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8: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6日)

这次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表彰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地区和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去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问题。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全省各级在重视文化、发展文化方面正在形成共识,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新的历史跨越进程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同时形势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文化经济正在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的驱动轮。全国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很重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尽管比较快,但相比来讲规模还不够大,同先进省市还有差距。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如果忽视文化经济发展,必将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文化产业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其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较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途径、新空间、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增强山东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在新起点上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既要构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也要构筑文化发展的新优势。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文脉兴盛、名家辈出之地,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波澜壮阔,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3万亿元,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化潜力为优势,是当前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在文化改革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四)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条件越充分,文化供给越丰富,越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越来越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我省已超过5000美元,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时期。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使人们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世界强势文化凭借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并把这种输出作为谋取文化霸权乃至世界霸权的重要战略和途径。总体上看,我们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思想文化渗透不可低估,“西强我弱”的文化竞争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积极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用优势文化产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努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位臵、掌握主动,实现更大作为。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方面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突出重点、集中攻坚,著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新优势

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就。当前,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

(一)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要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谋划文化发展,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合格文化市场主体。要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要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创新文化观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除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的过程真正成为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过程、成为保护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

(二)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这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全面丰富繁荣城乡文化舞台。要继续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重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使公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民群众。文艺精品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宝贵食粮。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热情讴歌时代,努力奉献精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现代审美要求,积极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大力推进内容形式创新,使文化资源焕发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把高新技术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动漫、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在线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创意园区,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要努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四)彰显文化魁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把品牌建设作为振兴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建立完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强品牌运作和经营,着力打造富有齐鲁特色、体现中国气派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加强品牌企业建设,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品牌,重视开发现代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产品,扩大我省文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进一步提高山东文博会运作水平,将其打造成我国东部文化交流和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要从山东实际出发,充分挖掘齐文化、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泉水文化、滨海文化等资源,深入展开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努力打造富有特色、体现水平、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五)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把文化贸易摆到出口贸易的重要位臵,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重视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引导各类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以合资、合作、购买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或兼并境外文化企业。要积极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走出去。要把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孔子文化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使齐鲁文化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三、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真正把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努力兴起文化发展新高潮,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前进方向要更加明确。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促进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组织领导要切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有文化才干的新型领导干部。

三是人才支撑要着力加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要加强人才选拔、引进和培养工作,深入实施“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家和领军人才、一批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一批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神圣使命。

四是发展环境要不断优化。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文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文化建设和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对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文化发展政策要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同志们,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关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努力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绩,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6日)

刚才,传达学习了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姜异康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对全省文化领域改革发展作了全面动员部署,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的考虑和会议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 去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规划》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我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及《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打造山东文化产业品牌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等4个配套文件。这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增强山东文化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制定《意见》及配套文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山东具有振兴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坚实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40亿元,增长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8%,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等问题。这是制定《意见》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二是实现文化由大到强的新跨越。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面对全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十分紧迫。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这些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我省完全可能在文化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意见》从新的形势和要求出发,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特别是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按这个目标测算,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力争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幅要力争超过30%。这个目标富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制定《意见》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条件,考虑了一些先进省份的发展情况,符合我省省情,也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坚定决心。

三是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文化产业发展也要转方式、调结构。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趋势十分明显。《意见》注重把握这一趋势,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等十个方面,并把品牌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作为重申之重,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这些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规模效应,更加注重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水平,抓住了促进我省文化产业振兴的关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四是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促进文化产业振兴需要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与《意见》相配套,专门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共计34条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融资信贷、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含金量比较高,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比如:在资金扶持方面,省里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去年的5000万增加到今年的7000万,同时要求各级逐步加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在税收方面,对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规定的文化单位,以实际取得的报酬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在土地使用方面,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兴办文化产业的,可暂时不变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在金融支持方面,允许文化企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对符合条件的拟上市文化企业,享受“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实实在在,既与中央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相配套,又与过去省里制定的有关政策相衔接,在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这些政策,切实用足用活用好,真正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二、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发展,改革是动力源泉。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要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集中力量突破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单位的改革,积极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稳步推进一般性文艺院团改革。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单位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市场主体。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提高文化市场执法效率和文化行政管理水平。广电体制改革要尽快到位,加快网络电视(1PTV)中心播控平台和各市分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力争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张网”,为实现“三网融合”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既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低碳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我多次讲过,“既要正确导向,又要黄金万两”,所以各级要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布局,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培植10家左右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培育100家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尽快上市。要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建设好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要培育齐鲁文化品牌,集中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精心筹办第三届山东文博会,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展会品牌。要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保障,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服务网络,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筹办好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12年底,全省市级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今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2013年实现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要积极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有条件的美术馆、科技馆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要抓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实施好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加快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中国(曲阜)文化体验基地规划建设。要抓紧抓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办工作,努力建设一流文化场馆,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剧目,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五、提高驾驭文化改革发展能力

