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

时间:2019-05-15 08: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

第一篇: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1.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于2016年9月1日投入使用。该套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材料提到的这些文化 ①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影响当今社会发展 ②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于现实 ③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应顺应社会变迁以促进人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俗称开笔礼。开笔礼又称“破蒙”,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从传统文化的形式看,开笔礼属于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3.千年瑶寨,位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寨门海拔803米,宋代城墙占地面积11公顷,鼎盛时期有排瑶700多栋,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千年瑶寨

①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 ③对研究瑶族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4.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为传统文化提供正确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古典诗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信息时代非但不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新兴的时尚。在各大网站中,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重要的时尚元素之一。以下对于古典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典诗词辉煌灿烂,不存在不合时代发展的封建遗存

②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是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富精神财富 ③古典诗词魅力不减,理应全面继承并使之能发扬光大 ④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对漫画《拧》中商家的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懂得传统文化并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②利用传统文化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正确发挥了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④严重扭曲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价值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7.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悠久,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使得许多新生一代很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和思考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B.传统文化的精髓已不符合现实生活 C.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D.要改造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

8.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轻轻,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灭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9.“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推崇的自我修身方法。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做到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③党的建设要全面吸收传统思想 ④儒家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是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 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3.拦街福是温州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传统拦街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去粗存精的工作,将其成功打造成旅游节的重头戏。上述事实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B.传统文化在继承后得到发展 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4.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 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人民日报》于2016年5月27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神纽带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压岁钱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这本是一种体现亲情的饱含祝福的礼尚往来。如今,压岁钱却被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关于“压岁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岁钱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

C.压岁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压岁钱如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

20.北宋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春未老,风细柳 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中描绘的情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这表明

①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早年下南洋的广东人聚居一地,生活习俗和乡音至今没有多大改变,粤语讲得相当地道。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民族性 B.绝对稳定性 C.一定继承性 D.鲜活时代性

22.《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材料中的“老腔”

①是当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 ③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④是当地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第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博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 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5.儒家思想,许多人觉得是糟粕,其实不然。儒家思想一部分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是《论语》是《中庸》是《大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另一部分是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教,是三纲五常,是三从四德,禁锢着人性。儒家的哲学思想是划时代的,儒教则是要打破重建的。儒家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一直适用,但儒教随着小农经济的破产退出舞台,而且儒教也并非就是糟粕,他曾经有过正面的意义,只不过环境的改变让他失去了土壤。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正确认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某校组织高二学生写《弟子规》读后感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弟子规》中讲述的守则与规范己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之举,是当下己经缺失并且亟待传承的传统文化。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摧残孩子的心灵,是利用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1.D 2.A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理解和习惯。由此可知,开笔礼应属于传统习俗,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A千年瑶寨属于传统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千年瑶寨作为文化遗产,对研究瑶族文明的研究意义重大;作为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①③符合题意。②指的是传统习俗,与题意无关。传统建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④观点错误。

4.B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①符合题意。乡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均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

5.D古典诗词属于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④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可能会存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应该正确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批判继承,①③观点错误。

6.D漫画《拧》反映了某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一味强调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严重扭曲和亵渎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割裂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都是对漫画寓意的错误解读。

7.A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由于远离现代生活而使新生一代难以理解,这说明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从而更好地被新生一代接受,A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B观点错误。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A错误;保护和传承传统家书是因为家书作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B正确;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基本特征不变,但是具体内容会因时而变,意在表明要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C不符合题意;保护家书主要在于它是文化遗产,而不是因为文化环境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9.A儒家思想在今天的党员干部中践行,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故题肢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10.A 11.A材料描述了我国“先生”这一词语文化的内涵的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 性和民族性,①符合题意;两岸都充分利用“先生”这一尊称,表明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发展才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起阻碍作用,②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2.D从题干的含义上看,该题是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题干设问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上看,该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所以,正确选项必须是说明为什么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D适合题意;AB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3.A温州市政府对传统拦街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去粗存精的工作,将其成功打造成旅游节的重头戏。上述事实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A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在继承后不一定得到发展,B错误;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先进的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4.B传统家风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其注入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②错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5.C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引领世界,故排除;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巧妙的融入了古典诗词,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峰会,说明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6.A“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特点的文化活动,①正确,体现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神纽带,选A;③不选,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选,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7.B今天,我们仍借助源远流长的“礼”文化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即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A、D都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没有时代的先进性,C排除。故本题选B。

