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科性公司的管理,规避经营运作中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协调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股权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 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对现有的学科性公司管理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学科性公司是指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学院资源,与学院教学和科研紧密相关,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并与社会资本结合,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地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开展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并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实体系、所,各直属单位,附属学校,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后勤集团。
第二章 对学科性公司的管理
第四条 学科性公司是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第五条 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控股)是学 科性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
(一)中大控股对学科性公司行使主要的管理任务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化工作。
(二)中大控股对学科性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中大控股向学科性公司委派董事和监事,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者选择等事务。
(三)学校的院、处、系、所等单位创办的学科性公司及投入的资产划归中大控股统一管理,中大控股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代表学校统一进行规范性投资。
第六条 新组建学科性公司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凡学校范围内需要新设立学科性公司的,必须先提交申报资料报中大控股论证。中大控股论证通过后向中山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小组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作协议书、新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等相关文件,经中山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小组审批通过后,方可按规定程序办理成立新公司的有关手续。原则上,学科性公司的社会股东必须资信良好、拥有一定的行业资源、认同中山大学校办企业的价值观。
第七条 如学科性公司涉及关、停、并、转等事项,须经中大控股审批后报中山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小组备案。
第八条 新组建的学科性公司不再冠用“中山大学”字号,对于已经冠用“中山大学”字号的由中大控股负责进行更名。
新组建的学科性公司需要使用“中大”字号冠名的,由中大 2 控股统一审批。当中大控股持有学科性公司的股份低于20%时,中大控股须承担要求该公司撤消名称中“中大”字号的责任。
第九条 学科性公司使用学校标志性建筑等作为企业或产品商标的,由中大控股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并严格管理,符合条件的学科性公司可以有偿使用。
第三章 学科性公司的运营管理
第十条 学科性公司要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
第十一条 学校的院、处、系、所等单位投入到学科性公司的资产,包括各种知识产权和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由中大控股组织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在办理评估备案等相关手续后,划入到中大控股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当学校以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学科性公司时,给予技术持有人和其他主要人员股权奖励,具体比例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科性公司应就自然人所持股份制定明确的持股细则,对持股人的资格、持股后的服务年限、股权转让方式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并报中大控股备案。
第十三条 凡涉及学科性公司章程修改、注册资本增减、分立合并、清算结业、重要人员任免、重大资金调用、大额资金借贷及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学科性公司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通过。
第十四条 学科性公司原则上不再投资设立子公司。第十五条 提倡在学科性公司建立技术专家制度。学科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由中大控股委派,技术负责人原则上由学校院、系、处、所等单位推荐,公司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由学科性公司的董事会聘任。
第十六条 学科性公司要积极接纳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到企业实习,使之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基地。
第十七条 学科性公司应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显示度和社会贡献度,获取能够支撑其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
第十八条 学校的院、处、系、所等单位研发的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以及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可由中大控股直接投资,合作进行产业化。
第十九条 每年度学科性公司按照股权比例分配给中大控股的利润,中大控股将其中的80%以学科发展科研资金等方式返还给学校的院、处、系、所等相关单位。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学校附属医院创办的学科性公司可参照本办法施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购置、使用、调拨和报废等全过程实施管理。
第三条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杜绝闲置浪费和公物私化,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级、院(系、所、中心、部、处)两级管理。在主管校长领导下,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各院(系、所、中心)、行政部、处(以下简称各单位)作为二级使用管理单位,应合理配备专职或兼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范围
第五条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规定,本办法管理的仪器设备按分类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工具量具器皿;行政办公设备;家具等。
第六条 固定资产与低值品的划分标准如下:
一、单价在人民币800元(含)以上、耐用期在1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均为固定资产,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中,单价在人民币800元(含)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为一般仪器设备;单 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的为贵重仪器设备。
二、单价在人民币500元(含)以上、或单价虽不足人民币500元但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5000元(含)以上、能独立使用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家具均为固定资产,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