新的形势对领导于部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八十年代领导干部不懂农业、抓不好农业不称职,九十年代不懂工业、抓不好工业不称职,现在不懂服务业、抓不好服务业也是不称职。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某种程度上讲,领受干部不懂文化产业、抓不好文化产业也是不称职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顺应这一趋势,从经济社会全局来认识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要把驾驭文化改革发展能力作为领导于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研究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把握文化发展政策,积极投身文化发展实践,努力成为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提供有力支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召开 姜异康姜大明讲话(范文)

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召开 姜异康姜大明讲话

2010-07-27 09:18: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7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省领导阎启俊、王军民、王敏、高晓兵、才利民、郭兆信、王随莲、乔延春等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传达了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精神,并作总结讲话,副省长黄胜宣读表彰决定。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省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新的历史跨越,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山东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方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姜异康强调,加快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就。

姜异康要求,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一是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谋划文化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二是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把品牌建设作为振兴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建立完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强品牌运作和经营,着力打造富有齐鲁特色、体现中国气派的知名文化品牌。五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把文化贸易摆到出口贸易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姜异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努力兴起文化发展新高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始终。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树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观念,重视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培养。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姜大明重点就我省《 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作了说明,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求。他指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制定出台《意见》及配套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文化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益。

姜大明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积极开发国内外文化市场,不断壮大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紧抓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办工作,努力建设一流文化场馆,打造一批精品剧目。

姜大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经济社会全局来认识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研究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把握文化发展政策,积极投身文化发展实践,努力成为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提供有力支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李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上来。要全面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着力突破改革重点难点,着力做强文化发展载体,着力繁荣活跃文化市场,着力创新文化服务机制,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形成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议表彰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及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影视集团等八个单位在会上发言。

各市市委书记或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中央驻鲁有关部门、驻济高等院校、有关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通过山东卫视公共频道收看收听了上午会议实况。

第四篇: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6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省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表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又进一步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突出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淄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既需要加强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握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显著提高现有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充实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更大实效。

第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而当超过5000美元,则会出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态势。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全省超过5000美元,我市今年将达到10000美元。无论从全国、全省看,还是从我市看,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统计抽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市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通信等方面的支出,2000年为153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9.43%;2009年为4572元,占总消费支出的36.04%。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文化消费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从淄博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各级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立足我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演艺、文化用品、休闲娱乐、影视剧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两番,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这一目标,要分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和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集中培育现代印刷发行、创意会展、工艺美术文博3个基地,大力培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这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经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基础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多,发展空间大,应当格外重视和支持。要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时期,要首先把我市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工业,逐步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动漫、数字报刊、网络电视、在线娱乐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把齐文化与我市旅游资源融汇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把文化创意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把文化创意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上。要按照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集中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加快推进齐文化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整体策划推介,着力打造齐文化产业聚集区。要加快推进周村古商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涵,使之成为鲁商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展示区。要加快推进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规划建设,加强创意项目策划,把这两个区域建设成为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统筹抓好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中国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产业园、印象齐都创意产业园、鸿杰印务高精品包装印刷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十二五”发展,集中策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全力打造齐文化地域品牌。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我们淄博最闪亮的文化符号,就是齐文化。要围绕打造齐文化品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把聊斋文化、商埠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统一在齐文化的“大旗”下,丰富齐文化内涵。要加强齐文化研究宣传交流,增强齐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助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家,促进齐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着力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就是建设淄博文化中心。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市20万“文化人”的共同愿望。淄博文化中心集图书档案规划展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大剧院于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档次高。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带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这项工程已于前不久奠基,要列入市级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3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切实抓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实现城乡村居普遍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普遍建有图书室、文化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文化服务节点。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文博收藏,建设特色展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精神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淄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要把公共产品供给与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由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重点是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服务,带动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殊性、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效。要认真总结推广我市电影院线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国有影剧院转企改制任务。要稳步推进专业剧团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已完成转企改制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主管理权限,激发发展活力。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适时组建报业传媒集团。要加快广播电视改革步伐,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资源,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组建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立后,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发育良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要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建设文化物流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富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05年,我市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08年,我市再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是争创第3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迎评年。中央文明委将从明年6月份开始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取得文明创建的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

