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商大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哈商大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来自黑龙江中公考研
“阿姨,来检查我们寝室吧!”临近毕业,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四毕业生的寝室走廊经常传来学生自请检查的声音。其实楼长阿姨知道,这些寝室都不用检查,同学们早已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在他们眼中,商大是家,离开时更要珍惜。毕业生用文明离校作别母校,已经成为了哈商大的新常态。而这,正是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出的硕果。
多年来,哈尔滨商业大学一直坚持“关爱型校园”建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办有责任感有质量有温度的大学。学校将“关爱教育”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原本“生硬”、“强制”的毕业离校管理,转为温暖的“离家”情感关怀,让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延伸到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毕业典礼上,哈商大近4000名学生共同高呼“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商大!”,哈商大师生浓浓的爱校情、爱国情久久回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品格;“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承担;“兴商富民、福泽万邦”的情怀;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从学生走入校门到走向社会,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浸润着每一个商大人。
为确保毕业生安全顺利离校,学校提前部署、全面落实,适时推出关爱系列服务。哈尔滨商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6438名毕业生包制了6438份“上车饺子”,希望学生能前程顺利。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上车饺子”是中国人出门的习俗,饺子皮中央放置饺子馅,象征着“回”字,将“回”字包起来,既是对毕业生平安的祝愿,也是期盼毕业生能常回家看看。学生们吃着饱含母校深情的饺子纷纷表示,他们要将学校的美味留在舌尖,将母校深情记在心间。
在毕业生集中离校的日子,连续4年的“爱心送站”活动又一次如约而至。学校、教师及社会志愿者车辆纷纷聚集在学校送站点,为准备离校的毕业生提供送站服务,让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再次感受到母校浓浓的情和真挚的爱。坐在送站车上,毕业生们无限感慨,四年前学校用校车将他们接来,今天又坐上校车奔赴祖国各地,未来他们将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哈尔滨商业大学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关爱教育”还将进一步延伸。学校已在每个宿舍都单独开辟了电吹风屋,允许寝室使用饮水机,今秋图书馆将新增600个阅读座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实现课程安排,使之更科学更合理。让在校时的一卡通变成永不过期的校友卡……
第二篇: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后看病买药不用跑远路了,省时省心还省钱。”近日,家住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72岁的吴清波爹爹少了一桩烦心事: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看病买药可以直接报销,不用跑十公里外的镇卫生院。
吴清波爹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初,东塘村卫生室开通门诊统筹结算以来,他购买了4次药,累计花费408元,医保报销282.5元,报销比例接近70%。“确实方便了不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村民。”东塘村卫生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村卫室已结算1800余人次,医保基金结算约12万元。
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结算一直以来都是医保部门延伸医保服务所面临的难题,去年底至今年以来,长沙县医保局会同卫健、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打通政策、管理、信息、监督堵点,率先全省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工作。目前,全县已有41家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结算,其中镇35家、城区6家。累计报销1.4万人次,报销80.66万元,打通了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延伸医保服务惠及的区域不止农村。家住星沙街道的王女士,按照原来的政策,需在参保地基层协议医疗机构才能报销,如今在离家更近的湘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可直接报销。县医保局创新举措,结合城区参保居民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较多的实际情况,打通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门诊统筹报销通道,覆盖城区12万参保居民。
除了在普通门诊统筹领域发力,在特殊门诊领域,长沙县针对慢特病人群范围广、购药报销不便捷的问题,进一步扩大特殊门诊服务协议药店范围,今年以来,新增特殊门诊协议药店36家,目前累计拥有57家特殊门诊药店,服务全县1.5万慢特病人群,实现镇街特殊门诊药店全覆盖。
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县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医保门诊服务领域创新举措,让群众就医报销更便捷:一是“全”,特殊门诊药店镇街实现全覆盖;二是“近”,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三是“通”,城区医保门诊实现跨区域结算。后续将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全纳入,同时将逐步探索县域内基层协议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报销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第三篇: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总书记强调,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笔者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用心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打好“感情”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群众感情浅是某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通病,不管你下来干啥,老百姓冷眼旁观,得不到群众认可,势必事倍功半。唯有带着真情深入群众,真心才能换真心,党员干部要广泛深入群众、心念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困难,如此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党群感情必然深厚。二是用好“驻村”牌,加强党群干群联系。有些基层干部一天干坐办公室,对于群众事情充耳不闻,见了群众不愿理睬,甚至躲着走,嫌麻烦,联系群众不情不愿,下到村里也只是走走过场,疏远群众必然遭到群众疏远。走出办公室,主动下到各所包村,真正沉下去,蹲的住,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多沟通,群众有事不再盲目跑,创造“群众电话响,干部来帮忙”的良好局面。
