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

时间:2019-05-15 08: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

第一篇: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

浙大校长任命**的本质

近日来,互联网热传一篇名为《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公开信和浙江大学校友会的“联合声明”,其主要声称,没有浙江大学求学和任教背景的林建华不适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此事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6月24日晚,法国浙江大学校友会申明,他们没有反对上级部门对新校长的任命,随即浙大校友总会也发出了同样的回应。

回顾整个事件,6月22日一份由浙江大学校友发表的“联合申明”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内容是对浙江大学新任校长的诉求和期望。与此同时,一份同样与浙大校长任命有关的微博也在网络上热传,微博内容直接表达了对“上级部门调任林建华为浙江大学校长”的反对,并且,罗列了前几任校长的履历和贡献,对新校长的任职条件提出了要求,列举了林建华不适合的理由。

这份题为“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联合申明”的公开诉求,以长微博的形式在新浪微博发出,最早的发起人是个人介绍为“法国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王晓杰”的微博博主“Michelwang65。”声明最后表示,“请有关领导慎重考虑我们的声明和诉求”,参与声明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各地浙大校友会的40多名主要负责人。

早在6月21日这份声明的最早发起人王晓杰就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浙大人应当把握自己命运”的博文,其内容与“联合声明”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此博文发布仅20分钟后,题为“发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大校长”的长微博由名为“海外求是鹰”的账号在新浪微博发布。但王晓杰表示与此微博无关。

王晓杰6月24日第二次声明后约20分钟,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官方微博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从未以浙江大学校友会名义发布任何关于校领导任命的声明”。之后浙大校友总会官方微博又转发了王晓杰的第二次声明的微博。但是在微博评论里,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声明是“自打脸”行为。

相关媒体分别询问了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和林建华本人,二者均选择了回避。

就王晓杰发布的微博,以及所谓与己无关的“联合声明”而言,其内容是极其的不负责任和越位的。

校友会是一种自愿的自治民间团体,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校友间、校友和母校间的各种联系和交流,以及采取适当方式回馈母校。对母校的行政、人事等方面指手画脚的行为,既不是其职责范围,更不是其享有的权利。此次事件中的行为,不仅过度越位,而且,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校友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联合声明”中提到的,“林建华先生的背景与浙江大学、浙江无任何交集”,“浙江目前山头林立”,“杨卫…,并且其父亲与儿子均为浙江大学校友”等等,所有这些提法充分表明“联合声明”的策划者心胸狭隘,眼界太低。拿这些标准衡量校友是恰如其分的,如果以这些理由来抵制相关部门,来阻止新鲜血液注入浙江大学就大错特错,我想“山头林立”和“固步自封”一定不是包罗万象、欣欣向荣的浙江大学的状况,不是一所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应有的姿态,更不是浙江这个举足轻重省份的姿态。

“联合声明”中还提到,“校长应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拥有国家级院士头衔,或是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相应较高学术声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角色单一,已经从教师职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定职业,充当职业经理人,核心职能是为学校发展筹集足够的资源并需要把资源配置到优先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上,保证战略重点,塑造和维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让一流的学者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去,研发前沿科研成果,培育优秀毕业生。然后国内很多人热衷于支持院士(一流学者)当校长(从事行政),这其实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院士搞行政,特别是当校长,必然会花费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其结果是不利于发挥院士的学术优势。蔡元培当过北大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我们都承认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才能,其实在当时,他就是个二流的学者。而“联合声明”中强调的这些条件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现实的需要和世界的潮流的。

其实,声明也好,私博也罢,其实质是围绕“校长任命”展开,不是校友会的本意,而是由幕后黑手在操控。其想通过网络的力量、舆论的攻势给不知底细的人造成误导,给主管部门带来压力,为学校建言献策是假,达到某些人自己当校长是真。“联合申明”中“考察期间,有不少符合或接近我们标准的人”,更是印证了其险恶用心。

本来相关主管部门也许还在林建华与幕后黑手间权衡,通过这一事件反而让主管部门看清了某些人奸险狡诈的面目。奉劝那些一心只想钻营投机的政客,要时刻牢记党纪国策,心中装着人民,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不要耍阴谋诡计,投机取巧,为当官不择手段,愚弄公众,违反道德,破坏文化。也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这种采取阴险手段,造成恶劣影响事件的幕后人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第二篇: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浙江大学在118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五十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与大家一样,为浙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浙江大学是一所改革创新的学校。今天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在浙大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涛、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改革创新是浙大的精神,求真务实更是我们浙大人的风格。我们共同见证了四校并校的改革创新:玉泉老和山、西溪田家炳书院、华家池、之江钟楼,以及紫金港的启真湖,共同形成了“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特别是在路甬祥校长、潘云鹤校长、杨卫校长、林建华校长,张浚生书记、张曦书记和金德水书记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大精神与文化在传承、在弘扬!

