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海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镇海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带动作用,因此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正在编制中的十二五规划,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和部署。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地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因
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金融危机时期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是为应对危机而出台的应急措施,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则是我区度过最艰难时期之后为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腾飞而做出的长期战略部署。多年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依靠投资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但传统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而且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比较弱。发展集环保节能、智力密集、高回报率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现有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新材料、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运作,使传统产业在转型提升中获得了坚实的支撑点。科技先导与需求拉动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技术、新产品会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促使人们的消费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得到提升。
二、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现阶段发展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兼顾三次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在最有基础、条件最优的领域率先突破。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科学依据有三个: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结合镇海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我区选择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创意产业作为镇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以重点培育。
1、石化新材料产业。石化新材料产业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稳定巨大的利润回报以及强大的产业结构塑造能力,入选我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可谓顺理成章。作为一个中游产业,石化新材料上接炼油加工,下衔终端制造,是石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区在发展石化产业过程中,依靠对产业链的精确把握,准确对接上下游产业,成功完成了“油头化尾”的价值链打造,规避了传统石化产业基地的种种弊端和风险,其中石化新材料产业可谓功不可没。产业发展政策的重点扶持,专业化工园区完善的配套服务,镇海炼化强大的产业号召力、中国最大液体化工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国性液体化工交易平台的建设完善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周边配套产业发展壮大,我区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镇海区内相关企业主要位于宁波化工区,2008年底,宁波化工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8.85亿元,出口额4.18亿美元。2009年7月,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
2、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当前全球物流业正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势:优越的港口区位条件、发达的水路交通体系、扎实的工业产业基础、活跃的专业交易市场以及“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有序推进„„这些先天优势和后天的不断努力,成就了镇海区“中国物流重镇”的地位。目前,区内形成了液体化工、煤炭、钢材、木材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市场,2009年液化市场、煤炭市场、钢材市场和厚恒物资城分别实现成交额88.60亿元、67.70亿元、18.91亿元和43.50亿元。航运业总运力突破85万吨,在全省占据领先地位。
3、创新创意产业。融合了信息、设计、咨询、研发、动漫等内容的创新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的特点,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是打造创新型城区的内在要求。目前区内已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园区,区内院所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提高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2009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5家,开发新产品339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0.4亿元。
三、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朝气蓬勃,但也稚嫩青涩。在为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三大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的结构性存在,阻碍着相关产业快速前进的步伐,是我区新兴产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过去的硬槛。
1、石化新材料产业:一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最新端延伸能力不足。我区现有的石化产业外资引进项目以国外生产能力转移居多,层次普遍不高,缺乏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中游产品支撑,直接导致了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利润率不高。二是产业合作度低,企业间的隔墙供应不够发达。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大部分非终端性产品互为原料,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配套性比较强。纵观整个镇海区,区内化工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的互供、共享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由于产品类别、产能等原因,企业间的关联度仍显单薄。三是环保压力大,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任重道远。在一个全球“绿色低碳”时代,化工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区内化工企业生产基地距离最近的居民区普遍不足五公里,“化工围城”的局面使附近居民对于企业的排放“草木皆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减排,如何降低污染,如何同步推进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我区发展化工产业一个亟待破题的真命题。
2、现代物流业:一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全区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海运及相应物流业务的企业近250家,但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且以中小规模居多,缺乏具有产业号召力的高资质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支撑。而能源、化工、钢铁等货种的专业化物流水平还较为落后,部分不得不能依赖于低效率、高风险的的通用型物流模式。二是服务方式原始单一,产业导向性不强。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方案设计和全程服务等高层次核心物流服务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导致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三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虽然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平台,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始终落后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步伐。由于物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量高端物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同时,部分物流企业运能闲置空转。
3、创新创意产业:一是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区内创新创意产业包含了信息软件、工业设计、动漫制作、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领域,但是“拳头”产品和“亮点”企业的缺失,造成了“漫天繁星,不见明月”的产业格局。二是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我区甚至整个宁波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清一色由国字号的产业园区管委会扮演,提供的服务也比较有限,不外乎招商引资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完整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定义中内涵外延,还包括创业服务、工程技术研究、生产力促进、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交易、科研咨询、人才中介等内容,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管委会所能提供的。三是共建单位力量不强。区内相关企业大多集中于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内,但由于共建高校实力不强,导致园区所倚重的部分学科如电子信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缺乏人才技术依托,而高等级实验室和研发平台的短缺,致使产业发展的前沿课题研发不足。四是融资困难。金融支持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有形抵押资产少,市场风险较大,普遍存在信贷融资难,造成许多项目因无法及时获得资金而搁置。
四、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产业发展的种种掣肘,为充分发挥我区优势,在发展中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镇海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打造,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1、石化新材料产业:一是强化选商引资。做强“油头”才能精炼“化尾”,在宁波化工区入驻企业的选择中,以产品链为导向进行选商,根据项目关联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完善、整合、提升基础化工产业,做精、做细、做实石化新材料产业,做好石化产业的对接、配套、延伸工作,坚持产业链对接不动摇。二是推进项目合作。以“高强中模碳纤维生产基地”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包括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内的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三方联动机制的落实,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打造具有镇海特色的石化新材料产品供应体系。三是落实低碳环保。以产业集聚为抓手,对接产品链,推进园区内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的和谐生产理念,加大对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同时,要高度重视化工企业与附近居民的关系问题,竭力避免因化工生产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区发生。
