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8: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养老金会计核算中的成熟经验,针对我国养老金会计中的会计核算主体、核算原则、年金计划、处理方法和信息列示和披露等方面的理论缺憾与实践不足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又称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06年3月,我国颁发了第一部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同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也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有了新的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外养老金会计核算中的成熟经验,对我国养老金会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养老金会计的顺利实施和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企业:养老金会计的核算主体

我国2005年颁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要求,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与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人),受托人与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账户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机构(以下简称托管人)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投资管理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书面合同关系。作为企业年金委托人的企业则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企业为主体来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应当按照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和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

而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以企业年金为会计主体,规范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表列表等内容。

因此,严格来说与绝大多数企业相关的养老金会计应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实施,其会计主体是企业本身。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是用来规范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要求他们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要求他们应当将年金基金与其固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严格区分,以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这有助于提供关于企业年金财务状况、净资产变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进而反映相关各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权责发生制:养老金会计的核算原则

以前我国对养老金的核算是基于收付实现制,而今年的新会计准则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这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 2.1 对于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国际上通常是在“社会福利观”或“劳动报酬观”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福利观认为:职工退休后不再从事岗位性的劳动,但却领取养老金,这是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实质上隶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与此相应的养老金成本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并不确认养老金成本,只是在实际支付养老金时列为“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劳动报酬观认为: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职工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与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一样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这种观点主张,养老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属于“递延工资”的范畴。权责发生制要求,与当期收入相关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实际支付,都应在当期确认。因此,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养老金成本,能够保证在那些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将养老金成本(递延工资)系统的、合理的分配于各会计期间和各个成本项目。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会计理念都在由“社会福利观”向“劳动报酬观”进行过渡,与此相应,养老金成本的会计核算原则也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我国养老金会计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轨迹。[!--empirenews.page--] 2.2 在对养老金的成本确认和基金筹措之间的关系上,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有根本不同的认识

基金筹措是一个财务程序,其目的是转移资产以实现有可动用的资金以履行将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养老金成本的确认是确保将养老金成本系统的、合理的分配于那些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可见,养老金的成本确认和基金筹措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收付实现制却将两者合二为一,即养老金成本直接等同于拨付给托管人的现金数。相反,权责发生制将成本确认环节与基金筹措环节分开,无论当期基金的拨付数是多少,都采用某种可接受的精算方法来计算当期的养老金成本。另外,由于企业的拨付数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所得税、企业的现金流量及是否有其他的投资机会,这时,某一会计期间的养老金成本不一定等于该期间企业拨付给养老基金的金额,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当期养老金成本有利于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确认原则可以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年金计划:既定缴存或既定受益

企业年金计划分为既定缴存计划和既定收益计划。《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87号———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对两种养老金计划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其主要观点是: 3.1 既定缴存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既定缴存计划为每个计划参与者提供一个个人账户,并按照既定的公式决定参与者的缴存金额,并不规定其将收到的福利的金额;将来在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参与者所收到的养老金福利仅仅取决于向该个人账户的缴存金额、用该缴存投资赚得的收益以及可被分摊至该个人账户的对其他参与者福利的罚没款项。这样基金的主办者(企业)承担了按预先的协议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的责任。当职工离开企业时,其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随之转移,进入其他企业的企业年金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更换工作的成本,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企业仅承担按期向账户缴费的义务,不承担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也不承担与企业年金基金有关的风险(如通货膨胀、生活费用水平的提高、死亡年龄的推迟及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将由企业年金基金的托管机构或基金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企业当期应予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是企业当期应支付的企业年金缴存金,确认的养老金负债是按照基金规定,当期及以前各期累计的应缴未缴企业年金缴存金。.2 既定受益计划(DefinedBenefitPlan)既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根据职工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等来确定未来养老金的实际支付金额,未来的养老金由企业预先承诺,与计划资产相关的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养老金的金额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函数,如参加者的年龄、服务年数或工资水平;该养老金既可以是一笔年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在这一计划下,按期足额支付养老金的责任由企业承担,如果到期不能按照原先的约定支付养老金,则违约责任亦应由企业承担,换言之,企业承担了不能足额支付的风险、投资失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而该基金的参与者如果提前离开企业,则他过去服务所赚得的养老金很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由于既定受益基金需要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和会计估计,如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剩余服务年限、未来工资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职工人数的折现率等,故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企业当期应确认的养老金成本除当期服务成本外,还涉及过去服务成本、精算利得和损失和利息费用等项目。企业对职工的养老金义务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养老金[!--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 负债。养老金负债是企业采用一定的精算方法、估计合适的折现率所计算出的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的折现值。

