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聘请外国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试行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聘请外国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试行管理办法
一、项目说明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实现我校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为鼓励和资助各单位积极聘请高层次的外国专家来华合作研究和讲学,促进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特设立本项目。本项目聘请的外国专家包括科研和教学两个类别。该项目所提供经费用于补贴所聘请外国专家的往返国际旅费、在华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及生活津贴。
(一)科研类:
资助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有实质性的科研成果和效益。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点)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是广东省、教育部和卫生部等主管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类项目同时适当支持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二)授课类:
聘请外国专家为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课程,从而为我校研究生和本 科生提供更多、更前沿的国内外课程资源。本项目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聘请外国专家承担教学任务。
(三)两类项目所聘请的外国专家的要求: 1.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是在该学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2.外国专家来校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3.科研类:所聘外国专家参与合作的项目必须是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教学类:所聘外国专家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符合学校教学计划要求。
二、项目申请及审批程序:
(一)申请时间:常年接受申请。
(二)申请主体:科研类项目的申请主体为教师(含研究人员)本人,授课类项目的申请主体是各学院(实体系)和附属单位。
(三)审批程序:申请单位或个人按照要求填写项目资助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立项。
三、项目管理:
(一)以批准立项时间为准,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
(二)该项目批准立项后,如外国专家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期来校,项目负责人须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批准后,该项目可延期执行;项目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如申请延期一年仍未执行则视为项目自动取消。
(三)按照项目管理规定, 各项目负责人须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填报中山大学校级重点项目结题报告书(附件二),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进行评估。
(四)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权对该项目的经费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经费使用管理:
(一)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专款专用,接受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及财务处的监督和检查。项目的负责人同时担任该项目财务责任人。
项目完成一个月之内,项目负责人提交中山大学聘请外国专家校级重点项目结题报告书及报销凭证,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公室审核验收后,核拨经费。
(二)该项目资助经费专款专用,除特殊情况经申请超期获批准外,不能累积到下一年。
(三)资金使用或聘请的外国专家有变化,项目负责人必须书面报告国际 合作与交流处,同意后方可执行。
(四)经费支付范围和参考标准:
该项目所涵盖的费用包括外国专家的国际旅费、生活津贴、住宿费、餐费、城市间交通费等。
支付标准:
生活津贴按外国专家实际来华时间,按照来访专家的学术水平和知名 度,按150-250元/天发放;
市内交通费:工作日每天100元以下
餐费: 外国专家在我校逗留两周以内,餐费累计不超过1,000元,外国专家在我校逗留两周以上,餐费累计不超过1,500元。
五、本办法解释权归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第二篇: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
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
试行管理办法
为鼓励各单位积极聘请高层次国(境)外专家来校合作研究和讲学,促进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特设立本项目。
第一章 资助范围
第一条 本项目聘请的国(境)外专家包括科研和授课两个类别。
第二条 科研类项目资助聘请国(境)外专家来校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且所聘专家参与合作的项目必须是有关部门已批准立项的项目。
第三条 授课类项目资助聘请国(境)外专家为我校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课程或专题系列讲座,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境)外专家承担教学任务。所聘专家承担的教学任务须符合学校教学相关规定,专家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每周8个课时。
第四条 所聘国(境)外专家须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年龄在65周岁以下,健康状况良好,且自行购买在华期间的医疗、意外保险。
第五条 每个项目资助一位国(境)外专家来华1次,不超过90天,每个单位每次申报项目不超过3个。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位国(境)外专家不得连续两年申报。
第二章 项目申请及审批程序
第六条 项目申请每年两次,截止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日和9月1日。
第七条 科研类项目的申请主体为教师(含研究人员),授课类项目的申请主体为院系。均需填报项目负责人。
第八条 按要求填写《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资助申请书》,发送电子版,并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将一式两份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同时提交《中山大学讲座审批表》批复件(如无讲座类活动不需提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专家评审,项目获批后,向院系发放立项通知书。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九条 项目执行期以立项通知书为准。
第十条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须在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填报《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结题报告书》电子版,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预审后方可办理报销。
第四章 项目经费使用
第十二条 经费使用及报销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专款专用,接受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及财务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项目负责人同时担任该项目的财务责任人。
所有报销材料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与结题报告书纸质签字版一同交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核。
第十三条 该项目经费可用于国(境)外专家的国际旅费、在校工作期间的住宿费和生活津贴。专家校外发生的费用,不在开支范围。
开支标准:
国际旅费:飞机经济舱往返一次(尽可能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资助上限为15000元,额度内实报实销。
住宿费:教授额度为 700元/天/人,副教授额度为600元/天/人。凭校内转账单或住宿发票实报实销。
生活津贴:以专家实际来校工作时间为准,应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教授额度为1000元/天/人,副教授额度为800元/天/人,须由专家本人签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仅适用于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自修订之日起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归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解释。
2017
年1月修订
第三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8年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8年 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资讯管理学院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资讯管理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一、申请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道德品行良好,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的规定。
(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三)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四)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五)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外文期刊目录收录的期刊上署名发表过学术论文;
