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密志愿军撤军及中朝同盟签约
解密志愿军撤军及中朝同盟签约
作者:沈志华
来源:《凤凰周刊》2011年8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1-3-17 12:07:08 阅读量:566次
[内容摘要]:继上期《朝鲜清洗“延安派”揭秘》之后,本期继续刊发沈志华先生关于“中朝关系历史真相”的系列文章。我们刊载沈先生的文章,是为了丰富和增益读者视野,并不意味着认定他的研究准确无误。
图:1953年4月18日,中朝士兵在板门店劳动间隙唱革命歌曲。
1956年“八月事件”(详见本刊392期《朝鲜清洗“延安派”揭秘》一文)使中朝关系日趋紧张,金日成加快了向莫斯科靠拢的步伐。借着当年10月24日至11月4日苏联出兵匈牙利,南日向苏联大使表示,朝鲜“今后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同苏联的友谊”,“我们认为现在所有的进步力量都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周围。”在朝鲜新大使赴莫斯科前夕,金日成对他说,“除了巩固与苏联的联系和友谊,朝鲜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政治路线。”
此外,为了取悦莫斯科,朝鲜外务省还不断向苏联使馆散布一些有关中国的消息,挑拨中苏关系,如声称中国单独约见朝鲜、越南和蒙古大使,通报匈牙利事件时说,苏联承认在波兰问题上犯了错误;李相朝(朝鲜“延安派”骨干,曾任朝鲜驻苏大使)有亲华情绪而轻视苏联等。
对于这些情况,北京未必一无所知,但却没有做出进一步反应。因为,这时中国看问题的角度也出现了很大变化。
牺牲“延安派”毛泽东安抚金日成
波匈事件发生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苏共二十大路线的看法逐步发生了转变,认为苏联放弃阶级斗争、与美国实现缓和的方针是错误的,并由此表露出对苏共继续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能力和地位产生了怀疑,特别是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后,中苏之间的分歧逐渐扩大。
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影响,中共不得不对朝鲜采取容忍和友好的方针。这首先反映在中国对流亡的延安派干部的态度上,中国地方档案中有这样一些材料:
1957年3月4日,移居长春的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前组织部长金忠植(Kim
Chyn-sik)给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写信,要求向苏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递交有关他个人和劳动党的材料,并希望直接去北京面呈。若是在几个月前,这些材料确是中共急需的,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关心了。3月16日吉林省委书记富振声在与金忠植谈话时,不客气地说:“你从朝鲜来我国,不是合法的和正常的,我们曾经要求你回国,但是你坚决不愿意回去,我们只好把你留下来。”然后严肃地告诉他:中朝两党和两国关系一向友好,中国也“不愿干涉兄弟党和兄弟国家的内部事务”。最后,富根据中共中央的委托转告他,在中国期间,要尽量避免与朝鲜人及中国朝鲜族人接触和通信,更不能谈论朝鲜的问题。
6月28日,前朝鲜驻苏大使馆工作人员金俊根(Li Diun-gen)、李熙相(Li
Khi-Sang)写信给中共中央,希望在中国参加一定的组织生活。7月9日中共中央联络部答复吉林省委:“告诉他们,我们没有这样合适的组织给他们参加。至于帮助他们自学的问题,请你们就近指定一适当的同志,帮助他们自学。” 的确,此时的中朝关系有了迅速好转的势头。“八月事件”前后,中国政府对于朝鲜提出的在1957年给予额外无偿援助或5000万元贷款的请求一直没有回应,最后干脆予以拒绝。因此,朝鲜也取消了预定的以副首相金一为首的经济代表团访华的安排。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为迎接1957年9月中旬金一率朝鲜劳动党中央经济代表团访华,与中方商讨朝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和援助问题,中国政府做了非常周密的准备和安排。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周年时,中朝关系的升温最为明显。金日成不仅致函志愿军司令员杨勇表示感谢,还专门给毛泽东发出贺电,毛泽东也亲自回电致谢。朝鲜政府还在平壤召开纪念集会,并组织群众开展慰问、立像和扫墓活动。几天后的十月革命纪念日,据《人民日报》报道,“志愿军驻地一片节日景象。”
在这样的气氛中,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与金日成举行了会谈。金日成在会谈中强调了朝鲜在法律上的独立地位,并向毛泽东详细讲述了“八月事件”“阴谋颠覆”朝鲜政权的性质,取得了毛的认可。
回国后,金日成立即采取行动,进一步在党内进行政治清洗。八月事件中反戈一击的金奉这次也没有逃脱噩运,先是被开除党籍,而后遭到拘禁,最后被送往顺安(Sunan)农场进行劳动改造。随后被肃清的,不仅有延安派干部,还有对金日成不满的其他派系的领导干部金元凤(Kin
Von-bon)、赵素昂(Cho Co-an)等。
中国使馆获得的一份劳动党内部讲话材料称:到1958年初,朝鲜“全面地揭露和粉碎了反国家反党的宗派分子”,进一步肃清了“崔昌益、朴昌玉、尹公钦、金承化、徐辉、李弼奎等反党宗派分子的残余毒素”。讲话在谈到国际形势时,特别提到了“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颂扬中国“以强大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切自然是中朝关系改善的结果。
此时,中共对劳动党和“八月事件”的看法已完全改变。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称赞金日成在莫斯科宣言上签了字,是反帝国主义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还说,1956年中国和苏联派人去朝鲜解决人家的内部问题,用意是好的,但结果不好,方式不对。周恩来在1958年2月访朝回国后也说,从朝鲜跑过来的那些人反映的情况很片面,导致中国对朝鲜产生了错误看法。《人民日报》还摘要刊登了朴金在劳动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其中有一大段是专门点名批判“崔昌益、朴昌玉反党宗派”的。
朝鲜欲借力“联合国”,志愿军成了“占领军”
为了安抚金日成,进一步巩固中朝关系,毛泽东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即撤回在朝鲜的全部志愿军部队。
就社会主义阵营一方来说,停战后的朝鲜问题主要由中国出面解决。中朝关系紧张以后,双方对解决朝鲜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产生了分歧,平壤有意摆脱北京对这一问题的控制。
