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校发展须加速校长的专业化成长
校长的专业化成长与学校内涵发展初探
普陀区希望小学 臧德周
内容摘要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要成为团队的引领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应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和智者。学校的内涵发展就必须加速校长专业化成长,锤炼校长的管理能力,促进人性化管理,形成合力,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
关键词 学校
发展
校长
专业化
目录
一、学校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校长的专业化成长
……………………………1
(一)规模发展阶段
………………………………………………………1
(二)内涵发展阶段
………………………………………………1
二、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2
(一)校长是团队的引领者 …………………………………………2
(二)校长是团队的服务者
………………………………………2
(三)校长要是团队的智者
………………………………………2
三、加快校长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3
(一)要锤炼管理能力促学校特色发展
…………………………………3
(二)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 …………………………………3
校长的专业化成长与学校内涵发展初探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已经成为教育界专家学者、业内同行的共识。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校长的管理理念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一个好的校长的成长则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就必须加速校长专业化成长。
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专业化成长
通常学校的发展大都要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规模发展阶段;第二是学校的内涵发展阶段。
(一)规模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1)学校规模的扩张,校际间的合并,学校占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等;(2)校园环境的变化,学校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校园马路的修缮等;(3)各种主题活动或节日在校园中频现且规模越办越大。
(二)内涵发展阶段 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因此,校长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清醒地认识到:规模发展是必要的,但如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校长要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
反映方式,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只有走这样的学校发展道路,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的精神家园;家长向往的校园。
二、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一)校长是团队的引领者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校长应成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人文、自然科学及社会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知识的获取要求校长首先应立足校情,转变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盲从、盲动。好的校长应将自己定位于教师团队的引领者。校长要确定明确的教学思想、办学目标和管理思想,找准自身角色和学校定位,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去攻坚克难,不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二)校长是团队的服务者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告诉我们,一位管理者并不是一位高高在上令人敬而远之的指挥者、命令者,而是一位有服务意识的亲切慈祥的“公仆”。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更应该是老师的“公仆”,前者重在“引领”,后者重在“服务”。校长是“服务者”,就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校长不仅要把自身定位成一个“服务者”,还要把学校打造成面向社会的“优质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三)校长是团队的智者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告诉我们,校长身上必须具有管理智慧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是专业化成长校长的必然要求。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主要表现在:发现
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及时处理问题的机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因此,校长的艺术管理还需努力提高自身作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正确运用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公正严明,审慎用权,秉公执法,不避亲仇,擅长授权,避免专权,民主管理,和谐相容,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以促进学校发展。
三、加快校长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一)要锤炼管理能力促学校特色发展
加速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锤炼四种能力:(1)信息获取能力。校长没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其决策就可能滞后于学校的发展,滞后于教师成长的需要;(2)协作能力。校长不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就不能较好地调动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教师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的办学理念就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也就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型学校;(3)反思能力。校长不具备一定的反思研究能力,就没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及判断力,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可能引导教师去反思、研究教育教学;(3)创新能力。校长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个性就不能得到张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就不能充分体现。
(二)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只有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理念,才能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真正把学校做强做优。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摈弃制度,相反,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并达到民主管理的效果,使校长能够从对人的管理转化为对制度的管理。显然,当教师有纪律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层层管辖;当思考负责任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制度的约束;当行动有理性的时候,就不再需要更多的掌控。落实人本管理的关键应是既关心所有人,更要
关注几个人。关心所有人,就是关心教师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关注几个人,就是特别关注有个性的几类人。一是最优秀的教师;一是最落后的教师;一是想成长但处于瓶颈的教师。校长只有切实做到“以真心留人,以管理留人,以待遇留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促进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与巩固,最终创造和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认识到,校长在学校要发展中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必须认识到校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校长的专业化不仅仅是校长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育改革的需求来看,校长专业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校长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对学校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加速校长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3期
[2]中小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2009(9)
[3]吴景寅.好校长既要善“管”还要善“导”.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0,09.[4]《校长应成为教育思想的领导者》(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校长论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文档
《实施新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专题讲座
津市二小严钦生
老师们好:
工作辛苦了!
课题研究工作一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我们的省级电教课题即将结题,本学期我们组织学校部分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并联系学校实际,反复讨论,确立了《在新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并在常德市教科所、津市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该课题的实施者,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了解该课题的相关情况,下面,我就确立该课题的原由、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含义、以及我们的教师如何提高、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提倡教师队伍专业化?
