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自身经历谈的一点基金申请体会
本文是一位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谈的一点基金申请体会,主要帮助青年基金申请者完善基金本子,提高项目的命中率。
一、作为科研人员要经常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尤其是在国内召开的领域内学术会议,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当你的基金本子到了评审人手中要让人家感到“似曾相识”,稍微一想就能想到是你。尤其是那些学术研究做的比较好的人也不能偏重于国外的国际学术会议。那样国内一些头面人物会认为你不支持国内的学术交流,而国家基金项目毕竟还是要靠这些人评审。
记得一位杰青说,列你的成果文献时也要注意列一些中文文献,否则到那些反感SCI评审人哪儿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要注意及时将自己发表的成果主动与国内领域内代表性人物交流,谦虚一点叫“请教”。一位教授举了一个他亲自经历的案例。我校某个学院的一位年轻教授连续申请国家基金项目3次没有获得批准。这位教授给他建议,将自己发表的最新成果论文主动送给国内领域内几位重量级人物,并谦逊地表示“希望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第二年年轻教授的基金项目中了。
二、国家基金申请书的文字篇幅要适中,文字要精练,不要太长。据说每年5月份左右是基金项目评审的高峰期,每个评审专家都会收到多份基金本子,最多的专家会收到几十个本子,我最多一年也收到过14份申请书。所以一般评审专家不可能认真全文阅读你的基金本子,只能重点阅读申请书中内容。
尽管每个评审人看本子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重点看:
(1)、题目是否有新意,让评审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2)、400字摘要很关键,要开门见山,切中主题。我刚看的几份申请书有的空话套话占了好几句。尽管是摘要也要按照立项的基本要求来撰写:我的体会是选题科学依据(150个字)、采用的研究方法路线(150个字)、预期成果(100个字);
(3)、“立项依据”中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否准确;
(4)、在基础部分,对于青年基金主要看博士期间表现,面上基金可能就会看你是否已经有了“硬通货-论文”。内容庞杂的部分多数出现在对国内外同行调研部分,介绍过于详细,文献也列的太多,需要精选。要注意文献中既要有经典文献(可能比较老),也要有新文献,最好能有几篇2013年的文献,显示申请人具有及时追踪国内外同行研究状况的意识。
我看过一个杰青和长江学者朋友的重点基金项目申请书。他向组内全体人员展示目的是希望大家(主要是他的学生)除了项目选题与调研等关键问题外,还要注意申请书书面形式上的东西,例如文字,排版时的行距,文献标注细微之处(例如他要设法安排文献出现在新的一页)。一份精美的书面文字材料很容易获得评审人的印象分,尤其对于那些比较看重这一点的人。他将这个态度与申请人的严谨学风联系上。因此,我们不必要在这个不太费劲(指文字编排)的事情上丢分。
三、正确对待一些基金评审中的“另类评审意见”,不要被这些意见所迷惑。这类意见往往是圈内老好人写的。意见写的很好,且同意资助,但级别给的不高(申请人看不到,只有桌面评委看到)。因为根据以往的惯例,现在只有综合评价为2个A(即优秀)+1个B(良好),在早年5个评审人时只有3优2良才能上桌面(120%)。所以,对于一个评审人无论意见写的如何,只要给B等级,实际上就是不同意资助的意思。在资助等级中也是这样,在目前行情下,只有给“优先资助”才是真心实意同意资助这个项目。
第二篇:结合自身经历谈有效沟通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 013M09Y01课程名称:谈判与推销技巧改卷教师:学号: 084770438姓名:赵渊瑞得分:
有效沟通在学生组织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学生组织内的工作经历作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必修课之一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而大学生在组织工作中的磨练也成为自身能力锻炼的一种方式,很多大学生将不断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在组织中进行有效沟通作为自己不断晋升得到提拔的一种手段。在这片论文中,我将以自身的切身经历来浅谈大学生有效沟通在学生组织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工作离不开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关键字】:有效沟通大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工作管理
一、什么是沟通,什么是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可以传递和获得信息,信息的采集、传送、整理、交换,无一不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交换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才得以开展。沟通也能改善人际关系,沟通与人际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有效沟通是指在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沟通。有效沟通主要指组织内人员的沟通,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有效沟通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满足人们彼此交流的需要;使人们达成共识、更多的合作;降低工作的代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使个人办事更加井井有条;使人进行清晰的思考,有效把握所做的事。
二、有效沟通在学生组织中的作用