2、大学英语四级成绩≥568分,或者大学六级成绩≥426分,或者新托福成绩≥90分(老托福成绩≥580分),或者雅思成绩≥6.0分;
3、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
对于专业基础突出者(如具有高级专业职称),若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可以书面方式提请学院材料审核专家组审议,由面试小组重点考核其英语水平。
(六)《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报考基本条件。
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被取消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籍。
二、招生专业及学制
招生专业详见《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申请-考核”制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三、招生类别及人数
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不招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专业目录上注明的招生人数为我院2018年的招生计划数,包含了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的招生人数,“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计划将于网上报名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申请人留意网上信息。
四、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
申请人须于2017年11-12月间,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博士研究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graduate.sysu.edu.cn/zsw/)进行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日期以当年网站公布为准。报名费一经缴纳,均不办理退还。
(二)提交材料
网报成功后,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8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具体要求,按时提交申请材料,并保证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并核实材料作伪,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纸质申请资料请寄(送)达资讯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自备信封统一装入)。截止日期仍未收到材料者,视为放弃报考。
所需提交材料共计11项: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3、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4、成绩单:本科、研究生阶段成绩单(需就读学校的教务或研究生主管部门盖章)。
5、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未发表的工作论文或学位论文,不超过3篇。如果申请人已经有论文在中山大学规定的重要期刊目录中的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
6、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7、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时补交)。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身份证、护照)。
10、学生证复印件1份(往届生无需提供)。
11、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注:
①以上申请材料请按顺序编号提交,若上述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②所提交材料不退还;
③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包括学术造假或抄袭,即被取消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籍。
邮寄或直接递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B102室,张老师收,邮编510006(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博士生申请-考核制”)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我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五、材料审核
(一)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逾期未交齐材料、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材料不实的申请人,取消其申请资格。
(二)学院材料审核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通过材料审核的人员名单。通过材料审核者,均获得参加综合考核资格。
(三)资讯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2017年12月在本单位网站公示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六、综合考核
(一)综合考核由外国语、两门业务课及综合能力等4项考核科目构成。
(二)其中外国语、两门业务课采用笔试形式,合并为一场,考试时间为3.5小时。内容分为“英语写作”、“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综合知识”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方法”三部分,每部分100分,总分300分。笔试成绩低于180分者不予录取。
(三)综合能力的考核采取面试形式,每名申请人的面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内容包括外语运用能力(100分)和业务能力(200分)两部分。面试总分300分,成绩低于180分者不予录取。
业务能力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作为博士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等相关内容。参加面试的考生须准备20分钟左右的PPT,对研究计划进行陈述并答辩。
(四)面试小组对参加面试的考生逐个进行面试,面试顺序在面试前随机抽号决定。面试采取面试小组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面试小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评分前可由组长召开面试小组会议讨论。面试小组成员各自独立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考生的最终面试成绩。
(五)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相加,得出综合考核总成绩。
七、录取及调剂
(一)学院按照考生综合考核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后,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二)笔试成绩或面试成绩低于180分者,不予录取。
(三)如学院招生计划未完全使用,可接受原报读我校其他院系考生的调剂申请。申请人须符合我院的申请条件,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材料审核及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参加综合考核。
(四)根据学校规定,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的院系,不再接受破格录取申请。
八、学费及奖助金
(一)博士研究生的学费及奖助金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讯管理学院还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办公室、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补贴、出国交流资助、科研论文发表奖励等多项资助与奖励。
九、其他
(一)在学期间,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得在校外从事兼职工作。
(二)学费缴纳、最长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生住宿等按中山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三)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资讯管理学院网站有关招生导师的介绍。
(四)本招生简章由资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十、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张老师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B102室,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32129
招生相关信息查询请登录资讯管理学院网站(http://im.sysu.edu.cn/),查看科研与研究生栏目。
第四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
一、班主任的聘任
根据《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合同》的有关条款,我院教师都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义务。班主任由各系主任推荐、学院聘任(颁发聘书)。
班主任由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思想觉悟高,业务基础好,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与专职学生教育管理教师(辅导员)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班主任任期二至三年,允许连任(特殊情况不能担任班主任的,应由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受聘者在任期内应对班主任工作尽职尽责,全力作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职责
1、向本班学生介绍大学学习与生活的概况,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及时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2、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培养良好的学风。指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及获取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选修、辅修、专业实习等工作。
