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8: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第一篇: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景泰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25小题

共5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该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 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第二届《中国成语大全》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近年来,随着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友好往来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等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倍受喜爱。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受追捧

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③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②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 粱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1.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人的思想认识 D.这些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共同价值追求

12.阎肃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词作家,被称为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阎肃说:“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是一个大海,去游泳吧。读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比较得心应手。”由此可见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③要古为今用,全盘吸收传统文化 ④我们应充满文化自信,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2015年5月,3D版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上映,让人“脑洞大开”,借助3D技术,演员表演的战斗场面更加炫目,兵器抛出屏幕的视觉效果,更是激发了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看到京剧狂拽酷炫的一面。这表明 ①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②戏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5年11月2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和廊坊市联合主办的“匠•艺——2015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项目联展”在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通过展出两地非遗项目精品,宣传和展示海淀区以及廊坊市1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重磅打造非遗文化精品,促进海淀区和廊坊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乡村酒吧,习近平同卡梅伦一起品尝当地啤酒和炸鱼薯条;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习近平观看两国艺术家带来的歌舞表演。习近平指出,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④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8.“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直不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20.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2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日峻螬嵯峨,状水日汪洋澎湃;蔽苇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32封,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该书真实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图景。在现时代,抗战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③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 C.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D.优秀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精神中 25.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某校组织高二学生写《弟子规》读后感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弟子规》中讲述的守则与规范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之举,是当下已经缺失并且亟待传承的传统文化。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摧残孩子的心灵,是利用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

(1)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12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守则必须及时修订。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达成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版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深受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新版《守则》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阅读《中华世纪坛序》中的一段话: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回答为什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10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8分)

(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20个字以内。(4分)

第二篇:湖南省衡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半期考试政治科试卷(理)

时量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分,共60分)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3.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企业的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B.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有多层次的需求 C.不同时期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6.优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A.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享誉天下,这一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回答7---8题。7.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C.尊重文化多样性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9.“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8月4日,“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闭幕。来自两岸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古琴演奏家.古琴爱好者相聚在一起,为厦门听众带来一场承载华夏文明的视听盛宴。古琴文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两岸文艺界的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澜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 12.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1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6.4月29日上午,以“相约狂欢昆明,体验七彩云南”为主题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启动。在昆明大观楼的演出舞台上,巴西“国舞”桑巴舞和巴西特有的阿谢舞,动感.豪放的莎莎舞和阿拉伯肚皮舞,舞步奔放的美国西部牛仔舞.法国康康舞„„不时赢得观众掌声。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多重文化因素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18.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9.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表述主要是强调

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

D.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0.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21.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D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25.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26.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给人们或家庭造成痛苦。当人们面对疾病等重大变故的时候,人们或者看医生,或者找巫婆.神汉或者拜神求仙。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在于:

A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形式,也具有多彩的内容

B文化对经济.政治等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C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7.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8.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

①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④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近一个时期,罗阳这个与航母紧密联系着的名字,触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灵。他忠于祖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罗阳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升华。这说明

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必须发挥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 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道德模范的魅力,更能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8分)

32.为什么要培养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簇精神(12分)

3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20分)

参考答案(理)

1——10

CACCBCCCAA

11——20 ADBCDBCCDA 21——30

DDDBCC B B B D 31. 32.

33.(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6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14分)

第三篇:福建省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B.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建筑、道路、文物、工具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 D.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

A.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B.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C.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回避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3.西方学者亨廷顿说:“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我们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认识是

A.应回避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B.西方文化的传播,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C.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取代 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对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5.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对外交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形成小天井、大进深,便于通风散热。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的多元性的缩影。这说明

①民居文化是气候等环境的产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是未知 6.对右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2013年全国音乐选秀节目陷入全面混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央视综合频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16.江苏传统文化主要有以苏、锡、常为中心的吴文化,以宁、镇为中心的金陵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的维扬文化和以徐、淮为中心的楚汉文化等。江苏传统文化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7.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18.唐卡艺术涵盖了宗教文化、民族审美及藏民族民俗生活诸多内容,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深受世人喜爱,是西藏众多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唐卡艺术的继承、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材料说明