我们在学生工作所遇到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靠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包括活动策划、工作执行、组织管理等等。有效沟通能够让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得到交流,使我们之间达成共识,减少时间和金钱的不必要浪费,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沟通的功能从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控制、协调、激励、交流等作用。有效沟通不仅仅能传递意义,还对其加以理解并让各方达到共识。在学生组织的管理中,有效的沟
通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在探讨有效沟通在学生组织中的作用的时候就从沟通的功能入手,然后从沟通的功能中找出良性作用作为我们在学生组织工作中的有效沟通的表现。
(1)控制。控制指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组织中的权利等级和正式指导方针,执行组织的行为规范。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过沟通才能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下级,并把下级的不满和抱怨反馈给管理层,以适时调整,使控制真正得以实现。有效沟通使领导决策得到准确理解,迅速得以实施。在实际的有效沟通运作中,决策的描述应该是准确、清晰、简洁的,决策的表述应该能够充满活力,引起干事和下属的注意力和共鸣。有效沟通往往考虑到下属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对他们现有工作状态的影响等。我们在经历一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包括说在筹备活动和对下属进行培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很好的控制大家的思想情况,把握住下属和同事对于工作的看法,对这些情况要有相当的了解。对于不解的管理措施,我们也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组织的工作成员都是学生,大家并不把学生工作当做主业,所以大家在工作命令执行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支持,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在学生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控制会使得沟通变得有效,也能避免组织内部出现混乱情况等。
(2)协调。有效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部门,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途径。学生组织的部门间能否及时消除误解,密切合作,不仅关系到同学间的团结,而且关系到组织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严重的会影响到组织的工作进行。还记得我们在举办宁波大学2010十佳歌手大赛的时候,由于组织内部人员存在误解,各个部门的头形成一个相互抱团的局面,导致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也统一进行抱团,严重的影响的组织工作的开展,对十佳歌手的筹办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也导致很多工作滞后。所以,进行有效沟通,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互相补充,互相信任,避免暗箱操作。每个部门要想做到有效沟通就应该擅长相互理解,正是差异的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保证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部门间合作沟通所依据的信息的客观和准确性,即沟通的有效性,促进部门间的团结和合作,保持工作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发生。再言,团结是学生组织战斗力的巨大体现,组织的团结,是组织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大家工作效率的助推剂。
(3)激励。在学生工作中,每个干事或者委员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干事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组织和组织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干事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才能构建“心理契约”。很多学生干事在成功进入组织成为正式干事以后做事
就会恨松懈,很有能力的干事在一个学期的磨练以后也会觉得学生工作的无聊,大家不了解学生工作的真实快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采用激励的手法来使他们重新建立对组织的新观念,产生继续工作并且踏实工作的念头。在实际的沟通激励工作中,对待不同的干事,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如对待刚刚进入组织的干事,我们通常采用的做法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与他们交流,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直接传达给他们,并多给他们鼓励和提醒,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时机成熟时,给他们自主行动的自由,让他们独自承担和完成较重要的工作,保持经常的接触,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肯定成绩和进步,公开地表扬和奖励工作优秀的员工等。对待资历深的部门副的负责人,我第一是把他们看作是财富。在工作中尊重他们,对他们想法进行参考,让他们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当上主要负责人但是依然能够在工作中主导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可见,有效的沟通能够激励学生组织的各个成员,使大家永葆对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尊重等。
