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时间:2019-05-12 20: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第一篇: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据笔者看来,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就是就是提高灵敏度、准确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当然也有操作友好的考虑。下面就进行分别阐述。

一、发展:

第一阶段:随着天平的出现,分析化学具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仪器分析使分析速度加快,促进化学工业发展;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并重,仪器分析自动化程度低;为仪器分析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计算机控制的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分析过程的连续、快速、实时、智能;促进化学计量学的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仪器的出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

二、前景展望:

正如笔者开头所陈述的:

1、更高的灵敏度

2、更高的准确率

3、更快的分析速度

4、更低的成本

5、更专业化的仪器设备

6、更智能化、自动化

7、更加的操作友好

前六者现在基本已成为共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仅对操作友好进行解释。所谓操作友好即是让操作人员可以舒适地对分析仪器进行操作。主要表现在仪器体积的合理性、工作界面的人性化以及色彩的把握,让用户得到一些审美的愉快等。总之让操作者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实验操作,亦可提高实验的效率、准确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过程·,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篇:天然气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我国能源和城市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上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上花了很的力量,采取了很措施,能源结构得到改善,由依赖煤炭的单一的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煤为主,多源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

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由原来的96%已经下降到目前的71.0%,甚至在2015年可望调整到60.9%,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有根本性和改变。

我国城市燃气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发展人工煤气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液化石油气得到极快的发展,到90年代末期以后,天然气有了更大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工煤气的发展的势头在减弱,比例减少,液化石油气目前仍占主要位置,而城市燃气中天然气的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全国城市利用天然气规划情况

2.1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从广义上讲,是将我国西部的大气田,即陕甘宁、四川、青海、新疆气田蕴量丰富的天然气,经长输管线输送到需要天然气能源的东部市场。到1999年底,西部地区累计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已超过1.57亿m,其中:川渝气区5787m,陕甘宁气区3415亿m;青海气区1472亿m;新疆气区5043亿m。)并且随着天然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投入,天然气探明资源逐年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1997年建成投产了陕京输气管线,管线全长860km,1999年的输气量为6.8亿m,经过在榆林增建加气站,提高输气压力后,2000年底达到30亿m的输气能力。近期内,计划再建设三条“西乞东输”输气管线:

(1)青海涩北至甘肃兰州的输气管线,向西宁、兰州地区供气。全长953km,输气能力20亿m,总投资约25亿元,3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01年10月建成。

(2)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的输气管线,向湖北、湖南地区供气,全长783km,管径Φ711mm,设计压力6.4Mpa,输气能力30亿m,总投资约30亿元。国家计委于2000年8月正式批准“忠-汉”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建议书。中外合作建设,预计2001年开工,要求在2002年建成。除忠-汉主干管之外,另外规划了三条支线:武昌-黄石;枝江-荆门-襄樊;潜江-长沙。管道走向见。

(3)新疆塔里木至上海的输气管线,途经九省一市,向走华东地区供气,全长约4000km,输气能力120亿m。长输管线投资约400亿元以上,包括上、下游其它相关项目的建设,整个工程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目前,国务院部署的“西气东输”工程,是特指由新疆塔里要到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输气项目。2001年4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及对外招商引资。2003年建成陕西靖边到上海的天然管线,开始送气。2004年全线贯通。

长输管线的起点为新疆轮台南部的轮南首站,终点为上海西郊青浦县的白鹤镇,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九省一市。轮南-武威全长1993km;武威-靖边全长592km,;靖边-郑州全长692km,;郑州-上海全890km。另外在郑州-上海段规划了三条支管线,即安徽定远至合肥支线、常州至浙江杭州支线、南京至芜湖支线。

长江跨越将是本工程中关键项目,经过安徽芜湖、南京西侧板桥及南京东侧三江口三个过江方案的充分比选,初步确定三江口为首选的长江跨越地点。“西气东输”主输气干管的管径确定为Φ1016mm,全线同径,输气压力为10.0Mpa,材质X70,管道有内涂层。

