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时间:2019-05-15 08:4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第一篇: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关键字】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关键字】 彝族的食俗、饮食文化、餐饮用具的文化艺术、餐饮的历史风俗及礼仪

一、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

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二、彝族餐具的分类及功能

彝族传统餐具与现代彝族餐厅的配套餐具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从彝族餐具的使用范围将彝族的餐具大体分为盘碗具、酒具与配套桌椅等。彝族的食具是木器和漆器工艺的结合,古代彝族漆器从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皮制漆器和木制漆器两大类。以使用范围可分为餐具漆器,即圆盘餐桌、木盔、木盘、高脚木盔、木碗、木勺、皮碗等;酒具漆器分高脚酒杯、皮酒怀、鹰爪杯、牛角杯、猪蹄怀;酒壶漆器分宝塔形酒壶、鸽形酒壶、太阳形酒壶等。每一类餐具因为材质选择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三、餐具的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一)制作工艺

彝族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朱、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手工技艺,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由于仅选天然材料,十分考究,因而具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等特点,堪称是“绿色生态漆器”。

(二)文化内涵

1、装饰色彩

漆器的色彩用彝族传统的黑、黄、红三色,庄重的黑色、明快的黄色、热情的红色,构成其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黑、红、黄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基调是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色泽明快艳丽、粗放简略,花纹清晰,线条流畅,活泼自由,简练明快,刚劲豪放,典雅庄重古朴,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2、装饰纹样

彝族漆器的纹饰自然写实,繁丽精细,装饰手法上,常常以图案和线条动静结合,繁简搭配,形成简练明快、流畅活泼的格局。彝族漆器的纹样源于自然,来自生活。漆彩绘图案多为写意抽象的几何图案,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还有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人文图谱等。其纹饰组合饱满、乖巧,粗细、疏密兼顾,制作方法有彩绘、雕刻、镶嵌、堆漆等。

3、美学内涵

漆器所反映的彝人三色崇尚,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漆器还与彝族民间信仰有关,如漆器中造型风格突出的鹰爪杯、牛角杯、羊角杯等饮酒器具,其胎骨直接取之于动物体,经磨制彩绘而成,色绎自然古朴。既反映了凉山彝族先民的图腾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彝人纯朴尚武好勇的民族气质。

四、餐饮历史风俗及礼仪

(一)餐桌历史风俗

彝族是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彝族的社交礼仪表现在食俗文化中是很有特点的。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马勺子。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饭和一木盘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汤菜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饭或肉或汤朝着自己方向的边沿依次动手,忌讳伸出手越过自己的方位去拿肉、舀饭和舀汤。彝族人用餐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汤乱撒在地上,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千万不能朝别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丢,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忌讳的。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

(二)餐桌装饰及摆放礼仪

各种餐具的摆放在彝人的习俗中同样约定俗成。餐桌是摆放餐具的地方,大型的漆绘圆盘餐桌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装饰,从圆心向外逐层扩展。

第一部分的圆心部分是整个餐桌的核心区域,也是餐桌彩绘的装饰重点,由中央图案加上1~3层较细的装饰带构成,非常名贵的餐桌甚至可以增加到4~5层。中央纹饰通常十分讲究,一般彩绘各种装饰的太阳纹。环带图案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连续的波纹、点纹、草叶纹、眼纹、齿纹等。这一部分主要摆放各种菜肴,中央部分一般摆放较高的食具,如盛放各类主食、肉类的“则体”、盛各种汤的“枯组”等,环带部分则用来摆放一些较矮的餐盘等。

第二部分是中心区域外缘一道较宽的装饰区域,属于人们进餐时的活动空间,主要摆放各类木碗“司则”、酒杯等分食器具。装饰图案的构成方式主要由两种扇形图案间隔排列构成,每种扇形图案中对称描绘一些复合的花纹。第三部分是桌面边沿的一道装饰,宽度较窄,由马齿纹、折带纹或水浪纹等连续构成,对整个餐桌装饰起到呼应的作用。整个桌面装饰的图案部分均由红黄两色绘出,底色为黑色。布局严谨有序,但又不失繁缛华丽,给人繁而不乱的印象,气氛热烈恢弘。

第二篇:彝族送礼礼仪

礼仪之我见

—中西送礼礼仪对比

(五)摘要: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送礼作为一种礼仪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见。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和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彝族送礼礼仪资料的整理,向读者展示属于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彝族人民的送礼礼节。彝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沿革,本文从彝族送礼的几个重要节日,重点介绍彝族特有的送礼礼仪和禁忌。

关键字:送礼 礼仪 彝族

一、第一次拜见长辈

孩子出生后一岁或三岁,要拜见长辈。一般来说是单岁。去拜见爷爷奶奶时,孩子的父母要带上酒、煮熟的鸡蛋、抄燕麦面,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爷爷奶奶家。路上遇见熟人要把酒拿给人喝,喝了酒的必须给孩子礼钱,表示平安,没有钱的必须给其它礼物。到了爷爷奶奶家后,先要把鸡蛋剥开,用凉水和好抄燕麦面,倒一杯酒一同用来祭祖。爷爷奶奶家要宰杀牲畜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来喝酒的不管多少都得表示礼钱。爷爷奶奶要做衣服给孩子穿,并根据经济条件给孩子其它的礼物。