(4)交流。学生组织的工作很大程度是闭塞的,大家嫉妒彼此的工作成效,暗地的组织活动,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走出去大家畅所欲言式的沟通。“无论多伟大的思想,如果不传递给其他人并被其他人理解,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大学生组织之间的交流时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学校内部的组织交流还是校际之间的交流,都会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对各自的工作成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是,学生组织在相互交流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对方的理解能力,共同之处以及对方组织的影响,达到双赢的目标。交流只有建立在信息准确、清晰、简洁和具有活力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而有效沟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使信息准确、清晰、简洁乃至生动地传达下去。学生组织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的考虑自己利益的得失。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有效沟通,即在实际操作中互相补充、互相信任,避免暗箱操作,遇到特殊情况双方随时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把组织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猜测、误解和矛盾得到化解。
三、在学生工作中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1、学生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和身先士卒。在学生组织中,负责人与干事进行有效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手段,负责人必须亲自倡导沟通活动,乐于交流重要信息,愿意花大量时间与干事交谈,解答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需要,并通过交流传达组织的目标规划,从而减弱员工对正在实施的某些行动的焦虑和不安。
2、负责人必须言行一致。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行动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在给干事的培训中,干事很多时候会问我们,我们做这个工作需要具备什么
能力,需要怎么去做,要求有哪些,我们都会一一解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像要求他们那样去身心力行的去做,他们看到后就会失望,觉得这不是一种敷衍的行为,从而导致干事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导致组织工作停滞等问题。
3、保证双向沟通。有效的沟通应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沟通。通畅的沟通渠道是顺利实现有效沟通的保证,包括鼓励和允许干事提出自己的问题、疑问,并且自己一一作答。对于自己的上级,也要保证沟通到位,及时了解自己的上级的想法,保证双方的信息畅通,没有沟通方面的障碍等。
4、重视面对面的沟通。在变革和动荡时期,例如大家在竞选和组织整顿的时候,干事的内心充满了畏惧和担忧。很多信息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小道消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非正规的、模棱两可的。因此,作为负责人的我们应走出闭塞的空间,亲自和干事们交流信息。坦诚、开放、面对面的沟通让干事觉得上级关心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愿意与单位同呼吸共命运。
5、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沟通中能否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与沟通效果关系颇大。我们在做短信通知和工作安排的时候,如果不能运用正确的语言文字,就会对信息的接收者产生不解、误解和疑惑等。所以,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要真挚动人,具有感染力;第二,要使用精确的语言文字,措词恰当,意思明确,通俗易懂;第三,酌情使用图表;第四,尽量使用短句;第五,语言文字要规范化,不要用偏词怪句,避免华而不实之词。
6、恰当安排沟通时间。我们在工作中,相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利用大家的空余时间进行工作上与生活上的交流。这必然会要求统一大家的空余时间,或者是因为我们的交流而改变行程。这或多或少会对大家的积极性和情绪造成影响。因此,有效沟通要注意安排恰当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规定某一时间接收或发送特定信息;另一种是规定在繁忙工作以外的时间的接收或传达信息,这可确保注意力不致分散。
7、共同承担沟通的责任。每一名学生组织的部长或者副部长都有责任确保干事充分理解组织的工作目标,当这些信息沿着组织层级向下传递时,目标变得越来越具体。干事都希望从上级那里,而不是从同事或小道消息那里了解目标将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及时向下属全面通报目标规划、传递必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模棱两可的信息。