浙江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的学校。我非常幸运,与金书记、张书记二位书记,和杨校长、林校长二任校长先后共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他们以及班子其他同志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获益良多;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当下,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急需、国际前沿,以及区域、浙江省的重大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共识转化成更为坚定的行动,加快实施六高强校战略与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求发展;再者,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提升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知,并定格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共同追求,重新认识、再度思考,要积极探索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的新变革、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与科技的新交融、以及大学治理的新结构,在探索中求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长要始终以师生为本。作为校长,我在这里郑重表态: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我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我将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虚心学习;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与金书记一道、和同志们一起,励精图治,齐心协力、为将我们共同挚爱的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吴朝晖简历

吴朝晖,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混合班、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8年9月至1993年10月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

1993年10月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1995年11月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任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任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2年3月至2005年7月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处处长。2005年12月任浙江大学第十二届党委委员。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副校长。

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201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

业务专长:计算机应用。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延伸阅读:

新任浙大校长,百分百浙大制造

据最新消息,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今天出任浙大校长。从吴朝晖履历可以看出,这位浙大新校长,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浙大制造。

吴朝晖是浙大混合班的第一届学生,这个混合班就是现在浙大竺可桢学院(2000年成立)的前身。其硕士、博士学位也均在浙大获得。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直到成为常务副校长。

数学尖子温州中学毕业后保送浙大

吴朝晖1966年12月出生在温州市区,1984年从温州中学毕业。

时隔多年,任课老师叶正文对学生吴朝晖依然印象深刻,“他高中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突出,曾在全省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叶正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说:“那年(1984年)保送名额特别少,全校只有两个,吴朝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

在老师眼里,“这个学生还特别懂得尊师重教,工作后一有机会就回母校看望老师”。最牛“混混” 浙大混合班首届高材生

也就是在吴超晖被保送入浙大的那一年,浙大创办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英才教育班——混合班。吴超晖作为重点高中的保送生,得到了免试进入混合班的机会。

那一届混合班,共招了110人。除了保送生,其余都是从当年考上浙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混混,是他们彼此间的昵称。

当年首届混合班同学合影(左起:刘孟、周如鸿、王秉达、吴朝晖)

他们被分成3个班,一班以光学仪器和科学仪器方向为主,二班的方向是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三班则是传统工科,比如土木工程和机械。

这110个人到大四毕业时,只剩下了66人。因为每一学年结束,都会有一次流动,有的是学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申请回到专业所在的院系继续学习;也有的是跟不上被淘汰的,即便你是班长,也不能幸免。混合班的“残酷”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牛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俊杰等不少学界精英都是首届混合班的学生。

在吴超晖的人生轨迹中,混合班生涯想必也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历。公派留德曾有德国专家劝他改国籍

1991年,吴朝晖公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留学。

在德期间,他应邀出席维也纳欧洲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一位德国专家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吴先生,把出席者国籍改成德国吧,我们给你出钱。”

吴朝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换回去维也纳的路费,在代表欧洲人工智能研究最高水平的联合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赢得全球数百名专家的掌声„„

学成归国后,吴朝晖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主要从事智能技术、软件平台技术与实时嵌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他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等,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研究并成绩卓著。

潜心学问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5年,吴超晖参与的科研项目《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获得了200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他的团队研制出的首个中国制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软件——钱塘平台软件又获得了20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2001年开始,以吴朝晖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就联合恒生电子、信雅达等我省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克难攻坚,通过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中具有同样功能的代码进行整合,终于研制出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今,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信服务、公共服务等七大行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14年,吴超晖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该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同样在2001年就启动,开始了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团队联合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围绕上述难题,经过12年的方法研究、技术突破,研制成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实现了关键发明在国内首次规模应用。

