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时间:2019-05-13 08: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第一篇: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2010年09月13日 10:08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

山东省委书记 姜异康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上来,努力把山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建设教育强省

山东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相比,我省教育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转型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建设教育强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必须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重视改善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改革发展要统一部署全面推进

教育改革发展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服务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专门

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要切实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增强后劲,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以普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为起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为重点,调整公共教育资源的流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要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均衡发展对义务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在保证求学者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为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提供多样化选择。到2015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达到基本办学标准。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建立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的工作机制。2015年,率先在县(市、区)域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向更大范围推进。要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机制,鼓励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支教任教。

要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紧迫任务。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省幼儿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入园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各级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统筹管理。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高度重视农村幼儿园建设,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要把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证。坚持义务教育免费性、强制性和普及性,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子女,农村和城市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要确实给予解决。实施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工程,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当地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要。要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

加快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快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转变,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建立重大教

育决策咨询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不断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着力强化市级政府在协调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资源共享方面的责任。县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基础教育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标准、教师收入标准、学校配置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的统一。

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必须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快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我省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

第二篇:省委书记姜异康讲话

姜异康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春节就要到了,要认真做好关心群众的各项工作,尤其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使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张雯雯)春节刚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昨日率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济南市,进企业、察工地、看市场,实地了解情况,研究省会建设发展问题。他强调,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找准做强省会经济的突破点,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昨天上午,姜异康先后来到浪潮集团产业园、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和中国重汽集团考察。在浪潮集团产业园,姜异康仔细察看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情况。在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姜异康指出,山东的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有利于企业集群式发展,要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积极搞好对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在重汽集团,姜异康仔细察看德国曼发动机生产线项目,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贸易订单等情况。他要求,国有企业要通过战略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装备,实现技术、产品高端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要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努力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昨天下午,姜异康首先来到西蒋峪保障性安居房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涉及三个片区,规划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住宅3594套,计划今年底竣工。姜异康详细询问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情况。他说,保障性住房建设要精心施工,既要加快进度,更要保证质量,同时搞好供电、供水、供暖、供气及通讯、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建设。

调研中,姜异康还来到华强高端信息服务业基地项目考察。姜异康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并参观了华强电子世界,与经营业户亲切交谈。随后,姜异康来到西二环高架路及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该工程是济南市迎“十艺节”重点建设项目,是省城第三条集高架快速路和地面快速公交为一体的“双快”道路。姜异康详细察看工程规划、地面工程和地下管线建设情况。他指出,交通是制约城市发展和各方面建设的重要环节,把交通问题解决好了,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造福群众的事情。济南市要以前瞻目光、科学态度,规划好城市交通线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保证交通施工质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交通管理和整个城市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篇:2012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发表新春贺辞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发表新春贺辞:好客山东欢迎您大家好!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通过人民网向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着力抓好控物价、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山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离不开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我们向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山东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有朋千里来相会,好客山东欢迎您。我们真诚欢迎广大网民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山东、支持山东,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和监督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社会各界朋友多到山东走走看看、旅游参观、投资兴业。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大家的沟通交流,虚心听取、积极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汇聚到一起,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谱写山东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最后,祝广大网民朋友们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第四篇:姜异康: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我们有条件、有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山东的干部群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围绕如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35个省直部门开展了12个重大问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工作研究和指导。

抓住机遇深化思路,谋划蓝色经济大发展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注意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摸清省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认清大势,把握内涵,凝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共识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沿海国家纷纷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抢占海洋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引擎,对于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调研中,大家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意味着思想观念要有重大转变,发展思路要有重大创新,生产力布局要有重大调整,发展环境要有重大完善。因此,既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又要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立足省情,找准优势,增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信心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在发展蓝色经济、服务全国大局中肩负重要责任,也有着独特优势

和良好条件。一是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有3345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二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三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山东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8.6亿吨。四是经济支撑能力较强。山东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蓝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0年,蓝色经济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0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5%。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蓝色经济区充满了期待,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把这些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广泛动员,重在实干,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尽快开局起步

