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议管理_(概念及会前会中会后工作)
会议管理——会议概述
会议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召集人们商议事情,沟通信息,表达意愿的行为过程。
会议分为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三种。
一般而言,会议申报与审批大体有三种形式:口头申报、书面申报、会议申报。
秘书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申报召开的会议,要本着精简从严的审批原则,严格把好审批关。要分析会议是否有必要开,能否合并开,可否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等。会议审批还应遵循“一支笔”的原则。
会议管理——会前筹备
一、拟订会议议程、日程
(一)会议议程和会议日程的内容及作用
1、会议议程的内容
会议议程是为完成议题而做出的顺序计划,即会议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的大致安排,会议主持人要根据议程主持会议。会议议程是会议具体的概略安排,它通过会议日程显示出来。大中型会议的议程一般安排如下:开幕式;领导和来宾致辞;领导作报告;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参观或其他活动;会议总结;宣读决议;闭幕式。
2、会议日程的内容
会议日程就是根据议程逐日做出的具体安排,它以天为单位,是会议全程各项活动和与会者安排个人时间的依据。
3、会议议程和日程的作用
通过了解会议议程和日程,与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会议所要讨论的问题,清楚会议顺序计划,即获得有效信息。会议议程更是一个沟通的平台,一个高效的市场管理工具。
(二)会议议程的制定程序
1、明确目标和参加者
2、安排各议程事项的时间
3、确定每一项议程
4、决定会议讨论形式
(三)会议日程的编制方法
1、制定议程表时,应注意议题所涉及各种事物的习惯性顺序和本公司章程有无对会议议程顺序的明确规定。
2、制定议程表之前还须明确会议活动的人员、日期和时间、地点、有关的餐饮安排。
3、宣布议程,然后说明一些有关此次会议事务性的内容,之后在安排讨论的问题。
4、尽量将同类性质的问题集中排列在一起,这样既便于讨论,也便于有关列席人员到会和退席。
5、保密性较强的议题,一般放在后面。
二、提供会议地点的备选方案
(一)会议地点选择的要求
1、交通便利。
2、会场的大小应与会议规模相符。
3、场地要有良好的设备配置。
4、场地应不受外界干扰。
5、选择会议地点应考虑有无停车场所。
6、场地租借的成本必须合理。
(二)会议场地选择的工作程序
1、会议的目的与形态
2、实质上的需要、与会者的期望
3、列出选择会议场地需求的工作清单,确定会议场地
4、对会议地点进行确认 考试大编辑整理
5、签订书面合同
(三)实地考察会议地点的注意事项
1、会见能作决策的人,有利于以后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只要可能,一定要在酒店建议的日期去参观。
3、不要出于个人原因再次参观酒店。
4、不要带家属同行参观。
5、要考虑是否以一个普通客人的身份不宣而至,以检查酒店对客人的接待情况。
6、要考虑另外一两家酒店作为“备选”,以免因谈判失败而出现被动局面。
三、布置会场和安排座次
(一)会场整体布局安排
1、会场整体布局的要求
(1)庄重、美观、舒适。
(2)会场的整体格局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形式创造出和谐的氛围。
(3)中大型会议要保证一个绝对的中心。
(4)小型会场要注意集中和方便。
2、会场整体布局的类型
(1)较大型会场的座次安排。
(2)中小型会议的座次安排。
3、会场整体布局安排的工作程序
(1)确定会场形式。
(2)合理摆放桌椅。
(3)布置附属性设备
(二)主席台的座次和场内座次安排
1、主席台座次和场内座次的要求
主席台是与会人员瞩目的地方,也是会场布置工作的重点。各种大中型会议均应该设主席台。座谈会和日常工作会议一般不设主席台或主席桌。无论是否设置主席台,都要注意使会议主持人面向与会人员,避免同与会人员背向现象。另外,一般会议不必把众多的领导人都请上主席台,只请讲话人和主持人即可。
2、主席台的座次和场内座次安排
(1)安排主席台的座次。会议主席台就坐者都是主办方的负责人、贵宾或主席团成员,安排座位时应注意以下惯例:
1)依职务的高低和选举的结果安排座次。职务最高者居中,然后按先左后右、由前至后的顺序依次排列。正式代表在前居中,列席代表在后居侧。
2)为工作便利起见,会议主持人有时需在前排的边座就座,有时可按职务顺序就座。
3)主席台座次的编排应编制成表,先报主管上司审核,然后贴于贵宾室、休息室或主席台入口处的墙上,也可在出席证、签到证等证件上表明。4)在主席台的桌上,于每个座位的左侧放置姓名台签。
(2)安排场内其他人员的座次
1)小型会场内座位的安排。分清上下座,一般离会场的入口处远、离会议主席位置近的座位为上座;反之,为下座。会议的主持人或会议主席的位置应置于远离入口处、正对门的位置。
2)中大型会场内座次的安排。常见的安排方法有三种:
①横排法。是按照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以及姓氏笔画或单位名称笔画为序,从左至右横向依次排列座次的方法。
②竖排法。是按照各代表团或各单位成员的既定次序或姓氏笔画从前至后纵向排列座次的方法。将正式代表或成员排在前,职务高者排在前,列席成员、职务低者排在后。
③左后排列法。是按照参加会议人员姓氏笔画或单位名称笔画为序,以会场主席台中心为基点,向左右两边交错扩展排列座位的方法。
四、发布会议信息
(一)会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1、会议信息的内容
会议信息的内容包括:会议的报名时间、地点、费用及方法;会务联系电话与联系人;会议报到及会议议程、日程;与会者的信息;会议报送的交流信息;会议的记录和纪要内容;会议的宣传报道内容;会议的决议内容。
2、会议的类型
会议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性质和特征的异同,将信息分成各个类别,使信息条理化,便于存放和查找,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二)发布会议信息的工作程序
1、传递会议通知信息
2、分发传递会议文件
3、沟通传递会议有关情况
(三)注意事项
1、发布会议信息前要进行报审
2、要对媒体进行选择
五、安排会议食宿
(一)会议餐饮的常识和工作程序
1、会议餐饮的常识
(1)餐饮安排的原则是让代表吃好而又不浪费。
(2)就餐大体上是一个标准,要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代表和年老体弱者。确定好伙食标准和进餐方式,照顾南北不同代表的口味。
(3)秘书人员应提前到现场布置并检查组织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事先将座位卡及菜单摆上。
(4)座位的通知除在请柬上注明外,还可在宴会上陈列宴会简图,标出全场座位以及全体出席者位置,还可用卡片写好姓名席位,发给本人。
2、安排会议餐饮
(1)根据会议的经费和人员情况决定会议餐饮的标准。
(2)就餐方式可根据会议的规模和性质来确定,提倡实行自助餐制和分餐制。
(3)事先与提供餐饮的单位确定餐饮时间和地点。
(4)事先设计和确定就餐的凭证。
(5)要与饭店一起确定菜单,饮食要卫生、可口、品种多。(6)事先要准备好干净的饮食用具。
(7)给因开会或服务工作误了用餐的人员预留饭菜。
(8)做好饮水、饮料的供应。
3、会议餐饮的类型和标准
(1)早餐。早餐食物的选择可以是正规的复杂早餐,也可以是自助早餐。
(2)会场休息期间的茶歇。一般供应咖啡、茶或其他饮料。
(3)午餐。午餐不宜大吃大喝,以免影响下午的会议安排。
(4)正式晚餐。晚餐食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到营养和健康,又要考虑到出席者的口味和特色。
(5)招待会。应选择健康的、美味的、人们爱吃的配餐。
(二)会议住宿的常识和工作程序
1、会议住宿的常识
(1)要提前编制住房方案。
(2)长者、尊者、领导要适当照顾。
(3)具体安排住宿时,要根据与会人员职务、年龄、健康状况、性别和房间条件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4)有时还要按地区集中,统筹安排。
(5)不同标准的房间要作合理分配,一般是根据房间的不同规格并结合代表具体情况列出住宿表。
(6)报经有关领导审定后,按表分配住宿,做到有条不紊。
2、安排会议住宿
(1)安排方式的选择。
(2)预定会议住宿的程序。
(3)确定会议住宿的程序。
3、会议房间的分配
(1)如果由主办方支付费用,则需按其职务标准安排住房,除了部分嘉宾和主办方的领导,其他与会人员的住宿标准应相近。
(2)年龄较大的与会者和女性应尽量安排到向阳、通风、卫生条件较好的房间。
(3)注意尽量不要把汉族与会者与有禁忌的少数民族与会者安排在同一房间。
(4)可预先在会议回执上将不同规格的住宿条件标明,请与会者自己选择预订。
(5)预订住宿地点的工作一定要打出提前量,预订数量上应略有富余。
六、邀请会议嘉宾
(一)、会议嘉宾的类型和要求
1、会议嘉宾的类型
(1)组织方的上级领导和政府官员。
(2)企业的重要客户和各种利益相关方。
(3)社会名流和电影明星。
(4)对实现会议目标有潜在贡献的人。
2、嘉宾邀请的要求
(1)要事先确定嘉宾名单,并事先与嘉宾沟通确认能否出场。
(2)要发出正式邀请函。
(3)要做到有礼貌。
(4)要了解嘉宾各自的背景,处理好嘉宾之间的关系。(5)对于难以分辨是否应该邀请的人士,最好能采取“宁可邀请,而不排斥”的原则。