这支团队还发明了三项系统性的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取得了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形成1项国家标准、12项企业标准。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这三项技术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不冒黑烟了,对于一些中重型卡车用户来说,他们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汽车,因为我们有能力制造大型卡车。”浙江大学ESE工程中心主任杨国青博士说。

第三篇:浙大校长林建华开学典礼致辞

浙大校长林建华2014年开学典礼致辞

亲爱的同学,家长们:晚上好!欢迎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欢迎加入浙江大学!首先,我谨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刻,大家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兴奋、期待和疑惑。大学是什么?在浙大做什么?未来会怎样?今天世界的信息如此发达、瞬息万变,让我们一同去思考这几个问题。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同学们,大学的英文“University”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词语,由联合和多样即uni和vers组合而成,早期的大学也的确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管理的一种自治联合体。一千多年来,大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承,到发现新知、发明新技、服务社会,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是,无论大学如何变化,学生始终是大学的主人,培养学生始终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即使是哈佛、耶鲁、浙大这样国内外最好的大学,也只是为学生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启迪心智的课程,深邃洞察的讲座,挑战自身的实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犹如百花园中肥沃的土壤,教师精心培育和细心浇灌,但是除了你自己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担保你会有成功的人生,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没有人催促起床,没有人督促作业,甚至连缺课也可能没有人知道,与中学不同,你的生活、学习都将由自己作主。迎接和适应变化,是你到大学的第一课,这门课非常重要,它将为你开启学习掌握自己命运大门,这恐怕也是一门需要学习和探索一生的学问。同学们,加入浙大是你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最明智的选择之一。百年浙大,历史辉煌,以家国为使命,担当引领,开创先河,被美誉为“东方剑桥”。今天的浙大,校园如画,人才辈出,气势如虹,已踏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征程。在这里,你们将接受中国最好的科学与人文教育,与名家大师一起研修经典,探求未知,与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一起遨游知海,规划未来;你们将立足中国最具灵性和开拓精神的浙江大地,汲取先贤智慧,修炼内心质朴,聚集创造激情。浙大,有浙江根,有中国魂,有世界梦!竺可桢校长曾这样对新生讲过: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你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课堂上,老师也会教给大家一技之长,但这显然只是你来浙大的一小部分。在浙大最重要的是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也只有这样,在毕业之后,才能不贪图享受,内心质朴强大,成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转移国运、引领未来的人。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为未来做准备,未来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挑战与诱惑。几天前我看了一部电影——斯派克-琼斯编导的《她》,讲的是作家西奥多偶尔使用了由操作系统虚拟出来的萨曼莎,“她”睿智、幽默、敏感,使作家深深迷恋,不能自拔。这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命题,在信息和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如何保持和认识自我!尽管这是一部未来洛杉矶的科幻电影,却让人感到距离我们如此之近(观察者网注:与中国读者的距离也许特别近,该片关于未来洛杉矶的镜头几乎都是在上海拍摄的,因为上海“更有时代感”)。高度发达的智能信息服务,可以让你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可以让你在转瞬之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也可以使你充斥焦躁与不安,失去理性的独立与判断。面对既丰富多彩、又鱼龙混杂的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决断能力。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宁愿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没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现;宁愿用网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凑,也不愿宁心静气地理性思考。互联网使世界越来越小,也使信息变得纷繁复杂、混沌不清,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更多的理性与冷静,而这正是你们需要在这里学习和磨练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花边传闻;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而不是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多花时间参加集体活动,锻炼沟通交流能力,而不要沉湎在虚拟世界的幻觉之中;更多地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大学如同一段时光匆匆的旅程。有人说它枯燥、艰辛,也有人说它丰盈、繁华。未来有一天,你会想起曾经的浙大岁月,无数午夜的灯火,温暖过学子的心灵,无数侧畔的光影,问候过求学的艰辛。1400天的本科生活,今天是第一天,要珍惜每一天。教室操场的老师同学,启真湖畔的风花雪月,紫金港的烟雨云霞,都要将它们收进眼底,摄入手机,刻于心头。

第四篇:浙大新任校长林建华开学典礼演讲

浙大新任校长林建华开学典礼演讲

祝贺你们从此成为求是园中光荣的一员。今天各位同学相聚浙大,意气风发,正所谓青春无价。你们已经做了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加入浙大!这个选择使你和浙大从此紧密相连、难以割舍;使你们将终身秉承浙大师恩教诲;你将和同学们天涯难断、兄弟情深。

今天我想和你们谈谈“选择”。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谁走进你的生命,也许关乎运气,谁停留在你生命里,却由你自己选择!今天以前,某种意义上看,也许你还是个孩子,凡事都由父母亲人耳提面命,帮忙选择;而今天以后,你将独立生活,自己选择、独立担当。“选择”是个大学问,课程表里你一定找不到,但它确实贯穿于你在浙大的每一天、每件事!