A.唐卡艺术尤其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以及整体性的特点 B.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C.中华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鲜明特性,又有各自的民族共性 D.各族人民对于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9.中华文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征服者被征服”。“征服者被征服”一个重要原因是

A.史书典籍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B.培育“四有”公民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D.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关。这些故事说明

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加以改造的结果 ④认识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据介绍,“星际列车”发射需要达30000公里以上的时速。但是,乘客与“星际列车”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这说明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6)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每点2分,以上答出4题即可)

35.(6分)(1)题中观点是片面的。(2分)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可见,认为“哲学史具体科学的基础”是错误的。(2分)(3)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会在研究中失去正确方向。可见,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分)

第四篇: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定稿]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命题人:宋丽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

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

(李泽厚《美的历程》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A.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D.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C.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元象初,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相府法曹辛子炎谘事,云须取署,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杖之于前。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①,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众前面折云:“黄门.在帝左右,何得闻善不惊,唯好减削抑挫!”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遂遣就州斩之,时年六十九。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注]①二名不偏讳:“偏”,本作“徧”,都,普遍。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下:低于 .B.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

赍:携带 .C.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瞋:生气 .D.义解闲明,应答如响

响:回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

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B.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C.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D.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弼聪颖好学,表现不俗。少年时寄住于郡学受教,老师常常惊异于他的表现。面对同郡定州长史甄琛的提问,杜弼应答迅速,甄琛大为赞叹诧异。B.杜弼质朴刚正,敢于直言。他曾引用《礼经》为辛子炎说情,触怒了高祖;后因饮酒,以多罪积累被显祖下令直接斩杀于任职所在地。

C.杜弼长于笔札,很受器重。被高祖选拔掌管机密时,有时事出匆忙,高祖来不及口授书写命令,就直接给他空白纸,让他立即宣读。

D.杜弼为政清静,深得民心。他任光州曲城县令时,施政廉洁清明,做事尽量仁爱宽恕,被远近的人所称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5分)(2)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①。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注①:“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8.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简要分析。(5分)9.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时矫首而遐观。(2),抚孤松而盘桓。

(3),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4)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5)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时代的写家 ——人民艺术家老舍

李 伟

老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里。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刘寿绵的资助上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对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同等的“写家”。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借此机会,正式辞去了教职。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就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大代表作。到了1937年7月,抗战

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当民族生存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时,个人的悲喜变得无足轻重。具备救国济世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老舍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他对臧克家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头上!„„”此时,老舍从一个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自由撰稿人,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四世同堂》最后一部的写作。

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看到身边的底层人民翻身过上了新生活,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毕竟充满了希望。在“狂喜”之中,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很快,他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真诚、执着地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为此苦恼,为此焦虑,孜孜以求。

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革”,他带着心灵和身体的累累伤痕,自沉于北京西北郊的太平湖。

老舍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他的作品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不仅描摹了一道风景,而且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开头反复引用老舍的小说,这些引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老舍能对生活有深刻独到的感悟都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B.老舍始终坚持称自己为“写家”,还戏谑地称自己等同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体现了老舍把自己看得很低,很谦虚。

C.老舍因为经历的坎坷,艺术追求的与众不同,创作理念的独到,所以他被边缘化,一度是文坛的“边缘人”。

D.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这表明他追求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

E.本文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全方位的展示了老舍的独特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一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2)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结合文章说说老舍被授予该称号的原因?(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老舍生于寒门,长于贫困,历经战乱,从小胡同的苦孩子到蜚声文坛的作家,从大杂院走向世界文坛。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结合文本和生活

感悟,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再次强调,要注意发现违反党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以及违规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②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使得孩子变成、为所欲为的人。

③安倍“拜鬼”之举招致中韩两国的反对,他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的印象。

A.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B.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C.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D.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B.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

C.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D.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③⑤②④⑥①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⑤①⑥④②③

15.在横线处补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5分)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②,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③,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16.下面是以“读书”为话题的语段,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波浪的句子构成排比句。(6分)

让我们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因诗意智慧而变得充实丰盈。

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解析: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