拜见外公外婆的程序和规矩与拜见爷爷奶奶时的完全相同,只是外公外婆给的礼物会更多一些,因为外公外婆认为有了孩子婚姻就更牢靠了,可以放心的给女儿财务。

拜见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时必须择吉日,择吉日与出家门仪式时一样主要择“仔塔博”的开口方向。

二、订婚

先得测算吉日,由会测算吉日的老人选好日子,先由男方家邀约亲戚和邻里好友的男性几人(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去的人不能是双数,一般以九个人为最常见,因为在彝语中“九”与“牢固”同音,)由媒人领队,带两只黄母鸡,来女家送第一笔身价钱。女家的姑娘们早已贮好水严阵以待,待客人们一靠近便向他们泼去一瓢瓢清水(忌泼浑水和污水),客人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迎着“暴风骤雨”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还会乘其不备用锅烟和炭灰抹他们的脸,把小伙子们一个个弄得狼狈不堪,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慕之情的持殊方式和寻求爱侣的一种难得机会,因此,做客的小伙子都会表现得宽宏大量,一任姑娘们胡乱泼水、抹黑、戏弄而不会生气或显得不愉快。当客人们坐定后不能再泼水,主客便一起坐到火塘边相互寒喧,主人拿出酒来让客人饮个痛快,随后便开始杀猪宰羊,先杀一只小猪,取出胆囊和脾脏占扑吉凶(苦胆大而黄为吉,脾脏无缺损,且直而肥厚、圆滑为吉),然后把猪砍成拳头大的坨坨肉,放在火塘里烧熟,用一只矮脚木盔盛上,搁一杯酒,端给客人吃,客人们把烧肉分吃光后,将事先备好的彩礼(身价钱)放在那只盛烧肉的空木盔里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主人接了木盔,将上面的钱拿了,并不点数,随手抽一份回赠给客人,表示他们只收下了自己女儿的身价钱,而并没有把男家的财神一起拿来。这时,管伙食的小伙子们早已杀猪宰羊毕,大家便开怀大吃大喝,而所宰杀的这些猪的半边头和羊皮要送给媒人。

第二天,吃了早饭客人就回去,主人家要让客人们带一块烤荞饼和一块猪前脚肉及几瓶酒给亲家,男方家回到家后即把肉煮熟,连同荞饼和酒均分给邻里亲友一起吃,不能独享。

三、结婚

婚前几天,男方要给新娘送来购置嫁妆的钱。

姑娘出嫁的前夜,其平时相好的女友都要携带鸡蛋、糖果、荞饼等来向她道别,嫁女之家要杀猪宰羊招待。这夜,大家互诉衷肠,各道离愁别绪,通宵达旦地唱哭嫁歌。婚礼的前一天,男家要派两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新郎的亲弟弟或叔伯弟弟),背一坛酒,牵一匹马,到新娘家迎亲,女方村子里的姑娘们则贮水以待,到处设置障碍,向他们泼水、抹锅烟。如果是他们的披毡或其它衣物落到姑娘们手中的话,还要用酒去“赎”回,并受他们的一顿奚落。新娘要返回时,男方要给新娘的舅舅、叔叔和兄弟各赠送一只羊或同等数额的钱财,送给媒人一定数额的酬金,其他送亲的客人也都会得到一定的礼金。路途近的地方当天就要 返回,远的地方第二天返回,新娘要同送亲的人一道原路返回娘家,男家要送一块猪前脚肉和一坛酒、一块烤荞饼,让新娘带回去。彝族姑娘出嫁时不兴带嫁妆,而要等到姑娘有了孩子在婆家扎下了根才给她送去嫁妆。过去,嫁妆包括丫头、娃子、土地、牲畜、粮食、钱物、金银珠宝等,具体数额由娘家的经济实力而定。现在,嫁妆一般只有粮食、牲畜衣物及金银首饰等。

四、收受彩礼

彝族无论贵贱贫富,也不论是幼年订婚还是青年结合,男方家需要给女方家一定的聘金,彝族谚语有“阿妈用钱买,女儿该要钱”的说法,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彩礼的数额根据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具体的标准,也没有嫁女唯钱是问的现象,但收受彩礼之风盛行。若女方反悔,则需要赔双倍的钱给男方,并买酒、杀羊杀牛进行赔礼;男方反悔,则无权讨要彩礼钱,并需要买酒、杀羊杀牛进行赔礼,这一定程度上对婚姻起一种保险的作用。

五、奔丧

亲友得知后,按照规矩备牛羊、卖酒等盛装后前往吊唁,邻居也成群结队跟随前往。吊唁队伍临近死者家不远处,则要鸣炮打枪,死者亲属嚎啕大哭,丧家闻声后也立即鸣炮或打枪回应,并派出盛装的迎亲队伍持剑舞刀前往迎接,吊唁队伍入屋开始嚎哭,近亲等情深谊厚者则坐于尸体边,边哭泣边唱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往往唱得听者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六、拜年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现在彝族地区流行的火把节和彝族年两个节日最初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当星回标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上为大暑时为火把节。而当星回标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下为大寒时为彝族年。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 3 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七、彝族送礼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根据对不同彝族朋友的调查和上述资料的收集,彝族送礼一般都会有动物、粮食和酒肉。彝族把动物的头当做非常尊贵的礼物,比如牛头,羊头猪头等。当他们拜访亲友朋友,未来岳父的时候,一般会带上动物的头作为礼物,因为头是动物身上最尊贵的位置,所以也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重视和礼貌。彝族一般以农耕为主,所以农作物、粮食,也成为了重要的礼品,尤其是一个村落的人,往往会做好熟食以后,送到主人家中。彝族是火一样的民族,他们有火一样的热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凉山彝族的显著特征,去到朋友亲人家中,带上一瓶好酒,大家欢聚一堂,谈天说地,就着一桌好菜,喝点儿热情的酒,总能让气氛热起来。