(6)嘉宾人数不宜过多。
(二)邀请会议嘉宾的工作程序
(1)在邀请参会嘉宾方面,要开会研究,确定嘉宾名单,而接下来邀请嘉宾的工作就由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
(2)拟写并发送嘉宾请柬,要使每一份请柬都制作精美。
(3)要逐一与嘉宾联络,确认其参会情况。
(4)在会议正式召开之际,要再次与嘉宾联系,并确认如何接送。
七、准备会议资料、会议用品
(一)会议资料的类型和准备
1、会议资料的类型
(1)来宾资料:会议手册、宣传材料、会议管理性材料。
(2)会议资料:开会的请示、提交会议审批的文件、会上用的文件、会议宣传性文件。
(3)沟通资料:来宾登记表、住宿登记表、用餐分组表、会务组成员通讯录。
2、会议资料的准备
(1)来宾资料袋内容:会议手册、会议文件资料、分组名单、笔记本、文具、代表证、房号、餐券等。
(2)会务资料内容:接站一览表、来宾登记表、住宿登记表、用餐分组表、订票登记表、会议讨论分组表、会务组成员通讯录。
(3)沟通资料内容:会议参考文件、会议宣传文件资料、各种记录、各种会议协议和合同以及相关资料。
(二)会议用品的类型和准备
1、会议用品的类型
(1)必备用品和设备是指各类会议都需要的用品和设备。
1)会议内设备主要包括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录音、摄像等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设施等。
2)常用物资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或小型DVD、胶卷、饮用水、一次性水杯、电池、裁纸刀、剪刀、胶带纸、双面胶、回形针、大头针、胶水、白板笔、白粉笔等。
(2)特殊用品是指一些特殊类型的会议所需用品和设备。例如,选举会议、谈判会议、庆典会议、展览会经常需要的特殊用品和设备,如伴奏带、投票箱、旗帜、仪仗队、鲜花等。
2、准备会议用品
(1)检查空调设备,必要时做好开机准备,一般要在会议前两小时预热或预冷。
(2)检查好灯光、扩音设备。
(3)检查黑板、白板,确保已擦干净,准备好粉笔、指示棒、板擦等用具。
(4)如有陌生人或外来人参加会议,摆放好姓名牌,注意文字大小适当,清楚易认。
(5)在每人座位前摆放纸笔。
(6)多媒体电视需要安放投影机、屏幕、录音设备等。
(7)如果有选举、表决、表彰的议程,还需要准备好投票箱、计数设备和奖励用品。
(8)会期较长的会议,要安排好茶水饮料,并指定专人服务。
(9)如果是电话、广播会议,须提前检查线路,保证音响效果良好。
八、安排会议礼仪服务
(一)会议礼仪的种类
1、会议的通用礼仪(1)会议文书礼仪。
(2)迎送礼仪。
(3)参会礼仪。
(4)服务礼仪。
2、主持人的礼仪
3、会议发言者礼仪
4、会议参加者礼仪
(二)安排会议礼仪服务的工作程序
1、选择会议礼仪服务人员
(1)从组织内部员工中选择。
(2)聘请专业礼仪公司或礼仪人士承担会议主要的礼仪服务。
2、分解工作程序
3、培训会议礼仪服务人员
(1)对会议工作的宗旨和合作精神的培训。
(2)对会议礼仪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
(3)对会议的设备和用品的使用常识培训。
4、准备服装用具
(1)礼仪服务人员的服装应统一并且与会场环境协调。
(2)迎接一般的与会者不需要献花。
5、礼仪执行
(1)接待礼仪及程序。
(2)引领。
(3)乘车的座次安排。
九、检查会议常用视听设备是否正常
(一)会议常用视听设备的选用
音响手段与视觉手段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在一起使用。
常用的设备类型有表决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发言讨论系统、多媒体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摄像机、灯光设备等。
对于会议使用的设备,应设专人操作与维护。来源于考试大
(二)检查会议常用视听设备的工作程序
1、确定工作人员的职责。
2、预演和检查会场视听设备
会议管理——会中服务
一、安排会议值班
(一)会议值班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1、会议值班工作的内容
(1)值班电话记录。
(2)值班接待记录。
(3)值班日记。
(4)做好信息传递。
2、会议值班的意义
会议值班起着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作用,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二)安排会议值班的工作程序
1、制定值班工作制度
(1)信息处理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度。
(3)交接班制度。
2、明确值班工作任务
(1)在会议中协助搜集有关情况、文件和资料,传递各种信息。
(2)要加强与会议无关人员出入会场的控制。
(3)手边要有公司和各部门领导的联络方式,以便出了问题及时与之联络、请示。
(4)要备有一份设备维修人员、车队调度人员和食宿等后勤服务部门主管人员的电话通讯录。
(5)要坚守岗位,保证会议信息的畅通无阻。
(6)必要时,要负责督导和协助专职会议服务人员为与会者做好各项具体的服务。
(7)做好会议期间各项活动与各种矛盾的协调工作。
(8)必要时,应建立主管领导带班制度。
3、编制会议值班表
会议值班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议值班时间期限和具体值班时间。
(2)会议值班人员姓名。
(3)会议值班的地点,并在会议须知上注明会议值班室的房间号。
(4)会议值班负责人姓名或带班人姓名。
(5)用简明的文字表明值班的工作内容。
(6)表明人员缺勤的备用方案或替班人员的姓名。
二、接待采访会议的新闻媒体
(一)相关知识
1、接待采访会议的新闻媒体的基本原则
(1)报道的内容必须与会议基本内容相吻合。
(2)掌握会议信息的保密度,做到内外有别。
(3)报道中的重要观点和提法,要经领导审定。
(4)要准备得全面周到、主动积极。
(5)在传递的方式和内容选择上应本着对象、效果、时效、费用的原则综合考虑。
(6)在会议中,秘书要随时注意收集外界舆论和新闻媒体对会议的反映信息的报道。
(7)在会议结束后,秘书要为召开媒体沟通会提供必须的信息资料。
2、接待新闻媒体的工作内容
(1)由会议秘书撰写新闻报道稿件,经领导审阅后,向媒体发送。
(2)在会议召开期间,邀请有关报社、电台、电视台派记者驻会随访,发表消息。
(3)在会议结束时,召开记者报告会,由会议领导者直接介绍会议情况,并亲自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二)工作程序
1、媒体人员登记
2、为媒体人员提供简单的会议材料
3、安排拍照和新闻发布会等传统活动
4、安排媒体沟通会
(三)妥善处理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1)快速作出反应。
(2)联合或聘请专业公关公司处理危机。
(3)让负责人出面。
(4)对未知的事实不要推测。
(5)不要隐瞒事实真相。
(6)为媒体采访敞开大门。
(7)统一口径,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8)频繁沟通。
三、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和简报工作
(一)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
1、会议记录的内容
(1)会议描述。
(2)与会者姓名。
(3)缺席者请假条。
(4)宣读上次会议记录。
(5)有会议记录中产生的问题。
(6)通讯记录。
(7)一般事务。
(8)其他事务。
(9)下次会议日期。
(10)主席签名。
2、会议记录的要求
(1)速度要求。
(2)真实性要求。
1)准确
2)清楚
3)突出重点
(3)资料性要求。
3、会议记录的工作程序
会议记录的结构是:标题+正文+尾部。
(1)标题。一种是会议名称+文种。另一种是文种。
(2)正文。首部+主体+结尾。
(3)尾部。右下方写明“主持人:(签字)”、“记录人:(签字)”。
(二)做好会议的简报工作
1、会议简报的内容
会议简报要迅速反映会议的实际情况,交流会议的经验,沟通会议的信息。要反映出会议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见解、新趋势,更好地对会议起到指导和沟通作用。
2、会议简报的要求
(1)真实准确。
(2)短小精悍。
(3)快是简报的质量体现。
(4)生动活泼。
3、会议简报的工作程序
(1)会议简报的内容。(2)会议简报的结构。
四、收集信息的分类
(一)会议信息的分类
1、按照会议信息的作用划分
(1)与会者信息。
(2)会议指导性、宣传性信息。
(3)会议议题性信息。
(4)会议主题内容信息。
(5)记录性、结果性文件信息。
(6)会议的程序性文件信息。
(7)会议交流性文件信息。
(8)会议参考性信息。
(9)会议管理性信息。
2、按照会议信息的保密性划分
(1)保密性会议信息。
(2)内部性会议信息。
(3)公开性会议信息。
3、按照会议信息传递方式划分
(1)会议讲话信息。
(2)会议书面信息。
(3)会议声像信息。
(二)收集会议信息的要求
1、齐全。
2、及时。
3、准确。
4、有效。
(1)责任到人。
(2)履行登记。
(3)严格保密。
(4)明确范围,(5)有针对性。
(三)收集会议信息的工作程序
1、确定会议信息的搜集范围。
2、选择会议信息的搜集渠道。
3、确定搜集会议信息的方法。
(1)召集开会。
(2)提供书面材料。
(3)个别约见。
(4)会议结束时及时搜集。
(5)个别催退。
(6)按清退目录收集。
(7)限时交退。
五、反馈会议信息
(一)反馈会议信息的内容和要求