为了充分确保“西气东输”的可靠性及满足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计划在2007-2008年从陕西靖边到上海再建设一长复线,输气量为80亿m/a,管径DN800。

此外,在已建成的陕京管线上增建加压站提高输气压后,供应河北、山东两省,并保证对北京的供气量,管道走向见,计划在2002年建成。陕京管线并向宁夏和内蒙古延伸供气。

最近从重庆利用川渝天然气向贵州遵义及贵阳输气项目正计划实施。33333333333

2.2俄气南供

引进俄罗斯天然气项目即将启动,规划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300亿m/a,中国境内利用200亿m3/a(其中东北地区100亿m/a,环渤海地区100亿m/a),输送到韩国100亿m3/a。2001年3月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可靠性研究报两国政府批准,2005-2007年建成投产送气,2010年满荷运行。

恰杨金气田和科维克金气田联合向中国和韩国供气,两气田天然气在新乌奥扬汇合,从满洲里进入中国。陆上管线加蓟县到淄博支线管道总长度4961km,其中俄罗斯内1960km,中国境内3001km。

2.3进口LNG

为改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缺少能源的状况,拟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引进国外液化天然气资源进行LNC项目的试点。一期规模:LNG300万t/a(约天然气37.4亿m3/a);二期规模:LNG200万t/a(约天然气24.9亿m3/a)。前期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计划在2005前建成一期工程。管道全长506km,管径DN600。

在中期(2010年前),有可能在闽东南或长江三角洲地区各进口LNG200~300万t/a。

2.4近海天然气登陆

(1)建设山东胶东半岛天然气管网渤海西部气田在1998年1月开始向天津供应1亿m/a(一期)。近年又在渤海西部发现较大储量的油气田群,累计储量为503亿m,计划向山东龙口供应天然气,规模为4亿m/a,估计可望在2005年前建成送气。管线全长190km,管径400mm。

(2)东海春晓气田向浙江供气

东海平湖气田已向上海供气4.5亿m/a。近年来勘探开发形成的东海春晓气田,已经国家评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2亿m3,可望增加至400~450亿m。计划在宁波登陆,结合“西气东输”到杭州市的输气干线,东海天然气管线将由宁波向西和向南发展。预计在2005年建成,供气量16亿m/a。

(3)南海气田向海南和广西供气

我国南海蕴有大量天然气资源,除已在1996年向香港和海南省供气34亿m/a以外,目前在南海西部已探明天然气资源量有2565亿m,可向海南省和广西供气。全国城市利用天然气规划预测

经过天然气规划的实施,近期2005年内将有148个城市,7000多万人口,可望使用天然气,用气量约200亿m/a;到中期2010年,将有270个城市利用天然气,天然气量为414亿m/a。届时城市用气将占我国天然气利用总量的31%左右,接近或达到目前世界城市利用天然气的水平(23%~50%。世界平均26%),城市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2.0~3.0%。

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内,我国城市利用天然气,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将成为我国城市燃气发展上一个重要转折。3333333333333

第三篇:智能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智能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石延辉,李澍森,左文霞,冯字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总结了在智能设备研制过程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的进展情况,然后通过梳理将现有智能设备划分为开关、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和电力电子装置三大类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指出在坚强智能电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智能设备长期内将存在改进本体和增加附件两种研制路线。

关键词:坚强智能电网;智能设备;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B引言

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开展,迫切需要研制智能设备,使现有电气设备具有自我检测、自我诊断和自我控制功能,以适应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从而使之成为智能电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之,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使对象具备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而进行的工作。设备智能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个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其目的是使设备通过人工智能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尤其是应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产品达到最佳工况。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所谓的智能设备,在智能电网框架下如何研制智能设备,其发展方向如何,本文通过介绍智能设备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对现有智能设备进行了分类,并对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瞻望。2 智能设备涉及的关键技术

