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

时间:2019-05-15 08: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

第一篇: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

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

吴庆峰

(黑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俄罗斯的评估机构对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发明技术进行分析后认为,俄占有近30%的份额,处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该机构还预测,至2010年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俄所占的份额将接近50%。中俄两国政治、经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引进工作却进展缓慢。探索中俄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剖析技术转移领域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促进俄高新技术向中国技术市场转移尤为重要。

关键词: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

中图分类号:G322.5;G325.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0)02-0038-04

收稿日期: 2009-12-04

作者简介:吴庆峰(1971-),男,辽宁铁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平台模式研究。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双方相互支持和互信水平不断提高,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中俄总理已经进行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定期会晤机制促进了双方在经贸、能源、人文、地方等各领域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灰色清关”、“中国威胁论”等现象,表明俄罗斯政府及民众对中国的总体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导致中俄科技合作及俄罗斯技术转移工作进展缓慢。深入研究俄罗斯的国情民意,探索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的新模式、新途径,剖析合作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核心问题,对于促进俄罗斯高新技术向中国技术市场转移尤为必要。

一、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策略

(一)国际科技合作方向

俄罗斯对外科技政策的基本发展方向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方面制定国际合作计划。组建由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科学中心,特别注重恢复苏联原有的科技地位和实力,保存和发展高等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等。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采取世界多极化的科技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在俄罗斯境内,以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为基地建立基础科学国际一体化中心,主要有合资、合作研究、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等形式。

重点发展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挖掘现有的基础科学潜力,在国际一体化、基础科学劳动分工与协作方面巩固已有的地位。参与解决人类共同的课题项目,执行全球性的项目和计划等等。尤其是注重开展解决人类与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等问题的研究合作。

(二)国际科技合作定位

在符合俄罗斯科学发展重点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定位是通过应用俄罗斯科技成果来解决带有全球化特点和能使现代文明稳步发展的课题,如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全球气候、艾滋病、全球性信息网络建设及全球安全等。

在应用科学研究方面,俄罗斯首先注重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同西欧国家、美国、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和国家重点科学中心开展合作。

俄罗斯近年来重视国家科技成果在国外的信息宣传,但来华参加各种展会的技术研究类项目多局限于中试阶段,俄罗斯技术出让方希望引进外资,以技术或设备参股合作实现产业化。国际科技合作将是支撑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俄罗斯鼓励科学家参与国际竞争,接受国际资助,制定政策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国际科技合作体系

俄罗斯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建立适应本国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国际科技和创新合作体系。依据世贸组织协议有关保护知识产权贸易的条款,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文件,充分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法则。在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所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建立总体合作空间。积极促进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加强与独联体各成员国的科技信息交流。

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扩大与科技强国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合作,以加强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新内容的补充,参与解决全球性课题。利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对俄罗斯科研体系进行改革。与工业发达国家如欧盟各成员国建立科技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吸引外资,实现对俄科研成果投资的目的,有助于稳定俄罗斯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俄罗斯不断发展同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扩大同印度、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合作。积极发展同巴西、埃及、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南非等国家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合作,推广应用俄罗斯科技成果。吸收新兴工业国家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源,以俄罗斯国内科研中心为基地,积极促进在俄境内建立国际科技组织。

(四)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俄罗斯通过建立自由经济区或技术产业化区,吸引外资建设技术园区,包括技术孵化机构、科技产业区、科学城,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俄罗斯联邦政府鼓励利用外资,包括私人投资在俄境内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并支持俄罗斯科技创新企业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为促使俄罗斯技术在境外成功实现产业化,俄罗斯企业非常看重技术购买方国家的市场支付能力。目前,技术转移市场前景看好的国家有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伊朗及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等。俄罗斯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多采取入股方式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合作,外方则需投入基础设施和资金。

俄罗斯国际技术合作的重点是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机构、创新网络加强联系,此举可利用双边科技合作,甚至全欧洲伙伴协作计划得以实现。俄罗斯的科学城、国家科学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创新企业联合体、专业协会将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利益关系

