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时间:2019-05-15 08: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第一篇: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

(华园

李亚萍)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3)7.海底针 8.扇通背 9.翻身撇身锤 10.白蛇吐信 11.进步搬拦锤 12.右蹬脚 13.左右打虎式 14.回身右蹬脚

15.双风贯耳 16.玉女穿梭

17.野马分鬃(2)18.云手(3)19.单鞭 20.蛇身下势 21.上步七星 22.退步跨虎 23.转身双摆莲 24.弯弓射虎 25.进步搬拦锤 26.如封似闭 27.十字手 28.收势

第二篇:陈式太极拳比赛套路

比赛套路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形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肘劲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正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25裹鞭炮 26三肘 27批架子 28金刚捣碓 29收势

第三篇:杨式太极拳修习程序

杨式太极拳修习程序

杨式太极拳的修炼程序:站桩开合功、起式、猫行步等每式单练盘架子推手、单操亚散手散手。

站桩:杨式太极拳的站桩以无极式等为入门桩法。无极桩练“松静”,内养为其桩效。因劳作习惯使人们的“身弓(脊柱)”变形,用力时局部为多,久之,则身弓变为S形,使力击打时有力无劲。为获得技击所需且合生理卫生的“身弓”、拳打脚踢时的劲力“均整”,必须对不合理的习惯进行全面否定,无极桩等是实施的第一步。练无极式桩等要求关节似曲非直、静心体会放松状态下的身体情况,实质是从“本体感受器”入手,对其产生的“感受性冲动”进行改造或重建,是“复归于婴,还天籁”的过程。将本体感受器材放在身体和意识都处于“松静”的状态下——除基本的维持正确身姿的弱刺激外,不受其它外部或内部造成身心紧张的刺激,身体处于近似“空”的体感中,本体感受性冲动“近似于零”。“舒适”与“得保持身姿最小之力”是“松静”的标志。“松静”且能“舒适”的久站无极桩,则本体感受性的改造初成(要求修习者每次站桩不少于20分钟)。

杨式太极拳的修炼程序都是交叉渐进式的,前一程序修炼达到一定程度并得到巩固后,再逐渐加入后一程序的修炼内容(减少动作学习的泛化过程,加快动作学习的分化过程)。因此,在继续维持修炼桩功的“质、量”外,要加入新的后一程序的修炼内容:开合功等。

开合功。起式、猫行步:起式是原地位置不动的动功,此程序主要修炼在小动或微动情况下,本体感受器对身体如何保持“松静、舒适”的感受性的确认,初步建立在运动条件下。本体感受器怎样做到减少外部或内部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影响,如何继续维持身体近似“空”的体感,初步学会在“空”的体感中加入新内容的“用空”,是进一步改造和重建新本体感受性冲动的开始,也是上肢去僵入柔的过渡过程。通过开合功起式的修炼,上肢可学会“松静”,在动的情况下强化本体感受器对“松静”的感受,产生正确的“松静”感受性冲动。这种“松静的感受性冲动”是意识对神经激发的前提条件,因为身体无论处在相对静止或运动下,如何保持用刺激的强度和刺激的“纯度”,提高产生正确冲动的效率,都需要整个身体“松静”的支持。否则因内外相对因素与意识混合而干扰意识对神经的正确激发及效率,因此,“松静”在修习中的始终保持是内家拳修炼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果说开合功起式是对上肢在动或微动下的“松静感受性”的培养,那么同理,猫行步则是对下肢及腰胯“松静感受性”的培养,也是下肢及腰胯去僵入柔的初步过渡性过程。这一步法也有上肢不动及下肢、上肢配合的开合伏按全身性的猫行步等。由于拳架中的行走转化多以猫行步变化而来(散手也不例外),因此,前辈们十分重视此内容的修炼。

每式单练:据前辈们说,最初的太极拳叫老三刀,只有十三式。而十三式是十三种劲力,后来才衍变为现在的太极拳。太极拳尚劲不尚招,其修炼的内容当以劲力为主,修习程序中每式单练,即是各种劲力训练上身的法门。由于练劲力及换劲,很多动作不仅需要学习,而且还要合规矩,因此上身较慢(动作的泛化和分化过程较长),所以,先辈们在教授时甚至几月才教授一式,今人修炼也不可贪多。