1956年11月,当中朝关系陷入低谷时,也出于对中国的不信任,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让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中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个建议违反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苏、中、朝共同制定的原则。
毛泽东甚至判断,朝鲜这一举动表明,他们有可能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靠西方。在11月30日与苏联大使尤金的谈话中,毛泽东对朝鲜提出严厉的指责:金日成要赶走志愿军,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
在征求了莫斯科的意见后,中国政府在12月8日回电朝鲜政府,指出联合国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是参战的一方,而且联合国只承认南朝鲜政府,故没有资格出面协调;目前“全面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为此“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
同时,中国政府还遇到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针对志愿军干部违反朝鲜的法律和风俗、傲慢地对待朝鲜老百姓以及干涉朝鲜内政的个别事件,有朝鲜公民甚至领导人把志愿军看成是占领军,认为他们侵犯了朝鲜主权,因而继续在朝鲜驻守是不受欢迎的。正是因为了解到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56年9月与米高扬会谈才提到,金日成有可能要求中国撤军,尽管苏联人对此表示怀疑。
朝鲜停战以后,中国军队便陆续部分地撤退回国。1954年9月撤回7个师,1955年3月撤回6个师,到1956年4月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还有44万人。在中国和苏联看来,志愿军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在南朝鲜驻军的主要力量。虽然1956年4月中国政府发出呼吁,要求各方同时从朝鲜撤军,但是正如中国在向苏联通报时自己认为的,这个建议只不过是为了减轻来自中立国方面的压力,对美国企图取消中立国委员会的主张的回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1957年1月周恩来访苏前夕,考虑到中国的立场,苏联外交部确定的讨论朝鲜问题的既定方针是,苏联政府认为应该强调,在目前局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继续驻扎的朝鲜,“不论是从朝鲜人民利益还是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观点看都是必要的。”然而,到1957年11月,毛泽东的主张就完全改变了。
志愿军回国,中朝同盟水到渠成
在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两次与金日成谈话,主动提出中国军队全部撤离朝鲜,并指出现在形势大好,“东风压倒西风”,美国不敢妄动。这个建议令金日成感到惊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很快就表示同意和感谢,认为如同毛泽东所说,这样做可以给美国施加压力。
金日成回国后立即召集会议讨论,随即两次给毛泽东发电,表示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最后双方商定,朝鲜政府首先发表声明,要求双方撤兵,中国政府再表示响应和支持,然后开始单方面撤军,至1958年底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1958年1月8日,周恩来向苏联大使通报了这一情况。1月16日苏联外交部答复,这一举动“非常英明”。于是,2月5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要求一切外国军队同时撤出南北朝鲜,实现全朝鲜自由选举,实现南北朝鲜和平统一。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响应朝鲜的和平倡议,准备同朝鲜协商撤出志愿军,要求美国和其他有关各国也采取措施从南朝鲜撤军。不久,苏联政府也发表声明,支持这一建议。
2月1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朝鲜,商讨撤军的具体步骤和其他事宜。双方确定,从3月至年底,分三批实现全部撤军,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朝鲜问题应由朝鲜内部通过谈判解决,无需外国干涉。此后,第一批部队6个师共8万人,从3月15日至4月25日撤出;第二批6个师及其他特种部队共10万人,从7月11日至8月14日撤出;第三批志愿军总部、3个师和后勤部队共7万人,从9月25日至10月26日撤出。志愿军撤退时将营房、设备和物资全部无偿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至此,在朝鲜作战和驻守8年之久的中国军队,终于全部撤退回国,此举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此时,在朝鲜形成了金日成一统天下的局面,“八月事件”的阴影也云消雾散。
两年半以后,中朝同盟水到渠成,1961年7月12日中国和朝鲜终于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其内容和用词与1950年2月的中苏同盟条约几乎完全一样。至此,中朝同盟以条约的形式,在法律意义上正式形成。两国关系进入官方宣传的“唇齿相依”的新时期,休戚与共,命运相连。
图: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承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唇齿相依”还是“政治联姻”
从1946年夏天中共东北局在平壤成立办事处,第一支中共军队中的朝鲜族部队开赴北朝鲜起,中朝非正式“同志关系”就已确立;到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援朝鲜,结成事实上的同盟关系;再到1961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在法律意义上确立同盟关系,其中的波折起伏,真是人们从表面上看到的“唇齿相依”的亲密联盟吗?
面对中朝关系,毛泽东有两种心态:从历史的角度讲,他有一种传统的中央大国的统治者心态,对于周边小国都要保护,都应该宽容;从现实的角度讲,他有一种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心态,对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给予帮助和支援。