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答案:D 解析: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3、答案:C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居住的中心,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A 处于下 5.(3分)D

6.(3分)B 7.(10分)

(1)当时天下多难,到处有盗贼,招兵服役,(兵士)在路途中大多逃亡叛乱,朝廷忧虑这件事。

译出大意给2分;“难”“途”“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高德政非常仇恨此事,多次说他的短处。显祖内心怨恨他。杜弼依仗是老臣,仍然有公事陈请。

译出大意给2分; “衔”“恃”“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部分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当时天下多难,到处有盗贼,招兵服役,(兵士)在路途中大多逃亡叛乱,朝廷忧虑这件事。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回答说:“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侧面烘托,上片写月光下的花园和书斋前的竹林,侧面突出了月光的宁谧。②比喻,将月光比作玉,突出月光的温润宁静。③虚写(想象),沉醉于眼前的月色,油然而生对十五十六月亮的神往。④白描,语言朴素洗练,近于口语。(写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9.志趣高洁、热爱自然与生活、饱读诗书的诗人形象。花园里月光朗照,如玉般高贵雅洁,修竹丛丛,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志趣;书斋代表的是诗人对书的喜爱,从中透出诗人的博学;诗人徜徉于月光之下,传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每点两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A 3分,D 2分,B1分。选E、C不给分。(E项,“全方位”有误,文中选择老舍重要的人生阶段,有侧重点的展示;C项,“边缘人”是因为他不屈从、依附于任何人,以独立不倚的姿态屹立于文坛。)

(2)① 老舍出身于穷旗兵家庭,家中的困顿让他领悟到人间的艰辛,他的作品往往聚焦于下层百姓,常常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②抗战爆发,民族危难之时,他成为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他从一个自由撰稿人,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实际负责人,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

③1949年底老舍归国,他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在创作中一直思考自己以及作品与人民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每点2分)

(3)①比喻、拟人手法,说明老舍的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②“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了”说明老舍的文学创作来自普通百姓的生活,对生活加工、提炼之后,极富生活韵味地呈现出来。③“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该句化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的标题名在此,将老舍的文学成就与巴尔扎克相媲美,也体现作者对老舍老舍作品的高度评价,对老舍由衷的赞美。④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并且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大写家”,使结构浑然一体。(每点2分,任三点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8分)观点一:①困难虽带给老舍心灵上的创伤,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使他的思想更加深邃,意志品质更加坚定。②苦难成就了老舍。生于寒门,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历经战乱,饱经忧患。正因为此,使他成为广大下层市民中的一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百姓,看到行行色色色的人物,对生活有真切的体会。为其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③看到下层百姓的贫瘠,体会到他们的悲辛,激起他对下层百姓的同情,从而在作品中刻画普通百姓。所以他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观点二:如果老舍生活在一个宽舒的环境中,以其写作上的禀赋,敏锐的捕捉生活的能力,也一定能在文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凌辱,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他才会自杀。如果在一个宽舒平和的环境中,他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此。(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 13.B 14.A 15.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②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③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5分)16.略(6分)

第五篇: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苏教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

高 二 语 文

(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栏楯(xǔn)

茭(jiāo)白

衍(yǎn)生物

棨(qǐ)戟遥临 ....B.缂(kè)丝

婆娑(suō)

框(kuàng)架图

长歌当(dāng)哭 ....C.萌蘖(niè)

修葺(qì)

宿舂(chūn)粮

期(jī)功强近....D.攒(cuán)射

谂(shěn)知

抟(tuán)扶摇

门衰祚(zuò)薄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元旦假期过后,十几名高二年级的学生聚集到校长室门口,______学校元旦美食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②当地时间11月5日,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发生了______的汽车炸弹袭击案,约40名平民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③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一些职能丧失或者明显________的政府部门将被撤销。A.反映

骇人听闻

退化

B.反映

耸人听闻

蜕化 C.反应

骇人听闻

蜕化

D.反应

耸人听闻

退化

3、下列四句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常常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说,这是正确的。

B.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当天,全国有近10万多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

C.“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D.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养老储备总指数最高,民营企业最低。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8