智能设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关键内容:自我检测是智能设备的基础;自我诊断是智能设备的核心。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检测与传感技术

智能电网首先必须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这是实现智能化功能的前提。智能设备二次电路已全部有智能监控单元取代,所需功率比传统设备大大降低,不再需要互感器输出较高的功率。因此,在智能设备中电量测量越来越多的应用罗柯夫斯基(Rogowski)电流传感器、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光学电流/电压传感器等新型电量传感器,而近年来非电量传感器在检测温度、油色谱、sF 气体含量等参数上,尤其是在变压器、电抗器的安全运行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光学电流互感器(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OCT)和光学电压互感器(Optical Potential Transformer,OPT)是近年发展比较快的一类新型电量传感器,它也是目前电气工程领域前沿研究课题之一。现在很多国家已研制出可用于测量高达500kV电压的系列光学电压互感器,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因罗氏线圈本身和被测电流回路没有电路的联系,而是通过电磁场耦合,且铁心没有饱和问题,测量范围宽,甚至可以测量含有大的直流分量的瞬态电流,因此罗氏线圈将在智能电网尤其是智能配电网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一些公司也开发了将电流测量和电压测量组合到一起的组合传感器,其电流测量多是采用罗氏线圈,而电压测量有的采用电阻分压器,有的采用电容分压器。

2.2 通讯技术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实现离不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与通信技术是智能设备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有的变电站内通信一般是依靠现场总线完成的,它通过连接运行现场各设备,实现现场设备和上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信息传输。

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智能、双向、互联、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以及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鲜明技术特点。它的结构特点打破了传统一对一的设备连接,可直接在现场完成,实现分散控制。同时,为了实现现场设备的“即插即用”,IEC61850通过面向对象、面向应用开放的自我描述,对数据对象统一建模,使用分层的思路,采用与网络独立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对电力系统的配置进行管理,加强了设备间的互动性。

总线技术及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把现场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通过智能设备连接成类似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用电质量、供电质量及供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

2.3 自诊断技术

功能完备的智能设备必须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感知功能是传感器的任务,思维和判断则是控制器的功能,其主要技术就是自诊断技术。目前自诊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其它人工智能方法。

众多自诊断技术其一致性在于模仿人在操作控制过程中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这也是设备实现智能化最为关键的步骤,直接决定了设备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目前,最具影响的就是专家系统,其在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专家系统的主体是一个基于知识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具有某个领域中大量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其最具有吸引力、也是难度颇大的领域之一就是专家控制。专家控制可以看成是对一个“控制专家”在解决控制问题或进行控制操作时的思路、方法、经验、策略的模拟。

2.4 电磁兼容技术

智能设备是传统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是一个“弱电”和“强电”相混合的系统,这也致使其电磁兼容性越来越成为系统设计、制造、调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电磁干扰源,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都会产生多种形式的电磁干扰。例如开关操作、短路电流故障等产生的电磁暂态过程;供电网的电压波动、电压突降和中断、电力系统谐波等。电磁干扰的抑制主要可采用抑制干扰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方法。

2.5 可靠性技术

智能设备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其结构复杂,在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对智能设备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可靠性、技术设计、工艺水平和技术管理等共同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必须掌握产品的失效规律,只有对产品的失效规律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分类

国内的智能设备发展已有l0多年历史,从开始时的引进、仿制、消化吸收、改进到现在的自主创新设计,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智能电气类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开关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DW45系列智能化万能式断路器。它是我国第三代万能式断路器。与第二代万能式断路器DW15系列相比体积与用铜量明显减少,分断能力与可靠性明显提高。更主要的是,该产品脱扣器采用微处理器技术,使DW45系列断路器带有智能化功能。

