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贸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农贸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与福州众多家庭主妇一样,刘大妈情愿每天骑车20多分钟到永辉(黎明)生鲜超市买菜。她说,那里商品新鲜,价格比过去农贸市场低15%,买得舒心。
这个超市是由原来的农贸市场改造而成的。短短半年,永辉连锁超市总经理张轩松就把福州市三家农贸市场改造为超市,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纳税额逐月攀升。其中仅(黎明)生鲜超市一家每月就纳税25万元左右,比同样营业面积的农贸市场多5倍。
农贸市场为何要改造为超市?2月初,记者专程到福州市探访。
农贸市场需要超市化
福州市商业发达,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3年居全国前列。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新华都等本土化的大型超市,也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实力雄厚的洋超市。星罗棋布的农贸市场商品丰富,经营活跃,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农贸市场摊位多,经营者多,进货渠道广而杂,难以规范化管理。因而,有的农贸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有的经营条件简陋,成了脏乱差的死角。有的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福州市感到,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张轩松总经理告诉记者,农贸市场超市化,从表面看是实行明码标价、统一收银,建设冬暖夏凉的购物环境等,但根本特征是使农贸市场公司化经营,由企业规范管理,统一合理地配置资源。企业法人接受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对成千上万名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
从以往农贸市场“卖商品”,转变为农贸超市“卖商品加服务”。
“永辉”将经营规模定为中型,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黎明)生鲜超市4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就有2300平方米经营农副产品,品种达到5000多种,主要迎合本地人口味。同时,选址在社区,根据居民购买力确定以中低档商品为主。在这里,买菜可以一片一片挑去烂菜叶,可以只买所需部位的鲜肉,自选化程度比洋超市高。由于商品是“统购分销”,几家连锁店与生产基地对接,大规模进货。比如,大白菜一次就进货20吨,在各分店之间调配销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进货有人管,销售有人抓,“永辉”出售的商品让人放心。
公司化经营是方向
农贸市场公司化,明晰产权关系是关键。
福州市省府路农贸市场,原有营业面积1700多平方米,其中980平方米为国有。在改造过程中,负责国有资产部分的福州市市场服务中心与其他业主成立市场经营发展有限公司,以租赁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司与230位个体经营者按照“合作与双赢”原则签订合同,统一价格,保证商品质量。经营者服从公司统一领导,公司创造条件不增加经营者的经营成本。
卖同类商品的个体经营者,以合作互助形式成立蔬菜、水产等小组。在民主推选出来的小组长领导下,发挥各自经营特长。由擅长采购者统一负责进货,擅长“吆喝”者负责柜台销售。采用新的劳动组合方式后,1人可顶原来6个人用,扩大了进货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
“永辉”农贸超市采取了另外一种管理模式。公司高层领导人员中,实行股份制,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中层管理人员首先是一名优秀技术型员工,他们中许多人是从传统的农贸市场高薪聘请的长期从事批发业务的专业人员。“永辉”近2000名员工中大部分是从国有流通部门招聘的熟练工人,为帮助员工尽快提高素质,员工培训学校即将挂牌。
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梁建勇介绍,改造农贸市场,目的是逐步淘汰低层次的商业形态,包括马路边占道市场等。对产权多元化的农贸市场,政府采用回购、补偿或鼓励以产权入股经营等措施,推动实现企业化经营。他们还从新增财税中支付一部分给街道,鼓励其取缔早夜市。目前,除“永辉”外,3家“农改超”超市已经开业,2家将于本月开业,今年计划至少完成20家。
“农改超”是系统工程
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说,在引导农贸市场向超市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把握、总体规划、政策引导是很重要的。
他们加强了对“农改超”试点的统筹规划。今年元旦前后,福州市“农改超”领导小组对市区农贸市场作了盘点,基本摸清主办单位、区位布局、面积、税收、就业人员等基本情况。采取改造与改行并重,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要求,一律将列入“农改超”工作范畴的不同体制的市场进行公开招投标,通过竞争引进信誉度好、有统购配送、连锁分销能力的投资主体。瞄准“农改超”带来的巨大商机,福建超大集团等大企业纷纷拿出自己的优势,跃跃欲试。
对于在规划、消防、产权、交通等方面难以协调的农贸市场,福州市考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在其周边兴建成新的超市,通过竞争使原有的农贸市场自然淘汰,逐步退出市场。
第二篇:农贸市场建设发展
最近,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经济组会同工商、药检等部门同志组成调研组,由党凯副会长带队,对我市农贸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市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农贸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城镇人口急速增加,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农贸市场也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1、农贸市场形成一定规模
榆林市农贸市场存在的情形是与当前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的现状相一致的,即分为城镇集贸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两种情形。全市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8个,其中集贸市场88个(城镇集贸市场50个),副食品(肉食、蔬菜、熟食)专业市场2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31个,蔬菜果品批发市场10个。全市有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37家。有大型集散型、综合型的农贸(批发)市场20家左右。截止2006年,全市有11个市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
2、城镇集贸比较繁荣
城镇集贸市场紧紧依托城镇经济社会,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财经组发展,服务城镇居民,辐射周边乡镇农村乃至周边地区,是全市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市城镇农贸市场年交易量约2.45万吨,交易金额约45.7亿元。辐射山西、内蒙、甘肃、宁夏等地。农产品流通企业年销售额2.4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包头、西安、成都、重庆、合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其中出口总值1226万美元,出口国别及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台湾等。
