是适应复杂经济变化环境的物流创新技术。这里面也有三个重点。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物流通道。二是引领物流供应商。三是解决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物流解决方案。
(九)国际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
根本敏则教授认为。随着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伙伴协定的日益深化,管理、协调亚洲各国的供应链非常重要。目前,亚洲国家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和跨国公司物流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亚洲国家大力发展国际海港和空港枢纽,而对国际公路和铁路网络的相对兴趣较低。因为每个国家自己都能够去建设港口和机场,而如果要去规划国际公路和铁路网的话,就必须和周边国家进行协调。而在另外一方面,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需要在所在区域对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生产和物流设施的重新配置,优化其物流和生产业务,这是区域管理和各国管理之间的差距,供应拉动和需求拉动之间的需求差距。最后他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向经济薄弱的国家解释他们的收益,同时建立保养和修复费用分担的标准。另外,要以协调统一和标准化的原则考虑其他体系的建设。
(十)东北亚物流合作中的物流发展和需求
秦炯仁主席提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物流领域合作的需求日益明显。当一个国家制订国际物流和物流网络中心战略时,必须重视国际合作,因为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东北亚经济正在持续地增长,而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这带来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中国来讲,市场规模和潜力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个是市场与物流连接的可达性,在这个方面日本的潜力非常突出。第三个是港口机场和多式联运的设施,在这方面日本也是有竞争力的。还有政治的稳定性等。他提出,总体来看,目前东北亚物流系统中,航运服务是世界级的,航空货运也是世界级的,港口发展非常活跃,铁路与内陆运输效率仍然较低,国际联运需要加强合作,商业物流需要培育,政府法规需要大大减少,国际合作和标准化面临迫切的需求。面对东北亚物流需求的增长,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与综合物流管理的合作。
(十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何黎明会长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外贸等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预计在明年的二三季度开始在全行业显现。他同时指出,由于我们扩大内需等等措施,物流外包市场的增幅还有可能保持在20%左右。虽然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两点:一是中国的经济目前还只是增长速度减缓,并不是衰退,这和美国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第二,中国还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大量有待开发的欠发达地区。这是一些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此外,物流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为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随后举行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影响有多大专题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已经初显。针对危机产生的影响,经过会议讨论形成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大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力度。二是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合作抱团“过冬”。三是物流企业密切关注国内外物流市场总量与流向。四是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五是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内刺激内需的经济活动。六是物流企业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最后,论坛提出,为了规避金融危机给物流业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运力调整、人力组合、整合客户资源、企业资源整合、国际贸易与刺激内需、内需与物流资源配置和政府干预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调整物流产业结构。
(十二)物流产业安全与产业损害预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荆林波研究员在外资进入与我国物流产业安全分论坛上提出,要通过对物流行业重点产业运营量、经营成本、经营效益以及国内外物流行业与市场发展情况等重要指标变化的监测,分析其对国内物流行业产业的影响,发布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产业发展的预警信息。论坛对产业安全如何界定、物流预警机制如何设计、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论坛认为,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主要是从物流运营量、经营成本、经营效益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等方面,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物流产业运行、物流市场发展变化、物流企业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并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判断可能存在的产业损害异常情况,并及时向行业和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篇:会议部署纪要
盐山县联合小学
关于寒假期间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的会议部署纪要
为了净化育人环境,巩固我校师德教育建设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决定,集中开展整治乱补课专项活动,召开专题会议,主要部署如下。
一、宣传发动:
1、成立了以程洪新校长为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为组员的《联合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稽查小组》。
2、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方案,并经全体教师表决后进行实施。
3、组织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参加的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4、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师德、师风、师纪的法规、制度和文件。
5、学校统一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在职教师为什么不能参与有偿补课活动”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了有偿补课以及体罚学生的危害性。
6、学校组织集体学习讨论会议,每位教师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7、进一步完善了投诉查处机制,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二、自查自纠
1、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每位教师对是否参与有偿补课等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过调查,我校没有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活动。
2、通过家长课程等形式,由程洪新校长向全体家长宣传联合小学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相关文件。
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签订了《盐山县联合小学教师假期严禁从事有偿补课的责任书》。
4、学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家访学生和与教师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教师有偿补课情况,经调查,没有发现在职教师参与此活动。
我校这次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的整治,做到了有方案、有领导、有措施、有承诺,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从思想上提高了教职工对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崇高师德的塑造者和为人师表的践行者,自觉拒绝和抵制有偿补课行为。
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将禁止“有偿补课、有偿家教” 作为严格要求自己的基本要求,认真上课,严以律己,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盐山县联合小学
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