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时间:2019-05-15 08: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第一篇: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最为热闹,继而是元宵节。然而粤西岭南一带,春节过后仍有特别节日要过,即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一、年例的起源

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年例一般都在农村举行,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一定会赶回团聚,乡音乡情相交融的热烈气氛,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年例最初由冼代家族兴起,但其演化过程没史料记载。据调查,明清时“年例”已记入当地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较盛行,后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且相当隆重热闹。

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称“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第一大节目。茂名地方的“年例”,源于“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夜观灯情景。或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目时间一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现在如此热闹。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肉,再杀个鸡做菜,就算丰盛。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做年例也越来越隆重。现在,一般人家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上十几二十桌,吃的不仅是鸡鸭鱼肉,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客人越多,客人级别越高,门口停放汽车越多,主人面子就越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也可来。亲戚朋友见面聚情谊,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算一趣事。此外,粤西茂名等地农村做“年例”,除保留部分传统节目外,又赋予新时代内容。适逢年例节,每村每巷搭起牌楼,沿路彩旗飘扬。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邻近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你我素不相识,登门也是客,主人热情款待招呼茶饭。而放电影、演戏剧、音乐会等健康向上的形式也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二、年例是什么?

年例一般有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贯穿始终的是大吃大喝和一连串的迷信活动。

1、“起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家家户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即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放于托盘,鸡头向上微弯,旁边添一刀煮熟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除摆醮的主供品,且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于夜间进行,各家各户都集中在一处一起拜神。鞭炮声伴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场面壮观。

2、“正年例”

第二天早上菩萨出游巡门,摆上生果素菜,人们抬着菩萨,跟着个道士,挨家挨地走,道士手

扬一把生锈“利剑”,一路口中念念有词,手舞足蹈绕着菩萨共舞,场面滑稽热闹。若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到晚不停巡门才能完成任务。此外,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传统上,年例最大目的是敬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表演给神看,以讨得神欢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做年例,多为庆祝生活水平提高,祝福好日子长久,显示城乡喜庆与社会和谐。粤西地区,村民做“年例”,粤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年例期,每村每镇都搭起戏台,张灯结彩,各类粤剧团活跃于各乡镇演出,有时一个村就有两三台大戏一起做,农民看大戏比城里人看流行歌星演唱会更要热闹。有些乡镇的年例还请来省级一流剧团演出,甚至一些“大佬倌”也被特邀前来助兴。台上鼓乐喧天,演员唱得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除粤剧外还有木偶戏,是茂名地区特别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茂名地区的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不同,分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这一天还有花灯展赏,电影公映,烟花燃放,木偶延长,醒狮献艺甚至有勇士比武或粤剧上演,它们各占一方,各行其道,庞杂而相对有序,独立而相对统一。客人可各择喜好,无需四处奔走,转身变项,移步换景,浏览细赏相当方便。

3、年例尾

第三天“年例尾”早,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就此结束。

三、年例的传统与时代意义

传统年例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本质是一种迷信活动,即便是现在年例,也充满迷信色彩。文革时期,年例曾被当作四旧,被禁止。直到改革开放,各农村又恢复了做年例的习俗。年例是大吃大喝等一连串的迷信活动,现在的年例更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不利的一方面。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应是优良传统,具有多方面意义。

年例和元宵不同,有人把年例当元宵,其实大不一样,年例是一种最基层的驱鬼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家国平安的拜祭仪式。从其颇为制度化的仪式来看,其形成和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年例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认识,当地居民应有意识地去发扬和保护该遗产。随改革开放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对家乡传统“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许多,其它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减少,近几年,已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鬼仔戏、木偶戏等庆祝活动,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有人把年例解释成年年有例。年例已成了茂名人每年必过的节目,好同过年一般,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往往都是按期举办年例而不追问其来源,如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举办龙舟比赛、包粽子吃一样,年例给予茂名人更多喜庆。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是年例已成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庆祝,宴请朋友分享这份喜庆。因此,年例也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洗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今天的年例。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也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当地人如此敬重一

位爱国的巾帼英雄,反映出他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或许把洗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种文化内涵,是泯灭不了的。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如傣族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乡村人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也支撑了不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这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粤西“年例”节,以独具地方特色和传统的“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粤西地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特有的“年例”风俗节日,使其融入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将更有广阔前景。