你可以选择舒适安逸,也可以选择艰苦奋斗; 你可以选择投机取巧,也可以选择脚踏实地; 你可以选择小富即安,也可以选择壮志凌云; 你可以选择人云亦云,也可以选择独树一帜; 你可以选择囫囵吞枣,也可以选择慎思明辨;

大学时光其实并不长,在无数次或随意、或慎重、或纠结、或明智的选择之后,你的人生之树也悄悄生根、发芽、绽放。对于选择,我的人生经验是多听、善问、勤思、明辨。

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可能没有选择上心仪的专业或课程,可能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当中不再独占鳌头,也可能与心中的恋人失之交臂,我希望你们不要埋怨,不要嫉妒,阳光下舞蹈,风雨中历练,即使痛苦也要选择乐观和坚强,追逐自己的梦,选择自己的路。

我还希望你能明白选择宽容比祈祷聪明更有意义。选择宽容不是选择回避,它是一种坚强、一种豁达,是对一切结果真诚接纳的坦荡;它是一种柔韧、一种执着,是对一切过程宁静致远的自信。选择宽容,可以维护他人的尊严,也可以赢得内心的平和;选择宽容,可以化解众多矛盾,也让自己保持前行的从容。

选择浙大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求是精神”,求是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爱国精神,它是浙大人生命的基石,百余年历尽沧桑都未曾改变!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畏艰险;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为财奴; 在浮华世界里,求是精神是内心的天平; 在奋进岁月中,求是精神是理智的准绳; 做人,求是精神则为真诚务实、热爱真理; 做学问,求是精神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今天是你们进入浙大的第一堂课,无论你从哪里来,今后要去哪里,在今后的日子中,你们一定要让“求是精神”融入你的生命,永不背离。我希望你们秉承求是,奋发努力;希望你们倾听内心,学会选择,以理性之美雕塑自己的未来,成就母校的辉煌!

2012年9月9日下午,重庆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虎溪校区举行。林建华校长发表《通往未来》的讲话,寄语新生在本科阶段既要学习知识,也要训练自己的能力。

林建华校长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金秋时光,相聚虎溪。我们缘起重大,重大感谢有你!

望着大家神采飞扬的青春和感动世界的年轻笑容,我们似乎可以读到你们对未来四年本科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我相信,你们带着深深的嘱托从四方而来,期冀着大学开启人生的窗口,憧憬着命运的转机。

尼采曾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中国的先哲也有类似的说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年轻是你的资本,本科时光,你有足够的体力和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去感悟!首先,你们要思考人生价值和选择,做个什么样的公民?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为什么而活?遵循什么价值底线?在去年开学典礼我曾讲过,“谨遵诚信,是重大人永不妥协的人生信条”。第二,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做好准备,一个人去担当去奋斗。大学的生活很惬意,也很艰苦,需要付出,别怕苦累,别怕受伤。你会在踉踉跄跄中忍受伤痛,在磕磕绊绊中变得坚强。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学者对影响人们成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考察了企业、政府机构、大学、军队等很多行业,发现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里的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实质上是指非知识性的因素,也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最近,学校委托麦可恩对重大的毕业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也发现,毕业生感觉缺乏的也是这些非知识性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能力决定你能够成就的高度。

共同生活和学习是提高基本素质的最佳环境。你们可以结成志趣相投的社团,寻找你已经淡忘、但根植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爱好。你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学习合作,学习坚守,学习分享,学习忍耐,感受荣誉的神圣,品味失败的辛酸。也可以在艺术世界里,去体会宁静致远,体会激情澎湃,感受音乐和色彩的震撼,回味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还可以去追随你喜欢的老师,广泛涉猎你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去学习,去钻研,感受学术的博大精深,思考人类发展的前程。重庆大学良好的办学条件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要去把握住它,抓住它,命运在你手中。

