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8: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是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攻坚之年,也是必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年。政策法规、体育艺术卫生和教育外事工作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和精神实质,在去年良好工作局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从服务科学发展的大局、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对外开放的战略全局思考、谋划和开展工作。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关于政策法规工作

政策法规工作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按照积极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加大改革、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分解任务,全面提高服务党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狠抓教育立法。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要力争提请审议一批法律法规草案。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和《考试法》的审议工作,力争《职业教育法》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配合制定好《校车安全条例》。完成《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起草工作。二要启动一批立法项目。会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启动《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工作;会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学位条例》修订工作;会同全国妇联推进《家庭教育法》起草工作。三要开展一批立法项目的调查研究。组织开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终身学习法》等立法项目的立法调研工作。四要落实好《教育部规章立法规划(2011—2020年)》,研究制定《教师申诉办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国际学生招收和管理规定》等规章。五要加强对地方立法的指导。推动地方加强地方教育立法工作,加快完善与国家配套立法的进程。

2.大力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努力提升服务党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一要重点加强政策研究,及时向党组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意见和建议。更加重视组织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更加重视定期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调研分析;更加重视对重大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分析、评价。二要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的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广大师生、基层干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和经验。三要全面提升文稿起草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各类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3.全力推进改革。一要进一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施《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高校章程制定工作试点,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研究制定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总结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同模式。全面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推动学校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二要进一步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推进公办学校多种形式办学、体制改革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指导意见。三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办、评分离。起草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探索中央部门如何管理教育和学校、地方如何统筹管理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政策、路径。

4.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把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工作作为提升教育行政管理公信力、执行力的重要措施。一要加强依法治教顶层设计。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若干意见》。推动最高法院出台审理教育案件的意见。探索适当扩大行政复议受案范围,规范行政复议程序,不断增强行政复议在处理教育纠纷和维护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推动下放和取消一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抓紧做好有关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取消后的文件清理和理顺监督管理工作。三要大力加强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执法力度。要通过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为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各地重视和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地方开展教育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5.大力加强普法和依法治校。把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作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实施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推进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研究制定学校校长、教师法制教育大纲。二要实施法律进机关,完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制教育制度,组织编写《教育系统公务员普法与依法行政读本》,在5年内完成对机关公务员基本法律和教育法律知识的轮训。三要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四要不断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建立全国教育普法的公益性网站,推进教育普法基地建设。

二、关于体育卫生艺术工作

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事关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要按照“全面加强、推进试点、狠抓落实、加强指导”的思路,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1.全面加强体育工作。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把加强体育、提高学生体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一要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召开全国落实中央7号文件经验总结、展示和宣传会议。继续组织开展“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和“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展示活动,大力推广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普及、锻炼价值高的体育项目。举办好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二要切实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加强监督检查。三要加强学校体育课教育教学。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标准,举办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召开“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推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深入开展。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研制下发《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意见》,召开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四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继续做好“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和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培训。

2.全面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一要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研究制定不同规模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设施配备要求,研究制定不同供餐模式准入及管理要求,研究制定学生营养改善监测方案,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二要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工作,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三要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推动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开展“我爱我的眼睛”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学校卫生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指南和工作规范。

3.全面加强艺术教育。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一要大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配齐和器材达标工作。修订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二要大力加强学校艺术教学。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推进高校音乐学、美术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要大力加强艺术教师培养培训。继续组织好“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举办全国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和省级教研员培训班,组织开展“送培到地方”艺术教师培训。

4.全面加强学生国防教育。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制定加强和规范学生军事训练经费的意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学生军事训练基地管理办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学生军事训练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国防教育纲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

三、关于教育外事工作

教育外事工作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大局。教育外事工作要紧紧围绕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改革,注重体制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着重做好五项工作。

1.着力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按照“官民并举、双边多边互动”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巩固中美、中俄人文合作两大支柱,丰富中国与东盟、东北亚、非洲、阿拉伯、拉美、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推动建立中国—欧盟人文交流机制、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积极落实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实施好“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拓宽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领域,积极落实教科文援非信托基金项目开展工作,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工作。积极做好与港澳,特别是对台的教育交流与服务工作。