一般彝族访亲拜友,要离开的时候,主人是绝对不会让其空手而归的,总会准备好差不多相当的回礼,否则就是是失礼的表现。

跟汉族比起来,彝族更注重东西的实用性和意义,而不是物品的包装,也不在乎东西的价格贵重与否。对于具有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彝族来说,送礼的礼品与汉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彝族很多传统送礼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礼仪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但依旧保留着一些礼节。所以如果去彝族朋友家中做客,最好得了解他们的礼仪文化,同样,给彝族朋友送礼的时候,也应该更多考虑他们的礼仪。

八、结语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不管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还是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都有一套自上而下或者邻里相处的礼仪。赠送礼品也是一门艺术,入乡随俗,在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国家之间,都应该掌握一些 基本的送礼礼仪。作为收礼方和送礼方,都不应该失礼。而且更好地表达一种友好,尊重或者其他的特殊感情。

参考文献:

1、刘尧汉著,《彝族文化放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2、《凉山彝族民俗与礼仪》,百度文库

3、《凉山彝族传统习惯中的信仰习俗》,百度文库

4、伍精忠著,《凉山彝族风俗》,四川民族出版社

5、《送礼的基本礼仪》,www.xiexiebang.com 5

第三篇:彝族文化

传承彝族古老文明,做优秀的现代彝族人

曲比兴义(马边)

“彝族”的来历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北至四川大渡河,南至云南南部边境,东至乌江,西达澜沧江的纵横千里的区域内,其最集中的地方是大小凉山,乌蒙山、无量山和哀牢山地区。总人口据2000年统计有700多万,据今己有800多万人口,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第6位,目前在西南地区建有彝族自治州3个,自治县19个,还有若干个民族自治乡,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

彝族在历史上自称和他称很多,如自称:诺苏、聂苏、尼等;他称有夷、蛮、倮等,部分称胃带有侮辱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彝族代表时认为,新中国是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大家庭,不应该再使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称呼,各民族应该平等互爱,互相尊重,于是将“夷”字改为“彝”字,从此,彝族就成为全国各彝族支系统一的名称。

彝族是一个支系庞杂的民族,不同的支系间在语言、服饰、风情、习惯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各支系既有相对独立性,不是单一的民族,在云南尤为明显,因此,在民族分类上把这一现象定为民族的支系。彝族的支系有撒尼人、阿细人、阿哲人、他留人、尼泼人、阿乌人、罗米人、撒梅人等,据说彝族的支系当在50个左右。

许多民族之家,人类对彝族的支系现象感到神奇,认为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关注。

彝族的历史

彝族是一个县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公元纪年以前,彝族先民就生活在以横断山一带,当时被称为“夷系部族”。

大致从西汉中期开始,向云南中、东部和四川凉山迁徙,当时多以“叟”、“昆明夷”称谓。1936年,在云南昭通一古墓中发掘一颗铭为“汉岁邑长”铜印,公元76年,汉封昆明夷头人为“破虏傍邑侯”,这一发现佐证了西汉时期,彝族人就被册封为侯。

公元347年到公元581年,云南东部爨氏家族称霸云南中部,建立了爨氏政权。唐代出现了东爨乌蛮,西爨乌蛮、嶲(古读Süǐ现在读Xī)州乌蛮东爨乌蛮主要统治云南东北部、东部和贵州西部,洱海乌蛮分为“蒙舍诏、蒙嶲诏、越析诏等六诏乌蛮(此政权统治400多年)。738年南诏兼并其余五诏建立了南诏政权。

793年,南诏王异牟寻率大军北上,到南诏王丰佑暑期,向北攻陷了唐嶲州,邛洲及成都外城。

由于连年征战,南诏874年后走向灭亡,统治传位十三代。

南诏疆域:东接贵州,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北达大渡河,东南至越南边界,西南至缅甸中部。

大理国也是由彝族和白族先民建立的西南政权,大理段思平依靠“乌蛮三十七部”建立大理政权。

明朝贵州水西彝族掘起,明洪武初年,授水西彝族首领霭翠为宣慰使,贵州都督马晔(Yè)不满,欲挑起民族矛盾,霭翠死后,其夫人屠香上书朱元璋,智诛马晔,维护了西南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后来朝廷勒索西南各族人民激起民愤,永宁、水西彝族欣起反明斗争,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发动兵变,攻占重庆,进围成都,建立政权,自称大梁王。水西彝族首领安邦彦起兵响应,率军三次进攻贵阳。1628年,明调五省大军将起义军镇压,明王朝在西南的统治也由此走向衰落。

清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导致大量彝族迁入大凉山,1855年,哀牢山久旱无雨,受灾严重,而清政府催租逼税,激起哀牢山地区彝族的愤怒,在李学东、李文学的带领下,起义反清,控制了哀牢山、巍山一带3万平方公里,1876年因清与帝国主义勾结对起义进行镇压,加之起义军内部叛徒出卖,起义失败。

辛亥革命时期,苏州水西安健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中国同盟会会员,后参加河口起义、广州起义。

1928年龙云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主席,此时,云南在龙云王的控制之下,云南人民没有经受战争的创伤。云南处于半独立状态。