同时,国产框架断路器(简称ACB)中的控制器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短路瞬时,接地故障等四段保护和中性极保护,负载监控保护、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MCR保护、电机保护和自诊断、热记忆、通信联网功能,最近还将数字仪表和分析仪表的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谐波分析,录波、故障记录、需量电流、需量功率等多种功能进入到控制器中,这些功能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3.2 变电站自动化类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初始研发到超/特高压变电站的普及应用总共花了七八年时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上一代常规二次设备相比明显具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等优点,2000年以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领域里的主要智能化电气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究其原因,一是采用了国外最先进的器件,并在原理设计和逻辑功能的软件设计上结合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要求,因而比进口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基本饱和,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兴趣和空间有限,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电网是发展中的电网,国内市场大,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一经成熟后就在电网建设中及时推广,并在大量应用中技术水平又不断得到提高;三是我国有一大批从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研发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十多家专业厂家,总体研究力量和生产能力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3.3 电力电子类

电力电子器件本身具有控制电能的能力而不必依赖其它开关技术,因此,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完全更理想和更彻底的实现电气智能化。柔性 交流输电系统(FACTS)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在高压领域直接完成设备智能化的典范,其包括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高级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故障电流限制器(FCL)、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等。

自2003年6月始,我国第一个TCSC工程(平果TCSC)在南方电网天广线天生桥至平果段处平果侧建成投运,可为“西电东送”增加约300MW 的输电容量,同时,改善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水平及阻尼功率振荡。成碧220kV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于2004年12月的成功投运,加强了陇南电网与主网的联系,增强了丰水期送出碧口地区盈余电力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甘肃陇南电网存在的水电送出问题。这一系列电力电子类智能化设备在电网的应用揭开了智能设备的新篇章,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

早在30年前,人们就开始在配电系统实践开关设备的智能化,其典型设备就是自动重合器与自动分段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化设备沿着两条路线发展。

其一是以解决现有电器设备的危害为主,通过采用微机技术和DSP技术等,生产智能控制器,附加与现有设备上,例如准同期控制器、涌流抑制器、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等;

其二是以电力系统的需求为主,采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等生产制造智能化本体电器设备解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等问题,例如SVC、APF和UPQC等。近来,建设智能电网的提出为智能设备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两条路线并行发展。我们应抓住机遇,无论采用哪种发展路线,都应注重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在配电和低压智能设备领域,应注重通讯功能和网络化的实现,重视信息一体化采集和处理技术研究,这是智能配网的关键组成部分。

(2)在高压和超高压智能设备方面,应加快光纤数字电力互感器及相关测控、保护技术的研究,这是现代二次回路及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制高点;该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电磁兼容、绝缘、耐环境条件及有关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的解决。结语

我国目前智能设备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初级的。由于历史原因,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研究及制造厂家相对分离,给智能设备一体化设计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了智能化产品性能及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智能电网需求。实际上,国内外设备智能化的理论水平差距并不大,且随着国网公司对下属研究院专业整

合的深入开展及各个企业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加大了对一二次设备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力量的投入,相信我国在智能设备领域必将站在世界电网设备发展的前沿。

参考文献

[1] 邹积岩.智能电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佟为明.智能电器综述[J].电气时代,2006,1(5);l8—22.

[3] 陈德为,张培铭.智能电器概念的发展[J].低压电器,2006,1(2):15—1

8.v

[4] 牛博,宋政湘,等.智能电器以太网接入服务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6):81—84.

[5] 张培铭,缪希仁,等.展望2l世纪电器发展方向一人工智能[J].电工技术杂志,1999,7(4):5-7.

[6] 鲍光海,林维明.智能电器电磁兼容技术探讨[J].电气应用。2008,27(11):82—84.

[7] 周志敏.国内智能电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气开关,2002,1(6):1—5.

[8] 何瑞华.我国智能电器发展与展望[O]//2007年先进制造与敷据共享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7:70—74.

[9] 朱大新,孔启翔,等.刻不容缓加速智能电器发展[J].电气时代,2004,1(8):49—56.

