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供电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
现代供电技术考试知识点
选择(填空)题
1.由发电厂、电力网与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叫电力系统。它的任务是生产、变换、输送、分配与消费电能。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核心。
2.电力网是是联系发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环节。电力网分为低压(1kv以下)、高压(3-330kv)、超高压(330-1000kv)、特高压(1000kv以上)电网四种。
3.一次系统:电力系统中发电、输变电与供配电等环节。二次系统包括继电保护、测量和调度等环节,是为一次系统服务的。
4.对用电量较大的企业我国采用深入负荷中心的方式进行供电,用110kv直接供电。对小型电力用户一般采用10kv标准供电。
5.变电所的主要设备有变压器T母线WB断路器高压QF隔离开关QS等,其他的还有保护和测量装置以及所有电操作电源等设备。高压开关设备有高压断路器QF高压隔离开关QS高压熔断器FU和高压负荷开关QL等。
6.用户对供电的基本要求:1,保证供电安全可靠;2,保证电能质量;3,保证供电系统的经济性。
7.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按网络接线布置方式,可分为放射式、干线式、环式及两端供电式等接线系统。
8.在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接线方式:第一种是中性点不接地式,又称中性点绝缘式;第二种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第三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前两种可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属小接地电流系统。后一种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属大接地电流系统。
9.按国家标准规定,凡含有中性线的三相系统,统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即“TN”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共用一根线——保护中性线,则称为“TN-C”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完全分开,备用一根导线,则称为“TN-S”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在前段共用 一根导线,而在后段又全部或部分分开,则称为“TN-C-S”系统。
10.表示电力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形叫做负荷曲线。最重要的负荷曲线是日有功负荷曲线和年有功负荷曲线。
11.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线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需用系数法对各种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尤其对用电设备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其应用最为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大的场合;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12.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13.提高功率因数的关键是:尽量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所需用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荷从电网中取用的无功功率。
14.具有相同容量的三个单相电容器组,采用三角形接法时的补偿容量是采用星形接法的3倍。(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是正常运行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15.短路是指供电系统中不等点位旳导体在电气上被短接。主要的短路种类有四种: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其中在供电系统中出现单相短路故障的几率最大,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三相短路。
16.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有名制法和标么制法。在标么制法计算时,为了表示方便通常取100MVA为基准容量,取线路平均额定电压为基准电压
17.供电系统的负荷主要是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当系统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电网电压急剧下降,当运行的电动机距短路点较近时,可使正在运行的电动机的反向电动势大于电网电压,电动机变为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成为附加电源,向短路点馈送电流。18.短路电流通过导体和电气设备时,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大量的热,称为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
19.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是正常运行时安全可靠、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时不至损坏,因此,电气设备必须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按短路条件进行校验。
20.断路器切断通有电流的回路时,只要电源电压大于10-20v,电流大于80-100mA,在动、静触头分开的瞬间,触头间隙就会产生电弧。
21.电弧的形成:强电场发射是触头间隙最初产生电子的主要原因。电弧产生是碰撞游离所致。热游离足以维持电弧的燃烧。电弧的熄灭:去游离大于游离。去游离的主要形式是复合与扩散。
22.支柱绝缘子对母线起着支持、固定和绝缘等作用。母线穿过建筑物或其他的物体时,必须用套管绝缘子绝缘。
23.架空线路是将导线悬挂在杆塔上,电缆线路是将电缆敷设在地下、水底、电缆沟、电缆桥架或电缆隧道中。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和金具(包括避雷线)等组成。电缆线路的结构主要是由电缆、电缆接头与封端头、电缆支架与电缆夹等组成。24.经济电缆密度是指年运行费用最低时,导线单位面积上通过电流的大小。
25.继电保护装置是由测量部分(传感器)、逻辑部分(继电器)、执行部分(断路器)所组成的电气装置。