2、现代物流业:一是培育引进高资质物流企业。化工业是我区的优势产业,因此依托化工产业的强势崛起,培育、引进一批配置一流物流装备,掌握一流管理经验,具备一流产业素养的龙头化工物流企业入驻我区,既是镇海化工业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区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做精的机遇所在。二是用物联网和服务外包理念改造现代物流业。物联网的大规模运用被公认为是现代物流业的产业革命,也是我区物流业实现跨越式赶超的契机。通过政府合理引导,大力推动物联网在我区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海、铁、路交通网络的协调管理功能,实现物流信息全程传递。要突破传统的物流发展模式,不断延伸物流链,在培育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各类物流市场主体中,重点引进、培育社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承接基于IT技术的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企业,以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加工、信息技术、供应链优化等现代综合物流的多元化服务。三是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来自船公司、货代、货主等港方信息和车皮到站、货物分解等铁路信息,加上区内各服务业信息,建立三方共享的信息管理和操作平台,在为港、铁、区三方共用基础上,向公众开放,强化服务信息平台化管理,推进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和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的融合发展,实现供需双方无障碍对接,提升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后劲。
3、创新创意产业:一是大力培育产业特色。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即我区的创新创意产业是实体经济在服务业的有效延伸,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因此,重点培育诸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能为区内重点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特色行业,就成为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二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完善包括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在内的技术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打造无障碍的技术、管理、信息交流渠道。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动。先进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最根本经验就是官产学研的合作联动,这既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在发展产业时,不仅要鼓励区内企业主动和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研院所实施对接,还应引导相关企业积极与北京、广州等城市相关机构实施项目联动,甚至可以引入国际化视角,把眼光落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上开展国际合作。四是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区内创新创意企业多为新生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管理和销售经验,这就为风险投资的进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风险投资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急需的资金,更会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人脉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和提供专业增值服务。因此,风险投资机制的引入和完善可以部分弥补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缺位造成的服务真空,对创新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战略性产业要有战略性思维。石化新材料作为三大产业中唯一的制造业,其发展既依赖于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依托包括创新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在内的配套产业支撑。审视现有产业基础,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我区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通过以服务外包为内容的供应链大整合,形成以石化新材料产业为核心,依托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创意产业为内容的的前后产业带动,形成互为犄角的产业战略联盟,打造从研发设计、原料生产、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到终端销售的一体化流程,实现产业联动、抱团发展,最终把我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二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公考联考申论热点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09月15日21:51中公教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夺取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目前我国已明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夺取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优势。这是我国顺应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乃至科技革命,一些传统产业难以为继,一些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广泛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萌生和发展。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世界将希望寄托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去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驱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方案,仅开发新能源美国计划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欧盟推出《创建创新型欧洲》报告,仅发展绿色经济就拟投资1050亿欧元。日本政府发布了《日本创新战略2025》报告和“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纲要。全世界已加快了新科技革命到来的步伐!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夺取竞争新优势,我国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使我国的经济和产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更加认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大规模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办法是:加快发展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它将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向的战略性能源。据统计,中国人均化石能源可采储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也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加大财政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能、核电等产业的发展,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虽然我国已是材料生产大国,但在新材料领域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专利成果少,某些高技术、高品质、高性能材料尚依赖进口,新材料成果转化率和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我们要成为材料生产的强国,必须抓好重点领域:超级结构材料,如高性能金属件化合物材料和智能材料与结构;新一代功能材料,如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战略能源材料和特别功能材料等;环境友好材料,如生态建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如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等,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我国能效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因而节能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大力研制先进设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要扩大节约新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开发和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在环保设备的制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噪声与震动控制设备等方面取得新的战略性的突破,大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预计2011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将达980多亿美元,欧美公司约占销售额的90%以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国际合作,争取在医药生物、后基因组技术、再生医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美国在诸多至关重要信息领域引领发展潮流,2009年又提出发展“智慧地球”,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我们要加速构建无所不在、人人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三网融合、推进“感知中国”建设,研发后IP时代技术,抢占信息网络的制高点,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这个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总体水平处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低端,缺少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大装备和核心部件依靠进口。我们要在发展光电一体化技术、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大型清洁火电、核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流程工业成套技术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及基础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我们只有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尽快抢占制高点,提高国家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着力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队伍,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内生创新增长的道路。
公考联考申论热点之行政干预司法
2010年09月15日21:52中公教育
字号:T|T
【背景链接】
2010年7月17,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发生了群体性械斗,根源是矿权纠纷,导火索是一起久拖不决的“民告官”案。并不复杂的矿权纠纷案,经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至今仍得不到执行,致使价值数亿元的集体财产归于个人名下。
2010年7月20日,针对陕西省国土厅的抗法事件,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对于法院的生效判决,行政部门不能够干扰生效判决的正常履行。
2010年8月1日,在陕西省横山县,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一份来自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的密函称,“如果维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对陕西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这份密函被指与陕西国土厅亦有关联。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向最高法院发出“公函”,要求对省高级法院的一审判决进行改判。法院独立、公正审判遭遇“行政门”。