[1O] 杨国福.智能电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江苏电器,2005,1(3):I一2,35.

作者简介:石延辉(1981一).男.河南郏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电能质量治理及控制.分布式供电及微网技术。

李澍森(1954一).男.湖北大冶人,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治理及控制,分布式供电及徽网技术,智能电网关键设备。

左文霞(1985一).女.湖北仙桃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控制。分布式供电及微网技术。

冯宇(1978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控制。电力电子技术。

第四篇: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

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IPTV中的关键技术

IPTV应用的实质是流媒体在宽带网络上的传输和分发,因此IPTV的应用和发展是以下几种关键技术同时应用的结果。

(1)宽带接入技术:快速发展的宽带接入技术,为媒体流的传送提供了通路。

在目前所使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中,DSL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大家常用的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可以提供下行8M的带宽,ITU-T的G.992.1中对ADSL的标准已经有详细的定义。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ITU-T又分别在2002年6月和2003年1月推出了两个新一代ADSL标准:ADSL2(G.992.3)和ADSL2+(G.992.5)。ADSL2支持的最大上下行速率1.3M/15M,而ADSL2+支持的最大上下行速率可达1.3M/24M。更高的带宽为传输大量的流媒体传输成为可能。

(2)IP组播路由技术:流媒体分发的强大支持。

IP组播路由技术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输。可以有效的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同时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给多个接受者的一种网络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骨干网负载的情况下,成倍增加业务用户数量的有效方案,因此成为当前大流量视频业务的首选方案。在IPTV的应用中,利用IP组播路由技术,可以有效的分发媒体流,减少网络流量。目前接入设备通过IGMPProxy功能,实现了用户的按需加入、离开等功能,这样既实现了媒体流的按需分发。而且减少了组播对带宽的过渡占用。随着IP组播技术在综合接入设备上的应用,大多数的设备都支持IGMPsnooping和IGMPProxy功能。

IGMPsnooping是解决IP组播在二层网络设备上广播泛滥的一种基本解决方法。通过在二层网络设备上帧听用户端和组播路由设备间的IGMP协议消息,获取组播业务的用户列表信息,将组播数据根据当前的用户信息进行转发,从而达到抑制二层组播泛滥的目的。

IGMPproxy通过代理机制为二层设备的组播业务提供了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

实现了IGMPproxy的二层网络设备,对用户侧承担Server的角色,定期查询用户信息,对于网络路由侧又承担Client的角色,在需要时将当前的用户信息发送给网络。不仅能够达到抑制二层组播泛滥的目的,更能有效地获取和控制用户信息,同时在减少网络侧协议消息以降低网络负荷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数字编码技术: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支持。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要涉及流媒体的可靠实时传输。因此,数字编解码技术是IPTV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宽带网络环境下适用的编码标准有:MPEG-

4、AC-1和H.264等。MPEG-4是ISO/IEC标准,由MPEG制订,目前应用的是MPEG-4Part2;H.264是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联合视频组JVT开发的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也是ISO/IEC的MPEG-4Part10;AC-1是微软的视频编码标准,是WMV9向编解码标准组织提交资料后采用的编码标准名称。

而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例如应用ADSL2或ADSL2+技术,可以提高用户的上下行速率达到1.3M/24M。而如果采用ITU-T的H.264或WMV9进行媒体流的编码,800K的码速率已经可以提供接近DVD画质质量,完全满足目前用户的要求。因此,两者的结合为IPTV媒体流的传输可靠性做出了保证。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IPTV采用的数字编码技术,但无论是MPEG-4,H.264,还是WMV9编码技术都已经达到IPTV应用的要求。如果配合新的宽带接入技术,完全可以实时传输任何编码的流媒体视频节目。

IPTV的特点及应用

IPTV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特点表现在:

1)用户可以得到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数字媒体服务。

2)用户可有极为广泛的自由度选择宽带IP网上各网站提供的视频节目。

3)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IPTV采用的播放平台将是新一代家庭数字媒体终端的典型代表,它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4)为网络发展商和节目提供商提供了广阔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通信事业正在迅猛地发展,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宽带视频信息。可以说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大力发展IPTV的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

IPTV的实现方法

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又称IPTV或B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宽带

网络资源。

在目前的商用宽带网络中,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

(1)计算机:在第这种方式下,用户在通过电脑上网的同时,可以收听广播节目或欣赏音乐,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收看电视或电影等视频节目。

(2)网络机顶盒(STB)+普通电视机。用户家里新增网络机顶盒(STB),由机顶盒提供AV接口,直接和普通电视机相连,用户通过控制机顶盒选择收看宽带网络电视节目。

通过综合接入设备(MSA)上的xDSL宽带线路为用户提供视频业务。用户既可以通过PC享受传统的INTERNET数据服务和网络游戏,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转换设备STB,用普通的电视收看电视、电影等宽带视频节目。

IPTV的发展前景

IPTV业务将具有最广泛受众的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融合了Cable网和IP网的业务特点,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视频点播、电视回看以及信息浏览、互动游戏等互动性多媒体服务,因此被认为是三重播放(Triple-Play)的体现。IPTV在带给用户全新电视体验的同时,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被业界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IPTV将为宽带运营商和节目提供商注入新的活力。宽带运营商除了能给用户提供通信和资讯方面的服务外,还能通过IPTV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电视节目,对于吸引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IPTV平台的不开放和非标准化,使得基于IPTV平台的增值业务开发难度大、速度慢,不利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IPTV增值业务的快速引入,造成同样的增值业务不能在全国范围的不同省内进行复制和移植,同时也导致运营商难以引入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IPTV终端,难以有效地开展针对不同用户群的营销活动。因此,系统开放是实现IPTV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IPTV业务的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编辑:李正洲

日期:2009年10月15日

第五篇: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会展业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贸易、文化、经济等往来日益频繁,为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中国的会展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由此,会展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同时,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邮政商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因此会展业又被视作新的经济增长点或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一、会展业的概念和基本组成会展业是指以会议、展览为媒介,以在一定时期内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手段,达到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行业。

(一)会议

会议是泛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有组织、有主题的议事活动。会议的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会议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国际会议、洲际会议、国内会议。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1CCA)规定,国际会议的标准是至少有20%的外国与会代表,与会人员总数不得少于50名。

会议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大会或年会(covention)、代表会议(congress)、论坛(forum)、专题学术讨论会(symposium)、讨论会(workshop)和座谈会(panel discussion)。

会议按内容可分为商务型会议、展销会议、文化交流会议、度假型会议、专业学术

会议、政治性会议和培训会议。

会议按举办主体可分为社会团体会议、公司(企业)会议和其他组织会议。社会团体会议主要包括协会会议和社交团体会议两类,其中协会会议是最主要的类型。协会会议有多种类型,主要有贸易性行业协会会议、专业和科学协会会议。另外公司(企业)会议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与协会会议一道,成为会议的主要类型。公司会议,一般包括全国和地区性销售会议、技术会议、管理者会议、培训会议、代理商会议、股东会议、奖励会议等几种。其中销售会议是公司会议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展览

1.展览的概念

展览往往是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展会结合,所以也被称为展览会。从字面理解,展是指陈列、展示物品,览是指参观、观看,会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对展览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所谓展览,是指参展商通过物品或图片的展示,集中向观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双向交流,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达成交易、投资或传授知识、教育观众目的的一种活动。

2.展览的类型

展览的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展览按内容可分为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专业展览在目前的展览中所占比例较大。