26.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选择设计继电保护的依据,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矛盾,故在选用、设计继电保护的时候应从全局出发,统一考虑。
27.一切对电气设备绝缘有危害的电压升高,统称为过电压。在供电系统中,过电压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过电压与大气过电压。28.雷击的三个过程:雷电先导,雷电的主放电阶段和余辉阶段。
29.防雷保护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避雷针的作用是保护电气设备、线路及建筑物等免遭直击雷的危害。一般独立的避雷针主要有接闪器,杆塔,接地引下线和接地极组成。
简答题
1.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的要求
答: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后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级。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应视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的;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时。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会同时受到损坏。一级电源除了双重电源供电外,还需要增加应急电源。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视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路供电,两回路供电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或母线段。不属于一级、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
2.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做法及方法
答;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做法就是采用供应无功功率的设备来就地补偿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以减少线路中的无功输送。一般有四种方法:并联电容器组;采用同步调相机;采用可控硅静止无功补偿器;采用进相机改善功率因数。3.短路的主要原因
答:产生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的载流部分绝缘损坏所致;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者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送电等误操作;鸟兽在裸露的导体上跨越以及风雪等自然灾害。
4.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和有限大容量供电系统
答:所谓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指电源内阻抗为零,在短路过程中电源端电压恒定不变,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恒定不变的供电系统。事实上,真正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不存在的,通常将电源内阻抗小于短路回路总阻抗10%的电源看做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所谓的有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指电源的内阻抗不能忽略,且是变化的,在短路过程中电源的端电压是衰减的,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幅值是衰减的供电系统。通常将内阻抗大于短路回路总阻抗10%的供电系统称为有限大供电系统。5 灭弧的基本方法
答:灭弧的基本方法就是加强去游离提高弧间隙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或者改变电路参数降低弧间隙电压的恢复过程。目前开关电器的主要灭弧方式有以下8种:利用介质灭弧;利用气体或油吹动电弧;利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做灭弧触头;电磁吹弧;使电弧在固体的金属狭缝中运动;将长弧分割成短弧;采用多端口灭弧;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离速度。
互感器在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电流互感器在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流互感器在接线的时候,注意接线端子的极性;2,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及外壳均应接地;3,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准开路或接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在运行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1,在接线时应接线端子的极性同名端;2,在运行时,二次侧不应短路;3,二次绕组的一端及外壳应接地。
计算题
1,电力系统中一、二次侧额定电压的标示 2,负荷的计算(需用系数法)3,短路电流的计算(标么制法)
第二篇:机械CADCAM技术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工具帮助下应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产品进行包括方案构思总体设计工程分析图形编辑技术文档等一切设计活动的总称
CAD功能:几何建模、工程分析、模拟仿真、工程绘图。
2、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根据产品设计结果进行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制造过程的设计
功能:毛坯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序设计、工艺路线制定、工时定额计算等
3、CAM广义指利用计算机完成从毛坯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各种生产活动,包括工艺准备、生产作业计划、物流控制、质量保证等。狭义指数控加工编程包括刀具路线规划、刀位文件生成、刀具轨迹仿真及后置处理和数控代码生成等作业过程。
4、CAD/CAM系统功能产品几何建模、产品模型的工程分析处理、工程图绘制、辅助制定工艺规程、NC自动编程、加工过程仿真模拟、工程数据管理
5、CAD/CAM作业(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特征):产品开发设计数字化、设计环境网络化、设计过程并行化、新型开发工具和手段的应用。