2.着力提升孔子学院品牌和影响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批示,制定孔子学院十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积极拓展孔子学院功能,把孔子学院建成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实施国际汉语教材工程,制定《国际汉语教材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专职院长和教师队伍,加强本土教师培养培训。启动示范孔子学院建设。办好网络孔子学院。

3.着力创新双向留学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办好10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争取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制定《国际学生招收和管理规定》。继续推动高校进行国际课程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展全英文授课的国际课程。进一步完善出国留学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组织实施好2012年选派16000人的计划和安排。改革派出方式。加大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资助和奖励力度。构建留学人才出国留学、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立体平台。

4.着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研究制定新时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导向,将中外合作举办的本科高校纳入高等学校设置总体规划。鼓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范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支持地方开展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改革试点。成立全国中外合作办学专家评议委员会。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和违规通报制度。全面开展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评估工作。鼓励国内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高校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工作。

5.着力提高留学生服务与管理水平。教育外事系统要按照中央以及部党组的要求,把维护稳定、创建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当务之急。不断提高留学生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协调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2日第3版

第二篇:郝平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6:

郝平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一、充分认识教育外事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性

(一)教育外事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大格局、外交大战略和外宣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

一是教育外事工作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互派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了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教育外事工作成为国与国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教育外事水平决定人文交流、公共外交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去年中俄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了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闭幕式活动,中俄教育交流极大地巩固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人文社会基础。又比如,刘延东国务委员去年访美期间提出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开辟中美关系新境界的构想。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决定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人员。中美青年学生的交流必将为中美关系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和力量。

三是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也是全球竞争的新领域。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做好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四是教育外事工作在抵御西化、分化中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国际敌对势力与“藏独”、“东突”、“法轮功”、“民运”等势力相互勾结,对我政治制度、人权、民族和宗教等领域进行攻击和破坏。教育外事工作处在抵御西化、分化的前沿,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责任。

五是金融危机形势下欧美教育所发生的深层变革给我国教育外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欧盟一体化加速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欧、美、日、俄、印度等国纷纷制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各国都在抢占科技前沿和尖端人才的制高点,为“后危机时代”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竞争。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我国教育外事的繁荣发展,教育外事工作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形势下,教育外事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语言文字工作事关文化传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都很重视。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还有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语言文字往往能引领时代风先、促进社会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推进,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的各国文化和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对国家和地区来讲,语言文字还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目前,语言文字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新疆发生的“7〃5”事件和西藏发生的“3〃14”事件,更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和“双语”教育工作,为巩固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科学研究政策、科学制定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治教,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需要深入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准确把握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和新任务,集中力量研究提出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立法和执法工作,创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教育行政执行力,需要依法维护学生、教师、学校、校长等主体的权益,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统筹兼顾,进一步推动教育外事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法规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教育外事工作。当前教育外事工作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育外事工作还缺乏长远规划和运作策略;二是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对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重视还不够;四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足。

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要以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以配合国家外交总体战略为取向,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以推进人文交流合作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国内国际,注重内涵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在工作内容上,要在注重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学习借鉴教育、文化、科技等先进成果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主导相关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应有声音,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工作主体上,要从倚重政府推动,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发挥学校的作用,突出民间性,使学校成为政府外交格局的重要部分和公共外交的活跃力量。在工作方式上,要注重整体策划、整合资源,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由一般交流向深度合作发展,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

(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政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坚持主体化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推进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领域,加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力度;巩固“行政推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全面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坚持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质,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增进历史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着力在落实中央要求上下功夫,把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着力在体现群众意愿上下功夫,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真实想法,把教育政策法规工作真正建立在丰富的调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着力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上下功夫,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法律法规草案;着力在遵循教育规律上下功夫,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关注各国教育政策和法制发展趋势,把教育政策法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教育外事要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09年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重点做好八项工作。一是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为契机,认真做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长期发展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二是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评估试点。三是丰富人文交流的内容,促进教育领域的广泛务实合作。积极推进设立“中美人文合作委员会”。精心做好俄罗斯“汉语年”。办好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及中国与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亚洲——太平洋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四是加强对出国留学的引导和服务。召开全国出国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出国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政策及工作措施。五是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接受美国10万学生来华留学方案。六是着力解决教师、教材、教法问题,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建设一批示范性孔子学院。七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窗口,做好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欧盟的交流。八是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二)语言文字重点抓好六件事。一是做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二是持之以恒地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三是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这项工作已列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工作安排。四是组织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中语言文字方面的两岸合作项目,启动中华语文工具书编纂工作。五是加强语言文字网络系统建设,搭建语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国家汉语汉字学习的平台及汉字资源库”项目。六是启动《外文使用管理规范》和《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项目。