【政策背景】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也将“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列为法官的权利。很明显,国土部门主持的协调会,根本无法使国家审判机关的判决失效,而政府部门给人民法院发函干预,则是公然地违反宪法和法律。
【标准表述】
重要性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法治,首先是对政府权力进行规范,驯服权力,使它受到人民意志的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法律的权威高于行政权力,如果有人提出请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院的严格审查。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法院之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是逆政治文明潮流而动。
深度剖析
一方面,行政权力抗拒司法,不是依法律知识而行,而是依现实而行,司法在现实中的处境与作用决定了行政权力选择何种方式。
另一方面,陕西国土厅抗拒司法判决,是民告官“执行难”这一层面问题的升级版。“民告官”可以难在执行环节上,也可以难在起诉、受理、能否胜诉等各个环节上。在这起事件中,法院体现了一定的积极功能,明确作出了审判意见,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法院不仅不愿受理一些行政诉讼案件,甚至偏袒被告、动员原告撤诉、甚至擅自变更被告,这不仅导致目前行政诉讼中“民”一方胜诉率低,而且也导致了胜诉了也难获执行的尴尬处境。因此,不论是省一级的行政干预司法,还是市、县级别的,本质都是一样,法条与司法的实际作用并不完全对应,行政与司法都处在让人尴尬的位置。
对策措施
首先,对政府权力进行规范,驯服权力,使它受到人民意志的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法律的权威高于行政权力,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院的严格审查。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法院之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是逆政治文明潮流而动。
其次,呼吁最高人民法院“抵制非法函件干预司法”仅仅是抵制干预是不够的,法院可以抵制,而某些地方政府也可以继续干预。防止行政干预司法,必须在政治的高度作出安排,使之成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一个政治禁忌。
最后,法律必须得到执行、法院生效判决必须被履行,地方权力尊重司法独立是题中应有之意。把它贯彻到对地方权力的考核评价中去,并启动问责。
第三篇:建言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
建言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
“从国家层面上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坚决制止市场泡沫”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大家认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努力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等基本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缪和林委员说,“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超前培育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他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步就是要政策先行,彻底改革目前产业政策部门分割决策的现状,组建高位协调机构,加强对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础性研究、指导和协调,以形成系统稳定、科学前瞻以及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同时也要采取措施规范政府行为,形成行政干预适当适度、法律经济政策比较完备、政策系统协调高效的总体格局。
蔡威常委代表农工党中央在发言中认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意义重大,关键在于推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这一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他认为,各地政府应该把引导市场和合理调控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防范政策体系,切实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成本、政策成本。在加强技术标准建设中重点支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以创新能力的增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阿什老轨常委在发言中,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他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政策的激励机制,同时各地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培育优势企业,建设示范基地,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具体思路。
技术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缪和林说,我国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较低,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长期滞后,很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更需要产学研紧密结合,更需要建立创新联盟,形成合力,致力于攻克产业的高端共性技术。他建议,应支持大学与企业共同构建研发机构,以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或技术创新联盟。
目前,国内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热,一些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互不相让,争夺资源,各显神通。缪和林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头绪多、任务重,只能找准发展重点,才能事半功倍、有所建树。具体要努力做到三个转移:从支持供给方的政策,转移到支持供给和刺激需求并进的政策上来;从“择优”支持具体项目转移到“普惠”改善市场环境上来;从支持大型国有企业转移到支持大型国有企业与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并举上来。在此之中,重要的是把更多精力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上来。
对于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蔡威提出,鉴于各地科技基础和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也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动员企业投入,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坚决制止市场泡沫和盲目炒作,真正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贾庆林主持 王岐山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21日上午在京开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围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言献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开幕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到会作报告。
贾庆林指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开好这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意义重大。常委们要紧紧围绕会议议题,深入讨论、积极建言,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提供参考。
王岐山就对外经济工作情况作了报告。他说,我国对外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就巨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利用外资连续19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五位。事实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外开放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王岐山指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任务艰巨。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变“重出轻进”的观念和做法,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在“请进来”上,要从引进资金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端人才和国际品牌转变,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做好基础工作,防范投资风险。切实提高援外项目质量,确保把好事办好。王岐山强调,我国仍处于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推进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妥善应对各种压力和摩擦,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这次常委会议为期4天。按照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将围绕本次会议议题所设的七个专题进行讨论建言献策,同时还将审议全国政协有关视察考察情况的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廖晖、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万钢、林文漪、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四大目标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正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力争尽早获国务院审批后予以发布。这是上海证券报昨日从第五届生物产业大会上了解到的。
据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5月30日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为主题,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29次集体学习,在总结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处理好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据张晓强介绍,《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5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区域发展、重大工程、政策保障措施等。他向记者表示,“培育发展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将抓紧推进,力争尽早到国务院审批后予以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面,张晓强表示,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规划》还将明确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业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国际分工地位明显提高,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约4%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阶段,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四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史和平