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保证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人才达到3.2万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刻瓷协会会员217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国家一级演员16人;还有一大批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他们是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各类人才,各级要在感情上尊重、在政治上爱护、在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联系合作,探索实行“一对

一、面对面”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

三是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分类制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文化发展潜能。要加大政府投入,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要优化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流动。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的新型领导干部。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康军同志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康军同志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是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工业强市推进大会、服务业发展大会、城市建设暨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个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和市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文化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市委马书记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听取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刚才,小丽部长总结了2011年文化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朱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文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前段时间,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酒泉调研时,反复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明确提出要对我市文化资源特别是敦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要求像抓新能源建设一样去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酒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文物遗存众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既是一种政治,也是一种经济,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象征和一个城市的核心品牌,决定了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证明,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国外来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0%左右。美国的娱乐业已成为仅次于航天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全美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5%以上。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了汽车工业,动漫、游戏产业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3。从国内来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达到10%左右,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我市来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奠定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市文化企业达到392家,资产规模达到14亿元,年纳税9300万元,敦煌文化产业园、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公司分别被命名为甘肃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实事求是地讲,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文化资源潜力挖掘不深,开发利用不足,“有文化、无产业”和“景点多、收入少”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必须站在推动酒泉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重视新能源产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像重视民生工程一样重视文化工程,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发展,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

第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就业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既是一种支撑,更是一种动力。一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快速拉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文化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涉及广

播电视、出版发行、文物博览等众多领域,就业容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据测算,到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将达到15万亿,可吸纳4000万人就业,具体到我市来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三是有利于节能减排。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我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尤其是文化产业总量小、层次低、贡献少,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企业大集团,形不成集群效应,对经济转型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一条“短腿”。我们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为推动酒泉跨越式发展开辟新途径、拓展新空间。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还是一种生活需求。东北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酒泉飞天数字影院、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使用,县乡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拉动群众文化消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精神文化产品不丰富,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需要。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持续增长;超过5000美元时,将会出现文化消费“倍增”态势。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突破6500美元,城乡群众的文化消费正处于迅速扩张的阶段;“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入7000-10000美元阶段,文化需求和消费将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和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拉动文化消费增长,为社会和谐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努力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明确任务目标,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了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点,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着力抓好“敦煌飞天文化”和“酒泉航天文化”品牌建设,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振兴、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体制创新等工作重点,全力推动酒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2015年占到GDP的3%左右,2020年占到GDP的5%,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跨越。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快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是城市的“名片”和“符号”,也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要把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免费开放补贴资金,重点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争取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近15亿元的29个公益性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尽快改变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今年,市上将重点抓好酒泉文化中心建设,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谋划实施一批县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改扩建项目,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文化设施,力争使70%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加强民族县、社区和移民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组)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西新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力争使全市85%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标准。三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