(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准备工作和筹备召开改革开放后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二是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发展理论实践重大问题、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国外教育政策的研究,注重总结各地教育改革经验并参与宣传推广工作,提出教育决策参考建议。三是抓紧做好教育法律法规起草工作,完成《职业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起草工作,继续做好《教育督导条例》和《考试法》的修改工作并推动尽快颁布出台,启动《教师法》等修订工作。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依法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五是完成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愿意为大家竭诚做好服务,共同把教育外事、语言文字和政策法规工作推向前进!

第三篇: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3日)

胡锦涛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新中国教育的6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60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些重要结论弥足珍贵,已经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得到体现,更要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牢牢把握并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有力迎接挑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我们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里,我想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责任,积极推动建设覆

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要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优先发展教育合力,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更加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要积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促进教育公平,要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师发展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绩效考核,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力戒浮躁,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三、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第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抓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制度

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协调性、实效性,建立健全统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推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第二,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鼓励和支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完善相关政策,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三,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改进领导方式,发扬校内民主,开放社会监督,以优异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信任和支持。

同志们,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世纪。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讲话

刘延东 2014年11月6日

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教育战线落实四中全会的一次重要会议,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总目标,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依法治校,依规治教这两个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保障,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体系方面,教育领域的一个体现,因此我想我们学习和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也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破解我们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障碍,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自从1978年我们推行研究生制度以来,以质量为主题来召开全国性的会议,这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会议必将对于我们落实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统一认识,深化改革,把提高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应该说去年的三中全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们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全面的深化改革,今年的四中全会,我们强调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设,所以我觉得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听了五位同志的发言也是很受启发。今天我讲三点意见。

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质量稳固提升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进行的。

1978年改革开放,研究生教育也是那年开始创立的。36年来,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现代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以我们国家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研究生教育的大国。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类型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并重的这样一个培养格局,新增的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1500多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3400多,专业学位授权点3600多,培养了博士22万人,硕士212万人,可以说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持续增强。另外,高校有500多个学科进入了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前100名,前1%排在了全球第六。有50多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同类学科的前列,部分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此外,我们国家和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的互认的协定,合 作办学的项目达到188个,来华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比2009年增加了两倍多,可以说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出现了四多的现象:来读学位的越来越多,读研究生的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学生越来越多,读自然科学的越来越多,出现了这样一个好的趋势。

去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确立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强调四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发)这样一个总体思路。一年来,各项工作协同飞进,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学位的授权体系日益健全,主动服务国家需求面向科学前沿。不断优化学科和类型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亦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简政放权、激发活力、确保底线、维护公平这样的总体要求,取消了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一批审批事项,构建起以政府、学校和社会这种新型关系为核心,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这样一个治理体系。

二是建立了学术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鼓励培养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特色,自主的调整学位的授权点,还增强了学科管理灵活性,取消了二级学科设臵的备案,培养单位可以 自主设臵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去年,全国自主设臵了402个二级学科和51个交叉学科。这些学科主要是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或者学科发展最活跃的一些学科,比如像网络安全、社会管理、生物信息、量子电子设备计算等这些方面。

三是改革专业学位授权审核。成绩的第一方面是学术的授权的审批日益减少。过去把拥有学术学位的授权点作为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一个必要条件,现在取消了这个条件,允许培养单位直接去增设专业学位点,并且鼓励培养单位将学术学位点调整为专业学位点,所以一年来有103个学术学位点进行了调整,从而促进了培养单位的特色发展。这是第一点,学术的授权的审批日益减少。