2010年06月08日13:30来源:《学习时报》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通过本期进修班的学习研究,并赴江苏省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中央的部署,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下思考和对策建议。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发展壮大还有个过程。目前我国仍然要依靠并重视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关联和带动的对象,一些传统产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同样会涅槃重生,转化为新兴产业,如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体现国家战略,又要展现区域特点。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特色性。从国家层面讲,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明确战略部署,统筹规划安排,重视顶层设计,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区域层面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教水平各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既要鼓励各地全面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现有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切实防止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出现新一轮“大跃进”,形成新的不合理竞争和产能过剩。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方面。而技术引进则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我国肯定还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在消化吸收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此外,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拿来主义”吸收提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宏观战略问题,也是微观操作问题;既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市场主体行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共同作用。从政府来讲,主要通过履行调控职责,发挥产业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标准、融资、法律等支撑体系。从市场来讲,主要是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自主调节、充分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沿着市场决定的发展方向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从企业来讲,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实施主体,要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科技和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依靠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又要同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一是抓紧编制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做好规划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使各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大局,又要注重横向衔接,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接。三是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
推进自主创新。一是由国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立足自身基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每年排出300—500项有实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突破。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加快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效,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政产学研金用合作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
建设产业基地。一是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实现新兴产业在地理、资金、科技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二是依托各类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的建立,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三是搞好外引内联,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有关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世界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形成。
培育市场需求。一是培育国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增强消费者信心。二是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创新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或通过政府间援助项目帮助企业拓展境外市场。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制定工作,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加快制订国内标准,同时争取更多的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以标准保护国内
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健全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创投、私募股权以及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二是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上市。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技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加强人才培养。一是鼓励人才引进。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高端人才项目资金,重点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别要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以重点学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实施和管理为载体,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三是完善用人机制。将人才引进、培养与科技创业、科研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技术、专利入股、期权等政策,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国家及各级政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金来源除预算安排外,还可从高耗能、高污染或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征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二是鼓励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三是给予政府定价、融资担保、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或返还等优惠政策。新能源方面,实行新能源初始投资补贴、上网电价分摊等政策;在征收传统电力资源税和的同时,给予新能源发电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拓展国际市场的优质光伏相关的建设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环保产业,允许发行市政环保债券,落实特许经营权、收费质押贷款。海洋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信息产业,进一步完善并适当延长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优惠政策。
落实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左右协同,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提升决策水平。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对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三是加强目标管理。按照规划要求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等,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四是完善统计评估体系。从国家层面研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范围,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课题组成员:翁孟勇 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史和平江苏省副省长;何泽华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吴晓青 环保部副部长;王雁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陈连增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程映萱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笔人:史和平)
第五篇: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
2011-02-16 10:36:30 文章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市积极加大对新型战略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产业的转型。下面就详细介绍全国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关于新型产业的重点。
北京: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上海: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
重庆: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天津:完善大飞机、大火箭、直升机等产业链,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完善石化工业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机车车辆、造修船、港口机械等十大成套装备,建设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广东:“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新能源汽车和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湖南的超级产业。
四川: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和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陕西:以国家大飞机项目为带动,加快大型运输机、新舟和运八系列飞机、通用飞机产业化,构建集研发、生产、试飞、检修、外包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建设宝鸡“中国钛谷”和商洛“中国钒都”。
内蒙古: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网电站,发展核电燃料地。推进煤的洁净利用,发展以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为主的热电联产,建设千万吨级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突出抓好稀土原料战略储备,建设世界稀土谷,培育光伏产业集群。
宁夏:新能源产业方面,科学规划风电场布局和规模,加快贺兰山东麓、宁东、盐池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方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钽铌铍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
安徽: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河北: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
山西: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
黑龙江: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收入达到1400亿元。
福建: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编辑:Vessel 】
http://lights.ofweek.com/2011-02/ART-220001-8120-2843809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