在冷战的格局中,对于毛泽东而言,中朝同盟的立足点就是亚洲革命的利益及中共对国际共运的领导权。所以,尽管朝鲜战争是中国被迫接受的既成事实,他仍然不顾个人屈辱和国家安危,毅然决定出兵朝鲜作战。所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形势发生变化,中共需要朝鲜党支持的时候,他不仅容忍了金日成对延安派的打击和迫害,还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中朝同盟对于金日成而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他本人统治地位的工具。另一方面,朝鲜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无论在革命理念上还是在现实政治中,金日成明白一个道理,阵营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没有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就没有朝鲜劳动党的统治。因此,在危急关头,在战争期间,他只能接受莫斯科和北京的主宰,忍受国家主权和个人尊严遭受侵犯的现实。不过,这一经历也更加刺激了金日成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际斗争的中心转移之后,作为革命阵营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金日成巧妙地利用阵营内部(主要是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左右逢源,随机应变,提出了朝鲜独立发展的“主体思想”,其矛头所指,不仅是莫斯科,也包括北京。
在“唇齿相依”这一表象的掩盖下,中朝关系其实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政治联姻”,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同盟关系的共同特征,而根源在于两种结构性弊病:其一,在原始共产主义政党理论中,本来就没有国家和主权的概念,即使掌握了政权,但党内和阵营内通行的最高原则还是国际主义;其二,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党际关系中领导和被领导的组织原则被移植到国家关系中。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人也逐步意识到国家利益应该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准则,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些基本原则。因为一旦这样做,就会有人指责你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否定了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
或许,这就是中国和朝鲜在处理他们相互关系时所遇到的逻辑悖论。
第二篇:长白山及中朝边界考察报告
长白山及中朝边界考察报告
2002年7月23日至24日,主题为“纪念刘建封踏查长白山94周年、逝世50周年”的“吉林省第二次长白山文化研讨会”先后在长春市和安图县召开。会后,与会人员于7月25日游览了长白山天池和瀑布等地。7月27日至28日,来自长春市和延吉市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又对图们江上游及防川地区进行了考察。
7月25日早五时许,我们乘车出发去长白山。在安图县城明月镇西南方,全体人员祭拜了安图县第一任知县刘建封的塑像。刘建封(1865—1952年),又名刘大同,山东安丘人。曾任奉天候补知县,思想进步,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8年4月,他受命为勘测奉天、吉林两省界线、考察长白山及三江(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之源的勘界委员,详察长白山江冈全貌。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踏查,刘建封基本查清长白山的山山水水和三江之源,为长白山16座山峰和许多地方命名。他写出了著名的《长白山江冈志略》等著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史料。1909年,他担任安图县第一任知县,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于安图县成立“大同共和国”,并将自己名字改为“大同”,但终因势单力薄而失败。以后又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刘建封多才多艺,不仅是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擅长书画,还是著名的收藏家,尤爱古玉。安图人民为缅怀刘建封先生,于1995年1月修建刘建封塑像,以示永远纪念。
启程后又经过大约3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这座驰名中外的名山——长白山脚下。长白山位于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山体总面积近8000平方千米,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是我国东北最高山系和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保护圈。它是一座休眠火山,不仅风光秀丽、奇特,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长白山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保护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地带。1960年4月18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同年6月19日成立保护区管理局。1986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长白山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天池为中心,围绕天池北、西、东三面的长白山原始森林地带,总面积为19.9万公顷,地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边境的三角地带。森林总蓄积量为4474万立方米,这里保存着欧亚大陆北半部最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中有植物2300多种,其中有经济价值极高的红松、美人松等;还有600多种动物,东北虎、梅花鹿、紫貂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人参、灵芝草、不老草等名贵药材更是稀世之宝。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从长白山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分层十分清楚。长白山下部是阔叶红松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玄武石台地上,森林生长茂密,树木种类繁多,形成了长白林海的壮阔景观;1000—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景观带,植物资源比较单纯;1800—2000米之间的长白山火山锥体下部是岳桦林景观带;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中上部是高山苔原景观带,仅有矮小的灌木和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之类,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高山苔原;高山苔原景观带之上,不生长任何动植物,像南极大陆一样,所以叫极地荒漠带。