18.D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故排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强调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斟,故题肢③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调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 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19.D选项A说法过于绝对,应该是批判继承并加以发展;选项B说法错误,没有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选项C说法错误,排除;选项D正确认识了传统文化的作用,适合题意。

20.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项表述不科学;本题材料中“苏轼的《望江南》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时的心境”以及“该词中描绘的情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等,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也说明了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项表述不科学;故答案是B项。

21.C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C适合题意;A、D没有体现;B是错误的,排除。

22.C文化具有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呈现一定的区域性。材料中的“老腔” 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体现了老腔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选C;①不选,因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实践;④不选,因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3.C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选C。

24.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其具体内涵也是变化的,①观点错误;传统节日不是民族精神的精华,③观点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25.①儒家思想形成于历史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儒家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对今天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儒家思想只有顺应生活变迁,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④儒家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家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6.(1)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①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二篇: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进入新课之前让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看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问题探究一:

(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2)你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展示图片:针灸 京剧 书法和绘画

(中国风歌曲:半城烟沙 半面妆 悲曲 长衣袖 床前明月光 春熙路旁 蝶离飞 断桥残雪

发如雪

故人叹 蝴蝶 花甲 花落随 回音 诀别诗 看穿 兰亭序

梨花香 龙鳞 庐州月

牡丹江 娘子写 七夕 千里之外 秦月楼 青花瓷 青衣 清明雨上 如果当时 若相惜 三国恋

少年游 诗人的眼泪

蜀绣 谁动了我的琴弦 苏三说 岁堤春晓 桃花开 天下 无瑕 西关

西厢 月光 仙剑问情 潇湘雨 笑望蝶

烟花易冷 一句一伤 忆长安 姻缘 葬英雄 诛仙恋 醉赤壁 醉青楼)

师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是:

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师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

师问:我国传统习俗你知多少?你知它们的由来和演变吗? 学生举例: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师设问: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呢?(学生发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探究二

设问: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学生讨论)

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2、传统建筑

请同学们看图片: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儿胡同,故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江南的水乡,蒙古的毡房等。

问题探究三: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3、传统文艺 展示图片:《诗经》、四大名著、京剧、传统书法和绘画等。

4、传统思想

师设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影响深远的传统思想? 学生讨论举例:儒家思想中的“和”、民本思想、诚信、中庸、“大同思想”等。

师归纳总结:儒家思想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更详细内容且听下一个探究活动详解。

以上只是从多个不同方面看传统文化,当然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我们没办法一一列举,就像奥运会开幕式上因为时间的关系,张艺谋导演也没办法将中国全部的特色文化都搬到舞台上。所以传统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就留着同学们课后再去探究。

师: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呢?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

问题探究四:

1、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2、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会徽体现了:

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自由发言)

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

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材料: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问题探究五:设问: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4)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哪位同学能列举这方面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言)

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呢?

以传统思想“孝”为例。

教师启发:“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家庭

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孝”里包含了尊老、敬老、养老等积极的一面,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大孝子,有很多孝的典故,如卧冰求鲤、为母埋儿等。我们在被他们的孝心感动的同时,在继承他们孝的思想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一些的感触、思考呢?或者说传统道德里的“孝”有没有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一面呢?

问题探究六

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

传统“孝”里有一些愚孝的成份,例如《论语》里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等,我想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物质条件不太富足的古代社会,在面临生存危机时,人们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往往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锦衣玉食,那就是孝了。而在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的今天,很多老人也不需要向子女索要生活费,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希望子女多点陪在身边,常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那样。

在现代社会中也涌现了许多的孝子,他们可能没有卧冰,没有埋儿,但一样感人肺腑。如湖北“一女养八老”的刘春枝。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课堂小结:设问: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应该形成哪些基本理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在了解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上,感受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现实生活中,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继承过程中得到发展,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①传统习俗②北京故宫、长城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④《论语》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⑥延安宝塔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打上历史的烙印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文化的()A、继承性 B、积累性 C、稳定性 D、民族性