三、单价不足人民币800元、耐用期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和单价不足人民币500元且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5000元以下的家具,均作为低值资产,不列为校一级固定资产管理,不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各单位自行建账、造册登记并由各单位进行管理。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七条 仪器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由各单位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或大宗仪器设备(物资)(单价或批量、成套大于(含)10万元人民币),由职能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购置可行性论证,并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及主管校长审批。小于10万元人民币的购置由各单位主管领导或经费负责人审核,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批。仪器设备的购置具体按《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贵重仪器设备或批量、成套总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的采购,由学校统一组织或委托招标采购,具体实施按《中山大学工程、货物与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工程、货物与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执行。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采购采用非招标方式(包括网上竞价和商务谈判),具体按《中山大学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山大学10万元以下仪器设备(物资)采购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验收
第九条 仪器设备到货后,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有关人员 2 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按《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验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仪器设备的账卡管理
第十条 产权属于学校的仪器设备,不论其经费来源(教学、科研、各项专款或基金、贷款或自筹资金)及进入渠道(购置、调拨、自制、赠送等),都要求建档入账。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建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设一级分类总账和分户账,学院(系、所、中心)设流水账和分户明细账,各实验室设明细账和卡片。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的报账程序:
••
一、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配合填写“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确保填写内容完整、准确;上网录入报增建档资料;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确认;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
二、仪器设备以原始价值入账。仪器设备的原始价值是指在投入使用之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税金和安装费等的费用。因增购辅助设备或加工改制而增加了辅助设备的数量或提高了质量者,按原有设备账面原值减去改装、改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加上改装、改建所发生的支出计价。新增加的辅助设备,按主机编号填写附件报增单和卡片,办理主机增值手续。
••
三、接受捐赠的仪器设备,如没有明确的原始价值,可参照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其原始价值。••
四、校外无偿调入的仪器设备,不能查明原值的,根据有效的估价凭证入账。
第十二条 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清点本单位的仪器设备,保持账、卡、物相一致。每年年末应对本单位的账卡物进行核对并将结果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同时应及时办理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调拨等手续。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考核。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修复,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
第十四条 使用贵重仪器设备者,事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机操作,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还必须做好使用资料(包括故障、维修、当事人、机时等)的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具体按《中山大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在用的仪器设备绝不允许随意拆改,如确需拆改须经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属贵重仪器设备的拆改必须经学院审核,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并由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重视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检验和及时维修,按不同性能和要求做好防火、防锈、防尘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仪器损坏、丢失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写出详细书面材料报告学院主管领导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增加开机时间,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八条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禁止任何形式的闲置浪费、公物私化、私自转让、丢弃等行为。
第七章
仪器设备的借用
第十九条 学院内各实验室之间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实验室主任批准同意;校内各单位间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批准;校外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批准。贵重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借出校外,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后报请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的借用必须办理登记手续(要有借、还时间和经办人的记录),违反规定私自 4 借出者,一律追究当事人责任,包括造成损坏和丢失的经济责任。
第二十条 尚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的免税进口仪器设备的借用须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批准方可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用仪器设备,一般不许借出在教工家中或学生宿舍内使用,个人因工作需要借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仪器设备时,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向管理人员办好借用登记手续后方能借用,并限期归还。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学校资产,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各单位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二条 借出的仪器设备如出现损坏、遗失等问题,将按学校有关的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处理。
第八章
仪器设备的调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积极避免仪器设备的积压和浪费,对长期不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对确因人为因素造成仪器设备积压和浪费的,应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校可对使用机时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对该仪器设备进行校内调拨。
第二十五条 校内各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部分仪器设备可以互通有无,双方自行商定进行有偿或无偿调拨,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并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后,即可进行调拨处理。