长白山,先秦时称不咸山,汉代称单单大岭,魏晋时称盖马大山,南北朝时称徒太山,唐代称太白山。辽代,因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因此正式确立长白山名称。金代统治者曾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清代,长白山满语称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是长的意思,“珊延”是白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传说有三仙女从天上飞到长白山东北布库里山下的布勒珊里湖(今称圆池)来沐浴,其中的三妹佛库伦偷吃了神鹊红果,生下了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清朝皇室尊布库里雍顺为始祖,1
视发祥之地为圣山。清政府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吉林城小白山建望祭殿,祭祀长白山之神。历史证明,长白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在山下稍作休息后,便换乘上山专用的性能优良的越野车向长白山天池出发。天池位于终年积雪的火山锥体之颠,湖面海拔高度2189.1米,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瑶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2米,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是世界罕见的高山巨泊。历史上天池还有图伦泊、他们泡、图们泊、龙潭等名称。天池上空天气多变,有时风狂雨暴,浓云密雾,数日不晴;有时乍阴乍晴,天池若隐若现。这天我们就没有遇上好天气,风雨交加,大雾弥漫,没有能够看到天池之水,对于像我这样第一次参观天池的人来说,留下了一些遗憾。据熟悉这里的人讲,由于天池是以石为底,所以湖水深幽清澈,晶莹剔透,像是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又像一块巨大的明镜,群峰倒映水中,波光岚影,蓝天浮云,有“处处奇峰镜里天”之美,它是长白山上一块巨大的瑰宝,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从天池返回后,我们又游览了长白山瀑布。天池北侧龙门峰和天文峰中间,有一地层断裂缺口,即满语所说的“闼门”。天池水由此溢出,沿着山谷北流,终年不息。这一段由于山大坡陡,看上去就像斜立着的天梯,人们称它为天河或通天河,亦称为乘槎河。乘槎的含义是乘着木筏来到天河,去会牛郎织女,它是松花江的正源。乘槎河经1250米的流程,到这里突然下跌,河水从山间喷壑而出,形成落差68米的气势磅礴的长白瀑布。玉龙般的水柱冲向幽深谷底,惊涛拍石,溅起几丈高的白浪,轰鸣之声数里之外都可听到。由于瀑布落差大,在水流的冲击下,形成20米的深潭。水由潭溢出,下流为湍急的二道白河,它和天池、乘槎河都可以说是松花江的正源。长白瀑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瀑布。远望长白山瀑布,如银河倒挂,白练悬天;近看如云雾笼罩,经阳光照射,形成美丽的彩虹,蔚为壮观。
在天池北侧,长白山瀑布以下900米处的二道白河河畔,分布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长白山温泉,这是一处温泉群。二道白河从温泉中间穿流,右岸泉较为集中,有数十处之多,温泉常年不息,四季不变。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犹如群龙吐水,故亦有聚龙泉之名。这些泉水的温度多数在60ºC—70ºC之间,最高可达82ºC,属于高热温泉。长白山温泉水含有硫化物,有医疗价值,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旅游、疗养。
游览完长白山之后,这次长白山文化研讨会便圆满结束了,其他与会人员返回。我们又开始了另外一项考察任务,即沿着图们江对中朝边界进行考察。7月25日下午我们乘车来到延边大学。7月27日至28日,进行这次考察活动。参加人员有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刘厚生教授及三名研究生、历史系王德忠教授和智利疆老师、延边大学历史系刘子敏教授及一名研究生、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张璇如研究员、新文化报原总编辑田子馥先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方志办公室安龙桢主任、延吉晚报记者刘明生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边疆近海地区,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相邻,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开辟7个旅游开发区:长白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延吉民俗风情游览区、珲春边境风貌游览区、龙井历史遗迹游览区、图们江边城游览区和敦化六顶山游览区等。延吉市,位于延吉盆地中央,原名烟集冈,又名局子街,传说当地盛产黄烟,秋后在集市出售,故名烟集,延吉是它的转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延吉厅,1913年改为延吉县,1948年置延吉市,现为县级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
7月27日早五时许出发,这天恰逢天气晴好。汽车穿过位于延吉市内的布尔哈通河,很快就来到此行的第一站——位于布尔哈通河南岸,州政府北侧居民区中的延吉边务督办公署遗址。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约建于1909年(宣统元年),占地面积290亩。原有南大楼、北楼、办公厅、大堂、洋花厅、自用青砖瓦房等221间,但经过自然的和人为的破
坏,现在只留有一处楼房和一处厢房。这栋楼房是南大楼,东西长20.8米,南北宽18.6米,占地面积56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黛瓦、重檐飞翘的二层楼房。楼的四周布有木制回廊,距楼墙外1.7米又立有22根涂红漆的圆木柱,柱下都垫有琢磨精细的鼓状础石,回廊及檐下雕有精美的几何图案。建筑古雅端庄,是目前延吉市惟一保存的具有清代风格的建筑物。