为使国家利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俄罗斯全力支持与移居国外的俄裔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让其参与执行国内科学项目工作,并从联邦财政预算中拨出住房等优惠条件吸引年轻学者回国创业。同时,俄罗斯建立监管体系,管理由国家财政资助开发的技术项目的对外转让。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发生境外技术流失和非法盗用等问题。对于国外资助的、涉及俄罗斯国防以及军转民科技产品的科学家或科研项目,俄罗斯政府实行严格的国家监管。科技和教育领域面向国际的信息网络,要求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国际科技信息交流采取监控措施。

俄罗斯联邦政府为维护民族利益,保障科技安全,制订了面向21世纪全球安全的国际科技战略,在多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的实际工作中,加强有关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基础研究。

二、中俄科技合作的契合点

(一)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俄科技合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即以中俄两国科技部颁布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中的相同学科为切入点并作为合作重点。中俄双方共同的基础研究优先方向应包括数理科学、技术科学、化学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这些基础研究方向符合俄罗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规划。

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一般流程如下:根据技术购买方的订单,利用外资进行研究和设计,接受技术购买方的资金、设备、材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按合同派遣科学家出国工作。针对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方式,中国须制定灵活多样的对策,遴选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机构开展对俄科技合作。

中俄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应注意把握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优化合作环境,创造便利条件,充分支持两国专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二是要制定中俄双方均认可的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精心组织重大合作课题,着重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

高新技术对于中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俄罗斯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可能会成为两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突破口。2008年,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例会上,双方强调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能源和节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优先开展合作。中国可考虑利用俄罗斯已有的设备和实验条件完成一些重大实验项目,同时还可优选一些俄罗斯技术出售方的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在国内创办高新技术合作企业。

(三)技术改造与创新领域

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快技术改造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机构对苏联时期援建的一些工厂进行多轮技术转让谈判后发现,以高新技术对大中型国企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是实现国企跨越式技术创新的途径之一,而技术转让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壁垒相对较少的俄罗斯则是中国大中型国企技术改造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源。对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的技术改造而言,完全可利用这些企业与俄罗斯技术的渊源关系和相关性进行技术改造,可起到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效果。

(四)军事技术领域

目前,中国国防科技方面总体上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从整体上看,中国航天、核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各项应用技术看,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相差20年左右;常规武器装备亦约相差15~20年;飞机、坦克、舰船等重大武器装备平台的动力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电子装备是薄弱环节;武器导弹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的导弹制导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对部队整体成效影响较大的电子战技术薄弱,技术储备不够。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正将中国视为重大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之一。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92—1995年间,中俄武器贸易额超过25亿美元。利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巩固的有利条件,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和技术,是缩小中国军事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中国武器装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须把引进、转化、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将引进转化为加强自力更生基础的条件。

三、中俄科技领域合作前景

(一)俄在基础科学和高科技领域的优势

基础研究一直受到俄罗斯的重视,其重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物理、天文学、天文物理、地球学、生命科学等方面,上述领域集中了俄罗斯最优秀的科学家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就高科技领域整体而言,俄在航空航天技术、能源产业(水电、火电、核电、核能)、太空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激光技术领域、新能源领域俄罗斯具有明显优势。航天领域,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约80%的航天方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是独联体国家中唯一能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激光技术领域,俄罗斯不仅获得了从真空紫外到达红外整个波段的发射,且在激光脉冲宽和激光输出能量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在核能技术方面,俄罗斯把核武器、核电站、核动力潜艇作为重点,取得了可与美国相匹敌的成就;热能直接转化电能的技术居世界首位。

在重点科研领域中,俄约有40%居世界领先地位。1991年由苏联近300名著名学者和院士参与完成的大规模科研成果鉴定表明,俄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地理学、信息学、人体生物学、生物化学、人类生命活动结构基础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上述各类科学技术中30%以上具备了许可证出口的能力。自经济转轨以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基础研究领域仍涌现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如1999年,俄罗斯科学家在核反应实验室合成并确认了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最新的第114号超重元素,原子量为289,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发现。

