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8: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第一篇: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

(2012年5月18日)

俞正声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在加快推进 “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和举办世博会的重大考验,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和依靠全市人民,胜利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局面。

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我们把办博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世博申办和前期筹办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持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深入开展“迎世博600天行动”和“世博先锋行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出色完成了世博会各项承办任务,带动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改善和市民素质提高,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精心谋划“世博后”这篇大文章,大力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最大限度地用好举办世博会的宝贵资源,使举办世博会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持续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坚决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过去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5%。2011年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9%;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7.3%下降到5.3%;先进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累计达到927家;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32%;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9%。同时,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使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全市共识。

“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集聚辐射功能明显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与

国家战略相适应的推进机制,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比较齐全的城市,资本市场、期货市场等规模跃居全球前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上海综合保税区建立,国家会展项目奠基,新型国际贸易结算、贸易便利化等试点启动,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航运机构、航运市场和航运产业快速发展,航运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加快启动,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坚持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建设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和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目标,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制约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和政策障碍,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1%。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积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比2006年增长92.3%,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1000亿美元;加大对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等对口地区帮扶力度,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与各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布局明显优化。推动区划调整和功能优化,将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实施黄浦区和卢湾区 “撤二建一”。加快黄浦江两岸、临港地区、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等重点区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郊区新城加快集聚发展,郊区和新城建设全面提速。

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452.6公里。高度重视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中发生的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切实改进工作。加强规划管理,强化文明规范执法,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践行,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和宣传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有力推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取得重要成果,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领域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交流合作更加频繁,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特奥会、奥运会上海赛事、世游赛等重大活动成功承办。

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五年累计开工建设和筹措各类保障房5500万平方米。稳步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着力加强物价综合调控。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1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有效整合,覆盖城乡的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向纵深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市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协同力度明显增强,公众参与热情进一步激发。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普遍提高。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认真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全面推开,“公推直选”积极推进。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破解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政策瓶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区域化党建充分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创先争优活动彰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新”组织党建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发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加强,“制度加科技”预防腐败工作成效明显。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富有成效,依法治市进程明显加快。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壮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同志们,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180多万党员和2300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

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上海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五年的实践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是:

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和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始终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聚焦“四个中心”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国企改革、人才和住房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难题解决,努力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和上海市情的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在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

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始终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投资拉动、房地产业、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绝不能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增长。坚持安全第一、集约利用土地、控制污染排放和加强生态保护,切实提高上海经济发展质量和长远发展后劲。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视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又着眼于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重视和加强价值引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民主法制建设及公共服务完善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

必须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和制度建设,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执法公信力。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组织。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重大决策和重大政策的出台,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民意,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努力在社会共识基础上形成政策和制度,真正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讲真话、察实情、办实事,鼓励批评和监督,认真开展自我批评,戒骄戒躁,切实改进工作,做到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肩负起抓好党建的重大责任。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严

格要求,严密制度,严肃纪律,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腐败分子决不姑息,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各尽其职、齐心合力的良好局面。

在回顾五年来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日益困难;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创新创业活力不足,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多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协调难度增大;不适应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行为依然存在,依法治市的力度和执法公信力亟待提高;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多发,管理国际大都市的能力亟待增强;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增大,运用和应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尖锐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为紧迫。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反映出我们改革创新意识、攻坚克难决心与形势发展、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影响了一些正确决策的及时形成;决策落实力度不够,执行力还需提高;对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识不足,抓得不够

等。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不得过且过,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开创上海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始终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大背景,面对上海转型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的机遇,紧紧抓住我国科学发展主题下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机遇,紧紧抓住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形成、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和后世博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乘势而上,奋勇率先,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活跃、法治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市安全、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社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3%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领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四个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全面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集聚;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保持世界前列,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的中心地位;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更加完备,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失业率有效控制,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高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50万平方米,郊区城镇化地区的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十二五”新增1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全面完成;中心城(外环以内)公交出行比重和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客运量比重均达到50%以上,市民出行更加

