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姜异康: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山东建设工作,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刚才,表彰了在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了全面要求。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深刻把握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省建设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着力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着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时期,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为19.4%和23.2%,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减排目标的130%和116%,节能减排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实现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五连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三连冠”。这些情况表明,我省生态省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生态省建设,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凝聚全省的智慧和力量,实施生态山东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首先,建设生态山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适应我省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深化生态山东建设的内涵,加快生态山东建设步伐,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巩固提高我省生态省建设成果,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第二,建设生态山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山东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最后将难以为继。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山东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不断拓展山东发展空间,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第三,建设生态山东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生态环境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山东,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顺民心、得民意,体现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山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生态山东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努力实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二、全面落实生态山东建设的任务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山东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节能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加强法规制度、经济政策、科学技术、行政监管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山东。为此,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是生态山东建设的应有之义。要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机制作用,加快发展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高效安全农业,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任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坚决按规划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强化源头控制,深入开展规划环评,将规划环评作为引导产业准入、指导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制定并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环保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抑制粗放型经济增长,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生态山东建设与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着眼培植特色优势,科学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在打造总体发展优势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着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科学控制省内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和开采总量调控,支持资源型地区和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减少废弃物排放,构建覆盖城乡、多品种的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利用。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力度,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与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着力抓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高地。
(三)着力开展城乡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南水北调沿线和小清河流域为重点,全面构建“治、用、保”系统推进的科学治污体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实施绿色山东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造林绿化进程,构建“两带三网四区多点”为一体的国土绿化新格局。认真落实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努力打造“四带两湖一环”区域布局,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要以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加强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着力抓好水土流失、破损山体、采矿塌陷等生态脆弱区的恢复和治理。统筹考虑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维持和恢复生态服务功能。要抓住和用好省部合作机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省”和“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先行区”,实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全国叫响生态山东的品牌。
(四)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山东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生态山东建设,必须从改革上找出路、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深化生态山东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融资和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对生态山东建设的金融支持。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转变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传统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山东建设。要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利用水价、污水垃圾处理费、水资源费、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率。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明确生态补偿重点领域,通过直接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平衡不同地区发展和环境权益。同时,总结试点经验,制定完善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补偿的有效措施。要把扩大内需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提高节能环保效率的同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要创新绿色消费机制,鼓励消费者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健全生态山东建设绩效评价考核体制,建立适应生态山东建设实际、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与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生态山东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实。
(五)着力弘扬生态文化,夯实生态山东建设的社会基础。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绿色消费观念,逐步改变粗放的、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要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注重把生态山东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生态认识提升为生态文化理论,形成富有山东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生态山东而奋斗
建设生态山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周密部署,强化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形成生态山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生态山东建设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高度,把生态山东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生态山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成效。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山东建设情况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山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二)激发思想活力,提升生态山东建设的发展境界。建设生态山东,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尽快从粗放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切实增强生态山东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善于用生态文明理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勇于直面矛盾和困难,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生态山东建设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站位要高,目标要高,要求要高,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提高生态山东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让生态山东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建设生态山东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宏伟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坚持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把生态山东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使生态山东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生态山东建设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省人民积极投身到生态山东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来,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志们,生态山东建设关系山东长远和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生态山东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齐鲁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早日把生态山东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山东建设工作,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刚才,表彰了在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了全面要求。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深刻把握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省建设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着力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着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时期,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为19.4%和23.2%,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减排目标的130%和116%,节能减排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实现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五连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三连冠”。这些情况表明,我省生态省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生态省建设,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凝聚全省的智慧和力量,实施生态山东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首先,建设生态山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适应我省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深化生态山东建设的内涵,加快生态山东建设步伐,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巩固提高我省生态省建设成果,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第二,建设生态山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山东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最后将难以为继。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山东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不断拓展山东发展空间,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第三,建设生态山东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生态环境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山东,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顺民心、得民意,体现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山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生态山东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努力实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二、全面落实生态山东建设的任务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山东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节能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加强法规制度、经济政策、科学技术、行政监管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山东。