每式单练是产生劲力技能的本体感受性的重要阶段。劲力的产生是“起于足根、传于腰胯、形于手指”的,就劲力内部形成而言:“以骨骼为刚架,骨骼与关节一起传导肌肉产生的动力,肌肉为动力源泉。中枢神经为指挥,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及协调肌肉收缩、关节传导、骨骼刚件撞击先后次序,并将肌肉、关节、骨骼穿联形成“节节贯通,完整一气”的具有流动性的劲力统筹官能。而“坐镇”于各部肌肉中的本体感受器,则起着不断向神经中枢传递,劲力产生过程中的肌肉动力及肌肉群运动顺序的信息。并监督肌肉收缩或伸长是否达标的信息,同时还为保持肩架结构的完整性向中枢神经组织发出是否到位信息等。劲力由试而知,每式单练是“试”劲力的具体实作过程。知劲力才能用劲力,才能变劲力,组合不同的劲,才能劲变人不知。试劲的过程就是劲力上身的过程,也是劲力在身上产生、定型的过程。劲力在身上的定型就是“连锁的、复杂的本体感受性”劲力产生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杨式太极拳初修单练时,由于运行方式与习惯不合,加之动作的学习,“松静”不易做到,只要勤修前面两程序,将其中‘“松静”的体感在每式单练时自然体会出来,并在老师指导下,将劲力运行线路在身体上表达好,动作慢慢就会合规矩(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等)„„动作能做得既合规矩又感觉舒适,就表明产生劲力的本体感受性初具规模,内动产生,初步知力。

杨式太极拳外形动作运行较缓慢,这样运行作用有二:一是在缓慢中“用空”。既在“空”的体感中加入新的动作内容,又在运行中柔化肌肉,增大对本体感受器的绝对刺激量,慢慢定位各本体的正确感受性及其先后次序等。二是“意识对神经的激发,以及神经对气血的支配,通过长期反复地意识对神经的激发,内动就会产生,通过内动带动外动,外动在被带动中与内动的磨合,以及外动反馈被带动的信息都能对本体感受器产生有效用的刺激,内动带动外动的过程是内动运行的过程,因此也是产生劲力的正确本体感受性的过程。应注意的是,内动得来往往是在“被动”中,在若即若离中(与婴儿条件反射的建立相似,见前),因此,稍有执着,则不见“内动”踪迹,只有当身体保持“松静”,并寻求“舒适”自然时,即内外相对因素最小时,内动才会产生,身体才会渐渐感觉到,并且内动也会因此而壮大,此即所谓摸劲——感觉到(摸到)劲这种东西了。出现摸劲的感觉就是知劲的开始。如何保持身体的稳静是杨式太极拳内动的产生关键。

盘架子:将每式单练穿联起来即将各种劲法穿联起来修炼就是盘架子。盘架子虽说有高、中、低、左右互换及回复到桩功中“意炼”的修习法,但其修习目的不外柔化以换劲和完成本体感受器的变劲,运化劲力正确感受性的建立。太极拳在技击运用中要求意在人先,劲变人前;劲力运行无凸凹、断续处,力断意接等。盘架子的修炼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柔化可解决“意接”及“劲力运行无凸凹处”,而每式单练的穿联则模拟不同情况下身体如何解决劲力的内生、劲力间的内换、内转,即怎样完善本体感受器的“应变”能力和劲力感受性在运化中的定型问题。盘架子仍然要求维持身体的“稳静”,特别强调减少内、外因素对“稳静”的干扰。因为只有在“稳静”的状态下,才能得内动产生之力,并在得内动产生之力后柔化运行,换劲才成为可能。在换劲中找出化生不同劲力的不同本体感受性及其之间的联络途径,才能渐渐定型之。盘架子的最初阶段尤重“默识揣摩”——用身体去感悟——内动的生化。当内动产生,内劲形成由无到有,由有到强时,意识才能由最初的“仅仅完成动作之意”渐转为意识诱导为主的“意气君来骨肉臣”,也就是实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有了物质保障。内劲的强弱是意识激发动神经产生效应作用程度的标志。“有感而应,一触即发”,有赖于此程度的大小。前辈的每日十数遍地盘架子正是为了强化“激发”、增大“程度”。

推手、单操:上述修炼过程是修己身知己的过程。虽然其间也加入些“练时无人似有人”的攻防意识,实际真正用起来,由于敌之高矮肥瘦及功夫的好坏皆不是“意”得出来的。解决此不足,则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推手。在“温柔”中舍己从人探敌劲向,造人背或顺之势,寻得发劲击打之机,是知彼、控彼的修习过程。

外界环境的改变,外力的作用,都会使身体的“稳静”,劲力产生的本体感受性等出现紊乱,实践证明,推手的修炼可以过渡性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修习推手的作用在于慢动中让身体适应变化,渐渐恢复身体的“稳静”,练成不受外界干扰的“平常心”。前几程序修出的关于劲力的本体感受性等也能在推手运用中得到确认、修改和巩固,劲力也能在实用中运行通畅,同时增添了身体对机势的识别与运用等。即强化训练了在“知彼”情况下对相关内容的感受,是本体感受器建立“以不变应万变”的过程,也是切实修出“一触即发”的感觉,彻底完成劲力产生到发放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劲力的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我们习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规范,循拳之规律行动。在训练中严格规范动作,绝对不能有随意性。太极拳的规范和规律是怎样的呢?