6、CAD/CAD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设计者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7、CAD/CAM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计算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生产装备及计算机网络等几部分。其硬件系统具有的要求:强大的处理功能、大外存储容量、友好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良好的通信联网功能
8、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图形扫描仪、三坐标测量仪、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数据手套以及各种位移传感器。输出设备图形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立体显示器、三维打印机
9、CAD/CAM系统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专业性应用软件。CAE部分模块有限元分析模块、运动机构仿真分析模块、优化设计模块。
10、(论述题)CAD/CAM技术的发展趋势 a集成化单一功能各模块CAD、CAE、CAPP、CAM、PDM的集成CAD/CAM与ERP集成,即技术与管理信息的集成b网络化通过网络将不同地点的CAD/CAM系统连接起来,可实现设计信息交换,共享网络资源,降低设计成本,加速了产品设计进程。c智能化智能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引入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能够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方式,在产品设计过程给出智能化提示,如何解决现有设计问题,给予有效的帮助。d虚拟化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种虚拟环境,使操作者具有沉浸感、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在人机融合为一体虚拟环境中,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目前,基于VR技术的CAD/CAM系统实用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第二章
1、栈是限定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且为“后进先出”的线性表。队列是限定在表一端插入(队尾),在另一端删除(队头)的“先进先出”线性表。
2、数据库常用数据模型a层次模型:树结构,可表示“一对多”关系;b网状模型:各节点可有多个父节点,表示“多对多”关系;c关系模型:二维表结构,每张二维数表可看作为是一种关系,关系与关系之间可通过关键码实现联系。
3、PDM(产品数据管理)是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的技术。功能:电子资料室管理和检索、产品配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功能。
第三章设计制造数据的处理包括数表和线图的处理。数表分类:常数数表、列表函数。数表公式化处理方法:a函数插值:线性插值、抛物线插值、b函数拟合(曲线拟合)曲线不要求通过已知结点,仅反映数据变化趋势。最小二乘法函数拟合:曲线到各结点误差平方和最小。步骤:1)在坐标纸上绘出各结点,根据其趋势绘制曲线图形;2)确定近似函数,可为多项式、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等;3)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待定系数。第四章1窗口定义为一个矩形框,它的位置和大小在用户坐标系中一般用矩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表示,矩形观察框,用以显示感兴趣的图形内容。窗口一般用矩形对角坐标表示。涉及图形剪裁技术。窗口也可定义为圆形、多边形等异型窗口。窗口可以嵌套。
2视区是在图形设备上定义的矩形区域。用于输出所要显示的图形和文字。视区同样用矩形对角坐标表示。视区应小于等于屏幕区域,可在同一屏幕上定义多个视区。3窗口与视区坐标点的变换a视区不变,窗口缩小显示图形放大b窗口不变,视区缩小显示图形缩小c窗口与视区相同,所显示图形大小比例不变d若视区与窗口纵横比不同时,则图形会产生伸缩变形。
4裁剪是裁去窗口之外图形的一种图形处理技术
第五章1CADCAM建模技术发展:线框模型→表面模型→曲面模型→实体造型→特征建模 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实体模型统称为几何模型
2几何信息是指构成三维形体各个几何元素在欧式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定量描述,通过不等式可对其边界范围加以限制。
3拓扑信息反应形体中各几何元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4欧拉公式用来检验形体的合法性和一致性。(点V)(边E)(面F)(独立的多面体数量B)(穿透形体的孔数G)(所有面上的内环数L)正则体V–E+F=2 封闭多面体分割成B个独立多面体:V–E+F–B=1有孔洞形体V–E+F–L=2(B–G)5线框建模技术线框模型优点:数据结构简单、信息量少、占用内存空间小、操作速度快,可生成三视图、透视图和轴侧图。不足:缺少面、体等拓扑信息,信息描述不够完整易产生多义性,不能消隐、不能剖视、不能进行物性计算和求交计算等。
6表面建模是通过对形体各个表面或曲面进行描述的一种三维建模方法。优点:相对于线框模型来说,增加了面边的拓扑关系,可进行消隐处理、剖面图生成、渲染、求交、刀轨生成、有限元网格划分等作业不足:缺少体信息,无法区分哪一侧为实体不便进行物性计算和分析。7实体模型表示法:扫描表示法、边界表示法、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空间单元表示法。8特征建模即通过特征及其几何关系来定义、描述实体模型的方法和过程
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模型其
包含零件层特征层几何层三个
层次,特征层是核心,形状特征
又是特征层的重要模块,其精度
材料/技术特征从属于形状特征
几何层提供了零件的详细几何
/拓扑信息的描述,是整个模型
的基础
9形状特征包含了所描述形体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是构造零件的基本要素,也是零件非几何特征(精度特征、材料特征)的载体。
10特征间的关系:邻接关系、从属关系、分布关系。
11实体建模和特征建模本质上是面向零件的建模技术,而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将各种零件装配成部件,再把部件和零件组装成产品,需要能够处理零件间相互连接和装配关系的面向产品的建模技术,即装配建模技术。装配建模支持产品从概念设计到零件设计,能完整、正确地传递不同装配体的设计参数、装配层次和装配信息。
