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时间:2019-05-15 08: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论坛报告人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第一篇: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师昌绪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年~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55年~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曾获国家级奖10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

吴光辉 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现任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重点型号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国家大飞机总设计师。

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总体室、民机总体室技术员、副主任、主任职务、603所民机部部长助理兼总体分部主任、603所副所长、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是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飞机基础技术专题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工大、南航等院校任兼职教授,中国航空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重量工程师协会(SAWE)会员。

曾荣获“某飞机工程”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中航一集团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2006年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并获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8年曾在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和澳国防科学技术组织(DSTO)专家中心工作,2002年曾做德国马普协会金属所客访教授;2003年获香港政府Croucher高级学者基金。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9年受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工作,开展交叉学科前沿及其在未来空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十五期间,推动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研究院,任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物理力学、纳机电和纳智能系统、全寿命安全保障、微智能测控及其在空天飞行器中的应用。

第二篇:报告人简介

附件:

报告人简介

陈香美

陈香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

两次担任“973”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Clin lnvest、J Am Soc Nephrol和Kidney lnt等SCI收录论文全文50余篇。主编著作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周琪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国际转基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干细胞组织(ISCF)中国代表;国家干细胞协调指导委员会委员、召集人;科技部干细胞基础研究重大计划专家组召集人。

199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副研究员任职资格;1999-2002年期间,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分子发育生物学部博士后,任项目负责人;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周琪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化与去分化机制、体细胞重编程、干细胞可塑性和全能性及体细胞可塑性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开展动物模型及疾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工作,从而推动基础研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国际首次利用体细胞成功克隆大鼠;世界首次利用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首次发现并明确证实决定小鼠(哺乳动物)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基因决定簇。

周琪研究员现已在Nature,Science等数家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8篇,获得重编程技术发明专利5项;先后获得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裴雪涛

裴雪涛,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

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所长,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监督检定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担任国家“863计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干细胞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北京市“面向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技术与产品研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干细胞学会(ISSCR)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和《中国输血杂志》副主编、《Int J Hematol》、《自然科学进展》编委等学术职务。在Hepatology、JBC、Stem Cells、PloSOne、Tissue Engineering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著230余篇,主编及合作主编专著9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共6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4项,获得国家药监局(SFDA)干细胞产品临床试验批文3项,总后勤部临床治疗新技术批文2项。

裴端卿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生殖与发育”重大研究计划专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

1985-1991 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1995 进入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1996 担任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员,1996-2004 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获终身资格),2004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在正常与癌细胞里的运送机制,EGFR 的信号传导机制与肺癌,干细胞的全能性调控机制。目前承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基金多项; 担任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细胞研究杂志(Cell Research)副主编,亚太干细胞网络执委,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理事长。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JBC 等国际期刊上,共计50多篇论文,引用达2000余次。

孙青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受精生物学组组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分会理事长、生殖生物学分会秘书长。

1994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动物胚胎学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从事5年半博士后研究。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二十多年来,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卵子成熟和受精研究,在卵子减数分裂恢复信号转导通路、纺锤体组装和染色体分离调节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1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580,被引用约3000次。出版国内、外专著、译著、科普书8部。曾获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博士后”、“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个人荣誉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宿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昆明动物所副所长,细胞与分子进化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学科带头人,2001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05年当选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96年于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昆明动物所担任副研究员,1997-2001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修斯顿人类遗传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就职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回国后任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灵长类大脑演化的遗传学机制以及现代人类起源、迁徙与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研究。先后主持863项目1项,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Reviews Genetics、PNA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Genome Research 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三项,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一项。

项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广东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干细胞研究。2001-2004年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系Research Associate,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动物研究。建立了Nesti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Nestin在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以及再生修复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Apodemus的胚胎干细胞,获得了Apodemus/Mus异种嵌合体,证明遗传距离上相距很远的Apodemus与小鼠在胚胎早期仍然具有发育上的相容性,能够形成健康的嵌合体,为研究组织器官发生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开展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与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获得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重大专项等。在Hum Mol Genet, Stem Cells, Biomaterials, Cell Transplant, PLoS On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沙家豪

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科学计划”专家组组员,“生殖健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细胞遗传学会副理事长,《Asian J Androl》编委,《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编委;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1项,主持973课题2项,其他国家级重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和2002年入选为江苏省 “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称号;2003年获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2004年入选为国家人事部等7部委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培养对象;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齐忠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所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医院执行院长,同时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会员、国务院侨办第二届海外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器官移植协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1984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84-1993年就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3-1999年在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1年,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就职于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齐忠权教授从事外科临床、科研工作近20余年,在普通外科学、腹部脏器移植学、移植免疫以及免疫抑制剂开发等领域有很深造诣,参加过500余例的人体肾脏、肝脏、胰腺移植手术,成功改良器官移植实验外科技术,开发并筛选新型免疫抑制剂,迄今已发表SCI论文近40篇。主持的课题有:活体肾脏移植的系列研究、胰岛细胞和肾脏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抗CD40-L和抗LFA-1单抗在预防异种胰岛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板蓝根组酸单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双重作用的研究。

季维智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动物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国家干细胞协调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生殖与发育”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成员。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1985-1987年赴美国俄勒岗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史密研究院从事神经生殖内分泌和胚胎移殖研究。1995-1997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1996年与威斯康星灵长类研究中心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了中-美灵长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1996-2005年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一直从事灵长类生殖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的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包括863、973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建立了多株猕猴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系,获得国内首例转基因猕猴,并在猕猴治疗性克隆和再生医学研究方面广泛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灵长类卵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2)灵长类干细胞生物学;3)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Cell Stem Cell, PNAS, Stem Cells,JBC,Biology of Reproduction,Human Reproducti

第三篇:天津大学高分子研讨会报告人简介范文

报告人简介

李子臣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合反应新方法(多组分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加成)序列、立构可控聚合物;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自降解高分子材料