4、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1)、具有民族特色 2)、一旦形成永不变 3)、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4)、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感 A、124 B、234 C、134 D、123 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6、2005年4月,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大陆民众最感动的句是“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

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

B、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 C、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课后作业: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

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因有人说我们应该取消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你赞同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补充资料:

1、京剧: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京剧是徽剧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簧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并有固定的程式规范。京剧是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2、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

3、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第三篇:2017高中政治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模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进入新课之前让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看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问题探究一:

(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2)你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展示图片:针灸 京剧 书法和绘画

师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是:

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师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

师问:我国传统习俗你知多少?你知它们的由来和演变吗? 学生举例: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师设问: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呢?(学生发言)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探究二

设问: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2、传统建筑

请同学们看图片: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儿胡同,故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江南的水乡,蒙古的毡房等。

问题探究三: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3、传统文艺

展示图片:《诗经》、四大名著、京剧、传统书法和绘画等。

4、传统思想

师设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影响深远的传统思想?

学生讨论举例:儒家思想中的“和”、民本思想、诚信、中庸、“大同思想”等。师归纳总结:儒家思想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更详细内容且听下一个探究活动详解。

探究。

师: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呢?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

问题探究四:

1、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2、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会徽体现了:

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自由发言)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

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

以上只是从多个不同方面看传统文化,当然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我们没办法一一列举,就像奥运会开幕式上因为时间的关系,张艺谋导演也没办法将中国全部的特色文化都搬到舞台上。所以传统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就留着同学们课后再去

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材料: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问题探究五:设问: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4)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哪位同学能列举这方面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言)

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呢?

以传统思想“孝”为例。

教师启发:“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孝”里包含了尊老、敬老、养老等积极的一面,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子为父隐”等,我想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物质条件不太富足的古代社会,在面临生存危机时,人们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往往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锦衣玉食,那就是孝了。而在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的今天,很多老人也不需要向子女索要生活费,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希望子女多点陪在身边,常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那样。

在现代社会中也涌现了许多的孝子,他们可能没有卧冰,没有埋儿,但一样感人肺腑。如湖北“一女养八老”的刘春枝。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课堂小结:设问: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应该形成哪些基本理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在了解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上,感受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现实生活中,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时,在继承他们孝的思想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一些的感触、思考呢?或者说传统道德里的“孝”有没有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一面呢? 问题探究六

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

传统“孝”里有一些愚孝的成份,例如《论语》里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隐,许多大孝子,有很多孝的典故,如卧冰求鲤、为母埋儿等。我们在被他们的孝心感动的同

第四篇:2018高中政治小题狂刷07传统文化的继承3

07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答案】C

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据此完成2~3题。

2.剪纸艺术家用古老的剪纸艺术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民族性

【答案】B 【解析】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说明剪纸的基本特征不变,但是其内涵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

3.面对剪纸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以时代文化彻底改造传统文化 ④以外来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A.①② 【答案】A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B.相对稳定性

C.多样性

D.继承性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4.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答案】B

5.“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过去青州人人传唱的童谣,今天“小鼠标,跳跳跳,文明上网要记牢;鼠标点头微微笑,学习知识很重要„„”又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谣。青州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怀。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青州童谣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B 【解析】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青州童谣属于传统歌曲,是传统文艺的继承,故选B。

6.某市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商贸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住房也升级为象征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这些高楼大厦大都装饰了古典的楼顶和楼檐。由此可见

A.现代设计师没有古代设计师聪明 B.传统建筑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继承

C.沿袭古代造型的房屋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D.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

B.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

【答案】B 【解析】“高楼大厦大都装饰了古典的楼顶和楼檐”,体现的是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的继承,B符合题意。A、C、D说法不符合现实,排除。

7.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相互激荡 【答案】B

8.“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求同存异,相互借鉴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今天我们继承了“清明祭祖”的内容,但扬弃了其形式,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素材,是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①要通过传承来积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10.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有“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思想,今天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彰显了德法并重,又区别于古代的“礼法合治”。下列选项与材料内涵一致的是