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属于既定缴存计划,而许多企业年金会计比较成熟的国家采用既定受益计划。这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按既定受益计划处理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精算师队伍建设欠缺等,而且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和西方国家都有较大差异,这就造成我国在企业年金计划以及会计处理上同国际惯例存在较大的差异。4 养老金会计处理方法:专设“应付养老金”科目

以前我国基本养老金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以在职职工的缴费工资为基数计算出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其他应付款”。而企业年金基金则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福利费”。由于我国养老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在计提养老金时,借方科目发生了变化。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以下列情况处理: ①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②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③上述①和②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计提养老金时的养老金负债,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短期负债不应计入“其他应付款”,作为一项递延工资,不应计入“应付福利费”,而是应该专设“应付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和“应付养老金—企业年金”科目,专门分别核算基本养老金负债和企业年金义务的计提和支付情况。

会计处理如下表: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计提养老金时 借:生产成本-养老金费用 借:生产成本-养老金费用 制造费用-养老金费用 制造费用-养老金费用 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营业费用-养老金费用 营业费用-养老金费用 在建工程-养老金费用 在建工程-养老金费用 无形资产-养老金费用 无形资产-养老金费用 贷:应付养老金-基本养老金 贷:应付养老金-企业年金 代扣个人缴费 借:应付工资 贷:应付养老金-基本养老金 企业向信托机构交付 借:应付养老金-基本养老金 借:应付养老金-企业年金 贷: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期末“应付养老金”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企业预付的养老金资产,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已经计提,尚未支付的养老金负债。

5信息列示和披露:养老金会计的基本要求

养老金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未对养老金既定交存计划的列报提出要求,但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2号———雇主对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的披露》规定:雇主应对本期既定缴存计划已确认的养老金成本的金额进行披露,披露应包括对本期内影响可比性的任何重大变更的性质和影响的描述,例如雇主提取率的改变,企业合并或剥离股权。养老金既定提存计划不要求列报养老金会计信息,但要求对当期已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数额进行披露。[!--empirenews.page--]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未提及列报的问题,对养老金的披露未提出要求,但笔者认为,为使我们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更易被理解和更好的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职工福利状况的要求,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如下列报信息:“预付养老金”应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下列示,“应付养老金”应在资产负债表短期负债或长期负债项目下列示。此外,还应在损益表的附注中,对本期养老金计划已确认的成本金额进行表外披露。表外披露还应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详细说明、计量养老金费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对本期内影响可比性的任何重大变更的性质和影响的描述,例如雇主提取率的改变,企业合并或剥离股权。

随着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养老金会计核算日趋完善。鉴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企业按既定受益计划处理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精算师队伍建设欠缺等),可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进行帮助,如培训会计人员或给以技术指导,以解决企业实施养老金会计的困难。

第二篇:会计核算中心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会计核算中心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从源治理腐败规范财务行为方面无疑有着极其深刻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加以研讨或解决,就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笔者就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如下:

一、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会计核算中心产生的指导理论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追溯会计核算中心产生的指导理论的话,那么它应当是在这样的假设下产生的:所有的集中核算单位都使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所有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各集中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大致相同或相近;会计核算中心对集中核算单位的管理或生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运行,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核算中心的帐务处理与集中核算单位实际工作需要步调一致。而在实践中,要满足上述条件并非简单容易的事情,如:同是集中核算单位,有的采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的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有的采用行业会计制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下各种会计制度都要有广泛深入的理解,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都从集中核算单位调入或从社会招聘,接受新知识认识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这种理论与实践和新旧知识的反差会一无例外地反映到会计核算中来,会计核算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在从业过程中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再如:会计核算要求会计人员对核算单位的生产、管理以及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而实际工作中核算中心属柜台服务式工作,根本不可能深入到各核算单位,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决定了核算中心的核算结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无论从人员素质还是工作方式上看,要求会计核算中心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都是有一定困难的。

问题之二:权利与责任不能互相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模式下,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权限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即涉及资金调度和使用的决策权在各集中核算单位,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审核监督权在于会计核算中心,实际上就等于把同一项资金运动交由两个无任何隶属关系的部门进行处理,此种做法的弊端是:①经济决策和审核不能同步进行,并在某些时候极可能由此而影响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损失;②资金的审核监督与资金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离,既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又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核算中心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③在权利分属于不同部门的情况下,同一项资金运动的经济责任也必然要由资金使用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来共同承担,这就为二者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④资金使用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在行政管理上各自独立和在工作上互相渗透的做法,使得权利不清职责不明,对出现重大经济责任问题时,极易引发行政诉讼。由此可见,在没有相关法律或法规进行规范权责的情况下运行会计核算中心,其潜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着会计核算中心和各集中核算单位的正常业务工作,而且也为以后经济责任的确认和鉴定造成了隐患。