宛新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液晶高分子,光学活性高分子,近红外波段吸收/发光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刚柔嵌段共聚物/低聚物多层次自组装,具有控制结构、确定形状的高分子的合成及功能化。

闫寿科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均聚物、共聚物以及共混高分子材料的熔体结晶行为、表面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取向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以及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于中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增强与增韧机理;高分子材料阻燃;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聚合物加工

张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功能化; 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新型功能性聚合物纤维; 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

李志波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合成与结构表征、刺激响应嵌段共聚物的可控聚合方法学、聚多肽为模板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聚性能研究

武利民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无机纳米杂化胶体微球及其空心微球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调控;高性能和功能性涂料研究开发

俞燕蕾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

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高分子自组装材料,光响应智能界面材料

路庆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诊断成像-化疗热疗一体化纳米载药体系的构筑和应用基础研究;仿生纳米可控粘附材料的合成与表面功能构筑;刺激相应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组装与性能研究;聚酰亚胺电子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俞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复杂流体流变学;化学流变学;相转变与临界现象;本构模型与多尺度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刘天西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工程塑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高性能化;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结构/形态-性能和应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等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纤维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生物纤维材料

徐志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相分离过程调控与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分离膜材料表面的仿生修饰与生物矿化;高分子分离膜表面的分子识别与生物分离;膜表面亲水化、抗污染化与生物相容性;膜表面酶固定化与膜-酶生物传感器及生物反应器;膜表面可控沉积与界面聚合;孔径单分散膜与精密分离;嵌段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薄膜定向组装;静电纺纳米纤维与吸附分离等

谢涛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生物材料,仿生高分子体系;3D及4D打印技术;高分子合成设计,结构与性能表征等。

王献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聚苯胺的功能化和应用、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应用基础研究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基因载体;药物缓释;电活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智能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

唐涛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分子链拓扑结构与性能调控、聚合物多相多组分材料界面与微结构调控、聚合物降解转化与回收再利用

崔冬梅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共轭双烯烃高选择性聚合;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生物来源烯烃聚合;乙烯聚合;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乙烯与共轭双烯烃的共聚

张所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研究海水、苦咸水淡化分离膜材料的耐氯氧化、抗污染和长寿命等问题,研制高通量、高强度、及耐污染反渗透复合膜、超微滤膜,并实现产业化和模块化制备以及水处理工程应用;燃料电池用阴阳离子传导膜材料、有机微孔材料及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杨柏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在分子设计、纳米杂化和在介观尺度上构筑新型有序微结构,来实现聚合物光学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聚合物微纳结构与光功能材料;发展新型高折射率杂化材料,新型光电杂化材料与器件等

章明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与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物理功能,新型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高分子、高分子共混物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物理问题

李良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物理问题,如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高分子流变学,开展双向拉伸电容器薄膜、锂电池隔膜和可降解农用薄膜等高性能薄膜加工成套工艺研发针对高分子加工研究的同步辐射方法学

梁好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DNA分子机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NA大分子组装及生物传感器;基因转录翻译调控机制(合成生物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与模拟;大分子粗粒化模型建立及多尺度模拟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液晶化学与激光全息技术;光电子材料化学与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

杨鸣波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及工艺;高分子共混新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理论和聚合物材料与制品破坏特性

傅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形态控制;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瓶颈科学问题的研究

李忠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与技术;;高分子形态调控和高性能化;流动诱导聚合物结晶;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加工;导电功能高分子材料

孙平川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与固态核磁共振波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张望清南开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非均相条件下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及高分子胶体的应用研究。包括非均相条件下的普通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应用于催化合成的功能性高分子胶体;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胶体

史林启南开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自组装生物活性材料,纳米高分子药物

第四篇:论坛简介

2014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方案

“Towards a Post-2015 World”

(征求意见稿)

2014.10.27-28 | 中国·北京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1 ——国家主席习近平

“……We need a bridge between our peoples and cultures tha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The Forum provides that bridge and ensures cultural cooperation can take a more prominent place in our relations.”2(在我们的人民和文化间需要构筑一条桥梁,帮助我们理解和学习彼此。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提供了这一桥梁,并为我们之间文化合作赢得了更突出的地位。)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Jose Manuel Barroso

(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大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3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

前 言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国和欧盟领导人的关怀下诞生,以“中欧人文艺术桥梁”为定位,以“探索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为使命,以“跨文化(Transcultura)”理念为核心价值,是目前中欧人文艺术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官方交流平台。目前论坛已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中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成功举办三届,即将于今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为中欧双方在人文领域交流信息、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创办背景

中国与欧洲是古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赢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历史上,中欧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演绎了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宏伟画卷;而如今,中欧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紧密关系,人文交流、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共同构成了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之间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增强彼此活力与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意义重大。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在中欧文化不断加深交融 12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摘自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致辞,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0-519_en.htm 3 摘自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0/07/c_12633460.htm 的背景下催生的,符合中欧人民的共同愿望。

th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南京举办的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the 12 EU-China Summit)上,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出倡议,在2010年暨中国与欧盟建交35周年,创办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每年定期举办,以推动和深化中欧文化领4域的全方位对话与合作。该倡议得到了欧方的赞赏与积极回应。

2010年10月6日,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举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论坛揭幕。温家宝同志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创新,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表明中欧关系正在深入向前发展”,指出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

5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与欧盟文教委员安德鲁拉·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共同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主持第一次会议,会后双方所共同签署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后续行动文件(Follow-up Actions Of The First Round of the EU-China High Level People-to-People Dialogue)》中第二条“文化(Culture)”第四款特别用加粗字体进一步明确了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6流对话机制的重要内容。

2013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双方共同签署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China-EU 2020 Strategic Agenda for Cooperation)》,其中第四条人文交流中第一项第二款再一次明确规定:“继续通过举办‘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等多种方式推动双方7在思想领域的交流。”

二、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历史回顾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自创办以来,已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中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成功举办三届,为中欧双方在人文领域交流信息、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6日至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开幕式,并共同启动了本次论坛。出席论坛开幕式的还有欧盟教育、文化、多语言与青年事务委员安德鲁拉·瓦希利乌,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以及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法语区文化部长法蒂拉·拉南等人。