1945年12月,卢汉继任云南省主席,1949年12月10日,卢汉在龙云的策划和支持下,云南宣布起义,云南顺利回归人民政权,为新中国解放下了光辉的篇章。抗日战争期间,彝族将士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者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国民革命军三十军长卢汉,182师师长安恩薄,184师师长张冲等都是彝族将领。

1935年,红军北上长征,在国民党围追堵截,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红总司令刘伯承与凉山彝人首领果基小叶丹缅宁彝结盟,北上红军在彝族果基小叶丹等当地彝族首领的武装护送下,顺利穿越大凉山,北上大渡河,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彝族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近代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彝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彝族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辬志,彝文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自特点的“自源文字”系统。

著名学者丁椿寿说:“彝文是我国民族古文中唯一使用全部‘六书’造字,但又未受汉字影响,具有独创性的民族古文字”。著名学者丁文江说:“东方的象形文字大抵与中国有关。如西夏文、如朝鲜文、如日本文,都是从汉文化出来的。我们细看倮文却没有丝毫汉字痕迹”。

彝文史称“爨文”、“倮文”、“韪书”、“夷文”、“白狼文”等。其历史悠久,产生年代无可考证。

在云南陆凉地区发现的“大小爨碑”“

爨龙颜碑”也及在曲靖地区发现 “爨宝子碑”是目前发现彝文最早期的碑载,距今有1600余年历史。

东汉初年史载的《白狼王歌》是彝文最早的汉音译读本,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1973年,四川省博物馆在郫县发现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铜戈,上有神秘符号,认定这是古代巴蜀文字,《凉山彝族奴隶制》编写组的同志前去辩认,却能用彝文破译。约3000多年历史

西安半坡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一种神秘符号,我国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两次前,认定这是一种古老文字符号,但却无法破解。后现代著名彝族作家李乔经过该遗址时,认为与彝文极其相似,于是从云南红河请了一个不会说汉语的毕摩去辨识,结果识读其中28个,此举震惊学术界,人民日报发专刊报道,引起国内专家关注。(6500年)

近年三星堆的考古发掘震惊世界,出土大量如玉器、象牙、金杖、金面具等,成为中国最重大的的考古发现之一。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被誊为“长江文明之源”世界文明之谜,其出土的神秘符号与无人能解,最近凉山州古彝文专家对其中一件兵器上的文字用古彝文进行了破解。如果这些破解能够证明彝族文字产生的年代,那么彝族有文字的历史当在5000年到8000年左右。彝族文字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字系统,在外形上独立成块,外观上呈方形或圆形。汉史用“状如蝌蚪”或“如蛇形”来形容彝族文字的形状。

彝族文字的的字形结构十分简单,一画的字就有10个。最多笔画的字也只有8画。未规范前的古彝文字有8000余个,规范以后的彝文字只有819个,加上次高调章节,彝文共有1165个音节。彝文从一种带有表意的音节文字直接过渡到纯音节文字,成为人类创造的最为先进的文字系统之一。

彝文字一般没有偏旁,笔画分主笔和付笔,主笔一般只有一画,占字形结构的中心位臵。付笔一画到几画不等,是主笔的附加和修饰的符号。

书写时先写主笔,再写付笔,主笔和付笔在字意和字音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书写要求首尾齐头,横平竖直,粗细一致,笔笔成线,看上去整齐平直,自然流畅。

彝族的语言

彝语在语种上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藏语包括汉、侗傣、苗瑶、藏缅共四个语族;藏缅语族包括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缅语支和羌语支。彝语支有彝语、僳语、拉祜语、纳西语、哈尼语等语种。

彝语分布辽阔,全国共分六个方言区,即北部方言、东部方言、南部方言、西部方言、东南方言、中部方言,据说这跟彝族最早的六祖分支有关。凉山彝语属北部方言区,其又分为北、南部次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含圣乍、义诺、田坝三个土语,南部次方言区,又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土语区。198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彝文规范方案》规定彝语北部方言统一以“圣乍语”为基础方言,以喜德音为辬准音,使彝族在语言上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尔比尔吉”是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语中最广泛的一种体裁。涉及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灵活、活泼,形式多样,语言精美,功能齐全。内容包含了格言、谚语、典故等,数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尔比尔吉”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修辞上更胜筹,听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古《华阳国志·南中志》说: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语。“博帕”意为起源,或来历。是指涉及人类及自然界万物起源类的一种独特的文体。为诗体韵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上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形求多用夸张的想象和奇幻的色彩,突出表现一种“文字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

(千千万万年前,有个马蛋从天落。从青天落到蓝天,从蓝天落到彩云里,从彩云里落到白云里。大雁见了说:“这是我的蛋。”拣来孵了三年又三月,孵出雁儿来没有?没有孵出雁儿来。从白云落到黑云里,老鹰见了说:“这是我的蛋。”拣来孵了三年又三月,孵出鹰儿来没有?没有孵出鹰儿来。从黑云落到土鲁博俄山顶,从土鲁博俄山顶滚到土鲁博俄山脚下。云雀见了说:“这是我的蛋。”拣来孵了三年又三月,孵出小鸟来没有?没有孵出小鸟来„„