第二十六条 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各单位应及时向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报送本单位闲置仪器设备的清单。
第二十七条 所有可调拨的仪器设备统一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理,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处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根据先校内后校外的调拨原则,进行有偿或无偿的调拨。贵重仪器设备的校内调拨和所有设备的校外的调拨均需报请主管校长批准。
第九章
仪器设备的移交 第二十八条 离(退)休、调出、博士后出站以及长期(一年以上)出国人员,应在离岗前一个月,经所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离退休、调离及出站、出国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交或私自处理(带走、转送或卖出等)原有的仪器设备。
第二十九条 办理移交主要内容:
一、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仪器设备(帐、物相符,借进、借出凭证核对等);
二、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含随机技术资料、验收报告、日常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以及零部件实物情况(数量、质量、存放地点等);
三、工具;
四、实验室及实验室内箱、柜等的钥匙;
五、其他应该交接的事宜。
第三十条 对出国逾期不归而被学校除名的人员以及拒不办理移交手续人员,在院(系、所、中心、部、处)主管领导指导下,由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会同所在实验室(科室)负责人,依法通过相关途径予以收回,重新调配。
第三十一条 校内新建立、撤销、并转建制的单位,应及时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立户或办理仪器设备交接、换户等账务手续。
第三十二条 教学、科研人员离退休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尚未完成,但仍需继续使用仪器设备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各单位应在保证在岗人员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方便,并为这部分人员使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做好妥善安排,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能继续为学校做出贡献。
第十章
仪器设备的报废
第三十三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
一、电子设备使用年限在5至8年以上,机电产品在15年以上,因元件严重损坏或老化,已不能正常运行,又无修复价值的;
二、经技术鉴定,确属质量低劣或损坏严重、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 6 的;
三、部分设备因不符合国家标准,需强制报废的;
四、因长期频繁使用,性能差、精度低、实验数据不准,结果不可靠,达不到教学、科研、生产最低要求的。
第三十四条 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因技术落后淘汰或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和失去使用价值的,应及时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海关申报批准后执行,各单位不得随意将其作报废、擅自变卖或移作它用等处理。超过监管期的仪器设备,每年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在网上填写《减免税物品核销申请表》,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批准后方可在办理完解除监管手续后再行办理报废、销账等手续。
第三十五条 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审核与批准。
••
一、使用单位提出仪器设备的报废申请前必须组织技术小组进行鉴定,以确认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贵重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鉴定。认定符合报废条件后,填写报废申请表,送单位主管领导签字确认,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
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通过后,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分级报送主管校长、教育部审批。
三、获准报废的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进行资产账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 报废的仪器设备要保持完整,帐、物相符,及时上交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进行处置。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自行处理。
第十一章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处理
第三十七条 凡使用仪器设备均应遵守其安全操作规程,严防损坏或丢失。如有属责任事故造成损坏或丢失的,除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外,同时要进行经济赔偿。凡属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或在使用时确实难以避免而引起的损坏及因使用年久而自然损耗的,不属于赔偿范围。
第三十八条 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分清 7 责任,写出详细书面材料,交单位主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损坏或丢失贵重仪器设备,应保护现场,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因下列主观原因,造成责任事故和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应予赔偿。
••
一、凡个人将设备带出单位外使用,无论因公或因私,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都要按规定赔偿。
••
二、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
••
三、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对仪器设备进行拆卸、检修、改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的。
••
四、因管理严重失职、不负责任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
五、由于责任事故而造成被盗、失火、水淹等。
第四十条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的具体实施将按学校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大[2000]102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考试题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试题一
姓
名: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必须真实合法,全部为()资本,由发起人或出资人()缴纳。
A.实物,分批
B.实物,一次足额
C.实缴货币,一次足额
D.实缴货币,分批
2.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元。
A.2 亿
B.1.5亿
C.1亿
D.5000万
3.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
A.10%,15%,20%
B.10%,20%,25%
C.10%,15%,30%
D.10%,15%,40%
4.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倍。
A.5
B.8
C.10
D.15
5.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不高于净资产()的其他投资。
A.10%
B.20%
C.25%
D.30%
6.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的,实行差额提取。A.50%,1%,10%
B.50%,5%,10%
C.60%,5%,20%
D.60%,10%,20%
7.下列业务中哪项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经营()。
A.贷款担保
B.信用证担保
C.诉讼保全担保
D.发放贷款
8.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向当地政府金融办(或政府指定部门)报告资本金运用情况。
A.月度
B.季度
C.半年
D.