成绩的第二个方面是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确立,也就是注意加强顶层设计在质量保障、学位授权点的提供、论文抽检等方面一共出台了6个文件,所以这项工作还是很扎实的,在一年多时间出了6个文件。这些举措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同,普遍认为标志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质量时代,这样一个质量体系有四大亮点:一是五位一体,实现了政府、学校、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这样一个情况。从过去以政府为主重视准入保障的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单位为主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的体系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完善了从过程到结果全方位的保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二是重心下移,这也是一个亮点,也就是明确培养单位是质量保障的第一主体,坚持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从各个培养环节入手,来激发学生和导师的活力;三是特色发展,也就是在保障基本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培养单位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来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四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培养单位能够营造一个体现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按照更高的标准去争创业务。这是第二点,初步建成质量保障体系。

成绩的第三方面是培养模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这一年多时间我们系统推进了从入口、培养过程到出口这一整套。一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突出专业背景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察,完善了推荐免试,不再硬性规定推免的比例,打破了生源的壁垒,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励培养单位提高招生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扩大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的规模,招生人数占硕士录取总规模的比例,从08年的7%提高到今年的45%,专业学位的提升幅度相当大。二是改革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推动培养单位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例如有的培养单位主动邀请行业企业来参与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有的和企业紧密合作,互派导师,建立稳定的实践培养基地,有的调整培养内容,加强和特定职业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相衔接,特别是医教协同取得了巨大进展,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效衔接。现在我也管卫生,深感医生和护士的需求太大,下一步教育部要和卫生计生委好好研究一下。最近我看科协有一个调查,说我们每年医学生是60万人,但只有10多万人进入医疗行业,可是我们的医学生的生津拨款现在是最高的,文科好像是1万2,理工科是1万5,医学生是1万8,再加上现在我们搞这个临川医学,每年是3万元,医学生的培养财政补助是最大的,但是六分之一的人进入到我们的医疗岗位,全国医生总数才280万人,你要承担13亿6千万人的医疗服务,所以这个人才远远不够。按照现在的需求,起码要培养100万医生,200万护士。我们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到2035年前,我们需要50万最优紧张的情况下,行政经费压缩5%,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减,在这方面我们研究生教育投入和奖助的水平,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据统计2011-2012年,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达到了36%以上,对国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达到32.3%,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者中80%是国内的博士,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人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如清华的颜宁..北大的..中科大 的…

总的看,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展顺利成果显著,深化改革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基调,抓内涵,促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方向。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统筹谋划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强顶层设计,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推荐改革,财政部发改委推动投入机制改革,人社部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卫计委等六部门推进医教协同,中国科协、中科院和社科院共同推进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大幅度提高对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单位积极实施改革,大部分省区市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90%以上的培养高校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改革,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共识的不断提高。

在此对过去的日子里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借这个机会,向研究生战线的全体同志,向关心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第一个问题,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干了些什么。

二、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质量提升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 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空前地提升,研究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刻把握全球经济社会竞争新趋势,切实增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想从三个方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一,从历史地位看,研究生教育对实现国家战略,促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研究生教育在世界重大变革和科技创新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810年德国开创了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先河,把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紧密结合,很快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又借鉴德国的经验,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了现代研究生院制度,加强科学研究,到21世纪中叶,超越欧洲,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中心。日本在二战后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使大学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据统计近代以来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都是由研究型大学推动的,其中研究生教育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所以历史证明,人才的争夺从来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历史性的交汇,越来越多的 国家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把如何造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特别是高端人才,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奖助学金、出台优惠的签证政策、移民政策等方式来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像美国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法案和报告,07年是美国竞争法和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基石,以及去年发布的美国的创新法案,都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研究生教育的领先地位来吸引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和顶尖人才,所以去年美国的各国留学生是82万人,其中40%都留在了美国,所以美国是从70亿人中选人才,中国是从13亿中选人才。欧盟从99年启动竞争,千方百计增强欧洲研究生的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各国学生攻读他的博士学位,日本也在实施2013-2018年的五年的教育振兴的基本计划,主要就是吸引人才。

总的看,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创新体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吸引 力和培养能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形成优势。

第二,从肩负的使命来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进入了爬坡婆草的关键时期,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增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经济的面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的战略,基于极高的期望。从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去年两会总书记参加政协的科技组和科协组的会,到今年院士大会的讲话,还有去年的9月30号带着全体政治局成员到中关村去考察学习,前不久还在国际大会上发表讲话,影响很大。我国的技术人员达到4000万人,中国的教育也是了不得,我们1年的毕业生700万,再过十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8000万人,等于人家好几个国家的人口的总和。