3、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农贸市场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对增强城市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再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像昊堡县农贸市场可满足3.5万人的产品需求,安排了1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市场菜商(农)年人均纯收人1万元以上。绥德县农贸批发日销售量120余吨,城区四家主要农贸市场经营户近800家,安排就业人员2500多人。城镇商贸活跃,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绥德县仅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就有1400多户,年平均纯收人都在1.5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多,农贸市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贸市场的建设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不相协调,市场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与群众的期望值存在着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1、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相当一部分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没有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缺乏前瞻性考虑。一是存在着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到位的问题。比如 榆林市古城农贸大市场,设计规模小,功能简单,设施落后,与它在城区农贸龙头老大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一些市场在城市建设中没有规划,完全是插空而设。比如绥德车站批发市场,是举办者承租了旧车站的院落而建,目前承载着南六县农资物品的主要批发供应,但因租期将到,该农贸市场也面临停业。
2、基础配套设施落后
根据政策,市、县级农贸市场商业用房面积最低标准不低于2000平方米,并且要有与商业用户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公共卫生、物业管理、消防等基础 配套设施。对照政策规定,目前我市大部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不符合标准,基础设施差,建设水平低。像榆林城区最大的古城大市场,没有厕所,没有卫生监测、消防设施,更没有停车场地。该市场内熟食品经 营摊,由于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经营户自凿了压管井就地取水,市场内污水、废水下渗后,又被抽上来使用,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饮食健康。在农村乡镇,相当一部分农贸市场没有固定场所,以路为市,露天交易,既影响交通安全也阻碍市场的发展。
3、监管工作不到位
(1)管理体制不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贸市场的监管大致两种情形。一是多头管理。比如榆林城区农贸市场由多个部门管理,农业、畜牧、药检、工商、商业、卫生、建设等部门都管,但各部门囿于自身利益和权限,各自为政,有利抢着管、无利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无序、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监管效能。二是一家统管。政府赋予一个部门监管整个农贸市场的职权。比如吴堡县城农贸市场由市政监督所管理。但农贸市场在经营上涉及畜牧、农业、食品等多个行业,在管理上涉及卫生、安全、消防、检疫等多重执法性能,在发展上需要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各个方面的保障。一个部门因执法权限、管理职能掣肘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惑,很难发挥好监管效能。
(2)监管不力。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举办者资质、信用等缺乏前期评估、考核,对举办市场行为缺乏控制、考量,对市场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比如榆林城区贾盘石巷口本是公共设施,某单位利益趋动,擅自将该巷口向外租赁承包建市场,市场监管部门行使职权时,经营户又不买账,致使该巷口长期形成交通瓶颈状况。
(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农贸市场缺乏科学统一、易于操作的行业标准。比如在榆林城区,鸡、鸭不经过检疫在市场内就地宰杀,牛、羊肉不经过检疫就在市场出售,生鲜果蔬腐烂了仍进入市场等等,严重地危害着群众的健康安全。
4、脏、乱、差现象普遍
市场办管分离后,各类经济主体均可投资建设和举办市场,而市场举办单位追求的是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形成农贸市场举办和管理的脱节。一是市场举办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费、轻管理、重权力、轻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摊位费的收取上,对市场内环境卫生、占道、搭建、扩摊或流动经营等行为视而不见,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场举办者经营理念陈旧,短期行为,几乎不进行必要的投入或维修。对市场的发展缺少竞争、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三是一些市场举办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个人或私营企业经营,承包者往往不愿意承担或推卸社会责任,通过裁减必要的管理人员、压低管理成本等办法减少支出,致使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
5、农贸市场内经营户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市场经营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其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二是经营者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不明,公共服务意识不强;三是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经营。四是经营作风不良,个别摊位缺斤少两,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普遍,消费者意见较大。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
农贸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作为生产者与经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它是现代化城市功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建设好城市农贸市场不但可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强市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建议政府将农贸市场摆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规划、建设、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落后的现状。
2、科学规划
(1)坚持与城市建设同步。农贸市场是一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在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要注重农贸市场的同步配套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2)坚持“以人为本”。本着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合理布局,从人口密集情况,和市场辐射半径考虑,人性化地布局农贸市场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3)加快“农改超”建设。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改造。使其逐步走向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