便捷;人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新发展,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党内监督约束机制有新突破,拒腐防变能力切实提升;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做到覆盖全面、充满活力,党员队伍更加纯洁,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基础更加稳固。

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创新转型的强大动力,把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作为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把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创新转型的政治保证,以制度创新保障和推动观念、科技和文化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新一届市委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形成新优势的战略要求和关键路径。

三、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是要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紧紧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体制机制保障有力、服务经济比较发达、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始终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不断拓展率先发展的优势空间。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开放、完善市场体系、吸引人才、创造最佳创业环境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市和全国改革积累经验。牢牢把握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改革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法制,更好地促进“四个中心”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注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地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资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为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力度。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沪发展地区总部及各类功能性机构,营造跨国公司“在上海,为世界”的良好环境;积极吸引和服务国内各类企业总部在沪发展,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大契机,加快推进企业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人才特区建设、财税政策完善等创新突破,加

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带动促进全市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开发区发展,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走在全国前列。聚焦国家战略和需求导向,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深化部市和院市合作,支持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任务,努力在大型客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研发基地建设。进一步激发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强化国有企业创新导向,促进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支持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在沪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其与本土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鼓励其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协同创新。针对共性技术研发等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健全组织体系和配套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市区联动,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和创业基金等集聚发展,促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重视和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推进以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云海计划”、物联网等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全面深入融合。

(三)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

业结构,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能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把握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机遇,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吸引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着力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鼓励贸易方式创新,搭建贸易平台,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推动外高桥(9.72,0.00,0.00%)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地位和功能。鼓励发展邮轮经济。加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整体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各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外包发展,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视和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以设计、研发、营销等为重点转型升级。优化调整钢铁、石化等行业的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加快实施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基本建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完成迪士尼主题乐园一期项目,有序推进黄浦江两岸开发。大力推进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把郊区和农村

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推动建设重心转向郊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旧区改造等为重点,促进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和功能提升。强化规划引领,有重点有步骤地分类推进新城建设,构建中心城区与新城等便捷集约的交通联系。统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大型居住区与新城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城综合功能。优化郊区小城镇布局,加快老集镇改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新型组织方式,着力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完善包括机械化作业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注重自然村落保护,有重点地推进村庄改造,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和经济相对困难村的帮扶力度,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五)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杜绝有安全隐患的工程、设施的实施和运行。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轨道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消防、地下空间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源头治理,强化法人主体责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高特大型城市水资源、能源等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强化依法管理和规划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加大城市运行维护和投入保障力度,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深化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管养分离,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强化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持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

(六)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和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节能减排管理,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等各项目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注重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方面取得切实成效。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下大力气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加强基本生态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七)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全面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水平。深入实施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深化和拓展交通、环保和科技等重点领域合作,完善合作协调机制,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努力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更大贡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

兴,加强与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的互利共赢合作。鼓励支持上海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资源优化整合。创新完善帮扶机制和方式,努力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增强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进一步提升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水平。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建设为重点,在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下功夫,在拓宽协商求同、民主参与的渠道上下功夫,在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上下功夫,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上海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以强化监督和扩大公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巩固和发展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成果,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市委各工作党委的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加强重点领域的地方立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及群众切

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对其所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继续探索被任命人员接受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支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动以预算公开为核心的政务公开,推动公共资金分配、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开透明,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并就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民主监督融入政协履职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情况。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把提高各级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和引领群众的能力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善用媒体与群众交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开放式决策机制,健全政策公开、决策咨询、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各项决策建立在大多数人共识的基础上,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搭建平台,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表达观点

和意见,积极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坚持将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支持居委会直选、村委会“海选”,进一步推动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协会扩大直选范围,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全面推广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民主制度,健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机制,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积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工作,为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更大贡献。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创新转型、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强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立法中的作用,通过公布法规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

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不断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问责,不断提高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公信力,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坚决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防止以各种形式干扰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于法律运行的始终,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五、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海派文化特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显著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大力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