在这方面中央高度重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也是多次进行讨论,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深改小组就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的问题,一个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所以中央现在就是研究在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到2030年我们重大的科技项目和 重大科技,我们的科改小组现在也在就这个东西广泛的征求意见,过去我们搞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今后到2020年前,到2030年前,我们要搞点什么,中央要求要做好整个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强中央科研项目财政资金管理不是一件小事,就这个文件我已经开了五次会,给克强同志汇报过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讨论过一次,政协常委会讨论过一次,政治局会讨论一次,这一个文件讨论了八次,我们一定要改变中央财政的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要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支柱,改变过去很分散的的建立一个平台,一百多个项目的状况,这个整合起来也很不容易,今后要有综合评估的专家库和专业机构来实施以及监督检查的体系,实现从产业链决定创新链再到资金链的纵向管理模式,把经济和科技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我想这些文件都是真招、实招、硬招。

总书记在会上讲,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给创新创造更广阔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可以说没有人才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教育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必须要主动的服务国家需求,为推动经济保 持中高速的增长,迈进中高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今天上午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克强同志讲到最近看的一本书《罗马俱乐部》,讲的当前从全球资源和能源来讲,很难确保全球人类都享受发达国家的这种资源,所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当前发达国家在社会资源享受方面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了,很难让其退回去。所以当前采取什么措施呢?最好是要减缓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因为这些国家原来没有高消费,因此可以慢慢提升水平,而中国经济的衰退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的衰退是减缓亚洲经济发展,减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克强同志表示看了这本书以后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在世界资源总量有线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减少亚太地区的消费来保证自己的高水平消费,而中国经济衰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由此可见,当前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态势还是非常激烈的,在这方面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重大责任。

第三,从面临的主要问题看,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起点低,近些年发展迅速,总体来说质量稳步提升,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 比,与肩负的使命相比,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的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客观的说,有些培养单位的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提高质量还没有成为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自觉意识,有些培养单位规模发展的冲动依然存在,在研究生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生源质量不佳的情况下,仍然把增设学位授权点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制度,有些培养单位不顾条件,仍然把增加招生指标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有些单位的“三无”导师(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仍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有些培养单位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薄弱环节,在论文抽检中已毕业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不合格论文的情况仍然存在,近年来我们不合格的博士论文在7%左右,甚至部分985高校不合格的比例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几年有多篇论文被认定为不合格。

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急需加强。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差距,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质量调查来看,我国博士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时代性和国际视野,培养单单位对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博士生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利用新视角和新方法,提出独特性见解和原始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三是质量保障和监督的力度还需加大。部分培养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导师育人和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出口把关不严,缺少有效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美国的博士学位完成率是很低的,工程类学科在65%左右,人文学科不到50%,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严格的淘汰机制。当前国内形势是进了大学就等于进来保险箱,部分学生在国内大学学习松松垮垮,到了国外就非常努力,压力很大。我们缺乏有效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还有就是学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人请他人代写博士论文,有的博士论文严重抄袭,有些高校存在学术腐败现象,套取科研经费数额巨大,最近反贪总局也讲到了这一点,而有的导师道德败坏,影响很不好。因此没有健全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度和举措,提高质量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来汇集和造就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形成新的高端人才红利,要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导力量,要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新的推进器,来集成世界文明之优长,兼具跨文化对话之视野,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 流贡献力量。(第二部分,既要肯定成绩,也要看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深化改革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当前研究生教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综合改革已经全面启动,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实现了重大突破,多部门协同推进改革的局面已经形成,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牢牢地扭住质量的核心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较大提高。在这里我强调7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的认识见仁见智,我想以下四个方面是必须把握好的:

首先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接近180万人,其中博士生近30万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关乎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也是关乎现代化教育全局的原则问题,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提出了要勤学、修德、明辨、足识的要求,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树立落实里的熟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把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创新精神、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新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2000年,在学规模为30万人,2010年,规模达到154万,去年,规模达到179万,研究生在校规模过去七年增长了6倍,从学位授予数量来看,美国2012年授予研究生学位数量92万人,我国2013年为64万人,其中博士5.6万人,总体上反映出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一个巨大需求,但是不可否认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一些培养单位也存在教育质量跟不上的问题。2000年-2009年这一段时间,差不多是两位数的增长,2009年以后就是个位数的增长,总体上在快速增长以后速度就慢慢减缓下来了。应该说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追求质量、内涵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今后规模的发展必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导师队伍的建设,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相适应,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基础上,稳步有序的推进研究生教育。明年研究生培养规模增速将控制在2.5%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增速将控制在2%左右。美国等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始阶段也是快速发展,90年代后期开始增幅就降下来了。2000年以后,美国增幅博士在3%左右,硕士在5%左右。三是解决好服务需求与优化结构的对接。没有良好的协作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从学科结构看,要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特别是一些国家发展急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从区域布局看,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紧密对接,从培养的结构看,要紧紧抓住就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合理衔接。现在部分学科的学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生物医学工程去年的就业率仅仅44%,现在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比如小语种培养人才不足(总理提到的,教育部应通盘考虑小语种的发展,希望今年年底前拿出方案)。

四是把握好既要借鉴又要弘扬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育既要借鉴又要弘扬。在北大的讲话上,总书记指出,世界不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丹佛,麻省理工和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20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史,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规格、标准和法律保障,质量保障机制比较健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否则就会水土不服,这些年来,我们自己也有不少好的做法,所以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教育规律,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研究生,这样才能使我国研究生教育真正的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

第二,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提升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要加强系统设计,注重个性培养,形成针对性强、更加灵活的培养模式。

一是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标准,目标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这是各方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现行的选拔制度不能有效的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术潜质和职业能力,导师的招生权落实不够,所以要认真的贯彻落实中央的《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不同标准改革入学考试的科目内容,注重实行分类考试,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专业素质和创新潜质,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注重建立申请考核制度,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综合评价,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入口。

二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学士学位的培养模式。要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教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培养,要加强课程建设,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不能为了学分拼凑课程,要强化课程的前沿性和系统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前沿性的满意度仅为61%,对课程提高创新能力的认可率只有50%,整体的优化课程体系需要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形成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改革,也就是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从具体环节入手,明确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和比例,专业学位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规范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稳定、规范的联合培养基地。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明确标准,健全协统机制,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四是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许多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规模超过了本科生的规模,这说明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也有16所高校研究生规模超过了本科生规模,世界一流学科是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研究生教育是其重要支撑,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应当把研究生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臵。通过推进改革,在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招生、课程学习、学术训练、实践教学、价值观培养、能力培养方面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应该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来带动整个国家研究生水平的提高。

第三,大力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总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对导师提出了“四有”的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的导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责任心不强,不关心学生,论文指导不够,没有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人和育人的关系颠倒,学识自律不够,和其他的学术不端行为。虽然这些问题是个别的、少数的,但是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这里,应当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个单位一定要把导师队伍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臵,调动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要改革评价机制,防止对科研充满热情,对教学不够积极的行为。要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到对导师的评价。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其次要提高教学指导能力,这是做好导师的基础,并不是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就强,指导好研究生也是一门学问,所以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支持学术交流和访学,重视发挥导师团体的作用。

三是强化学风、师风的建设。学风师风直接关系研究生成才成长,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用巨大,所以学校、院系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要把学风的教育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入学教育、课程学习、学术训练、实践教 学、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论文评阅各个环节上都要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学风教育,要把学风教育做实做硬,还要建立强硬的青年教师导师的定期培训制度,督促导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言传身教,把更多的精力融入到对研究生的培养之中,来强化导师对学生学风教育的职责,要把学生的学风情况作为导师考核的要素,要本着名师出高徒的思想,建设一支造诣精深、德学双馨的导师队伍。

第四、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主体,所以我们要加快培养单位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要科学的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单位必须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的对象来明确研究生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类型、规模和结构,制定和本单位办学水平相一致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按照建立健全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培养单位要参照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规范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有效的执行。发挥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自我评估制度。培养单位要定期开展研究生教育自我诊断式的评估,第三方评估,国际评估这些方面都要做好。总的来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学 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来更好的确定和办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估标准,同时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与评估,通过评估来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要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学位的授权点,优化学科的结构。

三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平台。培养单位每年要主动向社会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建立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调查研究生对学校、院系、导师人才培养的情况,开展质量的跟踪调查,同时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地改进培养质量。

