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毛泽东与当代大学生
恰同学少年
——由青年毛泽东而感 10056062 信管 石露
青春是美好的,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题记 青春,无限美丽,因为它代表着风华正茂;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我认真地查阅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和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毛泽东,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给自己的父亲留下这样一段话“孩儿立志出乡山,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此时的毛泽东心中已有那份成就一番自己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此时他还不知道在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可是他知道男儿志在四方,他知道他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但是这已足够,也正是这样给他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敢于人先,认真刻苦,游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赏湘江美景,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记得他去参观岳麓书院时,萧子升感叹书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经作古,只空留书院的旧址。毛泽东却自信的认为“我们”便会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正是这份自信,他才敢不带分文游历湖南,率领学生军智斗北洋军阀,揽下工人夜学的招生任务。
毛泽东,是一个从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师范的时候,别人都十分紧张。只有他不慌不忙地拉着蔡和森他们去吃臭豆腐。说:“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当溃兵的探子已经揭穿他的计谋时,他还在镇定的品茶。最后,枪都顶到他太阳穴上了,他也纹丝不动。真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一个是勤奋认真的人。黎锦熙说:“每天睡得最晚起的最早的就是毛泽东。”可见他是多么的用功。他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每次读书看报纸,一有不会的问题,他就马上去请教同学和老师。连睡着的时候,书都还在手上。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书上批注和心得,更字字都刻出了他求学的孜孜不倦。如果说光是学习刻苦,这并没有什么。可是,锻炼身体,他也一样风雨无阻。无论是,太阳高照的三伏天,还是打双下雪的日子,都丝毫不松懈。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努力,他才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为今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满怀崇高理想,忧国忧民,指点江山社稷之事;他爱憎分明,激浊而扬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付之以行动;他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行为。他是伟大的,他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满腔的热情和无所畏惧的行动,在漫漫长夜击起了一声闪电,响起在巍巍岳麓之巅,惊醒了全长沙人民,也惊醒了全中国人民。他将人之“小我”融入宇宙之“大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的良好开端做出了不懈努力!
第二篇:“青年毛泽东与当代大学生”演讲比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演讲稿
姓名:刘倩
学号:10022227
年级:2010级
班级:工商(13)
专业:工商管理大类
从青年毛泽东看当代大学生
一、毛泽东的求学经历
1893年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在家乡接受了6年的中国传统私塾教育,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
第三篇:青年毛泽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青年毛泽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在探究了青年毛泽东的经历后,我们应该明白,毛泽东的成功和青年时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青年毛泽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学习的。
一、青年毛泽东的精神
(一)年少立志,胸怀天下
湘潭县韶山冲,在一片山峦绿茵环抱中,土墙草房间,水田杂陈。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一户条件较好的农家。取名泽东,意即“润泽东方”。16岁之前,毛泽东一直在这里生活。16岁之后,他的人生出现两个方向:父亲计划他去县城米店当学徒;他自己则筹划到一所新式学校读书。两种主张互不相让。争吵之余,毛泽东开始四处活动,暗中借钱。一日父亲抱怨,不做学徒,家中一年少12块钱。毛泽东当即拿出12块银洋,说,“我明日离家。”临行前,他写了首诗,夹在父亲毛贻昌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由此可见,青年毛泽东的志向是多么远大。
(二)探求新知,追求真理
青年毛泽东从少时起就勤奋好学,其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求知求真理。读书不畏苦,方能得真知。青年毛泽东刻苦学习的态度,在于他一同求学的学习中是有口碑的。青年毛泽东刻苦读书,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他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了吃饭,实在饿了,就到伙房吃点冷饭,优势则连冷饭都吃不上。当时,同学们抱怨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图书设备少,食堂伙食差,厌烦学习。毛泽东出来不参加同学们的议论外,还进场开导他们:学习当然要适当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假如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没有努力学习的决心, 纵然学习条件十分优越, 也还是学不到多少东西。毛泽东除了刻苦读书外, 还特别注意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 诸如不动笔墨不看书;不耻下问, 虚心向他人求教;喜欢独立思考, 不盲从他人意见, 等等。正是由于青年毛泽东孜孜不倦地求学, 不断地在刻苦学习中获取新知, 探索真理, 最终, 他的知识大为长进, 政治觉悟也大为提高。
(三)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
青年毛泽东认为, 青年人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种精神是必须大力提倡的, 那就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他在《讲堂录》的“ 修身” 一节中指出: “ 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 农则废其田畴, 工则废其规矩, 商贾则废其所鬻, 士则废其所学。业则废矣, 无以为生, 则杀身亡家乃随之。因而懒惰, 始则不进, 继则退行, 继则衰弱, 终则灭亡”。因此, 他主张:
“ 少年须有朝气, 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 乘疏懈之隙也, 故曰怠惰者, 生之坟墓。他认为, 人的至刚至强的意志也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和考验, 努力奋斗而形成的。基于此, 毛泽东很赞成孔门弟子的“ 安贫乐道” 精神, 认为“ 安贫者能成事”, “ 咬得菜根, 百事可为。”毛泽东不仅赞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而且, 他将这一精神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在长沙求学的几年中, 他利用一切机会自觉地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 每到假期, 他总是身无半文, 仅带一把雨伞和几件换洗衣裳, 邀好友去乡村“ 游学”。渴了, 就到溪边喝几口水, 饿了, 就摘山里的野果充饥, 夜里露宿河滩边, 以大地当床, 月亮作灯, 自寻其乐。毛泽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 既体察了民间疾苦, 又养成了自己能吃苦的品格。1918年, 新民学会成立时, 他把“ 不懒惰” “ 潜在务实” 等, 写进了新民学会的会章中, 希望会员们都能养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能打硬仗的精神。