问题之三: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通常来讲,一个单位的财务与业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任何一项业务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也不可能离开业务活动孤立存在。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后,会计人员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由于环境条件的所限,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资金帐务处理与生产业务活动很难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其次,在不了解单位生产业务活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中心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对原始凭证形式上的审核,而对原始凭证有关内容方面的实质性审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这种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单纯进行的封闭式的会计核算,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从而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见,以会计人员集中办公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其工作的负面效果是显然

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会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并勇于提出目前会计核算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现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日趋完善。

问题之四:报帐员的管理以及集中核算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按照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思路,会计核算中心正式开始运行后,原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由财政部门领导的会计核算中心,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业务手续。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报帐员的权限和职责是什么,如何对报帐员进行切合实际的管理,各单位的会计机构撤销后,原来由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的除会计核算之外的其他会计事务性工作该由谁来负责完成等。关于报帐员的权责以及管理问题,由于修订后的《会计法》没有涉及此类问题,各级地方有关部门对此缺乏统一的规定,有的地方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帐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帐员,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全面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却把编制会计报表甚至财务决算等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交由报帐员来完成,报帐员既没有参与帐务处理,也无法掌握相关的财务资料,不可能完成类似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本来会计核算中心产生的会计资料,接受财务审计时却要求报帐员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具体办理会计事务的工作人员,在责任承担方面既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更不能代表各核算单位,让报帐员来完成会计报表或对有关会计资料签字负责,远远超出了报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此外,一些业务规模大或二级单位较多的行政机关,如果撤销了原有的会计机构,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会计工作将无人去完成,所属二级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会因缺少业务技术指导而受到直接影响,况且《会计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从这一点看,各单位有权设置自己的会计机构,撤销会计机构在影响单位工作的同时也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二、关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几点思考

鉴于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要使会计核算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起到整顿经济秩序的先锋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

首先,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集中核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严格把关,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要进行政治品德、理论水平以及务实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杜绝“人情岗,关系网”,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此外,财政部门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抽出一定的时间走出封闭式的柜台,更多了解一些集中核算单位的生产业务及其基本情况,尽量使会计核算结果符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探索研究财务与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上顺利运行。

第三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加以强化应用,这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方向。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于权责发生制并予以大力推进,这是一个分阶段、讲步骤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应逐步推进、有效利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

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分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就是说收付实现制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主要采用方式。虽说这一制度现阶段基本上能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强势推进,企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改革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收付实现制的缺点暴露无遗,无法满足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为此,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势在必行,这是事业单位深化会计核算基础的不二选择。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症结

1.1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不透明,导致会计信息虚假、有水分、主观意志强。采用收付实现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现金流量,但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在做账时把本期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列账,把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来列账,结果造成的假象,一方面使当期成本费用不实,造成当期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例如我所在的学校,年初预算时有十三月工资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年末时,财政已把资金划拨给单位,但单位要考核等学期结束跨才能发,这样会计只能根据拨款单做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教育经费拨款,但相配比的支出就不好入账,只能等到下一了,这时作为收付实现制就多计了收入少计了支出,就造成事业结余多计,无形之中就形成一种虚假的盈余;另一方面使得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不够全面、不够真实。在我实际工作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是非义务制学校,学校建教学楼经费基本自筹,所以就采取了工程队先垫支,然后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工程队每年等学校付款后才开正式发票来结账,假设工程款为500万,分五年付清,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每年会计只能做:借:事业支出100万,贷:银行存款100万,借:固定资产10O万,贷:固定资金100万,这就造成了资产与负债都少计的现象,会计信息就失真,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

1.2会计信息相对封闭,没有可比性科研。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无法实现纵向和横向比较。一是纵向不可比。在收付实现制情况下,以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来列账,容易把往年或来年开支的项目费用列入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做账时,时间又发生在本期,只能作为当期账务开列,这样造成往年和来年会计期间信息有可能重复,无法进行纵向比较。如:一次性支付银行借款利息形成的支出等。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的基础就是以资金实际支付时间为准,开列账务,对于实际资本损耗忽略不计,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如:事业单位直接将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在发生时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而没有予以资本化在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有关支出和费用。实际上,固定资产添置作为收入,忽视了固定资产也存在损耗,账面会计信息存在着不平衡,横向无法比较。当然,在改革过程中,有不少事业单位已经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就是这样,就和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事

业单位会计信息反映的状况不同,也无法比较。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紧迫性

2.1及时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能够反映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未支的费用的真实情况,事业单位结余费用到底有多少一目了然,会计信息准确无误。针对年终一次性的奖金,采取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根据拨款单:借:银行存款,贷.教育经费拨款,同时根据相配比的原则和年初预算就可再做一笔分录:借:事业支出,贷:应付及暂存款,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看出单位的收支和资产负债的状况,如实反映了单位的收支和事业结余。