(2)展览按目的可分为宣传类展览和贸易展览。

(3)展览按面向的对象可分为贸易展览、消费者展览和综合展览。

(4)展览按展品的来源可分为单独展览、多边展览和世界博览会。

(5)展览按地域可分为国内展览、出国展览。

除了以上几种分类标准外,按是否盈利划分,展览可分为营利性展览和非营利性展览;按时间划分,展览可分为定期展览和不定期展览。定期展览有1年4次、2次、1次,2年1次等。不定期展览则是根据需要而定。按场地划分,展览可分为室内展览、室外展览和网上展览。

二、会展业的特征

(一)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会展业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或者是“风向标”。

(二)产业关联强,互动性能好,综合效益高

会展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涉及交通、旅游、通信、建筑、广告、装饰等诸多部门和行业。也正因为如此,会展业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已将会展业列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

(三)信息积聚性好,利于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费用

三、会展业的作用

当今,会展业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各国各个大小城市都有会展活动的举办。世界各地之所以争相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其重要原因是会展活动能够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一)对举办地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

会展业是高收人、高盈利的行业,除了门票、场地租金等直接收入外,还有因会展活动所带来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物流、保险等相关行业的间接收入。

(二)就业机会的扩大作用

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直接、间接涉及的行业很多,因而就业乘数效应显著,能够吸纳较大数量的就业人员。

(三)信息的系统传播沟通作用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如电话机、留声机、蒸汽火车、电视机等都是在展览会上首先进行展示和推广的。

(四)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在大多数交易会、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上都能签署一定金额的购销合同,以及投资、转让和合资意向书。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

会展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活动,它要求有符合条件的会展场所,有一定接待能力、高中低档相配合的旅行社和酒店,便捷的交通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优雅的旅游景点等。

(六)会展活动举办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作用

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会展业是联系城市与世界的桥梁。会展活动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不仅可以给举办城市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

四、我国会展业的格局

国际博览会联盟(UFl)发表的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地区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各地区和城市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特点和会展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但就整体利益而言,各地区都在通过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侧重点不同的会展经济发展规划,使各地区、城市的会展业得到协调、持续的发展。

第二节会展中心概述

一、会展中心的构成会展中心作为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的载体,应具备相对完备的功能,能够为

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会展活动的需要,会展中心一般由展览部分、会议部分、室外场地部分及展览辅助场地、会议辅助场地、配套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等部分

构成。

二、会展中心的选址

会展中心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和周边的环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会展中心的作用。因此会展中心的选址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交通便利

(二)周边具有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

(三)有增值潜力

(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五)注重会展中心的旅游环境

三、会展中心的经营管理

会展中心是会展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怎样经营管理才能使会展中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我国会展中心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中心在经营模式上虽有不同,但普遍存在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供给缺乏的问题,要实现会展中心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会展中心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展中心的实际情况,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经营管理会展中心。

(一)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

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是改变目前我国国有会展中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现状,使政府逐渐退出会展中心的经营管理,会展中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前提。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在新建的会展中心中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建会展中心;二是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国有会展中心,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成立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推行有效的会展中心管理模式

(三)培育会展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会展中心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后,相互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这种竞争不仅包括国内同类会展中心的竞争,还包括来自三资企业的竞争及不远的将来还会面临着独资会展中心的竞争,同时会展中心还面临着同会展产业链条中的其他主体的合作与竞争问题。会展中心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注意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发展。

(四)注重会展市场的分工与协作

会展中心提供的产品是服务。目前我国多数会展中心对会展活动实施一条龙服务,即从展品运输、展厅和展台的布置到餐饮服务,再到清洁服务和物业管理都由会展中心独立完成,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会展中心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在会展中心实际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市场分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原理,加强与会展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合作,使自己专职于整合各项服务、加强管理的工作。在这方面,德国、法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五)加强政府对会展市场的宏观调控

市场化要求政府从会展中心微观管理领域退出,但却要求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使会展中心的整体运作有制度保障。另外政府对会展中心的建设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政府对一个地区需要多少会展中心、需要多大规模会展中心,需要在哪个位置建设会展中心,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都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从而对会展中心的投资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节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体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则,这是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致命障碍。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会展市场秩序混乱