8、把沟通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方面,沟通应该是不间断的,如果管理层致力于保持信息沟通的持续性,组织中的成员就会体谅偶然出现的失误或缺陷。另一方面,选择适当的时机,管理者要在成员最想知道某一信息的时候告诉他这
一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减弱小道消息的力量,提高管理层的信誉。
9、不要强制干事们对信息的反应。人们都不希望别人告诉自己该如何解释和感受各种信息,这样做不但不能增进信任和坦诚,反而会激起对抗性的情绪。在沟通中明确指出“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怎么做”,最后让干事自己得出结论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10、调整沟通风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某种沟通方式,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会使人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的沟通风格。具有不同沟通风格的人在一起工作,若彼此不能协调与适应的话,那么彼此之间不仅不能实现有效沟通,还会造成无谓的冲突,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由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完美的沟通目标是可望不可及的,然而有效的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沟通目标。当然,由于人类本身固有的因素使信息失真不可能彻底解除,使得信息接收者得到的意义与发送者的本意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而正是这种现实决定着个体的工作绩效、动机水平以及工作满意度。所以,在企业中要重视沟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共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更好地利用沟通才能使组织中的不同个体达成一致、有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光友.《经理人员的管理沟通及其发展趋势》[J].《JOURNAL OF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2002,(3)
[2] 丁岳枫,刘小平.《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及策略》[J].《商业研究》,2003,(13)
[3] 曾吴.《营销危机中的公众沟通管理研究》[J].《JOURNAL OF GUANGDONG BUSINESS STUDIES》,2005,(1)
[4] 张晓青.《论企业的管理沟通》[J].《理论平台》,(1)
[5] 邓红.《简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沟通与融合》[J].《四川冶金》,2004,(2)
[6]田学军.交际镜像中的语言、文化、语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7]绍华.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J].《经纪论坛》
第三篇:基金申请体会
基金申请体会:写好本子是年轻人的最佳出路(ZZ)
今天在家周末休息,有点时间来整理一点基金申请申请的体会,希望能给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朋友们提供点借鉴作用。
先还是介绍一下简历增加体会的可信度吧。本人07年7月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目前作为主持人已经批准的纵向课题有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校基金,中科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都在5万左右)。教育部新教师还在等消息,省基金没有拿到。自我感觉刚留校一年能有此收成还是比较满足的。
对于刚起步的青年人来说,能够申请到经费是走上科研正轨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费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意愿做,甚至连学生都没有办法招收。所以我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年轻人有些什么项目可以申请,分别在什么时间申请,然后非常认真的进行申请。下面将分别按几个基金的申请经历来来展开我的体会。
(1)国际基金申请。我选择起步的第一个项目当年11月份需要提交的国际科学基金,我们学校我还是第一个申请,咨询科技处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去争取都是有机会的,不争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我就直接上IFS的网站仔细阅读指南,查阅往年的资助情况,按照要求来整理。外文的申请书还真是第一次写,没有概念,然后有上美国NSF网站看了一下他们基金的摘要信息,琢磨点写作的框架和倾向。然后就开始写,每一个部分都要非常非常认真的写,怎么认真我在下面国家基金本子写作中再来详谈。然后就盖章寄过去了,然后再就是等到今年6月份接到了批准通知,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还真是高兴不已!
(2)国家基金申请。国家基金对年轻人的作用相信每个做研究的人都有数。但是对于基金的认真程度却不是每个年轻人可以做的到的。