(四)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毛泽东认为人生态度不只是指对衣食住行等问题所关注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社会改造的个人感想, 以及对人类进步的处世态度。毛泽东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国家现状民族前途所抱的悲观态度以及厌世情绪, 作了严肃的批评。他主张个人应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竭力提倡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才不胜今人, 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 不足以为学” 因此, 青年毛泽东在求学中, 忍劳苦, 制嗜欲, 淡泊明志, 节俭朴实倾全力与读书学习、求新知、找真理之中。可见,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 就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完成改造中国社会的大业。1915 年秋, 毛泽东通过“ 征友启事” 的方式,联络了一批“ 刻苦耐劳的, 意志坚定的, 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这批人, 都是生活态度严肃, 不屑于谈论身边琐事, 几乎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他们谈论最多的是“ 人的天性, 人类社会, 中国, 世界, 宇宙”, 是怎样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的问题。1918 年, 毛泽东以这些青年志士为基础, 成立了进步社团新民学会。可见, 毛泽东不仅自己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就是结交的朋友, 也要求他们的人生态度必须奋发向上。
二、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青年毛泽东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丰富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他组织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他的书本以外的知识,锻炼了他社会活动的能力,也使他认识到改良救不了中国。
而如今的当代大学生,总是茫然地看着未来,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现在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对于一些人来说甚至是无聊,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玩游戏看电视,完全堕落了,这使当代大学失去了它最基本的意义。青年毛泽东在这个年纪时,已经在思考国家的出路和民族的前途,已经在为自己的理想日夜不息的奋斗和积累着。强捻毛泽东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他理应成为我们的榜样,成为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而我们应该反思过去,下定决心好好利用未来的时间。在未来里,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有着比青年毛泽东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比青年毛泽东更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还在等什么,还在犹豫什么,努力,奋斗,明天再我们脚下。正如毛主席曾今说过,“世界是
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在我们身上!
第四篇:毛泽东青年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毛泽东青年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使得毛泽东从少年时就树立了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风在中国大学内可谓是狂风暴雨,大有不可收拾之势。当代大学生更是缺乏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还很自我解嘲说:“我不是伟人,也不要做伟人。经济社会有钱才是硬道理。”老实说,大学生能在万人齐挤独木桥时突围出来本来就是时代的骄子,上帝的宠儿,可是我们中的一些人 明显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容易满足现状。从来学生都是社会中最纯净的,最富有活力的团体。一个民族,当大学生人人都谈论着名利、金钱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类?还记得当初党代表下班级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到,现在的社会上的腐败问题。一个个对于它都是深恶痛绝的样子。然而试问,在私底下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又会咋样做拉?而贞德 到了那个时候也只能以:“哎,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来聊以自慰。而我们在发出这样的感慨的时候,一方面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内心对它的默认。我们认为我们无力改变它便接受了它。实则无奈之举,或是无能之举,不知曾有君想过能去改变些啥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做些啥拉?答曰:“正视它,接受它,改变它,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如若这样我们的祖国将会更美好,我们的主席何尝不是这样类。
第五篇:当代青年大学生与“中国梦”
当代青年大学生与“中国梦”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今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大学本来就是充满梦想之地。大学生处于逐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造就一大批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就是高等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应当作出的贡献。高校要让中国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从而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正能量的释放源。
“中国梦”深刻道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
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段和他人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实现这一宏伟大业,需要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们为之开拓创新、努力奋斗。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不断进取,继续“圆梦”。这样,实现中国崛起与“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定将指日可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儿童时代,梦想是一个喜欢的电动玩具,是一次游乐场的玩耍;在小学时代,梦想就是拥有一个漂亮的书包,期末考试的双百;在中学时代,梦想是一次次满意的月考成绩,是考入理想高中、大学。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要明白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梦需要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中实现。面对着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我们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修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努力地学好本专业知识,练就扎实本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可堪大用的国家栋梁之才,在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之中,在将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让青春的价值得以展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