2.2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事业单位对外举借债务时应承欠款,这些本应承担的债务、债权,在采取权责发生制后,分列清楚,便于上级或法人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便于财务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就前面提的工程款问题,根据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根据合同和工程的进度分次做账,总共做几笔分录金额就达到:借:事业支出500万,贷:应付及暂存款500万,等竣工投入使用了,借:固定资产500万,贷:固定基金500万,等每年实际付款时做:借:应付及暂存款:100万,贷:银行存款100万,这样就可以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了。

2。3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工作业绩,便于综合评价。实施权责发生制后,财务报表信息可靠,综合评价更有说服力,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2.4全程反映单位的资金流转状况。收付实现制情况下现金的实际收付,只是账面现金的实际流动,无法反映事业单位全部财政资金、事业资金的真面貌。采用权责发生制后,把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情况开列清楚,便于全面把握资金流转状况。

2.5遵循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哪一种更为合理、科学,哪一种容易出现漏洞,是需要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出选择的。不虚增利润(事业结余),不夸大所有者权益,是当前会计准则积极提倡的,特别是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客观性、谨慎性原则。改革开放到今天,合理科学的财政新公共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建立,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也只是在少数事业单位实施,大多数单位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当然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改革的趋势不可更改。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核算方法

3.1收入的核算。“收支两条线”作为财务制度的硬性规定,属于高压线,因此,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在经济事项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予以确认。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以实际拨入的数额予以确认、计量,开列专项账务,以为时间限制,进行决算,无论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做好应收款项的增加或减少。

3.2支出的核算。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上级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于借入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需要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

3.3债权债务的核算。一个单位总有债权、债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列账,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可用财力和潜在的风险,便于法人在决策时参考,从而避免盲目性。事实上,任何事业单位或多或少的也在采用权责发生制,只是在实际工作中,权责发生制只是发生在部分会计业务中,如:修购基金的按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工会活动经费等。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特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第四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笔者在《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部分欠妥,现在此提出,旨在抛砖引玉。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摘 要】 随着当前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企业单位中应用的不断扩大,各种工作体系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在过去的阶段,由于我国各种制度和会计管理规范的不够健全,预算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成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本文就其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规范思考 会计信息化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过去我国事业单位是有国家掌控,因此在其作人员的心中都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因此在其中的处理措施不够强硬,各种问题的处理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因此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严格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我国在近现代以来,饱受战乱之苦,受长期战争的影响我国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根本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影响使得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和措施长期出现和积累。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1.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各个员工都标着一副铁饭碗的姿态,对工作基本上都存在着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样子,其会计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手段和强制措施的欠缺,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1.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2.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

2.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

2.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2.4.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4.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5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

总结

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不可避免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体系的更新和变化是提高其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能力的基础,更是保证其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

下载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金

    养老金双轨制受诟病:公务员不缴费私企降基数 2013年04月09日08:07 人民网 我有话说(62285人参与) 张然今年30岁,标准的80后,技术宅,属于“活在壳子里”那类人。春节回家,父亲老张......

    关于饲料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第70期(2010-9-30) > 第七版 财经论坛:关于饲料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袁俊民(贵港万千) 饲料板块是集团各产业板块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比较成熟的一个板块,也是较早实现......

    No档案 No养老金

    No档案 No养老金 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执行方案以各地规定为准 《新前程》 高清敏 你知道吗?没有档案直接导致你将来可能无法领取养老金;因为你的退休年龄不是以你的户口本或身......

    养老金计算方法

    养老金计算方法 从目前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来看,退休金的高低主要与职工的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工资的高低、退休时上年度职工在岗平均工资的高低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缴费时间......

    养老金保险条款

    养老金保险条款 第一条保险合同的构成 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或其它保险凭证及所附条款、投保单、与本合同有关的其它投保文件、声明、批注、复效申请书、......

    养老金双轨制

    养老金双轨制 难点 我国养老金制度“双轨制”延续多年,公务员退休金按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以一定比例计发,无需交纳社保;而企业员工和社会个体劳动者主要靠社会统筹和......

    养老金并轨

    (一)养老金“并轨”还要等多久—— 《南方周末》 一再错过时机之后,中国的养老金“并轨”改革,进入了不得不改却又极为艰难的复杂时刻。尽管这项改革在官方文件里的地位越来越重......

    养老金计算公式

    “养老金计算公式:社保并非交的越多越划算 我有社保,养老问题国家可以帮我解决!”经常有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认为自己有社保,就可以完全解决今后的养老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