(二)中俄科技发展的互补作用

目前,中国许多研究俄科技问题的学者认为,中俄两国科技领域发展水平各异,科技合作的互补性很强,具有极大的合作潜力。近年来,经多次组织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洽谈发现,如果具体项目科研水平差距太大,反而影响合作谈判的进行,技术转移最后成为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重工业技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发展较快,而应用研究、消费工业部门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水平较低。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应用研究投入较多并取得很大进展,在工业技术方面,轻纺、食品、轻化工、家电产业方面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并在一些行业有传统优势。目前中俄双方从整体来说,在科技上互有短长,在很多领域都有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这正是中俄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俄罗斯已出台《俄联邦至2010年及长期科技合作发展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俄将要集中资源支持那些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经济竞争能力、提高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研发项目。而中国正在制定2004—2020年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旨在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地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对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

筹划建立全国性的对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是实现两国科技合作项目供需双方快捷沟通、有效对接的途径,是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在对俄科技合作中,这种先进的媒介手段尚未得到普及应用。大多数应用性合作项目多是通过极其原始的粗放方式,即通过熟悉俄罗斯技术的专家学者推荐介绍的方式实现对接。中国同俄罗斯科技合作比较密集的省份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虽然各自都收集了俄罗斯科技项目的信息并且制作了自己的网页,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做到迅速传播、资源共享及项目的快速对接。为了加快中俄科技合作的步伐,提高合作的效率,建议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系统旨在充分发挥对俄科技人才优势。网络系统集科技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接于一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的集约性和有效性。

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改革的深入,俄罗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中知识要素的作用。俄罗斯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技术及高科技产品的转让和输出,而是更加关注自身创新体系的建立,因此,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任重而道远。俄罗斯的实验室科技“半成品”在中国技术市场能否实现产业化或商品化,涉及政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因素。通过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的科技交流,尤其在双方科技人员交流的良好基础上再谈合作研究及技术引进问题,真正做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缩短中国的科研和开发周期,填补空白,突破发达国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的封锁,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这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Look to the Future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Transfer

WUQing-feng(Academy ofSciences,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es ofgreat inventionswhich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world,Russian evaluation authority believed that30 percentage ofRussian technologies lie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world.The institution also forecasted thatby 2010 Russian products would account for about 50 percentage in the world high-tech market..China and Russia havemade greatachievement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but the Sino-Russi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transferwork developed slowly.To probe into newmodes and newways for the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and to analys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area of technical transfer are very important forRussia transfering its high technologies to Chinese technical market.Key words:Russia;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technical transfer

[责任编辑:王 超] 《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2期

第二篇:面向新世纪新时期的中俄科技合作

面向新世纪、新时期的中俄科技合作

孙万湖

2013-1-9 20:35:03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副会长、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理事长)

[中图分类号]F13/17.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6-0009-02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两国已建立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提高两国贸易水平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因而中俄两国高层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两国的科技合作。经过双方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两国的科技合作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局面并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果,达到了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中俄科技合作现状

1992年12月16日,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成立了中俄部长级科技合作委员会。从1993年7月至2004年8月共召开了12届例会,共商签了政府间合作项目几百项。为更好地规范双方的合作,1999年中俄双方商定并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力分配议定书》。

2000年11月,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期间,双方正式签署了《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成立了专门的中俄创新工作小组、军转民技术合作工作组、中国重点科研院所与俄国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工作组。

除政府间科技合作外,中俄两国有关部门在核能、航空、航天、电信、船舶、电力、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中俄两国大院、大

所、大学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作为官方合作重要补充的民间科技合作,也以灵活的机制、多样的形式较快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两国所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中国拥有的巨大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俄罗斯对科技半成品在中国实现产业化的需要,使得中俄两国都对发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寄予厚望。

二、中俄科技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俄科技合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中俄两国科技合作的水平同两国良好的国家关系还不相称,同两国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经济科技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也不很适应。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中俄双方经济互信有待加强。

在合作中,双方一些合作单位和有关人员存在着浮躁情绪,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视行为。

2.制度层面与市场秩序尚未理顺。

如存在运输堵塞与“灰色清关”,投资保护与争端仲裁机制缺位,银行结算不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有些法规不完善,政策随意性强,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3.双方战略性大项目显得偏少。