第二篇: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

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篇: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就业引导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

算机的动机不成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计算机学习,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这也提高了教学难度。

二、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一)针对就业导向设立“精理论、多实践”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办学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二)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

上文己提到,近年来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很大的提升。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这些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多。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教师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把教师定期送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和实践,了解和参与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积极提供教师在大学或者国外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自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加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是检验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其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设置专题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申请,利用空余时间自发的展开实验。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课程的设制要体现学科特点,为教学机构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篇:调查论文

关于英语四级的重要性及其考试情况的调查

摘要:在众多的证书中,英语四级证书对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非常基础的一个证书.甚至一些企业把这个作为一个求职的基本条件.所以说,英语四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书.因此,了解一下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情况是很必要的,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键词:英语四级考试重要 性调查

英语四级的重要性

在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硬条件里,英语四级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许多企业将其当做招聘的硬性门槛。

1、对于大多数的职位,英语已非专业技能,而是必备的职业素质,自然被企业普遍地采用为招聘考察项目。

2、对于惯于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他们招收应届生大多并非为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而是为了储备培养未来的职位空缺、新增职位的填补者,长远来看更是要从中培养出各部门管理者和技术型骨干,所以招聘要求就会按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统一制订。

3、就工作本身的要求来看,企业中有些岗位要求你英语运用熟练,有些岗位几乎从来不会涉及英语的应用,但你进入这些企业后,从事各种岗位都有可能,学计算机的有可能会去做生产管理,学会计的有可能会去做市场,多种可能的岗位中总有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出现这些情形有可能是你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产生了兴趣,有可能是公司发掘了你从事与你专业无关工作的潜力,而如果公司要培养你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更会要求你积累多岗位的工作经验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新进储备型人才,英语都是必备素质。

4、就招聘过程来看,在目前应届生人才供大于求的社会环境里,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招聘应届生,不患寡而患多。去年网易几所学校一巡回,收了9000份简历,不说一份份审阅耗时费力,光说这些简历的运送都是件头疼事,所以企业自然要设些硬条件来挡

掉大批收之无益丢之不义的简历了。我以前工作的一个电器公司,需求人数不多,四级六级皆可,为了为招聘减负,将招聘要求一律定到六级,结果大大缩小了招聘范围,省时省力很快招到了合适的人员。

5、就英语四级本身所含意义来看,英语是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已被普遍认同,而目前国家仍有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政策,那么英语四级没过就会意味着你没正常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工作岗位的人的职责是认真工作,学生的职责是好好学习,英语四级没过,招聘者就会想这人是个不替自己职业前途考虑的人,是个不负责、散漫、懒惰、缺乏进取心的人。

四级考试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在校的非大一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情况,而这次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其中发出去问卷为30份,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如下:

针对于我们第七题设置的“您是否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数据显示,31%的已经通过,69的还没有,而在这些通过的同学当中,他们通过的分数分布为525以下的为90%,以上的为10.%当然啦,这些通过考试的学生中他们有的是第一次参加,有的是多次,而参加两次以上的有73%之多,原因当然有很多种,有的是还没有通过,有的是“刷分”一族。既然通过率那么低,原因何在呢?我们的20题告诉了我们主要原因,有67%的认为是自己没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参加考试以前学生的备考方式的调查我们知道,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在学校报名,然后有98%的学生都没有参加英语辅导班,这可能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吧,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远离市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开设什么备考辅导班。那么,我们就会问,那些通过考试的学生是怎样过了的呢?其实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占到了68%之多。

现在每一年在四六级考试以前,社会上很多广告,网络上很多论坛发帖都有关于作弊仪器,代考等等,所以针对这次调查,我们特地设置了“您是否在参加考试前考虑作弊”一题,结果我们发现,“没想过”的占到了89%,11%是有想法但是没有去

行动,没有人是“有想法并且行动”的。除此以外,我们还调查了他们对于考试作弊被抓的处罚条例的了解,有将近80%的学生对此不了解,当然啦,他们当中很多还是期待着学校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察监考制度更加完善,因为有32%的学生认为不怎么规范,而14%认为不规范。

到了大学,我们还要学习英语,我们还要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去联系,去准备考试,作为一种语言,一种工具,在现在这种大社会环境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真的很有必要去学习它吗?有数据显示,针对“您觉得英语四级对您在毕业找工作是否有帮做”一题就可以略见一斑,77%的认为有帮做,而仅仅23%的认为没有帮助。