1907年8月,日本公然派警宪进驻龙井村,设“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以“间岛归属久未解决”为借口制造事端,妄图吞并延边。为抵制日本侵略者的阴谋,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准,清政府派陈绍常为吉林边务督办,陆军协都统衔正参领吴禄贞作过吉林边务帮办,后升为督办处理边务。吴禄贞到防后,与日方进行交涉,成功地处理了日本制造的所谓“间岛问题”,并于延吉河南筹建边务督办公署。它经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于1983年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投资4万多元按原样整修一新。但现在周围建起了高楼大厦,它面临着被拆掉的危险。我们真为它的命运担心,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为后人多留下些文化遗产。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院内的伪满时期伪间岛省公署旧址。这栋楼红砖围墙,大门在东,主楼朝东,四层,庙宇式屋顶。伪康德六年(1939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来这里遥拜长白山时曾住在顶层。楼的南北侧为三层,楼正面墙镶贴瓷砖。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间岛地方设伪吉林省特派驻延行政专员办公处。1934年(伪康德元年)12月1日,建立伪间岛省公署,其行政区划为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五县。1939年(伪康德六年)10月,此楼建成后,间岛省公署迁入该楼。伪省公署是伪满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官署——县公署的中间机构,完全为日本帝国主义所控制,对人民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给延边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沿途又经过延吉监狱旧址。末代皇妃婉容曾被关押在此,后由于缺少供她吸食的鸦片而于1946年6月10日死去,年仅40岁。
汽车驶出延吉市就进入龙井市境内,公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林区。进入龙井市区后,我们参观了龙井泉遗址,龙井市就是由此而得名。
从清朝初年到光绪年间,龙井一带被列为禁山围场,荒芜人烟。1881年(光绪七年)清廷迫于形势而开禁,实行了移民实边政策。1883年,朝鲜李氏王朝也废除了禁越令。从此朝鲜贫苦农民越过边境来到这里定居。移民张仁硕、朴仁彦在今龙井镇附近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龙吊桶”,后来人们便把本村取名为“龙井村”。1934年,龙井村民为纪念龙井地名起源之地,重新修缮此井,并在井旁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镌刻“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九个字。1985年5月1日,原延吉县改为龙井县,1988年又改为县级龙井市。
我们继续南行,便进入和龙市境内。在延(吉)和(龙)公路的东侧,坐落着一处历史遗迹——西古城遗址,这里是渤海国(698—926年)中京显德府旧址的废城墙。古城呈长方形,以土夯筑,城周围有护城河,城的整体是仿效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形制,只是规模较小。西古城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外城南北长700米,东西宽630米,周长为2700米,城墙底宽13—17米,顶宽1.5—4米,残高一般为1.5—2.5米,个别的城墙高度可达4.3米。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偏北处,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约190米,周长为1000米。根据考古工作者的鉴定,这座城建于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统治时期,即唐代天宝年间。
离开这里,很快就进入了林区,清晨云雾缭绕,如在仙境之中。一路经过了几个林场,车在森林中行驶,我们见到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如在画中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上午11时许,我们再次来到长白山脚下,开始沿着中朝边界进行考察。长白山主峰东北直线距离54华里的地方,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山石为红色,名为赤峰,俗称红土山,清代称布库哩山,布库哩是蒙古语,“整全”之意,海拔1320米。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寻找,终于找到了这座中朝两国的界山——红土山。不久又找到了图们江的源头,发源于红土山的红土水和另一条名叫越流水的小河在此汇合,形成图们江。这个地方的图们江不到1米宽,像小溪一般,但它却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因此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接着我们又找到了中朝第21号界碑,界碑正面竖写着“中国”二字和“21”以及立的时间“1980”字样,背面则是朝语“朝鲜”二字,以下和正面的相似,字体均为红色。
参观完中朝界碑之后,我们又经过不太远的一段行程,便来到位于红土山西北约5华里的圆池,它因池深且圆而得名。满语称布尔瑚里湖,是龙驹之意。圆池又名天女浴躬池,相传这就是三仙女沐浴的地方,三妹佛库伦浴后吞朱果受孕,生下清皇室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这个传说使我们知道,满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长白山一带,早期的狩猎经济与长白山的原始森林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建封调查安图全境筹备设治时,寻觅圆池于老岭之脊后。为使人人得瞻,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在圆池西南角立“天女浴躬处”石碑一座,还在周围70米外,用松树扎起围墙,用以保护圆池。圆池海拔1230米高,是由火山积水成湖,由于泥沙沉积较厚,所以池底为泥沙质,但池水清澈,水不太深,据现在的测量有0.5米左右。
离开圆池,我们继续驱车沿着图们江前行。江面渐渐变宽,两岸山峦起伏,风光宜人。汽车路过和龙市崇善镇时,天色已晚,没有能够看到这一带秀丽的景色,留下了几许遗憾。据我们的向导讲,崇善地区山青水秀,是吉林省著名的旅行胜地。
当天晚上我们返回延吉市,圆满地完成了图们江上游地区的考察任务。7月28日,我们又乘车去珲春考察防川地区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方。