1、反馈会议信息的内容
(1)反馈会前信息。
(2)反馈会中信息。
(3)反馈会后传达落实的情况。
2、反馈会议信息的要求
(1)会议的信息反馈要注意店面结合,正负反馈结合。
(2)会议信息反馈的目的要明确。
(3)充分重视会议的反馈信息沟通。
(二)反馈会议信息的工作程序
1、布置会议信息收集工作。
2、会议信息的搜集渠道的选择和建设。
3、建立定期的会议信息反馈制度。
4、做好会议信息的反馈汇报工作。
5、抓好会议反馈信息的落实工作。
会议管理——会后落实
一、会议文件资料收集的要求
(一)收集会议文件资料的要求和内容
1、收集会议文件资料的要求
(1)确定会议文件资料的收集范围。
(2)收集会议文件资料要及时,确保文件资料在与会人员离会前全部收集齐全。
(3)选择收集文件资料的渠道,运用收集文件资料的不同方式方法。
(4)收集会议文件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来源于考试大(5)收集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密。
2、需收集的文件资料
(1)会前准备并分发的文件。
(2)会议期间产生的文件。
(3)会后产生的文件。
(二)会议文件的立卷归档
1、会议文件立卷归档的意义
(1)保持会议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查找利用。
(2)保持历史的真是面貌,反映工作的客观进程。
(3)保护会议文件的完整与安全,便于保存和保管。
(4)保证会议秘书工作的联系性,为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议文件立卷归档的范围的范围和分工。
(1)会议文件立卷归档范围
(2)会议文件立卷归档分工。
3、会议文件立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会议文件立卷的基本原则。
(2)会议文件立卷方法。
4、会议文件立卷工作程序。
(1)大中型会议文件立卷
(2)日常工作会议文件资料立卷。
(三)会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程序
将收集的文件资料进行登记——向上级总结、汇报情况——甄别整理、分类归卷——卷内文件的排列——卷内文件的编号、编目——填写卷内文件的备考表——案卷标题的拟制——填案卷封面——移交给档案室——清理-销毁不再利用的纸张。
二、会议纪要的内容和要求
(一)会议纪要的种类
(1)办公关于纪要。
(2)工作会议纪要。
(3)协调会议纪要。
(4)研讨会议纪要。
(二)会议纪要的内容
(1)会议情况简述。
(2)对会议精神的阐发。
(三)会议纪要的要求
1、会议纪要的拟写要求
(1)实事求是,忠于会议实际。
(2)内容要集中概括。
(3)要有条理。
2、印制并分发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或归档保存
3、会议纪要要按印发范围和查看等级分发
(1)确定印发范围。
(2)确认接收者。
(3)签发会议执行。
(四)工作程序
完善会议记录→起草、编写会议纪要→确定印发范围→接收者确认→领导签字→打印成文→印制、分发或归档保存。
一、会议文件资料收集的要求
(一)收集会议文件资料的要求和内容
1、收集会议文件资料的要求
(1)确定会议文件资料的收集范围。
(2)收集会议文件资料要及时,确保文件资料在与会人员离会前全部收集齐全。
(3)选择收集文件资料的渠道,运用收集文件资料的不同方式方法。
(4)收集会议文件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来源于考试大(5)收集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密。
2、需收集的文件资料
(1)会前准备并分发的文件。
(2)会议期间产生的文件。
(3)会后产生的文件。
(二)会议文件的立卷归档
1、会议文件立卷归档的意义
(1)保持会议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查找利用。
(2)保持历史的真是面貌,反映工作的客观进程。
(3)保护会议文件的完整与安全,便于保存和保管。
(4)保证会议秘书工作的联系性,为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议文件立卷归档的范围的范围和分工。
(1)会议文件立卷归档范围
(2)会议文件立卷归档分工。
3、会议文件立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会议文件立卷的基本原则。
(2)会议文件立卷方法。
4、会议文件立卷工作程序。
(1)大中型会议文件立卷
(2)日常工作会议文件资料立卷。
(三)会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程序
将收集的文件资料进行登记——向上级总结、汇报情况——甄别整理、分类归卷——卷内文件的排列——卷内文件的编号、编目——填写卷内文件的备考表——案卷标题的拟制——填案卷封面——移交给档案室——清理-销毁不再利用的纸张。
二、会议纪要的内容和要求
(一)会议纪要的种类
(1)办公关于纪要。
(2)工作会议纪要。
(3)协调会议纪要。
(4)研讨会议纪要。
(二)会议纪要的内容
(1)会议情况简述。
(2)对会议精神的阐发。
(三)会议纪要的要求
1、会议纪要的拟写要求
(1)实事求是,忠于会议实际。
(2)内容要集中概括。
(3)要有条理。
2、印制并分发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或归档保存
3、会议纪要要按印发范围和查看等级分发
(1)确定印发范围。
(2)确认接收者。
(3)签发会议执行。
(四)工作程序
完善会议记录→起草、编写会议纪要→确定印发范围→接收者确认→领导签字→打印成文→印制、分发或归档保存。
第二篇:重视会前会中会后环节
重视会前会中会后环节
确保常委会议审议质量
—— 沅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工作的基本做法
沅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邓华圣
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对履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推动“一府两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在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会审议质量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和实践。其基本做法就是会前严把“三道关口”,会中坚持“三个注重”,会后做好“三项工作”。
一、会前严把“三道关口”。
1、严把议题选择关。选准、选好议题,是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基础,是提高审议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制订工作要点时,我市人大常委会本着“抓大事,议难事,少而精,求实效”的思路,按照《监督法》的规定,科学选定议题。一是体现全局性。审议工作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必须统筹兼顾。确定议题既突出党委工作中心和发展第一要务,又突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体现精干性。每次会议只确定2-3个议题,便于议深审透,审出效果。三是体现连贯性。尽可能保持内、间、届期内部分议题的连贯。四是体现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阶段性工作的需要,可以对已列入常委会工作计划的审议议题作适当调整。
2、严把议题调研关。审议发言的准确、客观、实在,提出的意见合法、科学、可行,来自于深入细致地调研和全面正确地分析。我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并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不搞审议”。为了把审议前的调研工作抓好抓实,我们并不急于求成,草率上阵,而是认真筹划,分步推进。第一步,制定调研方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调研工作铺开前,召开常委会主任或主任扩大会议,针对议题,研究审议调研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内容,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步,搞好调研预告。根据常委会主任或主任扩大会议研究的意见,拟定出调研提纲,以文字通知告知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使调研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三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由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带队,人大常委会委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分组进行,并根据调查内容邀请有关本级人大代表参加。调查中紧紧围绕议题,采取“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实地察看、乔装私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坚持“既听干部汇报又找群众个别访谈,既看典型也看一般,既看好的也看差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从中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防止以偏概全、浅尝辄止。