3、关心爱护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及时与本年级辅导员沟通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院、系领导报告,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
4、对学生进行法规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学生法纪意识。参加期末考试的监考工作。积极支持和辅导班级开展争创“优良学风班”活动和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5、参与组建并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工作,做好班级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工作,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班会或班委会,或参加班内活动,了解、分析、总结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6、督促班级做好课堂考勤和活动考勤工作,每月抽查考勤登记表;与任课教师及教学督导员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并及时将有关问题上报学院学生工作部和学术教务部。
7、配合各年级辅导员做好学生教育管理的其它工作,及时与之沟通班级的各种情况。
8、参加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通报各班级情况。
三、班主任的管理、考核和奖励
1、班主任受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由学院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指导工作。
2、每学期末交班主任工作总结,每学年撰写一篇或一篇以上班主任工作心得的文章。学院每学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年会,交流、研讨班主任工作经验。
3、班主任任职期间,学院将给予工作量补贴。工作量补贴按每学期20周,2学时/周/班,每增加一个班级加1学时/周计算。
4、班主任的工作每学年末由学院考评一次。考评由班主任自评(20%)、所在班级学生打分(40%)及主管部门考核(40%)相结合。考评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等,分别获得工作量补贴的130%、100%、70%,0%。考评结果列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的条件之一。优秀班主任,由学院给予表彰。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二〇〇七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购置、使用、调拨和报废等全过程实施管理。
第三条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杜绝闲置浪费和公物私化,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级、院(系、所、中心、部、处)两级管理。在主管校长领导下,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各院(系、所、中心)、行政部、处(以下简称各单位)作为二级使用管理单位,应合理配备专职或兼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范围
第五条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规定,本办法管理的仪器设备按分类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工具量具器皿;行政办公设备;家具等。
第六条 固定资产与低值品的划分标准如下:
一、单价在人民币800元(含)以上、耐用期在1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均为固定资产,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中,单价在人民币800元(含)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为一般仪器设备;单 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的为贵重仪器设备。
二、单价在人民币500元(含)以上、或单价虽不足人民币500元但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5000元(含)以上、能独立使用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家具均为固定资产,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
三、单价不足人民币800元、耐用期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和单价不足人民币500元且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5000元以下的家具,均作为低值资产,不列为校一级固定资产管理,不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各单位自行建账、造册登记并由各单位进行管理。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七条 仪器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由各单位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或大宗仪器设备(物资)(单价或批量、成套大于(含)10万元人民币),由职能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购置可行性论证,并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及主管校长审批。小于10万元人民币的购置由各单位主管领导或经费负责人审核,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批。仪器设备的购置具体按《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贵重仪器设备或批量、成套总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的采购,由学校统一组织或委托招标采购,具体实施按《中山大学工程、货物与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工程、货物与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执行。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采购采用非招标方式(包括网上竞价和商务谈判),具体按《中山大学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山大学10万元以下仪器设备(物资)采购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验收
第九条 仪器设备到货后,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有关人员 2 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按《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验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仪器设备的账卡管理
第十条 产权属于学校的仪器设备,不论其经费来源(教学、科研、各项专款或基金、贷款或自筹资金)及进入渠道(购置、调拨、自制、赠送等),都要求建档入账。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建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设一级分类总账和分户账,学院(系、所、中心)设流水账和分户明细账,各实验室设明细账和卡片。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的报账程序:
••
一、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配合填写“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确保填写内容完整、准确;上网录入报增建档资料;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确认;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
二、仪器设备以原始价值入账。仪器设备的原始价值是指在投入使用之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税金和安装费等的费用。因增购辅助设备或加工改制而增加了辅助设备的数量或提高了质量者,按原有设备账面原值减去改装、改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加上改装、改建所发生的支出计价。新增加的辅助设备,按主机编号填写附件报增单和卡片,办理主机增值手续。
••
三、接受捐赠的仪器设备,如没有明确的原始价值,可参照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其原始价值。••
四、校外无偿调入的仪器设备,不能查明原值的,根据有效的估价凭证入账。
第十二条 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清点本单位的仪器设备,保持账、卡、物相一致。每年年末应对本单位的账卡物进行核对并将结果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同时应及时办理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调拨等手续。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考核。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修复,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
第十四条 使用贵重仪器设备者,事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机操作,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还必须做好使用资料(包括故障、维修、当事人、机时等)的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具体按《中山大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在用的仪器设备绝不允许随意拆改,如确需拆改须经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属贵重仪器设备的拆改必须经学院审核,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并由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重视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检验和及时维修,按不同性能和要求做好防火、防锈、防尘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仪器损坏、丢失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写出详细书面材料报告学院主管领导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增加开机时间,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八条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禁止任何形式的闲置浪费、公物私化、私自转让、丢弃等行为。