上午,我们向着珲春出发。汽车出了延吉市区,便驶入图们市境内。图们,满语,意为“万水之源”。在图们市东凉水镇庆荣村,有一处古遗迹——窟窿山遗址,遗址因位于窟窿山西侧而得名。图们江流到这里被一座雄奇的石山阻拦,江水不得不绕了一个弯子,同时在两岸形成了一片富饶的平原。这座拦江的石山,怪石嶙峋,十分壮观,因山上有石洞,故被人们称为窟窿山。这里是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面遗物主要分布在庆荣村附近以及窟窿山的西坡山脚下,面积长约3华里,宽约0.5华里。
经专家发掘认定,遗址上有不同的三层文化。第一层是原始社会晚期文化,距今约2000多年,其年代大致相当于我国中原地区的战国至西汉时期,是这一时期生活在这里的部分沃沮人村落遗址之一。出土文物颇多,有石矛、环状石器、陶罐、陶甑、古币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鼎、鬲等我国中原地区化常见的三足器,这是东北地区从未见到的,它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图们江流域原始文化的影响。这里发现的中原商周时期的古贝币,是延边境内首次发现的古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和财富的象征,在我国商周时期已广泛使用,这说明这里已有了交换活动。第二层是渤海时期文化,出土文物也很多。第三层是辽金时期文化,出土文物最多,可分为陶器、石器、骨器、瓷器、建筑构件等类型。大量文物的出土说明这一带在渤海和辽金时期很可能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重要村镇。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位于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方。防川村位于张鼓峰下,海拔仅3米,是吉林省最低点,从这里到图们江入海口只有15公里。俄罗斯的包得哥尔那亚城坐落在以东约2华里处,西1华里许隔图们江与朝鲜豆满江城相望,东南约500米处是朝鲜通往俄罗斯的铁路大桥。
这有一个边防哨所,大门的两侧分别写着“当好国门卫士,固我中华边关”的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在哨所一侧的墙上,还写着“同守共建卫国戍边,军民共建铁臂防川”的字样,表达了边防战士守卫祖国边疆的豪言壮语。1991年7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里,为延边军分区边防团卫士题词:“守东疆一方,扬中华国威。”
在珲春东部中俄边界线上,现立有“土”、“萨”、“啦”三个界牌,这天我们参观了最东端的土字牌。它位于防川村沙草峰南麓尽处,图们江下游左岸防护堤上,西北距张鼓峰10华里,南临图们江堤。界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底部露出地面部分0.09米。
界牌为花岗岩质,呈长方形,琢工不甚细,正面竖向镌刻“土字牌”三字,左侧刻着“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字,所刻文字为汉字正楷,字迹工整清晰,背面镌刻俄文“T”字。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钦差大臣、会办北洋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吴大澂会同吉林边务帮办、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沙俄勘界代表、俄国滨海省省长兼司令巴拉诺夫会勘中俄国界。经过多次谈判,吴大澂据理力争,收回了被沙俄强占的中国领土黑顶子,进一步明确了中俄东部边界,并重新立牌标记中俄国界,争得了中国船只自由出入图们江口的航行权。
我们登上附近山包上的瞭望塔,往东方望去,图们江的南岸是朝鲜,北岸是俄罗斯,真是名副其实的“一眼望三国”。还可以远眺日本海,只见雾气蒙蒙的日本海接着蔚蓝的天空,近处中朝俄三国的景物尽收眼底。在瞭望塔上往西望去,远远地看到张鼓峰,张座小小的山峰因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张鼓峰事件”而闻名遐迩。
7月28日下午,我们返回延吉市,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国和包括今天南北两个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的关系,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更和朝鲜密切相关。让我们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从日本侵夺朝鲜开始的。结果,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朝鲜的清朝军队,在平壤不明不白地让借机侵入朝鲜的日军占了上风,之后清军的北洋水师又在海战中全军覆没。软弱的中国清朝政府不仅损兵折将,还要赔日本银子,还被迫割让了台湾。
此后的朝鲜和中国,先后都投入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打到日本投降了,朝鲜半岛却分成了两半。是谁分的?不是朝鲜人,也不是韩国人,是一个美国人。他随随便便这么一划,就出来了这条三八线。虽然当时仅仅是作为苏美军队的临时受降分界线,但后来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的格局中变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政治分界线。而这个格局,显然是三八线两边的朝鲜人都很难以接受的。虽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先后成立,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但是南北双方都想完成半岛上同一民族的统一大业--甚至不惜诉武力,摩擦不断,最终酿成了内战。虽然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但在完成民族统一的意愿上是具有同一性的:都不甘于充当强权政治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对强者决定弱者命运的国际强权政治实行反抗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朝鲜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到一年之后,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原本属于朝鲜民族内战的战争因美国军队率先介入而转化成为一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而且因美国军队兵临鸭绿江边危及了新中国的安全,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成为这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冲突的一方。抗美援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金日成也是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最早知道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听说在我们棉布供应紧缺的时候,朝鲜的维尼纶帮助了我们。那时候,朝鲜是我们的“哥们儿”,而韩国是敌视我们的。