12三种基本的装配关系:定位关系:零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和配合关系,如对齐、重合、配合等;连接关系:零部件几何元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如螺钉连接、键连接等;运动关系: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和传动关系,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13装配设计方法:自底向上的设计和自顶向下的设计 自底向上的设计优点:思路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理解,各零部件独立设计,装配简单;缺点:初始设计时未能考虑零部件间相互影响,易产生相互干涉现象,造成设计反复,影响设计效率自顶向下的设计优特点: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的过程,更符合人们思维方式,减少设计重复工作,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减少设计成本。
第六章1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是迅速发展中的计算力学、计算数学、相关的工程科学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知识密集型的科学。2在CAD/CAM中,典型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工作包括:(1)对受载荷作用的产品零部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已知零部件尺寸在受载下的应力和变形,或根据已知许用应力和刚度要求计算所需的零件尺寸;如果所受的载荷为变动载荷,还要计算系统的动态响应。(2)对作复杂运动的机械和机械人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计算其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3)对系统的温度场、电磁场、流体场进行分析求解。(4)按照给定的条件和准则,寻求产品的最优设计参数,寻求最优的加工规则等。(5)对已形成的产品设计方案和加工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即按照方案的数学描述,通过分析计算,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预测和观察产品的工作性能和加工生产过程。3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包含三个要素,即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4仿真的一般过程1.建立数学模型2.建立仿真模型3.编制仿真程序4.进行仿真实验5.结果统计分析 6.仿真工作总结 5.有限元软件组成由三部分组成a有限元前置处理包括从构造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到生成、校核、输入计算模型的几何、拓扑、载荷、材料和边界条件数据b有限元解算进行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求解位移、应力值等c有限元后置处理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以图形方式输出,以便设计人员对设计结果作出直观判断,对设计方案或模型进行实时修改。有限元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边界形状和边界条件,这是因为它可以采用多种单元类型和节点几何状态描述形式来模拟结构。
6、(论述题)仿真在CAD/CAM系统中的应用(1)产品形态仿真例如产品的结构状态、外观、色彩等形象化属性。(2)零部件装配关系仿真以及工作环境空间的配置仿真可通过仿真检验产品装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发生干涉;人工操作是否方便,是否符合人机学原理(3)运动学仿真模拟机构的运动过程,包括自由度约束状况、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等(4)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机械系统在质量特性和力学特性作用下系统的运动和力的动态特性。(5)零件工艺过程几何仿真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6)加工过程仿真(7)生产过程仿真例如FMS仿真,模拟工件在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展示从上料、装夹、加工、换位、再加工、„„直到最后下料、成品放入立体仓库的全部过程。
第七章
1、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
2、CAPP系统的结构组成:零件信息的获取、工艺决策、工艺数据库与知识库、人机交互界面、工艺文件管理与输出。
3、成组技术是利用相似性原理将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集于一体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技术。
4、Opitz编码系统9位前5位主码后4位辅码主码主要用于描述零件的基本结构形状其中第一位为零件的大类码,用来区分是回转体零件还是非回转体零件;第2—5位针对各大类零件形状进行进一步描述和细分,分别为外部形状及其要素,内部要素及其要素,平面加工和辅助加工要素等,后4位辅码分别表示零件的主要尺寸,材料及热处理,毛坯形状和精度要求 5CAPP系统分为派生式、创成式、综合式。A派生式CAPP系统是利用零件相似性检索现有工艺的一种软件系统,派生式CAPP特点1)以成组技术为基础,理论上比较成熟2)继承企业较成熟的传统工艺,有较好的实用性3)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零件,尤其回转类零件4)系统柔性度较差,对于相似性较差的复杂零件,难以编码描述。B创成式CAPP系统是一种能综合零件加工信息,自动为一个新零件创造工艺规程的软件系统,创成式CAPP特点1)通过逻辑推理,自动决策生成零件工艺规程无需人为干预2)具有较高的柔性,适应范围广3)便于与CAD和CAM系统的集成4)系统实现较为困难,目前只能处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零件。工艺决策知识的表示决策树与决策表..C综合式CAPP系统采取派生式与创成式相结合的方法生成工艺规程,即工艺设计采用派生法,工序设计则采用创成决策方法产生。即采用派生法生成零件加工工艺流程,采用创成法自动进行各加工工序的决策。综合式CAPP特点:综合派生式与创成式CAPP两者优点,具有系统简洁、快捷、灵活、实用性强的特点。第八章1 机床坐标系(MCS)是机床固有的工件坐标系(WCS)是相对于加工工件而言,是编程人员根据所加工工件的形状特征和工艺要求,为了编程的方便在工件上所确定的坐标系。2数控机床坐标定义前提: 假设工件不动,刀具相对工件运动Z轴:与主轴平行,工件尺寸增大方向为正方向;多主轴时,使用最多的为Z轴;无主轴时,垂直于工件装夹面坐标轴为Z轴。X轴:与工件装夹面平行,水平且与Z轴垂直车床-沿工件径向,离开工件轴线方向为正向铣床-立式:由主轴向立柱看,右手方向为正向卧式:由主轴向工件看,右手方向为X轴正向刀触点:在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实际接触点(A)。刀位点:数控编程中用以表示刀具位置的坐标点(O)。G准备功能字;F进给速度功能字;S主轴转速功能字;T刀具功能字;M辅助功能字。