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培育向真、向善、向美的文明风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原创能力建设,创作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理性的舆论氛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发挥新闻舆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等重要作用,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来。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建设,有效整合宣传资源,不断增强舆论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健全新闻发布网络和工作制度,建好以“上海发布”为核心的政务微博群,完善舆情研判和应对机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善待媒体,鼓励媒体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重视外宣工作,积极传播中国和上海声音,营造增进了解、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建设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加快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虹桥国际舞蹈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

市、区县两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设,加强社区、郊区农村、大型居住区和新城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健全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系统,试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营运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加强革命历史文化等各类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地方志编纂和档案工作,传承上海历史文脉。培育群众文化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五)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强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提高文化建设和管理效能。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办好国际性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来沪交流。发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促进文化交易市场繁荣。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营造

宽松宽容的文化发展环境,让上海成为文化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文化创新创业的沃土。

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目的所在和必然要求。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城乡融合,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强化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平等包容、共建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

(一)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以深化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健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多样、优质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和结构,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改善市民生活方式,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有效机制,促进来沪从业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准确把握老龄化的规律和趋势,顺应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优化城乡养老机构分布,完善“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投资和慈善捐赠等多元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关心支持残疾人自强、自立、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健全保障体系,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将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建设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收入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稳步提高各类保障待遇。(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的危旧房改造。注意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努力创新管理机制,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构建“诚信上海”,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联合征信为手段,加强信用信息记录、应用和共享平台建设,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机构,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工会、企业、政府三方协调机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体系,持

续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联动服务和执法体系,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全覆盖管理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着力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四)切实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机制,强化初信初访受理办理等工作,完善领导接访、下访等工作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律师等共同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防控标准化体系和规划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工作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积极支持驻沪部队建设。

(五)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注重发挥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努力形成依法管理、重在服务、社区自治、共治共享的局面。进一步发挥社区事务受理、卫生、文化、综治工作中心等平台功能,提高服务效能。

进一步理顺居委会职责和设置规模,建立完善协商沟通机制,整合运用社区资源和力量协调处理社区事务,切实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进一步促进业委会运作规范化,推进物业管理重大事项决定的公开透明化。探索“镇管社区”模式,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增加财力投入和管理力量,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大型居住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建之本。新时期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注重价值引领,更加注重服务群众,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更加注重拒腐防变,努力开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总揽全局、民主开放、公开透明、充满活力、纪律严明、基层稳固的党建新格局。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深刻认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摆脱地域局限、路径依赖等思维束缚,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更好地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

群众的愿望凝聚成共识,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提高领导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更好地担当历史重任。进一步认清上海在全国和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与特点,着力提升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能力,着力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率先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在开放透明条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肩负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历史重任。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任务,注重在实践中、在新挑战新考验中培养锻炼,使党员干部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知识,更好地把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规律。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大力选拔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制度创新提高党内民主质量。既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拓宽民主建言空间,畅通民主表达渠道,营造听真话、讲实话的良好氛围;又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科学汇集大多数人的意志、愿望和智慧,保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政令畅通。深化全委会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全委会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强化全委会在重要干部举荐、票决和在经济社会重大事项、重要制度、重大规划及项目安排等决策中的作用。坚持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

告工作并接受评议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在任期内的作用,坚持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扩大代表知情、履职途径,发挥代表参与决策、监督、评议等方面作用。乡镇普遍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全面推进村(居)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逐步扩大其他领域试点范围;深入推进区县委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水平。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从干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为上考核干部的德;注重选拔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心系群众,想干事、能干事,有思路、有激情的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着眼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下大力气培养年轻干部,做到精心培育、严格要求。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优秀干部。注重既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又提高民主的质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干部选拔视野,贯通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交流渠道;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改进干部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五)以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好的环境引才用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把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坚持不惟学历、不惟资