双方在航天航空、能源、水资源、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潜力尚未挖掘出来。在诸多高技术和军事高科技领域,俄对华合作的方式以出售产品和装备为主,技术转让为辅,科技合作显得薄弱。

4.双方缺少既懂俄语或汉语,又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这在双方合作和交流中造成不少困难,因此双方采取有效措施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三、关于提升新时期中俄科技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2004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总理第九次会晤期间两国总理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提出:

不断完善双边科技合作项目遴选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在航天、核能和其他能源、动力、新材料、化工、生物、信息和通信等优先发展领域的合作;加强中国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俄国家级科学中心的协作,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力度;支持建立和发展联合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协助两国有关组织和公司解决好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技术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为了完成中俄两国总理在联合公报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克服上述列举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升新时期中俄科技合作水平,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制定对俄科技合作中长期规划

中俄双方都认识到,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中俄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俄罗斯把经济工作重点转向 发展高科技领域,为开展双方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俄,双方高层会晤时,均强调中俄科技合作,特别是大型经济技术合作是促进双边贸易的“龙头”。可以说,双方达成的这一共识,对中俄科技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建议我国科技工作主管部门考虑在平等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中俄中长期科技合作规划。

2.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的协调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中俄科技合作不仅涉及科学技术领域,而且还渗透到经济、金融、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因此,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行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加强科技合作分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员会、能源合作分委员会等的协调机制,同时要加强双方有关部门的横向联合和相互配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设的秘书处应充分发挥这种协调作用。

3.把引进和推出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作为当前中俄科技合作的重点

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继承国,科技实力雄厚,有许多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产业化前景。但由于俄资金匮乏,科研与生产长期脱节,许多科技半成品找不到用户,无法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更谈不上国际化。因此我国应继续抓住机遇,积极引进俄科技半成品,并积极把我国技术和人才推出到俄罗斯。

4.加强两国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面的合作

加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不断完善的合作运行机制:(1)通过中俄科技合作分委会商定合作项目;(2)通过已成立的两国创新工作组商定合作项目;(3)通过双方大院、大所和国家科学中心物色和确定直接对口的合作项目;(4)通过军转民的合作机制确定合作项目;(5)通过中俄合作基地和科技园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

5.积极开展大科学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首先要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要保护国家利益,为国家安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服务。开展同俄罗斯大科学领域的合作正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一环。而高能物理、等离子体、核聚变、质子源、中子源、同步辐射源以及

天文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学科和领域。正是俄罗斯的强项。

6.在发挥合作主体多元化作用的同时,特别要重视政府政策指导作用

双方政府有关部门最重要的是要起到政策方面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和环境。为充分发挥地方合作的积极性,为发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民间渠道的作用,排忧解难,特别要着力解决两国开展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和困难,以及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诸多问题。

7.要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强“走出去”

在中俄科技合作中,过去主要强调从俄引进技术和人才,而很少考虑将自己的成熟技术推出去。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创业,投资建厂,建科技园。

8.加强中俄科技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中介和咨询机构的建设

开展科技合作从信息获得、分析到与企业洽谈,直到成果转化为商品,在这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从翻译的要求到技术帮助,企业部门迫切需要有一定素质的科技中介机构介入。建议中俄共建若干具有一定资质、条件好的中介机构,协助重点项目的具体推进工作。

9.要设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

俄方向中方转让的科技成果既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又蕴涵着较大的风险。目前我相当多的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无力进行对俄科技合作成果的评估、鉴定和中

试投资。因此,建议在科技部等有关政府部门支持下,建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着重支持俄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

10.要建立全国性的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系统

建立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系统,是实现两国科 技合作项目供需快捷沟通、对接的有效途径。鉴于哈尔滨市科技局和哈尔滨市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已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建议以该网为基础,建立全国性的中俄科技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并与俄对华科技合作信息网实现联网对接,以推动两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11.两国媒体应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双方有关部门,特别是双方的媒体应该对各个层次、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的合作多做正面宣传,客观公正地报道合作的双赢效果,要多为两国已建立起来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服务。总之,对俄的科技合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不可动摇的工作。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从世界全局和大国关系的高度研究中俄科技合作的发展进程,在开展政府间主渠道的合作中,大力开拓民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合作,加强地区、地方之间的合作,重视培养年青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中俄科技合作的水平,结出技贸结合、技经结合丰硕之果。