本科阶段既要学习知识,也要训练自己的能力。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你一生;知识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你最后一份工作。大学对你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明确的规定,我并不担心。但培养能力却主要靠你们自身的努力,至少现在如此。首先,你应当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讲演,学会倾听,学会写作。当今世界变得如此之小,你还必须学会用别国的语言和文化思考、表达和写作。第二,你需要培养学习能力。哈佛校长1946年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讲:“我们书本里的知识只有一半是对的,可惜我们还不知道是哪一半”!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可以使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尽快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环境。第三,你还要主动训练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出逻辑和透彻的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更进一步,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问。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计划,记录和评价一下本科四年中,这些基本能力是否有变化和进步。这些基本能力将决定你的未来。

在本科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你将为未来而寻找真正的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重大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把学生看作是学校最重要的群体,你们决定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决定了重大未来的声誉!学校将努力为大家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帮助你们实现理想,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祝大家在重大的生活精彩、难忘!

浙大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校长林建华寄语:学会选择

浙大在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浙大新任校长林建华为5800多位新生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秉承求是,学会选择》。浙大7个学部(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称为学部)和求是学院的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友代表也作了发言。

学会与教授为友 理学部代表徐琴美教授 来到浙大,并不代表你在各方面都优秀,更不代表你一直优秀,现在你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浙大新生,你的未来可能卓越,可能平庸,四年大学生活将是你未来人生路上重重的一笔,这一笔画得如何,主要仰赖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和付出的努力。我建议:学会与教授为友。

教授是年长的学长,有过你此刻的新奇和迷茫。让教授帮助你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中,对四年学习有个完整的规划。

教授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有多年的积累,有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解和学习教授的专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习的核心。

教授是人力资源库,遇见过很多和你相似或不相似的学生。多与教授面对面深度交流,听取更多适合你的建议。

教授是普通人,不是绝对权威,不要盲目崇拜。希望你与教授平等对话,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教授是大学的重要财富,希望你要学会博采众长,积极参与不同教授主持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主动寻找和发现与自己契合或投缘的教授。祝愿大家在这四年大学生活中收获越来越多的教授朋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会自主、学会规划 求是学院代表江全元教授

大学的魅力,在于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这里你们要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你们要学会自主: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你们还要学会选择: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朋友;你们更要学会规划: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

在感恩中立大志、做大事 工学部代表叶志镇教授

当今社会,工科技术很重要,“神十”上天,船舱由特殊材料制成,需要特殊设计与制造,需要动力与控制,落地时需要特殊保护伞等,这些都是重要工科技术;建造跨海大桥、高铁等项目更需要工科高科技。现代工科也需要理科支持,需要人文、法律、医学和农学知识支持。

我希望大家感恩、立志。不管你们来自何方,现在一起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浙江大学读书是幸运的。要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在感恩中立大志、做大事。

希望大家求是,勤奋。天下掉不下来馅饼、没有免费午餐;要成为卓越成功人士,从求是出发,勤奋是正道。要有强壮身体和乐观精神 校友代表许瑞明教授

我希望同学们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建立独立的人格。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大部分人首次离开父母,难免想家;没有了为应付高考的学习方式而突然多了很多自由,难免惊惶失措。克服这些困难是你走向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你们要学会正确的判断能力,无论是学业上和生活上的;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同学们能考上浙大,在中学里肯定都是优秀学生,是家长和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会发现周围的同学比你更优秀。这不是一个失落的时候,这说明你上的大学很好,更是你发奋提高自己的机会。不要让你自己成为圈子里最聪明的人。

同学们进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学精某一方面,但同时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的锻炼。很多同学离开大学后从事的工作不见得与所学的专业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却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以我为例,我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学的是物理,但是我现在从事的是生命科学研究,在科研管理方面又涉及数理化天地生各个方面。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广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

大学生活是为了今后进一步深造和走向社会做准备,是人生征途的起步,需要一副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是汗水的结晶,强壮的身体和乐观的精神将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加潇洒。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人间天堂”这个优势,积极主动地强身健体、充实精神。

林建华校长在重庆大学201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在重庆大学201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林建华校长发表题为《相信重大相信未来》的讲话,林校长希望广大研究生们在重大美丽敦厚的校园中,学习创新,学习融合,也要学习独处静思。希望大家享受这里每一天的雨露阳光,珍藏这里每一次的心动时刻!亲爱的同学们:

重大欢迎你!今天是你们的重要日子,期盼、兴奋、挑战、些许的离愁与陌生交织,生活已然翻开了新的一页,祝你们在重大生活充实、快乐!在这个相聚的日子,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今年三月份,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了艾奥瓦州立大学,并发表了一个讲演。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由于我曾经在艾奥瓦州立大学学习过,另外他在讲演中讲到中国,所以引起我关注。拜登讲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尽管中国每年都培养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因此中国只能依靠别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模式做事情。拜登的讲话只是当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之一,不足为奇。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有各位——中国的年轻一代,未来中国的脊梁,我们的确应当警觉和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当担当起什么责任?这也许是你们在重大的岁月里,要和我一起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

人们常常把创新看成是少数精英的事情,实际并非如此。创新可以是伟大的发现,也可以是持续的改善,是对自然的征服也是顺应!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氛围,人们浸润其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引领着人类文明蜿蜒前行。创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世代生息,不乏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代,当然也有万物沉寂、因循守旧的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创新”是我们实现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和民族呼唤创新,也期待着更具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创新最好的朋友是兴趣。无论是在重大学习,还是将来在某个领域工作,你们一定要不断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当你在人迹罕见、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苦苦求索时,兴趣是陪伴你的朋友;当你取得进展和进步时,兴趣会分享你的喜悦和愉快。

创新的最大敌人是盲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很容易被环境、舆论和周边人的思想观点左右。人们不希望离群索居,更不希望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因此,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别出心裁的创新创意常常会淹没在碌碌的平庸之中。与此同时,社会的浮躁可以侵蚀我们的理想,急功近利的评价会诱使我们追逐名利,沾沾自喜的心态也会让我们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有志的创新者应当像勇敢的攀登者那样,深入人迹罕见的森林山川,攀登无人涉足的奇峰险境,去领略无人能及的美景。

创新的永恒原则是求真,且永无妥协。这原则将锐化你对真理的触觉,激发你的潜能,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静心前行。创新只有以求真为原则,你才会做到张弛有度,取舍有道。有人说:“人只有两种境遇,一是与他人共处交流,二是独处静思。前者被认为生存之道,后者是立足之基。静思是一内心整合过程,使其清醒看世界,理性看自己”。在重大美丽敦厚的校园中,学习创新,学习融合,也要学习独处静思。希望大家享受这里每一天的雨露阳光,珍藏这里每一次的心动时刻!未来终有一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最难忘怀的是母校,无保留的才是青春!

时间过得飞快,记得一年多前我刚来到重大时,正值圣诞,我能理解此刻你们离家后的心境,重大会成为你新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向亲人们道别:珍重、再会!让我们一起,相信重大,相信未来!

第五篇:浙大校长潘云鹤的两个谜

他原来是学建筑的,为什么现在却成了计算机专家?他忙于搞计算机研究,还能当好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

编者按:不久前,我们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全国的很多所大学里,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在担任着校长职务。这个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本报为此特别派出记者,奔赴杭州、北京、南京等地,对他们中的几位进行了采访。这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

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曾说过一段关于天才的话。他说,世界上的天才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型的天才,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能达到一个令人仰止的高峰,譬如巴金。另一种是球型的天才,他的能量可以向四面八方辐射,在很多学科里纵横驰骋,譬如郭沫若。

在采访潘云鹤的过程中,这位浙江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给记者留下了一个强烈的印象:不管他本人是不是那位教授所说的那种球型的天才,至少他会在信息领域造就一大批这样的天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解开了他的两个谜,答案就自然出来了。第一个谜:学建筑的成了计算机专家 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潘云鹤被分配到湖北襄樊钢铁厂,搞了一段时间的机械设计工作。两年后又调到市科委,由于工厂需要干部,他又受命到工厂蹲点。在这里他开始了电子技术的系统学习。工厂搞数控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他这个学历最高的大学生便被迫带起了头,一步一步从二极管、三极管学起。数控信息技术搞成功了,这个年轻人引起了市领导的注意,在科委干了一段电子技术的推广工作以后,年仅27岁的他被任命为市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论语》有句话叫“君子不器”,意思是说有成就的人不应当像一件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年轻的潘云鹤所做的正好印证了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所言不菲。他对自己是怎样在工厂、机关、科研所做出这些成绩的,并没有多说,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背后的艰辛。也许正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他感觉到了拥有广泛的知识对科学工作有多么重要。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这时,29岁的潘云鹤已是襄樊市科委主管业务的副主任了。“我的兴趣不在当官,主要是不习惯开会。”他笑着说。因此,这时他走出了对自己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步:报考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至于为什么在建筑和计算机中选择了后者,还有一个简单的原因:浙江大学当时没有建筑学的硕士点。而对于他的母校所在的上海,他觉得那里“环境不太好”,也许是更喜欢家乡杭城美丽的自然风光吧。潘校长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对于学过建筑设计,搞过机械设计,初中毕业后又学过美术的他来说,真是驾轻就熟。