第五、切实强化外部的质量评价和监督。

从国际上看,模式大致分三类:一是以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例如美国;第二是以政府监督为主导,例如法国、俄罗斯;第三是以政府授权的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例如英国。这些模式各有所长,我们要博采众长,要构建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规定的质量监督体系,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学位委员会过去是与学位授权、审核为重点,现在要转移到以学位授权点的结构优化和质量监督为重点,要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快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要改革学位证书的制发管理办法,来激发办学的活力。同时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管理和监管的职责,对于不能保证质量的要坚决撤销学位授权点。

二要完善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制度。要以培养单位自 我评估为基础,要设计自评与抽评相结合的制度,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建立强制退出机制,恢复动态过程。

三要建立绩效拨款制度。要加强财政拨款与教育质量有效衔接的制度,对主动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与奖励。要鼓励高校自主推进改革,办出特色。

四要加强第三方的监督。要培养独立、科学、公正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起政府、高校、第三方协同配合的监督新机制,政府和高校要加强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合理的干预。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监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定要切实的负起责任,强化标准,明确导向,真正把质量保障监督做实、做到位。

第六、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落实四中全会的精神,四中全会描述了法制中国的蓝图,特别强调要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和对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生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制度,完善规范,明确标准,强化监督。这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要使得每项重大决策都有法律依据,确保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在法制的轨道上顺利推进。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

一是要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通过的学位条例 是新中国教育领域的第一部法律,30多年过去了,不少内容已经明显的滞后,所以亟需加快修法的进程,制定时主要针对学士学位,现在专业学位的发展还没有法律支撑,因此学位委员会应该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要构建系统完整的法规体系。

第二,要切实依法治教。严格履行中央、地方和培养单位的法定职责,推动学位授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大区域统筹,扩大办学自主权,健全学位的争议多元解决的机制,使各个层面的权力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

第三要简政放权,该放的要坚决放下去,该管的要真正管好,教育部取消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研究生院审批等7项研究生教育行政审批和评选事项,在这里同时强调,简政放权不仅要做减法,该放的放,同时也要做加法,要把一些关联性的事项打包起来,争取一个窗口或者一个平台就能解决,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以上举措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符合规定的治理体系,还要强调,国务院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研制,希望教育部要高度重视,及早的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十三五”规划。

第七、要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显著特征。在我们国家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今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义更 加重大,这种国际化不仅仅是要向别人学习借鉴,还要走出去,增强我们的话语权和软实力。

一要重视世界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也就是要筑好巢,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师资来源的国际化,同时又要把好关,真正汇聚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

二是深化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研究,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要吸引和留住国内顶尖的本科生,好的大学好的学科要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重大项目,我们要成为领导者和规划的制定者。

三要扩大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的规模。到2020年,在华留学生将达到50万人,要建立更灵活的招生制度健全奖助体系,吸引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攻读,要改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营造多元文化。

四要要参与人文交流。现在中央把人文交流作为政治互信、经贸互利,人文交流是我们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之一。

这几年已经建立了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我们已经同五大常任理事国和欧洲建立了人文交流的高级别的交流机制,这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起到了一个示范和推动的作用。例如中欧的人文交流,与欧盟28个国家加强交流,在当前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退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培养有好的社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来的高等教育交流,科技人员、教学人员、教师的交流是机制框架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通过人文交流的框架推动更多的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学术合作,为提高我国的研究生质量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志们,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团结在党的周围,日益进取,攻坚克难,开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重要贡献,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心得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心得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振奋人心的事。温总理在会议上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次讲话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加凝聚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爱。

总理说: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应是一桶水,应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有活力,才能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交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不应局限于所教教材,还应该读各种各样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才会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学生.抱着一种务真求实,乐观上进,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首先,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靠悟得而乐教;靠提升业务、优化效果来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再者,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下载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郝平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刘延东国务委......

    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6日) 刘延东 今年是“十二五......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刘延东)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刘延东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很成功。正如与会同志所概括的,这次会......

    刘利民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利民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基础教育战线完成了一项载入史册的历史任务:历时18年的“两基”国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建立......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 江泽民 同志们: 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很重要。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

    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2日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月24日)袁贵仁同志们: 2011年对于全国教育工作来说,至......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 这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党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贯彻落实《中......

    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上午,xx召开了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去年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