(a)基金申请的准备要提前,要有尽量长的修改和揣摩时间。我从国庆节过完就开始写本子,思路都慢慢的改过几次,过年之前就一个给3个专家看过并提过意见了,年后又给了好几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看过了。如果过完年再来准备就非常仓促,一个本子,准备1一个月和两个月专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b)基金申请的思路自己要有所把握。大家都知道基金要创新,但是对于新意的把握要有尺度。一个很新的东西一般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一般前期基础不足,容易收到资深专家的质疑。而一个有一些新意的点子,配上较好的基础的“稳定命中率”更高,毕竟我们年轻人说出来和提出来的创新点不一定真是被认可的创新点。我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也困惑了很久,开始提炼的一个点子,可是前期工作基础都用不上(我前期第一作者SCI论文有十多篇),后来为了匹配工作基础才选了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在新意和基础之间进行了一定的平衡。
(c)写作一定要非常非常认真。我写作基金的认真程度自我感觉是非常非常强的,标题怎么写,摘要怎么写(如总共几句话,第一句讲什么,大概几个字,中间几句如何组织,最后一句如何收尾,整个摘要如何连贯),正文怎么写都需要认真琢磨。费用预算该如何划分,各部分要细化到什么程度;人员组成该如何合理,总共多少个,多少个不同级别的;前言部分共分几段,大概几页(一般2页),如何组织(目的意义如何明确,问题和思路如何引出),每段大概多少行,每段最后一行不要太靠前也不要太靠后(为美观),参考文献数量适当(15-20)引用适当(多引国内相同领域不同学者发的外文);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写有有一定的展开,但是不要展开的太厉害,这个度要把握好;技术方案一定要有比较清洗明了的图,并富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说明。写作中全文前后的字体、格式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类似低级错误,要知道每个评委都是多次评审项目和论文的,有一点点低级错误一下子就被看出来,就看出你的认真程度,很容易产生坏印象。
(d)工作基础和个人简介要适当,我当时的工作基础是比较多的,可是写的不能铺的太开,以免产生浮夸或者工作都做了这么多了还要做什么的感觉,个人简介要适度,我当时论文只是写了不到10篇,主持项目也要适当,不相关的项目特别是企业项目尽量少写,以免让人感觉有这么多项目在做,同时这两方面的适当低调可以避免部分不正常心态评为的反感。(e)一定要多看基金样本。基金样本特别是近年的,不论中的还是不中的都要多看,再多看。基金本子论坛上有很多都可以下载,如果跟着有评审资格的还可以从评审那里获取一些,对照中的和没中的每个部分和每个部分中的美个段落,甚至美观段落中的每句话仔细琢磨。这部分内容写的有点乱,但相信有心的朋友们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的。
(3)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请大家都说需要关系,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开放基金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绩,所以你的本子和能力还是占主导的,关系只能是锦上添花。我申请前也没有想到会中,结果申请的两个还都中了,想想我这么一刚毕业的小萝卜头能有多大关系,人家这么给你面子?:)
对于我们这样的刚起步的年轻人,要想获取项目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要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每个人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不积极没有人会送项目给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不认真准备就得不到认可,只有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了,才有可能获得资助,当然最终能不能资助还要看运气了。
希望我今天随意而讲的一些体会能给朋友们一点借鉴。
第四篇:基金申请大家谈
【基金申请大家谈】提交基金申请后的经验总结(二):我的科研之
路
作者: sunzero(站内联系TA)发布: 2008-03-22 前面一篇已经将写基金过程中的经历和写作方法写完了,总感觉有点经历太多而经验不足。现在将我的科研之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知识积累阶段
1999年本科毕业,勉强获得学士学位,且又因为身体强壮而留校做杂役(实验员)。在毕业设计的半年时间内,几乎学到了当时所接触到的专业知识的大半,只有少半是课堂上学到的。期间学会了编程和基本的理论方法,为以后的独立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要感谢我们院长的英明指导)。毕业设计的内容,院长进行整理发表了,虽然是一篇会议论文(现在看来都不会放在眼里的最最普通的国内会议),但对我来说也是份较大的礼物。从此也喜欢上了研究。
参加工作后,琐碎的事情也不多,于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进行学习,首先是将院长的论文全部精读了一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然而没有!于是到图书馆查看PRE、APL和JAP的文章,能不能懂,放在一边,就是纯粹的博览专业论文。各位可能认为我的英文一定很好,刚大学毕业就能看这些刊物的文章,其实不然,我的英文烂的是一塌糊涂,上面说的勉强获得学士学位就是因为最后一次的四级考试通过了学校的学位线,呵呵...大家不要笑话和羡慕我,当时的大学毕业就业进入高校还是相当容易的,原因吗?大家也都知道,当时大学教师的工资很低,很多人都不喜欢留校,所以大礼包砸到了俺的头上。直到现在俺都非常庆幸当时选择了留校,才有了现在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地位。又跑题了,呵呵