三是提升“服务”牌,深化便民为民服务。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党务政务资源,建设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是一个便民利民行之有效的途径。逐步减少行政管理、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方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咨询问题、申办业务,让群众办事更便利。四是落实“政策”牌,落实利民惠民政策。好的政策离不开落实,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低保补助和养老保险等政策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个别地方在推行时往往简单粗暴,甚至与民争利,直接导致了群众对于政策的不理解、不合作,甚至对抗。打通最后一公里,须从各种利民惠民政策入手,搞好前期政策宣传工作,做好重大决策集体协商,决议公示,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使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实不走样、不打折,保证好的政策落实到群众身上。作者:卢保琅 南大郭镇人民政府编辑:李炜
相关阅读:
莫让“小权力”挡道“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 打通为群众办实事的“肠梗阻” 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务实之要 以作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打通“神经末梢”堵塞
“先知先觉”打通联系群众“最后
第四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作为直接面对群众和落实责任的主体,如何在认识上、态度上、情感上、作风上、工作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值得深思。
真学实用,在认识上打通“最后一公里”。走群众路线还是走“上层路线”,办利民实事还是利己之事,直接反映着“总开关”拧得紧不紧。深化思想认识,要求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是学习深一步,力求真知灼见。多读群众路线重要理论原著,多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实群众路线。二是对照细一筹,形成真情实感。以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为镜,对照自身,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严肃整改弥补自身短板。三是践行实一层,练就真才实学。坚持富民为先、利民为本、安民为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砥砺品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真剖实查,在态度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真听意见才能听到真意见,真找问题才能找到真问题。一是以认真的态度入户走访。放下架子、抛开面子,深入开展以“进农村,访基层农民;进社区,访城镇居民;进窗口,访服务对象;进医院,234-
第五篇:“和为贵”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和为贵”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和为贵”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鲁兴村老党员刘跃平,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为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在村领头创办跃平“和为贵”工作室。
走进跃平“和为贵”工作室就可以看见老党员刘跃平忙碌的身影,“不仅有我,还有不少党员自从“和为贵”工作室建成后积极报名担当工作室人员。”刘跃平介绍到,“这为后续工作室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化解纠纷
2020年9月17日,鲁兴村民石义因村内道路施工,路面不平,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家人与施工方发生纠纷,影响了村内道路施工。刘跃平得知后,迅速赶往现场,将双方领进跃平工作室协商解决,经老刘耐心劝解,最终双方和解,保障了村内道路施工按期完成。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多发,初始大多是小事琐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跃平“和为贵”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并注重服务前置,“主动上门”,结合村情民情开展常态化走访,主动摸排矛盾纠纷隐患。
二、为民解难
前不久,鲁兴村在推动退养还湖的过程中,就有12家村民因补偿问题,联合找到村办公室说事,刘跃平主动参与调解,为每户村民打印一张退养还湖政策明白纸,耐心给村民讲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细心做思想工作,稳定了群众情绪,最终在刘跃平热心帮助下,消除村民的顾忌和村内不安定因素。
老刘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理解村民,要体谅村民的心情,要多尊重;说话的声音要柔和,感情要真挚,在疑难杂症面前多找方法。
三、服务群众
村内在综合文化广场举办广场舞比赛,兵乓球比赛,农民丰收节,庆新年文艺演出等活动。刘跃平每次都提前打扫好文化广场卫生,自己在家里烧好水,提到广场供大家茶水。
在整治村居环境中,刘跃平也不甘落后,带领工作室人员,拿上扫帚,锄头清理村内道路垃圾。
老刘经常给同事们讲,难事儿,烦事儿,我们要跑到前头,热心干好每件事,诚心为村民服务。
跃平“和为贵”工作室开办以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民排忧解难,与村民打成一片,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促进了村民和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