历,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各类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瞄准世界前沿,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打造育才、引才、用才的政策优势,加大人才落户、创业融资、住房医疗等政策突破,创新人才薪酬、管理、激励模式,促进人才与产业、科技、资本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效能,优化人才事业环境、生活环境和服务环境,使上海成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乐土。

(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创新,根本在落实。要创新和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化党建,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准确把握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协助监督、政治引领等作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社区党组织要重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农村党组织要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中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和来沪人员。机关党组织要重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始终走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头。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高素质管理者、人才、党员、职工队伍,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高校党组织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

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事业发展。深化社会组织、产业园区、金融机构、“两外”单位党的建设,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引导党员更好地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社会上模范带头。加大在一线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直接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凝聚力工程”、“一线工作法”、“组团式联系服务”等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体系,维护群众权益,密切党群关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党建资源支撑体系。

(七)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浩然正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新风正气,勤政廉政,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践行根本宗旨。坚持加强作风养成和加强作风整顿“两手抓”,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眼于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坚持强化思想教育与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有效预防腐败与坚决惩治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与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

学化水平。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巡视工作,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规范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扩大公开范围;建立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严格约束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获取不正当利益行为。严肃党纪政纪,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运用“制度加科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中监管。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坚决遏制消极腐败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品行,珍惜人民信任,恪守为民之责,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追求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同志们!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谱写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

第二篇: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俞正声报告摘要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俞正声报告摘要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 “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紧紧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体制机制活力迸发、服务经济比较发达、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路。

(一)始终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开放、完善市场体系、吸引人才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牢牢把握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力度。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沪发展地区总部及各类功能性机构,营造跨国公司“在上海,为世界”的良好环境。积极吸引和服务国内各类企业总部在沪发展,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大契机,加快推进企业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等创新突破,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深化部市和院市合作,支持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任务,努力在大型客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大科学工程及研发基地建设。进一步激发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共性技术研发等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健全组织体系和配套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把握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机遇,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重点,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着力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鼓励贸易方式创新,搭建贸易平台,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推动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各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视和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以设计、研发、营销等为重点转型升级。优化调整钢铁、石化等行业的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建设。有序推进黄浦江两岸开发,促进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和功能提升。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强化规划引领,有重点有步骤地分类推进新城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与新城等便捷集约的交通联系。统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大型居住区与新城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提升新城综合功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新型组织方式,着力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完善包括机械化作业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和经济相对困难村的帮扶力度,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五)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加强对轨道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治理,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确保城市食品药品安全。提高特大型城市水资源、能源等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强化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

(六)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节能减排管理,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注重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下大力气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步伐。

(七)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全面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水平。深入实施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努力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更大贡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的互利共赢合作。创新完善帮扶机制和方式,努力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增强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进一步提升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水平。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建设为重点,在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下功夫,在拓宽协商求同、民主参与的渠道上下功夫,在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上下功夫,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和发展上海心齐、气顺、劲足的生动局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改进监督,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以强化监督和扩大公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支持人大加强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对其所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支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动以预算公开为核心的政务公开。支持政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并就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民主监督融入政协履职全过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提高各级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和引领群众的能力作为

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善用媒体与群众交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开放式决策机制。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搭建平台,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表达观点和意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支持居委会直选、村委会“海选”,进一步推动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协会扩大直选范围,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全面推广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民主制度。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工作。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强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立法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问责,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坚决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防止以各种形式干扰司法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海派文化特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显著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培育向真、向善、向美的文明风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原创基地建设,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理性的舆论氛围重视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健全新闻发布网络和工作制度,建好以“上海发布”为核心的政务微博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加强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重视外宣工作,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建设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建设中华艺术宫等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推进市和区(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加强郊区农村、大型居住区等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布局。保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改进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营运,推动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保护和利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等,传承上海历史文脉。培育群众文化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加快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支持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推进国有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办好国际性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升文化产权交易所功能,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营造宽松文化环境,让上海成为文化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文化创新创业的沃土。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

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城乡融合,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强化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平等包容、共建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

