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锦涛同志的“四个希望”与当代青年大学生成才
胡锦涛同志的“四个希望”与当代青年大学生成才
本文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9年-第4期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于5月2日上午视察中国农 业大学,参加农大师生座谈会,与农大师生一起共同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从四个方面对当代青年提 出了严格要求和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二是“希望同学们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三是“希望同学们 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四是“希望同学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这四点“希望”,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 的殷切期望,指明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值得当代青年好好学习,深入体会,并努力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一、一定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爱国主义是一种把维护祖国利益、抵制外来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作为 自己最高职责和行为准则的精神追求,是千百年来积聚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对祖国忠诚与热爱的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是社会高尚道德和人间正气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 系方面的集中体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1]五四时期,青年们喊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赋!”这个口号,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李长春同志在《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 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 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 史进步的不朽丰碑。”[2]
正是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战无 不胜的思想武器,终于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中国广大爱国青年,团结在中 国共产党的周围,按照党指引的道路,以救国救民为宗旨,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 的浩然正气,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继承先 辈们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因此,坚持爱 国主义,既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青年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发扬五四精神,一定要牢记胡锦涛同志的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 帜”,以热爱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最大耻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新时代的爱国青年。二、一定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
知识就是力量。而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勤奋学习”。古往今来,所有 能成就大事业的先贤,无不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儒家的开山祖孔子,从十五岁起就立志求学,一直到晚年,仍然坚持“学而不厌”(论语·述 而)[3]的高尚追求;战国末年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专门撰有《劝学篇》,该文的第一句话,就是“学不可已矣”。他强调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 神,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学习,他说:“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 食,渴忘饮,始得”[5]。以上,无论是孔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还是荀子所讲的“锲而不舍”、朱子所讲的“痛切恳恻”之“工夫”,其中心思想都表达了 “勤奋学习”的理念。
在现代思想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 小平等,都无比重视学习。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他早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向全党发出号召:“我希望从我们 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6]。在这方面,毛泽东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的《矛 盾论》、《实践论》两篇光辉哲学著作,就是他当时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也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们早在青年时期,为了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曾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后来领导中国革命奠下了厚实的知识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 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7]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与日俱进,我们只有“勤 奋学习”,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新贡献。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希望”,“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 重要阶梯”,沿着这个“阶梯”,勇猛攀登,做“勤奋学习”的好青年!
三、一定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社会实践同课堂学习比起来,是又一学习途径,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 之路。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8]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标准,实践更是造就人才的大熔炉。这些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早为历史经验所证明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反帝反封的伟大事 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建设延安革命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中,冲锋陷阵。在这些实践中,革命战士们面对着反革命的围剿、日寇的扫荡、游击战的艰辛,生活的困苦等险恶的环境,知难而进,前赴后继,永不退却,表现出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正是这些 实践的锻炼,使许多爱国青年,走向成熟,成长为符合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有了他们,才保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才需求。
新中国建立后,广大爱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工农业各条战线上摸、爬、滚、打,经受各种实践的艰苦磨练。其中,许多人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宝贵人才。今天,从宇宙飞船的制造,到“三峡工程”建设、“长江大桥”设计施工;从大学课堂的知识传授,到各种科研机构的实验操作;从大工厂、大企业的管理者,到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行政领 导,可以说都是在全国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新型杰出人才。他们所走的道路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各种“实践”帮助他们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 志,成就了他们追求的事业。他们的成功,值得当代青年以之作楷模,虚心学习、认真借鉴。
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在21世纪的初期,面临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更需要借助“实践”,把自己锤炼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能挑重担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经济 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大学生,直接的冲击就是就业难问题。对此,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能被困难吓倒。经验告诉我们,挑战和机遇总 是并存的,我们要自觉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要调整就业观念,勇于到农村、基层、西部去,在基层实践中去开拓新天地。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对青年学 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 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总书记的这些话,值得我们好好思索,付诸行动。近年来,一批青年学 生,响应党的号召,赴边疆、到农村,有的作了“村官”,有的当了乡村教师,有的投身乡镇企业,坚持在基层磨练自己,其中不少人已创造出可观的业绩,受到了 好评。需要指出的是,人生价值追求“贵在坚持”!我们相信,已经深入基层的青年朋友,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顺利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材。即将步出校 门的青年学子,应以他们为先行者,牢记胡总书记的“希望”,“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勇敢地投身火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谱写出新时代青年的 赞歌!四、一定要“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奉献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 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操。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只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毛泽东同志 在70年前所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明确提倡做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0]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要做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同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做 一个“奉献社会”的人,意思是一致的,其基本宗旨就是强调“利国”、“利民”,用伦理学家的话说,就是“利他”。
“利他”,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本质特征。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倡 “天下为公”,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12],其核心思 想,就是“利他”,也就是“奉献社会”。我们今天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友爱关系。更要大力提倡“奉献社会”。社会主义条件下 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们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是以“我为人人”为起点的。只有坚持“我为人人”,让每个人自觉地为社会无私奉献,社会 才有财富积累和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基础,才有可能对个体作出回报,才能为那些失去劳动力的人们解难释困,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同舟共济”的优越性。所 以,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大力提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正是基于这一切,“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近年来,在抗疫救灾、抗洪救灾、抗雪救灾、抗震救灾一系列斗争中,涌现出千 千万万奋力救灾、勇于奉献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在灾难袭来的时刻,为了帮助人民群众解脱苦难,响应党的号召,冲在最前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百折不挠,勇 往直前,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显示了中华民族新一代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说,“奉献社会”既是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传统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我国改革 开放时期伟大的时代精神的必然归宿。胡锦涛同志情深意切地指出:“希望同学们„„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真正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为发展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形成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贡献一份力量”[13]。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这些嘱咐,为铸造自己“奉献社会”的优良品德,不懈追求,持之以恒。