1.不应单单将太极拳看成是单纯的拳套。太极拳讲究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动分虚实,松肩垂肘,空腰松胯,展指舒腕。还须合乎动静开合、脚虚松趾、立柱身形、以意行功、不用劲力、安舒中正等规范。要按太极拳的规范习练,则没有不成功的。但太极拳的规范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论,操作中不规范、功夫仍难以上身。如太极起式(4动)。一般人练起式,首先松左腿,重心移到右腿,为右腿重心。左腿向左开步。然后,左腿落实,右腿重心移成为左右腿双重。这是不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不规范操作。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操练下去,练拳者向右移动重心时,你轻推他的左胯,对方绝对站立不稳向右跌出,因为他的动意是右去,身形向右,向右推他当然站立不稳。

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范行功的操作如下:1.动松左右脚,左脚意达顶,从顶下到右脚,完成了左腿重心移向右腿重心的全过程。左脚自然左移,出左腿。随之松右腿,左脚松落地,右脚松到顶,下到左脚,完成右脚向左脚重心的转移。如此操作,日久则太极功夫上身。轻推他的左胯,对方稳如泰山,脚与地融为一体,推之不动。

第四篇: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自开始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以来,对太极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特别是奚桂忠先生的《杨式太极拳答问》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尽管此书的印刷错误实在太多,看书之时让人感到极其不爽,但是我还是反复翻阅过很多次。对于拳架部分,为了加深印象,边看边抄录,收益匪浅。

现在已将此书的第一章拳架部分上传到上供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读后感《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由于插图部分试了几次,在自己的文档中都没问题,但一上传到网上就没有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最近又在开始自学《木兰出征》这套剑,由于人老了,记忆力太差,又没有人指点,因此学起不相当难。也正为这样,才更觉得有趣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分解教学视频中的解说词转换成Mp3播放器可以播放的语音格式,戴上耳机边听边练,觉得效果还不错。

第五篇:杨式太极拳九节功

杨式太极拳九节功 1 摇膀子

(一)右势

动作一:下、提右膝,右腿前迈,落步弓膝成右弓步。上、身形前送,右手从右身边右胯侧翻腕掌心朝外,摇臂向前向上递掌前送,就而抄起至提头面前于下颌相平,掌心向上,指尖斜朝前上成托掌。

动作二:下、下盘保持原有姿势基本不变,只是上体右转,并右扭头眼神随右掌动作运视。

上、左臂姿势倒背在左侧腰后,掌背贴腰,掌心朝后;右掌拇指内旋就势抡臂顺走画弧从上向下向身后展臂。

动作三:下、身形回撤,座蹲左腿,左腿实、右腿虚,右手收合在右胯侧,身体回返右转,再而弓右膝,又重成右弓步。

动作四:重复动作一右弓步以后全部动作。动作五:重复动作二

动作六:重复动作三,就此做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演练。

(二)左势

左势动作过程同右势基本没大的区别,唯为左转体,左弓步,左臂左手运动。可从左势返回右势,就这样直到自己认为适可而止。整体动作要点提示:

轻练、也可顺步,也可拗步,所谓摇膀即活肩,动作可松练,即动作豪不加力,身体各部尽在松透的情况下活动,纯属自然,没有半点吃力状态下练习,动作的源泉动力在丹田,单田是发动机,步步动作为着单田来服务。

重练,劲走四稍,往掌上足底贯力贯气,掌上有多大的力,足上要求就要同具多大的力,全身透空,鼓动丹田,身体转换起伏幅度很大,也自然相比之下显得很费劲,无形增加了一定难度。前腿弓,后脚蹬转换成后腿坐实前脚虚,就像丫丫版一样两足轮换翘起落下,就而身体重心中线如钟摆一般前后荡悠变换重心。腰为车轴,尾闾为身体转向的舵。身形不偏不倚。