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革故鼎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今天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彰显了德法并重,又区别于古代的‘礼法合治’”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11.下面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A.传统习俗

C.传统思想 【答案】C

B.传统建筑 D.传统文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两块牌匾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故选C。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菊儿胡同住宅楼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据此完成12~13题。

12.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烙印 D.文化具有世界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东方的、中国的”就明确指向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A。13.菊儿胡同“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意思是说 A.菊儿胡同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又因时而变 B.菊儿胡同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C.菊儿胡同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菊儿胡同是我国目前最出色的建筑 【答案】A

14.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答案】C 【解析】①中“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说法错误,排除;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是不符合实际的,排除②。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故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③④正确。故选C。

15.采用现代动画技术的动画片《三毛奇遇记》,将三毛塑造成“富二代”,穿一身流行的嘻哈装,开着大飞机,带着小哥们游历童话世界„„新三毛让小朋友乐不可支,收视率高,也给品牌商业带来开发前景。但只留下老三毛那三根标志性头发的新三毛,着实让老粉丝们“很汗很无语”。这说明

A.只有对传统文化作品原汁原味地保存才是最好的传承 B.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会产生负面影响 C.传统文化作品传承不能偏离原著的灵魂 D.商业化运作必然导致传统文化作品传承迷失方向 【答案】C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适应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备受大众欢迎。这说明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答案】D 【解析】通俗语言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诠释经典的书籍,说明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容又因时而变,故选D。17.《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A.①② 【答案】C

【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①④。②材料未体现,排除;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故排除③。

18.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事业等,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关心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这说明

A.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 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敬老爱老的内容、形式因时而变,C符合题意。

1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切入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该节目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A.诗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C.流行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D.中华文化的力量在于传统文化的力量 【答案】B

B.②③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①④

D.③④

20.习近平就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增强“四个自信”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明确要求,其中提到“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之所以要讲清楚这一点,是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①能凝聚民族力量和维护祖国统一

②能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历史更优秀 A.①② 【答案】A 【解析】①②分别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角度阐释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③④说法错误。

21.(2017·天津文综)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答案】B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2016·北京文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选C。

23.(2016·江苏政治)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C.时代的先进性 【答案】B

B.相对的稳定性 D.强大的包容性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材料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④与题意不符,材料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第五篇:河北邢台市高中政治11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时练4!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选择题

1.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说明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人们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D.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2.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可见,哲学的智慧源于

A.人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书籍 D.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科学合理膳食就能吃出健康和美丽,而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下列选项与“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意思相符合的有 ①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②哲学不解决具体问题但能给人指明方向 ③惊讶是哲学家的情绪,是哲学的开端 ③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5.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②用烛光装满小屋③拔苗助长④司马光砸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内监督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A.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是获得正确的认识

C.社会实践是哲学的来源 D.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不具备哲学知识的

7.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 ③真正的哲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在物质匮乏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面对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哲学能为我们的心灵建造一个坚固的“哲学小屋”,并帮助心灵搬家,走出困境。由此可见,哲学

A.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 B.其任务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 C.致力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 D.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1.哲学需要一种独特的主观状态,这就是惊异(或疑惑、好奇)。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中,泰阿泰德对于“什么是知识”感到“疑惑”,苏格拉底回答道:“这种疑惑感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哲学确实没有别的起源。”可见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中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C.哲学的任务就是满足人的好奇心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哲学开始 12.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某小学决定,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支持,认为能启迪思维;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对该小学的做法,你是质疑还是支持?请说明理。

14.屈原的《天问》里面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表达了其对世界本质的理性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总体认识,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巨峰。关于其写作灵感与缘由,汉朝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有一段描述:“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于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1.B 2.D 3.C 4.B 5.B 6.A 7.A 8.C 9.C 10.D 11.B 12.B 13.

支持。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启迪思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小学生好奇心重,学哲学可以扩展视野。

反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小学生思维还不够发达,学哲学是浪费时间;哲学需要建立在具体科学知识基础上,小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学不了哲学。14.

(l)“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体现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明了惊讶、追问和思考是哲学的起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整个材料表明,哲学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载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邢台市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