(4)加强对现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榆林市部分农贸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较为成熟,政府应根据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给予政策倾斜,使之做大做强。比如榆林古城农贸市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升档次。政府可将相同、相关的市场统一、集中布局在同一区域,建设和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发布、价格形成、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并通过标准化的市场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不断促进农贸市场向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加大投入
农贸市场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经营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根据目前实际,在投资建设上可采取:
一是政府按公益事业直接投资建设。如同广场、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样,由政府投资建成后,交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商铺和摊位统一出租,租赁收入归政府所有。
二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由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在规划市场的地段搞开发时,政府在土地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或从土地出让金中给开发商一定的补助,以房带场,由开发商严格按政府规定和设计要求,将市场建成验收合格后交给政府,产权归政府所有,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管理。
4、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目前榆林市农贸市场的管理现状,一家管理和多家分割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农贸市场监管涉及政府各部门和市场业主的主管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形成统一管理效能。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成立农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办公室,抽调政府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进一步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5、加强监管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举办的评估、考核、监督,落实市场主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市场经营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市场业主单位的不同性质,落实市场的物业监管责任,杜绝市场业主放任自流现象。
其次,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经营监管。一要健全市场巡查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有效实施对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管。二要加强对市场商品的流动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查处不合格的商品,引导安全健康消费,督促和检查符合条件的农贸市场业主建立商品质量检测点,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配备检测人员,提供检测服务。三是扎实推进市场商品准入制度,逐步实现商品准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上市商品质量安全,建立良好的放心消费环境。四是以经营者信用记录为基础,以信用评价和奖惩措施为核心,认真抓好市场的信用建设。五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进一步明确市场主办者、市场经营者的权利义务。
第三篇: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思考
农贸市场是社会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几年来,新丰镇各类农贸市场在创建省、市级文明卫生镇村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管理秩序得到不断正规,交易环境以及商品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着新丰的发展,农贸市场在管理和发展中,一些问题和矛盾凸显出来,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贸市场的现状
新丰辖区内农贸市场是指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生熟肉制品、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目前市场的经营形式主要有农贸市场、早市、小型蔬菜肉食销售门店等。新丰现有农贸市场家,经营面积达平方米,共有摊位多个。早市处,占地多米,经营户多家。小型蔬菜肉食销售门店因其靠近居民住宅区,经营方便灵活,近几年也在不断兴起。但就目前农贸市场现状来看,存在着数量少,档次低,布局不合理,辐射面不广等问题,同时,马路市场不断自发形成,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严重,直接影响到为数不多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交通拥堵、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差等诸多问题。
二、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县的农贸市场从建设开始就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城区现有的市场基本上都集中在原老城区中的人口密集区域,新建的天华南路和县政府所在地的上渡办事处都没有农贸市场,经济开发区有5万多居民,却仅有2个马路市场。乡镇市场大多数是在交通位置优越、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自发形成,随意性较大。这些集贸市场建设时既没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也没经县一级主管部门纳入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只有一个集贸市场,而有的多达5—6个,有的方圆十多公里没有一个市场,而象石冲口至天龙山不足2公里路却有3个市场。
(二)规范管理难度大,脏、乱、差问题突出。因市场规划和其他原因,虽经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全县乡镇集贸市场仍有61%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虽可为当地居民提供简单的购物方便,但影响市容市貌,阻碍交通,规范管理难度大,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马路市场辐射半径不足2公里,逢场赶集交易时间不足4小时,难以形成旺盛的人流、物流。因市场分散、偏僻,乡镇农贸市场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工商部门由于全县点多面广而监管乏力,县市场服务中心和乡镇政府的管理制度,又缺乏正常的执法监督检查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的状态。