1、责任重大: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人的事业,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家庭的走向以及个人的前途。因此,为了更好的肩负教育的责任,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他们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天底下最好的老师,能接受天底下最优质的教育,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择师风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然界“优胜劣汰”的原则,告诫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长、孩子提供优质、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新的课程结构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要更多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在小学开设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新的课程内容要求改变过去的繁难偏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需要,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实施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因此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行为和方法,转变角色,教师不只是知识占有者、传递者,还应当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我们地区实施新课程已经近三年了,现在,我们仍然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专业水平明显的滞后于新课程对教师要求,比如,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等。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究竟什么是“教师专业化”?说法很多,概括地讲,可以理解为: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是专业。但教师是专门职业,教师的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1、国家对教师任职学历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有学历要求);
2、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国家有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4、国家对教师有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5、教师要有专门的专业素质,而且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工作的要求。
对于前面的四项,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专业素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在国内外讨论得很热烈,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我们比较赞成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所以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看法也不尽一致。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认为新世纪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以下几种能力:娴熟的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关于教师的专业情意,一般认为可以归纳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三部分。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前者是教师基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后者是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按照教师专业素质构成要求,显然成功的教师应该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崇高的专业理想,高尚的专业情操。
三、教师怎样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1、要主动,教师的主动性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2、要坚持螺旋上升的原则,做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
(1)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只有坚持自主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堪为人师。
(2)我们是一群勇敢的实践者,面对新课程,一部分教师有畏惧感,放不
开手脚;也有一部分教师,做观望者,认为实施新课程应该是那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打“头阵”,自己只要在后面呼应一下就行。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是新课程的践行者,我们要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轰轰隆隆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
(3)我们要争做研究性、反思性教师。实施新课程,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模式,即使有一些,因为地域、学情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不能生搬
硬套,因此,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要加强研究,其实,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有更多的“临床经验”,更有利于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善于加强反思,以此不断提升自身实施新课程能力。
四、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怎么促进教师专业化?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应当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那么,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会采取哪些有利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
2、教科室要加强对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力指导和科学管理。
3、强化教师培训,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力军,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下力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个学期,我们要增加外出学习教师人数、也要多聘请专家到我们学校讲座,同时,我们也要抓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我们一方面主要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学习,促进同伴互助,另一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我们要使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通过培训我们要帮助教师搭脚手架,把理想课程转变为可操作的实施课程;通过培训我们要把国外的经验、外地的经验本地化,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吸收。在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要积极帮助全校教师实现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转化、内化过程。
4、注重课例研讨,本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思想,我们要为积极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一堂公开课,虽然当时累一点,但过后感觉得到的收获确实不少。因此,我们将会多组织课例研讨活动,比如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比武课等将成为我们每个学期的教学研讨活动项目。另外,每个学期,我们还要组织优秀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日记、优秀课件、教学基本功等评比活动。
5、加强制度建设,我们要不断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教研、课改、奖励、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
第三篇:教案反思的新作用---加速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教案反思的新作用----------------------加速自己的专业化进程
教师作为一门特定的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专业属性和专业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通常说的“教师专业能力”,他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专业成长的支撑点。
1、对比预设教案与生成实况看新的学生观
将预设教案看成“看不见的手”,支配我们教师与学生围绕它转,课堂必然成为“教案剧”的舞台,知识技能容易达到,但是,学生全面发展可能很难实现。那么我们就要更好地估计和预测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达到“以教促学、以学定教”。
2、对比预设教案与生成看新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观决定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课堂观、教学观,其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同。在教案反思和研究中,可以对照预设与生成的一致程度,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观、调整我们的基本理念。
3、对比预设教案与生成看好课的分析目的在教案的反思研究中,除了要关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还要反思好课的标准、评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实现更为全面评课的目的。
4、从典型教案到案例知识与教学智慧
教师的专业发展依靠实践性知识作为重要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以教案为载体,以教案的设计、实践、反思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研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师的案例知识,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篇: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成长规划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规划
一、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理清发展思路。
(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
1.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娴熟,专业情意健全。
2.教师结构与素质项目目标: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办学目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水平较高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具体项目目标有:
(1)职务结构:中级职务、初级职务结构到2007年比例为3∶2,争取2-3名高级职务。
(2)学历层次:2007年学校教师90%达到大专学历,其中本科达到50%以上。