马蛋滚到泥土里,史果巴赫说:“这是我的蛋。”把它拣在地下孵了三年,在地上孵了三年,孵出崽儿没有?孵出一匹小马来。从蛋里孵出的这匹小马,呼吸很微弱,该长角的地方长耳朵来,耳朵终于成了角。鼻孔喷气似白雾,马鬃好似一排竹,马尾有竹杆粗,前蹄腾起尘灰,后蹄蹬起泥土。马属掌类物,生下无数后代,分成五个支系:一支是骏马,二支是骡子,三支是驴子,四支是草原上的大种马,五支是山里的花斑马。)

“克哲”:也是彝族口承文化里诗体文学中内容最丰富,表现最灵活,手段最风趣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二人对说,或合唱,即可传承传统,也可即兴创作,手法丰富,气氛活跃。

彝语是一种非常有诗意和富有韵律的语言,不但在语音语调上富抑扬变化,而且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富有诗意美和韵律美。

彝族毕摩文化的神秘

彝族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具体表现在彝族社会中普辫存在的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由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神鬼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包容了彝族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

在彝语中 “毕”是指念诵经文;“摩”指使者或沟通者,即通过念诵经文与神鬼沟通的特殊使者。

毕摩文化的传承者,主要是毕摩和苏尼。毕摩主要以诵经、祭神、咒鬼和组织神断的文化传播人群。苏尼主要是一种特殊的以跳鬼为内容的一种宗教传播者。“苏即有鬼神附体,尼”即跳,“苏尼”即有鬼神附体的舞蹈者。

1彝族毕摩经书种类繁多,浩如烟海,从用途上可分“尼数”“尼吉”两大类,从文字上可分为“斯丘”“斯吉”两种,其数量之多,目前还没有精确统计,仅美姑境内的经书藏量就这336种,如果加上口头念诵的经书,约有420余种。马边毕摩的藏经量也颇为丰富,小毕摩也有十多二十卷,大毕摩的藏量至少也有数十卷到数百卷之多。这些毕摩经书承载了彝族的神话、典籍、历史、军事、政治、医疗、教育及事物的起源,鬼神的起源,记载了人与自然、人与鬼神、人与社会等各种包罗万象的哲学思想。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方方面面。代表彝族古代的文字成就和哲学思想。在毕摩史上天毕章目、目毕史祖、曲普阿路、阿度龙普、央古书博、阿斯拉哲、拉哲格初都是毕摩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彝族经书重要的搜集整理和创作者。2鬼神文化:人类最早的文化源于鬼神的信仰。

所谓毕摩就是通过通过念诵经文与鬼神沟通的特殊的使者,没有鬼神的信仰,就没有毕摩文化。牛此、沙布、吉尔、库荷、地目、琴者、史神、战部、阿散、介诺、力日、哥神等。

彝族把鬼和神的世界描绘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彝族认为万物有灵,这便构建了一个由鬼怪组成的鬼神世界,把人的的情绪变化、行为变化、身体变化、自然界变化等,都归为是无形的神鬼世界所造成和影响的。因此,如果人情绪暴躁,易动怒时,认为这 “介诺贝”,如果家中诸事不顺,人生病、畜禽死亡,就认为是“克俄务俄里”,如果是是村子里易受天灾,人易传染疾病,就认为“者普”作怪,就要举行阿依美格等。因此,鬼神文化成了彝族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和灵异世界。

为了把这个抽象的无形的灵异世界形象化,彝族毕摩扎草为形,塑造了众多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鬼神形象,用这一特殊的手法,将这种精神世界形象化。这些特殊的草扎的鬼怪成为人类又一种神秘而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美姑学者初步统计有300余种。这是人类又一丰富的文化种群。3神枝、神座(古、瓦)

彝族毕摩用松枝、树枝、桃枝等做成枝、杈、钩、条等形状,然后插成各种各样的奇异的图案和符号。用以驱鬼、咒魔、祭神、拜祖、祛病、辟邪、断案 等。这些神奇的符号和图案在彝族毕摩文化中称为“古”或“古瓦”。“古瓦”的式样和种类很多,毕摩们将“古瓦”和“日部”结合在一起,在作毕过程中,给人们演示着一个又一个极为神奇的图案和符号。这些图形、图案和符号记载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什么?至今还没人能够去解读和领悟。

比如“依此古”,用一根线,一头穿针,将其插在“库穆”里,另一头系一根灵草(日依)放在一只盛有水的蛋壳里,中间和枝条搭成山、桥、林等形象。毕摩作毕时,要求主人家牵着线、举刀劈掉中间的形如山、桥、林的枝杈,让后在毕摩的指引下,穿过这个神座回到家中。其实这一文化源自彝族神话,说天发大水淹死人类,居木乌吾揣一只孵化的蛋,住在木柜里漂在水中,等蛋孵出鸡来时,居木乌吾打开木柜,见洪水消退,露出了一个可以放脚的山顶,山顶上长了一颗灵草,乌吾抓住灵草上岸,最后娶了天宫里的美女,繁衍了人类。这一神话毕摩用“古瓦”的形式传承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4毕摩经诵:毕摩经诵是指彝族毕摩作毕时念诵经文的音韵。彝族毕摩诵经十分讲究,每段经文都其固定的音乐或节奏,彝语毕摩认为经文错漏不要紧,经音错诵是大忌。因此,毕摩诵经所传承的是一种古老的洞经音乐。其音韵优美,为人类保存至今的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的谱碟