经历了近两年的看文献的阶段,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进行科研的方向:LCD的研究。当时,国内的LCD还是TN和STN的生产,进行LC研究的科研单位也很少,从事LCD的研究单位就更少了。选择LCD研究的原因也很简单,所用的理论简单,使用的理论方法也很简单。俺没有高深的理论背景,所以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研究方向。很快,我的第一篇独立完成的论文发表,这时距离毕业1年半,文章也不是当时的核心期刊,但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沉寂将近1年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我的论文大爆发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我看了无数的文献,不仅仅对当时进行选择科研方向起到了决定作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总要挑战难度较高的理论和方法,那时的知识积累帮了很多的忙,包括现在的新研究的选题方向。
我看文献的方法:先看题目->图形->摘要->公式->精读。每一步中,如果不吸引人,则粗略的读一遍就过了。一直用这种方法来看文献,感觉不错。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找到你最需要的论文,用此法不错。2.论文爆发的第一阶段
2002年是我的幸运年,这一年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APL和JAP各一篇,JJAP一篇,另有LC上两篇。这个阶段的论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以前的理论基础上的,分别写与2001年下半年和02年。之所以这么多的论文有2个原因
(1)前一个阶段中,院长对我的指导。其中最有用处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论文给审稿人的第一眼印象一定要suprising”。其后我所做的论文都是本着这个原则来做的,其实其内涵就是创新性的想法。关于如何创新,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我的经验就是“多看文献+多思考+怀疑的眼光”,时间长了就自然能够创新了。
(2)另外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有位美国的教授给我的巨大鼓励和英文方面的帮助。他是我投稿的一位审稿人,也热情邀请我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所给的工资相当的诱人(=博士研究生的薪水),尽管我也非常想去,但由于自身的英文太烂和“911“,经历了几次签证的失败,俺也就放弃了。不过他的真诚邀请和帮助促进了我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的决心,也增强了我的信心(不是学习差就不能做好科研!)。
因为这些论文的原因,校长特批了申报讲师,结果也很顺利的在大学毕业3年后获得了讲师职称。
03年又有JAP和JJAP的论文发表,还有数个专利在04年获得授权,加上一堆乱七八糟的论文,在新来的校长的特批下又申请了副教授,获得了批准。可谓是幸运+幸运了。这个阶段中的收获就是论文和专利。专利4个(发明和实用新型各2个),论文23篇(3年)。不过也有很多的遗憾留在了这个阶段,这期间也写了很多的英文论文,但轻信一些人的建议(将这些论文留到副教授后再发),从而丧失它们被发表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到现在它们都被我放在存档中得不到发表,并不是不想发表,而是国际上对那时的研究热点问题不再感兴趣了,并且当时所用的理论方法过于简单,也引不起专家的兴趣,所以投稿几次被拒后就放弃了它们。给大家的经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藏起来自己欣赏,能发就发。3.沉寂的两年
在获得讲师后,开始了讲课生涯,有失败也有成功,最后固定了主讲专业课这个比较得心应手的课程。期间的备课用去了我的大半时间,真正体会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含义。在教室间穿梭忙碌,把讲课的内容转录到备课纸上。
这阶段只是依靠以前的积累发表了多篇论文,最差的2005年只有2篇会议论文。
这阶段的收获就是对LCD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LCD制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将TFT制程也全部掌握,只是没有实践经验了。这些知识的积累对讲课是非常有用的,现在我的专业课是那些选择进入企业工作的同学的最爱。并且随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对国际上进行LCD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进而成为我院LCD方面的专家。
经过两年的教学工作,在写作思路的条理性、写作内容的完整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损失一些科研的时间,但又获得了从事科研必不可少的经验。所以大家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研究上,有空的时候读读书,做些条理性强的事情。你将会发现为它们付出的时间绝对会以某种形式回赠给你。看过多篇别人写的基金申请书,还真就有惨不忍睹的。多数还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中文语法的错误,或者怎么念都感觉别扭的(像是对着英文来写的,这对于申请应该是很不利的)。
4.论文爆发的第二阶段(被认可的阶段)
06年开始后,讲课的压力逐渐消失了,科研的劲头也回来了。到现在,作为执笔人写了论文11篇,SCI收录8篇,其中APL上4篇,其它4篇。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不愿意在IF低于2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了,所以论文的发表数也在下降。
最大的收获就是07年申请的青年基金获得了批准,在我们这里突破了“0”的尴尬。论文的发表和基金的获批也奠定了我在系里的地位,被提拔为研究所的副所长(正所长空缺),开始所谓的“仕途”(一直都很鄙视这个词),也拟在基金的资助下建立合理的研究梯队。当一个人的水平到了一定的水平,则不再计较较低档次的论文了。以前看到很多的导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写为第一作者,其原因还是他的水平还不够(绝不是人品差为主要原因)。高水平的人要求更高水平的论文,学生的论文不应该争当第一作者,只需要在所有作者的最后,做个老老实实的通讯作者好了。5.学位情况
