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

时间:2019-05-15 09:4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

第一篇: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

安全示范性矿井项目赴澳培训考察报告

2009-11-9 2009年10月9日,对澳大利亚煤矿管理的立法、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矿山救援、煤矿开采现状、职工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培训、学习和考察。

培训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矿山安全与测试研究中心(Simtars)、昆士兰先进技术中心、昆士兰矿产与能源监察局、昆士兰州矿山救护站、昆士兰州Moranbah北部的两个煤炭生产矿井(其中一个井工矿、一座露天矿)和瓦斯发电站(EDL/Anglo Coal Power Plant)、新南威尔士州虚拟现实技术中心(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新南威尔士州矿山救援站(Coal services)、Waratah港口大型皮带装(转)载运输系统。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到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的立法改革发展的历史、学习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在澳大利亚煤矿中的应用情况、了解了煤矿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特别是瓦斯抽采技术装备)和发展趋势(矿井乏风利用、矿井摸拟视频监控系统、基于网络的实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参观了矿山救援系统先进的技术装备、气体监测系统、观摩利用岩粉控制煤尘爆炸试验、亲自上机操作虚拟现场的隐患排查处理程序、参观了应急救援系统的基本装备和设施等。通过培训、交流和考察参观,为将宣东煤矿建设成健康安全示范性矿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可以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和工具。下面将考察的情况汇报如下:

1、澳以立法的改变促企业转变管理思想和模式

在1980年~2000年期间,澳大利亚修订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法案》,开始从立法角度推行企业自我安全管理,但在很多地区仍然沿用法律高度规定性的管理手段。尤其是1994年以后,开始引入关爱责任的罗本斯模式,制定的法规鼓励煤矿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管理,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将风险管理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系统作为立法的基础。在州立法的基础上,对企业从事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指导性意见已经从强制向亲情化发展,并要求企业在州立法的基础上完善企业标准工作程序。

直到2000年以后,再次修订法律法规,要求煤矿采用一种国际公认的基于风险管理的手段,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自身的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澳大利亚煤矿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远离死亡、重伤、轻伤与疾病。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从高度规定性法规到具有活力的安全管理现状的转变是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文化改革的驱动力。这种文化强调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传统的单纯按照规定性的法律体系将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工人也不愿意参加管理的实践活动,很多问题是现场问题,如果没有工人的参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态几乎很难实现。因此,只有通过发挥企业、职工、监察每个人积极能动作用,才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层次,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

2、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

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改善安全状况的基础,澳洲在法律上要求各煤矿企业必须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煤矿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类控制、定期检讨评审,持续改善,形成闭合管理。风险评估覆盖几乎所有的环节和工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措施,一般会按照消除、替代、工程、程序、防护几个级别进行处理,在选择方案时,优先考虑硬性措施也就是消除替代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彻底解决问题,其次是考虑使用工程、程序及防护手段,来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危害。做法逻辑清晰、很容易让人理解。通过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充分让工人参与到风险管理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现场工人能确保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的状态下进行工作。澳大利亚各企业建有完整的实时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针对各种重大风险有完整的应急处理程序。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规范,有效地消除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3、澳洲先进的煤矿技术、装备是实现安全的坚实基础

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代表着现代化采矿的先进水平,矿井瓦斯抽采、利用效果好,体现在用于煤层瓦斯抽采的高性能钻机(可惜未见到实物,仅从矿图上见到钻机分布情况),按要求布置钻孔,实现深孔变线钻孔,有效地提高了瓦斯抽采率和瓦斯浓度,从瓦斯电站监控系统看流量8360.4m3/h,瓦斯浓度95.9%,15台3041KW机组运行13台,发电总功率39533KW。目前,昆士兰州先进技术中心正在对适应乏风利用的低浓度发电机组进行试验,已取得阶段成果。

昆士兰州先进技术中心试验开发专用于岩巷掘进机的高强度截齿。

基于网络的摸拟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综采工作面的实时监控,代表了无人工作面和综采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为使培训接近现场实际,开发出基于立体视频设备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把传统的填鸭式培训课变成了操作交流互动平台,使培训身临其境,针对性更强,操作者理解深刻容易掌握其中的必要的技能。