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欧盟教育文化委员瓦西利乌,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长博格丹·兹德罗耶夫斯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共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和欧洲的近40位著名学者就本届论坛的主题“创制城市”和4个重要论题“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城市的公共空间”、“新城市、新治理、新政治”和“新技术与城市生活”,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

第三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2年7月3日至4日在巴黎卢浮宫召开。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安伯托·艾柯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嘉宾出席 4 参见:《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南京举行》,记者:钱彤、石永红、李忠发,人民网转载新华网,网址为: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480471.html 5 参见:《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全文)》,网址为: http:// 6 参见:欧盟官方网站EU-China High-Level People-to-People Dialogue – Detail,网址: http://ec.europa.eu/educatio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hina_en.htm 7 参见:新华网《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3gnews/2013-11/23/c_125751496_9.htm 了当天的开幕式。作为对前两届论坛的延续和扩展,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寻找文化聚点”。

人文交流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重要桥梁,是不同民族减少误解、增进友谊、加强互信的重要渠道,在中欧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唯有推动中欧人文交流,才能够有效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唯有夯实中欧关系的文化基础,才能不断拓展中欧合作的领域和层次,更好地促进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已经在加深中欧间相互理解、建立积极健康的中欧文化合作体系等事务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未来,论坛在不断完善“中欧人文艺术桥梁”这一本职职能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通过搭建中欧文化产业合作平台、鼓励中欧文化政策对话等途径,在更宽领域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中欧关系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社会基础,为推动21世纪中欧文化领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2014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

(一)背景意义

2014年是中欧关系步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与欧盟签署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欧合作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在访欧期间提出中欧“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要求中欧“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并强调中欧“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得到了欧方的赞赏与积极回应。

2014年也是中欧后2015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和欧盟都是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重要参与者,双方于2013年11月的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形成了共识,“要加强就重大国际发展议题和各自发展政策的对话与合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后2015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种努力”。而且,在2014年9月,可持续发展开放工作组和可持续发展融资专家委员会将要结束其工作使命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由联合国发布综合性报告,作为政府间谈判的基础,提交给2015年的联合国峰会。

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举办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不论其规模和高度都将注定是空前的,并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与战略意义:

首先,在战略层面,本届论坛抓住总书记访欧、中欧关系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机遇,继续加深中欧人文领域的高层交往与对话,不断夯实中欧关系的文化、社会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在政策层面,本届论坛为中欧政策制定者、高级政策顾问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创造契机,将有助于使联合国后2015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的制定与执行更符合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核心利益,推动双方就各自的发展战略在顶层进行深度对接。

最后,在项目层面,本届论坛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将促成以中欧新型友好城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政商学院、国际跨文化博物馆、国际跨文化发展基金会等为代表的一批具体的中欧教育、文化合作项目,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坛简介

“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拟于2014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龙潭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欧盟委员会发展合作总司(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EuropeAid Directorate-General, DEVCO)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国家大剧院承办,由国行融投(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组织筹备职能。

为促进欧盟、中国、欧盟成员国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之间就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形成更好的相互理解,鼓励建设性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识的形成与发展,经欧盟委员会发展合作总司提议,本届论坛以“走向后2015(Towards a Post-2015 World)”为主题,继续以“跨文化(Transcultura)”理念和理论为指导,坚持“中立性、高端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办会理念,以谋求中欧共赢和汇聚利益共同点为根本目的,由中欧权威学术机构共同选题,聚焦国际思想界最前沿的话题进行研究,并充分切合中欧当代社会的共同关注点,强调交流与对话的中立性、平等性与开放性,致力于成为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其他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中欧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开幕式当晚,丹麦女王王夫、亲王亨里克·蒙佩兹将为与会嘉宾在国家大剧院带来由中欧顶级艺术家联袂出演的、中西合璧的“礼仪与生活艺术音乐会”。

根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部署,本届论坛被赋予了“支持中欧城市合作项目”、“加强在文化产业、遗产保护和当代艺术等方面的合作”的新使命。为此,一批重大中欧城镇、文化、教育合作项目,包括中欧新型友好城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商学院、国际跨文化发展基金、国际跨文化博物馆等,将在本届论坛举办期间签署、启动与发布。此外,首届“跨文化奖(Transcultura Prize)”将于“礼仪与生活艺术音乐会”上公布并颁发,该奖专门用于资助为人类跨文化事业——而不仅仅为本国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和机构。会后,论坛组委会将组织欧盟代表团部分成员、随团企业家访问本次论坛参会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零距离交流,以推动中欧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具体合作。

本届论坛将邀请中国和欧盟现任与前任国家领导人、司局级以上政要、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顶级专家、中国政府高级智囊、中欧地方政府领导、著名艺术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六百余人出席论坛并参加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博物馆协会、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中国国别咨询项目小组、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独立研究论坛项目组等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部分来自美洲、亚洲、非洲国家的政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将以第三方国际观察员身份受邀参加本届论坛。此外,国内外一百五十余家媒体将对论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第五篇:2011年中国经济年会主论坛

许戈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许戈辉,欢迎各位光临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年会的开幕式。

一年一度的盛会与我们如期而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顾2010年,展望2011年,可谓是意义深远。中国经济年会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倡导下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开放性平台,今天我们也特别高兴,因为我有一个真正内行的搭档,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那就是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先生。

2011-01-15 09:05:55

魏建国:

大家好,十分高兴与许戈辉女士共同主持今天上午的论坛,本届中国经济年会将就过去的2010年的经济进行梳理和盘点,同时在2011年新的起点上共同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本届中国经济的主题是“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有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组成。

2011-01-15 09:07:51

魏建国: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届年会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前副总经理曾培炎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先生;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先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先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还有其他来宾,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发言嘉宾暂时介绍到这儿。

2011-01-15 09:09:09

魏建国:

参加今天年会的还有政府各部门的各级领导以及企业界的商业领袖和媒体界各位朋友,以及部分驻华使节、商务参赞,还有国内外经济金融研究机构人士,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

2011-01-15 09:10:30

魏建国:

今天,我们在这里将探讨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并发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有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智慧。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务院前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为本届经济年会致辞。

2011-01-15 09:11:14

曾培炎: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在从容而自豪地告别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新的一年,特别是正逢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在这儿欢聚一堂,参加第二届中国经济年会,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011-01-15 09:11:51

曾培炎: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风云变幻、喜忧交织的一年,世界经济的发展波翻浪涌,总体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复苏总体向好,但是危机的阴影没有消除;变数和矛盾不断显现,但是推动经济复苏的积极力量凸现。中国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激流勇进,实现了由回升向好到平稳较快地发展转变。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此时我们在这儿一起研究经济发展的宏观态势,探讨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才智。我想,这是我们理应恪尽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人士能够围绕以下问题畅所欲言,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2011-01-15 09:12:37

曾培炎:

第一,正确地研判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的复苏,深度调整和全面转型之中。与此同时,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主要的经济体持续地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影响?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是否会再进一步扩大蔓延?新型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风险有多大?世界经济失衡的程度是否会重新加剧?全球的货币体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调整?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全面系统地、细致地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判。十九世纪英国的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说过,他是描述当时他的时代,他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他经典的语言来描述今天的世界是否仍然贴切,繁荣和危机同在,进步和破坏并存,需要我们精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2011-01-15 09:13:47

曾培炎:

第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走势。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这些严峻考验情况之下,五年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充分地证明了我国经济已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有效地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危机的经济措施也使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当前我国物价水平高企,资产价格泡沫居高不下,通胀预期正在形成,体制机制不顺引发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2011年,中国经济要为“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就必须认真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防通胀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地发展。

2011-01-15 09:18:33

曾培炎:

第三,清醒地认识“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大家可以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调整经济结构,成功地实现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如何增加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以及如何合理地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2011-01-15 09:19:53

曾培炎:

我认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关键途径是要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突破口。《易经》中写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十二五”时期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坚定有力于转变发展方向的新体制,解决好人民关心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使经济在公平、包容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治理的新秩序,维护自由、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使我国在世界整体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将继续在变革和调整中发展,我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一个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的中国,也同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考验,多智才能多谋,多谋才能善断,让我们搭建一个为天下才智沟通的平台,在机遇与挑战和变革中提出我们中国的对策。

2011-01-15 09:20:55

曾培炎:

祝本届中国经济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01-15 09:23:18

许戈辉:

非常感谢曾培炎理事长为本届经济年会开幕式作的精彩致辞。就像刚才理事长所总结、引用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当前的经济危机是面临挑战,还是迎来机遇,我们都需要对当前的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进行深入的分析,来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经验和教训。刚才魏建国部长也介绍了,我们今天的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主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当前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势”,有请厉以宁教授。

厉以宁: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当前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势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我们当前遇到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在西方国家,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研究得比较晚,主要是七十年代以后开始的,因为当时美国发生了滞胀,而滞胀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凯恩斯的政策是没用的,因为凯恩斯政策对需求拉动会有用,而对成本推进是没用的。

而中国遇到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第一次,计划经济时代有通货膨胀,可那是隐蔽的通货膨胀,有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没上涨。后来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以,当时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有效的,但后来也过了头,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又发生了通货紧缩的现象。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最近几年才有,尤其从去年开始越来越明显。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有四种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第二,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引起了整个成本上升。第三,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第四,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关于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但是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既是成本推进的,可也是需求拉动的。因为需求拉动以后,对土地消耗量、需求量大了,所以它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既然这几种类型通货膨胀中,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紧缩的宏观政策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既然已经上升了,成本还在推动着总价格的上升。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1-01-15 09:30:17

厉以宁:

“十二五”规划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因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中国劳动力是低廉的价格,这样使我们在出口中具有优势。但是现在工资成本要上升,从国家政策来讲也是要提高工资标准的,要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另外,从农村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民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城里工资比农村高就行,跟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是不一样的,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当时只要是城里工资比农村的收入多,他就愿意出来打工,所以民工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

2011-01-15 09:31:52

厉以宁:

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有三个方面可以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成为了林区的创业者,因为林区承包是70年不变的,山都划界了,包山到户,在承包的林里可以养鸡、可以种蘑菇,还可以种树,劳动力是不够的,他要把那些同村的或者附近的农民都吸引到山区,这样是他本人创业,而且其他来工作 4 的人是就近就业,他何必花那么多成本到城市来打工呢。所以,从湖南、江西到广东的打工人数减少了。

第二,小城镇发展起来了,县城也发展起来了,他们也需要劳动力,何必要坐火车、两地分居、长期探亲回家,不如就近打工,就近打工对他来说既方便还容易照顾到家,并且收入也不低。

第三,沿海一带雇不到人,今年我得到了一个消息,新疆摘棉花都是从哪里去的?都是从河南、陕西、甘肃、宁夏,今年摘棉劳动力短缺,都不去了,即便是加了工资,还要计算整个收益和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坏事,从政策上讲,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么大,工资标准是应该提高,因为廉价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有刚性的需求,一上去就下不来,在逐步提高,成了一种刚性,这种刚性如果累计起来看,不谈物价上涨以后工资应该上涨的因素,即使物价不变同样还会上升,因为劳动力供给越来越有限。因此,有的经济学家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将缺少蓝领,中国城市将雇不到保姆”。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已经这样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企业已经机械化,新疆正在考虑如果长期找不到摘棉工的话,那就要采用美国的技术,用摘棉机,像喷农药、喷化学药品,把棉花、叶子全打掉,然后用机器来做,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人靠摘棉为生,会对中国带来影响。另外,缺少保姆怎么办,现在北京市雇保姆多难呢!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考虑。

2011-01-15 09:33:48

厉以宁:

当然,最近几年还不会产生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前我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个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加快转型呢?从三个方面来讲是需要这样做。

第一,对企业来讲应该由此得到一种认识和启示,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参与出口的时代从此结束了,我们应该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第二,对广大农村劳动力来讲,他们也认识到了粗工是没有前途的,工资始终是低下的,因此要加快自我的技术提升、技术训练。各地都把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到广东调查,凡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毕业生,99%都毕业了,这对中国长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非常重要。举个例子,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是4亿人,英国当时才1000多万人,可是人力资源结构不一样,中国的农民和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这还不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读四书五经的,整天忙着考科举,有几个懂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经营。而英国就不同,英国工业化开始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之内,英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技工培训,不断地出来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人力结构就不一样。对我们来说第二个启示是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要做到工业强国以外,还要做到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

2011-01-15 09:36:35

厉以宁:

第三,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将会有好的发展时机,比如请不到保姆,加快了家庭的智能化。工人在减少,熟练技工增多了。整个现代服务业同样有发展,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考虑“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再认真地总结一下吗?

谢谢大家!

2011-01-15 09:39:35

魏建国:

非常感谢厉以宁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在他的演讲中,他告诉我们,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以及这个通货膨胀的起因。他提出了三点克服办法,使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有请的演讲嘉宾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先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他演讲的题目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戴相龙理事长作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天津市市长,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有着深刻的了解,下面有请戴相龙理事长。

2011-01-15 09:42:17

戴相龙: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敏感也很专业的题目,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2011-01-15 09:43:23

戴相龙:

第一,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首先,我们现在的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绝对优势的体系,这是一个历史,但是现在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当美元承担这两项功能有矛盾的时候,美元当然为他们国家的货币政策服务。但是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跟美国的周期是不一样的,所以必然带来了国际资本不正常的流动,带来金融的振荡。我认为,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是这个原因,2008年美国自身发生的危机归根到底也是这个原因。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谓新兴经济体和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8万多亿,比1997年翻了一倍,还在增加。为什么?为了应对这个体系。另外,新兴经济体资本相互开放就非常害怕,同时储备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这么大,所以它有贬值的趋势,2002年以来已经贬值了40%多,所以给一些国家造成了资产损失。

2011-01-15 09:44:51

戴相龙:

第二,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比较现实的道理。现在很多人提出很多方案,有的提出来实行新的国际货币和黄金挂钩的方式,有的提出来要采取地区货币,当然有的提出来在现实的情况下采取国际货币多元化。2008年,第一次二十国集团会议,胡主席演讲指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目标,特别提出国际货币体制要改革,改革的方案 6 就是要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我认为这个“多元化”理解是继续承认和发挥美元的作用,更加发挥好欧元的作用,同时推动其他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可能这个方案比较现实。因此,我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又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

2011-01-15 09:46:17

戴相龙:

首先,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我们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五年以后将是8万多亿、9万亿的美元总量,还没算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28000多亿,一年增加4000、5000千亿,还在上升,我们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对外金融债权国。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贸易量28000亿,占世界10%以上,我们有这个条件逐步国际化。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是一个稳定的货币,其他国家利用这样一个稳定的货币计价投资储备,可以保证它的资产不受损失,也可以促进世界贸易,同时也可以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权益。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仅仅是中国自己民族的事情,是全世界要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2011-01-15 09:47:30

戴相龙: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步骤和路径。人民币国际化是比较高的标准,不仅仅是可兑换,首先它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完全可兑。二是应该承担国际货币的五项职能。三是在国际货币的储备货币中它应该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个比例起码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相当。如果中国的经济占世界比例12%,那我认为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人民币应该占到10%。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也可能需要三个到四个五年,那就是15年到20年。

2011-01-15 09:48:30

戴相龙: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有两种,一个是市场化常规步骤,先实行完全的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更加方便,比现在方便,同时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后主要是鉴定它的真实性,只要它是真实的货币,它就是可以兑换的。从途径上来讲,先执行计价结算投资货币,然后才承担国际储备货币。从地区来讲,先在周边地区,再到亚洲,再到新兴经济体,再到全球。因此,这样一个过程的设计,是一个常规的市场化过程,应该是个主要的过程。另外,通过政府建立特定的安排,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之间的特定安排是双方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政府之间的特定安排,就明显推动了国际化过程,主要是实行货币互换,我们现在货币互换已经达到8500亿,这个货币互换跟2002年以前不同,它是直接可以兑换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人民币输出去,其他的特定安排就是只要双方政府、双方中央银行同意,可以往外国的中央银行或者是政府到中国来发债。还有一些国际援助,对方愿意,也可以这样。另外特定地区的投资,只要是双方政府、双方中央银行同意,是可以推进的,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概念、步骤,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方法逐步推进,因为市场认可以后才可以。二是通过政府间的特定安排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1-01-15 09:49:36

戴相龙:

第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采取的措施,我认为现在已经提出来这样的说法,叫发挥人民币在境外贸易中的结算和境外投资中的作用,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已经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明确的意见,这句话概括起来,我认为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以,现在应该在这方面加快步骤,我有几条建议,也许是应该研究的问题。一是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尽快地加快大型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现在人民币“走出去”途径已经很多了,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最近下发的一系列文件都是很好的消息,都是很正确的做法。比如把境外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到20个省市和6万多个企业,我相信中国将来的进出口贸易28000亿很快有很大的比例会用人民币来结算。二是境内的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到境外去投资,境外银行特别是中国的银行可以对在境外发放人民币贷款或者人民币贸易融资,最近在英国、美国纽约等很多国家,人民币在他们那儿银行柜台进行兑换,这都是很好的消息,说明人民币汇迅速地扩大在国外的流通,我认为这些措施是很好的,要坚定不移地去落实。

2011-01-15 09:51:01

戴相龙:

但是我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走出去”,上述措施落实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人民币出去都需要结算,需要人民币业务的经办行,人民币业务的经办最好的银行还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所以我认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应该更多地在国外设立分行,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据理力争,我们可以吸收外国的金融人才,应该加快这个步伐,我们对有些国家应该理所当然地提出要求。我在交通银行当行长的时候,曾经在有一个国家设立代表处,现在已经时隔了十七年了,可能要筹备分行了,这么好的一个银行都不能设立,我们为外国设立了那么多银行分行,我觉得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经过改革以后,有条件加快对国外设立分行,国内也应该采取支持的措施。这是一点建议。

2011-01-15 09:52:04

戴相龙:

第二个建议,要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民币“走出去”也困难。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已经28500亿美元了,正因为20万亿人民币,现在还在上升,外汇储备这么多,占用了人民币,增加了中央银行调控的压力,增加了中央银行调控的压力,增加了外汇资产缩水的压力,这本大帐要好好算。所以,我认为应该要加快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就是说对进来的钱、引进外资要提高质量,把好关。

2011-01-15 09:54:28

戴相龙:

第三个建议,应该走出去投资。这两年我们对外直接投资600多亿,增长很快,最近三年兼并成果也非常明显,所以要加快对外开放。现在温州已经开始有个人用人民币买外汇或者用自己的外汇到外面去投资,原来是搞香港股票直通车,时隔三年了确实是个机会,因此要加快对外投资。我非常赞成一些专家的建议,我觉得这些建议非常好,现在外汇储备一年增加4000多亿,如果不收购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过快,如果中央银行发票收购外汇,货币发行量就更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前两天我见野村证券的人,日本从1949年就开始,他 8 们在市场上收购的外汇储备是通过日本政府大藏省发行短期债券来收的,到现在为止,现在他们1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95%是政府的大藏省、日本银行。这个意见可不可以考虑?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发行一部分短期债券,把市场上的票子收回来,同时又把外汇买回来,不至于人民币升值过快,也不至于市场货币供应量太大。这样一方面是负债,一方面是资产,这种增长不是增加财政赤字。今天我在这儿提出这个意见,只是我赞成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2011-01-15 09:55:09

戴相龙:

第三,要加速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要进、要出,如果在外面利率只有1%,在国内假如利率一年期三点几,如果同样一个货币两种价格,是不利于流通的,既不利于流出,也不利于进来。所以,我认为应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现在人民币毛利差是三个多百分点,在台湾只有1.5个百分点,在香港也只有1.5,在美国也差不多。人民币要想市场化,其结果就是利差的缩小,利差的缩小对企业有利,对银行有利,对我们走向国际有利。同时要让商业银行开征更多的中国经营,来弥补利差缩小的问题。我问过汇丰银行总裁,他说他们的收入来自于利率的只有50%,来自非利息收入占50%以上,他利用网点、利用结算国,可以取得其他收入。所以,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从现在来说,利率市场化马上可以做的事太多了比如一年期的存款2.75%,一万块钱也是这个利息,给他100亿也是这个利息,要组织100亿是多少成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发行一种大面额的存单,比如10亿、50亿或者更多,可以在市场流通,这样对商业银行有利,不要搞那么多网点,对投资人有利,回报增加了。现在地方养老金,包括我的社保基金,还有企业,也可以增加收入,这样吸收存款就更规范,这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2011-01-15 10:00:31

戴相龙:

第四,要发展人民币的离岸中心,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认识有个过程。所以,要有一个离岸市场,美元出去也是这样,当时苏联就不相信把美元放在美国,有的国家也一样,所以在伦敦、纽约,也算是示范,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也是一样,香港是我们特别行政区,跟大陆联系那么密切,我们把香港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我认为是最好的选择,根本不要担心什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等于香港金融中心有了一个新的国际货币。所以,缴税或者服务还是用港币,不能代替港币,所以港币的法律地位不会受到影响。另外,人民币汇率还是根据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来调节的,这样从方向上来讲,香港实行跟美元挂钩,和大的方向来讲差别不大。所以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对当地的联系汇率,我认为也不会形成巨大的挑战。把香港办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办法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投资,开辟新的渠道,让香港的人民币回到境内来投资。总而言之,要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

2011-01-15 10:02:22

戴相龙:

第五,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步伐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很重要的利益,是国家的一个长远方向,要从这个方面来想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央在 9 92年明确地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我看到2009年国务院下过一个文,提出要在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正在推进中,但是我感觉到步伐慢了,不适应我们长远的目标,也不适应国际上给我们这个绝好的机会。从美国来讲,政治中心在华盛顿,经济金融中心在纽约,日本和英国的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金融中心,我们国家比较特殊,我们的金融中心设在上海,金融管理中心在首都,我觉得这种体制需要历史检验。从现实出发,我们可以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设立的子公司、附属公司能不能更多地设在上海?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重组,在上海建立几家超大型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集团呢,我国金融管理机关能不能在现实的体制下来改进管理,发挥上海在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的作用,更多地促进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些问题都是要研究的。

2011-01-15 10:06:53

戴相龙:

因为这些问题都很专业、都很敏感,全世界都研究了,我们中心更应该研究,我说的这些话可能也很敏感,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1-01-15 10:08:03

许戈辉:

非常感谢戴相龙理事长作的有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精彩演讲。就像您所说,这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敏感是因为它被全世界所关注,它直接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贸易的发展。我相信,培炎理事长在当初发起这个经济论坛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听到更多重量级嘉宾的声音,把他们的思考和他们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大家充分开放的交流、碰撞,真正为中国和世界经济进行把脉,对于我们政府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感谢戴相龙理事长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让我介绍下一位演讲嘉宾,他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先生,贺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统计教育家和经济计量学家,中国经济计量学的开拓者,曾经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等职务。他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2011年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贺铿先生。

2011-01-15 10:08:25

贺铿:

培炎理事长、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经济年会,根据这次会议的主旨“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我选择的发言题目是“2011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对策”。刚才戴先生讲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可能要涉及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时间关系,我尽量按我的稿子来说。

2011-01-15 10:09:26

贺铿:

我认为,2011年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与2010年所面临的形势相比可能更加复杂,更直白一点说,对于2011年,我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担忧可能好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2010年,10 我们担心的是“二次探底”,2011年我担心的是出现经济滞胀,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由于我们从1998年开始为了应对亚洲的金融危机,一直以来我们实施了12年的扩张财政政策,而且一味地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得经济结构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已经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地步。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至少凸显出来四个问题或者四个加大。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而且显示出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刚才厉以宁教授已经讲了这个问题,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恰恰就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是债务风险,我们过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效益又很低,因此相关部门是债台高筑。三是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明显,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四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进城谋生的农民加速地增加,城镇就业的压力加大。所以,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四个加大。

2011-01-15 10:10:01

贺铿:

这四个加大就引出了经济滞胀的可能性,什么是经济滞胀呢?经济滞胀,刚才厉教授讲了,首次出现在美国的七十年代,它是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状态,我们现在唯一的经济增长率是比较高的,去年超过10%,但是这个“高”是投资拉动的高,不是真正由经济自身的需求拉动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经济状态,许多人认为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否定,也有人认为这是实施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直接的结果。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我觉得不能小视,应该高度地重视。为了防止和应对和出现经济滞胀的状态,在政策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的宏观管理应当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管理为主,认真地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扶植低利润、高就业的行业发展,以增加就业。要实行差别税率和差别工资津贴,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千方百计地促进全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2011-01-15 10:11:16

贺铿:

第二,实行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我认为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它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公平,而不是依靠财政来拉动经济增长,或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经济增长,不能在总量控制上过多地做文章,要让商业银行能够自主地进行贷款,但前提条件当然是保证资金的安全。

2011-01-15 10:12:12

贺铿:

第三,要下力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就不可能扩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就不可能增强。但是从现在各个省市的“十二五”规划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我看还是在一味地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怎么样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怎么样保民生?这个问题不突出,多数省都在提GDP翻番、财政收入翻番,没有看见有居民收入翻番的提法。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就不可能真正形成。第四,要稳定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外需,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有的部门的意见是非常不一致的,我一直不赞成人民币升值,因为升值没有任何道理,凭什么要升值?

2011-01-15 10:13:19

贺铿:

第五,要尽快出台房产税的办法,如果不出台房产税征收办法,不征收房产税,房地产当中的投机行为就不可能得到遏制。房地产的泡沫不但不会消除,而且会进一步扩大。如果房地产的泡沫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是居民有意见,房价太高,更重要的是会加大金融风险。因此,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唯有出台房产税,加大多余房屋保有环节的成本,才能真正遏制炒房的现象。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也一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如果我们在2011年房地产的问题还解决不好,经济当中积累的危险性就会越来越大,而且老百姓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

2011-01-15 10:14:35

贺铿:

第六,要认真转变执政理念,切实将GDP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转变到以民生问题为目标。我曾说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各级政府要真正转变执政的理念,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而不要围绕一个GDP去做各种各样的努力,非常令人担心。我们“十二五”规划从中央五中全会的建议是很不错的,但是从各个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来看,是比较令人担心的。如果这个问题中央解决不了,在各级党委政府换届的前期,用哪一个跃进式的投资,用投资来推动我们的GDP上升,这样我们的经济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我谈的这些是一家之言,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谢谢各位!

2011-01-15 10:16:30

魏建国:

非常感谢贺铿先生的精彩演讲。贺铿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他提出了一个当前的争议话题,提出了可能有经济滞胀的可能性。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一个民间智库,我们就希望有智慧的学者通过论坛把当前难点、重点、热点、焦点的问题,特别是刚才大家所提到的物价、房价、地价、投资、人民币、工资收入等问题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们正是把脉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时候,我们所提出的建议将一定会对政府的决策者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我们以热烈掌声再次感谢贺铿先生。接下来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先生演讲,刘遵义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学者,长期以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研室担任中心主任,同时又是美国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他发言的题目是“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和外汇政策”。

2011-01-15 10:17:48

刘遵义: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中国经 12 济年会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我发言的题目是“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和外汇政策”,强调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中国传统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北美和欧洲,但这两个地区目前基本上还没有重新开始正常增长的迹象,而中国本身的内销市场非常蓬勃,零售业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个趋势在前一段时期,尤其由于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经过最低的工资调整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国外市场的购买力疲软,中国不能也不需要再依赖对欧美的出口,作为今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中国必须尽量应用和发展自己庞大的购买力、强劲的国内市场。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比它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大,除了美国之外,再有15年的时间,中国也会赶上美国。所以,也不可能再依赖出口大量增长来带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已经比它的顾客大了,不可能再靠顾客来持续高速增长。现在是一个改变发展方式,就是从出口带动转变为内需带动的好时期,这也是“十二五”计划中的一个要点,就是逐渐改变发展方式。

2011-01-15 10:22:19

刘遵义:

但是转变到以内需带动的发展方式,并不等于要实行保护主义,我们不要忘记平等的自由贸易是双赢的。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全球新形势下,中国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以前大家都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表面来看出超多是占便宜的,因为出超出口多,中国是货真价实的出口,美国只是印几张纸头,股票也好、债券也好,究竟是我们占了美国的便宜,还是美国占了我们的便宜,这需要仔细思考是不是继续出超?出超有什么好处?其实对美国来说有短期的好处,不用生产,就印几张纸,可以买到全球的货物。美国现在在用有很多债务,所以他也慢慢想到入超减少。中国要不要走入超的路?中国也不希望要走入超的路,中国应当不要追求入超,但是也不要学美国一样大量入超,最主要的是要追求进出口平衡。

2011-01-15 10:25:35

刘遵义:

另外有一个看法,以前中国很需要外汇,需要外汇就需要出超,不出超就赚不到外汇。现在中国外汇太多,不是太少,所以也不必专注再创汇。中国对外贸易应当是有限的出口换取质与量,让中国在出口方面产生更多的增加值、更多的境内收入和境内所得。在增加出口的时候,中国其实更需要的是增加进口各类的商品,进口商品可以弥补国内的短缺,但是无论是投资比或者是消费比,都可以弥补国内的短缺,但是也会有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国内短缺的时候,用进口来弥补这个市场,价格就不会大幅度上升。所以,人们要利用外汇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怎么样增加进口?我想有几个方向可以考虑:

2011-01-15 10:31:43

刘遵义:

第一,可以大幅度降低关税,关税在中国财政收入里面占的比例已经不算太大,但是关税引起很多问题,比如香港现在红酒没有税了,为什么这个钱不让大陆流通行业来赚呢?为什么要在香港去买呢?应当可以考虑降低关税,很多进口变成直接进口,而不是经过其他地方来进口。第二,鼓励海外旅游和海外留学,好好利用外汇。我们应当降低外贸的成本与风险,最重要的风险其实是汇价的风险,现在全球汇率波动性很大,做进出口生意的人最害怕汇率波动太大。刚才戴相龙理事长也提到,慢慢开始可以用人民币来做贸易,用人民币报价、人民币清算,这样的话,很重要的一点不但是不依赖美元,而且还降低了出口商的风险,他们用人民币来出口,也会降低外贸的成本,从而增加出口和进口。

2011-01-15 10:36:08

刘遵义: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8500亿美元,超过了正常储备的需要。随着人民币结算的普遍化,对于外汇储备的需要还会持续下降,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应当从以前强调创汇的政策转变到怎么样有效率地用汇。我们有几个方向可以考虑,一是要想办法减少外汇的流入,很多境外企业希望在中国境内做直接投资,这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做法,因为他们会带来技术、带来专利、带来品牌和管理方式,但是我们实际上不需要他带钱来,我们可以考虑贷款给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做直接投资,只要他的母公司能够保证他进来就借钱给他,借了钱要买外汇储备,用人民币结汇,这样可以吸引直接投资。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放宽外汇的流出,现在每年每个公民应当可以汇一万美元出去的限制,现在外汇这样充裕,我想也可以放宽这个限制,可以让多一点美元出去。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另外,允许中国人投资到外国去,我们也可以考虑允许境外的机构和企业在中国集资、在中国放债、在中国上市,当然他们筹到的资金,也允许他汇回到本国,这样可以降低外汇的压力,外汇进来,我们不想汇率上升太厉害,人民银行一定用人民币去买外汇,还要对冲,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减少外汇的流入,放宽它的流出,会对整个经济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大家。

2011-01-15 10:36:56

许戈辉:

非常感谢刘遵义先生,刘遵义先生刚才引领我们一起探讨了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与外汇政策。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先生,张晓强先生从2003年11月底起就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和党组成员,他专门负责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高技术产业、经济贸易和外事方面的工作。他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晓强主任。

2011-01-15 10:39:53

张晓强: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金融危机之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多国促进经济复苏、抢占下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选择,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2011-01-15 10:41:17 张晓强:

一、总体部署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的当天,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促进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可以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

2011-01-15 10:41:54

张晓强:

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决定提出,我国将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及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关键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考虑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国家确定了“三步走”思路,提出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1-01-15 10:42:39

张晓强: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

第一,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并形成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二是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若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三是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和骨干企业集聚。

第二,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培育市场,重点围绕提高人民 15 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二是开拓市场,重点加强有利于新兴产业市场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三是规范市场,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011-01-15 10:44:06

张晓强: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是突出引智的作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创新成果。二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本,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我国到境外投资发展高端产业。三是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第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一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吸引社会多元投资。二是从激励创新和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流转税、所得税等环节的支持政策,研究完善地方税政策。三是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交易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现代方式融资。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效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能源配额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

2011-01-15 10:44:43

张晓强:

女士们、先生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在新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1-01-15 10:45:40

魏建国:

非常感谢张晓强副主任的精彩演讲,晓强副主任长期在国家发改委主管我国对外投资、吸引外资以及高新技术和经贸工作,他所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谢谢他。

今天我同大家一样,享受到一席丰盛的智慧大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到很充实,因为今天上午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汇就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这将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近期中央召开的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未来的政策将会更加持久。

回顾2010年,中国经济迎风破浪,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将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上,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再次感 谢曾培炎理事长和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参加。主论坛到此结束,我相信我们的分论坛将会更加精彩,请继续关注。接下来是15分钟茶歇时间。

下载主论坛报告人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论坛报告人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疫情报告人制度

    疫情报告人制度 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现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 主管校长是传染病......

    乐至005800论坛简介

    乐至005800论坛简介 乐至005800论坛即乐至第一门户网:作为“元帅之乡”、“蜀都东来第一州”、“成都东大门”之美誉的乐至的一大门户网站,乐至网一直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

    博鳌论坛运作简介

    博鳌论坛资料 一、简介 1.论坛简介: 博鳌亚洲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立的。1998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日本前......

    象湖新城论坛(简介)

    象 湖 新 城 论 坛 简 介 创建历程: 南昌象湖新城(昌南新城)在逐渐发展成熟、入住率不断攀升、各项配套也在不断完善。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40万人口居住型新城区、一直缺少一个......

    欧洲服务业论坛简介

    欧洲服务业论坛ESF 欧洲服务业论坛作为非政府组织于1999年注册成立。其代表性涵盖整个欧盟地区。在30个欧盟国家中都有其会员企业。会员包括30家行业协会和超过40家在欧盟地......

    企业家论坛主讲人简介

    “企业家论坛”主讲人简介 (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关铁山 三亚维景国际度假酒店总经理。 从事酒店管理工作20余年,具有多年的境内外酒店筹建和经营管理经验。重视团队建设,制度建......

    “习近平模式”论坛简介

    “习近平模式”论坛 “习近平模式”论坛将于每年10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目的是搭建一个学习、传播、解读、探讨、完善和丰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华民族复......

    2011政府工作报告人学习心得

    关于2011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5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作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我们回顾了“十一五”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