刀具运动控制面零件面、导动面、检查面。零件面是刀具加工完成的表面。导动面是引导刀具进行切削运动的作用面。检查面是用来确定刀具每次进给的终止位置。
编制和生成数控机床所用的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称为数控编程
5手工编程数控程序步骤:工艺分析、数值计算、编制零件加工程序、数控程序输入、试切和修改。
6、CAD/CAM系统编程的特点:(1)在图形环境下将被加工零件的几何造型、刀位计算、后置处理和加工仿真等数控编程的作业过程结合在一起,有效的解决了编程的数据来源、图形显示、校验计算和交互修改等问题,弥补了数控语言自动编程存在的不足。(2)整个编程过程是面向零件几何图形交互进行的,不需要编制零件加工源程序,用户界面友好,使用简便、直观、准确,便于检查。(3)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集成,不仅能够实现产品设计(CAD)与数控加工编程(NCP)的集成,还便于与工艺规程设计(CAPP)、刀夹量具设计等其他生产环节的集成。
7型腔加工方法:行切法和环切法...........A行切法:刀具按平行于某坐标轴方向或一组平行线方向走刀。刀位计算简单,遇到岛屿抬刀越过岛屿,或沿岛屿边界绕过去。特点往返走刀:空行程少,加工效率高,交替出现顺逆铣,影响加工质量。单向走刀:可保持刀具相同切削状态,但空行程较多,加工效率低。B环切法:是环绕型腔边界进行切削加工方法。外环顺时针走向,内环逆时针走向
第九章1CAD/CAM系统分类应用系统层、基本功能层、产品数据管理层集成方式专用数据交换接口方式、中性文件数据交换接口方式、基于工程数据库集成方式、基于PDM系统的集成方式集成关键技术产品建模技术、产品数据交换接口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2、产品数据交互标准:(1)初始化图形交换标准IGES ;(2)产品定义数据接口PDDI;(3)产品数据交换规范PDES;(4)数据交换规范SET;(5)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3快速原型制造(RPM)是集CAD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制造技术,它采用分层离散—逐层堆积原理实现材料的快速成型过程
4反求工程(RE(逆向工程))是根据已有的产品实物模型,经由产品信息的采集,生成计算机数字模型,再进行产品制造,是一个由设计下游向设计上游进行产品信息反馈的过程。5虚拟制造(VM)是利用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采用群组协同作业模式,在高性能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产品实际制造的本质过程。特点:以数字模型为核心、以模型信息的集成为根本、以高逼真度仿真为特色、交互环境的自然化、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柔性的组织模式。
6网络化制造最终将达到的战略目标为:a分担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相应的商务风险b分享核心竞争优势c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所需时间d协同产品开发和合作e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及快速进入市场等。
第三篇:供电技术考试知识点 重点
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区别:断是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的正常工作电流、均应接地
3、二次回路不准开路或接熔断器。电压互感器注意:
1、一样
2、过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有灭弧装置,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和保护器;隔离是用来检修设备时隔离电压,进行电路切换操作及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没有灭弧装置,一般在电路断开的情况下操作。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能开路:开路时,电流互感器由正常短路工作状态变为开路工作状态,励磁磁动势骤增,二次绕组将在磁通过0时感应产生很高的尖顶波电动势,危及人员安全和仪表、继电器的绝缘,还会引起铁心和绕组过热,产生剩磁,使互感器准确度下降。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发生短路时由于回路中电阻和剩余电抗很小,短路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几十倍,此电流将产生很高的共振过电压。高、低压(架空、电缆)选择异同点:1 高压架空线路应先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然后按长时允许电流正常运行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条件进行校验2低压架空线路短,但负荷电流较大,所以一般不按经济电离密度选择,低压动力线按长时允许电流初选,按允许电压损失及机械强度校验3高压电缆散热条件差,应考虑在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问题,除按经济电流密度、允许电压损失、长时允许电流选择外,还应按短路的热稳定条件校验4低压电缆主要考虑电缆正常运行时的发热与电压损失,并考虑故障短路时承受大电流所引起的温升,按长时允许负荷电流初选截面,再用正常运行允许电压损失和满足短路热稳定的要求进行校验三段保护原理:1无时限电流速断2时限电流速断3定时限过流保护。第1、2段保护构成线路的主保护,3段保护对线路的主保护起后备保护作用,还对相邻线路起后备保护作用。差动保护原理主要用作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套管及引出线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之差,其值很小,继电器不动作;当变压器背部发生故障时,若仅一侧有电源,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使两侧断路器跳闸,由于差动保护无需与其他保护配合,因此可瞬时切除故障。电流互感器注意事项:
1、接地时,注意接线端子极性
2、二次绕组及外壳
在运行时二次侧不能短路