彝族的谱系是彝族记录历史和人的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以父亲血缘为纽带,以父子联名制为形式形成谱系链条。谱系从彝族共同的祖先分支成为若干个家支,若干个家支又分出几个支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族谱体系,记载了彝族人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变迁的历史。凉山居住的彝族有180余万,都是由古候曲涅两个部族繁衍分支形成,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分为兹、诺、吉三大阶层,无数个家支和家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上独一无二的谱系群体。

谱系从等级上可分为“兹”、“诺”、“吉”三个谱牒。“兹”谱是彝族社会的一个统治阶层,后演变成土司;“诺谱”指黑色谱系,是也族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吉谱”又叫“曲伙谱系”指白彝谱系,是彝族等级社会中的自由平民阶层。历史上白彝、黑彝同属一个群体,后因社会分工不同发生了等级上的变化,黑彝是世袭的统治阶层,白彝是被统治的自由平民。

彝族谱系的记载可以追朔到神话时代,据初步统计达300余代,约8000多年。云南贵州的学者可以追朔到400代。

彝族习惯法规定民族内婚,家支外婚,黑彝和白彝严禁通婚的制度,由此保存了彝族纯正的谱系历史,成为彝族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彝族婚龄和彝族妇女的地位

1、民族内婚:凉山彝族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也是最纯洁的,视其它民族为低贱之族或敌对之族,因此,禁止本民族与其它民族通婚,若与其它民族通婚一是降低了自身的纯洁性,降低了自身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彝族以习惯法禁止与其它民族通婚。

2、等级内婚:彝族社会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为维护等级的世袭权利,习惯法保护等级内婚制,如黑彝与白彝通婚,黑彝将降低一个等级,白彝与阿加、呷两通婚,则失去了纯正的白彝身份。

3、家支外婚:家支外婚是指婚姻不能在本父系血缘氏族集团的内部进行。这样有利于延续父亲血缘关系,维持家族的纯正和连续性,避免了近亲结婚。

总之,彝族的婚姻贯穿的都是一种纯洁的血缘关系。禁止混血、混种、混族、混等级、混家支的婚姻。

4、婚礼中妇女占主导地位。彝族的整个婚礼过程都围绕新娘进行,除婚礼前的订亲仪式外,新娘出嫁前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同村姐妹要在新娘出嫁前夜夜升歌,陪伴新娘。新娘出嫁时要举行对歌、摔跤、泼水、背新娘等仪式。新娘出嫁到男方后,送新娘的亲友要待为上宾,分发礼金,新娘要在果树上梳妆打扮,举行入门仪式,而新郎只在新娘进门仪式才出现。因此,整个婚礼中新娘是绝对的主角。

5、彝族妇女在15一17岁时,要进行换童裙仪式,将单辪分成双辪,将贝壳耳缀换成银耳饰,将短裙换成长裙,将鹦鹉帽换成千层头帕。姑娘完成换童裙仪式后即可谈情说爱、谈婚论嫁,可以说媒牵线,而在之前这一切都视为禁忌。

6、礼金象征妇女的地位。彝族妇女出嫁要给礼金,给礼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卖买,而是一种妇女身份的象征。等级、地位高的礼金自然高,等级地位低的礼金自然轻,不给礼金则认为一钱不值。这是一种文化习俗和婚姻观念,我们不能简单结论。

彝族习惯法保护彝族妇女的权利。彝族有句格言叫“打雁天要降罪,打女父兄要降罪,”彝族社会禁止男子殴打女子。如果女子受到外族男子或丈夫欺负,同族男子要为本族妇女撑腰,必按习惯法讨要说法。彝族认为姑娘嫁到男方后,身是男方的,人是家族的。同族家支仍然履行保护本家支妇女的权利;如果男方有不尊重或虐待行为,必遭到家族族兄弟的惩罚,保护了彝族妇女在男方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彝族习惯法中,妇女有死刑的特郝权。彝族妇女杀死丈夫,男子死给妻子没有命价。一是说只有不中用的男子才死给妻子,为一个女人计较其命不值,因此无命价可讨。女子如果杀死了丈夫,就让女子披一身黑衣黑裙黑披毡扫地出门,不追讨命价。在战争或械斗中,忌杀女子,说杀女子要受老天的惩罚,自己要倒大霉,因此,在彝族漫长的历史中,还没有在战争、械斗中杀死女子的例证。

彝族家庭中,搬迁、运行、做祭祀必以女主人的生辰八字为准,测算祸福,说家中的女主人是“吉尔”,受到神的保佑和尊崇。

彝族家庭中,妇女作主的现象十分普辫,家务劳动男子同样必须承担,如推磨、挑水、割肉一般由彝族男子承担,认为这些活是男人应该做的,而女子一般做煮饭、蒸粑、切菜之类的轻活。

因此,过去说彝族婚姻是卖上婚姻,彝族妇女地位低下,这是不符合事实。但婚姻上,家长有时占主导地位、违背女孩子意见的事是存在的,但这不能在客观上否定彝族妇女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

彝族的礼仪

彝族人重礼仪,是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彝族人对没有礼仪修养的人喻为“没爹教的儿,没娘教的女”。正宗的彝族把修炼自己的品行修养作为人生的最重要的一课。彝族人还用习惯法严格规范本民族的道德辬准和行为习惯。彝族人见面要互致“执玛格力”即吉祥如意。如果是晚辈,见面时要主动报上自己及上辈人的姓名,如果遇上亲戚,还要记背家谱,弄清彼此间的辈份。