(三)市场设施陈旧老化,功能不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县的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市场只建有简易棚架,由于年久失修,市场设施老化严重,随时有可能倒垮,安全隐患严重。市场内上下水、停车场、垃圾台等公共设施不全,因受地理位置和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改造困难重重。
第四篇:农村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关于农村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
姓名:张坤
学号:201004110329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2010级03班
摘要: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稳步快速推进,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瓶颈。虽然党中央适时地调试和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但由于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农村经济发展障碍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其中农村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农贸市场存在管理落后、不规范等一些问题,其现状并不乐观。本文从实地调查农村农贸市场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发展制约性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农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目的:探究本地区农村农贸市场的现状
时间:2012.01.16(农历腊月二十三)、2012.01.19(农历腊月二十
六)、2012.01.22(除夕)、2012.02.01(正月初十)、2012.02.07(正月十六)
地点:苍山县兰陵镇集市、苍山县兰陵小仲村集市、临沂枣庄交界处
三山集市
方法:实地调查、人物访问、资料查阅
正文:
农贸市场是城乡农贸市场的简称,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
理,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包括以个体经营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各类专业性、综合性市场,以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租赁商场和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民间物资交流会等。
农贸市场的最初形式是农村乡镇那种“初一、十五赶大集”式的集市贸易,这是在信息封闭、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自然经济的落后流通方式。而本文中的农贸市场在农村中主要是指有固定日期和固定地点的集市市场。
兰陵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南邻江苏省邳州市,西接枣庄峄城区,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鲁南苏北地区的中心城镇。兰陵集市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农历每月的初
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固定的集市日期,并且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一是一年一度的“逢会”日。兰陵镇集市上有水果市场、蔬菜市场、粮食市场、衣服鞋帽市场等一些专门性的市场,规模和物品数量是附近其他集市的三四倍,远近闻名。而仲村和三山集市是近年来农民根据实际需要,自发组织开展起来的集市,也是每五天一次,相对于兰陵集市不可相比。
一 农村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哄价压价,缺斤少两。如农民的大宗农副产品上市时,少数不法商贩在收购时,串通压价,损害农民的利益;而外地商贩前来购销时,他们又合伙哄抬价格,从中牟取暴利。有些农民这样说:“种菜的不如卖菜的,养猪的不如卖肉的。”并且部分集贸市场计量器具使用混乱,杆秤、台秤、公斤秤、市斤秤混用,秤防大小不一,导致计量不准,往往使农民在出售农副产品时造成不少损失。
(二)垃圾满地,随处丢弃,污染严重。没有专门的环卫人员,卫生清理不及时。例如,每到晚上集市结束时,有些商贩就把卖菜时剩下的滥菜叶、破塑料袋等随手丢掉,有些进入水沟,久而久之就变得臭气熏天。
(三)监管不到位,经营人员责任心差。经营食品的商贩着装肮脏,器具锈污,加工和销售时不具备防尘避雨的设施,如露天销售熟肉、馒头、油条和腌制食品等食物;还有一些经营者在生产熟食过程中,添加国家禁用的化学物品,如馒头用硫磺熏白,香肠大量使用色素、香精等;更有一些不法商贩把从农村中收购的死猪、死羊、死狗等加工销售,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四)假冒伪劣商品多,产品质量差。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广大农民不懂或缺乏识破假冒伪劣商品的常识,把大量的劣质服装,皮鞋等冠以“降价甩卖”,诱人上当;假酒、假烟更是充斥市场;就连糕点、饼干、饮料、罐头等也大多是过了期的。
二 农村农贸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产品市场不成熟,农产品数量种类较少,农产品销售体系仍不完善,流通不畅,农户进入市场的商品率不高,收入有限。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商贩贩卖一些外地农副产品,进行垄断经营,随意抬高物品,赚取暴利。
(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因为农村集市多处于偏远地区,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集市销售,而工商部门监管难以到位,导致伪劣产品泛滥,很多在城市受到打击的假冒伪劣产品向农村集贸市场转移,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三)集市管理水平落后在产品交易过程中,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准则规范,执法力度较弱,执法人员少,管理人员只管收费,不
管监督,更无服务。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大大影响了集市的发育水平。
(四)集市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符合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产品相对较少,农民很难买到价格适中、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的产品。
三 农村农贸市场存在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工作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乡镇工商所一定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转移工作重心,提高服务意识,在管理市场的同时要积极的为广大商贩和农民服务,提供便利、有序、安全、公正的消费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进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卫生意识。要在集市定期举行安全、卫生防范讲座,积极宣传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性。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立人民商场和超市,提高消费层次。政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的不同物质需求。加大综合超市的建设,让人们消费省心、放心、安心。