愿中俄科技合作为建设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永不为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整理时间:2008-9-25 10:02:3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打印评论收藏关闭

您正在阅读的是: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欢迎您转贴给朋友。

近几年重型汽车发动机功率200~350kW,输出扭矩900~2200N·m,需要爬行挡速比为10~17,要求挡位间隔小,速比阶小于30%,这就需要使用更多的挡位(8~16个前进挡),而且越来越多地采用副的多挡位变速器。副变速器的采用和挡位数的增多,加大了驾驶员的操纵难度和劳动强度,变速器的故障率上升,手动机械式操纵机构已不适应当今重型汽车的发展。

AMT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总成的绝大部分机构,只是将其手动变速的操纵机构用自动操纵机构所取代,生产继承性好,改造成本低,见效快,并且通过软件的优化设计可以全面提高车辆的使用性能。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一些科研院校都在进行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表1给出了手动变速器(MT)与自动变速器的性能比较。因AMT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汽车市场对AMT的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AMT在美国和欧洲已实现了商品化,重型汽车上装配AMT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据预测,到2008年,欧洲近50%的MT将被AMT取代,部分AT市场也会被AMT占据。因此,近年来世界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开发新一代的AMT产品。表2列出了世界著名重型汽车公司的AMT产品及主要特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AMT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AMT技术理论上的研究与国际水平相当,但在产品化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表3列出了国内开展AMT技术研究的单位及其产品特点。

在AMT技术理论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后,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系统可靠性、适应性和降低成本上。北京理工大学正在与国内几家汽车公司和变速器生产厂家合作开发AMT产品,这促进了AMT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对AMT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已具备了向商品化、产业化转变的条件。推广AMT系列化产品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欧洲最大的独立汽车变速器GETRAG公司在我国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后也认为,我国的重型汽车AMT市场前景广阔。

(1)未来10~15年内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将是全面改善和提高重型汽车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这为AMT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2)对于城市公交客车,在满足驾驶舒适简便和低成本的双重条件下,AMT应是其首选对象。因此,AMT技术应用于城市公交客车的发展前景广阔。

(3)目前,国内在重型车辆上开发的AMT产品,其执行机构主要采用液压驱动方案。由于大部分重型专用汽车上都具有不同用途的液压系统,本身带有液压油源,因此现有的AMT技术可以直接在其上应用。对于无液压油源但采用了气压制动的车辆,因有气源,可采用气动方案来驱动执行机构。由于专用汽车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而加装AMT系统增加的成本相对总成本来说比较小,且由此带来的整车性能及售价的提高,对于专用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四篇: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用足用活用好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优惠政策,桂东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观念的更新推动改革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发展的加速,围绕“一三三”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桂东、开放桂东、和谐桂东”为目标,充分利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整产业布局,挺项目建设,奋力推动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向纵深开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发展现状

随着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桂东的美誉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5.5%,完成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增长32.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38.35;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岳汝高速)18.7亿元,增长37.2%;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45.2%,地方财政总收入9000万元、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851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2695元、增长20.7%;实际利用内资9.7亿元、利用外资982万美元,分别增长30.1%、20.9%。近几年来,县政府主导投入建设标准厂房累计15万平方米,并采取“招商租赁”、“先订后建”等方式,边建设边招商,成功引进了奇奇服装、叮当动漫、桂花实业、鸡“三足”、桂峰竹木业、桂利木门业、仙鹤亭纸业和昌桂、福华、金源、华盛、金诚硅业冶炼等产业转移入园企业22家,已建成的标准厂房租赁率达100%。2012年继续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建好开放平台,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集聚的“洼地”,年内完成新建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工业集中区。当前,我县标准厂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措施