3、严把发言准备关。常委会会议的发言材料包括被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和与会人员的审议发言等。关于专项工作报告的准备,《监督法》已作了具体规定。这里所指的是后两类发言。为了把好发言材料的准备关,我们的做法有三。一是搞好调研信息汇总。调研结束后,立即召开调查组工作人员会议,汇总调查信息,并依照相关法律要求形成一致意见。务求调研方案到位,务求掌握真实情况,务求依法监督准确。这样才能形成事实充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和审议发言。同时,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将汇总的意见交由有关机关,以便其研究并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二是撰写审议发言材料。调研工作结束后,由指定的专人起草好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报告,以便为常委会作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审议意见提供依据。人大常委会机关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工作报告提供的调查报告,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工作报告的事实依据,而不是工作报告的补充。因此,我们对调查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调查报告要充分体现“客观性、评价性、监督性、指导性”的特征,并做到少讲成绩,多摆问题;少讲面上情况,多讲点上问题;少作空泛议论,多提有效建议。同时,要求参与调研的人员对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阅读常委会办公室在会前寄送的专题工作报告和调查报告,结合自己调研所掌握的情况,认真做好审议个人发言准备,努力做到“讲问题一针见血,不遮遮掩掩;提建议明明白白,不含含糊糊”。三是审定审议调查报告。在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前,召开人大常委会主任或主任扩大会议,初步听取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参与调研人员的意见后,确定向常委会会议审议提交的正式调查报告。并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相关资料和要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会议列席代表阅读了解。
二、会中坚持“三个注重”。
1、注重审议法律准备。一是提供“专业”支撑。根据议题的需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邀请有关学者、专家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确依法审议奠定法律知识的基础。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议事项,邀请相关代表或专家参加并作资政发言,既有效防止和克服了审议中“冷场”、“跑题”现象,又增加了审议发言的思想深度。二是明确审议要求。
在充分做好会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力求做到:符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论事;符合客观事实,切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不仅要敢于指出问题,更要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三是营造民主氛围。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大胆行使职权,在常委会上畅所欲言,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提建议的毫不保留,使会议的审议最大限度地体现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对需要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决议,在充分发表意见,且意见基本趋同的基础上,才进行表决。
2、注重审议形式选择。在审议形式上,我们经常采取的做法是,在与会人员广泛发表意见的同时,明确有关人员作重点审议发言。要求重点发言人的发言既要尽职尽责,把有关单位的书面报告解读透彻,又要写好针对性强、说服力强、影响力大的审议发言稿,发言力求客观、公正,能够起到推进“一府两院”工作的作用,以促进会议审议质量的提高。这些年来,我们还尝试和坚持了“五个结合”的审议形式,即会前预审与会中审议相结合;重点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集中审议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常委会委员询问与“一府两院”及部门负责人解答相结合;会议审议与现场视察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坚持邀请与审议议题相关的各级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让他们对议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正确表决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还邀请议题所涉及部门并熟悉情况的部分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列席会议,请他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从而促进了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提高。
3、注重审议意见表决。在常委会会议审议结束时,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形成审议意见,进行赞成与否的表决后,交由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单位
研究处理。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做到议而有决,议而有果。
三、会后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意见反馈工作。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通常在会议审议表决后先口头反馈给有关机关及议题涉及的部门。常委会会议结束后,再及时将审议意见综合整理,以常委会或常委会办公室的文件形式送交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单位,提出督办内容和反馈时限。要求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单位在接到审议意见后,拟出办理计划和措施,告知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
2、做好意见督办工作。审议意见是常委会会议审议后的法定文书,是常委会集体意志的体现。落实好审议意见,是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督办工作。一是完善了审议意见的办理制度。明确了审议意见的交办方式、办理的要求、办理时限、反馈单位、反馈时间、反馈形式、反馈内容,督查办法及督查机构等。要求“一府两院”把审议意见的办理结果适时地以书面报告形式向人大常委会反馈。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约请“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审议意见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多数组成人员对落实情况不满意,可依照法律程序进行询问、质询,督促其继续办理,直到满意为止。二是坚持了审议意见的分类督办。重要的、指导性的又比较原则的“务虚性”意见,需要“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引起重视、认真研究采纳的,办理反馈的期限可以适当放长些;事关全局,比较重大,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务实性意见,要求及时办理并限期抓好落实。三是明确了审议意见的督办方式。由常委会各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及时了解办理工作的情况,加大
