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通镇: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质量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最终版)
打通镇: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质量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哎呀,人老了记性就是差,身份证都搞忘带,还好这位同志想了办法,帮我把指纹摁了,感谢了哟!”近日,王大娘到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养老保险指纹认证时十分动情的说道。
这是打通镇为民办好事的一个缩影,为方便群众,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通镇结合实际,在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开展“首问负责制”专项活动。截止8月底,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共解决类似群众困难486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首问负责制是为了群众来到服务窗口办成事,避免群众多跑路白跑路,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走路,即群众来到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工作人员必须将群众的诉求当天进行办理,不是本科室的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将老百姓带到相关科室进行办理,并填写业务交接单。不能办理的业务要进行详细登记,备案留查,确保群众事项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通过转变工作作风,让群众办成事,办好事,永远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打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二篇: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后看病买药不用跑远路了,省时省心还省钱。”近日,家住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72岁的吴清波爹爹少了一桩烦心事: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看病买药可以直接报销,不用跑十公里外的镇卫生院。
吴清波爹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初,东塘村卫生室开通门诊统筹结算以来,他购买了4次药,累计花费408元,医保报销282.5元,报销比例接近70%。“确实方便了不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村民。”东塘村卫生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村卫室已结算1800余人次,医保基金结算约12万元。
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结算一直以来都是医保部门延伸医保服务所面临的难题,去年底至今年以来,长沙县医保局会同卫健、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打通政策、管理、信息、监督堵点,率先全省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工作。目前,全县已有41家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结算,其中镇35家、城区6家。累计报销1.4万人次,报销80.66万元,打通了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延伸医保服务惠及的区域不止农村。家住星沙街道的王女士,按照原来的政策,需在参保地基层协议医疗机构才能报销,如今在离家更近的湘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可直接报销。县医保局创新举措,结合城区参保居民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较多的实际情况,打通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门诊统筹报销通道,覆盖城区12万参保居民。
除了在普通门诊统筹领域发力,在特殊门诊领域,长沙县针对慢特病人群范围广、购药报销不便捷的问题,进一步扩大特殊门诊服务协议药店范围,今年以来,新增特殊门诊协议药店36家,目前累计拥有57家特殊门诊药店,服务全县1.5万慢特病人群,实现镇街特殊门诊药店全覆盖。
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县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医保门诊服务领域创新举措,让群众就医报销更便捷:一是“全”,特殊门诊药店镇街实现全覆盖;二是“近”,村卫生室纳入门诊统筹;三是“通”,城区医保门诊实现跨区域结算。后续将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全纳入,同时将逐步探索县域内基层协议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报销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第三篇: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总书记强调,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笔者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用心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打好“感情”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群众感情浅是某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通病,不管你下来干啥,老百姓冷眼旁观,得不到群众认可,势必事倍功半。唯有带着真情深入群众,真心才能换真心,党员干部要广泛深入群众、心念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困难,如此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党群感情必然深厚。二是用好“驻村”牌,加强党群干群联系。有些基层干部一天干坐办公室,对于群众事情充耳不闻,见了群众不愿理睬,甚至躲着走,嫌麻烦,联系群众不情不愿,下到村里也只是走走过场,疏远群众必然遭到群众疏远。走出办公室,主动下到各所包村,真正沉下去,蹲的住,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多沟通,群众有事不再盲目跑,创造“群众电话响,干部来帮忙”的良好局面。
三是提升“服务”牌,深化便民为民服务。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党务政务资源,建设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是一个便民利民行之有效的途径。逐步减少行政管理、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方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咨询问题、申办业务,让群众办事更便利。四是落实“政策”牌,落实利民惠民政策。好的政策离不开落实,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低保补助和养老保险等政策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个别地方在推行时往往简单粗暴,甚至与民争利,直接导致了群众对于政策的不理解、不合作,甚至对抗。打通最后一公里,须从各种利民惠民政策入手,搞好前期政策宣传工作,做好重大决策集体协商,决议公示,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使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实不走样、不打折,保证好的政策落实到群众身上。作者:卢保琅 南大郭镇人民政府编辑:李炜
相关阅读:
莫让“小权力”挡道“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 打通为群众办实事的“肠梗阻” 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务实之要 以作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打通“神经末梢”堵塞
“先知先觉”打通联系群众“最后
第四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作为直接面对群众和落实责任的主体,如何在认识上、态度上、情感上、作风上、工作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值得深思。
真学实用,在认识上打通“最后一公里”。走群众路线还是走“上层路线”,办利民实事还是利己之事,直接反映着“总开关”拧得紧不紧。深化思想认识,要求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是学习深一步,力求真知灼见。多读群众路线重要理论原著,多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实群众路线。二是对照细一筹,形成真情实感。以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为镜,对照自身,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严肃整改弥补自身短板。三是践行实一层,练就真才实学。坚持富民为先、利民为本、安民为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砥砺品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真剖实查,在态度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真听意见才能听到真意见,真找问题才能找到真问题。一是以认真的态度入户走访。放下架子、抛开面子,深入开展以“进农村,访基层农民;进社区,访城镇居民;进窗口,访服务对象;进医院,234-
第五篇:打通镇“三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通镇“三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自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打通镇党委紧紧围绕惠农政策服务群众、作风建设服务群众、民生工程服务群众,从思想感情上联系服务、制度机制上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悉,该镇党委宣传和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解决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各项惠农资金的监管,切实提升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改进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运用相关典型曝光事件开展警示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问题及时加以改正。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考勤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构建勤政廉洁的工作环境,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在涉及拆迁、大罗红花湖生态旅游开发等民生工程,镇党委立足辖区实际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动靠政策,找上级,想办法,破难点,解问题,让实惠留给群众,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对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