目前还是学士学位。所以读了研,读了博的虫虫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科研是个积累过程,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总结:
(一)之所以在【基金申请大家谈】中发表,原因也是看到很多虫虫对自己很不自信,还有很浮躁的虫虫等等。总结一下自己的科研之路,希望各位虫虫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坚定的信心。
(二)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非常有必要。一般认为:写作不过关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也不高(特殊情况除外)。经常看到因为评审人的意见中有关于写作方面的意见而被建议不资助的。如:研究计划过于简单;立项依据写的不能让评审人感到“这个项目非你不能做”的境地,也就过于平庸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部分描述不清,项目特色和创新总结不好等等。能够把申请书写的象金庸的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不得不跟着你的思路去想你要研究的内容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写的很像一杯白开水,尽管白开水也有些好处在里面,但总不能让评审人在评审时间内反复品位你的“白开水”,从中感觉你的创新,你的优点。因此,文采不好的虫虫可以尝试一下写一篇小说(长度30页左右即可),然后自己或让别人品位一下,看看是否能够让人一气读完。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就可以写出一篇较优秀的申请书了。
(三)提高个人的研究素养和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研申请书可以反映你在这个题目中所进行的前期研究,也可以看到你对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象硕士一样进行博士学习的博士生们有很多写不出充分反映该题目内涵的申请书。仅仅对一个独立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进行大范围扩展探索的人,写的申请书讲师怎样的“专业”。
研究素养的培养就是对研究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至少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基础知识的积累其实是建立在研究素养的培养上的。基础专业知识广泛,会对你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有好处。在基金写作中,也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理论讲的通俗点,从而让评审人感觉你的水平够高,进而提出有利的评审意见。
(四)科研队伍不是临时拼凑的
申请青年基金的虫虫们不用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今后的青年基金是人才计划了,注重的是申请人的研究水平和素质。申请面上项目的请注意,不要因为科研队伍不够壮观或者强大而随意的加教授、研究员甚至院士到你的队伍中。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论文或者合作的项目,就不要加入。另外,加一个比你水平高的多的人,会有负面影响。如果你的申请书中有培养青年和研究生的任务,则加入青年教工和研究生会更好,这样的科研队伍才是能真正能够领导的,而不是请个大牛来做“指导”用。
(五)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这部分也非常重要!要把你对该项目申请的前期工作写好总结。大家往往都对申请书的第一大部分非常重视,而对第二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过于轻视。其实不然,没有良好的前期工作,评审专家会对你能否完成项目表示怀疑。
申请人的简历也要把主要参加人员的闪光点加上去。所附的论文目录要求是所有的作者都要写出,就是要看你的科研队伍是不是凑起来的,呵呵。
(六)端正自己的位置和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申请基金的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也不敢申请吧。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盲目相信,还要端正自己的位置(科研水平在国内的排名)。如果你是搞超导的,又是在小学校里,奉劝一声还是换个方向搞吧。如果你做的是国内独一份的,那么就坚持再坚持,有足够多的前期工作,多申请几年就可以中了。
(七)多听基金申请的报告和研究别人成功的申请书
很多的注意事项,我都是从基金委的人来做报告才认识到的。之前写过几次基金,都是给领导写的,都没中。听了几次报告后,又找了一些申请成功的申请书进行了研究,才发现以前自己写的基金申请书果然是破绽百出,虽然论文发表了不少,但是写基金还是新的要命的新手。经历这么多次的磨练,终于在去年成功的自己申请并获得了资助。
(八)多在小木虫上学习
今年申请基金的信心来自于小木虫上的虫友发的文章的鼓励。一般来说,去年拿到了基金,今年就不再申报了。但就是有虫友连续拿到了基金,我也不妨试试。我想:如果你研究的正是当前国家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同时又没有竞争对手申请的话,国基委应该会考虑给你基金的。
(九)放好心态
就像一位虫友说的“抱着必中的心态去申请,抱着一定不中的心态去等待”。这应该是写在“提交申请书之后”的一种写申请时回忆和对基金的殷切期待,不过也是对我们所有写基金的人来说,是一个忠告。他告诉我们,努力争取写好基金,以最平常的心态对待基金的评审结果。今年不中,提高提高自己,明年再来。
就到此了,以后也不会常来“基金”版了,祝福各位虫友科研更进一步,基金揽入怀中,期待十月的时候,大家都来报喜。致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尤其感谢我的儿子给我的无比幸福感和成就感!感谢虫友们的支持!感谢版主的郑重推荐!感谢国家基金的精神资助!