磨肩 3 右势

下、两腿成左右开步站立。上、左臂松肩右手成掌,掌心向里顺胸体中线向下伸插至裆前;左手成掌,掌面贴左肋边屈臂弯肘上提至左臂腋窝,拇指内旋变掌心朝后舒臂后展。

(二)左势

上、绕揉两肩,左掌上提到身前左臂松肩左手成掌,掌心向里顺胸体中线向下伸插至裆前;右手成掌,掌面贴右肋边屈臂弯肘上提至左臂腋窝,拇指内旋变掌心朝后舒臂后展。下接循环右和左做连续动作,直到换势或停势为止。

三、猫洗脸

也成左、右势,下、或马步或左弓步或右弓步。上、身形右旋,左手弯臂横肘掌心向里贴肋。右臂屈臂立肘,掌心朝里如美人照镜向左肩前平摆运臂,到位在头部左脸侧外带抹带拉向下收于左肋处,掌心向里横掌贴肋;上、身形左旋,右手弯臂横肘掌心向里贴肋。左臂屈臂立肘,掌心朝里如美人照镜向右肩前平摆运臂,到位在头部右脸侧外带抹带拉向下收于右肋处,掌心向里横掌贴肋。狠天无环:仍以左右势展现,又名摘星换斗先右臂直臂如上天揽日月,够星星

五、野马奔槽

两腿左右一前一后,座蹲后腿,前步以脚掌为轴座左右蹍步动作,两臂左右分展向身后摆臂,再而

六、扁担功;右臂舒臂向前平伸,左臂舒臂后展,动作形如担扁担。

七、搓草绳

左弓步,弯腰两臂在身前左侧下伸,两掌心相对一合,左掌下插,右掌上提,就而形成搓掌的动作,接着左掌上提,右掌下插,即刻右掌上提,就而右掌指尖顺左臂外侧擦左臂外表面过左肩前右行,再经右肩前折臂折腕右展。

身形后撤,坐蹲右腿,左脚虚步,头右拧,眼视右手指尖。

右掌回腕成掌心向里轻擦右肩左行,过左肩擦左臂外侧轻抹而下,两臂同时舒臂在左腿左外侧顺左脚面右摸,然后弓左膝成左弓步,从而又恢复开始的姿势,重新做下一轮的动作。

八、磨豆腐抬臂身前,臂基本不动,只是腰旋动,俗称拐小磨,也为左右势。

九、乌牛摆尾、收势弯腰,拧腰两掌阴阳掌翻掌互换,以尾椎骨为舵左摆右摆,或左或右拧头找已翻成掌心朝外的那个手心。

拍打功:旋腰甩臂左手以掌心上拍右肩前,右臂后甩以手背击拍后腰,再而换手用右掌以掌心拍左肩前,左手背在身后拍击后腰。

调整动作,每一节后以调整动作连接,步为双跨步,身体后仰,两臂后展,两掌同时逆势走势走圈,高举过头,再而再身前下按,调正身形,两掌自然松沉左右两胯侧,再起做循环,落势两手一掌心贴丹田揉动。

下载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编杨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分解提示

    开封府太极拳辅导站整理教练:申为民【国家武术六段、省一级拳师】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提示 一、 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直立 二、 右金刚捣锥 1.转体掤捋 2.转身右捋5.......

    六年级杨式太极拳24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杨式太极拳24式教学设计 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曾 武 教学内容:1、起式。 2、左右野马分鬃。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与要领。 2、发展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杨式太极拳传人 李广士 个人简介

    杨式太极拳传人个人简介 李广士,男,1964年生,安徽淮南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二级裁判员、社会一级辅导员,中国武术六段段位。淮南市武术协会委员......

    杨式太极拳图解分解教学大全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 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

    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版)

    三十二式太极拳 预备式 第一段 : 1.起势 开步;两臂前平举;曲蹲按掌。 2.右揽雀尾 抱手收脚;左脚上步;弓步左棚;坐腿扣脚;收脚抱手;转身上步;弓步右棚;伸臂翻掌;转腰后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

    姚式太极拳简介

    姚式太极拳简介 姚式太极拳为著名武术家姚馥春先生始创,目前有100多年历史,已传四代,姚馥春先生生于1879年,为武一生,力倡国技,精绵掌、太极、形意、八卦。是著名的“中华国技学会......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行拳要點 學習楊式老六路,對意氣走向和變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內功述真》中魏老用歌訣的形式做了精闢的總結,這是練心意......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歌诀_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歌诀(除去重复动作) 预备式要求 头要正,顶要平,颌要收,口要闭,椎要鼓,胸要涵,背要拔,肩要沉,肘要坠,腋要虚,腹要实,指要舒,胯要坐,腰要松,膝松直,踝要松,裆要圆,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