9.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下列事项()的,应当由公司所在地市金融局(办)负责审查批准,并报省金融办备案。
A .跨市变更公司住所
B.除跨市以外变更公司住所 C.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D.合并或者分立
10.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之前已经设立但并不符合该办法规定的,应当在()前达到该办法规定的要求。A.2010年3月8日
B.2011年3月31日 C.2011年3月8日
D.2012年1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多选、少选不得分,共30分)
1.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不予撤销将()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予以撤销。
A.严重危害市场秩序
B.损害公共利益 C.对公司有轻微损失
D.导致公司亏损
2.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包括()
A.贷款担保
B.票据承兑担保
C.贸易融资性担保
D.发放贷款
3.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兼营的业务包括()
A.诉讼保全担保
B.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等履约担保
C.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D.吸收存款
4.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的活动包括()
A.吸收存款
B.发放贷款
C.受托发放贷款
D.受托投资
5.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股东应具备的条件()
A.信誉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B.具备持续出资能力。
C.了解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流程及相关规定等。
D.没有出资能力,以借贷资金、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6.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
A.总经理
B.副总经理
C.首席风险官
D.首席合规官
E.财务负责人
7.下列哪些人员不得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A.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的B.因违反职业操守或者工作严重失职给所任职的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C.被取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禁止从事担保或金融行业工作的年限未满的D.最近五年担任因违法经营而被撤销、接管、合并、宣告破产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并负有个人责任的。
8.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会职权依法和公司章程确定,但至少应当包括()
A.负责召集股东(大)会会议,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B.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制定财务预决算方案。
C.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聘任或解聘总经理。D.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
9.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规范项目受理、评审、审批、签约承保、包后监管等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项目评审时应做到()
A.应当从定性、定量方面作出依据充分的分析判断
B.应当全面考察项目情况,评估拟设定的反担保措施的合法性、标的的价值和可实现性.C.应当严格评审被担保对象的财务状况,认真核查各类财务报表、产品库存和业务合同,查清其真实性、合法性和价值。
D.应当严格审查担保项目所融资资金的用途,确保通过担保融资的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改善民生的活动。
10.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A.安全性
B.流动性
C.合法性
D.收益性
E.诚实守信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列举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经营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有哪些,可以兼营的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有哪些,不得从事的活动有哪些?