当前,我国会展市场鱼龙混杂,会展过多过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一些城市日日有展,甚至“一日多展”。许多展览和会议既无特色,又无实质内容,缺乏良好的组织与服务,且收费混乱,低水平恶性竞争,使参展者的利益无法得保护。对一些会展主办者来说,展会无论大小都有钱可赚。经济利益驱使大家都想争分一杯羹。

(二)展览场所重复建设,功能单一

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面积小、功能单

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不月有竞争力,更不具有接办国际名展的能力。多数展馆只能承办一些低档次的展览,缺乏统一布局,一味地为了获得短期利益,使展览活动过多过滥,导致参展物品数量少、栏次低,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展质量,影响了城市声誉和企业效益有些城市盲目建设展览场所,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同国际知名展览相比,我国展会缺乏明确定位,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有的展会则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有些展会甚至成为处理滞销商品的场所。参展商的目的也不明确,且大多数厂商只是“坐以待客”。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展会使之停留在相对封闭、单

一、服务水平低下层次上的重要原因。

(四)会展业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

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发挥。同一批人员既是展会组织者,又是展会管理者,也是展会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同时,为展会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如展会信息、展会咨询、施工、评估、道具、设计装潢等行业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五)会展主办主体复杂,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会展业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目前,会展的主办主体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有各种团体组织,有咨询公司和展览公司,有各种媒体,也有各类企业。主办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条件限制,造成了一些会议和展览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各种展会一哄而上的局面。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我国会展经济发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会展经济的发展还缺乏行业规制和一些法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会展业存在问题的病根,主要在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中,会展业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变革,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理念滞后并存在短期行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展会审批制、展览公司资格认定制,未能与会展市场的发展接轨,未能完全体现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

第二,会展业管理体制和制度不规范。

第三,会展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缺少行业约束机制。

第四,会展业的运行缺乏规范化。展会的地点、频率约束机制缺位。

第五,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展会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会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不高,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而缺乏创新精神。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进人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展业赢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上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革。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全球化趋势

加入WTO以来,我国会展业同国内各个行业一样,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全球化。

(二)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会展业的信息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会展业开始注重与国际会展组织或世界知名会展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时掌握全球会展业的最新动态。二是在会展业中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成果,逐步实现行业管理的现代化、会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国内会展业的信息革命,如开展网络营销、举办网上展览会等。

(三)集团化趋势

会展业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快的产业,表现在微观领域,即对会展企业的资产总额、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会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众多小规模的会议或展览公司已力不从心,逐渐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或收购,进而退出市场,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则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联合办展、收购展会、资产兼并等方式不断壮大自己,成为市场的主宰。

(四)品牌化趋势

晶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我国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增强我国会展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但这些民族化的会展品牌与德、意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名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可见,品牌化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日程。

(五)专业化趋势

“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才能扩大规模,才能形成晶牌”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业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也导致了我国国际知名展会的缺乏。专业化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市场化趋势

(七)创新化趋势

(八)生态化趋势

(九)多元化趋势

最后,我国的绝大多数会展公司都会努力拓展本企业的经营项目,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以分担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会展业是我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其理由在于: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发展和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其次,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将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背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撑。

我国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和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将使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专业会展迅速成长起来。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推介产品,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必将带动会展需求进一步增大。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金融、物流、旅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会展业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再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将带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我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的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会展产业政策。第三,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三)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就会展城市而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有晶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我国会展产业化

(五)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业化。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

(七)加快人才培养

尽快塑造一支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

下载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玻璃膜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建筑玻璃膜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一)国家政策导向 在全球能源日益紧张之际,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构想,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能......

    东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东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东软的概况 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目前,公司拥有员......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作者:保继刚 来源:中国旅游信息网 加入时间:2003-4-4人气值:16218 1 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

    SCADA系统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SCADA系统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1 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贫地耕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自然符号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普遍现状。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故保险业的规模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