完备的矿井气体监测分析监控系统和矿井实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全面反映矿井各系统的安全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4、矿井管理体系完善,从业人员素质高,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澳洲煤矿装备比较先进、工艺比较简单、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回采工作面只有4-5人,操作控制都在工作面机头位置。采煤机、运输机、液压支架的运行和控制全部实现自动控制。澳洲的支护强度比较高,综采液压支架的支撑力均在1000吨以上,锚杆支护强度在40吨以上(锚杆的直径与国内相近)。澳洲在钻探技术、监测监控技术、气体分析、瓦斯利用方面等技术在国际上都是处于领先地位。

在澳洲煤矿,安全管理注重细节,个人防护、隔离装置齐全。每一个工作地点的人数取决于充氧自救装置数量,进入井口、工作地点前都有一个牌版,牌版上挂牌的数量,取决于充氧自救装置数量,在没有挂牌位置时是不能进入到该区域的,从而保证一旦灾害发生能够佩带充氧自救装置撤离。各种安全设备非常齐全,例如:矿灯里面均安装了信号接受装置,当有特殊情况时矿灯会接收到信息且不停闪烁,提醒矿工发生事故应立即撤离。

澳洲煤矿用人比较少,从业者素质高,各矿都有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指导矿井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员工时刻关注健康安全,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

在澳洲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每两年要对矿工进行一般性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灾害的预防、应急的逃生、危险和危害判断和处理;专业培训把相关专业人员送到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根据企业要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注重操作技能和实效,严格考核。

6、澳大利亚矿山救援(护)站(中心)及应急计划

澳大利亚各州都设立不同的救援站(中心),负责各矿山健康服务、矿山安全保险、矿山重大事故的救援、虚拟现实培训、职业卫生、技术支援、安全与健康信托等服务,救援人员全部由各矿山的志愿者组成,救援中心的负责人一般都是矿山的矿长担任,这样可以确保救援站的人员熟悉矿山工作程序,更好地实施救护工作。矿山服务中心的费用由救援所辖区域的各矿山分别进行承担。在矿山救援中心,我们发现澳大利亚的救援设备非常先进,救援车内各种井下分析测试仪器均齐备,还可以直接将井下的检测数据连接到救援车上进行实时分析,在救援服务中心,他们装备有最先进的喷气式惰化设备、有耐摄氏500度高温的防护服装、有先进的气体检测仪器可分析各种气体的含量、有灵活可调的消防栓喷头可进行多种喷洒方式、有人员防倒检测装置,一旦人员倒下,装置发出鸣叫提示等等。

除了救援服务中心外,各矿依法对矿井生产中的重大的水、火、瓦斯、顶板管理等都必须有灾害管理计划,另外还有应急计划(预案),一旦发生灾害,应急计划立即开始生效。在应急管理方面,我们看到从矿井设计开始到现场管理都体现了很多应急的考虑。例如:井下巷道均有应急使用的荧光棒(出现应急情况,可以立即弯曲荧光棒使其发光指引巷道的走向),巷道中间每隔1500米左右都设有空气压缩站供应急需要空气时使用,巷道每隔一段距离设计有躲避洞,躲避洞内有连续新鲜风流不断供应,同时还有饮用水供应,巷道走向设计有逃生的绳索(上面有箭头可通过触觉感知逃生的方向)。

心得和想法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在建设安全示范型矿井时,需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澳大利亚煤矿的安全管理三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非常可观的成绩,对我们的安全管理有很好的启示。

1、引进吸收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中国90年代的“班评估”和现在的“隐患排查”安全管理模式和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目的性是一致的,由于我们的管理模式定性的东西多一些定量的东西少一些,加上员工素质较差,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了,而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定量性、可操作性强,加之员工素质较高,因此较好的运用到安全管理中。

为此,中澳合作的关键就是借鉴澳洲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在对矿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即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危害(量)控制的主要关键所在,把风险的危害和危险控制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对现有的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进行系统评估/评价,形成制度,定期回顾评价,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提高装备水平,持续改进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本质安全。

2、加强培训实效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借鉴澳大利亚煤矿的培训形式,改革我们传统的培训方式,摈弃形式主义,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用和实效,加强培训和受训双方的交流互动,要认真对待一线操作人员反映的现场实际问题;为全面提高操作技能,必要时可以引进的仿真虚拟培训系统,改善我们目前的培训手段。