第二个谜:想做学问却当了校长

他是一个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计算机专家;也是一个勤勤恳恳,业有所成的一校之长。他的时间表上,一周至少有五天在处理校长这边的工作,科研时间只好从剩余的时间中挤了。

对于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担任大学校长的现象,潘校长认为这正体现了信息科学地位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作为处于各学科中心位置的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趋势越来越强,结合面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专家当校长,对学校的整个信息化建设无疑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科研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关系来看,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更何况,对一个勤奋的人来说,只要肯挤,时间永远是没有穷尽的呢。

接下来,潘校长向记者介绍了浙江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一些情况。从信息学专业的角度看,浙江大学已经有了很强的力量,在九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五个可以说与信息学有关:CAD与CG、工业控制、生物医学工程、光学仪器、电力电子(通过电子技术控制能源,比如UPS)。各实验室中除了有优秀的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外,都还有一个很强的集体科研攻关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浙江大学也有一系列的动作:INTERNET将继续向学生宿舍和家属区进军;同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后组建十多平方公里的大校园网;INTRANET也初步形成,各个实验室、系的主页都向外发布;校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连通,对公众开放……

而浙大的计算机普及教育同样也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对非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抓得很紧,潘校长自己也曾搞过BASIC语言、数据结构等基础学科的教学;INTERNET已连到了学生宿舍;学生中自己买计算机的比例也很高……

有意思的是,潘校长在业余时间里很少碰计算机,家里的一台电脑也主要是夫人用来搞AUTOCAD,偶尔让初中的女儿搞一搞文字处理。他自己平时也就顶多收一下E-mail。对于搜集资料,他仍然以各种报纸、杂志等纸介质为主,对目前正当红的Internet反而用得很少。“一种东西搞得太多有时感到是一种负担,希望换一种方式,用另外一种手段。”他如是说。潘云鹤:男,汉族,1946年1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0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1年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1年被国家科委表彰为在“七五”期间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 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下载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大校长任命风波的本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未来而学习——浙大校长2016开学致辞!(最终版)

    为未来而学习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 (2016年9月) 亲爱的2016级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九月杭城如诗如画,充满江南的韵味。几天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州,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全球领袖......

    浙大校长杨卫开会玩牌带给我们的反思

    浙大校长杨卫开会玩牌带给我们的反思近日,浙大校长杨卫开会玩牌遭偷拍,被指教育不行玩牌在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本是一件小事,不会招致批判,但是对于一个公众人物,一名名校......

    竺可桢校长是怎样把浙大办成 东方剑桥 的

    竺可桢校长是怎样把浙大办成 东方剑桥 的 下篇:当年浙大是不是真的已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了作者:■文/杨竹亭我们浙大通过李约瑟在英国的宣传被誉为“东方剑桥”以后,当年的......

    浙大校长和13位教授推荐的通识书单

    浙大校长和13位教授推荐的通识书单 【校长推荐】 @林建华 推荐书目:《五千年犹太文明史》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著,蔡永良,袁冰洁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犹太民族是很独特的。......

    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任命大会上的讲话[推荐5篇]

    再添举措 鼓足干劲 奋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第二轮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聘任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

    浙大校长杨卫在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梦想——杨卫在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在这充满热情的盛夏之夜,在晚风轻拂的启真湖畔,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在此......

    浙大校长杨卫在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杨卫在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新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人的一生中,真正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并不多,但我敢肯定,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今晚,乘......

    浙大校长和17位教授推荐的浙大最“接地气”书单

    浙大校长和17位教授推荐的浙大最“接地气”书单 校长推荐@林建华推荐书目:《五千年犹太文明史》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著,蔡永良,袁冰洁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犹太民族是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