2.申请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3.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向所在地政府金融办(或政府指定部门)报告简要情况,24小时内报告具体情况。请问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具体包括那些情形
4.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五、论述分析题(共1题,10分)
某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会计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公司应收帐款5000万元,多为公司股东所欠帐款;应付帐款5000万元,多为高息吸储资金;公司净资产1亿元,融资性担保业务收入5千万元,发放贷款获得利息1千万元;在保余额15亿元,对某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责任余额1.5亿元;某投资公司委托该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投资业务,投资购买A股某股票3000万元。请您简要分析该公司在注册资本金管理、业务范围、投资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有哪些不符合规定,并请列出整改措施。
答案:单项:1-5 DDCCB 6-10 ADDBB
多项:1.AB
2.ABC
3.ABC
4.ABCD
5.AB
6.ABCDE
7.ABCD
8.ABCD
9.ABCD
10.ABD
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试题2 姓名:
分数:
单项选择题:(30分,2分/题)
1、《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
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A担保人
B被担保人
C债权人
D债务人
2、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
A 个人和组织
B法人单位
C经济实体
D股份有限公司
3、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
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A安全性 盈利性 流动性
B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C安全性 收益性 充足性
D保障性 流动性 盈利性
4、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
,并向国务院建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A清算
B风险处置
C增资扩股
D风险补偿
5、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监管部门颁发,并凭此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A经营许可证
B行业准入证
C批准文件
D核准开业批文
6、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但不包括。
A 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B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C有2个以上推荐机构
D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E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7、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
万元。
A300
B400
C500
D1000
8、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
A货币资本和固定资产 B实缴货币资本和自有资产
C 第三方认定验资额 D实缴货币资本
9、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两名以上的。A首席合规官
B首席风险官
C独立监事
D独立董事
10、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A盈亏状况
B现金流量
C资产负债情况
D风险损失情况
11、某融资性担保公司净资产为1.5亿人民币,对甲公司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
万元,对甲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
万元,对甲公司发行债券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
万元。A 1500 2250 3000
B 1000 2000 4500
C 1500 2250 4500
D 1500
3000
4500
12、某融资性担保公司净资产为1亿人民币,最多可以自有资金
万元 进行投资于一家高新科技公司。
A2000
B3000
C1000
D1500
13、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的,实行差额提取。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A 50% 1% 10% B 10% 5% 50%
C 10% 50% 1%
D 50% 5% 1%
14、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
A风险分析报告 B业务收支报告
C财务会计报告
D 现金流量表
15、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A现场稽核
B非现场稽核
C非现场检查
D现场检查多项选择题:(14分)
1、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变更名称;变更组织形式;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公司住所;
(3分)A在经营范围内创新业务品种 B变更财务总监
C变更持有2%以上股权的股东。D设立分支机构 E修改章程 F变更监事长
2、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3分)A直接投资B受托投资C间接投资
D受托发放贷款
E 为子公司提供诉讼保全担保
3、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5分)A风险补偿机制
B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
C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D责任追究制度 E风险预警机制
F决策程序
G审保会制度
4、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3分)
A财务会计报告
B重大人事变动
C风险管理状况
D对外投资情况 E担保费收入
F担保业务总体情况
答案:单选:1-5 ADBBA
5-10 CCDDB
11-15 CACCD
多选:1.BDEF 2.BD 3.BCEF 4.ACF
简答:
1、简述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信用体系的定义。
答: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是20世纪90年代,当时,为了处置经济活动中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在国务院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债务链对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困扰,也涉及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信用问题。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担保法》,为平等主体间的担保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依据。信用体系,有人称之为国家信用体系,有人称之为国民信用体系,有人称之为社会信用体系。