3、引进澳大利亚的先进技术装备,解决宣东矿重点领域的技术难题 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可考虑引进澳方技术施工长距离定向煤层或岩层钻孔,抽采本煤层或采空区瓦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需购置澳方钻机或采取其它的合作形式。

根据对澳大利亚现有的先进技术装备初步考察结果,结合宣东矿实际,特别在瓦斯抽采钻进技术、煤层自燃发火预报、在线气体综合监测领域,选定澳大利亚成熟的技术装备项目,并再深入调研、专项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合作,解决宣东矿重点领域的技术难题。

待澳大利亚乏风利用的低浓度瓦斯发电试验成功后,国家应该整体考虑引进成套技术。

5、值得借鉴的——有效的能量隔离防护装置

操作人员下井均佩带不同种类的锁具,用锁具对危险危害的能量进行有效的隔离,而且只有本人才能开启,有效地避免他人的误操作造成的伤害。胶带机全线装设隔离网;绞车制动系统和支架的高压液流管路加装铠装防护套。

瓦斯电站变电设施装设隔离网墙,监控室装备有独立的防灭火系统。

4、宣东矿需要引进的技术、设备建议

(1)澳大利亚采矿先进技术在世界也是领先的,应有选择性的引进澳洲的比较成熟的技术。

例如:在昆州先进技术中心学习了解到的实时风险管理系统(Nexsys Real-Time Risk Management System)等、井下设立荧光标志指示方向、逃生绳及指示锥、井下维修工作人员佩戴隔离装置、井下调度绞车使用无能量释放的钢丝绳、十二步能量隔离检查法、(2)自燃发火气样综合分析软件(采用与束管取样系统、气相色谱分析仪相结合,分析自然发火监控点发火趋势)提供自燃发火现场的技术数据,为措施决策提供依据。

(3)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快速、及时解算、预测通风网络变化后的风量和风阻)指导通风设计和通风改造。现场调研时澳方也推荐这个软件(可以考虑引进或在国内购置)。

(4)巷道喷洒岩石粉,抑制煤尘爆炸,建议购置撒岩粉机(国内有)。

(5)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可考虑引进澳方技术施工长距离定向煤层或岩层钻孔,抽采本煤层或采空区瓦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需购置澳方钻机或采取其它的合作形式。

第二篇: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赴欧洲商务考察报告

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合作途径和商机,更好地做大做强,发挥省龙头企业的作用,于2009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赴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四国进行商务考察,短短的14天时间中,我公司主要考察了四个国家的大麦生产、市场情况;访问大麦育种研究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澳大利亚大麦概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出口国,其出口的产品占:世界大麦贸易总量的30%,世界啤酒大麦出口量的45%到50%,中国进口大麦量的70%,澳大利亚大麦的用户主要是中国沿海的麦芽酿造厂,澳大利亚的大麦是澳大利亚第二大作物,仅次于小麦,年产量约700 万吨,全国种植面积近400 万公顷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具有以下特点:高筛选率,每年约40%(约250 万吨)的高质量大麦被筛选出来用于酒类酿造

业,重在出口,大麦总产量的70%到85%用于出口。

1、澳大利亚的大麦质量

澳大利亚大麦被视为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大麦,这是因为: 啤酒大麦的湿度低(收割时湿度为10%-11%,无须烘干),麦粒油亮,无暇,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是收获季节,很少有收割方面的问题,享有纯净和酿造特性可靠的上佳声誉。

2、大麦种植区

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西澳、南澳、悉尼

3、澳大利亚大麦出口和国内市场概况

澳大利亚大麦业的主动措施,由经销商和生产者组建的“大麦澳大利亚”组织为主要市场相关问题提决手段并提供国内和国际的质量鉴定和认可认证。集中培育建立“澳大利亚大麦培育”组织,确保每年在大麦研究上1200 万澳元的投入实现更好的规模经济,在过去的两年间,澳大利亚大麦业推行了一系列结构上的主动措施,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源和技术,开发新品种,促进不同行业间的联系和合作,提高澳大利亚大麦质量在国内和国外的信任度。