然而农村农贸市场也不仅只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例如工商部门乱收费、治安问题、市场萎缩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当然,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会对商品质量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超市等类型的店铺的增多对集市的挑战不断加剧。例如在兰陵镇镇上,近年来,宝庆购物广场,万家福超市,兰陵王超市相继开业,还有一些品牌专卖店(如乔丹、匹克等)也经营多年。这些综合超市和专卖店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农民高层次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集贸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村集贸市场面临着消亡或转型的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新月异的当今,农村农贸(集市)市场的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而农村农贸市场该向何处发展、又该怎样发展更值得我们去深思。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农村农贸市场是保留传统还是创新,这是一个慎重的选择。
第五篇:县农贸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县市场的基本情况
1、农贸市场的情况。目前全县农贸市场47个,其中县城7个,2010年集贸市场成交额约为17.2亿元,今年1至10月份,集贸市场成交额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约18%。
2、超市及万村千乡农家店情况。目前,全县有一定规模的超市150多家,其中大型超市12家,永丰城区一般标准超市(400平方米左右)和便利店(100平方米左右)分别为7家和18家。现全县拥有连锁企业3家,年销售额达1.5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7.7%;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5年到2010年在乡镇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554家。农家店在乡镇覆盖率达到了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57%,超市走进了乡村。
3、机电大市场。机电大市场门店数200余家,年交易额约15亿元,以零售为主,批发为辅,交易的主要产品为:农用机械、五金、工具,利润为销售额的5%—10%之间,税收上交方式为定税,每月220元,年销售同比增长约为20%。
4、建材市场。建材市场拥有门店300余家,年销售额约为16.4亿元,利润为销售额的20%左右,利税上缴方式为定税,每月350元。销售的主要为中档装饰材料,产品产地主要来自广东。其中钢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全县钢材的年需求量约为72000吨,交易价格约为4650元每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钢材的价格波动较大,目前我县拥有大小钢材店100余家,主要分布在县城郊、湄水、三塘铺、太平寺一带,一年利税约为100万元,利润为销售额的2%-5%,可安排就业600多人次。
5、家电市场。从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反映的数据来看,今年1—9月份,我县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1102台,销售金额约为2.45亿元,补贴金额约为3110万元,利税约为730万元,销售数十去年同期销售数的1.6倍。
6、典当、拍卖、二手车市场。锦宏典当行从2010年3月成立至今,业务笔数69笔,交易金额约4511万元,上缴税收约9.7万元,创利润约83万元,安排就业10人。其中今年1—10月份,业务笔数40笔,交易金额约2600万元,上缴税收约6.48万元,利润约23.3万元。鑫达拍卖公司从成立至今承担拍卖14场,交易金额3758.6万元,安排就业10多人,其中今年承担拍卖1场,交易金额820万元。华泰二手车交易市场交易二手车910台次,交易金额约382万元,营业收入29.6万元,创税收约5万元,安排就业人员8人。
7、汽车市场。目前XX拥有大、小汽车经销商10个,一年的汽车销量为2000台左右,交易金额约为1.6亿元,利润为销售额是5%-8%之间,税收上缴方式为增值税,为17%。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为中、低档产品,由于去年12月31日汽车下乡政策的终止,因此目前我县汽车市场的销售现状为,抵档车辆呈下降趋势,中、高档车辆呈上升趋势。
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目前我县还没有正式批准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据调查了解,我县每年的报废汽车约为300台,以的士、公交车为主,因此我县申报一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势在必行。
二、我县市场体系的特点
1、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流通业的主要标志是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有关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在我县深入推进,新华联超市、天客超市等一批流通企业在我县不断壮大,554家连锁农家店的建设,对传统的经营方式产生很多变革,开架经营,先进的流通经营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2、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这几年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中央为渡过世界金融危机出台一系列扩内销、刺消费的政策,如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消费。几年来我县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到2010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到今年9月底全县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6621台,销售金额约5.1亿元,补贴金额约6654万元;销售汽摩下乡产品约43366台,销售金额约4.6亿元,补贴金额约4470万元。真正达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商家得发展、财政得税收的目的。另外城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场业态也得以发展,城区百货、五金、副食、服装、电器、家具、建材、餐饮、娱乐、洗浴等行业种类齐全、业态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保障了市场供给。
3、专业市场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末,全县有专业市场的乡镇3个,占乡镇总数的17.6%;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的乡镇有7个,占乡镇总数的41%。其中农机机电大市场从2003年正式投入营运至今,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年出口额约达500万美元;占地115亩的新城建材大市场2004年正式开业,短短几年时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树坪富厚商业步行街的正式运营填补了全省乡镇步行街的空白;这些都为我县专业市场的建设指引了方向,对提高我县市场竞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调查了解发现,将一个产业集聚一起成立专业市场,能发挥产业优势,吸引顾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如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湘中建材大市场是我县专业市场的成功典范,就我县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的现状来看,成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家具家电大市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农资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三、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前进,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一)市场内部环境与外在要求的不适应。一方面市场作为全县商贸业的主要源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全省各地市县加强对市场的提升改造,给我县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市场内基础设施老化、消防安全隐患突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整体环境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各市场外墙斑驳破损、道路高低不平、局部墙体发生结构性走样;消防设施毁损较多,市场电气线路老化,个别市场“多合一”现象仍有存在;市场停车位严重不足,陕窄的市场主干道影响车辆的通行等。这种现状不仅阻碍了市场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我县的整体形象。