2、简述现金流对信用能力价值的作用。答:信用能力的量化,在财务状态上表示为偿债时前期的现金净流量。净流入量是即期偿还债务的现金能力,偿债退出企业的现金流不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行;净现金为零或负值,是即期难以偿还债务的表示,为偿债而退出一部分现金,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行。因此现金流是衡量信用能力价值的基本尺度。现金流量是偿还即期债务的真实能力。总之,只有企业产生必需的现金流才能保证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因此,评价信用能力的基础在于现金流量。
3、简述反担保措施的条件。
答:不同的反担保措施具有不同的生效条件。
(一)抵押反担保措施的生效
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车辆、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合同自订立起生效。
(二)质押反担保措施的生效
质押反担保措施包括动产质押反担保措施和权利质押反担保措施两种。
(三)保证反担保措施的生效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以署名的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四)其它反担保措施的生效
其他反担保措施如收益权、个人连带责任,应当通过公正机构进行公正。
论述
1、根据自己的担保从业经历,论述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及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
答:
一、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引致损失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担保行为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因此,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债务人信用方面的风险。担保机构在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后,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被担保的债务人可能无法按时、如数归还借款,这时就需要担保人为偿还债务,即发生了担保代偿。如果担保机构最终不能全部回收担保代偿资金,就会导致担保机构经济上的损失。这就是担保机构经营担保业务所特有的风险。
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和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都会对担保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担保机构自身的经济实力、人才素质、经营管理经验、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更决定着担保机构能否持续经营。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与其他企业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担保机构又是一个经营信用产品的特殊企业,其主营业务是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信用担保。从其特殊性出发,导致担保机构
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一)债务人还款能力不足
在担保行为中,债务人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是担保责任得以顺利解决的关键,事实上,大部分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都是源于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因此,担保机构在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之前,必须先学会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判断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二)债务人的道德水平低下
债务人有还款能力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其能偿还债务,债务人如果在道德品质上存在问题,在主观上不愿意偿还债务,同样也会给担保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受社会信用环境、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的影响,有些企业通过提供虚假资料、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骗得担保机构的信用,从而套取银行贷款;有些债务人在具备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也拖欠银行的债务,造成担保机构代偿。这些都属于债务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法制建设尚未健全、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还款意愿可能比企业的还款能力更重要。
(三)债权人对债务人监管不力
如果担保机构在做担保业务时,为债权人提供了百分之百的担保,也就是债权的保障完全依赖于担保人,担保行为就可能成为债权人转移风险的一种手段,债权人在贷款项目的评审、审批和贷后项目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就可能有某种程度的放松,增加了贷款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也增大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四)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善
担保机构是经营信用的特殊机构,只有自身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充足的现金支付能力,才有可能为债务人提供信用保证。担保机构在为别人提供担保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由于经营担保业务而带来的损失。如果担保机构本身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发生较大的资产损失,甚至无法持续经营,也就根本谈不上保证自己的信用了。
二、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担保机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担保机构为债务人的还款出具了保证合同,只要债务人没有全部清偿债务,担保风险就会存在。担保机构不可能完全消除担保风险,但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管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尽可能地把担保风险控制在担保机构可以接受的水平。担保机构可采用以下措施控制和管理业务风险:
(一)提高担保项目的评审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程序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1、实行“审保分离”,强化项目决策的约束机制
2、严格授权管理,强化决策程序的制约作用
3、规范评审委员会审议规则和决策人员审批行为
4、建立项目责任制度,严格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
5、提高担保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对在保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
1、在保项目动态跟踪
2、在保项目反担保物的监管
(四)加强对代偿项目的管理和追偿
1、代偿项目的管理
2、代偿项目的追偿
(1)督促债务人尽快筹资归还欠款。
(2)处理抵押、质押物(权)。
(3)落实信用反担保方义务。
(4)转移债务,保全债权。
(5)变更反担保,增加抵押物价值。
(6)以资抵偿,减少损失。
(7)债权转股权及债权重组。
(8)依法起诉,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持担保机构的权益。