3、二次侧绕组的一端及外壳应接地。短路暂态分析:被短路点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右侧是负荷回路被短接,失去电源,电流由原数值降到0,左侧是与电源相连的短路回路,阻抗突减,要由原来的负荷电流增大到短路电流,但存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从而产生一个非周期分量电流,非没有外加电压维持,要不断衰减,当非衰减到0,短路的暂态过程结束,此时进入稳定短路状态,电流达到稳定。短路种类: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危害: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和电动力效应会使电气设备受到破坏,短路点的电弧可能烧毁电气设备,短路点的电压显著降低,使供电受到严重影响或被迫中断。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特点:一 1.故障时相对地电压降为0。2三相之间线电压仍对称。3接地电流在故障处可能产生稳定过间隙的电弧;二有较大的经济技术价值;三1.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2系统运行复杂,设备投资大,是先选择性接地保护比较困难。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由于变压器和线路的阻抗比较小,故产生的单相短路电流比线路中正常的负荷电流大得多,因而保护装置动作使断路器跳闸或线路熔断器熔断,将故障部分切除,其他部分正常运行,且中性点直接接地有中性线N和保护线PE,中性线的功能:用于所需220V相电压的单相设备;2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稳定电流和单相电流3减少负荷中性点的电压偏移。保护线的功能是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保证人身安全。平均负荷: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功率的平均值。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在一个假设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消耗的电能。年最大负荷: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消耗电能最大的单小时平均功率负荷系数: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电压降:线路始末端电压的相量差。电压损失: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之差。经济电流密度:输电导线在运行中电能损耗,维护费用和建设投资设备各方面都是最经济的。无限大容量电源系统:指电源内阻为0,短路过程中电源端电压恒值,短路周期分量恒定。供电系统接线方式:按网络接线布置分:放射式、干线式、环式、两端供电式;按网络接线运行分:开式,闭式;按负荷供电可靠性分:有备用、无备用。Ⅰ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Ⅱ段)定时限过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Ⅲ段)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套保护装置。评价:选择性:在单测电源辐射网中,有较好的选择性(靠IdZ、t),但在多电源或单电源环网等复杂网络中可能无法保证选择性。灵敏性:受运行方式的影响大,往往满足不了要求。桥式接线:由两回路电源线路受电和装设两台变压器的主接线。全桥接线适应性强,对线路,变压器的操作方便,运行灵活,且易于扩展,缺点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占地面积大。外桥接线对变压器切换方便,继电保护简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倒换线路不方便,变电侧无线路保护。适用于进线短而倒闸次数少的变电所。内桥一次侧可设线路保护,倒换线路时操作方便,投资少,占地面积少,缺点操作变压器和扩建成全桥或单母线分段不方便,适用于进线距离长,变压器切换少的变电所。短路会产生的危害有哪些?短路有几种形式?1.短路产生很大的热量,导体温度升高,将绝缘损坏2.短路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电气设备受到机械损坏3.短路使系统电压降低,电流升高,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受到破坏4.短路造成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5.严重的短路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同步发电机失步6.单相短路产生的不平衡磁场,对通信线路和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三相交流系统的短路的种类主要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试述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故障计算方法的总体思路电力系统故障可以采用迭加原理进行分析,即对于三相参数对称(一致)的电力系统,当外加不对称电源时,可以将该电源分解为正序、负序、零序三种分量,分别求解,然后将结果相加即为整个系统的解。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将元件两端电流互感器按差接法连接,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差,接近零;内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和,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将此原理应用于变压器,即为变压器差动保护三段式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原理及评价?原理:有电流速断保护(电流
——电流保护的缺点;速动性:第Ⅰ、Ⅱ段满足;第Ⅲ段越靠近电源,t越长——缺点。可靠性:线路越简单,可靠性越高——优点。计算负荷计算负荷是指年最大平均负荷,记为Pca。用途:选择导线及电气设备容量。为什么采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这种系统安全性好,一旦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便于形成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将使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而切除故障电路,以免发生人身伤亡及电气设备的毁坏事故。提高功率因数的好处:可是使发、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供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减低各级线路和供电变压器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好处)
1、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2、减低网络中的功率损耗
3、减少网络中的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4、减少电能成本。电弧:是一种游离气体放电的现象。气态介质或液态介质经高温气化后气态介质向等离子体态转变的过程。电弧其灭的条件:交流电弧过后弧隙介质恢复过程永远大于弧系电压恢复过程。为什么二次高5%-10%:①当变压器靠近用户配点距离较近时,可选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比用电设备额定电压高出5%的变压器②选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高出10%的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均指空载电压高出10%电压用来补偿正常负荷时变压器内部阻抗和线路阻抗造成的电压损失。