第五篇:博士后基金申请体会
博士后基金申请体会
闫春财(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在第四十三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中,我申请到了一等资助金,一级学科为生物学。项目类别属基础学科,在应用学科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能够成功申请,回想两次申请经历,觉得有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总结出来与各位博士后一起分享和交流。
一、选题要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本人觉得选题如果没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就好比盖楼没有打好地基。作为理科类学科,其研究成果必然依据大量的实验和数据,而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为两年,在这两年内要想阅读大量的文献,实施大量的实验,从而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难度系数”应该不低,所以本人认为选题应该在攻读博士期间或工作后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在主持或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基础之上,继续开展深入的创新研究,或交叉学科研究,或运用新方法、新理论研究,即多在“新”和“独特”上钻研。另外选题也不应过大、过泛,这样专家认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困难较大。
二、申报项目结构力求严谨
结构是第一印象,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晰,这样让那些平时很忙的评委一目了然,我敢说没有一位评委能够耐心阅读杂乱无章的申请书,如果错别字时常映入眼帘,那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此我认为申请人不但要详细阐述项目信息内容,而且必须按照申请书的格式严谨论证项目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不出任何漏洞。在基金申请书中,主要有项目简介、项目内容和研究方法三大项,下面简单介绍我是如何安排这几项内容的。
1、申报项目简介
①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你要干什么。
②预期目标:主要介绍能解决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成果。
③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④创新与发展:我觉得这一部分很重要,要突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比如运用了哪些新方法,哪些新技术,哪些新理论等等。
2、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
①研究现状和立论依据:阐明前人的研究历史、基础,着重阐述为什么开展所申请的项目研究
②研究内容:详细介绍要干什么,如何开展。
③ 参考文献:在撰写研究现状时,把参考文献写明,做到有理有据。另外注意要多参考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刊物上发表的英文文章。
3、申报项目的研究方法
①研究计划:即研究的时间安排,我是按照季度写研究计划的。
②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此部分应该详尽,把应用的理论、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分析软件等,以及实验的简单流程一一写明,这样专家认为该项研究的方案比较周密。
③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这一部分写明主持或参加过哪些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多少篇论文、几部专著等;获得过什么专利和奖励;参加过哪些国内外会议;对当前国际研究状态的掌握程度等等,越全面越好。
④已具备的条件及目前进展的情况:该部分应该说明已经具备大部分实验条件,简要说明目前研究进展。
⑤资助金的拟用计划:该项内容不可小看,不可草草应付。我在第一次申请时这部分写的比较含糊,可能也是申请失败的一个原因。所以这次我分成以下4个方面拟用: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协作费。每一项都要说明详细的拟用计划,比如仪器设备费,说明要购买哪些仪器,药品,软件等。
三、咬定青松不放松
本人第一次申请失败后,首先想到的是我的项目题目可能不够新颖,没有吸引专家的眼球,所以有一段时间想改动研究方向。后来在不经意间又看了原来的申请书,发现很多错误,其中有许多由马虎所致的错误,且立论依据不够严密,因此我下决心不再改动项目题目,继续更加严密的论证项目,认真修改。在第二次申请之前,我让老师、其他申请到基金的博士后进行修改,提出意见。同时在此期间我又发表了3篇SCI收录论文,担任一部会议论文集的副主编,这样发表
第一作者论文就达到12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参加编写专著5部,从而研究基础就更加雄厚。
四、推荐专家要具影响力
找推荐专家不要闲麻烦,尽量找在该项目研究方向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授、博导,当然是权威的专家就更好了。然后把自己的项目情况详细汇报给他们,先自评,最后再写出推荐意见。
以上是我申请博士后基金前后的几点体会,由于时间仓促,写的不够全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没有基金都要积极的投入科学研究,慢慢积累研究成果,那么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后,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研究项目不可能获得资助,如果不申请,那是100%没有资助;申请了,说不定幸运之神就降临在你的头上了,祝各位博士后同仁申请成功!
2008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