督办力度,采取检查、调查等形式,督促承办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常委会。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人大常委会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并由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同时,坚持把督办常委会审议意见与督办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相结合,与工作评议相结合,与代表视察调查相结合;对一些事关全局、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还实行了“二次审议”,以增强督办力度。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一方面,宣传报道有关情况。要求新闻媒体把握好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宣传尺度和方向,确保常委会组成人员真正做到既知情,又知法,又知政,从而扩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社会影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交办的议审议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审议意见的办理和督办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跟踪报道,促进意见督办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通报公布有关情况。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律规定,将“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篇:文秘人员如何做好会务工作 会前筹备 会中服务 会后总结
文秘人员如何做好会务工作 会前筹备 会中服务 会后总结
会议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指出,原始部落时期的易洛魁人每逢一个首领死去时,本氏族的成员就举行一次会议来提名继承人。我国古代也有会议这种形式。史籍中有关于尧召集部落首长用会议形式决定继承人和治水人选的记载。在现代社会,会议是领导机构进行决策和管理,实现领导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会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在筹备组织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难以弥补的差错,造成不良影响。会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议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想做好会议服务,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会前筹备工作
会议有效的重点是计划性要好,计划性就是会前筹备。会前筹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成功与否。据统计,会前筹备的效果占会议有效性的70%。可以说,高质量的会前筹备工作,是会议质量的保证,是会议成功的前提。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会议筹备工作。会前筹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会议计划,组建会务班子,准备会议材料,安排会议后勤保障和布置会场。
(一)拟定会议计划
拟定会议计划是会前筹备的第一步。它指的是拟订会议议程、日程。会议议程是为完成议题而作出的顺序计划,即会议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的大致安排。拟订会议计划通常是由决策层,如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单位党组会等会上议定草案,然后交由牵头单位具体办理。它是会议具体的概略安排,通过会议日程显示出来。拟定会议工作方案的要点是明确会议议程的制定程序以及会议日程的编制方法。这些都确定好之后即可发出会议通知,通知内容包括会议名称、内容、会期、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范围等。
(二)组建会务班子
组建会务班子是会前筹备的第二步。有些会议的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会有相当繁杂的会前筹备事项。这就需要事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来负责会议的所有筹备工作。筹备委员会是一个对会议负有某些责任的团队,通常由主办单位的成员构成。一般可以根据会议的规模、议程等情况成立筹备委员会,可以由一名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筹备委员会下再建立子工作组,一般可设秘书组、组织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卫组等,各组确定人员,明确分工,层层负责,并定期碰头交流工作进展。
(三)准备会议资料
会前筹备的第三步是准备会议资料。会议资料包括领导资料(会上学习的或要宣读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稿、主持词等)、来宾资料(会议指南、会议文件资料、分组名单、笔记本、文具、代表证、出席证、列席证、请柬、通讯录、房卡和餐券等)、会务资料(接站一览表、来宾登记表、住宿登记表、用餐分组表、订票登记表、会议讨论分组表、小组召集人名单、讨论地点等)和沟通资料(会议参考文件、会议宣传资料、会议简报、各种记录、注意事项、各种会议协议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有的会议还要编印交流发言材料汇编,印发领导讲话稿等。
(四)安排会议后勤保障
凡是连续召开几天,并且有外地同志参加的会议,就要热情做好会议生活的安排工作。要根据出席会议的名额,提前编定住宿分配方案,等人员一到立即安置。在住房安排上,对领导和年老体弱的同志应予以适当的照顾。会议期间的安保、出行、饮食要有专人负责,并事先做好安排。
(五)布置会场
会场是会议的重要场所,要根据会议的性质与规模把它布置好,营造出相应的气氛。在布置会场时,主要应注意选择会场、装饰会场、安排会场座位、布置主席台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施。由于会议的类型,规模等都不尽相同,工作程序也会有一定差别,但总的原则是会场布置要充分体现会议气氛。一般包括:
1、悬挂会标、徽记、旗帜等。2、设置主席台,落实主席台领导,安排座次,设置发言席、签字席,摆放席卡、泡杯、毛巾、话筒,并保证音响效果。3、确定会议桌摆放形式,明确划分会场区域,并使与会者明了。4、保证照明、通风、投影、录像、空调设备齐全、有效。5、摆放适量花卉。
6、做好会议发言、投票、发奖、集体照相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7、场外彩虹门、氢气球、欢迎标语、红地毯、花卉等。
8、进行会前检查或向领导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二、会中服务工作
在会中服务阶段,会务人员须提前1小时到达会场,反复检查会场准备情况,做好会议材料分发,完成签到与引导,组织会议有序进行,搞好后勤服务等工作。
1、签到与引导 签到是指与会人员进入正式会场时向会议组织者表示入场的一种手续。常用的签到方式有簿册式和卡片式。在组织签到的同时,会务人员要做好入场引导工作,以方便与会人员入场,同时缩短入场时间。此刻特别重要的是要落实主席台领导、发言人、上台领奖人是否到齐。同时,会场内可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会场氛围。
2、组织会议进行 维持好会场秩序,会议开始前5分钟,关闭会场大门,与会人员入座就绪,无关人员离开会场;开会期间关闭手机或调到振动状态,一般不允许找人,无关人员不准进入会场。在会议进行时,会务人员要按照会议议程做好服务工作,注意安排会议发言,做好会议记录,编制会议简报,起草、修改会议有关决议文件以及做好新闻报道等。这其中主要是一些服务和保障性工作,该工作要求会务人员要了解会议内容,熟悉会议流程,领悟会议精神,关键是要做到细致入微,有条不紊。
3、搞好后勤保障 会中的后勤保障除了吃、住、行要善始善终外,会场上还要保证茶水供应,要照顾好老弱病残,要准备必要的纸张、铅笔、墨水等,以备临时取用。会议期间的参观、游览、娱乐、合影等活动也要精心组织好。根据需要有些会议还要准备会议纪念品。外地与会人员的返程车票、机票要在散会前送到订票人手中。对与会者提出的其他合理要求也应尽可能给予满足。
会中阶段,会务人员除了主要进行各种服务工作外,还要接受会中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求会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此阶段的有关工作同样实行明确分工、层层负责制。要确定各小组乃至每个人的任务,标明完成时间,在每天会议结束后集中,核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交流会中出现的新情况,以便对第二天的会议进行适当调整。