第七章
仪器设备的借用
第十九条 学院内各实验室之间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实验室主任批准同意;校内各单位间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批准;校外借用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批准。贵重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借出校外,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后报请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的借用必须办理登记手续(要有借、还时间和经办人的记录),违反规定私自 4 借出者,一律追究当事人责任,包括造成损坏和丢失的经济责任。
第二十条 尚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的免税进口仪器设备的借用须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批准方可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用仪器设备,一般不许借出在教工家中或学生宿舍内使用,个人因工作需要借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仪器设备时,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向管理人员办好借用登记手续后方能借用,并限期归还。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学校资产,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各单位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二条 借出的仪器设备如出现损坏、遗失等问题,将按学校有关的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处理。
第八章
仪器设备的调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积极避免仪器设备的积压和浪费,对长期不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对确因人为因素造成仪器设备积压和浪费的,应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校可对使用机时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对该仪器设备进行校内调拨。
第二十五条 校内各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部分仪器设备可以互通有无,双方自行商定进行有偿或无偿调拨,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并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后,即可进行调拨处理。
第二十六条 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各单位应及时向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报送本单位闲置仪器设备的清单。
第二十七条 所有可调拨的仪器设备统一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理,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处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根据先校内后校外的调拨原则,进行有偿或无偿的调拨。贵重仪器设备的校内调拨和所有设备的校外的调拨均需报请主管校长批准。
第九章
仪器设备的移交 第二十八条 离(退)休、调出、博士后出站以及长期(一年以上)出国人员,应在离岗前一个月,经所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离退休、调离及出站、出国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交或私自处理(带走、转送或卖出等)原有的仪器设备。
第二十九条 办理移交主要内容:
一、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仪器设备(帐、物相符,借进、借出凭证核对等);
二、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含随机技术资料、验收报告、日常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以及零部件实物情况(数量、质量、存放地点等);
三、工具;
四、实验室及实验室内箱、柜等的钥匙;
五、其他应该交接的事宜。
第三十条 对出国逾期不归而被学校除名的人员以及拒不办理移交手续人员,在院(系、所、中心、部、处)主管领导指导下,由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会同所在实验室(科室)负责人,依法通过相关途径予以收回,重新调配。
第三十一条 校内新建立、撤销、并转建制的单位,应及时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立户或办理仪器设备交接、换户等账务手续。
第三十二条 教学、科研人员离退休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尚未完成,但仍需继续使用仪器设备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各单位应在保证在岗人员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方便,并为这部分人员使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做好妥善安排,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能继续为学校做出贡献。
第十章
仪器设备的报废
第三十三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
一、电子设备使用年限在5至8年以上,机电产品在15年以上,因元件严重损坏或老化,已不能正常运行,又无修复价值的;
二、经技术鉴定,确属质量低劣或损坏严重、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 6 的;
三、部分设备因不符合国家标准,需强制报废的;
四、因长期频繁使用,性能差、精度低、实验数据不准,结果不可靠,达不到教学、科研、生产最低要求的。
第三十四条 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因技术落后淘汰或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和失去使用价值的,应及时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海关申报批准后执行,各单位不得随意将其作报废、擅自变卖或移作它用等处理。超过监管期的仪器设备,每年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在网上填写《减免税物品核销申请表》,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批准后方可在办理完解除监管手续后再行办理报废、销账等手续。
第三十五条 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审核与批准。
••
一、使用单位提出仪器设备的报废申请前必须组织技术小组进行鉴定,以确认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贵重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鉴定。认定符合报废条件后,填写报废申请表,送单位主管领导签字确认,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
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通过后,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分级报送主管校长、教育部审批。
三、获准报废的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进行资产账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 报废的仪器设备要保持完整,帐、物相符,及时上交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进行处置。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自行处理。
第十一章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处理
第三十七条 凡使用仪器设备均应遵守其安全操作规程,严防损坏或丢失。如有属责任事故造成损坏或丢失的,除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外,同时要进行经济赔偿。凡属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或在使用时确实难以避免而引起的损坏及因使用年久而自然损耗的,不属于赔偿范围。
第三十八条 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分清 7 责任,写出详细书面材料,交单位主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后,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损坏或丢失贵重仪器设备,应保护现场,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因下列主观原因,造成责任事故和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应予赔偿。
••
一、凡个人将设备带出单位外使用,无论因公或因私,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都要按规定赔偿。
••
二、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
••
三、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对仪器设备进行拆卸、检修、改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的。
••
四、因管理严重失职、不负责任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
五、由于责任事故而造成被盗、失火、水淹等。
第四十条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的具体实施将按学校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大[2000]102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