为了使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我们先后召开十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各级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吃透国务院批复意见和《规划》内容。随着工作的推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领导小组进行整合,强化职能、统一决策,沿海各市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把科学规划摆到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先后完成了1个总体规划、7个区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构成了科学配套的规划体系。在工作推进上,突出实效,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促措施。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今年9月,开展了蓝黄两大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分3个组到9市100多个现场检查了园区、企业和重点工程实施进度,引导各地集中精力抓落实、见效果。

从调研和督促检查情况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各地思想统一,勇于创新,站位比较高,思路比较新,抓得比较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蓝色经济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正加速释放。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0430.1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47.7%;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

注重科学布局,统筹协调联动,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沿海7市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3315万,全省其他地区为规划联动区。围绕规划确定的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

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在主体区,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和重要城市群;在联动区,打造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平台,与主体区互为促进、融合发展。把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布局、政策扶持到工作安排,都充分衔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国家战略,但又有内在联系,我们注意将两大战略实施统筹考虑、紧密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在实施蓝黄两大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优质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国家确定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沂蒙革命老区参照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加快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瞄准高端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依托现有优势和发展基础,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上,按照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调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在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上,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在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上,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强化载体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创平台支撑新优势

项目落地,产业发展,需要有载体承接,形成辐射带动。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在载体建设上抓了四个重点。一是抓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台湾举行了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2010年,区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接近400项,总投资1.15万亿元;今年又筛选总投资5255亿元的126个项目。二是抓园区转型升级。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有省级以上园区6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6个。我们积极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园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和区位调整,探索不同园区之间合作交流、政策叠加和区域整合的有效方式。三是抓特色板块。谋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板块”,集中培育成为若干“高地”。在青岛西海岸,着力打造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在潍坊滨海,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蓝黄“两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威海南海,着力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陆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建设体系、安全清洁的资源保障体系、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目前,沿海港口68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机场、铁路、公路、水利、重大电源等项目开始发挥作用。

科学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是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必然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过程。按照规划对海洋空间的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完善了集中集约用海管理体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加快建设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节能工程,积极创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建立健全海陆污染同防同治联动机制,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组织实施了一批海、湾、岛、岸、滩生态建设工程,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

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以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山东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青岛科教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谋划提出建设“蓝色硅谷”,未来5年打造4个海洋科技功能区。与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4年投资4.5亿元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几所高水平、体现海洋科技特色的工科院校,在沿海7市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创新合作模式,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打造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增创创新发展新优势

鼓励各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作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增添动力和活力。为切实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使其发挥出最大效应,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逐项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了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0多个部门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2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蓝黄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撬动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初定为3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80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了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和山东能源集团。

不断探索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由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工作有待深化,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规划》确定的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度还不强、层次还不高、特色还不够突出;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发展机制还不够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型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优势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港口整体合力和优势不够明显等。结合调查研究,我们对进一步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⒈思想认识水平要再提升

针对当前思想认识实际,要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自觉从全局高度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更加深刻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给山东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抓关键,出亮点,见实效,真正把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更加清醒看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更加主动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探索实践,拓展发展新空间。

⒉主题主线要再突出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做到“四个加快”,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海洋科教资源较为富集的优势,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⒊规划实施力度要再加大

围绕规划实施,要着力抓好“五个突出”,即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现代海洋示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优势产业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强度,增强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省际、区际和环海大通道,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突出抓好未利用地开发和集约用海,加快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抓紧开展未利用地开发和管理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⒋组织协调要再强化

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严格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沿海和内陆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搞好衔接配合。鼓励山东中西部地区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支持,全面对接,协力发展,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第五篇:姜异康讲话-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努力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调查人:姜异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我们有条件、有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山东的干部群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围绕如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35个省直部门开展了12个重大问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工作研究和指导。

抓住机遇深化思路,谋划蓝色经济大发展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注意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摸清省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认清大势,把握内涵,凝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共识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沿海国家纷纷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抢占海洋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引擎,对于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调研中,大家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意味着思想观念要有重大转变,发展思路要有重大创新,生产力布局要有重大调整,发展环境要有重大完