三、会后总结工作
会议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完毕后,标志着会议基本结束。但会务工作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而是由会中服务阶段转入会后总结阶段。会议有效性的20%是会后落实。该阶段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需认真地完成,做到“有始有终”。会后总结工作主要包括送别会议代表,会场的善后工作,整理会议文件以及会务总结反馈。
1、送别会议代表与会场善后
与会人员的车票或机票已事先订好,会务人员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好送站车辆,确保与会人员安全到达车站或机场。之后,要做好会场善后,它包括及时清理会场,带回剩余材料、席卡等;清退客房和会议用房;归还借用的物品;结算帐目并向财务部门报销等。
2、整理会议文件
整理会议文件的首要工作是收集文件。会前准备并分发的文件,会议期间产生的文件和会后产生的文件都是需要收集的文件。完成收集工作后,就要对会议文件进行立卷归档。归档后应交由有关人员保管,不要保留在个人手中。
3、会务总结反馈
会后总结工作的重点是会务总结反馈。上述工作都完成后,要对本次会议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肯定成绩,分析不足,表扬有功人员,向支持会议工作的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布置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反馈工作。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积累会议工作经验,提高会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互相配合,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变革的社会,会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处在不断变革与发展之中。要想开好会,会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会务安排,会使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反之,则会使会议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因此,会务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是所有会议组织者必须掌握的一门科学。
第四篇:党课讲稿:办公室会务精要(附:会前、会中、会后需注意问题清单)
办公室会务精要(附:会前、会中、会后需注意问题清单)
——以政府常务会议为例
政府常务会议是政府最高行政决策性会议。会务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及其落实的质量。通过多年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提高政府常务会议的办会质量,必须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把握三要点,谱好会前“曲”
会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决定会议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确保会前准备工作严谨周全,超前主动,不出纰漏,必须牢牢把握三个要点。
(一)制定方案,要周密详细。会前准备工作主要涉及到收集议题、领导会签、议题把关、会议通知、收集参会名单、制定议程、材料准备等多项工作,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每一项具体工作都严谨细致。会议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出席、列席、请假、议题(名称、汇报人、汇报时间)、固定列席单位及人员、议题列席单位及人员等。在编排议程时,主要是根据议题内容、性质、急缓程度等因素安排议题讨论顺序。
(二)分工落实,要准确高效。会议筹备环节繁多,工作琐碎,需要会务人员认真负责,扎实细致,责任到人,避免没有头绪、工作混乱。会务人员在会前要安排专人负责拟写拟定审议提纲、下发会议通知、催促材料印制等工作,特别是要准确收集参会人员情况,及时做好相应准备。认真做好会场布置工作,提前组织好设备维护人员和茶水服务人员,保证会议期间及时到位。在会议召开前,提前半天通知会议中心管理员调试灯光、音响、空调、麦克风、投影等仪器设备,提前通知服务员准备好茶水,仔细检查会议室桌椅,以免临时出现差错。
(三)会前检查,要严格细致。会议筹备必须环环相扣,反复检査,不得有任何失误或疏漏。会务人员要在会前对各个环节做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会前1小时,重点检查领导材料、座牌顺序、会场卫生、空调音响、时钟调校等细节。会议材料要按照会议议题单、汇报材料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摆放位置要统一、规范、对齐。会场布置注意检查主持人面对投影幕布而坐,汇报人正对主持人而坐,其他单位按先左后右依次安排座位。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会前协商是否充分。特别注意议题涉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内容是否会商并形成一致意见,上会依据、利弊分析、效果预期、措施建议是否充分合理,解决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规,有无漏商情况。所以一定要把好关口,不该上的坚决不上,不成熟的一律不上,避免非特殊紧急事项临时动议上会,造成分歧意见大、议而不决的情况,甚至造成较高的决策风险。在日常工作中,这个会前协商环节很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会前议题不成熟、协商不到位甚至临时动议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议题能否顺利过会。
2.审批单填写是否规范。议题审批单是确定上会事项在正式上会前的再审流程单,包括审议的主要事项、会前协商的主要过程,以及从申报部门到办公室再到区政府领导的审批流程,其目的是确保议题绝对成熟、协商绝对充分、审核绝对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引起足够重视,简单签字画押,造成遗漏和疏忽。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议题单上议题名称与汇报材料标题不一致,填写的列席人员不准确或有遗漏等情况,避免会上领导点到的列席单位不在会场。
3.材料把关是否认真。汇报材料是指对会议文件内容的浓缩和必要的补充说明,一般是由议题申报单位起草送审和印制。因此,办公室经办人员在审核把关时往往容易忽略,造成上会材料格式不规范、文字不流畅,表述不准确,有错字、漏字、错页等现象,经办人员需对各上会议题材料认真把关,仔细校对,确保上会的材料格式规范、表述准确、简明扼要。
二、搞好三服务,唱好会中“戏”
会中是从参会人员入场至会议结束的时间阶段。这一段作为会务服务的重头戏,从地点上分为场前、场内、场后服务三个部分。
(一)超前主动,做好场前服务。场前服务主要包括会议签到、会议接待、引导入座、核对与会人员、提醒人员参会、会议材料分发等工作。会务人员要专人负责招呼参会人员在侯会室休息等候,及时引导议题列席人员入场就座,随时统计到场人员人数以备领导查询,提前15分钟提醒未到场人员参会。根据议题顺序,通知参会人员依次汇报或列席,注意分发列席人员会议材料。
(二)严谨细致,搞好场内服务
1.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是对会议内容最直接、最初始的反映。它的内容比较口语化,强调的是原汁原味、真实客观,但却是字字千钧,是会议重要成果之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因此,要安排专人负责会议记录,书面记录力求确保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笔迹清晰、整体美观、有据可查,主要观点和内容不错记、漏记。
2.谨慎会议报道。会议召开时,要根据会议审议情况,把握好哪些议题需要作为重点报道,哪些议题不作报道或简略报道,由会务人员提前与有关新闻单位沟通,注意结合会议性质,通过电视、报纸等形式对会议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宣传报道。
3.维持会场秩序。会场内,注意提醒与会人员遵守会场纪律,不得在会场上使用通信工具和录音录像设备,不得随意走动或出入会场。妥善处理提醒参会领导发言未开启麦克风、汇报人超出汇报时间、灯光音响设备故障排除等情况。