可是,逐渐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鲜血凝成的”友谊并不那么单纯,而是疙里疙瘩的。好像我们中国老是有些人对朝鲜不高兴--先是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更不高兴他们一个劲地在那里试验核武器,搞得东北亚的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不得安生。有些中国学术界的人甚至把中国派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都说成是中国“上了金日成的当”,对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战略”等等一概嗤之以鼻。与此同时,中国在1992年和韩国达成了建交协议。韩国不再是我们的敌国了。两国关系17年来不断升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形之下,虽然中国和朝鲜也保持着高层往来,也有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有效力,至少继续有效到2021年,但是与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关系明显冷清很多。两国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只有中韩贸易量的零头。对于朝鲜核试验的问题,中国官方谴责的调门也愈来愈严厉。总之,从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和朝鲜虽然建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关系--历史让我们血流在了一起,《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让我们两国成为盟友,但是中国官方和媒体造成的舆论,尤其是中国竟然认可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这鲜血凝成的友谊大大降温。
反观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也确实主张与朝鲜半岛任何一方的交往都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但是这些年来对南北朝鲜的实质性交往,一冷一热,对比实在鲜明。
朝鲜自从进行了核试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挑战者”,被说成是挑战了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金日成在世时,也曾与韩方达成过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朝鲜从无核到有核,只是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事实已经证明,谴责 1 和制裁,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简言之,有关各方应该在更加务实的基础上寻求和建立真正尊重、兼顾和保障各方安全的冲突制衡机制。
回顾中国近代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安危兴亡大都与朝鲜有关:导致一系 列亡国灭种大祸的甲午战争,起自于朝鲜;日本第二次全面侵华战争也是起
自于朝鲜;50年代初在全世界眼里,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同样是起自于在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
地理位置造成了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实历史造成了中朝两国的盟友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这两重关系是分不开的。面对一些中国当年出兵朝鲜的质疑,很多中外学者指出,当时为了是否出兵朝鲜,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新中国领导人斟酌讨论了一个月,才下定决心;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墨西哥,美国的领导人可能不用5分钟就会做出出兵的决定。然而,面对冷战之后的新格局,急于投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怀抱的中国学界,这些年来拼命将中国“漂白”,冷落朝鲜。可惜的是,即使他们挥刀自宫成了太监,落得的结果也仅仅是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既没有得到美、日、韩的信任成为人家的自家人,还搞得自己曾经的盟友朝鲜对自己心生疑虑,越来越生分。“漂白”中国,有没有给中国带来安全呢?没有。中国非但没有成为人家的自家人,反而自身的安全也更加没有了保障。今天,在中国的周边,从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南亚的巴基斯坦,到中亚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上太平洋上的关岛,有我们的战略伙伴美国的10个军事基地。美国照样售台武器,照样给所有分裂中国的势力撑腰打气。
展望
应该说,中国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是真诚地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而且这个愿望也无可厚非。只是中国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过于一厢情愿,过于寄托于“中美双赢”的希冀,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是那么恰当的路线,失去了--至少是辜负了--朝鲜的信任,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和有关各方应该认识到,在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安全体系中,制约美国,比制约朝鲜,更为重要!中朝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感情上也唇齿相依的兄弟状态,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希望。但是,即使不为朝鲜考虑,仅仅从中国自身的安全需要出发,哪怕仅仅是为了保住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中国对朝鲜也必须不抛弃、不放弃。
在未来的中朝关系上,特别需要中国对朝鲜有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