善。因此,既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又要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立足省情,找准优势,增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信心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在发展蓝色经济、服务全国大局中肩负重要责任,也有着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一是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有3345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二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三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山东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8.6亿吨。四是经济支撑能力较强。山东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蓝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0年,蓝色经济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0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5%。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蓝色经济区充满了期待,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把这些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广泛动员,重在实干,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尽快开局起步

为了使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我们先后召开十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各级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吃透国务院批复意见和《规划》内容。随着工作的推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领导小组进行整合,强化职能、统一决策,沿海各市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把科学规划摆到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先后完成了1个总体规划、7个区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构成了科学配套的规划体系。在工作推进上,突出实效,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促措施。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今年9月,开展了蓝黄两大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分3个组到9市100多个现场检查了园区、企业和重点工程实施进度,引导各地集中精力抓落实、见效果。

从调研和督促检查情况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各地思想统一,勇于创新,站位比较高,思路比较新,抓得比较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蓝色经济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正加速释放。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0430.1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47.7%;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

注重科学布局,统筹协调联动,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沿海7市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3315万,全省其他地区为规划联动区。围绕规划确定的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在主体区,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和重要城市群;在联动区,打造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平台,与主体区互为促进、融合发展。把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布局、政策扶持到工作安排,都充分衔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国家战略,但又有内在联系,我们注意将两大战略实施统筹考虑、紧密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在实施蓝黄两大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优质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国家确定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沂蒙革命老区参照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加快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瞄准高端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依托现有优势和发展基础,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上,按照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调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在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上,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在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上,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强化载体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创平台支撑新优势

项目落地,产业发展,需要有载体承接,形成辐射带动。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在载体建设上抓了四个重点。一是抓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台湾举行了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2010年,区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接近400项,总投资1.15万亿元;今年又筛选总投资5255亿元的126个项目。二是抓园区转型升级。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有省级以上园区6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6个。我们积极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园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和区位调整,探索不同园区之间合作交流、政策叠加和区域整合的有效方式。三是抓特色板块。谋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板块”,集中培育成为若干“高地”。在青岛西海岸,着力打造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在潍坊滨海,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蓝黄“两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威海南海,着力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陆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建设体系、安全清洁的资源保障体系、资

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目前,沿海港口68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机场、铁路、公路、水利、重大电源等项目开始发挥作用。

科学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是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必然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过程。按照规划对海洋空间的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完善了集中集约用海管理体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加快建设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节能工程,积极创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建立健全海陆污染同防同治联动机制,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组织实施了一批海、湾、岛、岸、滩生态建设工程,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

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以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山东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青岛科教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谋划提出建设“蓝色硅谷”,未来5年打造4个海洋科技功能区。与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4年投资4.5亿元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几所高水平、体现海洋科技特色的工科院校,在沿海7市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创新合作模式,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打造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增创创新发展新优势

鼓励各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作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增添动力和活力。为切实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使其发挥出最大效应,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逐项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了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0多个部门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2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蓝黄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撬动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初定为3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80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了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和山东能源集团。

不断探索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由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工作有待深化,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规划》确定的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度还不强、层次还不高、特色还不够突出;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发展机制还不够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

够强,科技型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优势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港口整体合力和优势不够明显等。结合调查研究,我们对进一步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思想认识水平要再提升

针对当前思想认识实际,要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自觉从全局高度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更加深刻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给山东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抓关键,出亮点,见实效,真正把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更加清醒看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更加主动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探索实践,拓展发展新空间。

主题主线要再突出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做到“四个加快”,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海洋科教资源较为富集的优势,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规划实施力度要再加大

围绕规划实施,要着力抓好“五个突出”,即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现代海洋示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优势产业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强度,增强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省际、区际和环海大通道,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突出抓好未利用地开发和集约用海,加快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抓紧开展未利用地开发和管理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协调要再强化

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严格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沿海和内陆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搞好衔接配合。鼓励山东中西部地区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支持,全面对接,协力发展,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下载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谈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