(三)密切协作,抓好场后服务。场后服务主要包括场外安全保卫、有效处理其他突发情况等工作。会议进行中,注意防止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或在会场附近逗留、喧哗,确需向参会领导报送紧急文件或会议材料的,应通过会务人员传送。如发生混乱等意外情况,要及时制止和调停。遇到其他突发事件,应灵活应对,及时请示。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会议的严肃性。会务人员应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议题汇报顺序。提前检查第一议题出列席人员到会情况,促请参会领导和相关人员进入会场,特别注意参会人员变更情况和因故不能及时参会的情况,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后及时报告会议主持人。
2.注重会议的紧凑性。在议题转换时,会务人员要及时清场,并通知侯会人员迅速、安静地进入会议室,发放有关会议材料,保证会议组织的连贯性、紧凑性,同时提醒与会人员遵守会议纪律,关闭通讯工具。
3.注重会议的时效性。提醒汇报人提前做好汇报准备,按议题汇报材料作简要汇报。汇报发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汇报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0分钟内,议题内容较复杂的不超过15分钟。会议讨论期间,与会人员发表意见时,应把握重点,简明扼要。特别要提醒出席会议的区领导发言时使用话筒。
三、坚持三件事,弹好会后“琴”
会后工作是保证会议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一环,也是最容易让人松懈、容易失误的一环。一次成功的会议,不仅要求有充分的会前准备,周到的会中服务,而且要求有高质量的会后工作,三者缺一不可。会后工作,主要是抓好三件事:
(一)善始善终,做好会后工作。会后工作主要有回收会议资料、整理会议记录、起草会议纪要、报常委会议题、审核新闻稿件、会议材料归档等。对会议的记录、整理、新闻发布工作,每次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全程记录,并及时整理完善相关内容。
(二)查漏补缺,及时会后总结。会议结束后及时召开会务经验总结会,由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主持,召集会务工作人员交流情况,认真总结,找出问题,立即整改,防止同样的错误重复发生。
(三)力求实效,抓好会后督查。会后督促检查工作,是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途径。会议结束后,由区政府督查室根据会议决定事项及时分解立项,明确责任单位,搞好情况跟踪,加强督查催办,确保会议有始有终,推动决策落实。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资料会后回收。会议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和收拾会场,仔细整理会议文件和贵重物料。要安排工作人员对会议资料立即回收,需要销毁应立即销毁。会议所用办公用品尽可能不浪费,回收下次再用。
2.重视领导审批制度。对会议文件、会议纪要、会议新闻等材料的印发工作,要坚持领导审批制度,确保内容达到纪实、扼要、符合行文程序,无负面效应。会议纪要原则上在会议当天完成初稿,经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主任和常务副区长审核后,送区长签发。涉及法律法规事项的还应送区政府法制办主任核稿。
3.重视材料立卷归档。会务人员要在会后及时整理材料并全面归档。归档材料主要包括部门请示文件、议题审批单、议题单、汇报材料、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对会上明确提出有修改要求的议题,责任单位必须按要求修改完善补齐后,再送区政府办公室存档。会议原始记录原则上不对外借阅,确需查阅会议记录的,需经办公室主任同意。
第五篇: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
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
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放线是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f-Htk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上给定的放线建筑物与周围道路规划红线、用地红线等各类规划线以及与指定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所放线建筑物进行定位,并将主轴线交点测设到地面上的一种测量工作。测设的结果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依据。建筑红线放线的工作内容包括相关资料收集、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建(构)筑物定位、实地钉桩与校核测量、成果归档与提交。
1.1 实施建筑红线放线应具备的图件
①经规划管理部门门批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
② 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的各规划控制线纸质图件及电子文件;城市规划中的控制七线:“红线”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绿线” 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黑线”指划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施工市政管网的用地范围控制。“橙线”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③用地界线;用地界线的依据可以是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用地(选址)红线图,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地(选址)红线图,或者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如果有附带电子文件,应一并收集。当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界线图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规划界线图为准。当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为准。
④拟放线建筑的施工平面图及电子文件。有地下室的应同时收集地下室建施图。
2、建筑物定位
2.1 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建筑红线图或总平图中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通常有拟建建筑物与规划控制线的退距,拟建建筑物与现状地物的位置关系,拟建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存在拟建建筑与现状地物的位置关系,则应先安排外业测量条件点,再进行拟建建筑的定位,定位之后再提取角点坐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放桩。用地红线应具体依据用地红线图或土地证上的红线是否与现状地物重合来决定使用理论线或是现状地物分界线。除了使用理论控制线的其他条件点,均需要现场测量。
2.2 建筑物定位内业处理.我们选择AutoCAD制图软件来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工作。使用AutoCAD来进行建筑红线放线工作的内业处理的优势归结为以下几点:
A、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①精确快速的获得建筑轮廓。由于建筑施工图绝大多数使用AutoCAD设计,因此,可以直接打开建筑施工图电子图跟踪提取建筑轮廓,获得精确的建筑尺寸和建筑细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同一座建筑不同层数不同轮廓的平面叠加。在没有建筑施工图电子图的情况下,也可以依据建筑施工纸图使用AutoCAD本身强大的绘图功能绘制建筑轮廓。② 根据坐标展绘图形。
B、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很多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可转换为基本的CAD格式。不同CAD文件的数据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通过做块,插入块等形式加以利用。可以在新的文件中准确无误的添加坐标系内的地形、规划控制线,也可以添加非坐标系内的,从别的文件中提取图形数据,如:建筑轮廓。
C、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在AutoCAD环境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旋转、阵列、拉伸、延长、修剪、缩放等。通过对建筑图形的编辑,使建筑尽可能的满足建筑红线图中的指标要求。
D、通过几何计算获得精确坐标及图形信息,可视性好,免去了繁琐的数学公式计算,消除了因人工计算产生错误及误差的可能性。