(五)提高担保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1、坚持以“稳健经营”的理念来经营担保业务,切实保证担保机构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建立健全内部业务运作监控制度,严格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3、坚持量力而行、分散风险的业务运作模式,不要“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4、努力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担保业务运作体制,争取政府给予“担保损失核销补偿”的政府支持。
5、保证担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六)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将风险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1、想方设法增大债务人违约的成本。
2、吧因哈能够和担保机构之间纯粹的担保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
(七)建立健全担保业务风险管理评价和预警制度
第四篇:保障性住房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促进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筹集,用于新建、改建、收购、回购廉租房、公共租赁、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延安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保障公司”)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按照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负责建设资金的计划、筹集、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第二章 资金的筹集
第四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目前按下列渠道筹集: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建设资金。
(二)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银行贷款)
(四)保障性住房的售房款;
(五)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项目属于政府出资的财政性资金,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下达计划后,市财政局根据财政收入进度及国库存款情况将资金拨付到保障性公司账户;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按照国家和省得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时,保障公司应将融资规模、利率、期限、还款来源等报送市房产办审核。贷款资金提取、拨付、使用按本办法资金拨付规定执行。
第七条 保障性公司因特殊原因确需资金而资金未到位急需财政借款时,由保障公司提出申请,市房产办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向市财政局预借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待资金到位后归还。
第八条 保障性住房按规定价格出售所取得的房款,由保障公司设立专户收取,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市房产办负责监督。具体用途为:
(一)补充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资金;
(二)归还财政借款和银行贷款;
(三)缴纳税款
(四)支付工程管理费
(五)支付项目其他费用
(六)如有盈余按比列提取公积金。第三章 资金的支付
第九条 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支付,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遵循“按计划、按预算、按合同、按进度”的原则办理。
第十条
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支付依据:
(一)承建单位向保障公司申请支付的文件及付款委托书,每支付一笔资金,必须依据合同书及形象进度表。
(二)工程中标通知书、工程预算、监理合同、代建合同、施工合同、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及工程监理的意见书。
(三)工程发票(正在建设的项目,根据工程进度预付的款项,承建单位必须开具收款收据,待项目完工后开具发票)
(四)项目施工过程中得设计变更、结构变化、设备调整,按法定程序报相关部门批准的法律文件:
(五)项目竣工验收报告,项目决算审计报告等文件;
(六)项目资金支付需要的其他资料。第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支付程序:
(一)承建单位根据相关付款依据提出付款申请;
(二)保障公司对资金支付的合法性、计量的准备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提出支付意见。
(三)根据承建单位的工程款支付申请,经监理公司负责人和驻工地代表签字后交工程部负责人签字审核后,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报送公司董事长签字直接支付。
(四)保障性住房项目可按施工合同约定预拨工程预付款,拨付比例一般为合同总价款的10%,最高不得超过合同价款的15%,在工程验收合格前累计拨款不得超过建安工程概算的80%,余款按市审计局的工程决算审计结论拨付。第十二条 资金拨付控制与监督
(一)有以下情况之一,不予办理付款:
1、违反国家法规和财务制度;
2、计划外工程;
3、擅自改变工程项目和建设标准;
4、工程质量不合格;
5、工程计量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
6、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
7、原始凭证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支付审批流程不规范;
8、其他不符合支付条件的行为。
(二)承建单位收到项目工程款后,应用在本工程项目的建设上,及时支付工人工资、工程材料款,不得挪作他用。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开支。任何承建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十四条 保障性公司将不定期对各个承建单位工程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挤用或者挪用等违法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公司办公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关于办公性资产管理办法
一、办公性固定资产指办公用的电子产品、办公家具、办公软件、食堂
用具、宿舍用具等办公设备和用具。
二、对公司的办公性资产日常管理由办公室负责,对于能贴标管理的进
行贴标管事。
三、固定性的办公设备,具体到人,使用人确认。公共办公设备具体到
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确认。
四、移动性办公设备由办公室统一登记管理,由使用人或保管人员负责。
五、新购办公设备必须进行申购,并进行领用确认,并进行登记。
六、内部调拔转移办公设备,必须经过办公室,并开具内部的调拔申请。
七、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必须由使用人和使用部门申请后,由办公室统一办理,说明原由和费用的承担。
八、办公室对办公性资产进行盘点分类,并建立台帐。财务对台帐进行
复查核实。
九、办公室每月对办公资产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补充完善办
公设备台帐,每月并报一份给财务,财务对台帐进行审核,并现场核实。
十、办公室和财务部每季度对办公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且财务根
据盘点表进行进一步帐务核对和实物盘查。
十一、日常办公用品的申购和领用由各部门申请,采购采购,办公室办
理入库,各部门根据领用单领用,办公室每月根据入库和出库情况,按出具办公用品出入库统计表。并由各部门就领用进行确认。
十二、办公室每月就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使用出具收发存报表,财务对收
发存报表进行审核和实物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