第四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
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
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
10、清水支管
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
11、冲洗水支管
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
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有新发现欢迎回复~~)
2009-04-22 18:45 |(分类:默认分类)
1.计算机文化:是指有关计算机系统和其设备以及其工作方式的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语言、认识计算机的长处和短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等。计算机文化教育偏重于技术层面。信息系统文化:是指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如何使用数据和信息的知识。它不仅包括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还包括信息技术“如何”在企业中应用和“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应用,即如何使用软件和硬件来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顾客满意度。~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2.数据就是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数值。信息就是采用对决策活动有用的格式表示的数据。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
3.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人的长处: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4.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对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通讯、人员和收集、操作、存储并将数据加工为信息的各种过程组成。理解: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以信息的观点重新思考企业的信息系统;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5.事务处理系统TPS是组织中用来记录完成商业交易的人员、过程、数据库和设备的有组织的集合。处理日常的、重复的、普通的企业事务的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用来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日常信息的人员、过程、数据库和设备的有组织的集合。帮助企业“将事情做正确”。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在对某些问题做决策时,为其提供支持的人员、过程、数据库和设备的有组织的集合。帮助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
1.为什么要再造?外部环境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企业竞争的白热化、变化呈常态化。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工作方式变化的内在要求;员工对变更工作方式的强烈要求;工具技术进步的外在驱动。
2.企业再造: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3.再造是创新;自动化是解决企业问题的答案。
4.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核心思想:ERP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实现电子商务,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1.波特的五力模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同行公司之间的竞争。
2.价值链:由一系列基本活动组成,包括内部的后勤系统、仓库保管、生产、产成品仓储、外部后勤系统、市场营销和销售以及客户服务等。价值链模型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性价值活动,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3.信息系统在价值链增值中的作用?1.组织利用信息系统来控制和监督企业的增值过程,以确保效率和效益。2.信息系统与内在的增值过程紧密相连,最好是流程本身的一部分。信息系统是内部的,通过提供输入、辅助产品转换、生产输出在流程内发挥作用。
4.供应链管理是用于高效整合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承运商、零售商和客户的一组同步决策和活动,让恰当的产品和服务按照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配送到恰当的地点,使系统成本降到最低而又满足客户邪恶服务需要。目的是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于一张二维表。属性:表中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给每列起一个名即为属性名。主键:表中的某属性组,能够唯一标识一行元组信息。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用关系名表示。