A.《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B.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崇尚唐宋散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组成。《报任安书》即选自其中的“书”部分。

D.《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与《欧也妮·葛朗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B.《三国演义》中,鲁肃“巧设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作准备。

C.赵云(子龙)为了保护刘备二位夫人与阿斗,过五关斩六将,冒尽风险。刘备感动之下,把阿斗扔到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D.《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6-9题。

见村楼记

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

/ 8

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②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挽父:人名,孔子不知父葬何处,是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相告后,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娄江已湮

湮:堵塞。.B.生平犹昧之

昧:不清楚。.C.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卜:料想,打算 .D.造故人方思曾

造:拜访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江之将南折也

先妣抚之甚厚 ..B.延实为具饭

难为俗人言也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余常与中丞出郭

与蝼蚁何以异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简洁而不乏生动的文字写见村楼的环境、来历,叙写中寓含着作者深切的故人之思。

B.本文在回忆时注重细节,捕捉了日常平凡的生活画面,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

C.作者以长辈身份为楼题记,追述往事,缅怀故友,以孔子及能“自树”的大臣子孙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且能将其自然融为一体,不留斧凿之痕。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李中丞的性格特点(2分)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三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7)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欲以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 8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 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 8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

/ 8

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花瓷让我们对明代有了哪些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 8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有人说,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 8

1、D

A栏楯(shǔn)

B长歌当(dàng)哭

C宿舂(chōng)粮

2、A

“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还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而“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引申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②句是指学生把情况、意见等告诉校长,该用“反映”。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本语境说的是真实的事,该用“骇人听闻”。

“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弱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也比喻腐化堕落。句③说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减弱,该用“退化”。

3、C

A.语序不当,“常常”应在“把”前。

B.“近”与“多”自相矛盾。

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4、B

A.陈子昂错,应为卢照邻

C.《报任安书》是一篇独立的书信,与《史记》中的“书”无关。D.“元曲四大家”没有王实甫

5、A

B.“鲁肃”应为“庞统” C.“过五关斩六将”错,是关羽 D.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6、C

C项“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前面说“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此处如把“卜”解释为“料想、打算”就与语境不合,因为这是具体行为,并不是“打算”,此处“卜”应为“选择(处所)”之意

7、D

A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代词,她。B项,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对。C项,第一个“者”,定后标志;第二个“者”,……的原因。D项两个“与”都是介词,和。

8、C

C项,“以孔子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错。文章第三段说“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 父之母乎”,意思是“孔子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父亲被埋葬的地方,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知道后告诉了他我可以做挽父的母亲吗”。

9、(1)(4分)从古到今大臣的子孙年少丧父却能够自强不息、有年建树的,史书占有很多这样的人。

(2)(4分)我长久生病卧床没有寄托,就让人再次修整南阁子,它的规制格局与之前稍有不同。

10、(2分)意趣高雅、重视友情

11、(1)(4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

/ 8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答对两点即可。

(3)(4分)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12、(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茕茕独立(3)齐彭殇为妄作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淡烟暮霭相遮蔽(7)落霞与孤鹜齐飞(8)究天人之际

13、(4分)①内容上,指出那个时代横八字巷人们生活贫穷却努力把日子过出动静的特点;②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横八字巷往事的叙写。

(每点2分)

14、选取典型景物(1分),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注重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横八字巷阴冷潮湿、萧条破败的特点(1分),表现了横八字巷人们生活的贫困艰难(1分);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15、(4分)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

(每点2分)

16、(6分)①那些充满趣味的家常琐事,使我童年的记忆色彩缤纷;②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③人们在清贫中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尊严;④人们在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首先,提出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是否仅是历史偶然的问题;接着依据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指出中外交往的重要作用。(评分标准,每点2分,每点中实际各含两小点,具体见参考答案中提示。)

18、(6分)•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ƒ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风格相融合,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时尚。(评分标准,每点2分。可从商业化、民窑崛起、风格变化三个角度评判。)

19、(6分)•明初文化具有兼容性。‚明代中国通过与海外交流走向开放和进步,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ƒ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评分标准:每点2分。)20、作文(略)

/ 8

下载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景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