桂东是个贫困山区县,多年来因受交通不便等瓶颈制约,产业项目建设的步伐相对缓慢、发展相对薄弱。为此,桂东县委县政府立足长远、抢抓机遇,多方位拓展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和发展加工贸易工作。县里先后出台了《桂东县鼓励投资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实施细则》和《桂东县委托招商引资奖励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重商、亲商、惠商、护商的政策,投资者在供用土地、用电保障、培训帮扶、信贷支助等方面享受最优惠待遇。同时,桂东县着力建设开放、高效、廉洁、务实、阳光“五型”政府,推行“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和行政问责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最优良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攻坚月”、“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月”活动,大力整治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杜绝了阻工闹事的发生;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理制;坚持开展外来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企业和厂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在发展上最大限度支持,服务上最大限度优质,环境上最大限度宽松,权益上最大限度保护。一是实施 “一把手”工程。以抓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拿出主要精力和时间走出去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专题会议机制和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实行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要客商亲自接见;优先保证招商引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纳入全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严格执行“一个工作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通过协调、指导、督促和跟踪问效,推动项目落户、开工和投产。二是夯实基础。按照“生态大县也能发展大产业、国扶穷县也能实现大突破、区域小县也能有大作为”的大理念,以创响全国“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品牌为基础,做好岳汝高速、106国道、322省道沿线农业产业规划,发展壮大茶叶、楠竹、药材、优质水稻、草食牲畜、花卉苗木等六大优势产业,以建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华南新

能源、硅行业精深加工、新材料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等五大基地,推动工业经济走内涵提升型的发展路子。谋划新项目,建好项目库,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促成一大批签约项目在桂东落户实施。三是创新方式。近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和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积极参加国内、省内重要会展,巩固珠三角、拓展长三角,突出项目招商、节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技术的桂东籍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通过一系列招商活动,风力发电、曹氏服装、中草药材加工等20多个重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成功落户桂东。四是优化环境。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挂牌保护;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时限,凡符合本县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招商项目无偿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手续代办等全程跟踪服务;从财税、规费、用地、用工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对周边县市区更加优惠政策措施;对3年内上缴地方税收达到或超过项目用地实际支付用地价款的工业和生产性服务项目,由受益财政从所得土地收益中安排企业实际支付的购地价款分三年100%返还给企业,实行“零地价”优惠。

三、存在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薄弱,多年来尽管桂东县委县政府调整思路、突破常规,压力奋进、硬化措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011年桂东实现了历史上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目标,但仍然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发展不足、财穷民困仍然是桂东当前最大的县情,产业转型任务艰巨,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异仍然很大,制约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一是惯性思维的禁锢。先行先试的关键是创新思维方式。现在仍有些同志一提到深圳发展快,就说人家毗邻港澳;一讲人家城市建设亮丽,就说人家财力雄厚;说到发展产业,就说我们要着眼生态建设;说到加快发展,就说我们是国扶县。说来说去,总是为放松发展、放慢发展找理由,为不干事、干不好事找借口,就是不愿从主观上找差距,这种思维方式不突破,经济发展怎么能够实现跨越?跨越发展不仅要有较高的增速,更要具有向高目标看齐、向高目标迈进的气魄和胆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找准突破口,打破低点定位、惯性思维的禁锢,就要理顺科学跨越与生态大县、国扶穷县、区域小县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生态大县也能发展大产业、国扶穷县也能实现大突破、区域小县也能有大作为”的大理念,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思维来剖析问题,研究对策。

二是地方财政“造血”功能的缺乏。桂东县被列为国务院实施罗霄山湖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县之一,最突出的是贫困程度深,地方财政造血功能差,201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才9000万元,仅相当于全市财政总收入150亿元的0.6%;按照中央扶贫工作开发会议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桂东贫困人口达1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2.86万的51.62%,贫困村有70个,占全县总行政村的44.87%,贫困发生率为71.95%。“吃饭财政”的帽子仍未摘除。三是招商引资难度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地处山区,交通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岳汝高速及其连接线正在新建中),商品流通成本比周边县市区高,外来投资兴业的老板望而止步,县内有志之士望路兴叹。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激活,干部群众投资兴业的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四是省级工业园区的缺少。受交通瓶颈、自然环境等历史条件、客观因素特别是经济基础的制约,桂东一直处于“老、山、边、穷”的状况,知名度小,经济外向度更低,没有省级工业园区,更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省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严重滞后给桂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不利。随着沿海承接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建设好桂东县省级工业园区困难重重却又迫在眉睫。五是外贸进出口的缺失。多年来,桂东的开放程度低,其外贸进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节光、昌桂等化工、冶炼高耗能企业,特别是2010年以来,由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四川等省大幅降低高氯酸钾生产企业用电价格,导致我县外贸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出口后劲乏力等不利因素而不愿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与此同时,我县企业