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自行开发:优: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对企业自身的需求比较了解,在开发过程中,比较容易把握系统的重点;有利于与用户协调,用户适应性好,可以保证进度;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全部知识产权,易于升级和管理;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系统开发人员,开发费用少。缺:要求企业拥有实力较强的开发队伍,对企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开发周期较长,成功率低,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往往不高;易用IT加固传统管理方法,不利于推动组织变革。外包:优:质量满意度高,有利于推动组织变革;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高。缺:不利于培养自己的信息系统队伍,易造成依赖性,费用高;系统维护与扩展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合作开发:优:负责系统建设的专业化单位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同时可能具备较为成型的产品和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呢,所以企业风险较低;开发单位能够与企业合作人员顺利沟通,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合作人员熟悉和维护系统。外购商品化软件:优:省时,能保证软件质量,成功率较高。缺:软件产品有时难以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传统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快速原型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CASE方法、开发方法的组合应用(周期与原型、周期与对象、原形与对象)
3.生命周期法:从提出要建立一个MIS开始,到完全建成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即一个阶段的完成就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特点: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质量保证。P123
1.MIS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a.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是从服从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企业信息系统近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所做的统筹安排;b.企业战略是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依据,信息系统规划应服从于企业战略,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信息系统规划把战略规划中的组织目标转化成开发动机,在开发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制定可行的开发策略。
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行动
2.MIS规划的内容: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与结构;对目前组织的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和应用现状进行评估;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近期计划。
3.P139综合题
1.需求:a.对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整体描述;b.用户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一种反映上面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层次:业务需求、用户~、功能~
2.UML建模过程:分析系统,将系统合理划分;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各个子系统的用例和角色;针对用例图中每个用例,用活动图及用例文档描述其业务关系。
3.系统分析的内容:详细调查线性系统;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数据流分析;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结果:生成系统分析报告。内容:系统开发项目概述、线性系统概况、系统需求、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实施计划(对工作任务分解、进度安排、预算)
4.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概要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结果:生成系统设计报告。内容:系统目标和功能概述、硬件系统设计说明、应用软件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说明、代码体系的设计、人工过程的有关设计、新系统实施计划。
5.系统实施的任务:1.前期准备(制订系统的实施计划;组织好系统的实施队伍;软、硬件与配套设备的准备)2.业务流程再造(对现行系统的信息流程作重新组织,并相应修订原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制度;人员培训与宣传教育)3.现实方法、工具和数据准备4.系统实施的文档准备5.系统的测试维护与评价。系统转换的方法:直接转换方式、并行转换方式、分段转换方式。
1.系统维护在系统运行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在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中,都将伴随着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在它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当不断的改进。
2.系统维护的目的:是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且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3.信息系统文档维护的作用?MIS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从上一阶段产生的文档开始,以产生该阶段的文档而告结束。文档是每个阶段工作成果的总结,也是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在系统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后,这套文档就是维护系统的依据。
4.系统运行管理制度:1.系统及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2.系统定期进行维修的制度3.系统运行的必要操作规程4.用户的操作使用规程5.系统信息安全性、保密性的管理制度6.系统修改规程7.系统运行日志及填写规程。
PS:第五章须自己搞懂;第四章第五题P64么有答案;第七章第三题P123建议记一下右上角的图;第八章第三题P138~139综合题,从战略定义、规划内容(具体化)角度答,个人认为可以看一下右下角的图