2.3 建筑物定位的步骤.①新建一CAD 文件,模拟坐标系以“米”为单位;调入建筑红线图中要求的各相关规划控制线、用地红线。在没有电子资料的情况下,应按照纸质规划图件图解坐标,展绘于 CAD 模拟坐标系下。另存为“某项目放线.dwg”。②在建筑施工图电子图中,提取建筑外轮廓。若不同层(ig括地下室)的外轮廓有不一样的,应按建施图设计的轴线关系平面叠加。若地下室上部含有多座建筑,经柱网轴线叠加后,地面各座建筑及地下室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应按建施设计关系固定,在定位时,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可单独移动位置。为了建筑美观,不少建筑除结构性外围墙体及柱子外,还附加各种形式的装饰墙及装饰柱,在提取建筑轮廓时,应加以区别。退距及建筑间距应算至结构性墙体及柱子,装饰性墙体及包柱不参与退距计算,但应体现在略图中,供规划管理部门参考。③在建施图电子图中提取的建筑外轮廓以“毫米” 为单位,且不在坐标系内。为保证单位统一,以命令“scale”按“0.001”的比例因子,换算为以“米”为单位后做成块,以任意点插入①中新建的 dwg文件内。无建施图电子图文件,则按建施纸图以米为单位直接绘制建筑外轮廓于① 中新建的dwg文件内。④参照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意图,确定建筑轴线方位。通常拟建建筑或与道路规划红线平行,或与规划界线平行,或与某地物平行,或为正南北方向。⑤按照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平移拟建建筑以满足拟建建筑与各条件点退距。
若拟建建筑不能满足全部退距时,应优先满足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中相对紧张的退距。若各退距均为规划控制的最小指标,则优先保证拟建建筑与各规划控制线退距及最小消防通道退距。其余不满足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的退距,或建筑与各规划控制线退距及建筑间距过小或所留通道过小,而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上又无特别要求时,可以红色标注醒目表示,供建设单位或规划管理部门核查。
3、建筑特征点放样
3.1 提取坐标为了实现提取坐标自动化,以及便于与测量仪器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AutoCAD 内嵌的AutoLisp编程语言。编程要求如下:
①将放样点位以合适的小圆圈标记,并在点位旁边标记相应字高的点号,标记的小圆圈和点号放在“点号”层,并使用模板中指定的颜色。
②将选取的放样点位横坐标Y和纵坐标x以线条引出,标注于选取点位附近,标记的线条及坐标文字放在“坐标”层,并使用模板中指定的颜色。
③为配合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需要将所有选取的点位以“点号横坐标Y纵坐标x”的格式形成一个坐标文件。坐标文件名为“(图形文件名)一坐标”,并与图形文件存于同一个目录下,方便查询和管理。
3.2 坐标放样
3.2.1 控制测量建筑红线放测量起算控制点应为城市工级导线以上等级的平面控制点。利用支导线引测控制点时,应加测后视方向或与后视点距离进行校核,支导线发展次数不得大于三次。对于某些支导线发展三次仍无法测定的复杂工程,应采用导线测量。角度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单测回观测,距离测量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回观测。
也可以采用基于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布设测区专用平面控制点。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2)采用连续运行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3)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5)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我们在选择点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点位四周应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应小于15。;②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微波通道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电线,距离不小于50m;③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专用平面控制点相邻点间距≥100m,点位中误差为 5cm,边长相对中误差≤ 1/4000。观测时,卫星数量不少于5个,PDOP值<6,至少观测2测回。为保证RTK成果的可靠性,应进行至少2次初始化观测检核观测值,同时在测区内布设不少于3个或不少于2对相互通视平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打边检查。
3.2.2 全站仪坐标放样将内业计算生成的txt坐标文件通过数据传输线和全站仪数据传输软件经格式转换传输到全站仪,全站仪将自动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和该点到测站点的距离。全站仪极坐标放放样的外业步骤:
①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输入测站点、后视点的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同时通过已知数据检核测量数据。
②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根据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1的差值△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知道差值△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打木桩。
③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和气泡,重复步骤②,直到△D为0,表明棱镜所在位置为放样的点的实际位置。测量放样点位的坐标,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无误后,在木桩上加以标记。
④重复上述步骤,放出该测站点上所有的待放点;⑤重新设站,直至放完所有待放点;⑥全部点放样完毕,应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校核差值应不大于5cm。
为保证放样点位精度可采取的措施:
①在一个测区内应选择适当数量的针状建筑物目标用交会法测定出坐标作为后视方向点;②进行测站定向时,应选择与本站通视最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③保证测点的视线长度不能大于定向边的长度;④ 目标棱镜尽量垂直视线,棱镜中心与测点连线应尽量与视线垂直或重合;⑤前后视操作人员认真操作,严格要求自己,以减少人为的误差因素。
4、成果归档与提交
编写规划建筑红线放线报告时,应注明建设单位全称,基建工地地址。建筑的退距一般按照建筑物东、西、南、北四方向关系以及建筑物内部相互关系顺序填写。规划建筑红线图上所标注的所有退距指标均应在报告上注明,不得遗漏。对无法满足规划要求之处应特别注明。报告填写时应主次分明,用词简洁明了,不得摸棱两可。在放线详图中应注明各座所放线建筑的楼号、层数、单体尺寸及四边退距,应注明各条规划线的属性,与规划要求不符处用红色标注表示。背景图应使用 1:500现状地形图。备档数据应包含放线详图(DWG)、放线报告(D()C)、外业手簿(rid)、计算成果表(cor)。
5、结束语
本文从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建筑放样的实施的方法,所放样的建筑方位更符合规划以及总平设计的要求。放样结果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使其可以在进行规划验线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在内业数据处理时,使用AutoCAD制图软件,并配合其内嵌的AutoLisp编制插件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外业实施过程中,从使用的测量仪器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及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由于作者在经验和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局限,文中难免存在粗浅错漏之处,诚恳的希望得到前辈及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CJ 8—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S].[2]cj/T7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3]东方人华,邵谦谦.AutoCAD2004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