为此,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是生态山东建设的应有之义。要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机制作用,加快发展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高效安全农业,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任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坚决按规划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强化源头控制,深入开展规划环评,将规划环评作为引导产业准入、指导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制定并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环保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抑制粗放型经济增长,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生态山东建设与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着眼培植特色优势,科学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在打造总体发展优势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着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科学控制省内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和开采总量调控,支持资源型地区和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减少废弃物排放,构建覆盖城乡、多品种的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利用。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力度,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与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着力抓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高地。
(三)着力开展城乡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南水北调沿线和小清河流域为重点,全面构建“治、用、保”系统推进的科学治污体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实施绿色山东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造林绿化进程,构建“两带三网四区多点”为一体的国土绿化新格局。认真落实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努力打造“四带两湖一环”区域布局,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要以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加强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着力抓好水土流失、破损山体、采矿塌陷等生态脆弱区的恢复和治理。统筹考虑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维持和恢复生态服务功能。要抓住和用好省部合作机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省”和“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先行区”,实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全国叫响生态山东的品牌。
(四)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山东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生态山东建设,必须从改革上找出路、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深化生态山东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融资和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对生态山东建设的金融支持。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转变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传统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山东建设。要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利用水价、污水垃圾处理费、水资源费、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率。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明确生态补偿重点领域,通过直接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平衡不同地区发展和环境权益。同时,总结试点经验,制定完善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补偿的有效措施。要把扩大内需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提高节能环保效率的同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要创新绿色消费机制,鼓励消费者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健全生态山东建设绩效评价考核体制,建立适应生态山东建设实际、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与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生态山东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实。
(五)着力弘扬生态文化,夯实生态山东建设的社会基础。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绿色消费观念,逐步改变粗放的、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要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注重把生态山东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生态认识提升为生态文化理论,形成富有山东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生态山东而奋斗
建设生态山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周密部署,强化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形成生态山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生态山东建设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高度,把生态山东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生态山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成效。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山东建设情况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山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二)激发思想活力,提升生态山东建设的发展境界。建设生态山东,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尽快从粗放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切实增强生态山东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善于用生态文明理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勇于直面矛盾和困难,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生态山东建设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站位要高,目标要高,要求要高,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提高生态山东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让生态山东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建设生态山东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宏伟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坚持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把生态山东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使生态山东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生态山东建设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省人民积极投身到生态山东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来,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志们,生态山东建设关系山东长远和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生态山东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齐鲁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早日把生态山东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而努力奋斗!2012年1月1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山东建设大会,回顾总结生态省建设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建设工作。省长姜大明做了大会主持讲话,以下是讲话全文: 同志们:
刚才姜异康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阐述了建设生态山东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山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省实际,对做好生态山东建设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生态山东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山东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生态山东建设。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生态山东建设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上狠下功夫。我省能源消耗总量大、污染排放多,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要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生态山东建设的主攻方向,全面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环境优势,统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资源环境管理政策,逐步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格局。二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加大电力、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做好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工作,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以“两高”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构建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网络,创建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行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产业。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做好“外电入鲁”工作。实施能源资源差别化管理,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各环节的能源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减少结构性耗水,强制推行建筑中水系统。到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7%。五要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作用。实行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行单位增加值、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在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上狠下功夫。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一是扎实推进总量减排。紧紧围绕“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扎实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到“十二五”末,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12%和13.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14.9%和16.1%。二是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深入开展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优质水域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污染减排工程和再生水截蓄导用设施,努力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开展退耕还湿,大力推进环湖沿河沿海生态带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省控59条河流全部消除达标边缘断面,到2015年,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小清河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三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以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为重点,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行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重点行业污染减排。突出抓好建筑施工、物料储运、道路保洁等环节的扬尘污染控制。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四是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环境监管制度,对粮食、蔬菜基地等重要敏感区进行风险评估,坚决禁止利用重污染土壤种植、生产农副产品。开展受污染土壤环境修复,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不得进行土地流转和二次开发。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开展河流、湖泊底泥和滩涂重金属污染调查和治理。严格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五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防治力度,防止污染转移。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快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厕所改造。