二、新西兰农业概况

新西兰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燕麦、新西兰麻、水果等农作物。从人均耕地来看,新西兰是0.11公顷,澳大利亚是2.75公顷。由于自然条件的这些差异,新西兰的粮食生产与澳大利亚有巨大的差距,近年来粮食生产呈下降的趋势,粮食进口不断上升,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同10年前相比,新西兰全部谷物产量从112万吨下降到了77.8万吨,人均220公斤;其中小麦的产量从31.5万吨减少到了18.1万吨,人均占有量只有50公斤。新西兰的玉米主要产在北岛,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单产非常高,主要用途是作畜禽业的饲料。近十多年里,新西兰的蔬菜和水果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1984~1994年间,蔬菜产量从43万吨增加到56万吨,水果产量从50万吨上升到了94万吨。水果的主要品种是苹果、猕猴桃、葡萄以及一些亚热带、热带水果。其他经济作物都不太重要。新西兰的农业专家对它精心培育,改良了品质,种植面积在70年代迅速扩大,从1978年的2195公顷发展到1985年的1.8万公顷,占果树总面积的35%以上。产量则从1978年的不足8000吨增加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万吨以上。现在,猕猴桃已经以“几维果”而闻名于世,它的单果重量大、耐储藏,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产业和出口的“王牌产品”。主要的蔬菜有马铃薯,洋葱和豌豆。

三、几点体会

1、推进啤酒大麦产业化进程。

从长远来看,只有才能将啤酒大麦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化

链条,做好“科学研究超前化、栽培措施优质化、种植规模化、加工标准化、营销规范化”工作,才能建立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啤酒大麦种植区,才能发挥规模和质量效益,提升啤麦购销和麦芽加工的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啤酒大麦生产、经营和麦芽加工中的各方角色有了共同认可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有一个既保护农民,经销商和麦芽企业三方的利益,又防范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本出发点,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就会水到渠成,应运而生。虽然产业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是啤酒大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粮食购销企业是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在推进啤麦产业化中应该有所作为。

2、建立联结啤麦价格保证体系。

质量和价格是相互关联的问题,是啤麦产业化的核心问题。粮食购销企业要在联结两头的啤麦质量和价格保证体系中有所作为。我公司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公司今年已收购啤麦50000吨,其中与农户的收购订单履约率达1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经厅领导批准,广西农业考察团一行16人,于2016年2月24日至3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市场等考察。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农业管理机构、维多利亚州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经验

1、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澳大利亚的农业投入水平稳步提高,以2000/2001年澳联邦政府预算开支为例,除正常的农业开支以外,联邦政府新增农业支出3.5亿澳元,主要用于对农民的扶持。其中,约3.1亿澳元增补“促进澳大利亚农业发展”一揽子方案,2230万用于保护动植物健康状况;850万澳元用于加强澳大利亚动植物检疫部门;915万澳元用于促进澳与东帝汶边境地区的卫生检疫;365万澳元作为国家生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原产地识别体系。(1)政府通过制定“复兴计划”、“调整计划”等为农场发展提供优惠贷款或赠款。联邦开发银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许多大的商业银行都为农场提供贷款;在农用资金来源中,政府及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信贷显著增加。(2)通过各种补贴(如肥料补贴、石油补贴)减轻农场负担;(3)农场购买新设备、建储粮仓库、建围栏、理盐碱地、修渠筑坝等,政府给18%的补助;(4)税收优惠。农民在交纳个人所得税时,如当年收入高于前5年的平均数,则按平均数纳税;如低于前5年平均数,则按当年收人的一定比例纳税;政府对于农场设施和科研、推广部门给予免税。此外,对农业的援助还包括在市场不景气时给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高效率和有潜力的农场扩大规模,帮助竞争中失利的农民转业等。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5、建立代表农民自己利益的组织——全国农民联盟(nff)。全国农民联盟(nff)是澳大利亚农民的一个团体,成立于1979年,其目的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乃至农业部门的利益。全国农民联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机构、农产品理事会和各州农民组织。联盟代表农民同政府、其他产业部门、其他产业组织、新闻媒介、社区组织和国外农民联组织打交道。对于联邦和州政府,它是一个“院外活动集团”,游说议员支持农民的利益。联盟调解农民与其他系统的纠纷,保护农民的利益。它还建立了数额为1000万澳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保护农民利益的活动,进行经济情况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等。它有一份发行量13万份的报纸《农民之声》,有全天24小时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综合学校教育项目,向许多中小学校提供有关资料。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曾凡林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陈国禄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镇良梧州市财政局副局长谢文浩梧州市财政局科长覃柱材梧州市农业局局长魏德功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副主任黄世康岑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立坚岑溪市农业局局长陈金乾苍梧县农业局局长胡振钊中共藤县会员会副书记黄保绪藤县农业局局长刘东庆贵港市农业局局长李水恒贵港市港北委员会区委副书记卢绍全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余伟红桂平市农业局局长陈蓓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翻译