最后,对于很多学生抱怨,为什么我们学校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不允许报考呢?而在很多其它高校的学生都可以报啊,这岂不是降低了我们学生四级的通过率吗?我们大家都认为,当我们通过了高考之后,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给我们考四级,那我们很多同学都可以通过,但是到了大二的时候就基本忘记完了,对于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呢?仅仅37%的认为合理的,认为不合理和无所谓的占到了63%。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发现四级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这个其中的原因也是有很多样的.不管怎么说,学好英语对我们来说是有百得而无一害.

第五篇:论文:课例研究主题如何确定

以上两个材料提交至教研数据—校级公开课材料提交—2016-2017,以开课教师名字命名建立文件夹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标签: 杂谈

安桂清

(源自:人民教育2010.21)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疑问‛呈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因此,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实践表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困惑就没有成长,当教师处于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顿的状态时不必感到焦虑,这证明自己正处于反思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教学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授课教师按照惯常的方式问学生:‚读了文章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这些问题显然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时,一个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同学们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早自习预习课文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对教师触动很大,他对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是否不应该再用了呢? 经过反思,他认识到方法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他以‚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开始了极富意义的课例研究。

3.具体可行。在课例研究的初期,教师的选题往往过于宽泛,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对话的课堂‛、‚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等。因无法聚焦问题,这些泛化的研究主题必然导致教师对研究内容的解读浮于表面,而且这些问题无法引导教师深入探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大,但研究的时间却很短,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不了了之。

因此,课例研究主题的选取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小题大做‛。待教师全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后,再研究其他问题。例如一位英语教师有感于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试图以‚课堂教学言语分析‛作为研究的主题,但经过与研究小组的讨论,他意识到这一主题涉及的范围太大,通过观看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他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乏味,经常使用的就是‚good、verygood、excellent‛ 等。为改善这一状况,他把自己的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多样化‛。可以想象,因为问题的聚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这一研究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取得的实际价值将会大大增加。

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深入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因此,我们可以从答案是否开放来判断课例研究的主题是否恰当。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试图以‚数学探究学习的要素‛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然而有关探究学习的要素或环节的探讨已有共识,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组织才应当是研究的重点。之后,该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为‚数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探讨把学科内容转化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探究情境是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其创设方式必然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值得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深入开掘。

二、研究主题的类型。

课例研究是教师与教学情境的持续互动过程。在一轮轮的研究循环中,教师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性问题,从归纳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可以概括出课例研究主题的大致类型。实际上,课例研究既是教师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的过程,透过对课例研究主题的类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课例研究主题的选取重点。

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对所教学科的深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学科内容涉及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以及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等,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取舍、教材及教学策略的选取、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这类研究对学科教学而言具有统领性的意义。比如,在一次初中的心理健康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青春的美丽‛这一话题,通过讲解和组织学生游戏、讨论等活动,教师不断强化学生接受‚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这一观念。在课后研讨时,听课教师大都感到课的方向有问题,似乎把一堂心理健康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显然,教师对这一学科内容的理解存在偏颇。于是大家开始思考‚ 青春的美丽‛这一具体的学科内容对于学生的价值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价值。大家围绕‚‘青春的美丽’教学主题的意图及设计‛进行课例研究,重新确定将‚让学生悦纳自己‛ 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彰显出该学科内容对于学生的真正价值。

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

事实上,对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研究有时是确定教学起点的重要基础。比如,一个课例研究小组围绕‚学生在学习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转化时的前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发现了学生很多有趣的想法。许多学生在学习‚水变成水蒸气‛时认为,气体是被包在水中的,当它受热,就会被一点点挤出来。而在学习‚水的凝结‛时,他们认为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罐装汽水,其表面的水是从罐内渗出的或从冰箱带出来的,而不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把纠正和转化学生的这些前理解设为教学的关键环节,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概念。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以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

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传统意义上,课程知识主要是关于教材和其他可用于特定教学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材料的知识,以及学科内特定课题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今天,课程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基于此,有关课程知识的实践课题,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到教材内容的调整、充实、改造和创生,再到教学中技术知识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等,都可以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一所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究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教研组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先后开发了对联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小说中的数学等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对上述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精心编排,最后形成了一系列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诸如此类有关课程知识的课例研究必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