规模小,他们图简单、省事,怕担风险,不肯做外贸进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致使我县短期内外贸进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难以实现突破,并出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没有发生外贸进出口业务。

六是亿元以上集贸市场的匮乏。桂东属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城市框架低,全县15个乡镇,只有沤江、沙田、清泉3个镇有像样点的集贸市场,寨前、四都、普乐等镇有集贸市场其设施也是极其简陋,桥头、寒口、大塘、新坊、流源、贝溪等乡镇占地为市的情况十分严重,增口、东洛、青山等乡镇没有集贸市场。多年来,省市开展亿元集贸市场调查,我县都未突破这个“ 0”。这给我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四、前景展望

桂东是国家生态示范区、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工程县,2011年被列入新一轮国扶县和罗霄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范围,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同时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类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和南岭山脉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矿禁采、有树禁伐、带污染项目不能上,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全县四上企业仅34家,加上我县又有“养生天堂,避暑胜地”之美誉。因此,未来桂东的产业,要以绿色生态为依托,把“城区、景区、乡村”建设融为一体,走农业、工业、商贸、旅游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之路。桂东生态立县,既是发展所需,又是形势所迫,更是民心所向。

1.解决思想,打破惯性思维。桂东的干部具有积极进取、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但思维仍不够活跃,思路还不够开阔。因此,要敢为人先,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程式化做法,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的大落实。要用开放的思维、宽阔的视野、市场的手段,在“三个桂东”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探索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提升认知度。一是要扫除思想障碍。目前干部队伍活力不足、责任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得失。市委早已明确:只要坚守了“惠及民众、集体决策、不违法规、不谋私利”这四条底线,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全县崇尚创新、支持创业、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面对周边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自觉地把外在的压力变成内在的动力。全县上下都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来,把智慧用在促发展上来。三是要坚定发展信心。在全国率先快速发展的温州、义乌,都没有可依托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他们秉承最大的资源就是强烈的开放意识和难得的创业精神。要坚持项目支撑产业,产业支撑经济,经济支撑财政,财政支撑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菜单,以项目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四是要坚持开放带动。桂东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去思考,加大推介桂东力度,打开山门,海纳百川,要按照“一三三”发展战略,全力推进“ 341” 发展计划。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新的城市框架一旦形成,经济将走向全球化,生活将进入同城化,生态和气候的资源优势必将产生放大效应,桂东必将迎来跨越发展的美好未来。