(一)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多样、优质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制度,促进来沪从业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完善“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关心支持残疾人自强、自立、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健全保障体系,共建共享美好生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各类保障待遇。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努力创新管理机制,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形成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着力构建“诚信上海”,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工会、企业、政府三方协调机制,持续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全覆盖管理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着力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四)切实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机制。完善大调解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

(五)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统筹发挥党和政府、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作用,努力形成依法管理、重在服务、社区自治、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进一步发挥社区平台功能,提高服务效能。理顺居委会职责,建立完善协商沟通机制,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促进业委会运作规范化。探索“镇管社区”模式,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大型居住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新时期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注重价值引领,更加注重服务群众,更加注重提升能力,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更加注重拒腐防变,努力开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深刻认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凝聚成共识。

(二)着力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更好地担当历史重任进一步认清上海在全国和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与特点,着力提升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能力,着力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率先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在开放透明条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把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规律。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制度创新提高党内民主质量既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拓宽民主建言空间,畅通民主表达渠道;又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科学汇集大多数人的意志、愿望和智慧,保证政令畅通。深化全委会运行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党代表在任期内的作用,乡镇普遍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下大力气培养年轻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注重既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又提高民主的质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干部选拔视野,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五)以更宽广的胸怀引才用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坚持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拘一格用人才。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打造育才、引才、用才的政策优势,加大人才落户、创业融资、住房医疗等政策突破,创新薪酬、管理、激励模式。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效能,使上

海成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乐土。

(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要创新和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化党建,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引导党员更好地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社会上模范带头。加大在一线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直接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群众工作体系。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资源支撑体系。

(七)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坚持加强作风养成和加强作风整顿 “两手抓”,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巡视工作,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规范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扩大公开范围;建立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严格约束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获取不正当利益行为。严肃党纪政纪,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运用“制度加科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中监管。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坚决遏制消极腐败行为。

第三篇:120522 俞正声在上海党代会上的讲话集锦

俞正声在上海党代会上的讲话集锦 俞正声:上海最宝贵经验是6个“必须坚持”

2012年05月22日05: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俞正声

上海努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为全市和全国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作出新贡献

总结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之路,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五年的实践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肩负起抓好党建的重大责任。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和有关制度建设,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执法公信力。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由此也带来工作方式的一些不适应。我们要以法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破除封建思想、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和影响,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要通过制度创新,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全委会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代表在任期内的作用,提高党内民主质量;要通过制度创新,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上海努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上海作为中央要求当好的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开放、完善市场体系、吸引人才、创造最佳创业环境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为全市和全国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上海市党代会上说

本报记者 郝 洪 包 蹇整理

俞正声党代会作报告:不掩盖矛盾不回避问题不得过且过 2012年05月18日16:3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  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图为俞正声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图片来源:东方网)

今天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俞正声代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俞正声指出,在回顾五年来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日益困难;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创新创业活力不足,改革 开放力度不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多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协调难度增大;不适应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行为依然存在,依法治市的力度和执法的公信力亟待提高;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多发,管理国际大都市的能力亟待增强;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增大,运用和应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着尖锐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为紧迫。

俞正声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反映出我们改革创新的意识、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形势发展、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世情、国情和上海市情研究不够深入,影响了一些正确决策的及时形成;决策落实力度不够,执行力还需提高;对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掩盖矛盾,不回避问题,不得过且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开创上海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始终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记者 景玥)俞正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必须为国家服务 2012年03月30日11:01 手机看新闻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     分享 推荐

字号

上海市委29日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研究员作《国家金融战略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夏斌在作报告时畅谈了自己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问题的出发点”的思考,阐述了什么是一个好的国家金融战略,对金融战略环境和金融战略思考中的核心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当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推进措施提出了建议。

与会同志围绕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俞正声在讲话时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这意味着一方面要牢牢依靠国家层面的决策和支持,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必须为国家服务。只有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才会取得好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