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学法知识是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时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达出来,即以适合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特点的方式重新表达学科知识。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书籍或教参上的教学建议熟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面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时,真正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则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否具有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转换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积累。因此,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施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那就是个别优秀学生经常掌握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接受。于是他们开展了以‚分散话语权,促进组内平等‛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三、主题的确定过程。

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之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厘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还有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

1.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入主题确立的过程。虽然课例研究侧重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但没有理论作为教师思考与行动的‚框架‛ 在其内部发挥作用,课例研究只能限于经验总结层面,无法提高到实践性理论的生成高度。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对教学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梳理。以上海市北郊学校几位外语教师开展的‚小学中高年级英语survey(调查)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为例,这几位教师试图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英语课堂,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材。在开始教学前,他们认真研究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部分权威著作和文章,对英语学科中运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而后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后再通过搜集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展开教学。可见,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好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操作性的描述,以便教师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展开过程更加清晰。以上述北郊学校的研究为例,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对‚survey教学‛进行了操作性的描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特定的语言情境,从而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后经由实地调查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分享和观念重组,最后在组间进行交流,让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显然,通过这样的陈述,教师们对‚survey教学‛这一核心概念的特征就有了清晰的把握。‚survey‛的主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同时,调查的结果用于小组分享,以此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

3.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会是不完整的或不关键的。因此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是课例研究主题确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比如,在上述‚survey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为学生设计了‚情境进入——提问质疑——实地调查——小组讨论——表达交流‛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的效果对这一过程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可以说,课例研究中一连串的指导假设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成为导引后续研究的方向。比如,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分析教学,如何分析和说明课例的相关资料,并从这些资料中引申出相应的对策等。研究小组在着手研究之前,就要对此有所准备,并对所做的假设加以探讨。好的假设会为问题解决提供清晰的思路,不好的假设则可能混淆或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假设越是清晰,研究的成效就会越好。反之,忽略研究前的假设,即使分析阶段的步骤很详细,也往往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研究主题的系列化。

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学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课例研究放弃主题系列化的追求。一方面,将课例研究较为微观的研究主题纳入宏观的研究框架中,经过整理和概括更有利于生成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从而扩大教学研究的指导范围,提升教学研究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教学知识的创生是在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以及不同教师群体之间教学知识的共享和转化中实现的,研究主题的系列化有助于扩大教师教学知识的共享范围,加深教学知识转化的程度,从而促进教师合作共同体的构建与形成。

比如,一所学校为促进学生在双语课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各个教研组围绕双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例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概念讲述活动化的研究‛,艺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数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语课堂用语的多样性研究‛,科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学科用语的准确性研究‛。一段时间后,学校对各个课例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概括为一个大的研究主题:‚促进学生理解的双语教学语言研究‛。上述案例反映了学校范围内的课例研究所实现的主题系列化。这不仅有利于校本教学知识的积累,而且对其他学校的双语教学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实际上,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课例研究小组都应有此追求。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课例研究的国际比较‛ 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下载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调查与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

    广告媒体研究论文——以杜蕾斯品牌为例

    广告媒体组合策略分析——以杜蕾斯品牌为例 摘要:广告主在策划一个广告活动时,常常不只使用单一的广告媒体,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媒体来开展广告活动。媒体策划是广告......

    关于创业的研究论文[样例5]

    创业,如果不去彻底追求,彻底研究的话,就无法尝到成功的果实。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关于创业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摘要:文章根据有关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理论构建创......

    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样例5)

    摘要: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自主择业、创业,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了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一时间形成了“大众创业、人......

    信用卡调查论文

    关于国内银行信用卡的调查报告姓名:蔡文浩 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10秋届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刷卡一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身份的象征。因为它同时具有支付和......

    交通调查论文

    车辆调查论文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建筑10-2班 姓名:贾月 学号:120104703058二、三线城市交通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

    科技调查论文

    科技调查论文 我的家乡在北京市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郊,处于平原与山地交接地带,既有雄奇险峻的高山,又有广阔富饶的平原。北倚军都山是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南部为华北平原......

    白色污染调查论文

    正确对待“白色恐怖” ————白色污染的防治 【内容摘要】: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很方便的一种工具,塑料袋有即用即弃的优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