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全民健身等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酒泉广场文化艺术节、酒泉“文化之夏”及县市区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着力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文化休闲圈”、“一小时文化服务圈”、“三小时精品文化旅游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高度重视敦煌莫高窟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抓好重点文物的维修保护,配合做好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工作,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做好建档、整理、展示、研究和传承工作,鼓励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努力在开发保护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质量,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一要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加强项目的策划论证,加大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力度,依托优势项目和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敦煌文化城、酒泉北大河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金塔航天文化产业园等13个文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借助甘肃省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国家级综合示范区的有利时机,争取早日启动实施酒泉项目区内25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力争把酒泉建成国家级综合示范核心区。同时,在已经建成4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创建2至3个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成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基地、阿克塞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酒泉酒文化博览产业园等8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并抓好玉门油田矿产遗址公园、风电长廊观光区、肃北梦柯冰川开发建设等46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二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各种限制,加大扶持力度,壮大和催生一批中小文化企业,支持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广告会展、咨询服务等潜力大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鼓励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公司上市融资,通过新续扩改建文化产业项目和扶持现有骨干文化企业,五年内培育40个产值超过千万元的文化龙头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三要繁荣活跃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现代文化组织方式和流通形式,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依托境内已有的影视基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西部影视作品生产制作中心,以旅游业为平台,构建酒泉旅游文化服务市场;依托已有的优秀剧目,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策划、生产、展演“一条龙”服务,构建酒泉文艺创作营销市场;依托夜光杯、酒泉奇石、古玩、文物、书画艺术品、敦煌木刻、民族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建设酒泉文化艺术产品交易市场。

3、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把文化和旅游的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是实现酒泉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坚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加快丝路文化、石窟文化、汉唐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通过包装开发、对外推介、强化宣传,做响做亮“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两大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肃州、敦煌为核心的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圈,构建以丝绸之路、敦煌艺术、航天旅游、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风光电旅游为主的精品线路,把酒泉打造成现代丝绸之路上的旅游集散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要不断拓展产业门类,鼓励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文化旅游服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和文化旅游村镇,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切实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要着力办好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飞天文化旅游节,加快数字莫高窟、瓜州锁阳城、阳关景区二期等景区景点建设,争取鸣沙山·月牙泉创建为5A级景区,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4、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一些优秀作品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充分发挥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要继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鼓励和引导,特别要以酒泉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创作一

批反映酒泉地域特色文化、展现酒泉人文风貌的文化精品。要加强先进文化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敦煌文化、丝绸文化、酒泉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一批突出酒泉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的地域性研究成果。要注重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推进高雅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结合,加大对重点特色文化项目扶持力度,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创作、选拔、展演、奖励机制,定期举办全市性文艺精品调演活动,努力提高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积极探索文艺创作市场化发展路子,推进文化演艺进入旅游市场,包装开发以《大漠长河》、《水月观音》、《敦煌神女》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和酒泉宝卷、酒泉小调、敦煌民歌、夜光杯雕等全国全省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酒泉文化资源潜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要继续办好《北方作家》等文学艺术刊物,编辑出版酒泉历史文化丛书,创作一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创新生产100种特色文化产品和影视作品,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必须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破解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创造有利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形式,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落实好国家免费开放政策的前提下,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歌舞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转换运行机制、壮大经济实力为重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加快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步伐。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市歌舞团转企改制任务。即将开工的酒泉文化中心融资和建设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建成后如何管理和运营,有关部门要超前谋划大剧院、电视剧制作中心、游泳馆等的运营模式,使其在建成后发挥更大的效益。要积极建立外向型文化发展机制,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特别要加强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促进特色文化资源和优秀人才向地方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转化。大力开展文化招商活动,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为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文化旅游资金100亿元,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00个,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落实保障措施,努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市委决定成立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协调推进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负责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谋划和政策措施落实,统筹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发挥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的比例。从今年起,市、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和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编制、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企业上市、产业项目以奖代补和贴息,并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给予扶持。要积极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要针对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要强化人才支撑。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人才队伍。要结合开展“招商引资年”和“全民创业年”活动,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文化集团、策划机构的合作,鼓励和引导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要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同时,要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人才工作队伍,为酒泉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要营造浓厚氛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真正使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群众依法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的文化创新经验,引导群众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同志们,发展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文化产业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大跨越。

下载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委书记姜异康讲话

    姜异康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实在在地为......

    姜异康同志在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上的讲话五篇

    姜异康在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纪念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

    姜异康同志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异康同志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8月14日讯今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出席会议并讲话,强......

    姜异康同志在中共山东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姜异康同志在中共山东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山东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1月23日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

    姜异康: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山东建设工作,动员全......

    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山东建设工作,......

    书记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今年1月11日全省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举措。刚才,天任同志就我市文化体制......

    市长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个会议,规格很高,把区(县)书记,区(县)长,分管副书记,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区(县)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文体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