彝族有句格言:“汉人待客用茶,彝人待客用酒”,如你要拜访的是长辈,你得提上两斤酒(彝族人只有报丧的时候用独酒,因此忌用一斤酒访亲)。主客在就餐之前一般要饮酒庆贺,主客之间要互相敬酒,以示对对方的尊重。遇上有人酒敬,不能回绝,必须双手接着,如果自己酒量不好,就亲尝一口,并极时换杯回敬(如果不回敬表示你看不起对方)。有时为了向重多的客人展示你对你所敬酒的人的尊重,你要大声地对主酒司说,你要向某人敬酒,主酒司接到你的邀请后,要新上一杯酒,大声向对方说明,这是什么人敬来的酒,现场气氛一下被这种互敬的场面变得热闹起来。酒不能连续同一人敬三杯,彝人说,一杯酒是亲家,两杯酒是冤家,三杯酒是仇家。如果你是遇上正在喝酒的场面,在别人请你饮酒之时,你得问清,喝的是什么酒?彝族人不可无源无故地喝不明不白的酒。

彝族人接待客人,还有用兰花烟敬客的习俗。彝人说:姻亲客人来了,一杆烟,亲戚朋友来了,一杆烟,见面问候,一杆烟,吉祥如意,一杆烟。如果自己不抽烟就向主人说明,自己没有抽烟即可。

彝族人互相窜门忌敲门,一般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向主人家问:“你家有狗没有?”或“你家狗拴好没有?”主人家听到有客人在门外招呼,便答应:“狗已经拴好了,请你到家里来。”随即出门拦狗,或到门外来迎接客人。切忌什么招呼都不打,就直接闯进屋。这样主人家会马上变脸,将你赶出家门,认为这人没修养,受不到尊重。

彝族有严格的回避习俗。如果到自己的岳父岳母家或弟媳家(弟弟已分家),或姑姑家,锅庄右边主人家的位臵或主妇生活起居的房间你不能进入,必须回避。如果是女孩子,舅舅家男主人公及丈夫的哥哥、父亲所住的房间及火塘右边的男主人公坐的地方不能去。岳母不能进女婿的主位和卧室,公公不能进儿媳的主位和卧室,哥哥不能进弟弟主位和卧室。互相回避的不能开玩笑,这是一道十分严格的鸿沟,也是对人的伦理道德的一种维护,如果误闯了,你就必须以酒向主妇或主公道歉,并说明原因,争取主妇、主公的原谅。到彝族人家去,坐位的选择是最关键的,他体现了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行和修养。如果一同去有长辈,在坐次上必须让长辈坐上方,自己坐下方。说话或介绍时,必须让长辈先发言,切莫长幼不分。如果是年轻人,到别人家做客,主动帮助主人家做事,会受到主人家的表扬和亲朋的夸奖,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彝族人在火塘里烤粑,一般正面要朝火塘内,忌正反不分,还要主动翻动。烧烤好的粑从火塘里取出时要将灰拍干净,放进盛粑的器皿里。还要将火塘中烧烤的痕迹抹平。切忌从火塘的锅庄下边传递烧烤的粑。摆餐时要将汤放在近火塘的里边,将肉食放在靠火塘的外边。用餐时,也要用马食子舀二勺鲜汤喝后,将马食子挂在汤盆上,再取食物和肉食。忌直接取食,这样彝族人没人愿意和你一起出门,认为和这样的人一同到别人家做客是最丢脸的事。如果有长辈同餐,必须先让长辈尝汤,你才可也就餐。到彝族家参加过年或毕摩主持的祭祀活动时,必须要先等毕摩用餐,主人用餐后,你才可以用餐,用餐不能先于毕摩和主人,如果违背这一原则,认为神或祖就会降罪于主人或毕摩。如果自己已经不吃了,就将马食子从汤盆上取下放进盛食物的器皿中,并告诉其余人慢慢享用。遇上有人先于你放下马食子,正在吃的人主动移动一下各类食具,表示对不食者的礼节。遇上主人用鸡款待客人时,客人中最主要的人要取鸡舌占卜吉祥,以舌如鱼钩状为吉,以首尾相连无法分开者为凶,以舌呈波状向内弯曲者为进财,以向外卷曲者折财。如果主人家用仔猪作款待,主人会将猪头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羊类的招待客人,主人将会拿牛羊的膀子送给客人。彝族人用家禽或牲畜款待客人,一般要牵来当着客人的面前宰杀,表示对客人的尊敬。除鸡客人只说客气话,不能上前劝外,用牛羊等牲畜做招待时,客人必须上前劝,以表示对主人家的款待深感歉疚。

禁忌从火塘上跨过,妇女禁忌从火塘或火塘上烧的柴禾上跨过。禁忌从围着火塘坐的人面前跨过。火塘里放臵柴禾要分清头和屋,要将树梢方的一端先放进火塘,禁忌将树根一端先放进火塘里,彝族人认为这叫做本末倒臵,违背自然规律,犯了自然神灵。禁将指甲、头发、套成圈的东西丢进火塘里焚烧。送肉食给客人,忌不装食物。忌用脚踢(踏)锅庄。禁忌将梳子、针、扫帚一类的东西扔给对方,只能用手传递到对方手中。禁忌在公众场合、或当着应当回避的人放屁,彝族人说这是牲畜的行为。禁忌在公众场合或当着自己应该回避人说脏话、怪话,彝族人说样的人还不如牲畜。彝族习惯法对这些行有严格的制裁规定。一般轻则打酒道歉,重则按侮辱人格打酒道歉、还有给应回避者经济上的赔偿。