(3)继续教育:100%的教师参与“十五”继续教育的学习,绝大多数教师完成学分90%以上,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007年,学校青年教师全部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4)骨干教师队伍:现在我校已形成了一支比例相当的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在2004-2007三年内县级骨干教师达到20-30%,市级认定的校级骨干教师达到10-20%。
(二)明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
1.引领阶段及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管理策略体系,绝大多数教师能自觉改进自己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2.拓展阶段及主要任务: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围,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3.成熟阶段及主要任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和教学改革实践的空间,使教师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以“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娴熟,专业情意健全。”为教师专业发展总目标,以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以一学年为一个发展阶段,以工作立项和项目措施为达标保障,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相统一,确保各种措施、立项、方案责任清楚、监控有力、落实到位,逐步完善教师反思策略管理策略框架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
二.实施“三项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健全教师专业情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内容。
1、建立、健全“五维”师德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文明执教的制度建设,使教师通过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进而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2、落实“三风”建设,创造奉献的环境和氛围。
(1)把奉献做为校风、学风、师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2)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创造奉献的环境。
(3)完善奖励机制,创设奉献的氛围。
(二)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培训工程以全员培训为重点,突出骨干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着眼点,突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专业技术能力为落脚点,搞好学校教学基本功培训;以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出发点,使继续教育工作有质量、有效益;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执教的综合能力。
1.建全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制度。
2.实施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2007年力争完成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考级。
3.实施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程,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并给以一切可能的支持。
4.校长室、教导处负责校本培训、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落实。
校本培训和教学基本功考核,重点进行教师创新素质、执教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自己进行有计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培训,使教师能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5.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名师培训工程”,促进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1.建立“名师”培训模式。加强业务与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以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为主要目标,有的放矢地采取授课、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研训结合等方法,立足通过培训使教师从经验型、模仿型向研究型、创新型转变。
2.建立“名师”培训激励机制。
①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确定,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行政确认相结合的办法,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②继续实行“名师优先”政策,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③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立足培养、大胆引进,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各项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目标促合作、以制度促落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管理目标,为争创一流领导班子,用“三个四”“两个五”“两个六”实施对干部管理和评价。
1.“三个四”——四强、四严、四走进。
(1)四强:要求干部模范作用强、改革意识强、科研能力强、创建精神强。
(2)四严:严格管理、严于律己、严行校规、严肃执法。
(3)四走进:走进教研组、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学生。
2.“两个五”——五满意、五有。
(1)五满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科研成绩。
(2)五有:有思路、有制度、有检查、有指导、有评比。
3.“两个六”——六做到:(政治、业务)学习上,做到走在教师的前边;(教育、教学、教科研)实践中,做到示范在先,服务到位;(升旗、出操等)常规和传统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提前到位;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四落实;对待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做到自觉接受,正确对待,满意度要达85%以上。六坚持:坚持每周学习、思想、工作交流的例会制度;坚持分工明确,分层管理,合作奉献的管理制度;坚持“计划-组织-调整-改进-落实”的工作制度;坚持顾全大局,正确评价,交流谈心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管理即是服务的管理思想,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区;坚持岗位职责,树立教师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教师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金二小的发展是我们的职责的思想,带好教师队伍、争创优秀领导班子。
(二)完善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管理策略框架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在提高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分层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力度,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在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的同时,促使教师个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1.实施教学反思手段现代化。开源节支,力争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上,对教师进行多媒体使用技术专项校本培训,实现教学反思手段现代化。
2.搭建反思实践的舞台。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召开教师专业成长汇报会、师德演讲会、反思交流会,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讨、主题或专题讲座、三级教科研等活动,为教师反思实践搭建舞台,营造实践反思的氛围。
3、优化教学反思过程。以年级教研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参与到反思活动的过程中。“逼着”老师反思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参与,组织教师做课、说课,交流论文,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4、实践教学反思方法。
1、录像反思法;
2、对话反思法;
3、自我反思总结法。
5、完善教学反思监控方案。
(1)课前反思:说课是教师反思的第一个过程,也叫课前反思。课前反思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最大限度降低课上的损失。
(2)课后反思:根据课堂上反馈的信息趁热打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教案,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措施,及时总结提炼,即成功在何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记录课后小结,或拟写教后感。
(3)阶段反思:每月一次反思小结,每学期1一2次反思交流,每学年两篇反思论文或反思总结。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一)再创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
1.树立教科研是干部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思想。
2.形成“参与、协作、交流、共享等”教科研意识。
3.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设备投入,信息资料,研究经费,奖励评价机制等。
(二)构建民主开放的教科研机构。
1.成立专家、校领导、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参与的教科研领导小组。
2.健全教科室。
3.树立三种意识:校长的协调意识,领导的服务意识,名师的精品意识。
(三)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顺畅、民主、互动、开放的持续动态过程。
1.以科研指导教研。做到人人有小小课题,不断学习探讨,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总结经验,反思效果。
2.以管理促进课题研究。学校科研课题采取三级管理。
3.以实践反思推动研究。教师个人、年级组、学科大组(筹划)经过实践反思提出的实际问题,纳入学校教研或课题中进行研究。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1.分层培训:以骨干培训带动第二梯队建设,以新教师培训促进老教师不断“充电洗脑”;以全员培训提高整体水平。
2.组织保障:学校在完善教科研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党组织还要协同行政、共青团、工会组织一起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组织的整体功能。
3.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青年骨干为重点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加大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领课题,给任务,压担子,创造展示机会,促进其迅速成长。
4、活动带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课、说评课、师徒挂钩、专题研究、讲座和研讨等业务活动,以带动教师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等综