有了理解、尊重、平等,主要是中国方面对朝鲜的理解、尊重、平等,两国才有可能恢复相互信任。以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的真诚愿望,中朝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解决。
第四篇:解密一级主任科员及职务
解密一级主任科员及职务
一级主任科员,俗称大正科,是正科级的最高级别。
正科实职与二级主任科员在职务层级上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刚提拔的那些科长在职级层次上相当于二级主任科员,如果担任了实职职务又兼享受职级的话,理论上必须再等两年之后才能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通常我们可以说,市直单位的那些科长不一定是一级主任科员,但一级主任科员一定是曾经在正科领导层次上任职。现在也有很多地方,正科级科长一旦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就会要求从科长的实职上退下来,在现有岗位连续工作。
一、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出台以后,科级以下职务套改发生了新的变化。
1、科员分为,二级科员和一级科员,对应机关内刚进来没有任何职别的年轻人。
2、四级主任科员,相当于小副科。刚提拔的副科长对应四级主任科员。
3、三级主任科员,相当于大副科。
4、二级主任科员,也就是小正科,刚提拔的科长对应的就是二级主任科员。
5、一级主任科员,俗称大正科,他是正科的最高级别。
四级主任科员<副科<三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正科<一级主任科员
科级以下职务套改,每一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待遇,比如四级主任科员与三级主任科员都是副科层次,但中间工资差距还是有200元至300元的差距。二级主任科员和一级主任科员,对应的都是正科,之间的工资差距也有两至三百。
二、一级主任科员对应哪一级领导
在县一级,从以后的发展来看,一级主任科员对应的领导干部是正科,能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都应该会是曾任正科职务的实职领导。
现阶段的状况可能还不是这样,因为从2015年县以下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以来,经历了5年的时间,以前的各领导层次存在很多非领导职务晋升职级的,相当多的二级主任科员和四级调研员是从以前的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晋升的。市级以上单位是从2019年才正式开始实行新的职务与职级晋升办法。市以上由于平台级别高,普通干部不任实职是可以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那么,县一级哪些人可以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
1、乡镇部门。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
2、县直单位。县直单位局长、常委单位常务副职。
3、其他部门。人大政协部门负责人,公安的一级警长、法院的一级法官、检察的一级检察官,上述人员级别跟一级主任科员相当。
一级主任科员是正科级的最高级别,有了这层身份才能晋升四级调研员。县一级,能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的人有限,所以可以晋升到四级调研员的只有县直单位局长、乡镇党委书记,有些人是一级主任科员,但资历不高所以与四级调研员无缘。四级调研员多般是为县直单位局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准备。
来源:体制和待遇
第五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
1、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②建立: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③性质: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④组成国: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是德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是英国)。
3、法西斯同盟
⑴形成: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⑵活动: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①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
②过程
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b、1941年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c、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③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5、国际联盟
①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③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⑤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等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⑥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6、联合国
①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②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③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④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⑤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⑥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7、欧洲共同体 ①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②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③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④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⑤影响: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⑥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