总之,彝族人是一个重礼仪、重行为规范品行修养的民族。作为现代的彝族人应该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摒弃不良恶习,成为一个即有文化,又有传统修养的新一代彝族人。

第四篇:彝族礼仪习俗[定稿]

彝族礼仪习俗

彝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除赵家店、昙华两乡的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地区彝族的婚俗与邻县相同。赵家店乡境的部分俚濮彝族,实行一种自由婚姻。男女青年在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交场合中,自找相好,相互了解,情投意合后,经父母同意即可组成家庭,不举行任何仪式,直到第一个孩子满月方才请客送礼。如果组成的家庭不睦,双方感情不合,离异也较为简单,只要在村中请一老人作证,拿一木棒剖成两半即可。昙华山等地的一些罗罗濮彝族,有一种先订情后订亲的习俗。婚姻由父母包办,三、五岁订情,订情后将幼女接回娘家扶养,待弟妹长大,能帮助家中劳动和操持家务后,男方才请舅父到女方说亲,把原先的订情改为订亲。订亲后,男方到女方家住宿,待女方怀孕才举行婚礼,把新娘从女方家背回男方新郎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宣传和贯彻执行《婚姻法》,原婚俗有所改变。

彝族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组成。男子长大成年娶妻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自立门户,其父母由幼子赡养。如果父母去世,财产归幼子继承,不与幼子分遗产。

彝族古代盛行火葬。19世纪中叶才改火葬为棺木土葬,但凶死者仍行火葬。葬仪简单,临终喂含口钱、五谷,给死者洗澡、理发、穿衣、入棺,请毕摩祭祀,死者兄弟、子侄穿麻布孝衣,为死者带孝。棺木不深埋,高出地表寸许,垒土成坟。年、节到坟前烧纸钱。彝族盛行祖先崇拜,祖灵用青松木、樱桃木、马樱花木制作,或绘制祖先像,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举行祭祀。彝族崇奉土地神,多数彝族村建有土主庙,庙内右方土地神,左方山神,居中土主神。有的彝村不建土主庙,而选三棵大树象征土地、山神、上主,谓日“神树”,常在树下设坛祭祀。彝族图腾崇拜较为普遍,以虎图腾最为明显。他们自称虎族,视虎为祖。

彝族传统认为,日月星辰,雷电风雨,草木山川,巨石悬崖,飞禽走兽,皆有其神灵,人若惹之,会得灾祸。

彝族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年正月,均给老人敬送酒饭、猪肝、腊肉。遇老人病灾,携鸡、酒及老人喜食的食品看望。平时吃饭,让长辈坐上方,盛情斟酒、搛菜。彝族关心儿童,不教唆儿童做坏事,不在儿童面前说脏话,若遇儿童跌跤、迷路、遇险等,即便是仇家孩子,也要救助,不记前仇。

彝族有好客的美德。客人进屋,起身让座,置酒款待,客人告别,举家起身,送至家门外。

彝族对座次、进餐等有定规。火塘上方是男性长辈座位,下方为妇女座席,其余人多在侧面就座。每天进餐,全家的饭均由家庭主妇盛给,食肉则由当家男子搛菜,自行去碗中嫌肉食者视为失礼。

彝族节日主要有:正月十五以前过年节;正月十五碧么开街节;二月初八插花节(马樱花节);三月二十八服装节;六月廿四火把节;八月十五尝新节;冬月冬街节。

第五篇:餐饮礼仪

餐饮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目录

古代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古代礼仪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现代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编辑本段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餐摆放礼仪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着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编辑本段美国人用餐的戒条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编辑本段其它信息 中国餐桌礼仪总结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饮食礼仪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中国餐桌礼仪15则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

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

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

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

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餐桌上的基本礼仪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餐具摆放礼仪1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①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鱼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十六种西餐礼仪须知

1、预约的窍门。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4、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5、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 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 ⑥甜点和咖啡 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酒类服务通常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签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2、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3、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14、鱼的吃法。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叉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针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由左至右面,边切边吃。

15、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6、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下载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餐饮礼仪

    第七章 餐饮礼仪 中餐 中餐,是中式餐饮的简称。它所指的是一切具有中国特色的、依照传统方法制作的、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之中所享用的餐食和饮品,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具有中国传统......

    餐饮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总结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

    餐饮礼仪

    男士服饰礼仪 穿着要求: 发型:要求保持整齐并经常梳理,不染发、烫发。前不覆额,后不蔽 领,侧不掩耳,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干练整洁。 胡须:每天都要清理。面部要情路。 西装:两粒扣只扣......

    彝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桂花中心完小彝族文化进校园 实施方案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

    浅析彝族火塘文化

    浅析彝族火塘文化 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自视为火的子孙,认为是火给他们带来了光明、温暖、熟食,摆脱了野兽的攻击„„因而把火视为驱邪消灾和带来吉祥幸福的神圣之物。在节日里,......

    餐饮文化

    回望历史聚能量蓄力餐饮促发展 经济浪潮下商机滚滚而来,各行各业冲破传统奔向新的发展,其势大有“中心开花,四面爆炸”之势。门户开放,贸易自由,使得外来资本、外来品牌悄无声息......

    餐饮文化

    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 特色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

    探寻彝族文化美说课稿

    《探寻峨山彝族文化美》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曾听我校一位老师说,他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一位知名教授讲课时说云南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是啊!我也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