(二)市场监管任务和监管职责的不明确。各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由于人员众多,经济活动和生活的配套齐全,俨然一个小社会,因而存在消防、交通、城管等大量社会化事务,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管理。但由于诸多原因,管理很难实施到位,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越位错位管理,管理职能模糊,管理效率低下。
(三)市场业态面临着诸多挑战。受经营者文化素质、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的经营业态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商品”批发零售、现金交易等方式上。小规模批发零售、传统守旧的经营业态已显示出发展疲态,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却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模式迅速推广。电子商务比之传统商务有着大幅度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等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交易,使中间商的地位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对于处于中间商地位的专业批发市场而言,其潜在的冲击和挑战不言而喻。
(四)市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市场投资主体较多,市场又缺乏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导致市场资源浪费、优势分散,同时,市场自身也存在一些体制、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至今尚未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经营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机制的转换和市场的发展;市场管理、服务收费的依据不足,政策法规已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实际;市场产权私有化模式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在剧烈的竞争中,市场缺乏地方特色商品,也将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四、几点意见建议
1、合理规划。我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的农业生产大县,市场的建设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政府应按照我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不符合标准的市场予以改造,新建市场则要按照规范化市场的标准,适当超前,立足长远。
2、加强领导。市场作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准公益性设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此,建议政府将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
3、加大投入。商品市场的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既要鼓励民间融资,争取银信部门支持,也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共同开发格局。商品的市场发展与标准化改造工作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可参照先进地区成功模式,设立市场发展基金,对市场新建或标准化改造验收合格的按比例进行配套补贴。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减免相应费用,提供全程服务。
4、规范管理。要搞好市场管理,首先要把住市场进入关,对进入市场的流通主体要加强审核,必要时候要具有一些企业的担保,进而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档次,提高市场的信誉。在市场管理中应该以人为本,建立为顾客着想的服务之道;要充分运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管理技术,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在各级市场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沟通和联系,来实现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合理的分解和整合,形成一套能控制成本至盈利水平的有效的营运和管理机制,最终达到“整体计划,整体协作,整体管理和整体效益”的目标,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5、严格制度。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商品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不间断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行“两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保证书》)“四制”(市场交易实行索票制、公示制、退场制、明码标价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管理,市场管理者也要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齐抓共管机制。增强经营者法制意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业内良性竞争,避免坑蒙拐骗现象的出现,杜绝竞争中的不当行为。同时市场经营者集体对市场诚信度的支持,也是营造共赢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看到,应对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法问题的有力的武器是法律,积极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开发,维护正常的发展,对市场开发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政府在促进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划市场发展布局,做好监督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重角色。促进市场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内部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监控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传递信息;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