2.科学研判,把握大好时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影响将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但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也没有变。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这些正是桂东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我们研判国内外大势,要着眼四点:一是发展机遇难得。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先行先试34条政策,我县面临难得的机遇,所以在国内外经济的大气候下,努力营造桂东发展的“小气候”、小环境,认真研究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加强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产业对接,把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转化为加快桂东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是发展形势逼人。目前,周边各县都在加快发展,桂东经济开放度、外向度低,标兵更远,追兵已无。如何困中求变,突出重围?我们惟有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有针对性地“引进来”、“走出去”,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开足马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科学跨越,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实效,舍此别无他途。三是发展前景看好。桂东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小,可以消除顾虑,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深化拓展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桂东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多达4.2万余人,平均每个家庭就有一至两人在外务工。以现有最低工资标准800元/月计算,就为桂东带来近四亿元的收入,这里还不包括高薪管理层、做生意、办企业的人员收入,加上这些,数字远远大于此;况且外出务工人员在发达地区不同的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掌握一技之长后,有的步入高层管理甚至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在外开厂置业,这就是桂东发展的巨大潜能。尤其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桂东的发展基础渐牢、瓶颈将解、人心思进,特别是岳汝高速公路通车和周边交通网络完善后,桂东将全面进入“高速时代”,迎来“高速经济”,对区域经济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清醒地把握发展态势,科学调整发展思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3.抢抓机遇,实现科学跨越。近年来,我县通过抢抓机遇,争取了一批有利于桂东发展的好政策,上马了一批能支撑桂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事。今后几年,是桂东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一片一园一路”三大机遇,“一片”即桂东已列入罗霄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范围;“一园”即桂东要成功创建省级工业园;“一路”即郴州正在全力争取桂宁高速公路早日开工建设。一是要抢抓“大扶贫”的机遇。中央去年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高度重视和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我们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切实加强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的研究,善于发现和把握政策变化及其蕴含的机遇,积极加强与国家部委、省、市汇报衔接,把扶贫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资金,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推动力。二是要抢抓“大转移”的机遇。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省承接东部、辐射中部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新支点,是继长株潭城市群之后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我县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成功创建省级工业园,主动研究和争取有利于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推动投资、财税、土地、用工等政策创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以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和谐的社会、一流的环境,打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三是要抢抓“大通畅”的机遇。随着岳汝高速公路建设的强力推进和桂宁高速的即将开工,以及国道106、省道322升级改造的全面完成,桂东“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昔日闭塞落后的山区小县,将一跃成为湘赣边境的一个交通枢纽。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将进一步放大桂东独特的生态、人文和资源优势,必将有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桂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从思想观念、战略决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全方位对接“高速经济”的到来。四是依托资源,做足生态文章。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桂东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桂东是块红土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等诸多革命史迹。桂东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气候宜居,平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670毫米,无霜期240天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空调、自然氧吧”之美誉。桂东是一方祥和安宁的乐土,民风淳朴,社会安宁,连续10年保持了湖南省“平安县”、“无毒县”、“无彩县”的殊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无我有”的生态优势,加快资源转化步伐,走出一条立足资源壮产业、依托产业快发展的路子,推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在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科学跨越。按照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引进强势企业、高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借助他们业已占据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优势,把我县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生态产业生产加工基地、湘粤赣碳汇中心,让产业经济成为增强桂东财力的有力支撑,成为桂东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第五篇:IT行业前景展望

IT行业前景展望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无门,而另一方面(尤其IT产业)许多公司又难以聘到能够胜任工作的合格人才。据国务院专家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发展IT产业的政策分析,在未来十年,单就北京中关村IT产业的人才缺口每年就达两万以上。

未来十年,是中国努力实现“软件大国”宏愿的十年,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这一宏愿的关键。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是15万/年,预计很快会扩大到42.5万/年。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呢?是难得的好机遇!年轻人如能抓住这一机遇,从现在起参加焦点网络的培训课程,在未来2-4年内就有望成为IT软件技术人才,甚至是全面的行家。这里你必须树立一个全新的就业观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光有学校中的优良成绩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先进技能。

软件类人才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5320个。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深圳软件从业人员约12万人,是全国软件人才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但深圳软件产业发展迅猛,人才缺口每年仍保持在5万人以上。

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大连市根据其整体产业规划以及目前企业发展速度,预计当前共需从业人员8万—10万人,到2010年整个城市的软件专业人才量应达到15万—20万人。但目前大连的从业者只有3万人左右,现实与需求反差极大。2005年预计大连本地高校IT专业人才的输出总数在4000人左右,即使这些人全部留在大连,加上其他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人才,实际供应能力与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下载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妆师的职业介绍及前景展望

    化妆师职业的介绍及前景展望 化妆师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一种职业,各种形式的化妆培训纷纷出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下,许多化妆师就出现了一种困惑,这么多的化妆师......

    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会展业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贸易、文化、经济等往来日益频繁,为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工业实力得到迅速提升,而改革开放的实施更是使中国工业经......

    中学学生组织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中学学生组织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以学生会和模拟联合国为例提要:本篇论文以学生会和模拟联合国为例,就西安地区中学生的学生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优势和未来发展......

    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据笔者看来,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就是就是提高灵敏度、准确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当然也有操作友好的考虑。下面就进行分别阐述。 一、发展: 第......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1 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作者:保继刚 来源:中国旅游信息网 加入时间:2003-4-4人气值:16218 1 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