第四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

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

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

经验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

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

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

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

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

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

曾凡林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

书记、副主

陈国禄

梧州市人民政府

副秘书长

黄镇良

梧州市财政局

谢文浩

梧州市财政局

覃柱材

梧州市农业局

局长

魏德功

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

副主任

黄世康

岑溪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杨立坚

岑溪市农业局

陈金乾

苍梧县农业局

胡振钊

中共藤县会员会

副书记

黄保绪

藤县农业局

刘东庆

贵港市农业局

李水恒

贵港市港北委员会

区委副书记

卢绍全

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

局长、党组书记

余伟红

桂平市农业局

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

第五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经厅领导批准,广西农业考察团一行16人,于2005年2月24日至3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市场等考察。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农业管理机构、维多利亚州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

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

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经验

1、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澳大利亚的农业投入水平稳步提高,以2000/2001年澳联邦政府预算开支为例,除正常的农业开支以外,联邦政府新增农业支出3.5亿澳元,主要用于对农民的扶持。其中,约3.1亿澳元增补“促进澳大利亚农业发展”一揽子方案,2230万用于保护动植物健康状况;850万澳元用于加强澳大利亚动植物检疫部门;915万澳元用于促进澳与东帝汶边境地区的卫生检疫;365万澳元作为国家生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原产地识别体系。(1)政府通过制定“复兴计划”、“调整计划”等为农场发展提供优惠贷款或赠款。联邦开发银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许多大的商业银行都为农场提供贷款;在农用资金来源中,政府及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信贷显著增加。(2)通过各种补贴(如肥料补贴、石油补贴)减轻农场负担;(3)农场购买新设备、建储粮仓库、建围栏、理盐碱地、修渠筑坝等,政府给18%的补助;(4)税收优惠。农民在交纳个人所得税时,如当年收入高于前5年的平均数,则按平均数纳税;如低于前5年平均数,则按当年收人的一定比例纳税;政府对于农场设施和科研、推广部门给予免税。此外,对农业的援助还包括在市场不景气时给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高效率和有潜力的农场扩大规模,帮助竞争中失利的农民转业等。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5、建立代表农民自己利益的组织——全国农民联盟(NFF)。全国农民联盟(NFF)是澳大利亚农民的一个团体,成立于1979年,其目的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乃至农业部门的利益。全国农民联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机构、农产品理事会和各州农民组织。联盟代表农民同政府、其他产业部门、其他产业组织、新闻媒介、社区组织和国外农民联组织打交道。对于联邦和州政府,它是一个“院外活动集团”,游说议员支持农民的利益。联盟调解农民与其他系统的纠纷,保护农民的利益。它还建立了数额为1000万澳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保护农民利益的活动,进行经济情况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等。它有一份发行量13万份的报纸《农民之声》,有全天24小时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综合学校教育项目,向许多中小学校提供有关资料。

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

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

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

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

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

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

曾凡林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

陈国禄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黄镇良梧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谢文浩梧州市财政局科长

覃柱材梧州市农业局局长

魏德功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副主任

黄世康岑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立坚岑溪市农业局局长

陈金乾苍梧县农业局局长

胡振钊中共藤县会员会副书记

黄保绪藤县农业局局长

刘东庆贵港市农业局局长

李水恒贵港市港北委员会区委副书记

卢绍全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余伟红桂平市农业局局长

陈蓓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翻译

下载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考察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接待。无论是在同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界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人士的接触中,都明显地感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

    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建设学习考察报告(牛守军)2011年2月12日至3月4日,我随政府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市、墨尔本市就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

    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注册执业制度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注册执业制度考察报告考察团成员有: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徐国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理事长沈融、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姚为民、交通......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一、他山之石———德国职业教育的超前性情况 (一)办学体制与模式的超前 在办学体制上,德国的超前做法是创办了双元制大学。以前,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只限于一般......

    赴福建省培训考察报告

    赴福建省培训考察报告 在***局党组书记***同志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年赴福建省的培训考察。此次培训考察自**月**日出发到**月**日返回**市,共历时**天,主要参加了林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