俞正声强调,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心是市场建设。重点是:一要努力创新,主动研究、主动促进、积极推动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各种新措施先行先试;二要努力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服务;三要集聚更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建设。(来源:文汇报)韩正:上海有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2年05月20日15:09 钱蓓 手机看新闻

    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出席上海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韩正同志,19日分别参加地区系统第三代表团和金融、经济信息系统代表团的讨论。韩正说,我们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在地区系统第三代表团,韩正与来自松江和金山区的代表共同审议俞正声同志的报告。他说,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郊区发展同样面临如何依靠创新驱动力推进发展转型的关键问题。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这既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符合上海实际。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充分体现在我们的思想理念、规划布局、工作要求、政策措施、资源统筹上,要根据实际,抓住重点,突破瓶颈。一是抓产业提升,按照郊区“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抓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不失时机抓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最大限度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二是基础设施,当前的重点是加快交通、污水处理等与郊区群众生活水平提 高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社会事业,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要进一步向郊区倾斜,加快提升郊区软实力;四要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推进城镇建设,不求大、不求洋,坚持自己的文化和特点,依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使农民有稳定的长效收入。

在金融、经济信息系统代表团,韩正说,“四个中心”建设贯穿报告始终,体现了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是国家战略,我们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这几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我们一定要在人才高地建设上下功夫,以更加宽广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上海发展。(记者 钱蓓)(来源:文汇报)俞正声:必须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2012年05月22日08:00 手机看新闻

    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俞正声

上海努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为全市和全国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作出新贡献

总结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之路,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五年的实践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肩负起抓好党建的重大责任。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和有关制度建设,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执法公信力。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由此也带来工作方式的一些不适应。我们要以法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破除封建思想、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和影响,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要通过制度创新,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全委会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代表在任期内的作用,提高党内民主质量;要通过制度创新,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上海努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上海作为中央要求当好的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开放、完善 市场体系、吸引人才、创造最佳创业环境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繁荣发展,为全市和全国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上海市党代会上说

本报记者 郝 洪 包 蹇整理(来源:人民日报)

第四篇: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2007-02-08 08:04:07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某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明天就要开幕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中共温州市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某县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

这次党代会是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也是某县跨

入新世纪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开好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确定某县新世纪初叶发展的宏伟目标,选举产生能够担负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领导班子,动员、激励和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过去的五年里,某县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较大的成绩。在经济建设方面,全面组织实施“三带”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紧紧抓住温州建设大都市的契机,加大投入,加大力度,使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在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精心组织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学习

教育和“两个年”活动,党建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总之,五年来,某县在党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结果,也是与在座各位党代表的辛苦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的共产党员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搞好县级地方党委换届工作,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开好党代会,选好新一届县级地方党委领导班子,这既是代表共同的愿望和职责,也是搞好县级地方党委换届的关键。下面,我想就开好这次党代会,提三点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充分认识开好党代会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阶段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看到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更要看到发展中的竞争和压力,既要看到现实的有利条件,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倍加珍惜十六大带来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倍加珍惜全县上下同心协力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在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次换届选举搞好。因此,希望大家能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辜负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重托,把大会的选举工作搞好,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富有朝气,更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要集中精力,不负重托,努力把工作报告审议好、制定好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次党代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把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制订好。特别是在当前,在十六大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国各地创新意识将会更强,开放的力度将会更大,发展的速度将会更快。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次党代会的有利契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把注意力集中到议大事、提建议、明目标、理思路、定措施上来。大会主席团要积极引导、组织代表认真审议修改好工作报告,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总结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和经验教训,明确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当前主要任务,使报告起到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作用,通过党代会的召开,将积极奋进、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化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

认识和实际行动,努力形成新的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氛围。

三、要顾全大局,增强党性,正确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

衡量选举是不是民主、是不是成功,主要看选出的领导人是不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选举的结果是不是有利于一个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是不是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稳定。前段时间,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市委、县委对换届人事安排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反复酝酿,多次组织了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广泛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目前形成的人事安排方案是经过市委原则同意的,它既符合中央、市委和市委对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出的要求,又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大会期间,大会主席团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把握方向,管好大事,认真研究解决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和大会选举工作组织好,把各方