第三,在生态修复和保护上狠下功夫。牢固树立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的开发理念,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统一。一是保护重要区域生态功能。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科学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合理确定受保护范围,规范建设与管理,严守“生态红线”。二是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抓好对水土流失、破损山体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修复。加快落实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在城市周边形成若干大水面、生态长廊和湿地公园。争取用5年时间,以南四湖为重点,省控59条河流基本完成生态带建设。不断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三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奖代补”制度,建立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跨界河流水质水量目标考核与补偿办法,实行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补偿。四是坚决纠正破坏生态行为。建立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行为。严禁在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开展引发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建设活动;严禁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损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
严禁过度捕捞、非法围填海等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第四,在健全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生态山东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制约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的法规制度。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山东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统筹整合现有专项资金,逐步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完善生态环保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助推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水、电、煤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重点用能行业和单位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第五,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上狠下功夫。要加强科技创新,有效突破生态山东建设瓶颈。围绕自主创新、综合集成研究和系统综合防治,构建环保技术供需对接、通用测试、产品孵化、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环境问题诊断、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以及行业性、区域性重大环境问题解决方面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加强行业和部门统筹,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集中力量突破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环境症结。要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围绕节能减排、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修复、日用环保等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扶持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努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同志们,建设生态山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生态山东建设新局面,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三篇:省委书记姜异康讲话
姜异康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春节就要到了,要认真做好关心群众的各项工作,尤其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使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张雯雯)春节刚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昨日率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济南市,进企业、察工地、看市场,实地了解情况,研究省会建设发展问题。他强调,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找准做强省会经济的突破点,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昨天上午,姜异康先后来到浪潮集团产业园、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和中国重汽集团考察。在浪潮集团产业园,姜异康仔细察看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情况。在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姜异康指出,山东的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有利于企业集群式发展,要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积极搞好对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在重汽集团,姜异康仔细察看德国曼发动机生产线项目,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贸易订单等情况。他要求,国有企业要通过战略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装备,实现技术、产品高端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要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努力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昨天下午,姜异康首先来到西蒋峪保障性安居房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涉及三个片区,规划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住宅3594套,计划今年底竣工。姜异康详细询问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情况。他说,保障性住房建设要精心施工,既要加快进度,更要保证质量,同时搞好供电、供水、供暖、供气及通讯、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建设。
调研中,姜异康还来到华强高端信息服务业基地项目考察。姜异康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并参观了华强电子世界,与经营业户亲切交谈。随后,姜异康来到西二环高架路及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该工程是济南市迎“十艺节”重点建设项目,是省城第三条集高架快速路和地面快速公交为一体的“双快”道路。姜异康详细察看工程规划、地面工程和地下管线建设情况。他指出,交通是制约城市发展和各方面建设的重要环节,把交通问题解决好了,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造福群众的事情。济南市要以前瞻目光、科学态度,规划好城市交通线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保证交通施工质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交通管理和整个城市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篇:山东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姜异康姜大明讲话
山东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姜异康姜大明讲话
明年全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打造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区域带动优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2月23日至24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任务。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协主席刘伟,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任务。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对中央关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判断的认识,深化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深化对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的认识,深化对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认识,深化对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认识。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的复杂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高,蓝黄两区建设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展。
姜异康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1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明年全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打造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区域带动优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姜异康要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明年经济工作全过程,切实把握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一是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生态山东。二是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认真落实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三是深化和完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实现大发展,努力取得新的突破。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把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先行先试的优势,深入谋划,统筹协调,加大扶持,加快发展。四是集中精力抓好关键环节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把明年作为政策措施落实年,对重大规划、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通过定期调度、现场观摩、分析评议等形式,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健全完善推进机制,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抓好落实。五是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履行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弘扬务实、节俭、科学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姜大明在讲话中对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作了回顾总结,分析了明年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明年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一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二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切实做好“转、调、创”三篇文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生态山东建设步伐。三是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布局,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面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五是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要切实发挥好两大引擎和两大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实行就业优先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加强教育、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力以赴筹办好第十届艺术节,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七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落实好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全面落实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会议结束时,姜大明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按照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做好今年各项收尾工作,及早谋划和铺开明年各项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省政府特邀咨询,省政协副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各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驻济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和中央驻鲁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第五篇:社会各界对姜异康提出建设生态山东反响热烈 舆情信息
社会各界对姜异康提出建设生态山东反响热烈
姜异康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作用,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抓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水系生态建设,率先建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省”。(半岛网-半岛都市报5月26日)
随着山东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生态山东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人们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姜异康在省十次党代会中提出的“‘生态山东’建设有利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而塑造新形象,打造新优势。”的消息,基层干部群众反响强烈。
人们认为,经济的增长不能以快、强、大为基准。可能,我们现在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突飞猛进是客观的,但是付出的污染代价也会是不可恢复的。不能通过透支子孙后代的不可再生财富来飞速发展。政府高瞻远瞩,已经拿上议程,是为民造福,是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们认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物质需求等自改革开放以来,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绿色健康的生活成为一种新风尚。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山东经济、山东科技、山东制造,生态山东也必然也成为一种趋势,大家对未来的绿色的山东充满期待。
人们认为,此次建立健全生态山东的讲话也印证了一些国外媒体指责中国仅是一门心思搞经济,大肆盲目破坏环境的无理指责。人们一致看好未来绿色山东的建设,和将会越来越好的生态山东。
槐荫区编办
2012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