合课题的研究进展;开展谈心、总结汇报、党课等教育活动,以增强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共同进步,带动“两校”之间、干群之间、教师之间的融合;开展体育竞赛、健身十分钟、外出参观学习、听课等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5、交流研讨:工作交流研讨:经常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交流,鼓励和支持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师发言,交流经验、体会、思想,展示成绩、才华,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我教育,引起争论和竞争。业务交流研讨:以经常开展教师教育教学业务交流,发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交流新课标新理念、学科计划、课后反思、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和设计,演示课件和自制教具,宣讲精心撰写的论文和案例等,促进教师系统把握学科知识,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现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多是奖惩性的,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晋级、加薪、奖励或解聘等人事决策。这一评价体系对教师中的佼佼者给予奖励,其激励和督促效应是明显的;对较差者以警示,但更多的教师是担心和害怕。要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灵活性、责任感,发挥评价的促进、改善、提高的目的,必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
1.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理念。学校要把教师看成学校的主人,学校事业的根本。通过评价前的引导,评价中的帮助和评价后的反馈全程跟踪管理,促使教师自觉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氛围,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2.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民主考核评价监督体制,使教师通过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进而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3.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
①评价标准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教改方向。②评价内容要增加教师教研、教改、创造性活动及实践、师生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等新鲜内容。③评价实施的过程应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提炼的过程。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管理者在独立进行评价中,要从教师成长的状况来反馈评价的效果,要善于研究教师的教学优势和突出不足,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成长的阶段和需努力的方向,切忌贴标签和简单化。
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发展和新任务,我校全体干部教师将努力学习,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站在新起点,树立新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第五篇: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一、建制度、强管理,创造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在青年教师成长的系列活动中,也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指导和监督青年教师的成长;用制度去衡量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和效果;用制度去评价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质量。鉴于此,必须要建立两个最基本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目标责任制。从行政命令的角度责成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根据学科和任教年级的不同特点,在学年初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由专人跟踪实施,严格管理,以防流于形式。其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评价制度。学校每年都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做一个公开、公平、客观的评价和考核。既要考核教务处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要考核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质量,更要从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培训学习、以及教学业绩等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最后奖优惩劣。当然这只是两个最基本的制度,对学校来说,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更多的相关制度和辅助措施。
二、师带徒、共促进,浓厚学校教育科研氛围
“师带徒”,是中国传统培养技术工人的形式,不知有多少能工巧匠是依靠这种贴身帮教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刚从学校出来,不管是生活阅历、工作经验,还是教学业务水平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这种传统的帮教形式,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同时,师带徒是一个双边活动,作为师傅的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我校的师带徒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尽管签了协议书,但多数没有落到实处。这既有师傅的原因,也有徒弟的问题,更有学校制度和管理的缺陷。作为师父本身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再加之学校制度上的缺陷,师傅基本上不是很主动的去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徒弟,更谈不上从教学设计、课堂处理等细节上去点拨、指导徒弟了。更何况作为青年教师来说,他的本身素质和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双边活动的正常开展,能做到每节课先听后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因此,他们实际上还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并且基本上是和师父如出一辙,没有多少创新意识。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师带徒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师父和徒弟的主观能动性,并从制度上加强管理。
三、走出去、请进来,扩大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
其实,大胆的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也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思想活跃、敢说敢干、有闯劲,接受信息快、上进心强、热情高。在条件许可并有机会的条件下,多让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让他们更多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能够转变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不定期的邀请知名的教师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长的专家为青年教师讲学、培训,也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这无疑会最大限度的扩大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更能不断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四、强意识、勤学习,增强青年教师个人素质
作为青年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增强自身意识,勤奋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比如普通话、粉笔字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同时青年教师更要加强在教学常规要求方面的学习,不定期的阅读几本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走教师专业话发展的道路。其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青年教师更要成为真、善、美的传递者,去开启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使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如果忽视教师自身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的发展,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青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五、树信心、施压力,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
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要不断的为青年教师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青年教师要有挑战困难、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学校或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必须积极主动承担以外,还应该不定期的邀请同学科或相关学科老师以及在教学方面很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自己的课,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点拨,让自己能够尽快的成长。
六、抓教学、重研究,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教学质量应该是教师立身之本,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首先,我认为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勤奋的态度、塌实的工作,认真做好课后的辅导,狠抓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和方法的过手,以此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青年教师更要注重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能是最有效的科研形式。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何进行反思呢?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第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的习惯;第三、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具体的讲,主要是教师自我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反思教学中的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等要素的理解,也可以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实践中的有关事件等,以写出来为主,主要是养成教师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总之,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好坏、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速度也直接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如何尽快成长,是我们不得不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