面的关系协调好,把换届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好。各代表团召集人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不仅要管住自己,善始善终开好会议,而且要做好本代表团的组织引导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与大会主席团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在座的每一位党员,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充分认清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切实承担起自己的政治责任,要讲党性,顾大局,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的人事安排意图,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一分为二地评价组织提名的人选,绝不能凭个人亲疏和地域关系选人;要讲原则、讲纪律、讲正气,自觉地在言行上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严守大会纪律,不打听小道消息,不传播不利于换届选举的言论;要集中精力,排除各种思想干扰,善始善终地参加大会组织的各项

活动,共同把大会的选举工作搞好。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某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盛会。市委相信,通过各位代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一定能够开成一个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大会,开成一个团结、奋进、凝聚人心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在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1年8月11日)

仇 和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换届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各位代表和省委换届指导组各位领导,以及为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对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了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大会审议通过的市委工作报告,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着眼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造福人民而奋斗”。《报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全体代表和社会各方面的心血汗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全市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展示了昆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标定位高远、鼓舞人心,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措施扎实有力、催人奋进。可以说,市第十次党代会对于昆明发展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对推动昆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速跨越崛起、实现跨越腾飞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大会,是一次务实创新、凝聚共识的大会。与以往党代会相比,这次会议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创新之举,就是第一次以“现场观摩+现场直播”的形式召开大会,第一次实行代表提案制度,向每一位代表发放《履职工作日志》。大会专门安排一天时间,组织全体代表,行程300公里,观摩了28个点37个项目;又以电视、网络、电台等多种方式全程直播了大会开幕式。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召开会议,一方面是通过观看展览和现场观摩,增进全体代表对现代新昆明建设成效和跨越式发展成果的全面了解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现场直播,让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参与昆明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对昆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举措,进行广泛讨论和理性思考。同时,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大会报告,共商发展大计、共谋跨越良策、共绘宏伟蓝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思辨、建言献策。通过观看展览+现场观摩+现场直播+现场讨论,最终达到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和讨论思辨的结合,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跨越的思想共识,为大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激励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这次大会,是一次发扬民主、团结奋进的大会。肩负着全市29.4万党员的重托和726万各族人民的期盼,全体代表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党章》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广泛酝酿讨论和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班子,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造福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会议始终洋溢着民主、团结的气息,充满着求实、奋进的氛围。同时,由于年龄原因和工作需要,九届市委组成人员中的一些同志不再进入十届市委班子。多年来,这些同志为昆明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新当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继承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作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昆明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全面实现这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既是全体代表的共同责任,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当前,要把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贯彻=学习+研究+落实”的要求,认真学习、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认真研究、找准结合点,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强化抓落实的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抓落实的成效来检验贯彻党代会精神的效果。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学习贯彻方案,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把党代会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党员和干部,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充分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地各部门要把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研究、紧结合、出硬招、促落实,真正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各位代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要带头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带头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带头在闭会期间围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搞调研、提建议、上提案,在创先争优、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中当楷模、作表率、立新功。全市共产党员要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人民寄予了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市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昆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载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俞正声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区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区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渝中区第十次代表大会自2月28日开幕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体代表不负全区18000多名共产党......

    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某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明天就要开幕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中共温州市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

    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摘要张高丽 发布时间:2012-05-28 浏览次数: 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全会选举结束后讲话。他说,刚刚闭幕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要......

    在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在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祁金立 2011年9月1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肩负重要历史使命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某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明天就要开幕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中共温州市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

    在某县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某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明天就要开幕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中共×××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十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4月28日在贵阳举行。 石宗源受省第十次党代会主席团的委托,主持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结束前,省......

    第十次党代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袁纯清同志代表九届省委向大会作题为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九部分:一、过去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