胡锦涛总书记的四项“希望”,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其中第一项(“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旗帜”),为青年大学生指明了政治方向;第二项(“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阶梯”)和第三项(“把深入实践 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为青年学子指明了成长进步的“阶梯”和“道路”;第四项(“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为青年学子指明了道德修 养目标和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四项“希望”,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的青年朋友们,一定要百倍珍惜老一辈的 教诲和希望,把它作为激励自己成长、成才的思想动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跃马扬鞭,奋力开拓,大步前进,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
[1][2][7][8][9][13]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5-3(1).[3][11][12] 朱 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4] 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5] 朱子语类(卷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1.[6][1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660.[责任编辑:张俊华]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任何一名大学生在安排或设计职业生涯时,都应考虑现实的外部条件。职业世界的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勇于正视职业世界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为选择并迈向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牢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大学生择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他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就业福安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社会宏观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貌似过剩,其实和社会需要比还是严重不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和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就业观是相对稳定的。就业观具有发展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环境、经济地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相应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各异,因此每个人的就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就业观手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职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便想出不同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分都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择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会持有的价值取向。
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b.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c.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通畅d.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政府、社会更加重视,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各级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贯彻落实,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明确里具体目标和要求。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帮助就业生搜集、传递、分析、整理求职信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避免他们在择业道路上走弯路。着诸多因素都能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促进就业,国家出台的种种措施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公务员职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公务员招录人说连年增加,凡进必考的制度,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对公务员的专业素
质、智力素质的高要求,适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工作待遇,是大学生中是该职业的动力源泉。由于就业困难,竞争压力大,稳定而又薪水较高的工作自然就成了就业生的首选。
二、到企业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逐渐深入人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是社
会财富的缔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到企业就业,长远发展机会多。
到企业就业,经济待遇高。到企业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
三、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到基层就业是服务祖国的现实需要。
到基层就业是个人发展的崭新起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
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赢得了农民的赞誉和拥护。他们的职业发
展会充满机遇和希望,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自主创业已悄然升起。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他繁荣社会生活、积累社会财富、提升人的价值,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促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个饭碗,自己当老板”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自我开发成立越来越多大学生实现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对于大
学毕业生愿意干个体的,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a.现阶段,职业的新兴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变迁越来越快,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此应准确地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b.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将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和完善自身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及早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c.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分支越来越多,且相互渗透、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种确实需要“通才”,即复合型人才,故此应构造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d.自觉增强危机意识e.树立终身学习意识f.注重职业礼仪的学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浪潮汹涌,在带来更多机遇可能性的同时也意味着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新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也给予了初面社会的大学生更沉重的压力。就业始终是当今大学生首要考虑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面对职业世界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趋势,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在实现就业的道路上实现成才的理想,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正视的现实,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个人对于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与个人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人生观及价值观密切相关,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经济地位等影响。择业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定位和对职业的选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理性的就业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成才的首要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做到:
1、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目前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社会各界的职业岗位竞争仍旧激烈。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就业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机遇。因此,广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既要认清就业所面临的强大竞争,又要冷静分析形势,善于把握就业机会。既不能对职业要求太过苛刻,眼高手低,又不能在就业形势面前丧失自信,抱以悲观的态度,应当设定合理的职业期待,以理智而自信的积极心态面对风起云涌的就业情形。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日益发展的经济科技对人才相应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竞争更多表现为职业素质的竞争,素质的提高成为求职者的当务之急。当今大学生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形成自身的突出优势,同时注重人格的完善,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灵活变通能力以及责任感,形成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突现自身就业优势,在就业大军中能够脱颖而出,实现就业和成才。
3、找准自我定位
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择业中的关键点,在主观上要分析自身的个性特点、素质条件情况,尽可能树立符合自身的职业定位,在客观上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需求情况、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进行理性考虑,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择业方向。
4、掌握应试技巧
求职是自身实力的衡量,也是应聘技巧的展现。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自身优秀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都会对求职成功与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及实现步骤措施
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是顺利实现个人就业和成才的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以及人生职业规划,不同时期的职业规划呈现出各自特点,并且在各个阶段会进行调整和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应遵循量体裁衣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步骤:
1、确立志向:在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前应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在明确了大方向目标之后才能保障后续步骤的稳步进行;
2、自我评估:包括个人的内在性格和能力素质,个性、兴趣、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活动能力等方面都是需要全面考虑的因素;
3、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企业或组织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分析,即评估和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趋势,判定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等等;
4、选择职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5、确立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最长远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首先可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目标分解,划分为符合实际需要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逐步实现;
6、确定职业生涯路线:根据之前确立的职业方向及奋斗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路线,寻求最可能实现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的道路;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包括工作、训练、教育等各个方面;
8、反馈与评估:为使生涯设计行之有效,需要不断对生涯设计进行评估与修正,包括对职业的重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三、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社会是个体组成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首先考虑的是就业与个人理想的契合程度。但同时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个人的就业选择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大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应当考虑到社会现实的需求情况,理性看待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认清社会现实状况,实现追求与奉献的有机统一,追求个人理想实现的同时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四、服务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避免好高骛远的毛病,扭转对基层工作岗位的偏见,理性规划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型职业道路,将个人理想的实现提升到精神高度,自觉形成服务意识,重视和践行基层工作,努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社会主义精神理想而不断奋斗。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摘要:本文研究现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则也趋向多元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届关系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机遇、职业选择、职业挑战、大学生成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任何一名大学生在安排或设计职业生涯时,都应考虑现实的外部条件。职业世界的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勇于正视职业世界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为选择并迈向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牢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大学生择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他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就业福安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社会宏观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貌似过剩,其实和社会需要比还是严重不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和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就业观是相对稳定的。就业观具有发展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环境、经济地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相应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各异,因此每个人的就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就业观手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职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便想出不同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就 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分都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择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会持有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就业机遇:
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b.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c.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通畅d.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政府、社会更加重视,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各级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贯彻落实,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明确里具体目标和要求。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帮助就业生搜集、传递、分析、整理求职信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避免他们在择业道路上走弯路。着诸多因素都能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促进就业,国家出台的种种措施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趋向:
一、公务员职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公务员招录人说连年增加,凡进必考的制度,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对公务员的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高要求,适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工作待遇,是大学生中是该职业的动力源泉。由于就业困难,竞争压力大,稳定而又薪水较高的工作自然就成了就业生的首选。
二、到企业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逐渐深入人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是社会财富的缔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到企业就业,长远发展机会多。到企业就业,经济待遇高。到企业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
三、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到基层就业是服务祖国的现实需要。到基层就业是个人发展的崭新起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赢得了农民的赞誉和拥护。他们的职业发展会充满机遇和希望,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自主创业已悄然升起。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他繁荣社会生活、积累社会财富、提升人的价值,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促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个饭碗,自己当老板”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自我开发成立越来越多大学生实现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对于大学毕业生愿意干个体的,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如何应对职业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
a.现阶段,职业的新兴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变迁越来越快,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对此应准确地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b.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将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和完善自身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及早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c.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分支越来越多,且相互渗透、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种确实需要“通才”,即复合型人才,故此应构造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d.自觉增强危机意识e.树立终身学习意识f.注重职业礼仪的学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大学生成长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1】《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河南出版集团,2007年8月第一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第五篇:对胡锦涛对当代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的心得
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在各地团员、青年中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激励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提到了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这在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十分重要。国家、民族需要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提醒我 们,要把个人理想、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 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生才显得更有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涵深刻、意义深远,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的根本要求,是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的又一次积极的鼓舞。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所提到的精神,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将实践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切实做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开展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总书记的讲话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即“让青春在实践中闪耀”,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总书记为广大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强大动 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 期望。我一定谨记总书记的教诲,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 实的态度,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